《敦煌石窟艺术》--绪论

合集下载

敦煌莫高窟造型艺术研究

敦煌莫高窟造型艺术研究

敦煌莫高窟壁画造型艺术研究**:***学院:艺术学院学号:************班级:工业设计101101班敦煌莫高窟壁画造型艺术研究第一章绪论原始佛教时期,佛教并不是偶像崇拜的宗教,宗教信仰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和宣传内容上都有不同的侧重。

十六国以来战乱不息、生灵涂炭的残酷社会现实成为佛教传播发展的土壤。

佛教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天堂地狱之说,对当时的人们有极大的诱惑力,因此受到统治者的大力倡导。

修庙开窟,雕绘佛像作为信众的功德行为而风行世间。

当时有许多著名画家都参加过寺庙壁画创作,成为他们艺术生命中的一个总要组成部分。

这些寺庙壁画代表着时代绘画新水平,反映着中国传统绘画吸收、容纳外来文化艺术的新成就。

但遗憾的是这些寺庙及壁画早已坍毁不存,只有地处偏远的一些石窟保存下来,其中的壁画就成为我们了解当时宗教绘画情况的重要依据,而现存洞窟壁画以敦煌莫高窟为最多,新疆库车地区克孜尔,甘肃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等石窟亦有存留。

第二章敦煌莫高窟简介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

南北长约1600多米,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

它是我国古代美术的重要宝藏之一,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若把壁画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画廊。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敦煌艺术极感兴趣,不断进行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敦煌学”。

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

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

莫高窟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敦煌石窟艺术概论的阅读报告

敦煌石窟艺术概论的阅读报告

******课程作业论文(报告)《印度初期佛教研究-渊源与流变》、《敦煌石窟艺术概论》的阅读报告姓名(有法名的加括号注出俗名)学号交文年月一、文献基本情况介绍《印度初期佛教研究-渊源与流变》作者是方广铝,江苏邢江人,主要从事佛教、敦煌学研究,在佛教文献研究方面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书对初期佛教的年代、分期,初期佛教的起源,初期佛教的思想,初期佛教的五阴与无我,初期佛教的灵魂观及其对后代的影响,初期佛教的禅定修持,佛教的时间、空间与世界模式等作出了精辟、独到的分析和阐述。

《敦煌石窟艺术概论》作者是郑炳林、沙武田(现为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副教授)。

该书于2005年在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

本文主要针对《印度初期佛教研究-渊源与流变》中“佛教的时间、空间与世界模式”这章内容以及《敦煌石窟艺术概论》中的第二章:敦煌石窟艺术内容与主题概述作如下读书报告。

二、文献中的观点总结根据《印度初期佛教研究•渊源与流变》中关于佛教时间、空间与世界模式的内容,总结了以下观点:1、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看法,佛教与传统大众观念完全相反,佛教认为,由于有了将来,才会有现在。

也就是说事物在它出生之前就已是注定的,事物在将来阶位时,还处于隐伏状态,在现在还没显现出来。

所谓“现在”,实际上只是一个刹那,只不过事物在这个刹那由隐伏状态变为显现状态而已。

过了这个刹那,事物进入过去阶位,便又变成隐伏状态。

2、佛教认为,时间并不是均匀流淌的,对于不同的众生来说,时间也是会变化的,是不一样的,这与现代科学对时间的理论具有相通之处。

3、在作者看来,佛教提出的关于时间、空间的观点,主要也是为了宗教目的而服务的,现代科学是一种严密的理论论证,而佛教由于在没有得到证实之前,这些观点更多的是一种朦胧的猜想。

所以,我们也不用过高地评价佛教的这种“时间变数”观的价值,但同时,我们又要承认佛教在对人类对时间认识史上所做出的贡献。

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新起点——《敦煌石窟彩塑艺术概论》读后

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新起点——《敦煌石窟彩塑艺术概论》读后

郑炳林教授与张景峰副教授合著的 《 敦煌石窟彩塑艺术概论》 ( 以下均简称 《 彩塑
概论 》 )于 2 0 1 6年 1 0月 由甘肃 教 育 出版 社 出版 ,该 书 系 由郑 炳林 教 授 主 编 的敦 煌 与丝
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其 中一册。敦煌石窟是建筑、彩塑 、壁画三者相结合的统一体 ,主
服饰 ,并强 调敦 煌彩 塑产 生 的历史 背景 与其 独特 的个 性 。 ④ 刘玉 权重 点研 究 了不 同时代敦
收稿 日期 :2 0 1 6—1 1 ~l O 作者简介 :杨 文博 ( 1 9 9 1 一 ) ,男,甘肃榆 中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 事敦煌学研 究。 ① 段文杰 《 敦煌彩塑艺术》 ,《 段文 杰敦煌 石窟艺术论 文集》 ,兰州 :甘肃人 民出版社 ,1 9 9 4年 ,第 1 3 5 —
1 8 4





