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
地震勘探原理及资料解释

地震勘探原理及资料解释地震勘探,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就是个让我们了解地球“脾气”的办法。
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有时候静悄悄的,有时候突然发脾气,吓得我们一跳。
地震勘探就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提前摸清这小家伙的脾气,让我们不至于在关键时刻被吓到。
你可能会想,怎么搞呢?其实就是借助一些物理原理。
比如说,地球内部的结构就像一块大蛋糕,各种层次和口味都有。
当地震发生时,能量会在地球内部传播,就像把蛋糕切了一刀,瞬间产生的震动波就像蛋糕屑一样,往四面八方飞散。
咱们的科学家就利用这些震动波,像侦探一样,去追踪它们,分析它们的特征,最后绘制出一幅地球内部的“画像”。
勘探过程中,有个工具叫地震仪,听起来挺神秘,其实就是一个能够捕捉到微小震动的机器。
它就像一个超级敏感的耳朵,随时准备记录下地球的“低语”。
地震仪能把地震波转换成电信号,然后传输到计算机里,经过处理后,就能显示出波的特征。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大屏幕上出现各种波形图,像极了音乐的音符。
没错,这就是地球在“唱歌”,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听懂它的歌声。
还有一点很重要,数据解释也不容小觑。
这就像是看一幅画,你得先搞清楚每个颜色和线条代表的是什么。
科学家们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找出波的传播速度、频率和振幅等参数,再结合地质资料,像拼图一样,把整个地壳的构造拼凑出来。
这一步可不是简单的事情,简直就像是“打地鼠”,有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漏掉关键的信息。
有些地方,地震波传播得快,有些地方传播得慢,这背后其实是地球内部物质的差异。
有些地方是岩石,有些地方是水,有些地方可能还藏着油气,这些都能通过波的特性来判断。
科学家们就像开了个“寻宝”游戏,越深入,就越能发现宝藏。
想想看,谁不想知道自己脚下藏着什么呢?不过,地震勘探也不是总能一帆风顺。
偶尔会碰到“误报”,这就像你听到远处的雷声,以为要下雨,结果只是一场虚惊。
科学家们需要反复验证和校正数据,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勘探地震理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勘探地震过程,加深对勘探地震理论的理解,掌握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学会使用地震勘探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
二、实验原理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性,通过观测地震波在地面上的反射和折射,来推断地下地质结构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实验中主要模拟了以下原理:1. 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会受到介质性质的影响,产生反射、折射、绕射等现象。
2. 地震波记录原理:通过在地面布置地震检波器,记录地震波在地面的反射和折射,从而获得地下地质结构的图像。
3. 地震资料处理原理:对地震资料进行预处理、反演、解释等,以揭示地下地质结构。
三、实验设备1. 地震检波器:用于记录地震波在地面的反射和折射。
2. 地震信号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地震检波器记录的地震信号。
3. 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用于处理地震资料,包括预处理、反演、解释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地震检波器按照一定的间距布置在实验场地,连接地震信号采集系统,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 数据采集:启动地震信号采集系统,触发地震波源,记录地震波在地面的反射和折射。
3.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去噪、滤波、静校正等预处理操作。
4. 反演解释:利用地震资料处理软件对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反演解释,揭示地下地质结构。
5. 结果分析:分析反演解释结果,评估地下地质结构的可靠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采集本次实验采集了地震波在地面的反射和折射数据,经过预处理后,数据质量较好,无明显噪声干扰。
2. 反演解释结果通过对预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反演解释,揭示了地下地质结构,包括地层厚度、断层位置、岩性分布等。
3. 结果分析(1)地层厚度:根据反演解释结果,确定了地下不同地层的厚度,为地层划分提供了依据。
(2)断层位置:根据地震波在断层处的反射和折射特征,确定了断层的位置和性质。
(3)岩性分布:根据地震波在岩性界面处的反射和折射特征,确定了不同岩性的分布情况。
地震勘探原理总结

