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避障小车设计 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避障小车设计(C51语言编程)【开题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避障小车设计(C51语言编程)【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于单片机的智能避障小车设计(C51语言编程)一、课题研究意义及现状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也越来越智能化和微型化。

世界玩具市场也因此越来越向电子化发展。

根据美国玩具协会调查统计,近年来全球的玩具市场越来越大,但是全球玩具市场的结构却发生了比较巨大的变换。

传统玩具的市场份额也在逐年的减少,智能电子玩具的市场份额则越来越多。

美国电子玩具工业的发展在21世纪出现了一个最大的变革,那就是科技(尤其是互联网)在玩具中的应用。

这种改变给玩具工业带来了无限机遇和挑战,美国的玩具市场由1996年的227亿美元到2005年的230亿美元。

并且在这些玩具中75%是装有电子设备的高科技玩具,电子玩具的兴起代表着玩具发展的“新时代”的开始。

因此,传统玩具中的益智玩具销售将领先。

给传统的洋娃娃、毛绒玩具安装上IC,将成一种潮流,机器人玩具过去由于生产成本高,外表缺吸引力,导致发展缓慢,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外形的改进,教育性机器人玩具可能放异彩。

我们已经有理由相信:电子玩具的兴起代表着玩具发展的“新时代”的开始,电子玩具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吸引孩子们到百货店挑选玩具的兴趣所在。

这些数据的表明,高新电子玩具已经成为玩具市场的主流。

在这些电子玩具中,智能小车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玩具产品,智能小车,也称轮式机器人,是一种以汽车电子为背景,涵盖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学科的科技创意性设计,一般主要由路径识别、速度采集、角度控制及车速控制等模块组成。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玩具制造国和出口国,但是我国的玩具大部分都是以低廉的劳动力以及传统玩具来取得的,在高新技术以及玩具的附加值上不能与其他国家相比,随着当今智能玩具的发展,国内的玩具结构必须要做出改变,我们必须利用科技创新来提高玩具的附加值。

因此,高科技含量的电子互动式玩具必须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趋势。

本次课题准备设计一种能够实时采集传感器信号、智能分析外部环境以及自动实现方向控制等功能的智能小车。

智能小车开题报告

智能小车开题报告

智能小车开题报告智能小车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与目的1.1 背景介绍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小车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智能移动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物流仓储等领域。

智能小车能够利用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进行环境感知,并通过算法进行路径规划与导航,从而实现自主移动、避障和任务执行等功能。

1.2 目的说明本次研究旨在设计一个具有高效、精确的智能小车系统,具备可靠的环境感知和智能导航能力。

通过开发一个全面的硬件系统和相应的软件算法,实现智能小车在各类环境下的自主运动、智能决策和任务执行等功能。

二、问题分析2.1 已有解决方案的不足目前市面上已有智能小车产品,但存在以下问题:- 感知能力有限,难以对复杂环境进行准确识别和判断。

- 导航算法缺乏优化,遇到复杂路况时容易出现决策错误。

- 系统稳定性不足,存在故障和失控的风险。

- 硬件成本较高,限制了产品在市场上的普及与推广。

2.2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项目需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 提升环境感知能力,实现精准的目标检测、障碍物识别和位置感知。

- 开发高效优化的导航算法,提高智能小车的自主决策能力。

-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智能小车能够安全运行。

- 降低硬件成本,提供成本效益高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3.1 系统架构设计本项目的智能小车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电机驱动器等组件,软件包括环境感知、导航算法、决策与执行等模块。

3.2 环境感知通过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对环境进行感知,利用激光数据和图像数据进行目标检测、地图构建和位置估计等。

同时,结合传感器数据进行障碍物识别和道路检测。

3.3 导航算法基于环境感知结果,设计优化的导航算法,包括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策略。

通过考虑路况、避障和优化路径等因素,实现智能小车的自主导航。

3.4 决策与执行根据导航算法给出的路径和控制指令,智能小车可以实现自主决策和任务执行。

通过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实现对物品的搬运、运输等功能。

智能小车开题报告

智能小车开题报告

智能小车开题报告智能小车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⑴研究背景智能小车是一种结合了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智能交通工具。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智能交通的需求增加,智能小车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逐渐受到关注。

