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常见病害症状识别及防治
食用菌常见真菌性病害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食用菌常见真菌性病害及无公害防治措施(一)青霉病青霉病也叫蓝绿霉。
是食用菌制种过程中常见的污染杂菌,主要危害各种食用菌的菌丝体。
林下栽培时,一定条件下,除危害平姑子实体外,还危害香菇、草菇、金针菇、双孢菇、木耳等。
1、病症与危害青霉常污染菌种和菌袋。
侵染幼菇发病一般顶部呈黄褐色枯萎,生长停顿,外表很快长出绿色粉状霉层,其邻近的正常生长的健菇可被传染。
菌柄基部呈黄褐色腐烂,很快长了绿色粉状霉层。
金针菇基腐病,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菌柄基部变黑褐色至黑色腐烂,基部腐烂后子实体倒伏。
幼菇丛发病虽不倒伏,但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发育。
严重发生时,针状的幼菇成丛变黑腐烂。
2、病原青霉(Penicillium spp.)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青霉属。
常见的危害种有黄青霉、圆弧青霉等。
不同种的菌落呈现不同颜色,有绿色、黄绿色、淡灰黄色、灰绿色、蓝绿色、紫红色等。
营养体菌丝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
分生孢子梗有横隔,经过屡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瓶状小梗,形如扫帚。
3. 病害循环与发病条件青霉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
以分生孢子通过空气、土壤、肥料、植物残体传播。
平菇一般不易受青霉菌侵染,但当培养料寂PH值小于4时或含水量缺乏、培养料碳水化合物过多、幼菇生长瘦弱的条件下,易受青霉菌感染。
4.病害控制①搞好环境卫生,及时去除林间落叶、食用菌及菌棒残体,带出林外深埋;发现病菇及瘦弱菇及时去除处理,防止病害扩散。
②选用新鲜、干净并经暴晒的培养料。
③袋料劳动教养品种,收第一潮菇后及时清理菌棒料面,剔除菇根和弱菇,然后喷洒10%石灰水1次,降低培养料酸度。
覆土栽培品种在发生青霉的地方,及早挖除病菌并撒施石灰粉或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止霉菌蔓延。
④菇床发生青霉菌后,可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二〕绿霉病绿霉又名木霉。
食用菌病害的种类及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害的种类及防治方法食用菌的病害主要分为竞争性杂菌、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等,主要危害最多的是竞争性杂菌。
生产中应遵循以农业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
一、竞争性杂菌及防治竞争性杂菌有细菌、酵母菌、霉菌等9种杂菌,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霉菌。
霉菌主要分为绿霉、青霉、毛霉等。
霉菌主要防治措施:1.搞好制种和栽培场所的清洁卫生,加强通风换气。
2.掌握好空气湿度和温度。
3.培养料发酵彻底,搞好培养料的消毒,生产过程中采用无菌操作。
二、几种主要真菌性病害及防治方法1.干泡病做好菇房消毒;培养料和覆土材料应灭菌处理;及时防治虫害和螨害;一旦发病喷施500倍的多菌灵或500倍的甲基托布津。
2.白腐病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覆土消毒是控制白腐病的关键,最好以60-70℃蒸汽消毒覆土30分钟。
覆土后和出菇前菌床可喷洒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疣孢净500-1000倍液进行防治。
3.软腐病主要危害金针菇、平菇等。
培养料进行二次发酵;覆土消毒;加强通风换气,降低土表和空气湿度;发病后喷施500倍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锌液。
4.猝倒病主要危害双孢菇、平菇等。
选择干燥、无霉变料,减少病菌来源;覆土蒸汽消毒;培养料要高温发酵和进行后发酵;平菇应低温发菌和采用发酵料。
三、细菌性病害及防治方法1.细菌性斑点病可侵染双孢菇、金针菇、平菇等。
