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审计概况
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探讨

【 关键词 】内部环境 审计 ; 必要性 ; 成本 ; 效益
2 0 1 2 年 1 1 月召开党的十八大 ,确 立科 学发展观 估价 , 来达到保护环境的 目标 。 企业环境审计是企业参
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 明,提 出建设 与环保 的重要表现 , 有助于企业外部受托责任的履行 ,
业 的社会责任。企 业的存在既要实现 为社会创造财富 环境费 用及主动参与环保带来 的环境经济效益。环境 的基本责任 , 处理好与其他经济实体 关系的经济责任 , 审计通过对企业能源消耗 、 产 品能效指标 、 资源综合利 也要履行促进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的环境责任 。环 用 、 环境效果等 进行核查 、 分析 与评价 , 挖掘企业节 能 境 审计是企业环境管理 的工具 ,它通过对环境有关 的 减排的潜力 , 制定 节能方案 , 提 高经济 效益 , 并将这 些
的经济决策。
弃物的再循环、 再利用 ; ( 4 ) 关注排污费、 污水处理费及
企业开展 环境 审计必然会带来成本的上升 ,但无 环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 避免环境管理损 失的产生 , 如诉 视 企业经 营 中的环保 问题 必将给 企业 带来潜 在 的损 讼费 、 事故 罚款等 ; ( 5 ) 环境 的改善带来的职工健康 的 失, 如罚款 、 法律诉讼等 , 且研究表 明, 企业 的环保 行动 改善 而减少 的医疗 费用 ; ( 6) 参与环保 带来 的政府补 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潜在收益 ,企业环境审计是加强 助 、 社会其他组织捐赠收入等。 管理 、 增强发展后劲的有效途径 , 促使企业进行技术革 新, 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 有助于管理者 更好地履行 受托责任。
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重要议题 ,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环境研究及未来发展方向

制、 预算 管理 体制 产生影 响 , 而影 响 效 审 计 的 目的是 从第 三 者 的角 度 ,向 有 些 问题无 法 立法 ,无 法 及 时满 足社 进 到 政 府 审计 的重 心 ( 洪 、闽 春霞 , 有关 利 害关 系人 提 供经 济 责任 履行 情 会 客观 需要 的不足 ,先 由行政 部 门制 廖 经 时机 成熟 时再 20 ) 0 6 。我 国的根本 政 治制 度是 中 国共 况 的信 息 ,促 进 资 源 的管理 者 或经 营 定部 门规 章 , 过实 践 , 产党 领 导下 的人 民 代表 大会 制度 。中 者 改进 工 作 , 好 地履 行经 济 责任 ( 更 刘 由人大 修订 相 关法 律 ,以实现 国家对 央 和地方 之 间是垂 直 隶属 关 系 , 国务 力 云 , 0 1 。 ” 2 0 ) 因此 , 政府绩 效 审计 本 社会 事 务 、公共 事 务 和行政 事 务 的及 院 、人 大 、司法 之 间有一 定 的制 约关 质 上 是一 种社 会 活动 ,甚至 可 以说 是 时宏 观 调控 ,达成 国家行 政管 理 的 目 种政 治 活 动 。如果 缺 乏强 有力 的法 的。 系 ,但不 是西 方那 种 绝对 的 “ 三权 分 鉴 于我 国特 定 的法 律环 境 ,我 国 离” 的政 治结 构 。 因此 , 国采用 的是 律 支持 ,就要 对 政府 组织 或 政府 项 目 我
一
的政治 环境 是一 国的政 治体 制 ,即政
( ) 律环 境 决定 国家 审计 署将 要 。 二 法 同时 , 借以弥补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权力机关 由于
体 。不 同 的 国家政 体将 对各 国审计 体 是政 府 绩效 审计 的有 力推 动者 “ 绩 诸 多 因素 导致 的立 法 滞后 ,以及 针 对
浅谈发展中的环境审计

