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技术地图] - 2020-10-14 2020年未来风险报告

合集下载

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园林受极端气候影响分析

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园林受极端气候影响分析

第43卷 第2期2024年 3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Vol.43 No.2Mar. 2024,114~122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园林受极端气候影响分析贾文茜1,陈正洪1,陈英英1,陈子凡2,张雨3,鲁静11.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武汉 430205;2.湖北省十堰市气象局,十堰 442011;3.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 430070摘要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园林遭受极端气候的风险,利用1991-2020年中国国家气象站点逐日观测数据集和2020年中国城市绿地面积数据,基于百分位数方法和GIS 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中国主要城市园林受极端气候影响的程度。

结果显示,受极端低温影响的高风险区域位于我国北部和高海拔地区;极端高温灾害高风险区域一般发生在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东部城市;强降水高风险区域与我国降雨带分布基本一致,主要位于华中和华南地区,降水平均值均在30 mm 以上;西藏日喀则和那曲市、我国北部及东部沿海地区为大风高风险区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华北和东北部分区域的城市绿化容易受极端干旱气候影响。

未来城市园林设计需要结合当地极端气候特点,改善树种种类和种植结构,提升风景园林等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极端气候; 气候变化; 风险等级; 地理信息系统(GIS )中图分类号 P463.3 ;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421(2024)02-0114-09随着气候变暖,近几年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越来越高。

而我国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城区下垫面性质和结构发生改变,人为热排放增加,建筑物表面对太阳长波辐射的吸收量增多,城市化和工业化所导致的城市热岛效应加剧了气候变暖幅度,使得城市区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为显著,高温热浪、短时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远高于乡村。

2023年中国车载导航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2023年中国车载导航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在软件方面,2020年中国车5%。
2020年中国车载导航设备用户同比增长15%至约1亿人,年轻 用户占比高
根据用户数据,2020年中国车载导航设备用户约为1亿人,同比增长15%。其中,年轻用户群体占比较高,25-35岁年龄段 的用户占比超过50%。
中国车载导航行业快速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技术方面,中国车载导航行业正在迅速发展。除了传统的GPS导航技术,许多厂商已经开始研发基于人工智能、驶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 导航服务。
然而,中国车载导航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车载导航市场的价格战较 为激烈,这使得产品的利润率相对较低。其次,随着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车载导航行业需要不断更新技术 以保持竞争力。
2.中国车载导航行业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国车载导航行业正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其中,人工智能 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使得车载导航系统能够实现更加智能、个性化的用户体验。据统计,2019年,中国有超过 50%的车载导航系统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较2018年增长了10个百分点。
中国车载导航行业现状
1.深度研究
中国车载导航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据统计,2020年中国车载导航 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
2.中国车载导航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此外,中国车载导航行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目前,中国车载导航产品已经能够实现语音识别、实时路 况、实时天气、在线音乐等多种功能,部分产品甚至支持人工智能技术。
3.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助力车载导航系统提供个性化服务
此外,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车载导航系统采用。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的驾驶行为数据,车载导 航系统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路线规划和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据统计,2019年,中国有超过60%的车载导航系统采 用了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较2018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

人工智能_开启创新发展新时代

人工智能_开启创新发展新时代

2023年人工智能发展回顾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当前全球和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均处于高速发展期,《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年)》数据显示,从产业规模来看,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收入预计达5132亿美元,同比增长20.7%;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080亿元人民币。

从企业发展来看,截至2023年三季度,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有29542家,其中美国和中国分别有9914家、4469家,中美人工智能企业数占全球总数的近一半。

从产业投融资金额来看,据IDC 数据,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IT 总投资规模为1288亿美元,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IT 总投资规模预计达到1540亿美元,同比增长19.6%。

据IT 桔子数据,截至2023年11月,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金额为2499亿元,投融资数量为743件,预计全年同比增加63.8%。

其中,人工智能大模型作为前沿领域发展尤为迅猛,据速途网测算,2023年中国大模型市场规模约为14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10%,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0%。

