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区的勘测及工程处理
简析采空区勘察要点

简析采空区勘察要点多年来,在隧道、公路、铁路等各类工程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采空区问题逐渐暴露在设计、选线及施工等多环节中。
对采空区影响范围及边界的确定、地基稳定性能的评估以及采空区处理方案的确定等都会对整个施工方案的优化及工程投资估算产生很大的影响。
采空区勘察工作较为复杂,其主要是由于长期的无规则开采及不科学的处理,从而导致上覆岩层破坏,并且规律性不强,加上受到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地表突然塌陷、沉降异常等问题。
[1]对于采空区勘察方面的处理,国内外的研究人员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且通过软件反复演练及数据的处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当前我国有相关学者借鉴前人的研究理论,采用综合方法对地表地形的相关因素及基础条件进行分析,并在综合物探及钻探分析之后,对数据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合理优化。
1 某高速公路环境及地质条件分析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勘察区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东胜区,在行政方面隶属于准格尔旗管辖,勘查区域位于东经111°10′~111°12′,北纬39°48′~39°40′之间,人口大约为60万人,勘查区域位置在准格尔旗东部所在的海子塔乡一直到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一个村庄。
有国道线在其北方位置大约相距10cm与之平行,其间交叉有沙市公路及运煤水泥路,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1.2 水文、气象情况水文方面:勘查区域主要的地表水系为乌兰木伦河与其相关的直流河流,乌兰木伦河境内的总会长度大约为27km,直流表现主要为冲沟及大川,该段区域的地质构造位置处在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台向斜的东北部位置,没有不良的深部地质构造。
除此之外,岩层较为平缓,通常坡度都<5°。
气象方面:路线经过的区域大多数为大陆半干旱气候,夏季干热,冬季严寒。
7月、8月为一年之中温度最高的季节,最高可达35℃,2月份温度最低,可达零下30℃。
年平均降水量在292mm左右,主要集中在夏季,降雨形式多为暴雨。
采空区探测及处理

探 测 以物 探 手 段 为 主 , 以地 质 钻 探 为 辅 并 作
验证 。
1 1 重 力 法 .
它 是 近 几年 国 内外 物探 工 作 者 新 开发 的一 种 物探 手 段 , 的 基 本 原 理 方 法 与 常 规 的 直 流 电 法 它 基 本 相 同 , 它 最 重 要 的 是 能 在 较 短 的 时 间 内 采 但
11 25水平露天生产作业 已全部进入采空 区范 围, 采 空 区 已经严 重 威胁 到黑 岱 沟露 天 矿 的正 常 生 产 作业 。为了安全通 过采空 区, 黑岱沟露天矿结合
本 矿 的地 层 地 质 特 征 , 取 了 新 的 探 测 和 处 理 方 采
法 , 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 取
中 图分 类 号 : D16 T 6
文献 标识 码 :B
文章 编 号 :10 06—5 7 20 )3—0 3 2 X(0 2 0 0 9—0 3 围岩 )划 分 出 低 阻 异 常 , 在 相 对 低 电 阻 背 景 下 , 或
张家圪旦小煤窑位于黑岱沟露天煤矿首采 区 马莲沟上游附近 , 即精 补 勘 探 线 的 1 0线 至 1 4线
清, 据后勘测资料得知 : 采空 区最大高度达 1 .7 7 1
m, 面 积 达 4 1r2 在 2 0 总 9 n。 0 1年 , 1 5 10 、 18 、2 0
该方法仍属于 电法类 勘探范 畴 , 它较常 规 但 的直流 电法有 明显的优势 , 主要体现 在地形对 接
地 电阻 变 化影 响小 。再 一 个 最 突 出 的优 点 是 它 测
以物探 成 果 为 基 础 进 行 钻 探 , 利 探 到 采 空 顺
区, 准确 率 达 8 % 。 0 利 用 物 探 和 钻 探 手 段 , 测 总 面 积 为 6万 探 m2测 得 采 空 区 2 , 7个 , 测 准 确 率 达 8 % , 本 探 2 基 上查 明 了采 空 区赋 存情 况 , 得 了 良好 的 效 果 。 取
