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接枝共聚改性聚氨酯的研究
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研究

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研究一、引言- 介绍淀粉以及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 明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二、材料与方法- 描述实验中使用的淀粉、丙烯酰胺和丙烯磺酸钠等材料- 详细阐述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步骤及其所使用的试剂和仪器设备三、结果与分析- 展示实验结果,包括淀粉与接枝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后的产物- 通过对产物的性能测试和分析,验证了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前景四、讨论- 分析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物理化学特性- 对实验结果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探索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五、结论- 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发现- 完整、简洁地表达本研究对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理解及其应用前景。
第一章:引言淀粉是植物性天然高分子,其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在包装材料、纤维材料、功效性食品、医药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纯淀粉在应用中的物理化学性质较为单一,导致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了克服淀粉应用的一些缺陷,人们不断寻找新的材料或对淀粉进行改性。
目前,淀粉的改性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法等,其中在化学改性中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方案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在该方案中丙烯酰胺作为功能单体,通过接枝技术与淀粉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在淀粉分子的骨架上引入丙烯酰胺功能单元,从而构建出具有新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淀粉改性材料。
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是一种新型的聚合材料,在其杂化结构中将丙烯酰胺的亲水性和丙烯磺酸钠的亲油性合理地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相互作用机制。
由此,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可以被广泛运用于水凝胶、吸附材料、油水分离材料、高分子药物等领域。
因此,对于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研究,能够有效地扩大淀粉的应用范围及其改性材料的性能。
因此,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在于:1. 探究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在淀粉改性中的应用效果;2. 研究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特性;3. 探索淀粉与丙烯酰胺/丙烯磺酸钠接枝共聚物未来的应用前景。
氟改性双组分水性丙烯酸聚氨酯涂料性能研究

(. 3 中海油 常 州涂 料 4 r 究院 L:研 - 摘
2 31 ) 10 6
要 :以甲基 丙烯 酸十二 氟庚 酯( F D MA) 丙烯 酸 ( A) 甲基 丙烯 酸羟 乙酯 ( E A) 甲基 丙烯 、 A 、 H M 、
21 0 2年第 2 7卷 第 1 期
2 2 Vo . 7 No 1 01 . 1 2 .
聚 氨 酯 工 业
P YURE HANE I OL T NDUS RY T ・2 ・ 7
氟 改 性 双 组 分 水 性 丙 烯 酸 聚 氨 酯 涂 料 性 能 研 究
许 海燕 张兴 元 戴家 兵 许 飞 李 治 周 静
