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预算内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退化人工林修复小班外业调查设计卡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森林抚育作业设计

(完整word版)森林抚育作业设计

××县(林场)××年度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建设单位:××县林业局(或××林场)(公章)设计单位:××××××(公章)××××年××月作业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设计单位名称(盖章):法人代表:设计单位资质:设计负责人(签名):设计人员:设计时间:设计单位资质证书(附设计单位有效的资质证书复印件)前言简要介绍项目背景、来源,建设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情况(如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委托关系等),本次作业设计的简要过程。

本作业设计包括:1、作业设计说明书店2、作业设计附表;3、作业设计附图;4、附件前言要求简明扼要,避免“戴高帽",避免泛泛而谈。

目录第一章设计区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二、社会经济概况三、森林经营状况第二章设计目的、指导思想、主要依据和基本原则一、设计目的二、指导思想三、主要依据四、基本原则第三章设计布局一、抚育地选择二、抚育地分布第四章抚育技术设计一、各类型林分主要特点二、各类型林分抚育方式三、各类型林分抚育措施第五章工程量和物资需要量一、工程量二、用工量和物资需要量第六章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一、概算依据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三、概算模型四、概算结果五、资金来源第七章效益分析一、生态效益二、社会效益三、经济效益第八章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一、组织管理二、保障措施附表:1、森林抚育作业设计汇总表2、森林抚育作业设计一览表3、森林抚育小班外业调查表4、森林抚育小班标准地每木调查表5、森林抚育小班标准地每木调查汇总表附图:1、作业区位置示意图2、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图其它必要附件(如资金下达文件等)第一章设计区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2、地形地貎3、气候特征4、土壤5、交通自然地理概况是指设计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而不是全县(市、区、场)的自然地理概况,设计单位一定要在深入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编写。

森林抚育作业设计

森林抚育作业设计

××县(林场)××年度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建设单位:××县林业局(或××林场)(公章)设计单位:××××××(公章)××××年××月作业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设计单位名称(盖章):法人代表:设计单位资质:设计负责人(签名):设计人员:设计时间:设计单位资质证书(附设计单位有效的资质证书复印件)简要介绍项目背景、来源,建设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情况(如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委托关系等),本次作业设计的简要过程。

本作业设计包括:1、作业设计说明书店2、作业设计附表;3、作业设计附图;4、附件前言要求简明扼要,避免“戴高帽”,避免泛泛而谈。

第一章设计区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二、社会经济概况三、森林经营状况第二章设计目的、指导思想、主要依据和基本原则一、设计目的二、指导思想三、主要依据四、基本原则第三章设计布局一、抚育地选择二、抚育地分布第四章抚育技术设计一、各类型林分主要特点二、各类型林分抚育方式三、各类型林分抚育措施第五章工程量和物资需要量一、工程量二、用工量和物资需要量第六章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一、概算依据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三、概算模型四、概算结果五、资金来源第七章效益分析一、生态效益二、社会效益三、经济效益第八章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一、组织管理二、保障措施附表:1、森林抚育作业设计汇总表2、森林抚育作业设计一览表3、森林抚育小班外业调查表4、森林抚育小班标准地每木调查表5、森林抚育小班标准地每木调查汇总表附图:1、作业区位置示意图2、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图其它必要附件(如资金下达文件等)第一章设计区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2、地形地貎3、气候特征4、土壤5、交通自然地理概况是指设计区的自然地理概况,而不是全县(市、区、场)的自然地理概况,设计单位一定要在深入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编写。

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

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

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森林抚育作业设计管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确保森林抚育成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森林抚育作业应当严格遵照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实施。

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作业设计执行本规定。

第三条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应当由具备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或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基层林业工作站编制。

其中,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应当由具备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

第四条编制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应当遵循下列技术标准,其最新修订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还应当符合国家林业局、财政部的有关政策和要求。

(一)《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6424);(三)《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 1646);(四)地方森林抚育经营技术规程(标准)、实施细则等。

