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变量施肥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变量施肥文稿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主题。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合理利用化肥及研究施肥技术对中国农业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变量施肥技术是精确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作物实际需要,基于科学施肥方法,确定对作物的变量投入,即按需投入。
从技术角度分析,目前我国肥料利用率低的原因有对施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重视不够,施肥模型有待优化;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方支持系统研究落后;土壤施肥类型区分布合理;使研究资料和参数没有足够的代表性;缺少对多年连作物和整个轮作周期施肥动态研究和观测;缺少区域不同土壤和作物的施肥标准;土壤速效养分速测方法成本偏高。
施肥和作物产量,品质,生产成本,土壤培肥等农业问题和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密切相关,以多目标为目的建立新的施肥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必然。
将卫星遥感技术(RS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农业机械化结合在一起的精确施肥技术代表未来施肥技术的发展方向。
量施肥的优点精准农业的兴起对农业产生中的合理施肥提出了新理论和技术要求。
变量施肥技术是精准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作物实际需要,基于科学施肥方法(如养分平衡施肥法目标产量施肥法应用电子计算机指导施肥法等)确定对肥料的变量投入。
传统的施肥方式是在一个区域内或一个地块内使用一个平均施肥量。
由于土壤肥力在地块不同区域差别较大,所以平均施肥在肥力低而其他生产性状好的区域往往肥力不足,而在某种养分含量高而丰产性状不好的区域则引起过量施肥,其结果是浪费肥料资源,影响产量,污染环境。
经实践表明,通过执行按需变量施肥,可大大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浪费以及多余肥料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农药与化肥使用现状及减量对策

农药与化肥使用现状及减量对策农药与化肥的使用是现代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也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有效控制和减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居高不下,存在以下一些问题: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农药和化肥往往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并进入生态系统,对地下水、河流和湖泊造成污染,影响生物多样性,并危害人类健康。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引发了农产品中农残超标的问题。
长期摄入农残超标的农产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例如导致慢性中毒、免疫系统紊乱和癌症等。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会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
这些化学物质会破坏土壤的微生物群落,降低土壤肥力,并增加土地退化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科学性。
农民应该了解不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的风险,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推广和利用先进的生物农药技术。
生物农药是一种对环境友好、对生态系统无害的替代品,它可以通过利用生物酶、微生物和植物提取物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推广有机农业的发展。
有机农业使用天然肥料和生物农药,遵循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不仅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和农产品的品质。
第四,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政府和农业科研机构应加大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提供新技术和方法,以帮助农民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并加强农药和化肥的质量检测和监控。
政府应加强农药和化肥市场的管理,严厉打击农药和化肥的非法生产和销售行为,确保农药和化肥的安全使用。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加强农民教育、推广生物农药技术、发展有机农业、加强科研创新以及加强监管,可以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1施肥机械的研究现状、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范文2

2021施肥机械的研究现状、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范文 引言 施用化肥是实现农业高产、高效与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而化肥配制、施肥技术与施肥机械是施肥的三大支柱。
化肥配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经达到较为先进的水平,相比之下施肥技术与施肥机械的发展较发达国家落后。