司 ; 稠剂 R 85工业 级 , om as 司 ; 增 M. , 2 R h &H a 公 催化剂
KK T61 , — A 2 2 工业级 , 上海基 材化工公 司 。 1 2 含 氟水 性羟 基丙 烯酸 树脂 合成 . 在 装 有 搅 拌 器 和 冷 凝 器 的 四 口瓶 中加 入 溶 剂 P MA, 温至 1 0℃ , 始滴 加 预 先 混好 的单 体 ( 升 1 开 含
醚 醋酸 酯 ( M , 学 纯 , P A) 化 国药 集 团化 学 试 剂 有 限
公司; 过氧 化二 苯 甲酰 ( P 、 乙胺 ( E , 析 B O) 三 T A) 分
纯 , 海凌 峰试 剂有 限公 司 ; 上 磺酸 盐改性 的亲水性 异
氰酸 酯 固 化 剂 , ah d rX 2 5 ( C B yy u P 6 5 N O质 量 分 数 为 2% , 1 粘度 30 P ・ ) 拜耳 材 料科 技公 司 ; 5 0m a S , 消泡 剂 B K0 5 B K0 8 流平 剂 B K 3 1 工业 级 ,Y Y 2 、 Y 2 、 Y 3 , B K公
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

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聚氨酯丙烯酸酯是一种重要的聚合物材料,广泛应用于涂层、胶粘剂、弹性体和塑料制品等领域。
其合成方法有多种,包括预聚体法、溶液聚合法和封闭式聚合法等。
本文将介绍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方法及其特点。
预聚体法是合成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常用方法之一。
需要将聚醚二醇、二异氰酸酯和丙烯酸等原料按一定比例加入反应釜中,在惰性气氛下进行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二异氰酸酯和丙烯酸发生加成反应,形成预聚体。
添加适量的甲醇或乙醇等醇类溶剂,将反应釜加热至适当温度,继续反应几小时,直到聚氨酯丙烯酸酯完全形成。
将产物进行过滤、干燥、粉碎等处理,即可得到聚氨酯丙烯酸酯。
预聚体法合成聚氨酯丙烯酸酯的优点是反应过程相对简单,原料易得,产率高。
预聚体法合成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在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粘附性能和耐候性能,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溶液聚合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合成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溶剂和催化剂,将丙烯酸和异氰酸酯等原料混合在一起,进行聚合反应。
溶液聚合法可以在常压下进行,反应时间相对较短。
其中,催化剂的选择对反应速率和产物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催化剂包括有机锡化合物、有机钴化合物等。
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和原料比例,可以控制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分子量、功能化程度和溶胀性等性质。
溶液聚合法合成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具有分子量分布窄、结构均一性好的优点。
由于反应过程中涉及有机溶剂的使用,需要对废液进行处理,以保护环境。
溶液聚合法还可以实现对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功能化,例如引入双重键、羟基等官能团,拓展其应用范围。
封闭式聚合法是一种较新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合成方法。
该方法利用有机硅光化学固化材料,通过紫外光引发聚合反应。
将丙烯酸和异氰酸酯等原料与有机硅光化学固化材料混合,形成聚氨酯丙烯酸酯的混合物。
将混合物涂覆在基材上,通过紫外光照射,触发聚合反应,使混合物变为固态聚合物。
最终,得到具有优异性能的聚氨酯丙烯酸酯。
封闭式聚合法具有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无需添加催化剂等优点。
聚氨酯丙烯酸酯在3D打印中的应用研究

聚氨酯丙烯酸酯在3D打印中的应用研究聚氨酯丙烯酸酯,在工程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聚合物材料和涂料,因其具有耐热性、强度高、硬度好、绝缘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开始探索聚氨酯丙烯酸酯在3D打印中的应用。
