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诗歌欣赏秋兴八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诗歌末尾,杨贵妃托付道士转达七夕之夜在长生 殿下的誓言为证,将杨贵妃感恩报德、忠于爱情 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③叙事抒情,水乳交融。 • 叙事详略适宜。
• 叙述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又倾注了自己丰富的 情感,使诗歌带有浓郁的抒情成分。
• 全诗将叙事、写景与抒情三者结合,根据故事情 节发展和人物情感变化,充分利用了三种艺术手 法,协调配合,增强了表现主旨、刻画人物的力 度。
2.《长恨歌》 • 元和元年冬,白居易与友人至马嵬驿附近游玩,
谈及唐玄宗与杨贵妃,认为如此离奇特出之事, 不能让它随时间流逝而遗失,应该记录下来留给 后人。于是白居易作《长恨歌》,陈鸿作《长恨 歌传》。
• 杜牧《华清宫》三首 • 李商隐《马嵬》 • 苏轼《荔枝叹》 • 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 洪昇《长生殿》
• 元和二年,授翰林学士;三年,拜左拾遗,因其 写作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受到官场同僚和 宦官势力的排挤。
• 元和九年,白居易官拜太子左赞善大夫。
• 次年,宰相武元衡、裴度遇刺,白居易力主严缉 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
• 元和十五年,白居易回京,后相继任中书舍人、 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等,但因朋党之争激烈, 于是自请外放。
• 至德二年十月,大将郭子仪收复长安,肃宗命太 子太师韦见素入蜀迎接玄宗回朝,同年十二月玄 宗还京。
10.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 玄宗回长安后,初居兴庆宫,临近市集,而玄宗 又喜与百姓交往。肃宗惟恐玄宗有复辟之心,于 是将其迁往偏远的太极宫,并将高力士流放,软 禁玄宗。
11.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 虽为写景,但重在表达暮色秋声,使人隐约感受 到诗人的心境。整首诗因景而起、随物兴感,使 情思有所附丽,情因景而生,景因情而活,情因 景而显,景因情而深,到达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 3.语言练达(其一) • 语不惊人死不休
• 兼,接 • 丛菊两开,他日,泪 • 孤舟,一系 • 急暮砧
4、诗风转变 • 庾信文章老更成,暮年诗赋动江关。
皎洁明星高,苍茫远天曙。 槐雾暗不开,城鸦鸣稍去。 始闻高阁声,莫辨更衣处。 银烛已成行,金门俨驺驭 。
• 古时早朝一般为卯时(5—7点)。
5.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旧唐书》: • “唐因隋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
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 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 人,为九嫔,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 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宝林二十七 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 七人,正八品;其余六尚(尚宫局、尚仪局、尚 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诸司(司记、 司言、司簿、司闱),分典乘舆服御。”
• 青年时期所作多具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气息, 气势开阔雄壮、情绪高亢激扬。
• 到中年,诗风巨变,转为沉郁顿挫、深沉悲怆。
• 以小见大,他说的每一句话,表达的每一种情感 ,记录的每一件史实,都是普通百姓在艰难岁月 里的共同经历。
• 由小家而及大家,由大家而及家国,由家国而及 人生意义。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 破受冻死亦足!
赠送资料:长恨歌
一、背景介绍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 “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
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 贞元十九年,白居易授任校书郎,负责校正秘书 省典籍。
• 尾联点明自己虽有报国之志,但却暮年潦倒,只 得遥想故国,渴望早日回归。
• 诗人由朝政时局联系自身处境,抒发了无法回到 长安,更无法报效国家、保卫人民的哀叹。
• 《秋兴》组诗以“秋”起兴,这首诗前三联并未 显示季节特征,而在尾联以“秋江冷”点题,强 调了国势、个人命运所处的境况,不胜悲凉。
三、艺术特色
丘旁。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天宝五年,赴长安参加制举落第。 • 上欲广求天下之士,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 • 李林甫 • 野无遗贤
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 世之心。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 见而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 可比相如。”(《旧唐书》 )
• 天宝九年,向玄宗献诗得到青睐,赐其待命参加 考试。
•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简述安 史之乱爆发,故事情节急转直下。
• 玄宗出逃长安、禁军哗变、贵妃丧生等情节,所 用笔墨很少,显示出事态之紧急、变化之迅速。
• 玄宗入蜀、回京途中和回到长安后的生活,用了较 大的笔墨,刻画了玄宗失去贵妃后的孤寂冷清,加 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
•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生发出道 士招魂,寻找贵妃的情节。
• 古时用油灯照明,为使灯光明亮,需时时挑动灯 芯。宫廷和豪门贵族,夜间点蜡烛,不点灯。此 句言玄宗晚年生活凄苦。
12.诗歌脉络 •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色彩非常浓重的叙事诗。
贵妃入宫,鸡犬升天