详解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下采空区域测量的流程

详解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下采空区域测量的流程地下采空区域的测量对于矿山和建筑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以确保采矿过程的安全性和工程设计的准确性。
测绘技术在地下采空区域测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下采空区域测量的完整流程。
一、前期准备在进行地下采空区域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对采空区域的背景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包括采矿设计图纸、现场勘测报告等。
其次,需要确定测量的目标和范围,包括采空区域的边界、高程和形状等。
此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并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场地布置和控制点设置在进行地下采空区域测量之前,需要在现场进行场地布置和控制点设置。
首先,需要确定测量的基准面,通常选择现有的地面或者其他可靠的基准面作为参考。
然后,在基准面上设置一系列的控制点,用于测量和定位。
控制点的设置需要考虑地形、障碍物和测量精度等因素,并且要能够覆盖整个采空区域。
三、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在场地布置和控制点设置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测量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例如全站仪、激光测距仪和地面雷达等。
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按照预定的测量任务进行,包括采空区域的边界测量、高程测量和形状测量等。
数据的采集需要确保测量的精度和完整性,避免误差和遗漏。
采集到的测量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分析,以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和算法,进行数据的校正、配准和拟合等。
处理结果可以通过图形和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四、结果分析和应用得到测量结果之后,需要进行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首先,需要进行数据的质量评估,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根据测量结果,可以进行地下采空区域的形状分析、体积计算和变形监测等。
这些分析可以帮助矿山和建筑工程师了解地下空间的特征和变化,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采空区专项勘察方案

采空区专项勘察方案采空区是指矿山开采完毕后形成的已采空的区域。
为了保护环境、确保矿山生态恢复,需要对采空区进行专项勘察。
下面是一份针对采空区的专项勘察方案,详细描述了勘察目标、工作内容、方法流程、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一、勘察目标本次采空区专项勘察的目标是全面了解采空区的地质、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状况,为后续采空区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工作内容1.采空区地质调查:对采空区的地质构造、岩性、断裂、脉络、地貌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描述,了解采空区地质特征和地质演化过程。
2.采空区地下水调查:通过地下水埋深、地下水位、水质等参数的调查,了解采空区域的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可能存在的水资源补给方式。
3.采空区地下空洞调查:通过现场勘察和测量,绘制全面的采空区地下空洞图,包括空洞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
4.采空区地质灾害调查:对采空区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包括滑坡、崩塌、地震等灾害类型,评估灾害隐患程度。
5.采空区生态环境调查:对采空区内的植被、土壤、水文、气象等环境要素进行调查,分析采空区的生态系统状况。