第五条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应当遵循现场调查、现场设计的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增强森林多种功能、提高林分质量为宗旨,在充分考虑森林培育目标和林分发育阶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抚育作业的内容和措施。

第六条森林抚育作业设计的设计总体分别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确定。

国有林区以国有林业(企业)局、国有林场或经营区为设计总体,集体林区以县或乡、林场为设计总体,编制作业设计文件。

作业设计以小班为基本单元,并满足施工作业要求。

第七条森林抚育作业设计须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审批,集体林和国有林场的作业设计审批单位由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确定,审批单位批复的作业设计文件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国有森工企业的森林抚育作业设计由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森林经营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审批单位批复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要以现地核实为基础,确保设计质量。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森工(林业)集团公司要加强对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审批工作的检查指导,加强对备案森林抚育作业设计的审查。

调研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方案

调研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方案

调研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方案一、森林资源现状调查1.1 森林资源分布根据我国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我国森林资源总面积约为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1.66%,但分布不均匀,东部地区森林资源较为丰富,而西部地区森林资源匮乏。

因此,需要在调查中重点关注西部地区的森林资源现状,了解其分布情况和森林质量状况。

1.2 森林生态类型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的数据,我国森林主要分为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等多种类型,各种类型的森林生态环境不同,需要根据生态类型特点制定不同的提升工程方案。

1.3 森林资源保护地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地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需要深入调研各类保护地的现状和保护措施,以提出相应的质量提升方案。

二、森林生态环境评价2.1 生物多样性评价森林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需要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评价,以了解生物多样性状况并相应提出保护和提升措施。

2.2 森林地貌和水土流失评价森林地貌和土壤的质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对森林地貌和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评价,以制定相应的修复和保护措施。

2.3 大气污染和酸雨情况大气污染和酸雨对森林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需要对大气污染和酸雨对森林资源的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

三、森林经营管理现状3.1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我国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包括木材、林产品和生态旅游等多种形式,需要对不同形式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进行评价,以确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向和措施。

3.2 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治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破坏,需要对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进行评价,以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和管理办法。

3.3 森林管理与保护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是森林质量提升工程的关键环节,需要对不同地区森林的管理和保护现状进行调研,以制定科学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四、森林保护与修复措施4.1 森林保护区划根据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评价的结果,需要对森林保护区进行划分和规划,确保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和管理。

国有林场退化防护林修复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国有林场退化防护林修复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20XX年度XX县XXX国有林场退化防护林修复项目实施方案(范文)目录第一章基本情况1.1 自然地理条件1.2 防护林基本情况第二章目的与意义2.1 指导思想2.2基本条件2.3 项目目标2.4 实施方案编制依据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3.1建设布局3.2主要建设内容第四章投资估算4.1估算依据4.2估算说明4.3投资估算4.4资金来源第五章保障措施5.1 组织管理5.2资金管理5.3 质量保障第一章基本情况1.1自然地理条件(1)地理位置XXX国有林场位于XXX县东北部,XXX水库东岸,距县城XX镇XX公里。

其地理位置处于东经XXX°XX′XX″~XXX°XX′XX″,北纬XXX°XX′XX″~XXX°XX′XX″之间。

东面XX分场呈零星状与XX县毗邻,南与XX乡接界,西抵XXXXX镇,北部XX分场与XX区XX 镇接壤。

(2)地貌XXX国有林场属XX山脉XXXXX山系,地貌类型以低山为主地貌构成以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岗地和平原,其中山地面积占XX.X%,丘岗面积占X.X%,平原面积占X.X%,其他面积占X%。

全场海拔低于1000米的土地面积达XX%。

境内群山起伏。

层峦叠嶂。

整个地势呈东面高,西面低,北面高,南面低,东北向西南倾斜的马鞍形地形。

山脉起伏比较大,林场最高海拔为XX分场XXXXXX山峰XXXXm,最低海拔为XXX水库大坝下面XXXm(XX岭),相对高差达XXXXm,一般海拔XXXm~XXXm。