AI 大模型爆发式增长2022年11月,美国OpenAI 公司推出了AI 聊天机器人ChatGPT,其展现出的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AI“狂飙”,也在业界点燃了一场“百模大战”。

在ChatGPT 获得巨大关注后,谷歌、Meta、微软、亚马逊等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加快在AI 领域的布局。

国内各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也纷纷进入大模型领域,开启创新发展新时代■ 袁璐 ︱ 文人工智能2023年总结与2024年展望包括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头部科技企业,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垂直于AI 领域的厂商,以及百川智能、MiniMax、深言科技等大模型初创企业,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智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发布了各自的大模型成果。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和美国研发的大模型数量占全球总数的80%以上,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已发布79个。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技术体系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技术体系

doi:10.3969/j.issn.1671-1122.2020.11.001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技术体系郭启全1,张海霞2(1.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北京 100741;2.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北京 100190)摘 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是当前网络空间安全的核心任务。

文章阐述了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涵盖采集汇聚层、数据治理层、智慧大脑层、业务应用层的技术体系架构,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等新型技术,构建网络空间安全地图,利用智慧大脑实现智能化、精准化的情报挖掘、目标画像、行为推理和预测预警,支撑“实战化、体系化、常态化”安全能力建设,为国家网络安全监管部门和重要行业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智慧大脑;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地图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1-1122(2020)11-0001-09中文引用格式:郭启全,张海霞.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技术体系[J].信息网络安全,2020,20(11):1-9.英文引用格式:GUO Qiquan, ZHANG Haixia. Technology System for Security Protection of Critic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s[J]. Netinfo Security, 2020, 20(11): 1-9.Technology System for Security Protection of Critical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sGUO Qiquan1, ZHANG Haixia2(1. Cyber Security Department,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Beijing 100741, China;2. Institute of Softwar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Abstract: Security assurance of critic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is the core work of cyber securit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security assurance of critical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fterwards, it proposes the technical architecture including thecollection and aggregation layer, data governance layer, intelligent brain layer and businessapplication layer. Technologies such as big data analysi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knowledgemap are applied to construct cyber security geographic map, realize intelligent datamining,perform accurate portrait of critical targets, conduct behavior reasoning, provide threatearly-warning, and finally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systematic and normalizedsecurity abilities.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national cyber securityregulatory authorities and important industries to carry out the security assurance work ofcritic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s.Key words: critic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cyber security; intelligent bra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yberspace map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B1806504]作者简介:郭启全(1962—),男,河北,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空间安全、网络空间地理学和人工智能;张海霞(1981—),女,河北,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空间安全。

我国天麻研究态势问题分析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基于20_年专利数据为例

我国天麻研究态势问题分析及未来发展对策研究——基于20_年专利数据为例
省利用开发天麻的产业方向ꎮ 以上文章研究范围有一
其药用部位为块茎ꎮ 现代药理学表明ꎬ 天麻具有抗氧
定局限性ꎬ 未能站在全国视角下对以天麻和天麻提取
化、 抗衰老、 抑菌抗炎、 抗惊厥、 抗抑郁、 增加血流
物为原料的相关专利进行解析ꎮ 众所周知ꎬ 天麻与蜜
量、 降血压等作用
[4ꎬ5]
ꎮ 除药用价值外ꎬ 天麻还有食
山西
4 09
其他省份
5 15
4 24
3 51
河北
吉林
369
332
265
249
228
198
181
179
830
占总比例
/%
3 24
3 22
2 90
2 32
2 18
1 99
1 73
1 58
1 56
7 25
2 3 申请人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申请人或申请机构ꎬ 可得知累积创
19 和 21ꎮ 西南林业大学涉及领域最广ꎬ 有 14 个 IPC
———A / 关键词 ( 标题、 摘 要、 权 利 要 求 组 合) 进 行
天麻相关专利检索ꎬ 专利时间跨度为公开日 2003 年 1
月 1 日—2023 年 6 月 25 日ꎬ 于 2023 年 6 月 26 日进行
检索ꎬ 检索式为 a / 天麻 and isd / ( 2003 - 20230626) ꎻ
领域占据领先位置ꎻ 铜仁学院所涉及的 IPC 小类有 12
1 2 研究方法
Patentics 专利数据库具有可以储存以及分析的工
作空间ꎬ 将检索专利文献导入工作空间ꎬ 进行初步筛
我国天麻分布广泛ꎬ 据报道ꎬ 天麻主产区主要分
安徽、 湖北、 浙江等地ꎻ 东北、 甘肃、 西藏等地 [18] ꎮ

