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肝支持系统及其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现状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
方法将63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入院后均予相同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指标判断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经血浆置换的临床症状均有很大改善,血清转氨酶胆红素显著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升高(P<0.01),治疗周期明显缩短,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总生存率平均为70.32%与对照组34.38%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重型肝炎的方法,对早期重型肝炎治疗效果优于晚期,安全性好。
【关键词】人工肝重型肝炎血浆置换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128-02重症肝炎,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使肝脏解毒功能丧失超过90%[1],导致体内代谢的严重紊乱和毒性物质的大量堆积,二者反过来又加重肝损害,加剧肝细胞的坏死,并影响残存肝细胞再生,从而加重肝功能衰竭,形成恶性循环[2],而人工肝支持系统就是采用人工解毒,清除体内病理成分,改善内环境,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肝功能的恢复的作用。
我院于2007年10月~2011年1月对63例重型肝炎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PE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63例(诊断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重型肝炎诊断标准。
随机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
其中,治疗组男27例,女4例,年龄18~61岁,平均(36.7岁~3.2)岁,乙型肝炎25例、乙型肝炎合并丙型3例,丙型肝炎1例,未分型2例。
按照监床类型分;急性重型肝炎4例,亚急性重型肝炎8例,慢性重型肝炎l9例,按重型肝炎分期:早期3例,中期12例,晚期l6例。
人工肝支持系统及其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现状

人工肝支持系统及其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现状人工肝支持系统及其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现状早在50年代,人们就试图用人工肝脏来替代严重肝病患者衰竭的肝功能,但受技术条件及方法的限制,加上肝脏功能十分复杂,早期解毒为主的人工肝装置及方法难以有效地代偿肝功能、提高成活率。
以后经过数十年不懈的努力,特别是随着以培养肝细胞为材料的新型生物人工肝的日臻成熟,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终于有望成为肝衰竭理想的辅助支持治疗手段[1],为患者等待肝移植或通过肝再生而自然恢复争取时间、创造条件,同时也有可能为重型肝炎救治这一临床难题的解决开辟新的途径。
现就常用ALSS及其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介绍。
一、物理型人工肝早期以解毒功能为主的ALSS大多属物理型,如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等。
用树脂、活性炭等材料进行血液灌流,可有效吸附肝衰竭患者血液中的毒性物质,是早期人工肝支持的常用方法。
但由于这些吸附材料与血液生物相容性较差,临床应用副反应大。
晚近采用活性炭微囊化技术、改用血浆灌流等,避免了活性炭与血细胞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不良反应。
但由于吸附材料本身选择性较差,在去除患者体内毒性物质的同时,也吸附了一些机体有用的物质,故虽可显著改善重型肝炎等肝衰竭患者的肝性脑病,但病死率并未明显下降[2]。
目前主要利用其解毒尤其是吸附胆红素的作用与其它人工肝联合使用或用于治疗病情较轻的重型肝炎。
国外最近推出一种新型吸附剂型血液治疗系统(Biologic-DT),采用精制粉末炭、阳离子交换剂、大分子溶剂等组成混合悬液状吸附剂,具有较强的毒物吸附作用,能有效地治疗药物中毒引起的肝功能衰竭[3]。
据悉,国内有单位引进该系统治疗个例重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使用目前通用的聚丙烯腈膜进行血液透析,能有效地去除尿素、肌苷及无机磷酸盐等小分子物质,但对中、大分子物质清除率较低,故仅用于肝衰竭同时伴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新近采用新型膜材料三醋酸纤维膜(CTA)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醋(PMMA)膜制成空心纤维血液透析滤过器,其效率为聚丙烯腈膜的3倍,能使暴发性肝炎患者意识恢复率达到90%,半数以上病例存活[4]。
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背景慢性重型肝炎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患者或长期滥用酒精的人群。
该病病程较长,病情较为复杂,治疗难度大,一旦出现肝功能衰竭往往危及生命。
人工肝是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临床应用效果得到了广泛关注。
人工肝的原理人工肝是一种运用生物技术和医学技术制造的人造肝脏,具有解毒、保护肝细胞、代谢功能等作用。