境内沟谷交错,切割强烈,坡度较陡。

山上部和山下部沟谷处坡度较陡,山腰中部、山脊、山顶坡度较为平缓。

一般坡度在25~35度之间。

(3)气候XXX国有林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湿度较大,严寒不长酷暑日短的特点。

据县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7.6℃;七月最热,平均气温28.4℃,最高温度39℃;一月最冷,平均气温5.9℃,极端低温-5.8℃。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技术路径及保障措施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技术路径及保障措施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技术路径及保障措施摘要:为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路径来实现森林资源培育。

在过去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点研究话题。

但当前森林资源培育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对于提高森林整体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是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的根本举措,是培育木材战略资源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战略选择。

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有助于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成效,进一步加强森林生态功能,实现生态社会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本文通过阐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基本原则,分析当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技术的高效应用,并对进一步加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工作提供保障措施。

关键词:森林资源;质量提升;生态环境;技术路径;保障措施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在社会系统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是实现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同时在生态系统中,森林资源也起到调节气候,平衡生态环境的生态功能。

因此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对于维护经济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提高森林资源质量,重视森林培育工作与森林管理工作,建设高质量的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价值,实现绿色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原则1.1科学规划森林资源人类在参与到森林生态系统中,要设定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科学的分析地区内森林资源的成长规律、发育规律、演替规律,对森林资源进行更科学的规划,确保森林的垂直空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科学性,发挥生态价值,提高区域内林地的生产力与森林质量。

维护森林生态系统成长的稳定性,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价值。

在科学的经营管理下确保森林系统具有从右数演替到顶级群落的发展能力,逐渐的提高森林的生长量与生态功能性,形成稳定发展的异龄复层混交林。

205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详解

205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详解

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森林抚育作业设计管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确保森林抚育成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森林抚育作业应当严格遵照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实施。

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作业设计执行本规定。

第三条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应当由具备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或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基层林业工作站编制。

其中,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应当由具备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

第四条编制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应当遵循下列技术标准,其最新修订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还应当符合国家林业局、财政部的有关政策和要求。

(一)《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6424);(三)《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 1646);(四)地方森林抚育经营技术规程(标准)、实施细则等。

第五条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应当遵循现场调查、现场设计的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增强森林多种功能、提高林分质量为宗旨,在充分考虑森林培育目标和林分发育阶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抚育作业的内容和措施。

第六条森林抚育作业设计的设计总体分别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确定。

国有林区以国有林业(企业)局、国有林场或经营区为设计总体,集体林区以县或乡、林场为设计总体,编制作业设计文件。

作业设计以小班为基本单元,并满足施工作业要求。

第七条森林抚育作业设计须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

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审批,集体林和国有林场的作业设计审批单位由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确定,审批单位批复的作业设计文件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国有森工企业的森林抚育作业设计由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森林经营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审批单位批复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要以现地核实为基础,确保设计质量。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森工(林业)集团公司要加强对森林抚育作业设计审批工作的检查指导,加强对备案森林抚育作业设计的审查。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意义及措施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意义及措施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的意义及措施王文斌(山西省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忻州036700)摘要:加快森林的质量精准提升,是增强森林生态功能、促进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林业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森林质量提升意义进行阐述,针对林业工程中营林造林工作存在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林业;营造;精准提升;意义;措施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0)24-0185-021提升森林质量的意义加强森林的质量提升需要转变林业生产经营方式,逐步实现由林业基础建设向森林质量提升的核心任务转变,有力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

通过森林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实施,实现森林资源培植与产业发展上进行创新,实现科学施策、融合发展,完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监督机制,利用森林资源带动多产业化协同发展,利用林下经济带动林农创收,利用抚育产出的中小径材发展加工业,利用森林景观带动森林旅游、健康疗养等产业的发展,增加科学经营森林、高效管理森林、提高森林质量的内生动力,为森林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2营林存在的问题(1)营林造林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在营林造林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建设过程中,营造林经营水平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如对区域整体规划方面,需要做到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和融合性,对营林造林及抚育的各个环节不到位,导致管理混兰、成效不佳等现象,无法确保区域林业质量的有效提升。