三、方法流程1.搜集资料:收集采空区相关的地质、水文、地貌等资料。
2.现场调查:组织人员进行野外实地勘察,对采空区进行细致的现场调查、测量和采样。
3.实验分析: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等。
4.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制作相关图表和报告。
四、数据处理1.地质数据处理:采用GIS技术对地质数据进行处理,制作采空区地质图、剖面图等。
2.水文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成分等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水资源变化规律与可能的补给方式。
3.地质灾害数据处理:结合地质、地貌、构造等资料,评估采空区形成的地质灾害风险。
4.生态环境数据处理:通过统计分析,得出采空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潜在的生态修复方向。
五、结果分析对采空区专项勘察的结果进行分析,结合采空区的地质、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条件,提出相应的治理和修复措施,包括填充、加固、绿化等。
采空区处理方法及应用研究

采空区处理方法及应用研究采空区是指矿山采掘完毕后留下的空洞区域,通常由于资源采光、矿产耗尽或者不再经济盈利等原因引起。
采空区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探索采空区的处理方法及应用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采空区处理的方法和应用。
采空区处理方法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治理方法和综合利用方法。
治理方法:1. 填充法:采空区可以通过填充来恢复地表几何形态和维护地表稳定。
填土、工业固废填埋、尾矿库填充等方法被广泛应用。
填充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和强度,并具备对环境友好的特性。
2. 排水方法:采空区常常出现地下水位异常升高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吸水井、抽水泵等技术,以控制地下水位降低。
3. 支护沉降治理:采空区的形成可能导致地面下沉、形成沉降环境。
支护措施可以采用地下墙、岩体加固等方法,以保证地下工程的安全性。
4. 生物修复:采空区常常造成土壤养份不足、低渗透性等问题,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绿化修复,达到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固碳效果的目的。
综合利用方法:1. 土地复垦:采空区可以通过进行土地复垦,将其改造成农田、林地等经济的土地资源。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恢复生态系统,还可以有效地利用采空区的空间资源。
2. 新能源开发利用:采空区通常为没有利用的空地,可以利用采空区的地形和地理位置特点进行新能源开发,如太阳能板、风力发电设备等。
这不仅可以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还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利用。
3. 探矿技术:采空区通过新的探矿技术可以挖掘到原本被忽略的矿产资源。
例如,采空区内可能存在着矿石残存量,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勘探和开采将其利用起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4. 旅游开发利用:采空区常常有独特的地貌和景观,可以作为旅游开发的资源。
开发旅游项目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并增加对采空区的保护意识。
总结起来,采空区处理方法及应用的研究包括治理方法和综合利用方法。
治理方法包括填充法、排水方法、支护沉降治理和生物修复等,旨在恢复地表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
露天煤矿关于采空区勘探与治理技术及其方法

露天煤矿关于采空区勘探与治理技术及其方法摘要:露天煤矿在作业开采过程中时,都会遇到不同的环境变化,特别是在遇到老区或空巷。