空气湿度宜控制在85%-90%,每次喷水后窑通风1小时,防止菇盖表面积水潮湿;发病后及时清除,喷施100-200国际单位的链霉素或0.1%克霉灵。
2.黄色单孢杆菌病主要危害双孢菇。
防治中主要搞好培养料二次发酵和消毒;发病后喷施四环素、青霉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尽量减少温差和防止低温,以免菇面凝结水滴。
四、生理性病害食用菌生理性病害是一种非病原性病害,主要是由于对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CO2浓度),操作方法以及化学因子(如农药化肥、pH值)的不适宜引起的。
一旦条件改善,便可恢复正常生长。
食用菌生产技术项目4-食用菌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ppt课件

培养料含水量在53-67%链孢霉生长迅速,特别是棉塞受潮时,能透 过棉塞迅速伸入瓶内,并在棉塞上形成厚厚粉红色的霉层。链孢霉在 pH5-7.5生长最快。
一、食用菌病害
(二)食用菌常见病害 7、酵母霉
渣状。
二、食用菌虫害
(三)瘿蚊
• 瘿蚊成虫可直接飞入防范不严的培养室,其卵、蛹、幼虫及其 休眠体主要通过培养料带入。成虫不直接危害,但能成为病原 菌、螨类等病虫的传播媒介。
• 瘿蚊以幼虫危害为主,其个体小,肉眼较难看清,当幼虫大量 繁殖群聚抱成球状,或成团成堆,呈橘红色番茄酱样出现在培 养料上时,才很明显。幼龄幼虫主要取食菌丝,取食时先用头 部去捣烂菌丝,再食其汁液,受害菌丝断裂衰退后,变色或腐 烂。
(二)食用菌常见病害 9、放线菌 1 为害情况及症状
放线菌发生时在瓶壁上出现白色粉状斑点,有的会大量吐水;有的 会形成干燥发亮的膜状组织;有的会交织产生类似子实体的结构, 多数种会产生土腥味。 2 形态特征
(3)发病规律 放线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主要分布在土壤中,尤其是在中性、碱 性或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最多。此外,在稻草、粪肥等也都有分 布。初次侵染是通过空气传播孢子,再次侵染是用于做培养料的原 材料。
二、食用菌虫害
(二)菇蚊
• 菇蚊的卵、幼虫、蛹主要随培养料侵入,成虫则直接飞入培养 场所产卵繁殖。
• 成虫对菌种不直接造成危害,但能携带病原菌。幼虫若较早地 随培养料侵入,则以取食培养料和菌丝为主,从而影响菌种定 植蔓延,造成发菌困难。轻度危害时,因虫体小,隐蔽性较大, 往往不易发现。严重时菌丝被吃尽,培养料变松、下陷,呈碎
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尤其是高温潮湿条件下,再次侵染更为频繁。 • 发生条件:制作菌种的培养料主要是木屑、棉籽壳等,如灭菌不彻底极易受木霉
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023-11-11contents •食用菌病虫害概述•食用菌病虫害症状识别与诊断•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食用菌病虫害防治实践案例•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展望•参考文献目录食用菌病虫害概述01食用菌病虫害是指对食用菌生长发育和产品产生有害影响的病原微生物和害虫。
根据病原性质,可将病虫害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其中,侵染性病害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病和线虫病等,非侵染性病害包括生理性病害和环境不适引起的病害。
食用菌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水传播和带菌材料传播等。
因此,在防治过程中,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改善环境条件、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和合理使用农药等。
食用菌病虫害的定义与分类VS食用菌病虫害对食用菌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量和质量上。
一些严重的病虫害会导致食用菌产量大幅下降,甚至绝收。
此外,病虫害还会影响食用菌的品质和口感,给生产者带来经济损失。
病虫害的传播还会给食用菌产业带来潜在的危害,如病原菌的积累和抗药性的产生等。