技术与机械的落后不仅导致了施肥过程中的作物对化肥的吸收及利用效果差,而且会使得化肥不能被植物充分利用而造成土壤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各种环境污染。
已有研究表明,受污染的水中超标氮与磷的大多数都来自于农业污染,其程度远远超过工业污染。
为了跟上国外农业的先进水平,使农业资源得以高效利用,加速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就必须改变施肥技术与施肥机械落后的现状,积极研发先进的施肥技术与高效的施肥机械并推广应用于我国现代农业,从而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减少化肥所造成的农业污染。
1施肥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施肥技术可使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聚集在种子、农作物根系与叶面附近而被高效率吸收。
合理的施肥技术可使作物所需营养元素高效吸收,还可减少化肥的不当使用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农业污染,更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施肥技术分为很多种类,其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缓控释肥技术、变量施肥技术与灌溉施肥技术的应用研究较为普遍。
1.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该技术是由测、配与供3 个环节顺序构成。
由于其综合效果好、可执行性强,需肥、施肥与供肥三者的矛盾可被协调并解决,故得以广泛应用与研究。
为了解决不同耕地需肥差异性以达到精确配方,唐秀美等提出将 GIS 技术应用于施肥分区并通过与相应试验相联合可得出所需最优化肥配方比例,为配方比例的管理与决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与经验。
由于该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获取与处理、结果信息显示与分析功能,唐秀美等又对GIS 技术得到的营养元素含量分布图栅格划分,通过模拟分析计算可得到每个栅格的施肥量。
该方法精度高、适用性强且效益显着,为以后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精准变量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

f 壤 中各 种 养 分 的盈 状 况 、 不 同肥 料 的增 产效 应 、 不 同作 物
的施肥模式 、 历年产 等卡 ¨ 信 息输 入计算机 , 形成资料齐 全的 土壤 养分信息 化管理系统 , 成 作物生长的变量处方 图 , 这些 信 息输 入变量施肥机 的控制单兀 , 根据处方 图信息在 田问不断改变 施肥 , 完成施肥作、 l 、 、 从阁内外 的研究来看 , 按处方 图变量施肥 地块的产垣 比传统平衡施肥的产量将提高 3 0 %左右 , 而且减少了 化肥施用总垣 , 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要做到精准施肥 , 就要求有科
方 图( 如图 2 ) ; 最后依据施肥 处方作业 图, 决定 肥料 的最 佳施用 最 。施肥处方 中既包含了每个 网问栅格的施肥量信息 , 也包 含
基金 项 目 : 项 目名 称 : 北 方主 要 作 物 抗 旱 节 水 综 合 技 术研 究 与 区域 示 范 ( 项 目号 : 2 0 ( ) 9 0 3 0 0 7 — 1 0 )
学 合 理 的 施 肥方 式 和 县有 自动控 制 的变 量施 肥 机 械 。 1 9 9 3 — 1 9 9 4年 , 精 准 施 肥技 术 首 先在 美 困 明 尼 苏 达 州 的 两 个 农场 进 f 验, 1 9 9 5年 美 闫 明 尼 苏 达 州 、 华 盛顿 州 开 发 了 变 量 施 肥 技 术( V R T — V a r i a b l e R a t e F e c h n o l o g y ) 应用设 备 , 随 后 变 量 施 肥
图 2 处 方 图 信 息
图I 圆 盘 式 变量 施 肥机
变量施肥技术体系的研究进展

据 与其 他 多层 数 据 ( 壤 理 化性 质 、 虫 草 害 、 候 等 土 病 气 信息 ) 的叠 加 分 析为 依 据 , 以作 物 生 长 模 型 、 物 营养 作 专家 系 统 为 支 持 , 以高 产 、 质 、 保 为 目的 的 因 土 、 优 环
因时 、 因, 实 现 我 国农 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具 有 重 对
要意 义
收稿 日期 :20 0 9—1 —2 1 3
理 、 量 施肥 决 策 分 析 、 量 施 肥 实 施 5大 主 要 技 术 变 变
环 节 , 面对 各 个 技术 环 节 的研 究 现状 进 行 分析 。 下
统 工 程 方 面发 展 , 仅 针 对 土 壤 , 包 括 水 文 、 物 、 不 还 作 微 气 候等 条 件 的 时 空 变 化 , 作 业 管 理 中实 行 “ 需 在 按
投 入 ” 则 , 均 匀 投 入 为 变 量 投 入 , 化 作 业 操 原 变 优 作 0 。所 谓 变 量施 肥 , 就是 以不 同 空 间 单元 的 产 量 数
资源 、 响 产 量 、 染 环 境 ¨ 。长 期 以 来 不 合 理 的施 影 污 J 肥 方 式 已造 成 土壤 板结 、 力 下 降 、 虫 害 增 多 、 业 地 病 农 环 境 污染 加 剧 、 产 品 品 质 下 降 , 时 还 会 导 致 作 物 农 同
营 养失 去平 衡 , 人 体 有 益 的物 质 维 生 素 和 水 溶 性 糖 对
作单 元 的具 体 情 况 , 细 准 确 地 调 整 肥 料 的 投 入 量 , 精 获取 最 大 的 经 济 效 益 和 环 境 效 益 J 变 量 施 肥 涉 及 。 到 农 田网格 划 分 、 田信 息 获 取 、 田信 息 管 理 与 处 农 农
中国农业肥料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肥料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基于我国肥料利用现状,对我国肥料使用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肥料的对策。
【关键词】:利用现状控释肥料有机肥料肥料利用率农业可持续发展化肥农产品品质农业生产施肥体系肥料资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肥料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农民生产性投资中最大的物资性投资。