一、聚氨酯丙烯酸酯在3D打印中的优点聚氨酯丙烯酸酯作为3D打印材料,有许多优点:1. 材料性能优异:聚氨酯丙烯酸酯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强度高、硬度好、绝缘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等特性,使其在制造高品质的3D打印制品时具有优势。
2. 易于加工:聚氨酯丙烯酸酯具有较低的熔点和黏度,易于加工和打印,且不会在制造过程中产生异味或毒气。
3. 生态环保:聚氨酯丙烯酸酯是一种生态环保材料,与其他材料相比,其废料易于处理,可以通过再生的方式降低浪费与污染。
4. 可控性强:3D打印技术可以更好地掌控材料的质量和输出,借助聚氨酯丙烯酸酯的优良性能,能够制造出更高品质的3D打印制品。
二、聚氨酯丙烯酸酯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目前,聚氨酯丙烯酸酯已经在制造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但不限于:1. 印刷模型:聚氨酯丙烯酸酯在3D打印制造领域中最为常见的应用是印刷模型。
在制造过程中,聚氨酯丙烯酸酯材料可以轻松地被模具切削和加工。
2. 制造零部件:聚氨酯丙烯酸酯可以被用于制造复杂的零部件,如机库和发动机部件等,制造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熔点和粘度两个指标的值,来实现不同的工程需求。
3. 电子工业:聚氨酯丙烯酸酯对于电子工业尤为重要,在电子元器件的制造中,可以将聚氨酯丙烯酸酯作为增强凝胶来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电子元器件的性能。
4. 医疗行业:由于聚氨酯丙烯酸酯具有生态环保和不产生异味的特点,可以制造医疗仪器和医用设备,以及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三、关于聚氨酯丙烯酸酯在3D打印过程中的应用问题在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因素需要注意:1. 加工温度:在制作聚氨酯丙烯酸酯时需要调整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产品的降解和劣化,因此需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控制温度。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杜郢,代飞,沈千红(江苏工业学院化工系,江苏常州213016) 收稿日期:2007-05-10作者简介:杜郢(1957-),女,高级工程师,从事胶粘剂、特种蜡、切削液及油田化学等研究工作,发表论文30余篇。
摘要:简述了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定义,及其在植绒、多种层压制品、复合包装、木材粘接、鞋用以及压敏胶等方面的应用。
介绍了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现状及多种改性方法的技术特点,如:丙烯酸酯改性、环氧改性、聚硅氧烷改性、纳米材料复合改性等。
指出了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改性;应用中图分类号:T Q433.4+32;T Q4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22(2007)05-0032-04 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简称P U 胶)是水性胶粘剂中的重要一类,以其优良的粘接性、突出的耐油、耐冲击、耐磨、耐低温等特性,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1 水性PU 胶的定义及分类水性P U 胶是指聚氨酯溶于水或分散于水中而形成的胶粘剂。
其分类方法很多,按外观和粒径可分为3类,即聚氨酯乳液、聚氨酯分散液和聚氨酯水溶液。
实际应用最多的是聚氨酯乳液和分散液[1]。
1.1 聚氨酯乳液聚氨酯乳液是指水分散体中含有乳化剂的聚氨酯分散体系。
可通过外乳化法制得。
其粒径>0.1μm,外观白浊。
由于这种聚氨酯不易溶于水,因此需通过强力搅拌,依靠剪切力和大量乳化剂作用将聚氨酯强制乳化分散于水中。
大多数外乳化聚氨酯乳液的产品粒径粗大,且亲水性小分子乳化剂的残留,会影响固化后聚氨酯胶膜的性能,现在已经逐步向自乳化聚氨酯分散液方向发展。
1.2 聚氨酯分散液通常将不含有乳化剂的聚氨酯分散体叫水性聚氨酯分散体,或聚氨酯分散液,其粒径在0.001~0.1μm,外观半透明,可通过内乳化或自乳化法制得。
采用带有成盐亲水基团的物质与预聚体的—NC O 基团反应生成亲水的聚氨酯盐,这种聚氨酯盐不用加入乳化剂,经搅拌可直接分散于水中得到半透明分散体。
水性聚氨酯合成、改性及应用前景

水性聚氨酯合成、改性及应用前景摘要:随着水性聚氨酯合成与改性工艺的不断进步,水性聚氨酯的应用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反过来由于水性聚氨酯涂料的优异性能以及其极好的应用前景近些年来有关于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改性研究也是如火如荼。