因此,防治病虫害对于保护食用菌产业和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食用菌病虫害对食用菌产业的影响防治食用菌病虫害是保障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减少经济损失,提高食用菌生产效益。
防治食用菌病虫害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改善环境条件等措施,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残留量,提高食用菌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食用菌病虫害症状02识别与诊断这类病害通常由细菌引起,症状包括菌丝体或子实体出现黄色或淡红色的粘液,如金针菇的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这类病害通常由真菌引起,症状包括子实体出现霉变、菌丝体颜色改变等,如平菇的黄斑病。
真菌性病害病毒病通常导致食用菌的子实体畸形、萎缩,如蘑菇的病毒病。
病毒病菌蚊通常以食用菌的菌丝体和子实体为食,症状包括菌丝体和子实体出现缺刻、孔洞等。
鸡腿菇病害及防治技术综述

鸡腿菇病害及防治技术综述鸡腿菇,又名黄骨菇、金针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广泛用于烹饪和食用。
鸡腿菇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了保障鸡腿菇的生长和产量,必须对其常见的病害进行综述,探讨防治技术,以期为鸡腿菇的种植者和生产者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一、鸡腿菇常见病害及症状1. 根腐病:根腐病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其症状为植株根部腐烂,失去正常生长能力,导致生长迟缓、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2. 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其症状为植株出现黑褐色病斑,严重时菌丝会爆发性生长,导致植株凋零。
3. 菌核病:菌核病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其症状为在植株上出现黑色或棕色的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植株死亡。
以上病害都会给鸡腿菇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进行干预。
1. 良好的生长环境管理鸡腿菇生长环境的管理对病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保持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是预防病害的基础。
人工控制温湿度和加强通风可以有效降低真菌和细菌的繁殖和传播,减少病害的发生。
2. 种植优良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鸡腿菇品种种植是预防病害的有效措施。
经过研究和培育的抗病品种,对抗病原菌的侵袭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率。
3. 土壤和床基消毒处理在种植鸡腿菇前,对土壤和床基进行消毒处理是预防病害的关键。
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和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4. 合理施肥和保持适宜土壤湿度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使植株更加健壮,抵抗病害的能力更强。
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也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避免水浸病等水浸性病害的发生。
5. 使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在鸡腿菇病害防治中,可以使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对病害进行控制。