的监控职能。 “ 合国的环境与发 展委员会 ” “ 联 、 环境规 化
署” 、民间的 “ 色和平组织 ” 绿 、我 国的 “ 环境 与资源委员
会” 、国务院的 “ 环境 保护局 ”这 些部 门在环 保严 重破 坏 面前积极地展开了全面工作 。我 国从工 业发展 、城市化进
Ke r y wo ds: n io me t n io me ta di n e vr n n ;e vr n n u t g;c a sf ain o n i n n u ii i ls i c to fe vr me ta d t i o ng
中国随着经济社会 的快速 发展 ,工业化 进程 的阔步前 进 ,社会财富得到 了极 大的 积累 ,城市 化进程 的加快 ,这 些 因素都在影响和破坏 着中华 民族的这 片沃土和赖 以生存 的大 自然 ,国内专家学者对环境保护都发 出了强烈 的呼吁。 针对此现状 ,笔者从 审计 工作者 的角度 出发 ,谈 一谈 环境
造 纸 企 业 ,印染 纺 织 企 业 在 中 国 的 沿 海 纷 纷 上 马 , 由 于 没 有 完 善 的 环 保 审计 实 时 监 控 ,对 江 海 湖 泊 造 成 了 多 次 大 面
控的标 准。为环境审计从经济 发展 的战略 高度建立 了法规 政策、标 准以及实施 的组织控 制系统 。理论界 、专 家学 者 对环境保护 与工业化 发展及其 审计系统 的理论 完善 ,使其
从发 展 战略 高度 阐述 了环 境 审计 的重 要 性 。
[ 关键词] 环境 ; 环境 审计; 环境审计分类
A i f Ta k On En i o m e t Au ii Br e l v r n n d tng
我国环境审计目标研究述评

影响环境 审计 目标的 因素。陈正兴 ( 0 1 20 )指 出,“ 环
境 审计 目标 的确 定 ,除 受 审计 对 象 的制 约 外 ,还 取决 于 环 境 审计 的 属性 、职能 、技 术 手 段 ,社 会 审计 还 要 涉及 委托 者对 审计 工 作 的要求 ” 。蔡 春 ( 06) 为 ,环 境 审 20 认 计 目标 的制 定 由环 境 审计 本 质决 定 ,并 且 受社 会 客 观政
■ 计0 新 2 会 1 1 . 8
M dm A cut g oe conn 审 计 广 角 i
各 异 ,有 以下五个代 表性 的观点 :最终 目标和直接 目 标 、最高 目标和具 体 目标 、总体 目标 和具体 目标 、一 般 目标 和具体 目标 、基本 目标和具体 目标。二元 目标 论 虽将环 境审计 目标划分 为两个层 次 ,但 无论是 它们
括合规性 、真实性。一元 目标论是学者们对环境审计 目
标 研 究 的初 期 成果 ,为初 期 环境 审 计 实务 的开展 作 出了
一
定的贡献 ,并为后来 的环境审计 目标的研究提供 了基
( )二 元 目标 论 。二 元 目标 论 将 环 境 审 计 目标 划 2
础。
分 为两个层次 。但对 两个层次 的 内容 ,学者们 的观点
研究 之 中。在 环 境 审计 目标 的研 究 之 中都 存 在传 统 审计 的影 子 ,如 “ 价受 托 责 任 的履 行 情况 ” 验证 被 审 计 评 ,“ 单位 的环境 报 告 所 提供 信 息 的真 实 性 、公 允性 ” 评 价 ,“ 环境 工 作 和绩 效 的 经济 性 、效 率 性 和效 果 性 ”等 ,分 别 出现 在 一 元 目标 论 、二 元 目 论 、三元 目标论 的 内容 之 标
我国环境审计产生和发展研究

很短, 发展却很快 。我 国环境 审计的产生 和发展状况表 明 重要职责。为更有效地保护环境 , 保持经济社会 的可持续
l 我国环境审计的产生 境审计 的产 生有其客观必然性 和内在必要性 。 1 我国环境审计产生 的必然性 . 1
月, 最高审计机关 国际组织 在开 罗召开会议 , 泛探 讨环 广
环境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 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 , 国环 境 审计 问题 。 成共识 基础 上 , 了以 “ 我 在形 发表 环境审计” 为
第一主题的< 开罗宣言 > 倡议各国开展环境审计。 , 各国政
府积极响应 , 结合本国实际 , 相继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环境
2 世纪末 , 国审计领 域增加 了一项 新 内容 , O 我 就是 环 审计。
的职业, 甚 会议通 过 了《 约环境与发 展宣 言’ 里 和
也 没有 , 国政府都给予 了高度的重视 。所 以尽管时 间 但各
了这一点。
(1 2 世纪议程》 各国政府纷纷承诺, 。 将保护环境视为政府
发展。 国际组织 提出了实施 “ 环境审计”的议题 。19 95年 9
续发展。面对环境 的 日趋 恶化 , 专家学者 、 民间组织和社会 国政府在人 口、 环境 、 资源 等方 面问题上的态度 , 表明原则 公众, 一方面 自觉 与破坏 环境 的行 为作 斗争 , 另一 方面要 和立场。 自此之后 , 我国政府 把环境 问题 的处理落实 到行
求政府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利用法律和权力惩处并制 动上。03 l 月 1 20 年 0 4日中国共 产党第 十六届 中央委员会 止破坏环境的行为。在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吁下, 联合国于 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17 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首次世界人类环境会议 , 92 发表 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其中提出 “ , 五个统筹” 发展, 就 20 年 月 0日, 胡锦涛总 了<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 确定 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有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04 3 1 。
浅析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障碍与对策