人工肝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体外人工模拟肝脏功能,将血液中的毒素和代谢产物过滤掉,保护肝细胞,缓解肝脏负担,从而达到治疗肝病的效果。
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其中,一项研究显示,将2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治疗,治疗后患者总生存率为81%,其中5年生存率为58%。
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肝衰竭症状,但经人工肝支持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人工肝治疗也可以降低患者的肝炎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优势与传统治疗手段相比,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性更高:人工肝能够清除体内的毒素和代谢产物,降低肝负荷,保护肝细胞,缓解肝炎病人的症状;2.治疗周期更短: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人工肝的治疗周期更短,能够较快地缓解患者的症状;3.安全性更高:人工肝具有高度安全性,治疗过程中不会出现一些传统治疗手段常见的副作用;4.成本更低:与肝移植等治疗手段相比,人工肝治疗的成本更低廉。
不足之处虽然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拥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该疗法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有一定的技术误差,因此疗效不如传统治疗手段稳定。
其次,大规模的人工肝生产和运营仍面临一些难题,如成本高昂、生产工艺技术复杂、运输、贮存等问题。
因此,今后如何促进人工肝技术的发展,将成为相关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疾病,而人工肝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人工肝支持系统及其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现状

人工肝支持系统及其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现状背景简介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之一,它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比如合成蛋白质、代谢毒素、转化能量等。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带来的不良生活习惯、疾病等众多因素,肝脏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健康问题之一。
其中,重型肝炎作为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病情严重,只要发生即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一种在患者肝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正常工作时提供辅助治疗的方法。
该系统通过替代损坏了的肝脏,发挥肝脏的代谢、解毒等功能,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肝功能。
该系统在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中卓有成效。
本文将就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原理、分类、治疗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
原理及分类人工肝支持系统实现肝官能替代功能需要分别使用器械和药物进行治疗,具体分为以下几类:全人工肝全人工肝是一种很少采用,能够代替肝脏起到生理功能的全人工代谢器,其不仅可维持患者生命,同时也可以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
半人工肝半人工肝是利用外部的设备实现某些肝器官、组织功能替代,使其在面对创伤后能以较快的速度恢复到正常或尽可能接近正常的状态。
完全人工肝支持系统完全人工肝支持系统是临床上使用最多的一种人工肝系统,可以全面代替肝脏的功能,包括代谢、解毒、合成等功能。
该系统虽然无法彻底完全替代肝脏,但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药物辅助人工肝支持系统药物辅助人工肝支持系统是利用生物医学技术和药物治疗技术的方法来协同使用人工肝支持系统。
其优点是不影响患者的代谢,且简便易行,不会对身体产生严重副作用。
研究现状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型肝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会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
下面将介绍一些较有代表性的研究现状。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在全球范围内,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使用已成为重型肝炎治疗中的常用手段。
在中国,目前已有一些科研机构和医院在此方面开展了不少研究。