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制剂或微生物制剂来控制病害,具有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
化学农药则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病害,但需要遵循使用说明,严格控制剂量,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影响。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食用菌主要病虫害及防治食用菌病虫害是指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危害食用菌生长发育,引起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下降的微生物及害虫。
病害有两类,为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
危害食用菌的害虫一般有昆虫、线虫、螨类及软体动物。
一、竞争性杂菌与防治(一)制种期杂茵1、常见杂菌(1)链孢霉:也叫好食脉胞霉,孢子橙红色或粉红色,也叫红色链胞霉,属中高温型好气性真菌,条件适宜时,生长极快,传播迅速,在以木屑、棉籽壳等作培养基栽培的菌类中常发生。
主要危害是与食用菌争夺养分与空间,常生长于袋口棉塞及菌袋表面,菌丝可在纵深发展,待菌丝长满袋后,自然消失,对出菇影响不大,但如与木霉交叉感染,则危害极大。
(2)曲霉:主要有三种,黄曲霉、黑曲霉、灰曲霉。
菌落形状中间黄绿色,周围一圈白色,属中高温型25—30°C,喜湿度大,微酸性环境,菌丝生长良好时,可将其覆盖,对出菇影响不大,主要危害是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
(3)青霉与拟青霉:菌落颜色较青较蓝,周围白色,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危害性比曲霉大。
(4)毛霉、根霉:菌丝象烂棉絮,根霉会产生假根,是培养料含水量偏高的表征,主要危害是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空间。
(5)木霉:产生绿色孢子,菌落呈绿色也叫绿色木霉,能分泌霉,起破坏作用,并产生孢外毒素,常造成烂筒,危害极大。
(6)细菌类:培养料有有机物腐烂的腥臭味,大多为细菌性污染。
2、杂菌发生的原因杂菌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袋口扎不紧,灭菌不彻底,培养料不新鲜或湿度偏高,接种时无菌操作不严,搬运过程中松袋或刺破菌袋,培养环境消毒不彻底,环境中杂菌孢子浓度大,初侵染源丰富,管理时喷水量过大,空气湿度大,环境通风不良,温度偏高等都是引起杂菌发生的主要原因。
细菌发生原因主要是灭菌不彻底。
3、杂菌污染的主要防治方法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食用菌是一种保健食品,因其生产周期短,许多食用菌栽培也不脱袋,它们既不宜下药,也不宜下一般农药,并且作用效果也不大,因而,食用菌病虫害的防治必须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主要在于防。
食用菌病害的几项防治措施

食用菌病害的几项防治措施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遭受各种病菌的侵袭,引起减产甚至绝产。
据统计,在食用菌新产区,由于病菌的危害.可造成10%~18%的产量损失,而在一些老产区则更高,严重的甚至造成绝产。
所以,做好病害防治工作,是保证食用菌栽培高产稳产重要条件。
食用菌病害的防治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消灭栽培场地的菌源在栽培食用菌前,必须对栽培场地和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灭菌消毒。
在新产区,一般可用浓度为5%的石灰水和800倍的杀菌剂喷洒,也可用硫磺熏蒸。
消毒时,尤其应注意墙角、棚边等死角。
在老产区,由于多年生产,栽培场所内的病原菌较多,一定要彻底灭菌。
二、减少原料中的杂菌生产上,首先要选择新鲜、无霉变的各种栽培原料。
其次,在用料时,要将各种栽培原料在阳光下暴晒2~3天。
栽培平菇、鸡腿菇等食用菌时,可采用短期发酵法消灭原料中的杂菌。
具体做法是,将栽培料预湿后充分拌匀,接着堆成堆。