油气勘探方法1.地质方法:通过观察研究出露地表的地层,岩石对地质资料综合解释分析了解生储盖运移条件进行远景评价.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测井2.地球化学勘探方法3.钻探方法一、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的方法引起地壳振动,在用精度仪器按一定的观测方式记录爆炸后地面上各接收点的振动信息,利用对原始记录信息经一系列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成果资料推断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
二、地震勘探的环节:1)野外资料收集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三、地震波:弹性振动在地球中的传播统称地震波。
四、波前: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某时刻刚刚开始位移的质点构成的面,称为波前。
五、波后:某一时刻介质中各点的振动刚好停止,这一曲面叫波后,也叫波尾。
六、波面:把某一时刻介质中所有相同状态的点连成曲面,这个曲面就叫做这个时刻的波面,也叫等相面。
七、射线:是表示地震波能量传播路径的曲线。
八、振动图:每个检波器所记录的便是那个检波器所在位置的地面振动,它的振动曲线习惯称作该点的振动图。
九、波剖面:在地震勘探中,把沿着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叫做波剖面。
十、地震子波:地震波在地面附近的疏松层中传播的速度非常低,一般为每秒数百米,称为低速带。
十一、地震传播规律反射定律:反射线位于入射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透射定律:透射线位于入射平面内,入射角的正弦与透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第1、第2两种介质中的波速之比费马原理:(射线原理)/时间最小原理。
波沿射线传播的时间是最小的――费马时间最小原理。
惠更斯――菲列涅耳原理:波传播时,任一点处质点的新扰动,相当于上一时刻波前面上全部新震源所产生的子波在该点处相互干涉叠加形成的合成波。
慧更斯原理:波在传播过程中,任一时刻的波前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点震源,由它产生二次扰动,形成子波前,这些子波前的包络面(envelope) ,就是新的波前面。
十二、时距曲线:指地震波走时与距离的关系曲线,即地震波到达各检波点的时间同检波点到爆炸点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曲线,曲线上各段的斜率就是各地震波视速度的倒数。
地震勘探原理知识点总结

地震勘探原理知识点总结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方式,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震波是由地震事件产生的一种机械波,它在地下的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不同地质体的影响而产生反射、折射等现象,从而携带着地下结构信息。
因此,地震勘探可以用来确定地下的地层结构、寻找矿藏、油气藏等目的。
在地质勘探中,地震勘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本文将对地震勘探的原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地震波的产生地震波是由地球内部的地震事件产生的,地震事件通常是由地质构造活动引起的,比如地震断裂带的发生、火山喷发等。
当地球内部发生地震事件时,会产生由地震波作为机械波向四面八方传播。
地震波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受到地下不同地质体的影响,并产生不同的反射、折射现象,携带着地下结构信息。
地震波的种类地震波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压缩波(P波)和剪切波(S波)。
P波是一种机械波,它的传播速度相对较快,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S波是一种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不能传播在液体和气体中。
P波和S波在地下传播时会受到地质体的影响而产生反射、折射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被记录并用来解释地下结构的特征。
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受到地质介质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现象。
当地震波遇到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另外一部分能量会继续向前传播。
此外,当地震波遇到介质的界面时,也会发生折射现象,这会导致地震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地震波的这些特性可以被记录下来,并通过分析来进行地下结构的解释。
地震波的记录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过程中,会在地下不同深度和不同位置上产生不同的反射、折射现象。
这些现象可以通过地面上的地震波记录仪被记录下来。