2 0 1 6年第 4期
煌 彩 塑 的特点 与 风格 。 ① 要 对 敦 煌 石 窟 彩 塑 有 更 深人 与 全 面 的研 究 ,必 须进 行 实 地 考 察 ,但 不 是每个 研 究者都 有条 件 能够 随时 随地方 便 的进行 考察 ,此时 关于敦 煌 彩塑 的 图 版资 料成 为研 究者 必不 可少 的研 究资 料 ,目前 出版 的有关 敦 煌莫 高窟 彩塑 的 图版资 料有
演变 ,但是对 同一题材塑像 的艺术形象难 以有整体 的认识 。《 彩塑概论》在以时间为顺 序研究的同时 ,对敦煌石窟彩塑进行分类 ,对每一题材的塑像进行系统的介绍 ,将时间
和空 间结合 起来 ,这 是一 大新 的突 破 。 敦 煌 彩塑 的研究 资料 过 于稀缺 ,突破 口较少 。在 此环 境之 下 ,作者 仍然 完成 了这 部

《敦煌石窟艺术》--绪论

《敦煌石窟艺术》--绪论
敦煌石窟艺术:即以敦煌石窟建筑、雕塑、绘画为主的佛教艺术。
石窟考古:指通过考古的方式,考订石窟时代、开凿年代及塑像、绘画内容的实践。
3敦煌学的研究方法
历史学、艺术学、考据学、文献学、民族学、军事学、宗教学、文化、政治,甚至科学学、传播学、文学等等一切方法。与敦煌学的特点有关。
第三节、敦煌石窟艺术研究历史和现状
实际上,还应该包括敦煌及其临近地区出土的墓葬器物、壁画、遗留的文物,如关、驿、河、渠、峰燧、城、路,甚至现代人的许多东西。而本课关注的是第三大块:敦煌石窟艺术。
敦煌石窟,包括石窟建筑、石窟雕塑和壁画三大块:
石窟形制
敦煌石窟建筑塔
木构建筑
建筑图像
佛、菩萨弟子等尊像
禽兽雕像
石窟雕塑僧人雕像
天王、金刚、力士等护法雕像
另一种意见认为敦煌学是一门“以地名学”的学问。凡与敦煌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族、地理等等资料和现象,均可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在敦煌学范围之中。类似于“东方学”、蒙古学、阿尔泰学,近年来又出现了西域学、吐鲁番学等等。
无论怎样,学界对“敦煌学”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发展、渐进的过程。如最先提出“敦煌学”的著名学者陈寅恪,当时提及“敦煌学”时,尚不包括石窟和壁画,而现在,学界又提出了狭义“敦煌学”和广义“敦煌学”概念。狭义敦煌学确实只将敦煌学限定在敦煌的范围之内,而广义敦煌学,则包括西域、整个河西走廊的历史,如吐鲁番出土文书、河西汉简。有学者甚至认为,“敦煌学”应该使一个概念,从学术发展的眼光看,即整个西北的历史文化的概念。广义敦煌学并非没有道理,它与出土的简牍、文书、石窟、壁画,与敦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两者有天然的联系——这也是敦煌学的特点和魅力之一。敦煌学要深入、拓展,就不能人为地制造限制。而应当有宽阔的眼界。而且,敦煌学也确实有了一套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独特的研究对象,成为上个世纪学术论坛上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如若人为地将敦煌学排除在学科之林,不仅降低敦煌学的地位,也与敦煌学目前所拥有的崇高地位和声誉不相符。如若将“敦煌学”人为地框限在某一个范围内,势必影响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敦煌石窟艺术ppt课件