然而,由于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导致肥料的生产性能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使得土壤肥力下降,肥料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目前中国的科学施肥水平整体还不高,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盲目施肥现象,肥料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效益降低,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污染生态环境,加速土壤质量衰退,直接影响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节本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因此,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施肥体系,提高肥料资源的利用率,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也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
为此,本文针对我国肥料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肥料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著名的育种学家,为“绿色革命”做出卓越贡献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NormanE.Borlaug于1994年在全面分析了20世纪以来农业生产发展的各相关因素之后断言:“20世纪全世界作物产量增加的一半是来自化肥的施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资料,化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占40%左右。
根据全国化肥试验网的大量试验结果,施用化肥,可提高水稻、玉米、棉花单产40%~50%,提高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单产50%~60%,提高大豆单产近20%。
据推算在粮食总产中有35%~45%是施用化肥的作用。
1995-2004年,近10年来中国化肥用量增加很快,化肥用量由3 595万t(纯养分,下同)发展到4 636.8万t,增加了1 041.8万t,即增加了22.5%;但是,粮食产量由46 500万t只增加到46 974.2万t,增加了474.2万t,即增加了1.0%。
变量施肥技术的发展与分析

变量施肥技术的发展与分析陈换美;郭振华【摘要】变量施肥技术在提高化肥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变量施肥技术对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近30年的发展,变量施肥技术在理论研究、技术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外发达国家已经研制出能够满足变量施肥要求的整套设施,并已推广应用.我国在变量施肥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并结合自主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加强理论基础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大马力、全天候、自动化、智能化的多功能变量施肥装备,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建议加快土壤养分获取方法、施肥处方图的决策方法、开发变量作业可视化系统以及提高变量控制精度等方面进行研究,促进我国精准农业的全面健康发展.【期刊名称】《新疆农机化》【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6页(P24-29)【关键词】精准农业;变量施肥;现状;问题;发展趋势【作者】陈换美;郭振华【作者单位】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气工程学院,新疆库尔勒 841000;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气工程学院,新疆库尔勒 8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33.3化肥是现代农业中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
随着化肥的广泛使用,粮食产量实现了大幅增长。
可以说化肥的使用解决了人口膨胀带来的粮食需求。
据统计结果显示:合理地使用1 kg的化肥,可以使农作物增产5~10 kg[1]。
但是,在我国由于缺乏科学指导以及农民盲目追求粮食增产带来的经济收入,化肥的施用量急剧增加。
据可靠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农田施用化肥量为379 kg/667m2,高出世界平均施用量3倍还多,施用化肥量严重超标[2]。
化肥的大量使用带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
一方面,由于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使农作物对化肥的吸收能力退化,化肥带来的粮食增产幅度变小,导致粮食生产投入成本增加。
变量施肥技术

变量施肥技术
变量施肥技术是指根据作物生长状态、土壤肥力状况、气象等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的方法。
这种施肥方法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肥料,减少浪费,提高作物生产效率,减少肥料的污染。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变量施肥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