(2)部门联动机制尚未形成。

缺少部门间的协作联动机制,难以为营林造林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会存在林业管理部门与土地管理部门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在实际审批工作中,两个部门各自工作,制约了林地管理和保护工作。

(3)检查监督工作需持续跟进。

近年来,林业检查监督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监管力度不足的现象,如林地用途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破坏林地、乱砍滥伐等现象时有发生,检查不到位、缺少准确性、监管体制不完善等,这就无法为林业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附件2 2020年中央预算内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示范项目退化人工林修复小班外业调查设计卡

项目单位: 福建省武夷山国有林场 小班位置: 福建省武夷山国有林场 , 汀浒 工区 ,土名: 牛栏窠 林班-大班-小班 058-58-040 , 小班面积 211 亩 基本情况:地类 乔木林分 ,山权 集体 ,林权 国有 立地类型 Ⅲ ,土壤名称 红壤 ,土层厚度 50 cm ,腐殖质层厚度 7 cm 坡向 东南 ,坡度 26 ,坡位 下部 ,海拔高度 200-280 m 植被:主要灌木、草本名称 檵木、黄瑞木、杂竹、芒箕 ,平均高度 1.2 cm ,盖度 65% 退化人工林修复设计 林分现状:树种组成 5杉4马1阔 ,林龄(造林年月) 2012年2月 ,起源 人工 郁闭度0.8,林分密度 228 株/亩,平均树高 8.5 m,平均胸径4.5cm,平均蓄积3.3 m3/亩 改培面积 211 亩,改培时间(年月) 2020年5-11月 套种树种 ,套种株数 株/亩,种源及苗木规格 苗木数量: 株,其中(分树种) 株、 株、 株。 抚育间伐或择伐强度及方法 原林分保留密度 株/亩,改培后林分总密度 株/亩, 改培类型号 3(10) 抚育管理、修枝、施肥等措施 割灌除草+修枝+翻土+施肥

(注:择伐套种的幼林抚育参照集约人工林栽培设计) 附属工程设计 防火林带树种、长度、宽度 ,样地规格与监测内容: 投资概算 投资单价:退化人工林修复 507 元/亩, 环保措施 将采伐剩余物及杂灌平铺于山场,保持水土流失 设计人员: 黄族勇、肖山、杨乐强、杨美琴 设计日期: 2020年6月 2

附件2 2020年中央预算内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示范项目退化人工林修复小班外业调查设计卡

项目单位: 福建省武夷山国有林场 小班位置: 福建省武夷山国有林场 , 下梅 工区 ,土名: 十五公里 林班-大班-小班 054-55-030 , 小班面积 144 亩 基本情况:地类 乔木林分 ,山权 集体 ,林权 国有 立地类型 Ⅰ ,土壤名称 红壤 ,土层厚度 80 cm ,腐殖质层厚度 10 cm 坡向 西北 ,坡度 18 ,坡位 下部 ,海拔高度 230-340 m 植被:主要灌木、草本名称 檵木、黄瑞木、杂竹、芒箕 ,平均高度 1.2 cm ,盖度 55% 退化人工林修复设计 林分现状:树种组成 4杉4马2阔 ,林龄(造林年月) 2007年2月 ,起源 人工 郁闭度0.6,林分密度 85 株/亩,平均树高 16.5 m,平均胸径9.5cm,平均蓄积6.5 m3/亩 改培面积 144 亩,改培时间(年月) 2020年5-11月 套种树种 ,套种株数 株/亩,种源及苗木规格 苗木数量: 株,其中(分树种) 株、 株、 株。 抚育间伐或择伐强度及方法 原林分保留密度 株/亩,改培后林分总密度 株/亩, 改培类型号 3(10) 抚育管理、修枝、施肥等措施 割灌除草+修枝+翻土+施肥