由于在先前井下开采中极易造成地质环境的变化形成采空区,不利于在露天开采作业时的安全,制约了我国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在保证人身安全和作业设备的安全前提下,要特别重视露天煤矿复杂采空区勘探的方法,只有使用合适的方法,才能够提前保护人员不受到伤害和设备不受到损害,进而有效地控制灾害发生。
本篇报告将主要探讨露天煤矿复杂采空区勘探与治理技术及其方法。
关键词:煤矿勘探技术;煤矿治理技术及方法;复杂采空区引言采空区是由人为挖掘或者天然地质运动在地表下面产生的“空洞”,采空区的存在使得矿山的安全生产面临很大的安全问题,人员与机械设备都可能掉入采空区内部受到伤害。
由于地下采空区具有隐伏性强、空间分布特征规律性差、采空区顶板冒落塌陷情况难以预测等特点,因此,如何对地下采空区的分布范围、空间形态特征和采空区的冒落状况等进行量化评判,一直是困扰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采空区潜在危害性评价及合理确定采空区处治对策的关键技术难题。
1采空区勘探方法当井下开采完成形成采空区后,再进行露天开采时对露天采矿工程的危害是显著和累积叠加的。
其灾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片帮、冒顶、突水、地震、岩爆、冲击地压、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以及由其导致的滑坡、泥石流、地表植被破坏等多种形式。
1.1采空区地球物理勘探该处理方法阶段应以收集资料、工程地质调查、采矿情况调查为主,辅之以大比例尺航卫片解译,必要时可布置少量勘探工作。
其工作内容是:收集矿区地质图、综合地质柱状图、剖面图、采掘工程平面图及井上下对照图、地质勘探报告、沉降观测等有关资料;调查勘察范围内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调查勘察区内采空区(空洞)的分布及开采时间、范围、深度、采厚、开采方法、采取率、顶板岩性和厚度、顶板管理方法及远景开采规划,在有条件的地方宜进行井下调查、测量、测绘出采掘工程平面图,查明采空区的顶板塌陷及积水情况,调查采空区覆岩破坏、地表陷落、建筑物破坏特征及其与采空区开采边界的关系,划分出中间区和边缘区,调查由于地表塌陷而引起的其他不良地质现象类型、分布位置和规模。
采空区安全处理措施精简版

采空区作业安全技术措施露天矿采区由于盗采原因部分位置出现了采空区,为了确保采空区施工过程人员及设备安全,特制订本安全技术措施。
一、对采空区的探测区域采剥作业前,必须对采空区范围及巷道走向进行勘探,查明采空区范围以指导本矿安全生产。
采用打探孔方式确定空洞范围,在南帮+2565台阶和+2575台阶均发现了采空区,具体范围如图1所示:图1 目前勘探的采空区范围1、采空区位置一探孔情况分析说明:(1)由东向西施工两排探孔,共43个,孔距5m,均钻孔至煤层底板,孔深在18~21m之间。
(2)有5个孔出现空洞现象,形成2个空洞区域,均在煤层中部或下部,探孔内均无发热高温现象.(3)空洞区域1:空洞标高在+2562~+2556,南北方向长度约58m,空洞方向为北偏东44°。
空洞区域2:空洞标高在+2567~+2559,南北方向长度约53m,空洞方向为北偏东54°。
位置一采空区范围及巷道走向具体如图2所示:图2 位置一采空区范围及巷道走向2、采空区位置二探空情况分析说明:(1)由南向北施工4列探孔,共28个,孔距在8m-16m之间,排距在4.5m-6m之间,均钻孔至煤层底板,孔深在4.9~20m之间。
(2)有10个孔出现空洞现象,形成1个空洞区域,基本在煤层中部或下部,其中有1个探孔有发热高温现象。
(3)空洞区域:东西方向长度约130m,空洞方向为北偏东70°。
图3 位置二采空区范围及巷道走向3、采空区位置三探空情况分析说明:(1)探孔总数为32个,孔距10m,排距5m,大部分钻孔至+2545水平,孔口高程平均为2560.4m,孔深在11-20米之间。
(2)有14个孔出现空洞现象,到空洞的孔深无规律,空洞内部洞高在0.8m-6m之间。
孔内温度一般在3-7C°,均无高温孔。
(3)空洞区域南北方向长度约35m,东西方向长度约35m,空洞方向北偏东53°。
图4 位置三采空区范围及巷道走向二、采空区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三、采空区钻爆作业安全技术措施1、施工作业之前(1)采空区作业人员,在采空区施工之前必须进行相关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施工。
采空区勘探施工方案

采空区勘探施工方案1. 项目背景采空区是指由于采矿活动导致的地下矿脉空间,这些空间在矿井开采完毕后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
为了确保采空区的安全和有效利用,对采空区进行勘探是必要的。