敦煌石窟艺术ppt课件

元609年,隋炀帝亲自西巡河西,在张掖举行了由27
国参加的商品交易会,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
还让黄门侍郎裴矩经营西域事务。根据《隋书.裴矩
传》保存裴矩撰写的《西域图记序》,记载了当时丝
绸之路的走向,分别从伊吾、高昌、鄯善出发,经北、
中、南三条路,可直到西海。《西域图记序》云,三
条路“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
敦煌莫高窟第275窟 伎乐
精选课件ppt
36
再次,敦煌壁画的维摩诘经变和涅槃经变分别画了
各国国王、王后、太子、使臣的听法场面和举哀场面,
画面表现了不同肤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物形象,他
们穿戴了中亚、东亚、南亚、西亚等形形色色的衣冠服
饰;隋唐之际壁画中菩萨所穿衣裳上可看到联珠狩猎纹、
联珠对兽纹、联珠对鸟纹等通过中亚粟特传来的波斯萨
综上所述,敦煌被称为总绾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是 中国通往西方各国的门户。敦煌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它在古代中 西文化交往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精选课件ppt
12
唐代安西都护府略图
精选课件ppt
13
3、敦煌深厚的汉晋文化根基,华戎所交一都会 西汉王朝在敦煌设郡之后,至公元366年莫高窟
创建的400多年间,一方面,加强敦煌和河西走廊的经 营,除设四郡、列两关和修长城外,实行移民和屯垦, 传来了中原先进的农耕生产技术,敦煌从原来以游牧业 为主转变为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随着中原移民的增 多,中原文化也逐渐传入敦煌,出现了精通儒学的名士, 或著述立说,或开门授徒,讲授儒学。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原大乱,而敦煌和河西走廊却相对安定,保存了汉晋 以来的儒家文化传统。这说明敦煌和河西走廊经过中原 王朝数百年的经营,已建立起深厚的汉晋文化根基。

敦煌石窟艺术风格变化的创新研究

敦煌石窟艺术风格变化的创新研究

敦煌石窟艺术风格变化的创新研究【摘要】摘要:敦煌石窟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其艺术风格也随之产生了变化。

本文通过对敦煌石窟艺术风格变化的研究,探讨了其早期、中期和后期的发展变化,分析了影响因素,并总结了创新成果。

研究发现,敦煌石窟的艺术风格受到历史、地域、宗教等多方面的影响,不断演变创新。

文章还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指出对当代艺术创新的启示。

通过对敦煌石窟艺术风格变化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脉络,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新的灵感和启示。

【关键词】敦煌石窟、艺术风格、变化、创新研究、历史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早期、中期、后期、影响因素、创新成果、总结、展望、当代艺术、启示。

1. 引言1.1 敦煌石窟艺术的历史背景敦煌石窟艺术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366年,当时敦煌地区是西域多种文化交汇的重要交通枢纽。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敦煌成为了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各种文化、宗教和艺术在这里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得敦煌石窟艺术具有了浓厚的异域风情和多元文化特征。

敦煌石窟从唐代开始兴建,盛于唐宋时期,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剥蚀,但却依然保存着大量珍贵的壁画、雕塑和经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石窟艺术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融合了印度、中亚、汉族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敦煌石窟的建筑和艺术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宗教信仰、文化文明等方面的特点,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宗教史和艺术史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对敦煌石窟艺术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1.2 研究意义敦煌石窟艺术风格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通过深入探讨敦煌石窟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变化,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揭示出不同时期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敦煌石窟作为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代表,其艺术风格的变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变迁,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古代中国社会历史。

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课件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课件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建筑:莫高窟主要洞窟制式: 1、禅窟 2、中心柱窟 3、殿堂窟
雕塑:莫高窟石质粗糙松散,不适宜直接雕刻石像, 大多为泥塑
阿旃陀石窟
7
石窟艺术
莫高窟
麦积山石窟
8
雕塑
佛:温和慈祥,智慧庄严,不可 亵渎,在专心倾听礼佛者的诉说
9
雕塑
布局特点:多以群雕出现,一般是三尊、五尊、 七尊,以佛为中心,有主有次,紧凑而亲近, 即使对称的两尊佛像,也用不同的手势来打破 单调,机械之感。
5
莫高窟的地理位置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 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交汇处, 故有"戈壁绿洲"之称莫高窟,俗称 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 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 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 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 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 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 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
窟第172窟的壁画《西方净土经变》
13
壁画色调
虢国夫人游春图
捣 练 图 ( 局 部 )
14
簪花仕女图
壁画种类
1、佛像画
2、故事画
3、经变画
北凉《说法图》 描写佛教崇拜的各种神像, 如佛、菩萨、天龙八部等, 大部分画在塑绘结合的说法 图中。
《阿弥陀经经变图》
莫高窟第257窟壁画《鹿王本生》
一是佛传故事,描写神化了的释迦牟尼的生 平事迹,如北周290窟六条并列的佛传故事, 将艰深难懂的佛经文字,以图 长达25公尺,前后八十多个画面连贯一气; 像的方式呈现以动人心,进而 另一类是本生故事,本生故事画是指释迦牟 产生信仰,即是经变画之所由。
壁画种类
故事画 1、本生故事

