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三节 罗曼罗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兰和甘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20世纪初,围绕着战争的爆发,人们展开 了什么是爱国主义的争论。军国主义的叫 嚣十分猖獗。罗兰提出民族和睦的思想, 认为德法两国应该携手,解除仇恨。
长河小说
在一部小说中,通过一两个人的一生经历 去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这就发展了19世 纪现实主义作家通过一整套小说去反映时 代的写法。这种多卷本小说的优点是描写 集中,容量又较大。罗兰认为,生活就像 一条长河那样,连续不断地流动,小说也 应反映这种丰富、博大、不停地发展的状 态。这种“长河小说”,气势雄浑,具有 史诗的规模。同时,发展脉胳清楚,一气 呵成,从结构上来说显得更为完整。
三、 《约翰· 克里斯朵夫》
(一)情节结构:
• 第一册:《黎明》、《清晨》《少 年》 * 叙克里斯朵夫童年、少年的生 活,着重描绘他的音乐天才和纯 真的情感,以及桀骜不逊、睥睨 权贵的性格; • 第二册:《反抗》《节场》 * 叙克里斯朵夫坚持理想而与德 国、法国虚伪的艺术和腐败的社 会不断发生冲突;
《名人传》——《贝多芬传》
贝多芬:(1770—1827)被命运捉弄的人, 最终耳聋的音乐家,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 的英雄。
罗曼罗兰评价贝多芬: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 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 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 苦难来铸成欢乐。
贝多芬说:“即使为了王座,也永 勿欺妄真理。” 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傅雷说:
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 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 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 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 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 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 力可以相比。
《名人传》——《米开朗琪罗传》
米开朗琪罗: (1745—1564)忧郁症患者, 恨不得把整座山岩都雕出生命的工作狂, 一个享受痛苦、舍弃欢乐的英雄。
《名人传》——《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1828-1910)自我折磨也 自我折腾的人,离 家出走的老翁,一 个打破生活的安宁 以便安抚良心的英 雄。
充溢着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英雄主义 理想主义精神,但也推崇托尔斯泰 主义和甘地的不抵抗主义;文笔清 新,富于抒情色彩。
两次大战之间
两次大战之间,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 潮。 小说《哥拉· 布勒尼翁》( 1919) 中篇小说 《克莱朗波》与《皮埃尔和吕丝》 (1920) 《马哈德马· 甘地》(1924)等三部传记 剧本《爱和死的搏斗》 (1928) 长篇小说《母与子》(1922—1933)
随后,罗兰一面在高师担任艺术史的教学, 一面开始戏剧创作,写的都是历史剧。 《信仰悲剧》 《革命戏剧》 罗兰并未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
为英雄树碑立传
罗兰要为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 传,让世人“呼吸到英雄的气息”。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1903)、 《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 (1911)。
第三节:罗曼· 罗兰
一、生平和创作(1866-1944)
法国小说家、戏剧家和散文 家。欧洲近代理想的最后捍 卫者。 他一生追求真理,向往光明 和人类解放,是“欧罗巴的 良心”,是伟大的人道主义 和平战士。 1866年1月29日,他生于法 国中部克拉姆西的一个公证 人之家。母亲笃信宗教,酷 爱音乐,给罗兰以深刻的影 响。
为了表彰“他的文学 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 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 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 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 学奖。 1915年获诺贝 尔奖颁奖辞。
二、对现实主义艺术的贡献
把对社会人生的审视剖析由强调外部世界转变为注重内部 世界。 在典型性格塑造上,他不经意于细节描写,笔下的人物性 格不是在对环境的依存关系中而是在跟环境的双向碰撞中 得以展示。 他树立了正面性格结构的典范。多重性格的合成体。把握 住形象的正面性格机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探索进取精神, 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把历经多种心理因素牵掣的性格最后推 进到崇高境界。 小说体裁的革新方面,他不仅第一个把多卷连续性长篇小 说的形式引入法国,而且首创了长河小说的体裁和音乐小 说的形式,还将史诗、悲剧、抒情诗、哲理小说等体裁纳 纳入同一文本,浑然融成一种新颖别致的小说表述方式。
• 第三册:《安多纳德》、《户内》、《女朋友们》 * 叙克里斯朵夫与奥里维、安多纳德和葛拉齐亚的 友谊和爱情; • 第四册:《燃烧的荆棘》、《复旦》 * 叙克里斯朵夫经过内心风暴,由绝望走向超脱。
克 里 斯 朵 夫 画 像
小 说 封 面 与 插 图
(二)思想内容 • 小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社会的史诗:
《约翰· 克利斯朵夫》的开篇
(四)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2、首创“长河小说”的艺术体裁; 3、“音乐小说”:
-用交响乐的基调来建筑小说结构;
-细节描写富于音乐性; 4、多侧面、多角度地描写人物性格。 “我在完成这部作品时把它献给一切国家的自由心灵, 那些受苦、战斗而胜利的人们。” ——罗曼· 罗兰给小说的最后一部第10卷所写的题词
罗 曼 罗 兰
“《约翰· 克利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说,——应当说:不止是一部 小说,而是人类一部伟大的史诗。它所描绘歌咏的不是人类在物质方 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经历的艰险,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内界的战迹。 它是千万生灵的一面镜子,是古今中外英雄圣哲的一部历险记,是贝 多芬式的一阕大交响乐。愿读者以虔敬的心情来打开这部宝典罢!”
思考与讨论:
1、如何理解克里斯朵夫这一形象?他与于连、 拉斯蒂涅有何异同? 2、试析《约翰· 克利斯朵夫》的艺术特征。
“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 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 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 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 以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 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 的气息。” ——罗曼· 罗兰《名人传》序言
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蒂克的幻想 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 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 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 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译者序》傅雷
——傅雷先生一九三七年为小说写的献辞
·
力的象征:约翰· 克里斯朵夫
约翰· 克里斯朵夫的姓为克拉夫脱,德语含义是“力”、 “高尚的灵魂”、“雄壮的声音”等。可以说,克里 斯朵夫这个人物的性格底蕴即是“力”,原动力、生 命力、创造力。这种力在整体上转化为对艺术、真理、 爱情、友谊的热烈追求,在追求中与阻碍他的各种环 境展开激烈的碰撞,铸成其叛逆性格。
(一)童年与少年时代
罗 曼 罗 兰 童 年 照 罗 曼 罗 兰 的 出 生 地
·
巴 黎 高 等 师 范 学 校
·
罗曼· 罗兰故居
探索生活的答案
1880年,罗兰全家迁至巴黎。他在投考高 等师范学院时,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特 别喜爱雨果和莎士比亚。当时他给托尔斯 泰写了一封信,向他寻求生活的答案。同 年10月,罗兰喜出望外地收到了托尔斯泰 一封二三十页的长信,“托尔斯泰的慈祥 的回答”给罗兰的思想和后来的创作带来 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 小说展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广阔的 社会风貌、尖锐的社会矛盾; * 小说揭示了资产阶级文艺的堕落和社会道德的败坏; * 小说预示了战争对欧洲大陆的威胁。
海斯 电 报朵 视 与夫 剧 剧》 《 照( 约 法翰 国克 )里 ·
(三)人物形象
• 约翰· 克里斯朵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具有民主 思想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 反抗旧秩序,执著地追求真理; * 高度自尊,追求生命价值的自我实现; * 有忠贞的爱情和真挚的友谊; * 热爱、同情下层人民,却也误解、歧视人民; * 个人主义英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