2. 勘探目标和方法2.1 勘探目标本项目的勘探目标是了解采空区的空间分布、形状和稳定性,以及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2.2 勘探方法本文档将采用以下勘探方法进行采空区的勘探: - 地面测量:利用全站仪和测量仪器对采空区的地面形状进行测量,包括平面和高程数据的获取。
- 地下勘探:通过钻孔、地质雷达等设备对采空区下方的地质结构进行探测,获取地下采空区的详细信息。
- 遥感影像分析:利用航空或卫星遥感数据,对采空区周边的地表变化进行监测,以获取采空区的边界和空间分布信息。
3. 施工方案3.1 前期准备工作在实施勘探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1. 编制勘探方案:根据勘探目标和方法,编制详细的勘探方案,包括测区范围、测区划分、测区内的测量点位等信息。
2. 采购设备和材料:根据勘探方案,采购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全站仪、测量仪器、钻孔设备等。
3. 勘探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设备和进行勘探测量工作。
4. 安全措施:在勘探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识,确保勘探过程中的安全。
3.2 施工流程采空区勘探的施工流程如下所示: 1. 地面测量:在勘探区域安装全站仪,利用测量仪器对地面进行测量,获取平面和高程数据。
2. 钻孔:根据勘探方案,在预定的位置进行钻孔,获取地下的岩石样本和地下空间结构信息。
3. 地质雷达勘探:利用地质雷达等设备对地下采空区进行勘探,获取地下空间的详细信息。
4. 遥感影像分析:收集航空或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获取采空区周边地表变化的信息。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勘探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达到勘探目标。
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步骤如下: 1. 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筛选和清理,去除异常数据和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1 小型采空区
一.小型采空区的勘测。
小型采空区的巷道很不规则,且一般历史较久遗迹模糊,勘察难 度很大。
(一)搜集资料 小型采空区一般均未进行过专门的地质勘查,无规则开采,搜集 资料极为困难,需详细向当事者或者当地居民和有关方面的调查。其 主要内容是:矿层的分布范围,开采的深度、厚度和方法,开采和停 采的年限,主要巷道的位置、大小、断面尺寸、衬砌情况和采空区的 分布、塌落、支撑、回填情况,以及开采时地下水变化情况和开采计 划,今后规划等。 (二)测绘内容 1.坑洞的分布、位置、断面大小、延伸方向及其相应于铁路的 地表位置。 2.因采空影响而产生的陷坑、裂缝的位置、形状、大小、深度、 延伸方向及其采空区和地质构造的关系。 3.了解采空区附近工农业抽水和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及其对采空 区的影响。 (三)勘探 若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访问和地质测绘不能查明前述坑洞的有关
采 14- 5
ABDC 因重力 G 的
作用将会下沉。两边的楔形体 ABM 和 CDN 对
P AB CD
P
(F) 采
长
按 14-3
Q=G-2F
(14-3)
式中 Q——巷道单位长度顶板上所承受的压应力(kN/m3/m);
G——巷道单位长度顶板上岩层的总重力。设巷道宽度为 2a(m)
则
G=γ·H·2a(kN/m3/m)
(二)处理方法
l.根据前述小型采空区顶板和地基稳定性计算分析,当 H> 1.5H0 时,在采空区上的建筑工程,可不做工程处理;当 Ho<H<1. 5H0 时,
在采空区上的重大建筑工程需处理,一般建筑工程可不做处理,当
H<H0 时,在采空区上的所有建筑工程均需处理。
2.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根据阳涉铁路小煤窑采空的具体特征:
y
H
tan2 (45
2
)
(14-2)
式中 σz——垂直压应力(kPa);
σx,σy——水平压应力(kPa);
γ——上覆岩层重度(kN/m3);
H——矿层顶板埋置深度(m);
φ——岩层的内摩擦角(°)。
采采 体
处 受 状态 板
落受 2.小型采空区 板
2
图 14-5 小型采空区顶板稳定性
(1) 采 面一
以斜井为主,主巷道呈网状结构,主巷道间距 25~30m,支巷道断面
宽 2.0~2.5m,高 2.5~3.0m,一般为房柱式开采,最后形成长 25~
30m 高 6m、宽 6m 的采空仓,采完即封闭。经塌陷情况调查、典型解