2020全球网络趋势报告

2020全球网络趋势报告

11
2020全球网络趋势报告
序言
据估计,到2021年,已安装和 正在使用的容器将超过35亿, 其中20%以上运行在分布式
位置,服务于边缘和物联网
工作负载。1
网络影响力
随着应用程序和微服务在所有领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更应将网络视为一组正在生长的互连“神经簇”,它们位于 数据所在的位置,并可出现在边缘云统一体的任何位置。 新型网 络 需能 够 稳 固地 连 接 在这 些互 连 的 “神 经 簇”之内 和之间,并对这些新应用模型的工作方式有基本的了解, 同时将整个网络的应用程序政策动态地扩展到托管应用 程序的任何地方。
想,即将全球的计算机相互连接在一起,让人们从任何地方都能快速访问数据和程序。5
就在几年后的1965年,Leonard Kleinrock与Lawrence Roberts和Thomas Merrill用电话线将四台
计算机连在一起,组成了第一个实际意义上的广域网,互联网由此诞生。6
此 后50多年,互 联 网 一 如 L i c k l i d e r当初 的 设 想 ,不 断 地 将全 球 客户的 信 息和 服 务 连 接 到 应 用 程 序 和 数 据
• 这些需求的规模、复杂性和动态性几近超出人类操作者的应对能力。 • 新型网络正通过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及自动化等新兴技术简化和保障运营,实现快速适应性,并提高人类的决策能力。
催生新型网络的全球业务和技术趋势
7亿
到2021年的
边缘托管容器数量1
50%
到2021年,企业
数据中心之外的 工作负载占比2
2020全球网络趋势报告
2020全球网络趋势报告
目录
序言:数字时代的网络状况
IT网络日益重要

Gartner:2020 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Gartner:2020 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

Gartner:2020 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作者:暂无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9年第43期Gartner 认为,超自动化、基于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分布式云计算和智能边缘系统将全面崛起。

作者 Michael Cooney 编译陈琳华技术变革的速度正在加快,IT 专业人员需要研究的东西也在日益增多,许多东西是他们以前从未处理过的,例如超自动化、多重体验和人类增强。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 认为,这些都将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Gartner 高级研究副总裁Val Sribar 表示:“ 自从第一条消息通过互联网发送以来已经过去了五十年时间。

在这五十年当中,我们看到技术改变了企业、人际关系以及社会本身。

未来五年发生的变化可能会与过去五十年发生的变化一样多。

”Gartner 立足未来撰写了一份名为《 2020 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的报告,并在今年10月的ITSymposium / XPO 2019 大会上发布了该报告。

这些趋势的一个共同点是将重点放在了对人们产生直接影响的技术上。

Gartner 副总裁、院士级分析师David Cearley 指出:“将人置于技术战略的中心位置突显了技术的一个重要作用:它们将影响客户、员工、业务合作伙伴、社会或其他关键群体。

可以说,企业的所有行动都可以归因于技术对个人和团体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方法。

”以下是Gartner 确定的2020 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超自动化超自动化是一种集多种机器学习(ML)、套装软件和自动化工具的集合体,可以用于交付工作。

Cearly称,超自动化不仅涉及可用工具的丰富度,而且还涉及自动化本身的所有步骤(发现、分析、设计、自动化、测量、监控和再评估)。

搞清楚自动化机制的范畴,其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的协调和组合方式是超自动化的重点。

超自动化需要多种工具组合起来,才能支持复制人类参与任务中的各个部分。

多重体验到2028 年,用户体验将在如何看待数字世界以及如何与数字世界交互方面发生重大变化。

企业数据要素跨境流动的三重考量及路径参考

企业数据要素跨境流动的三重考量及路径参考

企业数据要素跨境流动的三重考量及路径参考作者:李小兰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4年第04期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的跨境流动带来的经济价值空前提升。