本文主要介绍了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合成方法,综述了水性聚氨酯的改性方法,包括丙烯酸酯改性、环氧树脂改性、有机硅改性、纳米材料改性和复合改性,并对水性聚氨酯涂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水性聚氨酯;合成;改性;丙烯酸酯;有机硅。
水性聚氨酯是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的新型聚氨酯体系,也称水分散聚氨酯、水系聚氨酯或水基聚氨酯。
水性聚氨酯以水为溶剂,无污染、安全可靠、机械性能优良、相容性好、易于改性等优点。
水性聚氨酯可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织物涂层与整理剂、皮革涂饰剂、纸张表面处理剂和纤维表面处理剂。
水性聚氨酯虽然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但是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
如耐水性差、耐溶剂性不良、硬度低、表面光泽差等缺点,由于水性聚氨酯的这些缺点,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改性,目前常见的改性方法有丙烯酸酯改性、环氧树脂改性、有机硅改性、纳米材料改性和复合改性等,本文将对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改性进行阐述。
一、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可采用外乳化法和自乳化法。
目前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和研究主要以自乳化法为主。
自乳化型水性聚氨酯的常规合成工艺包括溶剂法(丙酮法)、预聚体法、熔融分散法、酮亚胺等。
丙酮法是先制得含端基的高粘度预聚体,加入丙酮、丁酮或四氢呋喃等低沸点、与水互溶、易于回收的溶剂,以降低粘度,增加分散性,同时充当油性基和水性基的媒介。
反应过程可根据情况来确定加入溶剂的量,然后用亲水单体进行扩链,在高速搅拌下加入水中,通过强力剪切作用使之分散于水中,乳化后减压蒸馏回收溶剂,即可制得PU 水分散体系。
反应的整个过程中,关键的是加入丙酮等溶剂以达到降低体系粘度的目的。
由于丙酮对PU 的合成反应表现为惰性,与水可混溶且沸点低,因此在此法中多用丙酮作溶剂,故名“丙酮法”。
医用聚氨酯

医用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进展学号:111102216班级:11110222姓名:王成摘要: 综述了医用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进展, 重点介绍了改善医用聚氨酯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方法,包括本体改性法、表面修饰法以及超分子化学和组织工程中的聚氨酯改性, 展望了其在医学中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新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分子材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其发展的方向之一。
聚氨酯( PU )材料因为其特殊的化学结构、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1] 。
从20世纪50年代聚氨酯材料在修补骨骼裂缝的应用, 至今已经历了50 多年的历史, 其产品包括[ 2] 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肺、骨粘合剂、人工皮肤、烧伤敷料、心脏起搏器绝缘线、缝线、各种夹板、导液管、人工血管、气管、插管、齿科材料、插入导管、计划生育用品等。
一般来说, 对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要求是[ 3]: 稳定性好、耐生物老化、无毒、无害, 不会引起炎症、癌症或者其它疾病; 生物相容性好; 有一定的耐热性, 便于高温消毒, 易于高温成型; 对一些身体内的非永久性材料, 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被降解。
对于特殊的应用场合, 对材料有特殊的要求。
而聚氨酯材料则能满足这些要求, 在此基础上改性的聚氨酯材料性能更优。
近年来, 医用聚氨酯材料的研究很活跃, 涌现了一大批的成果,作者就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1 医用聚氨酯材料的制备医用聚氨酯材料是通过聚醚或聚酯二元醇与异氰酸酯得到预聚物, 再用二元胺或二元醇进一步扩链制得。
医用聚氨酯材料是一种线性嵌段共聚物,由聚醚或者聚酯作为软段, 脲基或者氨基甲酸酯作为硬段组成。