在一项针对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选取了104名患者进行治疗,其中62名患者采用了全人工肝,42名患者采用了半人工肝。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802021年1月第7卷第1期*临床与实践*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研究芮绍军1,陈兴琼21•云南省传染病医院内科,云南昆明650000;2.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感染科,云南昆明650000摘要目的分析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于2014年1月一2019年3月研究对内科的30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观察分析,随机分为两组,15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1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
对比患者疗效、肝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是93.33%(14例),对照组数据是53.33%(8例),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TBil为(241.54±56.38)!mol/L,ALT为(96.27±61.74)U/L,AST为(105.28±72.87)U/L, CHE为(4731.64±722.64)U/L,Cr为(55.09±18.39)!mol/L,PTA为(51.83±15.27)%,各项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5.874、3.725、3.058、6.337$4.490、3.786,!<0.05);观察组并发症数据较之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对肝功能的恢复效果比较明显,实现较高的治疗有效率,促进病情康复。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重型肝炎;临床效果;肝功能;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志码A doil0.11966/j.issn.2095-994X.2021.07.01.25Study 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HepatitisRUI Shao-jun1,CHEN Xing-qiong21.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Yunnan Provincial Hospit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Kunming,Yunnan Province,650000China;2.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Yunnan Provincial Hospit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Kunming,Yunnan Province,650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hepatitis.Methods The study conducted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30patients with severe hepatitis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2014to March2019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15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15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n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the efficacy and liver function indexes of the patients and adrerse reactions rate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for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93.33%(14cases),and the data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53.33%(8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0.05);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TBil was(241.54±56.38)^mol/L,ALT was (96.27±61.74)U/L,AST was(105.28±72.87)U/L,CHE was(4731.64±722.64)U/L,and Cr was(55.09±18.39)^mol/L,PTA was (51.83±15.27)%.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5.874,3.725,3.058,6.337,4.490,3.786, !<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mplication data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0.05).Conclusion The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has a more obvious effect on the recovery of liver fun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hepatitis.It can improve,achieve a higher,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disease.Key words 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Severe hepatitis;Clinical effect;Liver function;Adverse reactions收稿日期:2020—12—08;修回日期:2020—12—29作者简介:芮绍军(1978-),男,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结核肝炎、艾滋病及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