企业数据强调用于商业目的且具有商业价值的一类数据,更是跨境数据的主流。

其在促进国际经济贸易活动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个人隐私保护、商业秘密保护以及国家安全这几重维度利益的冲突与平衡,这些不同维度的利益冲突与平衡也成为企业数据跨境流动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又因企业数据在经贸活动中的不可或缺性及其所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法律对其跨境流动的治理应区别于公共数据和个人数据,尝试探索明确企业数据权属、区分企业数据和商业秘密以及推动建立企业可信数据流通制度的路径,为企业数据跨境流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数据;跨境流动;数据权利基金项目:2023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PTPP视角下我国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则检视与完善研究”(CX20231150)作者简介:李小兰(2000- ),女,湖南邵阳人,湖南工商大学国际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法学、数据法学。

一、企业数据的概念界定及其特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将企业数据作为能与公共数据、个人数据相并而列的一类数据要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提出建立“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信息数据”确权授权机制。

国内出现“企业数据”“商业数据”的概念,且经常将二者混同使用,国外文献也有“商业数据”这一称谓,但企业数据逐渐成为主流称谓。

(一)企业数据概念界定在法律上,尚未给出企业数据明确的界定,“数据二十条”隐晦地表述为“各类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采集加工的不涉及个人信息和公共利益的数据”。

对于企业数据的现有学术研究在合规领域一般称为“企业数据”,如杨亚飞、弓永钦、李延舜等学者,在相关针对性研究上也有称“商业数据”。

在对“商业数据”(本文采用“企业数据”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时,不同学者的表述或者界定迥异,对其产生主体、产生领域等存在较大的争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10月1日,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发布《2020年未来风险报告》(Future Risks Report 2020)。

报告指出,技术革命、气候变化、流行病和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不稳定性使决策者、企业和个人更难预测即将发生的变化,克服挑战和把握机遇。

大流行病和传染病将会是未来五到十年内社会面临的最大新兴风险,气候变化自2015年来首次下滑至第二位,网络安全风险被列为第三大风险,地缘政治不稳定性位居第四。

各类风险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为应对风险,需要采取全球性、跨学科和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COVID-19重塑新兴风险格局受访专家称,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大流行病和传染病是社会面临的最重要风险。

去年,此类风险位列第八位。

今年,将大流行病列为主要新兴风险的专家数量增加了一倍多,从23%增加至56%。

公众也将健康风险列为导致脆弱性的首要原因之一,与计算机相关风险并列。

图1 现在大流行病和传染病已经成为新兴风险之首图2 公众认为最容易受到健康和计算机相关风险的影响鉴于目前的重点是应对COVID-19,专家们在谈及大流行病和传染病时,最关心的问题自然是新的疾病毒株,而忽略了其他威胁。

调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例如,关注抗生素耐药性和超级细菌的专家比例从去年的29%下降到今年的9%。

(一)政府是否做好应对大流行病的影响?接受调查的专家认为,与其他新兴风险相比,政府更愿意应对大流行病和传染病,认为政府准备充分的比例从去年的22%上升到33%。

虽然出现了明显的错误示范,但世界各地大多数政府都果断采取行动,以应对COVID-19的影响。

例如,在法国,为了避免大规模破产和裁员,政府制定了“临时失业”计划。

根据该计划,国家为企业提供补贴,向那些无法工作的人支付工资。

截至2020年4月底,近900万工人受益于这一计划。

许多其他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

不过,各国政府虽可能已迅速采取行动,减轻COVID-19的直接影响,但各国如何应对可能随之而来的长期挑战,仍有待观察。

在世界各地,人们对政府能力的认识有很大不同。

例如,在亚太地区,45%的专家表示政府为应对大流行病和传染病做好了充分准备,而欧洲为34%,非洲为22%,美洲仅为16%(如图3所示)。

2019年,只有31%的亚洲专家和18%的欧洲专家表示,本国政府对大流行病和传染病做好了充分准备。

这反映出许多亚洲国家在应对传染病方面有更多经验,例如本世纪初的SARS和最近韩国的MERS。

图3 亚太地区的政府被认为为应对大流行病和传染病做了最充分的准备(二)增强的互联性要求协调一致的响应去年的《未来风险报告》发现,风险之间以不可预测的方式相互影响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COVID-19加剧了这种相互影响。