首先,变量施肥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施肥方案。
由于土壤和气象的差异,不同地区的作物生长环境差异较大。
通过变量施肥技术,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状况,量身定制合适的施肥方案,充分利用肥料的效益,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环境污染。
其次,变量施肥技术可以减少肥料的污染。
传统的施肥方法通常是一次性施肥,不能充分利用肥料的效益,同时还会造成过量施肥和肥料浪费。
而变量施肥技术通过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时间,使得肥料的利用率更高,减少了肥料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最后,变量施肥技术还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传统的施肥方式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肥料投入,而变量施肥技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肥料使用量,减少肥料的浪费,更加节约成本。
总之,变量施肥技术是一种高效、环保、节约成本的现代农业技术,
能够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肥料,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环境污染。
在未来,我们相信变量施肥技术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
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为 1 ∶ 0 . 4 ∶ 0 . 16 ,发 达 国 家 的 是 1 ∶ 0 . 42 ∶
肥、基于精准 管 理 的 变 量 施 肥、基 于 规 模 化 生 产 的 机
0. 42; 微量元素搭配更差,全国有 51. 5% 的耕地缺锌, 械施肥[6]。所谓变量施肥技术,就是将农田土壤进行
46. 9% 缺 硼,34. 5% 缺 钼,21. 9% 缺 锰,6. 9% 缺 铜, 5% 缺铁[2]。
空间插值算法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土壤养分点 状信息向面状信息的转换,解决了以点状方式采样获 取土壤养分信息的难题。空间插值算法可以分为确 定性插值算法和地统计性插值算法。经过我国研究 人员的大量研究及对确定性插值算法和不确定性插 值算法的比较,从土壤养分获取的实用性与精确性出 发,得出反距 离 权 重 插 值 法 较 适 宜 于 丘 陵 地 区、普 通 克里格插值法适宜于平原地区的结论[1 2]。基于空间 插值算法的土壤养分信息获取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 性,不利于全国范围内普及应用。
·1·
2017 年 10 月
农机化研究
第 10 期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于 1994 年在汉斯卡农场完成 了以土壤养分比例、作物产量信息及时间变化的变量 施肥实验,取 得 了 良 好 的 经 济 效 益,土 壤 质 量 得 到 了 明显的改善。
法国施肥机械的自动化水平在农业机械领域中 处于领先地位,其“女骑士”( AMASAT) 变量施肥控制 系统能够在 GPS 和 GIS 的支持下进行作业,并在实际 农业生产中推广和普及。
处方生成技术是变量施肥技术的重要组成之一, 其优劣是影响变量施肥技术能否在全国大范围内推 广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外很多农机公司都在以 各样的方法进行处方生成技术的研究,利用新的技术 手段以克服传统处方生成技术的弊端,并应用于实际 农业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施肥处方 生成技术的研究在国际领域尚处于应用发展阶段,虽 然具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却不能克服不同技术手段的 弊端,难以形成通用的形式。处方生成技术的落后直 接制约了变量施肥技术的深入发展,因此研发适合我 国多样气候、不同区域种植方式的处方生成技术仍是 目前科研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任务。
2017 年 10 月
农机化研究
第 10 期
我国变量施肥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陈 金,赵 斌,衣淑娟,戈天剑,赵 雪,肖跃进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信息技术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摘 要: 变 量 施 肥 是 精 准 农 业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内 容 ,是 实 现 农 业 高 产 、高 效 与 粮 食 安 全 的 重 要 保 证 ,它 的 实 施 可 以 有 效 控 制 化 肥 对 环 境 的 污 染 和 破 坏 ,大 大 提 高 肥 料 的 利 用 率 ,降 低 生 产 成 本 。 为 此 ,从 变 量 施 肥 技 术 的 概 念 出
图 1 变量施肥技术体系 Fig. 1 Variable rate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system
农业健 康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必 要 措 施 和 急 需 解 决 的 问 题[4 - 5]。 本 文 对 从 变 量 施 肥 技 术 的 概
2 国外研究现状
收稿日期: 2016 - 08 - 08 基金项目: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4BAD06B04 - 03) 作者简介: 陈 金( 1992 - ) ,男,河南舞阳人,硕士研究生,( E - mail)
2007 年,邵利敏[1 6]等设计了以 PLC 为控制器的 变量施肥控制系统。系统以电磁阀作为排肥机构驱 动器,根据机车的行进速度控制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 而实施变量施肥。试验证明: 施肥效果良好,在制定 变量施肥策略时可使用归一化植被差异指数作为施 肥依据。