⑵研究意义智能小车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以在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上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研究智能小车的控制系统、导航系统等关键技术,可以提升交通效率、减少交通事故并改善道路状况,为城市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⑴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个能够自主行驶的智能小车,具备导航、避障、智能控制等功能。

⑵研究内容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具体研究:●智能小车的硬件设计与制造:包括选用适合的底盘、驱动系统、传感器等,并进行组装和调试。

●智能小车的软件设计与开发:包括导航系统、避障算法、控制算法等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小车的测试与性能评估:通过实际测试验证智能小车的功能和性能,并对其进行评估和优化。

三、研究方法与方案⑴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通过设计、制造和测试一个具体的智能小车来验证所提出的方法和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⑵研究方案●硬件设计与制造:选用合适的底盘和驱动系统,搭建一个稳定可靠的智能小车平台。

●软件设计与开发:设计和实现智能小车的导航系统、避障算法和控制算法,建立小车与人机交互的界面。

●测试与性能评估:通过在不同环境下对智能小车进行测试,评估其导航准确性、避障能力和控制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⑴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设计和制造一个具备自主行驶功能的智能小车,并实现其导航、避障、智能控制等关键功能。

⑵创新点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的智能算法:设计优化的导航算法和避障算法,提高智能小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创新的控制系统:设计可靠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小车的精准控制和精准定位。

●创新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直观易用的人机交互界面,提升用户体验。

《循迹避障小车设计开题报告含提纲2100字》

《循迹避障小车设计开题报告含提纲2100字》

《循迹避障小车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IT领域的崛起,智能汽车成为了热点。

智能汽车,即智能化地根据人工所要求或者结合轻人工而不花费过多的人力而做出对应的标准动作。

它可以应用于运输业和生产业中,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生产。

智能汽车的成为了世界各国的热点,促使世界各国不断地对它进行积极研究和开发。

各地的研究者旨在能设计和开发出更高的人工智能技术,形成一个稳定的人工智能系统,从而可以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更加复杂的应用环境。

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数量将会快速膨胀。

智能车辆,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同时也不断促进人工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

智能小车,采用各种集成技术。

该设计是一个高新技术集成,能感知周边环境的参数变化而通过自身的运作而做出符合情况的反应,具备极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目前,智能车辆具备的功能多种多样,能自动报警,能保持一定安全距离而进行自动维护,能控制自身速度来巡航,能自动识别前方障碍物和能自动制动等,这些功能都体现了它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智能车辆必须具备同时又是最基础的是能智能化循迹和智能化避障。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21世纪是个不断朝着智能方向发展的时代,标志我们的世界会不断地趋向于智能化,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

智能汽车早已开始发展,它是由智能汽车和智能道路构成的,目前尚无智能道路的技术条件,但在技术层面上却是可行的。

事实上,在智能汽车的目标达到以前,很多辅助驾驶系统都被广泛地运用到了车辆中,比如智能雨刮,它能够自动感知降雨,并能自动打开和关闭;在夜间灯光不充足的时候,将自动打开前照灯;智能空调系统,根据人体的体温,对空气流量、温度进行自动调节;智能悬挂系统,也叫主动悬挂,能够根据道路状况,自动调节悬挂行程,降低车辆的碰撞;“防睡眠”,通过监控司机的眼睛,判断司机的疲劳程度,并在必要的时候,自动停止工作。

什么叫智能?智能就是无需花费过大的人力物力去完成既定的任务或者是去完成人工无法完成的任务,丰富了人的想象力和拓展了人探索世界的能力。

开题报告智能小车

开题报告智能小车

开题报告智能小车1. 引言智能小车是一种通过自主导航和感知环境的能力来实现移动的车辆。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任务,如自动驾驶、物流仓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我打算开发的智能小车,并说明开发的目的、背景和方法。

2. 项目背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小车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智能小车可以利用自身的传感器来感知周围的环境,并根据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行动。

它可以通过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等技术来实现对道路和障碍物的识别,进而做出安全的行驶决策。

本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个基于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的智能小车,通过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感知和数据分析,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功能。