重型肝炎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护理分析

重型肝炎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护理分析目的:探讨重型肝炎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100例重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0%,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在重型肝炎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中实施个性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重型肝炎;人工肝支持系统;护理对策本文对重型肝炎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7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型肝炎100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临床诊断,经符合重症肝炎诊断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1.2±7.8)岁;对照组中男性4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5.1±7.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如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等。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3 疗效判断标准[2]显效:经治疗护理后,患者的血流、跨膜压、血浆滤出率、静脉压均恢复到正常水平,病情明显改善;有效:治疗护理后,患者血流、跨膜压、血浆滤出率、静脉压基本恢复正常,病情有所改善;无效:经过上述治疗和护理之后,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100%。
1.4 统计学方法[3]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经上述方式进行护理后,观察组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其中护理为显效的30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护理效果为显效、有效、无效,依次20例、18例、12例,护理总有效率为(76.00%),两组间上述各项指标对比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移植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又称普罗米修斯系统,该技术采用了成分血浆分 离技术,与MARS近似。FPSA采用的双回路系统间 由可滤过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50 000道尔顿的滤膜分 隔,从而达到滤出白蛋白及与毒素结合白蛋白的目
随着移植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成熟,肝移植已被广 泛用于治疗包括重型肝炎在内的终末期肝病,是被世 界认可的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⑴。为 了暂时替代自然肝脏的解毒、转化、合成、分泌等功 能,促进肝细胞的自然修复与再生,桥接肝衰竭患者 接受肝移植,支持等待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⑵, 人们已经设计出基于生物、化学或机械性的体外装 置,即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 ALSS)O上世纪九十年代,ALSS与肝移植的紧密结合 促进了该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就ALSS在肝移植术 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置换利用离心或膜分离技术,分离并丢弃体内含高浓 度致病因子的血浆,并补充同体积的新鲜冰冻血浆或 新鲜冰冻血浆加少量白蛋白溶液,具有操作方便、设 备简单、费用较低、完全清除血浆中的致病因子的特 点,但血浆消耗量大,可引起输血反应,有传播疾病等 风险。
DFPP是将血液依次经过两层滤膜,将粒径大于 膜孔径的血浆成分(免疫复合物、免疫球蛋白、脂蛋白 等)分离并丢弃,将通过滤膜的血浆成分回输血液,并 补充一定量的白蛋白溶液或少量新鲜冰冻血浆。该 方法可通过调节二级膜的孔径控制清除不同分子质 量的致病因子,不需要或可使用以白蛋白溶液为主的 置换液,节约血液资源。但在二级滤过时可造成血清 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的丢失⑷。
患者,应将ALSS积极用于移植术前的准备,为等待适 宜肝源争取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肝移植的指 征,让更多患者可以通过肝移植获得新生〔何。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分析

6.2 , 84% 对照组 3.1 两组 比较 有显著 6 1%,
差 异 ( 00 ) 结论 :E治疗慢 性 重型 肝 P< .5 。 P 炎疗效 显著 , 、 早 中期 治 疗效 果确切 。 关键词
炎
2 m , 塞 米 松 5~lmg 注 防 止 输 液 、 5 g地 O 肌 过 敏 反 应 , 每 10 m 并 0 0 l血 浆 , 规 用 常 1 % 葡 萄 糖 酸 钙 lml置 换 结 束 后 给 鱼 0 O ,