以社会不满和局部冲突为例,专家将其列为第五大新兴风险。

到2020年3月,COVID-19可能使世界各地大约49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

这将加剧低收入和高收入国家内的地方冲突和不满。

风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需要加强合作:各国政府必须共同行动,以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流行病等全球威胁。

当被问及采取何种级别的决策以应对新兴风险时,50%的受访者认为应采取全球级的决策,11%认为应采取欧洲大陆级,只有30%的人认为应该在国家级,只有9%的人认为应在城市级。

(三)宏观经济风险提上了日程COVID-19大流行既是一场健康危机,也是一场经济危机。

在2020年第二季度,封锁导致欧盟GDP下降12%,美国GDP下降3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GDP将下降4.9%。

因此,现在专家们将宏观经济风险列为第七大新兴风险也就不足为奇了。

去年,宏观经济风险排在第十位。

具体来看,在宏观经济风险中,专家将持久的大规模失业排在首位。

从长远来看,刚刚进入就业的年轻人受影响最大。

金融风险被列为第九大新兴风险,公共和私人债务水平的上升尤其令人担忧。

预计今年全球净公共债务将从去年的69.4%升至85.3%。

这将改变年轻一代的竞争环境,他们继承的债务水平将会前所未有。

忽视气候变化的国家将自食其果(一)欧洲以外的专家以惊人的速度否定气候变化风险近年来,气候变化对社会造成巨大威胁逐渐成为了共识。

然而,现在这种共识似乎正在减弱。

气候变化已经从第一位变为了第二位的新兴风险,将其列为重大风险的专家比例从67%下降到54%。

这可能是COVID-19危机造成的直接影响,政府和专家更加关注他们认为的更为紧迫的威胁,从而牺牲了气候变化等长期挑战。

此种情况是因为COVID-19仍然是一种风险,需要世界各国、企业和公众采取紧急、协调的行动。

然而,气候变化不仅会导致更多的极端天气,如洪水、森林火灾和干旱,还会加速其他风险的出现。

例如,如果气候变化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大规模移民到欧洲,它将引发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这并非不可能: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预测,到2050年,将有多达10亿环境移民在境内或境外流动。

(二)随着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加剧,专家们忽视了自然资源风险与气候变化一样,自然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风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专家们将其列为第八大风险。

2019年此类风险位列第五,2018年排在第四位。

欧洲以外的专家甚至不认为其属于十大风险。

根据联合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大约100万种动植物正面临灭绝的威胁,其中许多将在未来几十年内灭绝。

这种情况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严重,而且它不单单是一种环境问题:联合国发现,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将减缓80%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这些目标与贫困、健康、饥饿和水有关。

网络安全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仍然是可怕的“敌人(一)专家和公众高度警惕在未来五到十年内,网络安全虽然已降低至第三大风险,但仍然是主要风险。

超过一半(51%)的专家认为是最高风险。

公众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认为计算机相关风险是第二大威胁。

COVID-19加剧了网络安全风险。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在线设备和系统与同事、朋友和家人进行通信,从而增加了网络漏洞的严重性。

而且,居家办公的人可能会使用个人设备,这与办公设备不同,个人设备可能未配备最新的网络防御工具。

网络攻击的次数在不断增加。

例如,在2020年2月至2020年3月期间,钓鱼邮件的数量增加了600%,犯罪分子利用人们希望了解流行病的心理诱使其点击危险内容。

这其中,医院是主要目标。

布尔诺大学医院是捷克最大的COVID-19检测实验室之一,在遭到网络攻击后,被迫关闭了整个IT系统。

网络攻击对社会是一项重大威胁,因为它可以攻击任何地方,从持有数百万客户个人数据的零售银行,到控制关键电力基础设施的公共事业企业。

日益复杂的攻击也意味着网络安全与另一个重要的风险密切相关,即网络战。

网络战的排名从去年的第九位上升为第六位。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法国的专家尤其担心网络战的风险。