这对于提高交通安全性、优化物流效率和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 开发方法3.1 硬件平台为了实现智能小车的功能,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硬件平台。

考虑到成本和灵活性,我计划使用树莓派作为主控板,搭配相应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3.2 软件设计智能小车的软件设计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感知和决策。

感知部分主要利用计算机视觉和传感器输入,获取车辆周围环境的信息。

决策部分根据感知到的信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和规则引擎,进行决策和控制小车的行为。

在感知部分,我们将利用摄像头获取车辆前方的图像,并利用图像处理算法进行道路和障碍物的识别。

同时,我们还将使用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来检测车辆周围的距离和障碍物。

在决策部分,我们将采用深度学习算法来训练小车的行为模型。

通过给定的输入信息,小车将能够做出合理的决策,如加速、减速、转弯和停止等。

3.3 开发流程本项目的开发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需求和功能:明确智能小车的需求和功能,包括自主导航、避障等功能。

2.硬件选型和搭建:选择适合的硬件平台,并搭建相应的电路和传感器系统。

3.软件设计和编码:设计智能小车的软件架构,并进行编码实现。

4.数据采集和预处理:采集车辆周围环境的数据,并进行预处理。

5.模型训练和优化:利用采集的数据,训练智能小车的行为模型,并进行优化。

智能小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智能小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智能小车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智能小车毕业设计一、课题背景及意义智能小车是一种能够自动进行导航和控制的移动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无人驾驶、巡逻等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智能小车在工业与商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毕业设计旨在设计和实现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小车,通过采用视觉传感器和深度学习算法,使智能小车具备自动导航、避障和路径规划等功能。

二、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 硬件设计:设计智能小车的机械结构和电路布局,包括车体、电机、传感器等部件的选型和搭建。

2. 软件设计:开发智能小车的控制程序,设计实时图像处理算法、路径规划算法和避障算法。

3. 仿真与实验:通过仿真软件对智能小车进行软件模拟和测试,通过实际实验对硬件进行测试和验证。

三、课题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1. 技术路线:本课题主要采用传感器感知、决策控制和执行控制的技术路线。

通过视觉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使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图像识别和目标检测,实现自动导航和避障功能。

同时,结合路径规划算法,完成路径选择和路径跟踪。

2. 研究方法:借鉴相关文献和技术资料,了解已有的智能小车设计方案和算法,分析其优缺点,结合项目的实际需求进行改进和创新。

通过软件仿真和实际实验进行系统的测试和验证。

四、课题的重要性和创新点1. 重要性:智能小车作为机器人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前景。

本毕业设计的实现将能够在工业和商业领域中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2. 创新点:本毕业设计从视觉传感器和深度学习算法出发,通过智能算法的引入,使智能小车具备更高级的感知和决策能力。

同时,通过路径规划算法的应用,能够实现智能小车的路径选择和路径跟踪。

五、预期成果1. 设计并搭建一款功能完善的智能小车,能够根据环境自动完成导航、避障和路径规划等功能。

2. 开发相应的控制程序和算法,实现智能小车的实时视觉处理、决策和执行控制。

3. 验证和评估智能小车的性能和准确性,分析与现有智能小车方案的优势和改进空间。

智能自动避障小车开题报告

智能自动避障小车开题报告
[6]李玉峰,倪虹霞MCS-51系列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87~216.
[7]林伸茂. 8051单片机彻底研究经验篇.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7~14.
[8] o,H.Fernandes,A.Duarte, Firesignal-Data acquisition and control system software.FusionEnginnering and Design 82(2007)1358-1364
[9]何希才.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36~47.
[10] Intel:MCS-51 Family of Single Chip Mirocomputers User’s Manual,1990051单片机实践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2发展趋势
微电子技术的一系列成就以及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仅为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进,也对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型快速、高分辨率的数据转换部件不断涌现,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
(2)高性能单片机的问世和各种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涌现,进一步推动了数据采集系统的广泛应用。
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单位机作为处理单元进行控制。传感器负责对外界的信息采集。系统框图如下图:
图1系统整体框图
温度、湿度是本次设计所需监测的两个被测量,所以数据采集电路是本次设计的重点,其设计的好与坏决定了系统能否满足设计要求。而且所设计电路的简易、可靠、准确、稳定程度也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其中采用先进的数字温湿度传感器(SHT10),方便地实现温湿度的连续采集和存储。
针对现有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信息获取准确性的不足,我们研制出能够以网络化方式实现监测温室内植物生长环境有关的多种参数的监测系统,提出需要优化布置温室内的传感器,使获得的信息能准确地反映温室内的状况;需要综合利用来自多传感器的信息,提高测控系统的性能和减少能源消耗的问题。