敦煌莫高窟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瑰宝

敦煌莫高窟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瑰宝
整的建筑群落
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画面 生动
石刻:技艺精湛,线条粗犷,具有 浓厚的地方特色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塑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富有 生活气息
图案:丰富多彩,寓意深刻,具有 很高的艺术价值
敦煌莫高窟是 佛教艺术的宝 库,保存了大 量的佛教壁画
和雕塑。
莫高窟所在的 干燥气候和自 然环境,为佛 教艺术的保存 提供了得天独
厚的条件。
莫高窟的佛教 艺术风格多样,
既有中原文化 的影子,也有 西域文化的元
素。
莫高窟的佛教 艺术在历史上 经历了多次劫 难,但仍然保 持了相当完整
的形态。
敦煌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价值。
莫高窟所在的干燥气候和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貌和石窟艺术风格。
历史价值:记录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是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 资料。
壁画:内容丰 富,技艺精湛, 展现了古代艺
术的魅力
雕塑:形象生 动,风格独特, 具有极高的艺
术价值
建筑:融合了 佛教文化与中 原建筑风格,
独具特色
文化交流:敦 煌莫高窟是东 西方文化交流
的重要见证
艺术价值:莫高窟是 世界文化遗产,拥有 丰富的艺术珍品,展 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发展期:公元4世纪到11世纪,莫 高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建造了大 量的佛教洞窟
衰落期:公元14世纪以后,由于战 争和经济原因,莫高窟的开凿活动 逐渐减少并停止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 年,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
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具 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我们学习这一门课程,还应该看到,它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在后面将专门谈到,它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结构,促进我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深入了解,激发爱国情操,增进对本土的热爱,同时,由于敦煌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好它,可以触类旁通,将大有益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5敦煌艺术应该成为美术专业的必修课
“敦煌石窟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全世界的精神财富。更是甘肃人的骄傲。不能数典忘祖,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和装潢专业的学生,不能不了解敦煌石窟艺术;作为甘肃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就更不能不懂敦煌石窟艺术,即使不是敦煌学或敦煌艺术的专家,也应该对敦煌石窟艺术作一定深入的了解。而敦煌壁画是既是中国艺术的源头,又是集大成的流。我们从中完全可以吸取养分。拓宽知识面,加深知识素养,训练美术技法等。作为中国的美术工作者或美术专业的大学生,敦煌艺术是“必修课”。
无论有多少种意见,有几种定义,都不应防碍对敦煌学的深入研究。
敦煌石窟艺术以敦煌石窟建筑、石窟雕塑、石窟壁画为主的佛教艺术。它还包括了藏经洞出土艺术品。
敦煌石窟艺术研究:就是运用一切艺术研究方法,对敦煌石窟及相关艺术品从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发展脉络、风格、特点、在世界艺术史、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作用、影响等的探讨和研究。
另一种意见认为敦煌学是一门“以地名学”的学问。凡与敦煌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族、地理等等资料和现象,均可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在敦煌学范围之中。类似于“东方学”、蒙古学、阿尔泰学,近年来又出现了西域学、吐鲁番学等等。
