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原则
《功利主义》课件

功利主义在科技发展中的伦理挑战
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
功利主义在科技伦理中的应 用
功利主义强调利益最大化原则,可以为科技发展中 的伦理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 等领域的伦理问题逐渐凸显,功利主义面临 新的挑战。
功利主义强调行为的结果导向,即行为的正当性取决于其结果是否能够带来最大幸 福或最大满足感。
功利主义认为,一个行为如果能够带来比其他行为更广泛的幸福或满足感,则该行 为就是正当的。
功利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功利主义起源于古希腊的伊壁鸠鲁学 派,该学派主张快乐主义,认为追求 快乐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当代功利主义在20世纪中叶以后得到 了广泛传播和应用,涉及领域包括伦 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两者之间的比较突出了道德关 注的焦点和实现幸福的方式的 不同。
功利主义与社群主义的比较
社群主义强调社群的利益和价值 观,认为社群的利益和价值观应
该高于个人利益和价值观。来自功利主义则认为个人利益和幸福 的总和是最重要的,如果行为能 够带来最大的幸福和利益,则被
认为是道德的。
两者之间的比较突出了个人利益 和社群利益之间的权衡和取舍的
忽视弱势群体的利益
功利主义可能导致对弱势群体的忽视,因为弱势群体在总体幸福中的贡献较小。
短期利益与长期可持续性的冲突
功利主义可能过于关注短期内的总体幸福,而忽视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影 响。
05
功利主义与其他伦理 学说的比较
功利主义与义务伦理的比较
义务伦理强调道德义务和责任, 认为人们应该遵循道德原则,而
功利主义的实践应用
功利主义政治哲学

主讲:邵华
边沁(1748——1832) 一 功利原则
•
LOGO
“功利原则是指这样的原理:它按照看来势必增大或减小利益相关者 之幸福的倾向,亦即促进或妨碍此种幸福的倾向,来赞成或非难任何 一项行为。我说的是无论什么行为,因而不仅是私人的每项行动,而 且是政府的每项措施。” “功利是指任何客体的这么一种性质:由此它倾向于在任何利益相关 者带来实惠、好处、快乐或幸福(所有这些在此含义相同),或者倾 向于防止利益相关者遭受损害、痛苦、祸患或不幸(这些也含义相 同) 。
LOGO
• “随着个性的发展,每个人变得对自己更有价值,因而也能对他人更 有价值。” • “只有个性的发展才能产生出或者能够产生出良好发展的人。” 个性与社会进步 “一切明智或高贵事物的发端总是也必定是出自一些个人;一般首先出 自某个人。普通人的荣誉和光荣就在于他能够跟随整个首创;就在于 他能够发自内心地对那些明智而高贵的事物作出回应,并睁大眼睛受 其引导。” 5自由和功利
LOGO
3 限制自由的基本原则——伤害原则 “人类可以个别地或集体地对任何成员的行动自由进行干涉, 其唯一的正当理由是旨在自我保护。对于文明群体中的任 何一名成员,可以违反其意志而正当地行使权力的唯一目 的,就是防止对他人的伤害。至于这个人自己的好处,无 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不是充足的正当理 由。。。。。。为了证成强制的正当性,必须显示要求阻 止他采取的那个行为将会对他人造成祸害。只有涉及他人 的那部分行为,才是任何人应该对社会负责的行为。从正 当性上说,在仅涉及他自己的那部分行为上,他的独立性 是绝对的。对于他自己,对于他的身体和心智,个人是最 高主权者。”
LOGO
3 平等主义
功利主义名词解释

功利主义名词解释功利主义是一种伦理学理论,它将行为的道德价值与其结果或后果联系起来。
这个理论认为,一个行为的道德性应该通过评估其对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或幸福产生的影响来确定。
功利主义的核心原则是追求最大利益最大化。
根据这个原则,一个行为被认为是道德的,如果它的结果使尽可能多的人受益。
对于功利主义者来说,一个人的善恶是通过行为的后果来评判的,而不是通过其动机或行为自身的本质。
功利主义的关键思想是“最大幸福原则”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原则”。
它主张追求最大的幸福或满足感,无论对个体还是社会来说,只要这样做不会牺牲其他人的利益。
功利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有效利益”。
它指的是一种社会效益评估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行为的利益和损失来确定哪个行为是更好的或更合理的选择。
功利主义的优点之一是它提供了一种客观的、可量化的方法来评估行为的道德性。
由于它关注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行为自身,功利主义避免了主观偏见和个人主义的倾向。
然而,功利主义的一些批评家指出它的缺点。
首先,功利主义忽视了一些其他道德价值,如正义、自由和人权,这些价值不能仅仅通过效益来衡量。
其次,功利主义可能导致对个别权益的牺牲,如果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与某些个体的利益相矛盾时,可能会对公正和公平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功利主义在行为的后果和可能的不确定性之间可能存在困境。
由于我们无法预测所有可能的结果,基于后果的道德评判可能会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
总之,功利主义是一种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核心原则的伦理学理论。
它将道德与效益联系起来,认为一个行为的道德性应该通过其对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或幸福产生的影响来评估。
但它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批评,包括忽视其他道德价值和对个别权益的可能牺牲。
功利主义在伦理学中的应用