(完整word版)河南理工大学智能红外避障小车开题报告

(完整word版)河南理工大学智能红外避障小车开题报告
根据设计的作品要达到的效果,本系统以 STC89C52RC 为核心控制器, 主要由电源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寻迹模块、避障模块、超声波探测模块、红 外线遥控模块等构成。系统的结构框图如下:
红外接收头
电源模块
遥控发射器
寻迹模块
STC89C52RC
液晶显示模块
避障模块
电机驱动 超声波探测模块
1.准备工作
(完整 word 版)河南理工大学智能红外避障小车开题报告
和开发设计。
研究意义:
加深课堂上的学习 由于单片机教学例子有限,因此,单片机智能车能综
合学生课堂上的知识来实践,使学习者更好的了解单片机的发展。通过此次的
单片机寻轨车制作,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初步体会单片机项目的设计、制作、
调试和成功完成项目的过程及困难,以此学会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实践中出
现的不足与学习来补充教学上的盲点.
本课题主要开发一个能自动循迹,红外遥控,超声波避障和红外避障的智能 小车控制系统.设计主要以简易智能机器人为开发平台,选择芯片内存容量更大 的 STC89C52RC 单片机为控制平台,选择常见的电机模型车为机械平台,通过 细化设计要求,结合传感器技术和电机控制技术相关知识实现小车的各种功 能。设计完成以由红外线对管的自动寻迹、红外线自动避障、超声波测距、红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智能化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产物,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他可以按照预先设定
的模式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自动运作,无需人为管理便可以完成预期所要达到 的或是更高的目标。智能小车,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其对行驶方向、启 停以及速度的控制,无需人工干预,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自动行驶 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地运用了计算机、传感、信息、通信、导航、 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交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 智能避障小车设计
系 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 导 教 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辅 导 教 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
04月01日
王XX 王XX xxx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机电工程系
题目类型(打√选择)设计(√)论文()
一、文献综述
本设计是基于自动导引小车的原理,设计一种走迷宫机器人,实现小车识别路线,判断并自动规避障碍,选择正确的行进路线。

导引方式可采用与地面颜色有较大差别的导引线,使用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感知导引线,也可采用障碍判断,自动寻找路径。

驱动电机采用直流电机,电机控制方式可为单向PWM开环控制。

控制核心采用51单片机,控制系统与电路用光耦完全隔离以避免干扰。

首先有必要
阐述智能小车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是智能车辆研究的初始阶段。

1954年美国Barrett Electronic公司研究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自主引导车系统,该系统只是一个运行在固定路线上的拖车式运货平台,但它却具有了智能车辆最基本的特征即无人驾驶。

早起研制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仓库运输的自动化水平,应用领域仅局限于仓库内的物品运输,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智能车辆的研究不断得到新的发展。

第二阶段:从80年代中后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智能车辆开展可卓有成就的研究,在欧洲,普罗米修斯项目于1986年开始了在这个领域的探索,在美洲,美国于1995年成立了国家自动高速公路系统联盟,其目标之一就是研究发展智能车辆的可行性,并促进智能车辆技术进入实用化,在亚洲,日本与1996年成立了高速公路先进巡航/辅助驾驶演剧协会,主要目的是研制自动车辆导航的方法,促进日本智能车辆的整体进步。

进入80年代中期,设计和制造智能车辆的浪潮席卷了全世界,一大批世界著名的公司开始研制智能车辆平台。

第三阶段:从90年代开始,智能车辆进入了深入、系统、大规模的研究阶段。

最为突出的是,美国卡内基-梅陇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一共完成了Navlab系列的自主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目前,智能车辆的发展正处于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当前国外智能车辆的主要发展方向。