肝炎的诊 断标 准 , 随机分 成两组 ; 疗组 治 3 8例 , 对照组 3 6例。治疗 组早 、 晚期 中、 患者分别 为 1 、5 6例 。其 中 乙型 肝炎 71、 3 2例 , 乙丙 肝混合感染 3例 , 乙丁肝重叠
的临床 应 用 [ ] J .中 国 血液 净化 ,00, 20 1
物合成作用 , 又有其他任何器官不可代替
的解 毒 作 用 , 慢 性 重 型 肝 炎 由于 肝 功 能 而
观 察 治 疗 前 后 患 者 临 床 症 状 体 征 、 功 肝
能 、 血酶 原 活 动 度 ( T 、 氨 ( H ) 凝 P A) 血 N 3
等 指 标 。 结 果 : 疗 组 , 床 好 转 率 治 临
3 07 3. 9
害, 为肝细胞再 生创造 时机 。本组资料 表 明 ,E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显著, 中 P 早、
期治疗效果确切。人工肝支持系统是一种 安全有 效 的治疗 慢性 重 型肝 炎 的方法 , 且早 期治疗效果好 ,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 兰娟. 人工 肝脏 [ . 州: M] 杭 浙江 大学 出
不 能 进 食 , 存 期 半 年 左 右 , 死 于 恶 液 生 多 质或伞身衰竭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工肝支持系统及其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现状
一、物理型人工肝早期以解毒功能为主的ALSS大多属物理型,如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等。
用树脂、活性炭等材料进行血液灌流,可有效吸附肝衰竭患者血液中的毒性物质,是早期人工肝支持的常用方法。
但由于这些吸附材料与血液生物相容性较差,临床应用副反应大。
晚近采用活性炭微囊化技术、改用血浆灌流等,避免了活性炭与血细胞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不良反应。
但由于吸附材料本身选择性较差,在去除患者体内毒性物质的同时,也吸附了一些机体有用的物质,故虽可显著改善重型肝炎等肝衰竭患者的肝性脑病,但病死率并未明显下降[2]。
目前主要利用其解毒尤其是吸附胆红素的作用与其它人工肝联合使用或用于治疗病情较轻的重型肝炎。
国外最近推出一种新型吸附剂型血液治疗系统(Biologic-DT),采用精制粉末炭、阳离子交换剂、大分子溶剂等组成混合悬液状吸附剂,具有较强的毒物吸附作用,能有效地治疗药物中毒引起的肝功能衰竭[3]。
据悉,国内有单位引进该系统治疗个例重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使用目前通用的聚丙烯腈膜进行血液透析,能有效地去除尿素、肌苷及无机磷酸盐等小分子物质,但对中、大分子物质清除率较低,故仅用于肝衰竭同时伴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新近采用新型膜材料三醋酸纤维膜(CTA)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醋(PMM A)膜制成空心纤维血液透析滤过器,其效率为聚丙烯腈膜的3倍,能使暴发性肝炎患者意识恢复率达到90%,半数以上病例存活[4]。
二、中间型人工肝该型人工肝是介于物理与生物型之间的一类中间型装置,包括血浆置换、交换输血及整体洗涤等,其中以血浆置换最为常用。
该疗法可去除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大分子物质(如内毒素)及中、小分子物质,并补充蛋白、调理素及凝血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90年代初Sugihara等[5]曾报道,血浆置换法治疗15例急性肝衰竭 9例成活,成活率达60%。
但以后日本学者报道血浆置换治疗百余例重症肝炎的成活率仅有21%~24%,提示单独应用疗效并不十分理想。
随后国外又有人将血浆置换疗法与新型膜材料透析滤过相结合,使10例重症肝炎全部存活。
表明血浆置换与物理型人工肝方法的优化组合可显示出更好的效果。
1992年天津市传染病医院采用血浆置换及血液滤过治疗9例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6例获得成功(成活率66.7%)。
最近浙江医科大学采用血浆置换或联合活性炭吸附等治疗重型肝炎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治愈率进一步提高到71.4%(对照组仅为20.0%),慢性重型肝炎的治愈率较对照组(5.6%) 提高近40个百分点[6,7]。
引起国内肝病界的极大关注。
血浆置换是较为成熟的肝脏替代疗法,但需消耗大量新鲜冷冻血浆,易发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肝炎病毒的经血传播,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置换过程中同时去除了患者机体内有益的物质。
三、生物型人工肝生物型人工肝是8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型ALSS,是将肝细胞悬液、培养肝细胞等与生物合成材料相结合组装成某种形式的ALSS,它不仅具有肝特异性的解毒功能,而且具有更高的效能,如参与三大物质代谢、具有生物转化功能、可清除毒性物质、能分泌具有促进肝细胞生长活性的物质等[8]。
目前,早期的生物人工肝装置如交叉循环、肝灌流等,由于疗效不肯定、副反应大、操作复杂等原因,已被逐渐放弃。
以培养肝细胞为基础的体外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BLSS)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
该系统是将培养肝细胞置于体外循环装置,即生物反应器中,患者血液/血浆流过生物反应器时,通过半透膜或
直接接触与培养肝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从而起到理想的人工肝支持作用[9]。
肝细胞是生物型人工肝的核心部分,目前国外使用最多的是猪肝细胞[10],动物实验及个例临床研究均未见明显的副反应,其原因可能系暴发性肝衰竭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不易引起明显的免疫反应。