地震波记录仪会记录下地震波传播时的波形和传播时间,这些记录可以被地震学家用来分析地下的结构和岩性。
地震波的解释地震波的记录可以被地震学家用来解释地下的结构和岩性。
通过分析地震波的波形和传播时间,地震学家可以确定地下的地层结构、寻找矿藏、油气藏等目的。
[理学]地震勘探原理 第7章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
![[理学]地震勘探原理 第7章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bef5d37d10a6f524ccbf8580.png)
T06层
第一相位
第二相位 第三相位
T1层
h
9
3:水平叠加剖面 的特点
①在测线上同一点, 钻井资料得到的地 层分界面与时间剖 面上的同相轴在数 量上,位置上常常 不是一一对应的。
h
10
②时间剖面上同相轴 及波形本身包含了地 下地层构造与岩性的 信息,这也是构造与 岩性解释的基础。
③地质剖面反映的是 沿测线铅垂剖面上的 地质情况(深度、分 层、岩性),时间剖 面是来自三维空间上 的地震反射层的法线 反射时间,并显示在 记录点的正下方。
h
17
2:横向分辨率 是指水平方向上识别地质体的能力,O点激 发的反射波在界面上的第一菲涅尔带。
OC 0.5h
h
18
h
19
四:反射界面真正空间位置的确定
1:地震剖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h
20
2:真倾角、视倾角及测线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真深度、法线深度、视铅直深度之间关系
真倾角 视倾角 方位角
h
38
2:倾斜界面偏移归位的基本原理
单道脉冲响应对应的地质模型
倾斜界面真实位置的确定
h
39
3:偏移叠加原理
h
40
射线偏移法(扫描法)
绕射扫描叠加的原理
h
41
4:波动方程偏移
基本方法:
有限差分偏移 F-K偏移 克希霍夫积分偏移
成像原理: 爆炸反射界面成像原理 测线下延成像原理 波场延拓的时间一致性成像原理
h
2
一、地震剖面的特点
1:地震记录的形成 X(t)=w(t)*R(t)
地震子波:震源产生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我们
称这时候的地震波为地震子波h 。
地震勘探原理 (2)精选全文

Impedance Inversion 反演成波阻抗或积分地震道
Interpretation 解释——层位标定、砂层追踪及厚度推算等等
4
二、分辨率的基本概念
1. 严格的分辨率定义
要使两个地震波完全分开,必须两个子波脉冲的包络完全分开,如果两 个子波的包络连在一起,必然互相干涉,两个波的振幅、频率必然含糊不清 。 Knapp认为:垂向分辨率应该用地震子波脉冲的时间延续度来定义。
t
1 2.3 f
f :地震子波视频率(主频)
厚度分辨率: zR
z
v tR 2
*
4.6
zR :可分辨厚度 如 V=3000m/s f =30Hz
所以 zR =22m
以上公式假定了地震子波是理想的雷克子波。 在上述分辨厚度时,相邻两个雷克子波的过零点互相重合。 最小相位子波和混合相位子波可分辨厚度更差。 Rayleigh 指出:“一个反射波的分辨率的极限是 1/4 波长。”
60Hz的包络相同,但子波振动相位数却不同。
(2)相对频宽
f2与f1相除称为相对频宽R,即 R= f2/f1 或倍频程数:OCT=3.32Log10(f2/f1)。 倍频程相同(即相对频宽相同),波形是相同的,只是波形的胖瘦不同,因此分辨率
不同。
如: 10—40Hz B=30 R=4 胖
20—80Hz B=60 R=4 瘦,分辨率高
当然比较简单,有时 10—30Hz 曲线似乎也反映得不错,但是当砂泥岩互层比较复杂时,频宽 就十分重要了。
40―50Hz的曲线频带太窄,根本不能反映砂层的存在,而40―160Hz的曲 线虽然绝对频宽很宽,但对模型的反映也很差,因为缺乏低频。
结论:分辨率与频宽成正比这句话虽然不错,但是并不能光看频宽数值愈大 愈好,还要注意不要丢掉低频成分,那种丢掉低频成分的,表面上看来主频 较高的分辨率是假分辨率。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私人整理版

绪论部分地震勘探①它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勘探方法②包括三种方法: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方法、折射波法~、透射波法~③原理是利用地震波从地下地层界面反射至地面时带回来的旅行时间和波形变化的信息推断地下的地层构造和岩性地震勘探的生产过程及其任务①野外采集工作(在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地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记录下来)②室内资料处理(利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及计算地震波的传播速度)③地震资料的解释(综合其他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对地下构造特点说明并绘制主要层位完整的起伏形态图件,最后查明含油气构造或者地层圈闭,提供钻探井位)油气勘探的方法特点方法有:地质法,物探法,钻探法①地质法是通过观察,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地层,对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了解一个地区有无生成石油和储存石油的条件,最后提出对该地区的含油气远景评价,指出有利地区②物探法是根据地质学和物理学原理。
它是利用各种物理仪器在地面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