2008 年,陈丽平[1 7]等设计了基于 CAN 总线的变 量施肥控制系统。系统利用 GPS 的定位功能,通过电 液比例阀对尿素、磷酸二铵和复合肥 3 种肥料的控制 实施变量施肥。试验表明: 该控制系统能达到变量施 肥作业控制精度的要求。
传统的土壤养分检测技术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 进行田间样本采样实验,不仅费用高,且费时费力,不 能满足变量施肥技术对时效性的要求。遥感技术的 出现为大规模的田间土壤样本采样实验提供了新的 捷径。目前,遥感技术主要是通过测量植被指数而形 成遥感数据,科研工作者从遥感数据中提取土壤养分 信息,减少了大量的田间采样实验,省时省力,工作效 率高[1 3]。遥感技 术 以 其 方 便 快 捷、效 率 高 的 优 点 在 土壤养分测量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天气环境 的改变、土壤被植被掩盖而裸露时间较短都会影响遥 感数据的获取,因此遥感技术在全国大范围内推广普 及也有许多不便之处。
3 施肥处方生成技术
施肥处方生成技 术 是 由 土 壤 养 分 检 测 技 术 、空 间 插值算法及遥感技术等组成的现代农业科技技术,如 图 2 所示。
图 2 施肥处方生成技术 Fig. 2 Fertilizer prescription generation technology
土壤养分检测技 术 的 测 量 方 法 有 化 学 分 析 法 、光 电分色法、土壤电导率间接测量法和近红外光谱分析 法等。化学分析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虽然测量精度 较高,但测量过程复杂、费时费力; 光电分色法需要田 间土壤采样并在实验室进行测量分析,依旧需要大量 的时间和精力; 土壤电导率间接测量法利用电化学传 感器进行测 量,虽 取 得 了 初 步 进 展,但 尚 未 达 到 实 用 化程度[1 1]; 近红 外 光 谱 分 析 法 虽 可 以 达 到 土 壤 养 分 检测的总碳、总氮的精度要求,但在有机质、微量元素 的实时测定方面存在一定的盲区。以上几种测量方 法虽能达到土壤养分检测的基本要求,但均有一定的 局限性,并且 我 国 尚 未 有 成 熟 的 商 业 化 产 品 出 现,因 此研发适合 我 国 国 情 的 低 成 本、高 精 度、覆 盖 全 面 的 土壤养分检测技术依旧是我国研究人员目前面临的 关键性问题。
760153633@ qq. com。 通讯作者: 赵 斌 ( 1970 - ) ,男,黑龙 江 宝清 人,教 授,硕 士生导 师,
( E - mail) 616283364@ qq. com。
20 世 纪 50 年 代,美 国 在 作 物 收 割 设 备 上 安 装 GPS 定位系统,标志着精准农业技术的诞生; 90 年代 以来,精准农 业 技 术 在 欧 美 国 家 迅 速 发 展,已 经 形 成 一定的规 模[8]。 目 前,精 准 农 业 技 术 在 变 量 施 肥、免 耕播种、墒情管理及植物保护等领域起到了不可替代 的作用[9]。
年份
作者
控制器类型
定位系统类型
排肥机构驱动器
肥料性质
2006
李红岩等
ARM
GPS
液压马达
颗粒肥
2007
邵利敏等
PLC
电磁阀
液态肥
2008
陈立平等
CAN 总线 &PID
GPS
电液比例阀
液态肥
2009
孟志军等
嵌入式 PC - 104CPU 模块
DGPS
液压马达
颗粒肥
2010
张书慧等
CPLD
DGPS
步进电机
4 肥料施入控制技术
肥料施入控制技术是整个变量施肥技术的核心, 具有检测施肥信息、进行施肥决策和驱动排肥机构等 功能[1 4]。目前,肥 料 施 入 控 制 技 术 采 用 的 控 制 器 类 型主要有单片机、PLC、CPLD 和 ARM 等,定位系统主 要有 DGPS 和 GPS 等,排肥机构驱动器主要有步进电 机、液压马 达、伺 服 电 机 及 电 磁 比 例 阀 等。 国 外 学 者 在肥料施入控制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已有较为 成熟的变量施肥控制方法、技术和产品。下面从国内
发 ,由 变 量 施 肥 技 术 的 国 外 现 状 引 入 ,具 体 分 析 了 施 肥 处 方 生 成 技 术 、肥 料 施 入 控 制 技 术 及 肥 料 施 入 监 测 技 术 的 研 究 现 状 ,并 总 结 了 目 前 我 国 变 量 施 肥 技 术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针 对 问 题 提 出 了 发 展 对 策 。
网格划分,以往年作物产量、土壤养分比例、病虫草害 及环境气 候 等 因 素 的 叠 加 分 析 为 依 据,生 成 处 方 决
落后的施肥方式、盲目的粗放施肥和严重的偏施现 象已经造成我国农作物产量下降、有害物质超标、地下
策,以高产、优 质、环 保 为 目 的,因 地 制 宜 地 为 农 作 物 全面平衡施肥[7]。变量施肥技术由处方生成技术、肥
我国是世界上化肥施用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国 并针对目前我国变量施肥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家统计局数据,2013 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量达 5 911. 9 以期为我国变量施肥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万 t,超过世界总用量的 1 /3; 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
量达到 359. 1kg / hm2 ,是世界平 均 水 平 的 2. 5 倍[1]。 1 变量施肥技术的概念
·2·
2017 年 10 月
农机化研究
第 10 期
变量施肥肥料施入控制技术的控制器类型、定位系统 年我国变量施肥肥料施入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如表 类型、排肥机构驱动器及肥料性质出发,概括了近 10 1 所示。
表 1 国内变量施肥肥料施入控制技术 Table 1 China variable rate fertilization control system
2009 年,孟志军[1 8]等研究开发了基于 处 方 图 变 量施肥 作 业 控 制 系 统。 实 验 结 果 表 明: 75kg / hm2 和 225kg / hm2 的常量施肥试验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16. 83% 和 8. 08% ,与目标施肥量相比,平均施肥误差分别为 2. 98% 和 1. 05% ; 系统各个节点工作稳定,达到了变 量施肥控制系统作业精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