山东 纺 织 经 遣
的审计机构还没有开展过 环境审计 ,审计人 员也没
有这方面的经验 。
技术方法 ,如环境费 用效 益分析法 ,包括环境费用
效果分析法 、环境决 策分 析法、风 险分 析法等 。建 议环境审计研 究工 作者应尽快研 究怎样把环境 经济
二 、开展环境审计障碍 的对策研究
环境 审计具有 较强的技术性 、 专业性 和综合性 ,
再次加 强对社 会公众的宣传。利 用新闻媒体的
传播作 用 ,提高全 民环境保护 意识和 环境 危机 感。 社会公众、环保组织等是促使企业被动或 主动提供 环境报 告的重要 因素 ,因此社 会公众 的积极参 与 、 支持和推动将直接促进环境审计的顺利开展 。
3 、缺 乏成熟 的环境审计方法
我国开展环境审计 的障碍
1 社会各界对环境审计的认识不足
虽然我 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较以往有了较大 提高 ,但相 比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 。在我 国作
人 类的一切活动总是 在特定 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的指导 下展开 的,任何一项社会 实践活动 ,总是 同 行为主体所运 用的方法论联系在一起的。列宁 曾说 过:“ 在探索的认识 中, 方法也就是工具。是主观方 面的某个手 段 ,主观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发生
借鉴 国外的环境 审计 方法。由于发达 国家环境 审计 开展的较早 ,其环境 审计方法也比较成熟 ,但
首先应加 强对领导的宣传 ,使各级领导都认识 到环境 审计 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从而努 力抓好这一
工作 。
不能 盲 目照搬 ,必须领会其 实质并结合我国国情 和 环境 绩效审计的具 体内容 ,找出 自己的特色 ,为我
所著的 环境审计 (0 1 20 )和陈思维著的 环境审
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策略思考

许多重大的经济决策和经济活动都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有关 。
环保部 门更有 发言权 。 19 9月 ,我 国发 表 了 《 94年 中国 2 世纪 议 程 一中国 1 2 世 纪人 口环境 与发展》 白皮 书,提 出了人 口、经 济 、社 1 会 、资 源 和 环 境 相 协 调 ,实 行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总 体 战 略 。 20 年 6月 5 日,我 国公 布 了 《99年 中 国环 境 状 况 公 00 19
1 我国开展环境审计 的现状
在我 国 ,环境审计 对 于国 家审 计 、内部 审 计和 民 间审 计来说都 是一个新 内容 。保护 和治理 环境 ,遏制 环境恶 化 , 实现社会 和经济可 持续 发展 战略 ,是一 项 庞大 而 复杂 的系 统工程 。 由于环境 审计 工作 涉 及面 广 ,环 境 审计 评 价 、鉴 证工作难 度大 。我们 的构 想是 环境 审计 应 以国家 审计 为 主
向外界 披露 的会 计信 息。为 了杜绝 这 种现 象 ,维 护 各方 利 益 ,审计 组织作 为独 立 的第三 者 ,强 制披 露被 审 计单 位 的 环境会计 信息 ,保证 环境 会计 信息 的 对称 ,就显 得尤 为 重 要 。同时还需耍 财政 部 、国家审 计署 和 中国证 监 会 等部 门 对环境 会计信 息进 行 监管 。另外 ,由于 环境 会计 信 息 的特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3 期
科技管理研究 S ce c n r c n l g n g me tR s a c in e a d'e h oo y Ma a e n e e r h
2 0 o3 06N
.
中国环境审计研究10年回顾:轨迹、问题与前瞻