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③钻探法就是利用物探提供的井位进行钻探,直接取得地下最可靠的地质资料来确定地下的构造特点及含油气的情况。
第一章地震波运动学子波具有确定的起始时间和有限能量的信号称为子波在地震勘探领域中子波通常指的是1—2个周期组成的地震脉冲。
地震子波由于大地滤波器的作用,尖脉冲变成了频率较低、具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波形,成为地震子波。
震源产生的信号传播一段时间后,波形趋于稳定,这时的地震波也为地震子波。
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研究波的传播规律,与几何光学相似,也是运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描述波的运动过程和规律,也称为几何地震学正常时差界面水平情况下,对界面上某点以炮检距x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同以零炮检距(自激自收)进行观测得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之差,这纯粹是因为炮检距不为零引起的时差。
地震勘探原理概论

地震勘探原理概论地震勘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地球探测的技术,以地震波传播的原理为基础。
地震勘探通过人工制造地震波,并观测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性,从而获得地下构造和岩层信息。
本文将从地震波产生、传播和接收三个方面,对地震勘探原理进行概述。
地震波产生是地震勘探的首要过程,通常通过爆炸、震源或振动器等方式产生。
爆炸法是最常用的地震波产生方法之一,它通过炸药或地雷等爆炸物产生的冲击波来激发地震波。
震源法则是利用机械振动或电磁激发地震波,其优点是能够控制波形和频率。
振动器法是通过机械设备产生振动信号,使地面振动,激发地震波。
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产生地震波,使其传播到地下介质中。
地震波的传播是地震勘探的核心过程。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取决于地下岩层的性质。
地震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所不同,由此可见,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等参数有关。
地震波的传播路径通常遵循折射和反射原理,当地震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从而使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发生变化。
地震波的接收是地震勘探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获取地下信息的关键。
地震波在地表或地下的接收器上产生的信号被称为地震记录。
地震记录中包含了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幅度和频率等信息。
地震记录可以通过地震仪器进行观测和记录,并通过数据处理得到地下结构和岩层的信息。
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地质调查和土木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石油勘探中,地震勘探可以帮助确定油气藏的位置、大小和性质,为油气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地质调查中,地震勘探可以揭示地下岩层的分布和性质,有助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
在土木工程中,地震勘探可以用于勘察地质灾害风险、确定地基和地层的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地震勘探是一种基于地震波传播原理的技术,通过地震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可以获取地下结构和岩层的信息。
地震勘探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石油勘探、地质调查和土木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各部分(地壳、地幔、水圈、大气圈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各部分(地壳、地幔、水圈、 及生物圈等)中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分布、存在形式、 及生物圈等)中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分布、存在形式、共生 组合、集中分散及迁移循环规律的科学。 组合、集中分散及迁移循环规律的科学。 近年来,地球化学的研究范围日益扩大,包括了诸如新元 素的探索,化学元素的起源和衰亡史、地球及其物质的起源和 演化、地球热源的产生和变化、生命的起源以及地球化学过程 的机理和模拟实验等。地球化学现在有许多分支,主要如:地 球化学探矿、矿床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 有机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实验地球化 学等。 地球化学是介于地质学与化学、物理之间的边缘学科。它 对解决岩石、矿物、矿床的成因可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对勘 探矿产资源、矿产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也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第1章 绪论 章