硬段之间的强静电作用促进硬段聚集形成微区, 产生微相分离[ 4] 。
聚氨酯的优良性能也就因此而得来。
2 生物相容性与聚氨酯改性生物相容性[ 4, 5] 是指当合成材料植入生物体内,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会积极寻找与之接触的材料表面所提供的信号, 以区别所接触的材料是自体还是异体, 经过相互作用, 来确定生物体的忍受程度, 是生命组织对非活性材料产生合乎要求反应的一种性能。
端羟基聚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

R L S型凝胶渗透色谱( P , AL G C 美国 Wa r公司) 四氢呋喃为淋洗剂 , ts e , 流速为 10m / i,5℃ , . L mn2 聚苯
乙烯标样;e se 30 H 型激光散射粒度测试仪( 国 M l n 司) 乳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质量分 Zt i r 00 S az - 英 ae公 v ,
第2 7卷 第 8期
21 00年 8月
应 用 化 学
C NE E J URNAL O P I D C HI S O F AP L E HEMIT Y SR
Vo . 7 No. I2 8
Au . 0 0 g2 1
端 羟 基 聚 丙烯 酸酯 改性 水 性 聚 氨 酯
陈 炜 李 吴 张 炎 许戈文 黄毅萍
( 安徽 大学化学化工学 院 , 安徽省绿色高分子重点实验室 合 肥 203 ) 309
摘 要 将丙烯酸丁酯 ( A 、 B ) 甲基丙烯酸 甲酯 ( A) MM 通过溶 液 自由基 聚合 , 巯基 乙醇作为链转 移剂调控 用
合成 了一定分子量的端羟基聚丙烯 酸酯 ( A) 再与 聚氨酯 ( U) 聚体反应 , P , P 预 在水 中分散得 到 P -U P A P .A三
DOI 1 . 7 4 S . . 0 5 2 1 .0 5 :0 3 2 / P J 19 . 0 0 9 6 2
水性聚氨酯( U 乳液具有传统溶剂型产品的耐磨 、 P) 耐寒 、 柔韧性好等优点 , 但机械强度不高 、 对基 材粘接能力较差 , 尤其是在水性聚氨酯的制备过程中 , 为提高乳液的稳定性 , 在分子链中引入了亲水性 基团, 大大降低 了材料的耐水性能。 丙烯酸酯聚合物具有耐老化 、 耐水性好 、 成本较低等优点 , 但存在热 粘 冷脆 的缺点 。用 聚丙烯 酸酯 对水性 聚 氨酯进 行改 性 , 可拓 宽 水性 聚 氨 酯材 料 的应 用 范 围¨ , 仅仅 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GB 7 4 1 8 , 成 都 仪 器 厂 生 产 的 3按 2 9 — 91 用
NXS ⅡA 型旋转 粘度 计测定 一
( ) 结 性 能 的 测 定 : 切 强 度 按 G 7 2 — 4粘 剪 B 14
18 9 6进行
8 0
湖南 工程 学院 学报
21 0 1年
在 2 0ml 口瓶 装 上 搅 拌 器 、 5 三 回流 冷凝 管 、 滴
液漏斗 . 定量 的 TDI 将 加入 到二 甲亚砜 和 甲基 异 丁
1 0  ̄ 2 0 m 处有 一个较 宽 的吸收峰 , 9 0- 2 0c - 这是 N_ - C—O基 团 的特 征 吸 收 ; 由上 述 分 析 可 知 所 制 得 的 样 品为聚 氨酯样 品.
2 实 验 结 果 与讨 论
2 1 红 外 表 征 .
图 3 聚氨酯的 D C曲线 图 4 丙烯酸接枝聚氨酯共聚物的 D C曲线 S S
由图 3 4可 以看 出聚 氨 酯 的熔 融 吸 热 峰值 为 、 6. 2 4℃ , 丙烯 酸接枝后 熔 融吸热 峰值 为 7 . 经 3 5℃ , 温 度升 高但 变化不 是 很 明显 , 明有一 定 程 度 的接 说
酯 在温度 较 低 的情 况下 其韧 性 和与板 材 的粘 结性 都
( ) T—I 1F R分析 : 采用 A VAT AR 傅 立 叶 红外 光 谱仪 进 行测试 .
() S 2 D C测 试 : 示 扫 描 量 热 仪 Q O测 试 其 差 2
DS 曲线 , C
有 一定 程度 的下 降 , 了扩 大 聚氨酯 的应用 范 围 , 为 提 高 聚氨酯 的性能 , 其在 温度 较 低 的 情况 下 仍 具 有 使 许 多 良好 的特性 , 过 改 变 聚 氨 酯 的 原料 种 类 及 组 通
的变化 .
C 的伸 缩振 动 吸 收 峰 ; 3 3 3 m一 一1处 为 酰 H: 1 5 . 7c 胺 的 弯 曲振 动 吸 收 ; 9 . 1 c 9 7 9 m~ 一 1和 1 1 . 5 1 2 0
c m一 一l 为 C一0一 C对 称 和非 对 称 振 动 吸 收 ; 处 6 3 5 m 处 吸 收 表 明有 四个 连 续 的 亚 甲基 . 7 . 6c 在
点[ . 们 试 图用 不 同 的方 法 对 聚 氨酯 材 料 进 行 6 人 ]
改性 , 望这 类材 料 在 一 定 的温 度 范 围 内具 有 较 好 期
( ) 学性 能的测 定 : 万 能电子 试验机 测定其 5力 用 拉伸 强度 和断裂伸 长 率 , G 2 6 —1 8 进 行 , 按 B 58 91 拉 伸 速率 为 1 0mm/ n mi. 1 3 试 样 制备 . 1 3 1 聚氨 酯 的制备 ..