料堆高1米、底宽1.5米。
待料温达到60℃时,保持10小时,然后进行翻堆。
翻堆后,当温度再达到60℃时,保持10小时即可。
三、剔除污染的菌种首先选择优良菌种,对优良菌种除要求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外,还要纯度高、无病虫感染且菌龄适宜。
其次,播种工具要清洁,脸盆、铲勺、手套、铁锨等都要用石灰水或杀菌剂清洗消毒。
再次,在栽培袋制作过程中,要选用优质低压聚乙烯塑料筒。
填料要严实,封口要严密,料筒排放应有少量间隔。
四、控制生态条件在栽培管理过程中,通过控制病原菌的生存条件可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的侵入、发生和蔓延。
主要措施有:(1)控制栽培料中的酸碱度。
一般情况下,食用菌比较喜欢偏碱性的栽培原料,而病原菌则喜欢生长在偏酸的环境中。
所以,在配制栽培料时,可用石灰水将原料的酸碱度调整为偏碱性,以控制病菌的生长。
(2)适当控制温度和湿度。
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可采取通风、控水、遮光等措施,创造一个有利于食用菌生长而不利于杂菌生长的环境条件,以达到控制病害污染的目的。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PPT

根据致病原因,食用菌病虫害可分为真菌性病虫害、细菌性 病虫害、病毒性病虫害和线虫性病虫害。
病虫害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1 2
产量下降
病虫害会导致食用菌的菌丝体生长受阻,出菇 量减少,从而降低产量。
品质降低
病虫害会导致食用菌的形状、色泽、口感等品 质下降,影响市场价值。
3
传播速度快
病虫害可以通过空气、水、土壤等多种途径传 播,一旦发生,难以控制。
发展新型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寄生性天敌等生物资源来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 质量安全水平。
物理防治
利用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物理方法如色诱、光诱等来防治,具有环保、无污染的特 点。
农业防治
通过选用抗病品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等农业措施来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 的发生。
虫害症状
菌蚊
螨虫
菌蚊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虫害,幼虫在培养 料中孵化并啃食菌丝,成虫则吸食菌菇的汁 液。
螨虫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虫害,大量繁殖在 菌菇表面,吸取菌菇的汁液。
蛞蝓
线虫
蛞蝓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虫害,爬行在菌菇 表面,啃食菌菇的肉质部分。
线虫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虫害,寄生在菌菇 内部,吸取菌菇的汁液。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保障食用安全
01
病虫害的防治是保障食用菌安全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避免食
品污染和中毒事件的发生。
提高产量和质量
02
通过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可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增加
种植效益。
维护生态平衡
03
病虫害的防治可以维护生态平衡,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02
食用菌常见病虫害及其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 猕猴桃 有爬 蔓 习性, 必须选 用 2 ~3根 术棍 等作 为支
柱 , 枝 伸 长 后 . 不 定 期 在 支 柱 上 顺 序 弓 蔓 , 枝 可 以 嫩 要 f 雄 不 f 。 技 顶 端 较 嫩 . 易 断 , f 时 要 十 分 小 心 . 蔓 新 容 弓蔓 对 生 长 3年 以上 的 植 株 . 进 行 摘 心 抹 芽 、 制 营 养 枝 . 要 控 改