1、智能车辆在智能运输系统ITS上的应用。

这是智能车辆最典型的应用,智能小车自动行驶功能的研究对增加车辆的智能性意义重大,智能车辆驾驶任务的自动完成将给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巨大的影响。

2、.智能车辆在物流运输方面的应用。

智能车辆在自动仓库、码头、搬运、涂装等物流作业部门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它最适合在哪些人类无法工作的环境中工作。

采用简历在智能车辆技术基础之上的仓库智能车辆物流运输平台来完成物流的自动运输,即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又可以避免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有效的完成有毒环境下的作业。

3、智能车辆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在未来战争中,智能车辆可以代替人员在核、生物、化学污染区进行侦查、巡逻、对污染进行采样,可以更加准确的搜集、掌握相关信息,可以有效的避免人员伤亡,提高执行任务的效率和安全性。

另外,无人驾驶的进攻性武器系统在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智能车辆的发展为无人攻击车辆提供技术支持平台。

4、智能车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在西方发达国家,智能车辆已广泛应用于医疗福利服务、商务超市服务、家庭服务等领域,其中的某些应用有望在今后的两三年内实现商业化,并进入普通家庭。

智能车以及在智能车辆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产品已成为航天、医疗、工业控制、物流等各个领域的关键设备。

可以看出,无论是从科学发展、理论研究的角度,还是从汽车工业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对智能车辆的研究都是必要的。

而智能小车的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也将有利于我国在此领域技术发展与进步。

因此,研制一种智能,高效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科学理论价值。

二、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基于自动导引小车的原理,设计一种走迷宫机器人,实现小车识别路线,判断并自动规避障碍,选择正确的行进路线。

导引方式可采用与地面颜色有较大差别的导引线,使用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感知导引线,也可采用障碍判断,自动寻找路径。

驱动电机采用直流电机,电机控制方式可为单向PWM开环控制。

控制核心采用51单片机,控制系统与电路用光耦完全隔离以避免干扰。

三、设计(研究)方案
本设计题目用单片机作为处理器,开机启动后,通过一个直流电源给各个模块供电,当小车遇到障碍物时,脉冲调制的红外线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发送给单片机,单片机根据程序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小车自动避开障碍物。

其中具体的实现过程为:由传感器发出信号,检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存在,当存在障碍物时通过把反馈信号送至单片机处理系统,然后通过改变两个电动机的转速转向改变小车方向直至前方无障碍物存在,然后小车继续向前行走。

系统整体框图如下:
检测电路51单片
机系统
驱动电路
模式选择直流电机
四、工作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第一周到第二周接受任务、调查研究、查找资料。

第二阶段第三周到第四周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写出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第五周到第七周方案论证、设计。

第四阶段第八周到第十一周硬件系统设计。

第五阶段第十二周到第十五周系统软件设计。

第六阶段第十六周到第十七周论文整理及翻译英文资料。

第七节段第十八周提交设计说明书,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许劲等.实现PC机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J].中国科技信息,2006(22):127-128.
[2]仵浩.Visual Basic串口通信工程开发实例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刘南平主编,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技术,科学出版社,2008
[4]姚佳主编,智能小车的蔽障及路径规划[D].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
[5]何立民等.单片机外围器件实用手册[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2003
[6]姚佳.智能小车的避障及路径规划[D].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
[7]孙颖.基于路径规划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研究[D].青岛大学硕士论文,2007
[8]彭为等.单片机典型系统设计实例精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9]杨帮文等.新型集成器件实用电路[M].修订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0]叶湘滨等.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4
[11]Dickmanns,E.DA.Zapp.Autohighspeedroadvehicleguidance[J].computer,1987
[12]余祖俊主编,微机监测与控制应用系统设计,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12
[13]温志明主编,运动控制系统分析与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2
[14]催维娜主编,智能电子制作,科学出版社,2007
[15]李忠文主编,实用电机控制电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
[16]张红润主编,智能技术——系统设计与开发,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7.2
六、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月日七、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意见
签字: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