枝, 接枝 后极 性基 团 的量 增 加 , 的对 称 性 降低 , 链 极
性 基 团的相互 作用 牵 制 了链 的运 动 , 晶能 力 有所 结 降低 , 稳定性 提高 . 热 2 2 2 粘接 性能 ..
图 1 聚氨酯的 F T— I R
将 铝 一铝粘接试 样 和浇注成 型的试 样分别 浸泡
8 l
基, 增加 了与丙烯 酸 的相容 性 , 聚氨酯 的表 面 能增 使 加 , 而使 粘接性 能增 强. 从
( ) 聚氨酯 接 枝 前后 的样 品 进行 了粘 接 性测 3对 试, 结果 表 明接枝后 聚氨 酯粘 结性增 强. 参 考 文 献
[ ] 张军营 , 丙烯 酸酯胶 黏剂 [ .北京 : 学工 业 出 1 等. M] 化
基 酮 的混合 溶剂 ( 者体 积 比为 1: ) , 两 1 中 开动 搅拌 器, 温至 6 升 O℃ , T 全 部 溶解 . 使 DI 然后 称 取定 量
的聚 乙二 醇( 相对 分 子质量 1 0 左 右 ) 溶于 定量 的 00 , 混 合溶 剂 中 , 待溶 解 后 从 滴 液漏 斗 慢慢 加 入 到 反应 瓶 中. 滴加完 毕后 , 续在 6 继 O℃反 应 2h 得 到无 色 , 透 明预 聚体溶 液 .
的 力学性 能 、 粘结 性 能 以及热 性能 等. 而聚合 物 的接 枝 改性 , 已成 为 扩大 聚合 物应 用领 域 , 改善高 分子 材
料性 能 的一 种简 单 又 行 之 有效 的方 法 . 烯 酸 接 枝 丙
聚氨 酯后 在 聚氨 酯分 子链 上 引入 了极 性 和功 能性侧
收 祷 日期 ;0 1 2 8 2 1 —0 ~2 作 者 简 介 z 艳 丽 ( 9 3 ) 女 , 士 , 师 , 究 方 向 : 分 子 材料 的合 成 与应 用 研 究 . 刘 17一 , 硕 讲 研 高
关键 词 :聚氨 酯 ; 丙烯 酸 ; 枝 共 聚 接
中图分 类 号 :TQ4 3 4 2 3 . 3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 19 2 1 ) 2 0 7 -0 6 1 1 X(0 1 0 - 0 9 3
基, 由于丙 烯酸 中羧基 的存 在 以及氢键 的作 用 , 聚合
版 社 ,0 5 3 7 . 20 :7 — 5
[] 李 2
明. 近年来 国外 聚酯泡沫 塑料 工业进展 概况 [] J.
聚 氨 酯 工 业 ,9 2 ( )3 8 19 ,4 :— .
[] 叶青 暄. 系聚 氨 酯胶 粘 剂 [ ] 聚 氨 酯 工 业 ,9 3 3 水 J. 19 ,
刘艳 丽 ,黄 先 威 ,龚 习
( . 南 工 程 学 院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 潭 4 10 ;2 中南 大 学 材 料 科 学 与 工程 学 院 , 沙 4 00 ) 1湖 湘 114 . 长 10 0
摘 要 :以 聚醚 型聚氨 酯 ( U) 聚 物 同丙烯 酸 ( P 预 AA) 应 得 到 丙烯 酸 接枝 聚氯 酯的 共 聚 物. F 反 用 T—
甲苯 一2 4二异 氰 酸 酯 ( I , 学 纯 ; 甲基 , TD ) 化 二 亚 砜 , 析 纯 ; 基 异 丁 基 酮 , 析 纯 ; 烯 酸 分 甲 分 丙 ( AA) 硬 脂 酸 ( A) , S 同为化 学纯试 剂 .
1 2 结构 与 性能测 试 .
板 材粘 结 , 广泛 用作 电冰箱 的绝 热材 料. 统用 作 电 传
枝.
22 性 能测试 .
2 2 1 热 分 析 ..