(注:择伐套种的幼林抚育参照集约人工林栽培设计) 附属工程设计 防火林带树种、长度、宽度 ,样地规格与监测内容:设置监测与对照样地,规格20*20米 投资概算 投资单价:退化人工林修复 507 元/亩, 环保措施 将采伐剩余物及杂灌平铺于山场,保持水土流失 设计人员: 黄族勇、肖山、杨乐强、杨美琴 设计日期: 2020年6月 3

附件2 2020年中央预算内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示范项目退化人工林修复小班外业调查设计卡

项目单位: 福建省武夷山国有林场 小班位置: 福建省武夷山国有林场 , 城关 工区 ,土名: 牛脚印 林班-大班-小班 025-55-020 , 小班面积 16 亩 基本情况:地类 乔木林分 ,山权 集体 ,林权 国有 立地类型 Ⅱ ,土壤名称 红壤 ,土层厚度 70 cm ,腐殖质层厚度 9 cm 坡向 西南 ,坡度 27 ,坡位 下部 ,海拔高度 325-466 m 植被:主要灌木、草本名称 檵木、黄瑞木、杂竹、芒箕 ,平均高度 1.2 cm ,盖度 55% 退化人工林修复设计 林分现状:树种组成 8马1杉1阔 ,林龄(造林年月) 2002年2月 ,起源 人工 郁闭度0.8,林分密度 102 株/亩,平均树高 14.5 m,平均胸径9.2cm,平均蓄积6.1 m3/亩 改培面积 16 亩,改培时间(年月) 2020年5-11月 套种树种 ,套种株数 株/亩,种源及苗木规格 苗木数量: 株,其中(分树种) 株、 株、 株。 抚育间伐或择伐强度及方法 13%,抚育间伐-择伐 原林分保留密度 102 株/亩,改培后林分总密度 74 株/亩, 改培类型号 3(11) 抚育管理、修枝、施肥等措施 抚育间伐+割灌除草+修枝+施肥

(注:择伐套种的幼林抚育参照集约人工林栽培设计) 附属工程设计 防火林带树种、长度、宽度 ,样地规格与监测内容: 投资概算 投资单价:退化人工林修复 507 元/亩, 环保措施 将采伐剩余物及杂灌平铺于山场,保持水土流失 设计人员: 黄族勇、肖山、杨乐强、杨美琴 设计日期: 2020年6月 4

附件2 2020年中央预算内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示范项目退化人工林修复小班外业调查设计卡

项目单位: 福建省武夷山国有林场 小班位置: 福建省武夷山国有林场 , 城关 工区 ,土名: 牛脚印 林班-大班-小班 025-55-030 , 小班面积 36 亩 基本情况:地类 乔木林分 ,山权 集体 ,林权 国有 立地类型 Ⅱ ,土壤名称 红壤 ,土层厚度 80 cm ,腐殖质层厚度 9 cm 坡向 西南 ,坡度 27 ,坡位 下部 ,海拔高度 325-425 m 植被:主要灌木、草本名称 檵木、黄瑞木、杂竹、芒箕 ,平均高度 1.2 cm ,盖度 55% 退化人工林修复设计 林分现状:树种组成 6马4杉 ,林龄(造林年月) 1994年2月 ,起源 人工 郁闭度0.8,林分密度 115 株/亩,平均树高 14.8 m,平均胸径11cm,平均蓄积14.4 m3/亩 改培面积 36 亩,改培时间(年月) 2020年5-11月 套种树种 ,套种株数 株/亩,种源及苗木规格 苗木数量: 株,其中(分树种) 株、 株、 株。 抚育间伐或择伐强度及方法 12%,抚育间伐-择伐 原林分保留密度 115 株/亩,改培后林分总密度 78 株/亩, 改培类型号 3(11) 抚育管理、修枝、施肥等措施 抚育间伐+割灌除草+修枝+施肥

(注:择伐套种的幼林抚育参照集约人工林栽培设计) 附属工程设计 防火林带树种、长度、宽度 ,样地规格与监测内容: 投资概算 投资单价:退化人工林修复 507 元/亩, 环保措施 将采伐剩余物及杂灌平铺于山场,保持水土流失 设计人员: 黄族勇、肖山、杨乐强、杨美琴 设计日期: 2020年6月 5