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1、重力勘探: 利用专门仪器并按特定方式观测岩层间密度差异, 进而研究地下地质问题;重力勘探是研究反映地下岩 进而研究地下地质问题;重力勘探是研究反映地下岩 石密度横向差异引起的重力变化,用以提供构造和矿 产等地质信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在接近较大密度 产等地质信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在接近较大密度 的物体时,其引力增大,反之引力减小,由此在地表 上引起的重力变化称为重力异常。异常的规模、形状 和强度取决于具有密度差的物体大小、形状及深度。 实际意义:如利用重力勘探发现大庆长垣, 是发现大庆油田关键之一。
第1章 绪论 章
一、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 一、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 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特点 四、地震勘探方法 五、反射波法地震勘探 六、地震勘探发展史 七、世界石油产量预浏
第1章 绪论 章
1、地质法(Geological): 、地质法(Geological):
在矿产调查中,通过露头、岩石、 岩心观察,来研究成矿的地质条件 、地质环境和地质作用,实现找矿 的一种方法。
1 2 3
4
物探对地学理论建立与完善的贡献
5 H.贝尼奥夫通过地震在这个带上作了较详细的研究, H.贝尼奥夫通过地震在这个带上作了较详细的研究, 发现向大陆方向震源由浅变深构成一个倾斜带,证 发现向大陆方向震源由浅变深构成一个倾斜带,证 明这个倾斜带就是大洋壳的俯冲带,即贝尼奥夫带 这个倾斜带就是大洋壳的俯冲带,即贝尼奥夫带 (全世界的中、深源地震主要发生地之一 ),带来 了地学革命。 6 板块构造理论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地球物理勘探 板块构造理论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地球物理勘探 逐步地完善。如大洋中脊、海沟、转换断层、地缝 合线、大陆裂谷、大洋裂谷等概念的建立和完善。 同时,依赖于板块构造理论的盆地分析,也给油气 勘探等矿产的发现带来了显著指导性作用。(见朱 勘探等矿产的发现带来了显著指导性作用。(见朱 夏、郭令智、李德生、田在艺、贾承造、摩根 J.Morgan、麦肯齐D.P.Mekenzie、 J.Morgan、麦肯齐D.P.Mekenzie、X.LePichon 、威 尔逊J.T.Wilson等文献) 尔逊J.T.Wilson等文献)
地质法(Geological) 地质法(Geological) 是传统的、最基本、 最主要的工作方法。广义的地质法研究内 最主要的工作方法。广义的地质法研究内 容广泛,泛指地表地质调查、井下地质研 究、实验(包括模拟)和地质综合分析, 以及地球物理(物探、测井)、地球化学 等资料的成果解释、分析与应用。石油地 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油气成因、油气 藏形成和油气分布规律三大课题,即解决 石油天然气的生、储、盖、圈、通、运、 石油天然气的生、储、盖、圈、通、运、 聚、保、散问题。
第1章 绪论 章
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4、地震勘探:
利用专门仪器并按特定方式观测岩层间波阻抗差异, 进而研究地下地质问题;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 震波在地下岩层中传播的规律来确定地下矿藏的方法。 实践表明,地震勘探的投资回报率很高,几乎所有的石 油公司都依靠地震勘探资料来确定油气勘探和开发井位,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提供丰富的地质细节,极大地发掘 了油藏工程的潜力。
岩心
露头
露头
露头
第1章 绪论 章
2、地化法(Geochemistry):取样、分析化验 、地化法(Geochemistry):取样、分析化验 这是对岩石、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植物、 水系以及湖底沉积物等天然产物中一种或几种化 学特征作测定,测定结果所发现的化探异常,实 现找矿之目的,包括岩石地球化学方法( 现找矿之目的,包括岩石地球化学方法(金属量测 量)、水化学方法和生物地球化学方法等。油气地 球化学勘探方法的种类比较多,常用的是土壤烃 气体测量、土壤硫酸盐法、稳定碳同位素法、汞 和碘测量法等。
第1章 绪论 章