无论怎样,学界对“敦煌学”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发展、渐进的过程。如最先提出“敦煌学”的著名学者陈寅恪,当时提及“敦煌学”时,尚不包括石窟和壁画,而现在,学界又提出了狭义“敦煌学”和广义“敦煌学”概念。狭义敦煌学确实只将敦煌学限定在敦煌的范围之内,而广义敦煌学,则包括西域、整个河西走廊的历史,如吐鲁番出土文书、河西汉简。有学者甚至认为,“敦煌学”应该使一个概念,从学术发展的眼光看,即整个西北的历史文化的概念。广义敦煌学并非没有道理,它与出土的简牍、文书、石窟、壁画,与敦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两者有天然的联系——这也是敦煌学的特点和魅力之一。敦煌学要深入、拓展,就不能人为地制造限制。而应当有宽阔的眼界。而且,敦煌学也确实有了一套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独特的研究对象,成为上个世纪学术论坛上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如若人为地将敦煌学排除在学科之林,不仅降低敦煌学的地位,也与敦煌学目前所拥有的崇高地位和声誉不相符。如若将“敦煌学”人为地框限在某一个范围内,势必影响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1900年藏经洞的打开及随之而兴起的敦煌学,是本世纪最有影响的学术活动之一。今天,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首近百年的敦煌学史,展望下个世纪敦煌学更大的辉煌,不仅感慨万千。
敦煌学包括敦煌文献研究、敦煌石窟研究和敦煌历史、地理研究三个方面。其中石窟研究主要为石窟考古和石窟艺术两个方面。
尽管“敦煌学”没有如同其他社会科学那样严格的科学定义,但经过100多年的研究,学界就其研究对象、内容、范围、研究方法这些作为社会科学一般所具备性质和条件,对“敦煌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尽管对何谓“敦煌学”存在着一些争论,但并未影响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几种意见大同小异。
一种认为敦煌学是“一门以敦煌石窟艺术、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物、敦煌其他遗留和相关史料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
周二:1:设计014,北楼203
周四:2:设计016,北楼207
《敦煌石窟艺术》讲义
时间:17学时;
讲授方法:课堂讲授,可能的参观,讲授与放幻灯片相结合。
参考教材:迄今为止尚没有一本《敦煌艺术概论》或与敦煌石窟艺术相似的教材,各高校正在加紧作这项工作。可参看各种与敦煌有关的画册、《敦煌研究》、出版的音像作品。
佛、菩萨、弟子等尊像画
天龙八部、外道等佛教神怪画
石窟壁画佛说法图
佛教故事画
佛教经变画
供养人画像
装饰图案画
传统神话题材
以上只是从内容上划分的。若就图像本身,则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史料和信息。如衣食住行用等等。
概念:敦煌石窟:莫高窟石窟、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西千佛洞、肃北五个庙石窟、安西水峡口石窟等敦煌地区的石窟。
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刘进宝《敦煌学述论》,甘肃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胡同庆、罗华庆《敦煌学入门》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出版。《敦煌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以及史苇湘、段文杰等人的著作。
本课旨在通过17个课时的讲授,使学生了解敦煌学的基本概念、敦煌学之一大分支——敦煌石窟艺术的定义、概念、范围、内容、特点等,石窟艺术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关系,比如,佛教、敦煌文献等,敦煌石窟艺术的研究状况,使学生对伟大的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有一个概观的了解,为深入研究或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打基础。
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4——11世纪的社会各个方面的原始资料,由于这些资料没有经过史学家们的筛选、过滤、甄别——传统史料无一例外要经过他们的处理,有选择地留给后人的史料,往往带上了他们的史学观——因此,更能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又由于当时的认识水平,他们将自己认为无用的大量史料不予记载,从而为今天的研究留下了无尽的遗憾——而敦煌文献,恰好可以弥补这些缺憾。
它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敦煌当地的史料,这些史料就像一个麻雀一样,不仅是敦煌当地历史演进的珍贵记录,同时,从某种意义上,又是整个王朝政权的缩影。
它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史料,从而使我们得以了解数种文明以怎样的方式在敦煌以及西域碰撞、交流、融合。