附件2 2020年中央预算内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示范项目退化人工林修复小班外业调查设计卡

项目单位: 福建省武夷山国有林场 小班位置: 福建省武夷山国有林场 , 城关 工区 ,土名: 牛脚印 林班-大班-小班 025-55-040 , 小班面积 252 亩 基本情况:地类 乔木林分 ,山权 集体 ,林权 国有 立地类型 Ⅱ ,土壤名称 红壤 ,土层厚度 70 cm ,腐殖质层厚度 9 cm 坡向 西南 ,坡度 27 ,坡位 下部 ,海拔高度 325-466 m 植被:主要灌木、草本名称 檵木、黄瑞木、杂竹、芒箕 ,平均高度 1.2 cm ,盖度 55% 退化人工林修复设计 林分现状:树种组成 4马4杉2阔 ,林龄(造林年月) 2002年2月 ,起源 人工 郁闭度0.8,林分密度 149 株/亩,平均树高 16 m,平均胸径11.2cm,平均蓄积11.1 m3/亩 改培面积 252 亩,改培时间(年月) 2020年5-11月 套种树种 ,套种株数 株/亩,种源及苗木规格 苗木数量: 株,其中(分树种) 株、 株、 株。 抚育间伐或择伐强度及方法 20%,抚育间伐-择伐 原林分保留密度 149 株/亩,改培后林分总密度 91 株/亩, 改培类型号 3(11) 抚育管理、修枝、施肥等措施 抚育间伐+割灌除草+修枝

(注:择伐套种的幼林抚育参照集约人工林栽培设计) 附属工程设计 防火林带树种、长度、宽度 ,样地规格与监测内容: 投资概算 投资单价:退化人工林修复 507 元/亩, 环保措施 将采伐剩余物及杂灌平铺于山场,保持水土流失 设计人员: 黄族勇、肖山、杨乐强、杨美琴 设计日期: 2020年6月 6

附件2 2020年中央预算内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示范项目退化人工林修复小班外业调查设计卡

项目单位: 福建省武夷山国有林场 小班位置: 福建省武夷山国有林场 , 城关 工区 ,土名: 城东乡林场 林班-大班-小班 138-52-020 , 小班面积 194 亩 基本情况:地类 乔木林分 ,山权 集体 ,林权 国有 立地类型 Ⅲ ,土壤名称 红壤 ,土层厚度 70 cm ,腐殖质层厚度 8 cm 坡向 东南 ,坡度 26 ,坡位 下部 ,海拔高度 265-415 m 植被:主要灌木、草本名称 檵木、黄瑞木、杂竹、芒箕 ,平均高度 1.2 cm ,盖度 55% 退化人工林修复设计 林分现状:树种组成 7杉2马1阔 ,林龄(造林年月) 2010年2月 ,起源 人工 郁闭度0.8,林分密度 220 株/亩,平均树高 12 m,平均胸径8.5cm,平均蓄积10.6 m3/亩 改培面积 199 亩,改培时间(年月) 2020年5-11月 套种树种 ,套种株数 株/亩,种源及苗木规格 苗木数量: 株,其中(分树种) 株、 株、 株。 抚育间伐或择伐强度及方法 30%,抚育间伐-择伐 原林分保留密度 220 株/亩,改培后林分总密度 120 株/亩, 改培类型号 3(11) 抚育管理、修枝、施肥等措施 抚育间伐+割灌除草+修枝

(注:择伐套种的幼林抚育参照集约人工林栽培设计) 附属工程设计 防火林带树种、长度、宽度 ,样地规格与监测内容: 投资概算 投资单价:退化人工林修复 505 元/亩, 环保措施 将采伐剩余物及杂灌平铺于山场,保持水土流失 设计人员: 黄族勇、肖山、杨乐强、杨美琴 设计日期: 2020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