由于存在着种属差异,加上有时暴发性肝衰竭患者血清对培养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可使其很快失去活性,使用动物肝细胞的支持作用并不令人十分满意,因此建议在临床研究及应用中最好使用同种肝细胞。
成人肝在国外仅用作肝移植的供体,由手术过程获得的人肝细胞虽经分离培养证实可以用于生物型人工肝,但其数量及质量显然有限。
无论是动物还是人肝细胞培养时均存在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存活时间及产量有限、难以传代等缺点,而一些肝肿瘤细胞株恰可弥补上述不足,且来源广泛,培养后能迅速达到人工肝支持所需的数量标准,并且具有正常肝细胞的某些功能。
如H epG2细胞株不仅可替代肝细跑的代谢解毒功能,而且有在患者血浆中存活并生长的特性,被认为是较理想的肝细胞替代物。
C3A细胞株具有良好的肝细胞特异功能,如分泌白蛋白,参与尿素、糖原合成等。
将其用于4例伴Ⅲ~Ⅳ度肝性脑病的暴发性肝衰竭患者的人工肝支持,结果患者脑病症状得到改善,其中,1例存活[11]。
但由于肿瘤来源肝细胞株的特异性功能常与肝组织不同,有的肝细胞株系病毒感染转化而成,有的则可使实验动物发生癌变。
故一般不主张将肝细胞瘤细胞株用于生物人工肝,据悉美国已限制使用C3A细胞株。
新分离的肝细胞在悬液中由于缺乏立体支架而难以维持其活性及功能,临床试用仅能短时间改变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肝脏功能。
单层培养肝细胞在细胞的生物活性、增殖能力方面均明显优于肝细胞悬液,直接培养于肝衰竭患者的血浆中,可使患者血浆中的氨基酸紊乱得到纠正。
但缺点是单位面积细胞数较少,且不便随意取出。
采用微载体培养肝细胞,不仅能明显增加培养肝细胞的数量,而且能通过提供立体支撑作用维持肝细胞良好的形态特征,保持蛋白合成和胆红素代谢功能1个月以上[12]。
在肝细胞分离后采用抑制肝细胞单层贴壁方法,可促进其相互聚集成多细胞球形体,该培养系统中肝细胞立体排列,能较好地维持形态并产生相互作用。
球形聚集肝细胞与微载体肝细胞均有很高的组织化程度,有明显的分化增殖能力,能长期(50天)维持正常的生物学功能,尤其具有取用方便的优点,因此是生物人工肝系统理想的细胞培养方法[13]。
除此之外,近年来空心纤维培养技术也被应用于肝细胞培养系统,即在数百根中空纤维的外侧空间播种肝细胞,中空纤维内灌流培养液,通过多孔质的中空纤维补充营养及氧分,以维持肝细胞生存。
该方法同样实现了肝细胞高密度、长期高活性培养,且实用性更强[14]。
尽管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肝细胞分离、高密度培养以及生物反应器等BLSS的关键技术已得到初步的解决,临床应用救治数例暴发性肝衰竭患者取得了成功,但迄今尚无单独应用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报道。
最近,我们用培养人肝细胞、中空纤维反应器等构建了BLSS,体外探索其治疗重型肝炎的可能性时发现,该系统具有补充蛋白、降低黄疸和改善氨基酸紊乱等功能,提示临床应用能够起到代偿患者肝功能的作用。
四、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生物人工肝问世不久,很快发现它虽能较好地替代肝脏的解毒与生物合成功能,但肝衰竭患者体内积累的大量代谢产物及毒性物质难以在有限的交换中由培养肝细胞解毒,反过来还可能对培养肝细胞的存活及生物学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将早期偏重于解毒作用的人工肝支持方法与之相结合,组成混合型(或杂交型)生物人工肝,可使人工肝的生物合成转化功能及解毒作用更加完善[15]。
迄今,已有将血
液透析滤过、血浆交换、活性炭吸附等方法与生物型人工肝相结合的研究报道。
其中,由血浆分离器、活性炭、肝细胞生物反应器等组成的混合型BLSS,设计较为合理,效果也更为理想。
Demetriou等[16]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10例严重肝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结果7例患者顺利等到了肝移植,1例完全恢复,并于6个月后实施了选择性肝移植,存活率达到80%。
另2例患者虽因并发败血症、多器官衰竭和可卡因试验阳性未能实行肝移植手术而死亡,但其存活时间也分别延长了3和4周。
Watanab e等[17]对三组肝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结果显示:Ⅰ组等待紧急肝移植的暴发性肝衰竭患者18例,16例经支持治疗神经系统症状均好转,中心静脉压降低,脑灌注压增高,血氨下降,肝移植成功,另有1例自然恢复;Ⅱ组等待再次肝移植的暴发性肝衰竭患者3例取得类似的成功;Ⅲ组10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经支持症状改善,但8例因并发多器官衰竭和败血症,未能进行肝移植而死亡,另2例恢复并择期实施了肝移植。
如上所述,人工肝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新一代混合型BLSS已成为人工肝的发展方向,其作为肝移植可靠的过渡支持手段也被愈来愈多的临床资料所证明。
能否逐渐替代肝移植,使肝衰竭患者自然恢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理论上讲,只要能进一步解决肝细胞的来源数量、培养细胞的活性保存以及生物反应器强化设计等问题,BLSS就有可能为肝衰竭患者的肝再生提供最大的希望[18]。
现阶段我国人工肝研究大多仍处在中间型ALSS的研究阶段,新型生物人工肝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由于欧美国家临床资料中的暴发性肝衰竭与我国重型肝炎在病因上有较大差别,故生物人工肝能否成为重型肝炎可靠的支持治疗手段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所幸我们的课题已被列入围家“九五”攻关计划,相关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临床试用曾使2例重型肝炎(中、晚期)患者的肝性脑病、肝功能状况及肝衰指标得到明显的改现,遗憾的是终因继发感染而未能治愈,但患者的存活时间均延长近两周。
欲使患者通过肝再生而恢复,还需要进一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