它为我们留下了佛教在一个地方下层社会的集中表现,使我们得以窥见宗教是如何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的。等等等等。
学好这门课,对我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也大有用处。可从事敦煌学研究,继续深入学习,全国有许多招收以敦煌学为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敦煌又是西部旅游的龙头,学好敦煌学,将来可以从事以旅游为主的工作。
第二节、《敦煌石窟艺术》在“敦煌学”中的地位
1、敦煌学名称和定义
“敦煌学”是一个学界约定俗成的定义。如果按照人文社会科学有特定研究对象、有内在规律、成体系、有系统的科学定义看,“敦煌学”,则“敦煌学”不能与其他社会科学、如语言学、经济学、哲学,甚至一些分支学科如区域经济学、大众哲学、结构语言学等等同列。因此,有学者建议应该叫“敦煌研究”(周一良语),因为“敦煌学”已沿用了100年,成了一个学界何大众都认可的学问,因此,有学者建议在提到“敦煌学”时,永远将其放置在括号中。
可以概括地说,它是是被掩埋了的人类财富和文明的重见天日。使我们不得不以新的眼光审视昔日的辉煌和灿烂!
2、藏经洞文物的发现,不仅是中古中华文明的再现,同时,又由于它内容的丰富性,成为20世纪的重大发现。
它由于敦煌是四大文明的交汇处,藏经洞文物又包含了数种文明成果的遗存,学界称其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古代的学术海洋”、“东方博物馆”等。它的内容的广泛和丰富性,我们将在后面要讲到。正因为如此,它和河南安阳殷虚甲骨文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并称为20世纪学术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而藏经洞文物,就其信息量的广泛和丰富上,是前几项无法望其项背的。藏经洞的发现,是20世纪学术论坛最好的奠基礼。而我们所要讲授的《敦煌石窟艺术》,是按传统分类敦煌学的两大支柱——就资料而言——敦煌文献研究和石窟艺术研究——之一,而且是有着巨大研究潜力和研究价值的领域。所谓敦煌学者,即是以古敦煌地区及其周边的石窟寺艺术、古遗址、古墓葬等考古资料与相关的文物文献,以及于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各类佛经文书、写本文献、纸绢画等美术品为主要资料,运用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佛学、美学、艺术史学、图像学、哲学、文学、文字学、历史文献学等各类学科资料与研究方法,进行相应学科领域的研究,也就是进行敦煌、河西、中亚西域以至中国古代的历史研究,所涉及的方向与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而现今留存于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安西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等各处的石窟寺艺术,则作为敦煌学框架体系中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资料,和藏经洞资料一样,如鸟之双翼,车之二轮,共同构成敦煌学研究的资料基础与前提条件。
了解乃至从事初步的研究,可为我们学习绘画、装潢、设计乃至艺术史来说,可以插上理论素养的翅膀。
3、敦煌是中国人的骄傲,作为敦煌的故乡,我们甘肃人应该为有敦煌而感到自豪。
敦煌是我们的名牌,甘肃人不能数典忘祖,义不容辞了解敦煌,了解敦煌学。敦煌学不仅是一部学术史,同时也是一部争光史、奋斗史、爱国史,从学术的角度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光荣的爱国传统。
敦煌石窟艺术研究之所以在敦煌学当中的地位如此之高,重要而又特殊,这也是由石窟艺术资料本身的特性而决定的。石窟艺术作为客观而形象佛教艺术形式,也是对历史的客观而形象的记录与反映,一时代之艺术是一时代的社会与历史的产物,因此艺术品的客观性与形象性是我们研究的中心关照,是历史的胶片,而构成敦煌石窟艺术主要内容的洞窟壁画艺术是这方面的最为典型的代表。我们透过画面看到的是中古社会与历史,方方面面,无所不包,应有尽有。艺术品特有的存在形式,也决定了研究的手段与目的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一幅画面的解读,是要关照历史的、考古的、宗教的、艺术的等各个方面,而就敦煌石窟艺术品而言则同时必须关注其存在的时间与空间,表面与本质的佛教内容与意义,进而力求全面而客观地诠释画面的每一个情节,以至于整个画面的意义,再到每一幅画面在各自所存在的空间的特定宗教与世俗含义。
敦煌石窟艺术:即以敦煌石窟建筑、雕塑、绘画为主的佛教艺术。
石窟考古:指通过考古的方式,考订石窟时代、开凿年代及塑像、绘画内容的实践。
3敦煌学的研究方法
历史学、艺术学、考据学、文献学、民族学、军事学、宗教学、文化、政治,甚至科学学、传播学、文学等等一切方法。与敦煌学的特点有关。
第三节、敦煌石窟艺术研究历史和现状
实际上,还应该包括敦煌及其临近地区出土的墓葬器物、壁画、遗留的文物,如关、驿、河、渠、峰燧、城、路,甚至现代人的许多东西。而本课关注的是第三大块:敦煌石窟艺术。
敦煌石窟,包括石窟建筑、石窟雕塑和壁画三大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