缩. 菌盖小 柄 短 , 特有 的亮 褐 色 。 菌 呈 平菇 的 幼 菇受 侵 染后 . 生长停 止 , 呈黄 褐萎缩 直 至幼菇 枯萎 死 亡 。 此病 菌 在 韫 度 2 ~2 " , 对 湿 度 较 高 的 情 况 下 发 病 重 , 生 2 3 相 C 分 孢 子 借气流 传播 侵染 。 1 4 2 防治 : 该病 菌主 要 靠覆 土 和培 养抖 传 播 . 蒸 用 汽 处 理 覆 土 或 药 剂 消 毒 . 葬 料 进 行 发 酵 处 理 , 预 防 培 是 猝 倒 病 的 主 要 方 法 。 药 剂 拌 料 可 用 干 料 重 量 的 0 02%的 2 %的 多 苗灵 可 湿性 粉 剂或 5 %苹 菌灵 可湿 . 5 0 性 粉剂 拌料 ; 曼病 韧 期 及时 清除 病菇 , 洒 2 %多菌 ② 喷 5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5 0倍 或 7 甲基 托 布 津 可 湿 性 粉 剂 8 0 0 % 0
1 褶 霉 病 : 称菌 盖斑 点 病 。 原 苗 : 褶 头 孢 霉 3 叉 病 苗 ( e h ls oi m 如小  ̄eoa F. S l ) 半 知 苗 C p aop r¨ ae l E. mi 屠 h
亚 门 、 孢 纲 、 孢 目 、 孢 科 , 主 为蘑 菇 、 菇 。 丝 丝 丝 寄 香 1 1 症 状 : 原 菌 菌 丝 经 常 出 现 在 菌 褶 部 位 . 白 3 病 呈
维普资讯
@2一 寻 斗
20 0 0年 2 月
麓用玺 1 、
中 国 林 副 特 产
症状’ 乎 耘. { 准
No f NO.2 . GS 5
FP r ao ' 0 0 bu . 0 2
第 1 ( 第 5 期 总 2期
Qu try o r s - od c a d S e i lt i are l f Fo e t By Pr u t n p ca iy n Chi a n
果 中 精 品 —— 猕 猴 桃 的 盆 栽 技 术
● 杨 锦 昌
●江 苏太 湖地 区农科所 ( 吴县 2 5 5 ) 1 15
l 特 征 特 性 猕 猴 桃 ( tnd ac ie ss , 称 藤 梨 、 桃 、 Aci ii hn n i ) 叉 羊 杨 栽条 件 下根 系 的生 长发 育 。 项工 作 . 择 植 抹处 于休 此 选 眠期的 冬 季进行 。
先端 圆或 赛 尖 . 傲阿 . 基部 稍 心形 . 下部 密 生 灰色 毛 ; 果
实为浆 果, 般在夏 秋季 成熟 , 实呈 卵形 至近球 形 . 一 果 初 时 密 生 绒 毛 , 时 无 毛 , 褐 绿 色 ; 昧 酸 甜 芳 香 . 多 熟 里 果 含 种 维 生 素 。 别 是 维 生 素 C 的 含 量 , 1 达 到 1 0 特 每 0 0~
倍 液。
2 细 菌性病 害 2 1 细 菌 性 斑 点 病 : 称 细 菌 性 褐 斑 病 。 原 菌 : 兰 叉 病 托 氏 假 单 孢 杆 菌 ( s u o n stla l Pa  ̄) 寄 主 为 P e d mo a oa si ie , r 双 孢蘑 菇. 菇 。 平 2 1 症 状 : 病 后 . 盖 和 菌 柄 上 出 现 椭 圆 形 或 棱 1 发 苗 形 的 褐 色 、 褐 色 病 艇 . 期 呈 针 尖 大 小 , 大 后 直 经 可 红 初 扩 达 2 mm. 小 较 一致 . ~4 大 边缘 整 齐 . 中间 凹 陷 。 该病 菌 生 活于 土壤 或不 干净 的水 中, 温高 湿有 利于 此病 的发 高
剂 6 0倍 液 。 0 】4 猝 嘲病 : 杵 枯 萎 病 。 原 苗 : 镰 孢 霉 ( ¨ 口 m _ 又 病 尖 F ¨ o yp r m e 1) 菜 豆 镰 孢 霉 ( ua i m mu ti x so u S b 和 F sru ri
l 褐 腐 病 : 腐 病 叉 称 湿 腐 病 。 原 苗 : 孢 霉 1 揭 病 疣 ( yo o e p r iis M a n s 属 半 知 菌 亚 门 、 孢 M cg n e nco a g u) 丝 纲、 丝抱 H丛梗孢 科 。 主有 : 寄 双孢 蘑菇 、 平菇 、 草菇 l l 症状 : 1 此病 是栽 培 蘑菇 过 程 中发 生普遍 的 一 种 宴 体病 害 , 以春 菇发 生较 多 , 严重 影 响 产量 、 质量 。 幼 小菇 蕾 受 侵 染 后 不 能 正 常 分 化 苗 柄 和 菌 盖 . 成 不 规 卿 变 的小菌块 组织 , 面有 白色缄状 苗 丝 . 期转 为 喑褐色 , 表 后 并渗 出褐 色 计渣 而腐 烂 . 散发 出 恶臭 气 昧 予实 体生 长 中期 感 染 . 菌盖 或 菌板 上 出现 褐 色病 斑 . 在 该病 菌 平 时 生 活于 富 含 有 机 质 时 土壤 中。 