剖、稳定性检算、综合评定后按顶板厚度确定的稳定性分区标准是 :
6
(l)当顶板为基岩时 Ⅰ——可能塌陷区,顶板厚度小于 30m,所有工程均需处理; Ⅱ——可能变形区,顶板厚度,30~60m,重点工程应处理; Ⅲ——基本稳定区,顶板厚度大于 60m,一般工程不处理,重点 工程结合工程的重要性综合考虑。 (2)顶板为第四系土层时,按 3 : 1 换算为基岩厚度。 对上述稳定性分区标准,只有在当地的煤窑情况与上述情况相近 时,才能参照。对古、小窑采空的稳定性分区,必须根据调查,结合 坑道宽度、高度,开采情况,顶板岩体的性质,地面变形的程度,稳 定检算等综合考虑确定。 3.小型采空是铁路运营中的隐患,变形常突然发生,严重时会造 成列车颠覆。一旦发生,又难以维修养护,往往中断行车,危害性甚 为严重,因此线路一般应以绕避为宜。若必须通过时,必须尽可能查 明情况,彻底处理,不留后患。 4.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小型采空引起的变形影响很大。因此对小型 采空区附近的工农业抽水以及水库水位变化,要作为重要因素,慎重 考虑。 5.采用雷达或洞探的方法查清路基下的坑洞,进行回填处理.可 消除病害的根源,是最彻底的处理方案。过种处理方法要架空或封闭 线路,工作面要考虑支撑、照明、通风等。 6.把路基改为桥梁跨越采空,将墩台基础置于坑洞底板以下,跨 越小型采空区是稳妥可靠的处理措施。采空分布紊乱一般基础条件很
均布荷载
: :
h'
β
必须处理范围
β
()
图 14-6 小型采空处理范围
45
p 2
(14-8)
p
arctan(tan
c) P
(14-9)
P
l[(h0
h
')
3
l fkp
]
(14-10)
β=45+φ /2
φ
1
()
5
l
a
h tan(90
p)
H 2
tan(90
)
(14-11)
式中 p ——顶板的综合摩擦角(°);
Q G 2aR 2F
H[2a
H
tan
tan 2
(45
2
)]
2aR
(14-6)
同前,当H大到某一深度时,Q 0
2a H0
4a2 2
8a R tan
tan2 (45
2
)
2
tan
tan2 (45
2
)
( 14-7)
(三)用临界深度H0粗略的评价小型采空区顶板及地基的稳定性 当 H < H0 时,顶板及地基不稳定; H0 < H <1.5 H0时,顶板及地基稳定性差; H >1.5 H0 时,顶板及地基稳定。
——顶板的内摩擦角;
c——顶板的粘聚力(kPa);
P ——垂直压应力(kPa); ——顶板的天然重度(kN/m3);
fkp ——顶板演示的坚实系数; h' ——均布荷载换算高度(m);
h0 ——地面至破裂拱天然高度(m); a ——采空洞宽度之半(m);
h ——顶板洞高度(m);
H ——顶板厚度(m)。
1
情况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方法进行勘探。勘探的方法有小 型勘探,洞探,物探和钻探等。勘探深度应大于预计的采空埋藏深度。
二.小型采空区的稳定性评价
(一)小型采空顶板稳定性的力学计算
1.顶板应力分析
矿层未开采前岩体内部的应力是平衡的。
应力,计算如式 14-1 14-2 。
z H
(14-1)
x
三.小型采空区工程处理措施
4
(一)处理范围 1.地面变形范围的确定 地面变形范围应根据地表裂缝、塌陷等特征调查测绘圈定。如地 表尚未出现裂缝或裂缝尚未达到稳定阶段时,可参考同类型的小型采 空区裂缝角用类比法确定。 地表产生的裂缝和塌陷的不稳定地段,建筑物应避开,并留有一 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的大小视建筑物的性质及巷道顶板的埋置深 度而定,一般应大于 5~15m。 2.处理范围的确定 由路基坡脚向外量出3~5m 作且安全距离,再由此点按β角在断 面 上 作斜线交 至采 空区 洞 底板 ,其以上部分即为处理范 围 ,见 图 14-6。
F——巷道单位长度侧壁的摩阻力(kN/m3/m),其值为:
F=Ptanφ
其中 P——楔形体 ABM 和 CDN 作用在 AB 或 CD 面上的主应力,
当取其最大值时
3
P
1 2
H
2
tan(2 45 -
) 2
则式 14-3 为:
Q
H[2a
H
tan
tan 2
(45
2
)]
(14-4)
14-4 H 一
板
拱
( Q = 0)
H
H0,则
H0
2a
tan
2
(45
2
)
tan
(14-5)
(2)用以上各类方法与公式取得的临界深度 H0,可能有一定差别,
应用中还应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经验数值,综合分析后
确定。
(二) 小型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计算
修采
按 14-6
设建筑物地基
的单位压力为R(kN/m2),则作用在采空段顶板上的压力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