出逃蜀地,贵妃丧命

潦倒回京,玄宗怀念

寻访芳魂,天人永隔
13.诗歌特色 ①故事生动,情节曲折。 • “汉皇重色思倾国”,暗示悲剧产生的原因。
• 送隶有司,参列选序。
• 天宝十四年,授职京兆府兵曹参军。
• 后回奉先省亲。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与家人逃至鄜县,后只身投 奔唐肃宗,半途被叛军抓回长安,扣留一年。
• 757年,出逃投奔肃宗,被封左拾遗。
• 为房琯进言,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 辞官前往秦州。
• 吐蕃滋扰边境,前往同谷、成都,最终投靠剑南 西川节度使裴冕和成都刺史高适,建立草堂。
• 两年后,武惠妃病逝,玄宗移爱杨玉环,以为窦 太后祈福为名,命杨玉环入道观修行,一年后封 其为贵妃。
3.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 天宝四年,唐玄宗另立寿王妃,后携后宫摆驾华
清宫温泉沐浴。
• 从华清宫回来后,玄宗正式册立杨玉环为贵妃。
4.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王维《早朝》
14.杨妃之过? ①杨贵妃无涉政之心。
②历史总是将罪责归结在女人身上。
③后世对杨贵妃的可怜可叹。
二、课文内容
1.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 汉皇,借汉武帝言唐玄宗。
•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2.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朝选在君王侧。 • 杨玉环出生蜀地,10岁时父母双亡,投靠叔叔杨
玄璬(一说杨玄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开元二十三年,杨玉环嫁与寿王李瑁为妃。
• 任严武幕府参谋官和检校工部员外郎。
• 765年,严武暴毙,杜甫南下夔州。
• 再次南下,至耒阳遇困。脱险后北上,在赴岳阳 途中病逝。
2.写作背景 • 763年,安史之乱被平定,但国家形势却仍然不
稳定。 • 宦官乱政、藩镇割据 • 吐蕃、回纥、南诏滋扰
• 布衾多年冷似铁 • 牙齿半落左耳聋 • 缓步仍须竹杖扶
秋兴八首
一、背景介绍
1.杜甫,712—770,字子美, 号少陵野老。
• 原籍襄阳,曾祖时迁居巩县。
• 十三世祖是晋代名将杜预,祖 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
• 学诗犹孺子,乡赋念嘉宾。 •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 19岁离家远游。 • 开元二十三年参加科举,未中举。 •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春歌丛台尚,冬猎青
臣。
• 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后,三个姐姐封韩国夫人、 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堂兄弟杨铦官至鸿胪卿, 杨锜官至侍御史。
7.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时任平庐、
范阳、河东节度使,渔阳为其所辖八郡之一。
• 霓裳羽衣曲,原为西域乐曲,开元中由西凉节度 使杨敬述所献,经玄宗加工润色、杨贵妃编舞后 而成。
• 礼聘,礼聘豪门大族和士宦人家的女子,入宫为 后妃。
• 采选,定期向良家征选女子。姿色出众者得封后 妃,其余作为宫女。
• 敬献,欲求仕途者,将妹妹、女儿等送入宫中, 或在民间搜罗美人献给皇帝。
• 其他,官员获罪,族中女子没入宫中为婢。
6.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 列土,裂土受封。古时分封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
• 宋玉 • 悲哉!秋之为气也!
• 悲人生之秋、国家之秋、百姓之秋。 • 充斥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愁,含意深远浑
厚。
2.其四 • 七律,三个层次
• 首联表示诗人虽流落异乡,但心中仍牵挂时局。 暗示连年动乱,盛世不再,流露出无穷的悲哀。
• 颔联和颈联流露出自己已经被朝廷遗忘的落寞, 以及意愿报效国家,为社会安定、百姓安康奉献 薄力的理想。
8.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 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 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 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破潼关,玄宗仓皇出逃。大 军行至马嵬驿发生哗变,斩杀杨国忠,逼迫玄宗处 死杨贵妃。为保性命,高力士劝说玄宗赐死贵妃, 以此平息众怒。
9.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 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 1.章法严谨 • 王夫之“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
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 其一为见夔州而念长安,奠定了忧国忧民、身世飘 零的基调。
• 其四为想长安而滞夔州,以怀念长安为主,最后回 归到夔州的现状。
2.情景无间(其一) • 情景互为依托、互相生发。
• 老大伤悲,老气横秋 • 政局、形势动荡不安、隐晦不明 • 诗人自身惊魂不定、忧思不散
• 一波三折,最终在蓬莱仙宫找到了贵妃,但自此天 人永隔,始终无法圆满,使整个故事在玄宗、贵妃 二人绵绵无期的长恨中结束。
②人物刻画细腻传神。
• 作者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唐玄宗、杨贵妃的行为举 止,而且将笔触深入内心,细腻地刻画了他们的 心理活动。
• 对于唐玄宗,诗歌第一部分侧重写他贪恋美色。
• 在马嵬坡,作者侧重描写玄宗欲救不能、欲罢不 忍,不忍离去、不得不走的矛盾与痛苦,以大量 笔墨,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描述玄宗心头的哀 伤,如前往蜀中睹月思人,走遍巴蜀不胜哀痛, 还京路上踌躇不前,回到长安触景伤情。
• 尤其“夕殿萤飞思悄然”八句,细腻传神地刻画 了玄宗由傍晚到入夜、夜深、黎明、清晨的心理 活动,突显了他对杨贵妃铭心刻骨的相思。
• 对于杨贵妃,作者紧抓美貌和忠贞两个特点。
• 对美貌的描绘,作者分别采用了正面描写、对比 衬托和比喻等手法。
• 对于其忠贞的刻画,集中体现在“闻道汉家天子 使”之后的诗句里。
• 杜甫滞留夔州,经济较为宽适。 • 国运危难,生活习惯不同,渴望重新入仕,希望
回到两京。
• 杜甫写作《秋兴》时,已处于人生之秋,来日无 多,更加迫切希望落叶归根。
• 杜甫在悲叹人生之秋和国家之秋的心境下,写下 了《秋兴》组诗。
二、课文内容
• 1.其一 • 七律,四个层次
• 首联以秋枫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 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 颔联描绘远望下巫峡的景象和阴森气氛——骇浪 滔天,阴云密布。
• 颈联倾诉思乡之情和欲归不得的无奈凄凉。
• 尾联描写捣衣的环境氛围,流露出无家可归的惆 怅。
• 随物兴感、即景寄怀。 • 由深秋的衰败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
因战乱而长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 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