疆 土 或 培 养 料 进入 菇 随 房. 外 . 生孢 子 可随 风 传播 , 此 分 当菇 房 内空气 不 流通 、 湿度 大时发病 重 。 l 防治 : 土壤 消 毒 : 0 甲醛消 毒. 1 2 ① 4% 在覆 土 中喷 洒 5 0%多 茁灵 可 湿 性粉 剂 或 5 %托 布 津 可 湿 性 粉 剂 0 5 0倍 液 。 发病 时 喷 药 灭 菌 : 病 开 始 时 立即 停 止喷 0 ◎ 发 水 . 风 降低温 湿度 , 通 使温度 在 I ℃ 以下 , 区喷 1 5 府 %~ 2 甲醛 溶 { 喷 5 岷 多 菌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5 0倍 禳 。 % 程或 0 0 @ 发病严 重 时脒掉原 来的 覆土 , 换新 土 , 更 烧毁 病 菇, 用 所 工具 用 4 %甲醛溶 液消 毒。 0 】2 软 腐病 : _ 叉称 指孢霉 软腐 病 。 甄菌 : 状指 孢 霉 病 树 菌 ( cyim ed od s F is 属 半 知 菌 亚 门 、 孢 Da tlu d n rie r ) e 丝 纲 、 孢 目、 丝 丛梗 孢科 . 寄主有 双孢 蘑菇 、 平菇。 12 1 症 状 : 发病 初期 料 面上 长 出一 层 白色棉 毛状 菌 丝 . 温度 较大 时发 展很快 , 个料 面可 布满病 菌 苗丝 . 在 整 并将 子 实体包住 . 柄与 苗褶 上长有 一 层 白色 棉 毛状菌 菌 丝 , 一 步 发 展 侵 染 子 宴 体 基 部 , 菌 柄 从 基 部 开 始 呈 进 使 淡褐 色软 腐 , 向上发 展子 实休 一触 即倒 。 1 2 2 防 治 : 培 养料 进行 高 温堆 积 发酵 。 进 料 前 ① @
桃等 . 猕猴 桃科 猕猴桃 属 . 属 为落 叶木 质藤 本蔓性 植 物 。
幼枝 段 叶柄 密 生 褐黄 色 的 毛 , 季 开 花 , 牟 花 序 . 夏 聚 有 3 ~6朵 花 组 成 , 白色 , 变 黄 色 . 互 生 卵 形 或 圆 形 , 花 后 叶
猕 猴 桃为 雌雄 异 抹 , 为使 正 常挂 果 , 提高 观 赏 性 ,
20 0 0年 2月 第 1期 ( 第 5 总 2期 )
中
国
林
副
特产 ຫໍສະໝຸດ No. tGS 1 NO .2) 5
bru v ar 200 0
Qu re l o r s By P o c a d p c aiy i i a a try f Fo e t ・ r du t n S e ilt n Ch n
食 用 菌 常 见 病 害 症 状 识 别 及 防治 s
●王
●远
.
f
颖
皓
黑 龙江 省牡丹 江林 业学校 ( 5 0 1 17 1)
黑 龙 江 省 绥 帑 林 监 局
●韩 朝军 黑 龙江 省大海林林 业 局
做 好 食用 菌 病害 防 治工 作 , 取 得 食 用菌 高 产 、 是 优 质 的 重 要 证 , 食 用 菌 病 害 防 治 上 应 贯 彻 预 防 为 主 , 在
综 台 防治的 方针 , 做好 培养 架 、 菇房 、 培养 料等 方面 的 消 毒工 作 , 后根 据 生 产 中的 具体 情况 采 取适 当措旌 , 然 及 l 加 “防治 。F面介绍 几种 食用 菌生产过 程 中经 常发 生 j 于
的病 害的症 披及 防治方 接 。 l 真 菌性 病害
可 湿 性 粉 剂 6 0倍 液 。 0
收稿 日期 : 9 9 0 — 2 l9— 6 l
2 12 防 治 : ①培 养 料 应 进行 高 温 堆积 发 酵 、 疆土 材 料 要进 行 消毒 . 用 甲醛 熏蒸 , 水不 洁要 用 漂 白粉 消 可 用
维普资讯
生。
床土表 面撒 一薄 层 4 0%五氯 硝基 苯 粉荆或 8 %代 森锌 0 可湿性 粉 剂 , 防止 土壤 中病 菌 苗 丝 长入培 养 料 。 发 病 ◎
韧 期 . 时情 除 病 毒 菌 丝 膜 及病 菇 . 及 停止 喷 水 l ~2天 后. 面 上 喷洒 5 % 多苗 灵可 湿性 粉剂 或 8 %代 森锌 料 0 0
色 棉毛 状 , 害 菇 菌褶 牯结 , 至腐 烂 , 盖 边 缘 内卷 。 受 甚 菌 病 菌 孢 子 通 过 气 流 及 覆 土 带 入 菇 房 , 房 内 相 对 湿 度 过 菇 高有 利于发 病 , 患处产 生分 生孢子 , 予枯 着成 团。 在 孢 可 由菇蝇 . 类及 工具 传播 . I 螨 弓 起再侵 染 。 1 防 治 : 培 养 料 进 行 高 温 堆 积 发 酵 、 土 要 进 3 2 @ 覆 行灭 菌 处理 。 房适 当通 风使湿 度 降至 9 % U下 显 菇 0 ② 现 病 菇 及 时 清 除 处 理 , 面 喷 洒 5 % 多 菌 灵 可 湿 性 粉 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