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3、电法勘探: 利用专门仪器并按特定方式观测岩层间电性差异, 利用专门仪器并按特定方式观测岩层间电性差异, 进而研究地下地质问题;电法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或天然 进而研究地下地质问题;电法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或天然 产生的直流电场或电磁场在地下的分布规律来研究地球 结构、地质构造及找矿的一种物探方法。电法勘探是以 岩石或矿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主要研究的电性差异参 数包括: 数包括:电阻率、激发极化率、介电常数、导磁率、电 化学活动性等。电法勘探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们广泛应 化学活动性等。电法勘探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们广泛应 用于金属及非金属、石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勘探 研究工作中。
露头区地质法
襄樊 襄
推覆结构
广
万县
覆盖区地震勘探
水 重庆 裂 断 彭水
彭 恩施
建 始 建始
断 武汉 裂
宜昌 天 断续断褶结构 阳 坪 断 裂 江 露头区地质法
保靖
钻井、测 井
残存褶断结构 吉首
靖 断 裂
推覆结构
长沙
中央 复背斜
花果坪复向斜
宜都鹤峰 复背斜
桑植-石门复向斜
朱夏先生认为:从现代的油气来看,任何的油气 重大发现都是站在盆地的高度而最终落实到点上的
第1章 绪论 章
一、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 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特点 四、地震勘探方法 五、反射波法地震勘探 六、地震勘探发展史 七、世界石油产量预浏
第1章 绪论 章
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 自20世纪 年代中期以来,地球化学和地质学、 世纪 年代中期以来,地球化学和地质学、 地球物理学已成为固体地球科学的 三大支柱。 三大支柱。
第1章 绪论 章
3、物探法(Geophysical Prospecting): 根据地下岩石或矿体的物理性质差异所引起的 某些物理异常现象的变化去判断地质构造、沉积、 等地质现象发现矿体的一种方法,包括地震、重力、 磁力、电法及地下 地球物理测量等, 具覆盖区、连续测 量、间接勘探的特 点
第1章 绪论 章
• 地震勘探方法在寻找地下水资源和民用工程建 地震勘探方法在寻找地下水资源和民用工程建
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建造高楼、堤坝、 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建造高楼、堤坝、 道路及海港等大型建筑物时利用工程地震勘探 道路及海港等大型建筑物时利用工程地震勘探 可以测量基岩深度,探测建筑物下面是否有溶 洞或松软地质体,探测核电站周围是否存在断 层,避免潜在的危险。
5、综合法: 在上述勘探方法基础上,运用点-线-面-体-时 上述勘探方法基础上,运用点 技术思路,进行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勘探。 点:钻井、测井及围绕井勘探方法。 点:钻井、测井及围绕井勘探方法。 线:露头地质观测、地震测线、井连井剖面及对 线:露头地质观测、地震测线、井连井剖面及对 比。 面、体:露头地质观测、地震数据体。 面、体:露头地质观测、地震数据体。 时:地质体形成与演化---时代恢复。 时:地质体形成与演化---时代恢复。 伴随石油勘探的各个阶段,现今极其是重要, 才能全面有效地实现油气勘探的目的,也是上述 勘探方法带有局限性所造成的。
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重力法:岩石密度差异 重力法:岩石密度差异 (Gravity) Gravity) 磁法:岩石磁性差异 磁法:岩石磁性差异 (Magnetic) 电法: 电法:岩石电性差异 (Electricity)
普通物探
地震法——岩石弹性或波阻抗差异,为现今的主要方法. 地震法——岩石弹性或波阻抗差异,为现今的主要方法. (Seismic exploration)
地震勘探原理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4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5章 第8章 绪论(2学时) 地震勘探运动学理论(16学时) 地震资料野外采集技术(4学时) 地震勘探组合法(4学时) 4 多次覆盖方法(6学时) 共反射点水平叠加技术(6学时) 地震波速度(6学时) 地震地质解释的理论基础(6学时) 地震地质解释(6学时)
第1章 绪论 章
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2、磁法勘探:利用专门仪器并按特定方式观测岩层间磁 、磁法勘探:利用专门仪器并按特定方式观测岩层间磁 性差异,进而研究地下地质问题;在自然界中,由于受 性差异,进而研究地下地质问题;在自然界中,由于受 到地球磁场的作用,许多岩石或矿石都不同程度地被磁 化而具有磁性,具有磁性地质体所产生的磁场迭加在正 常地磁场之上的异常磁场。磁法勘探的主要任务就是测 定和分析研究各种磁异常,找出磁异常与地下岩石,地 质构造及矿产的关系,作出地下地质情况和矿产分布等 有关结论。
第1章 绪论 章
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5、矿场测井: 利用井下仪器观测井筒周围岩层的地球物理 异常,而研究其地质问题。地球物理测井是用多 种专门仪器放入井内,沿井身测量钻井地质剖面 上地层的各物理参数,研究地下岩石物理性质与 渗流特性,寻找和评价油气及它矿藏资源的一门 应用技术学科现已广泛地用于油气、金属矿、煤 田、工程及水文地质等许多方面。
第1章 绪论 章
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