将一 定量 的 AI N、 A、 丙 烯 酸 溶 解 在 混 合 B S 和 溶剂 中 , 入到 上述 经扩 连后 的预 聚体溶液 中, 度 加 温 逐渐 上升 至 8 O℃后恒 温搅 拌 2h 得 到聚合 物溶 液. , 取一定 量 的聚合 物 溶 液 倒入 盛 有 蒸馏 水 的烧 杯 中 ,
第2 1卷 第 2期
Z1 O 1年 6月
湖 南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V01 2 . . . 1 No 2
J n 0 1 u e2 1
J u n l fHu a n t u eo g n e ig o r a n n I si t fEn ie rn o t
丙 烯 酸 接 枝 共聚 改性 聚 氨 酯 的研 究
物 的结 晶化 被抑 制 , 主链 的分子 结构 被破坏 , 子量 分 增 加 , 而 提高 了聚合 物 的韧性 与粘结 性 能 , 从 热稳 定 性 增加 . 经接 枝改 性 后 的 聚 氨酯 因其 优越 的性 能 可 作 为生产 电冰箱 发泡层 的主要原 料.
1 实验 部 分
1 1 实 验药 品 .
析 出产 品. 产物 在水 中浸 泡过夜 , 用水 洗涤 2 3 , ~ 次 再 用 乙醇浸 泡 1天后用 水洗 净 , 人 5 放 O℃ 的真空烘 箱 充分 干燥 , 到最 终改性 产物 . 得
对聚 氨酯样 品和接 枝物样 品进行 差示 扫描 量热 分析 得到 的 曲线 图如 下 :
1 3 2 改性聚 氨酯 的 制备 ..
图 2 接枝共聚物的 F T— I R
由图 2可 以看 出, 相对 于 图 1 言 各特 征 官能 而 团的 吸 收 峰 没 有 太 大 的 变 化 , 在 1 0 但 9 0~ 2 0 20 c 1 一NC 吸 收峰 消失 , 是 由于 异 氰 酸 根 具 m- 处 O 这 有很 强 的活性 会与 含有 活性 氢 的基 团丙 烯酸 反 应 , 由图 1 图 2的对 比可知丙 烯酸 与聚氨 酯发生 了接 和
将 定量 的 1 4 丁二 醇 溶解 在 混 合 溶剂 中 , ,一 从
滴 液漏 斗慢 慢加 入 上述 预 聚 物 溶液 中. 当粘度 增 加 时 , 当加快 搅 拌 速 度 , 滴 加 完 后保 持 温 度 为 6 适 待 O ℃反应 1 5h 得 到浅 黄 色 的聚合 物 溶液 . 一定 量 . , 取 的聚合 物溶液 倒入 盛 有 蒸 馏 水 的烧 杯 中 , 品呈 白 产 色 固体 析 出. 物 在 水 中浸 泡 过 夜 , 产 用水 洗 涤 2 3 ~ 次, 再用 乙醇 浸泡 1天后 用 水洗 净 , 人 5 放 O℃ 的真 空烘 箱充 分干燥 .
( ): — 1 . 2 8 3
[] 刘 大 华 . 成 橡 胶 工 业 手 册 [ . 京 : 学 工 业 出 版 4 合 M] 北 化
t eh i / m社 , 9 3 7来自—7 . 1 9 : 3 6
图 5 时 间对 剪 切 强度 的影 响
0 前 言
聚氨 酯 ( U)是 聚 氨 基 甲酸 酯 的简 称 , 一 种 P 是 新兴 的有 机 高分 子材 料 , 被誉 为 ” 五大 塑料 ” 因其 第 , 具有 卓越 的性 能 被广 泛应 用 于汽 车制造 、 冰箱 制造 、 交通 运输 、 木 建 筑类 、 成革 、 物 、 电 、 油化 土 合 织 机 石 工 、 山机 械 、 空 、 矿 航 医疗 、 业 等 国民经 济 的众 多领 农 域 , 展 十分 迅 速[ . 聚氨 酯发 泡 成海 绵状 的发 发 1 将 ] 泡聚 氨酯 , 有优 越 的绝 热性 能和机 械强 度 , 具 容易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