意 义 型 和 现 状 一对 策 型 的 表 层 或 重 复 性 研 究 却 占 到
8 . 9 , 中综论 型 和概 念 一意 义 型论 文 的 比重 近年 来 17 % 其
下降较明显, 现状 一 对策型论 文近 3年快速增长 , 占理 约
3.2 , 属近 3 的绝 对热 点议 题 ; 于企业 社 会责 任 22% 且 年 基
12 论文研究内容分布 .
我们从 理论 研究 和 实 务研 究 两 方 面考 察 我 国环境 审
的环境 责任 审计 、 境 管理 体 系审 计 及环 境 财 务 审计 ( 环 环
境报告 审计 ) 也是 持 续受 关 注 的 问题 ; 他 专 门环 境 审 计 其
论 文献 的 5 % 。这一 方面 说 明我 国环境 审计 理 论 研究 深 0 度 不够 , 一方面 看到 近年来 理论 界对环 境 审计理 论 与 实 另 践 的契合 问题 关注 深切 。实务方 面 , 年来环 境 审计 方 法 近
D
=
矗
g
Hale Waihona Puke 体系构建研究关注度加大 , 国外环境审计经验借鉴类文 对
中国人口・ 资源 与环境
21 年 01
第 3期
中会计 类 核心 期 刊 为 1 1 , 6 .8 , 6 篇 占 5 1% 其次 是 贸 易经
∞ ∞ 鲫 加 ∞ ∞
加 m 0
境审计 、 业 环境 审计 、 企 民间 ( 册 会 计 师 ) 注 环境 审计 、 国 外环 境审计 及其 他 等 6 ( 类 见表 1 。总体 而 言 , 国环 境 ) 我 审计 理论研 究 和实务 研 究 并 重 , 论 研究 略 占上 风 , 占 理 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环境审计概况
一、背景
(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认识到政府应在可持续发展中承担起区别于传统管理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政策、法律和措施。
例如,为了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明确21世纪初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保障措施,在总结以往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于2003年1月颁布执行。
200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基本环境政策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各级政府工作中逐步得到贯彻。
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中,形成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三项环境基本政策。
这三项环境政策已成为我国制定环境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的基本原则。
(三)环境重点工程
近几年,中国政府在污染防治方面实施了33211工程,(即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两区: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控制区;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重点区域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并带动了全国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展开。
在生态建设方面,中国政府实施了林业六大工程。
即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目标是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到2010年时,初步建立起乔灌草搭配、点线面协调、带网片结合,具有多种功能与用途的森林生态网络和林业两大体系框架,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要求相适应的木材及林产品生产能力基本形成。
二、中国环境审计的现状与发展
(一)中国环境审计发展的三个阶段
中国审计署自1983年成立以来,积极响应世界审计组织(INTOSAI)“鼓励各成员国的最高审计机关,通过审计工作对本国的环境保护政策施加影响”的倡导,将环境审计作为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积极投入到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中。
环境审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3至1998年。
没有明确提出环境审计的概念,但在审计项目中涉及到一些对环境保护资金的审计事项,例如对4个城市环境保护补助资金的审计,对13个城市排污费的审计。
第二阶段1998年至2002年。
1998年审计署成立了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明确了环境审计职能。
期间,审计署主要从促进环境污染治理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组织开展了多项环境审计。
中国审计署于2000年当选为亚洲审计
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主席,环境审计的国际交往日趋活跃。
第三阶段2003年至今。
2003年6月,审计署成立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标志着环境审计成为一项全署性的工作。
最近,环境审计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国务院批准的《审计署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提出要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能源、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职责。
我署日前发布的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划分了六种类型的审计,并将资源环境审计作为一个重要的审计类型予以强化。
(二)中国的环境审计协调机制
环境保护活动涉及到政府及其部门、企业、公众等许多主体,这些主体分别属于审计署不同审计业务部门的审计范围,这使得环境审计成为一项跨业务部门的审计活动。
审计署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环境审计协调机制,通盘考虑环境审计项目和审计重点,建立一个分享审计经验和成果的平台,推进各审计业务部门从环境的视角开展相关的审计活动。
2003年6月,审计署成立协调领导小组,审计署的一位署领导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了有关农业与资源环保、固定资产投资、外资运用、国有企业和经济责任审计的部门。
协调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研究、部署有关环境审计方面的工作,提出相关要求,协调、促进各成员单位从环境视角开展审计,通报环境审计工作进展情况,交流环境审计工作经验,汇总环境审计成果等。
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办理日常联系、沟通等事务。
(三)环境审计的内容
按照《宪法》第二十六条的提法,我国的环境保护分为生态(生活)环境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两方面。
因此,我们把环境审计也划为生态(生活)环境建设审计和环境污染治理审计这两个方面。
环境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环境专项资金绩效的审计、对环境建设项目效益的审计、对环境保护部门(含生态环境建设主管部门)职责履行情况的审计、对环境政策法规落实情况的审计等。
4、最近几年开展的环境审计项目
我们在确定环境审计项目时主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一是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措施;二是政府环境保护投入的重点;三是社会各界关注;四是属于审计机关的法定职权范围。
最近几年开展了多个环境审计项目:如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审计、青藏铁路环境保护资金审计调查、退耕还林工程资金审计、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审计、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资金审计等。
*********************************************************************
绿色审计的定义
绿色审计也被称作环境审计、生态审计,是绿色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商业学会(ICC)给出的定义是:“绿色审计是环境管理的工具,对与环境有关的组织、管理和设备的业绩进行系统、有说服力、定期、客观的评价,并通过有助于环境管理控制及有助于对公司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鉴证等手段,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
”
绿色审计是针对全球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传统会计核算失真,未将资源环境纳入核算范畴而出现的会计核算虚假等问题,而进行的绿色核算公允性、真实性、合法性的认证审计监督。
是为了确保受托环境责任的有效履行,由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依据环境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受托环境责任履行的公允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