在认同网络战时重大风险的专家中,47%认为网络战是他们的主要担忧,高于去年的37%(如图4所示)。

图4 网络战争被认为是对安全最大的新威胁组织应当如何应对网络安全风险?最有效但又被忽视的方法之一是广泛培训员工,这意味着必须维持或增加网络安全支出。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减少投资可能很诱人,但这种做法将会是一种高风险的策略。

(二)技术增强了COVID-19期间的经济韧性随着COVID-19在今年早些时候在全球蔓延,各国迅速的封锁使得数以百万计公民、学生、企业将他们的工作、教育和娱乐转移到数字世界。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转变,将需要数年才能实现的数字商业模式的演变压缩到短短几个月。

最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大流行病充分展示了互联网的力量。

尽管早期有人担心电信和数据网络如何来应对大幅度增加的负荷,但总体而言,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危机期间表现良好。

据经合组织(OECD)称,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相关企业已经适应了对带宽的特殊需求,一些地区的互联网流量增长了60%。

事实上,通过宽带向远程办公和学习的快速和前所未有的转变并未对服务造成重大破坏或中断,这一情况反映了互联网分散架构以及大多数国家对基于设施服务的投资的基本恢复力。

(三)地缘政治风险促使企业重新评估供应链受访专家将地缘政治风险列为第四大重要风险,去年排在第三位。

这并不意味着地缘政治风险的下降,而是为了适应大流行病风险的迅速提升。

在认为地缘政治风险是重大风险的专家中,51%的专家最担心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上升,31%的专家最担心民族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

地缘政治不稳定被视为一种重大新兴风险的程度因国家而异。

例如,在中国,69%的专家认为地缘政治是一个重大风险,是与网络安全风险并列的新兴威胁。

这一比例在比利时是为56%,澳大利亚48%,德国47%,法国45%(如图5所示)。

相比之下,在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爱尔兰和墨西哥,只有不到30%的专家认为这是一重大风险。

图5 中国专家最担心的是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企业如何应对?考虑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COVID-19的影响,许多国家正在审视本国的供应链:减少对某些供应商或特定国家供应商的依赖,建立更灵活和/或更地区化的供应链。

(四)COVID-19时代的贸易、供应链和去全球化COVID-19可能在帮助重塑全球供应链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毫无疑问,COVID-19大流行将给跨境贸易和投资带来更多摩擦,加剧供应链国家化、区域化的新趋势,以及在大流行病之前发挥作用的更广泛的去全球化力量。

COVID-19对全球众多行业造成了冲击。

当然,其中一些来自需求的突然下降,当长期失业和供应链中断可能会对供应方面产生更持久的影响。

新冠病毒造成的生产放缓(或在某些情况下结束),导致基本商品(包括医疗设备、药品、食品或其他基本必需品)出现短缺,并难以将其分发至需要的地方。

经济民族主义将以“后疫情安全”的名义加速发展近年来,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采取了被广泛视为民族主义的行动。

它们采取保护主义贸易政策,包括更频繁地使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并增加了对移民的壁垒,无视甚至积极削弱旨在促进多边治理的国际组织。

与几年前相比,现在更多的全球数据流受到数据本地化政策和压力的影响。

在应对本国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势力的崛起时,一些发达经济体对全球化破坏其国内工业和制造业产能的担忧更加敏感,它们现在正更加积极地试图将大部分产能“迁回”国内。

在大流行病之后,对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将会越来越多地被纳入监管当中,而这正是一度被战略部门所忽视的。

换句话说,政府会辩称需要加强国家干预,以确保国家经济和安全利益,卫生保健、食品和技术将会是疫情之后最有可能受到加强审查的三个国家安全领域。

专家习惯了技术风险,但是新的风险已出现今年,专家们似乎不那么担心技术相关风险造成的社会影响。

例如,专家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列为2018年和2019年第六大最重要风险,但今年仅将其列为第十二大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