功利主义的核心原则是最大幸福原则
功利主义强调后果论, 即行为的道德价值取决
于其结果
• 行为应旨在实现最大数量人的最 大幸福 • 通过权衡不同行为的幸福和痛苦 来实现这一原则
• 与义务论相对立,义务论认为行 为的道德价值取决于其内在性质 • 功利主义关注行为的实际效果, 而非其内在动机
功利主义主张公平原则, 即在同等的幸福和痛苦 之间,应优先选择公平
DOCS SMART CREATE
功利主义在伦理学中的应用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功利主义的定义与起源
功利主义是一种伦理理论,主张行为 的道德价值取决于其结果
功利主义的起源可以追 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伊壁
鸠鲁和庄子的思想
• 由英国哲学家杰瑞米·边沁和约 翰·斯图亚特·密尔提出 • 强调最大幸福原则,即行为应旨 在实现最大数量人的最大幸福
功利主义强调 公平原则,有 助于个人在道 德行为中关注 公平和正义
02
• 有助于我们在面对道德困境 时,考虑到每个人的利益 • 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遵 循公平原则,减少贫富差距
功利主义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功利主义强调 企业社会责任 和公平原则, 对企业社会责 任具有指导意
义
01
• 企业应关注其行为对员工、 消费者和社会的影响 • 通过实现最大数量人的最大 幸福来评估企业的道德价值
功利主义强调公平原则, 可能导致公平与效率之
间的权衡问题
• 在实现公平原则的过程中,可能 牺牲效率和经济利益 • 面临公平与效率之间的伦理抉择
对功利主义的批评与反驳
批评功利主义过于关注行为结果和最 大幸福原则,忽视道德义务和道德原
对功利主义效益论的解读

对功利主义效益论的解读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是西方伦理学和政治哲学中的一种流派,也被称为效益主义(Consequentialism),其理论基础是将行动的善恶与其所带来的效益相联系,认为行动的好坏应该根据其所能产生的最大效益来评判。
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追求最大化幸福,最小化痛苦。
简单来说,就是追求最大化效益。
功利主义与其他伦理学理论的区别在于,它并不关注道德标准本身,而是将其作为实现效益的工具。
因此,功利主义并不是一种道德标准,而是一种决策方法。
所谓“功利”即是指这种道德标准实际的效益。
功利主义重视行动的结果,而不是行动的动机或者道德标准。
功利主义的哲学家认为,一个行动的好坏可以通过它产生的效益来评判,这些效益可以是快乐、幸福、繁荣或者自由等等。
行动的好坏应该通过效益的多少来评判,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行动可以产生更多的效益,那么它比产生更少效益的行动更好。
功利主义的优点是它非常实用,可以用来解决解决现实的伦理问题,例如医学伦理、商业伦理等。
同时,功利主义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它关注的只是效益,而不考虑其他的因素,例如正义、公正。
功利主义最早的哲学家可以追溯到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和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
他们提出了著名的“最大化幸福原则”,也就是说,一个行动应该以产生最大程度的幸福作为其最终目标。
同时,他们还提出了“幸福之量”和“幸福之质”的概念,其中“幸福之量”指的是产生的幸福的数量,而“幸福之质”指的是产生的幸福的质量。
虽然功利主义在很多领域都被广泛应用,但它也有很多的批评。
其中一个主要的批评就是功利主义是一种计算机工程师式的伦理学——它只关注结果,而不关注过程。
如果一个行动所带来的效益最大,那么它就是好的,而它的道德性并不会受到考虑。
这种忽略了道德本身的态度被一些人认为是对伦理学的破坏,因为它忽略了一些人们认为是道德行为的本质。
功利主义原则的基本含义

功利主义原则是从群体或者社会的角度表达道德的原则。
即一个行为合乎道德时,只有当它最大程度地产生出了或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产生出人生的终极价值,一个行为是不道德的时,只有当它不产生或不利于最大程度的产生出人生的终极价值;也就是说一个行为的正确与公正与否可以由它的结果来表示。
中文名功利主义原则出处《管理学大辞典》
该原则侧重于价值的产生。
其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哲学家边沁(JeremyBentham,1748—1832)和穆勒(JohnStuartMill,1806—1873)认为,所谓功利原则就是赞成或不赞成一种行为,其根据都在于这一行为是增多还是减少利益当事人的幸福;穆勒对功利主义界定为:承认功用为道德基础的信条,最大幸福主义主张行为的“是”与其增进幸福的倾向成正比,行为的“非”与其产生不幸福的倾向成正比。
什么是功利主义分析方法?权力论分析方法?伦理型领导有哪些典型的特征?

第三章作业1. 什么是功利主义分析方法?答:(一)功利主义原则:当且只有当行为所产生的总效用大于行为主体在当时条件下可能采取的任何其他行为所产生的总效用时,该行为才是道德的。
(二)功利主义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1.对需要评价的行为进行详细而清晰的描述;2.找出受到该行为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利益相关者;3.将该行为对直接相关人群造成的后果进行详细描述,考察每一后果可能产生的正面及负面效用及其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
4.考虑当规则得到普遍遵循时所带来的积极与消极影响;5.考虑除“非此即彼”的选择外,是否存在其他备选方案,如果有,则需要对每一种方案进行如上的分析步骤;6.比较所有备选方案的分析结果,能够产出最大收益净值的行为(如果所有方案均弊大于利,则选择产出最小损害净值的行为)作为最终方案。
(三)个人认为,功利主义分析方法实际上是利用人们认知,通过对事物产生的潜在效果或者实际结果,计算或者量化正效应和负效应,做出结果和判断。
实际上就是相机抉择,两利相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轻。
2. 什么是权力论分析方法?答:(一)权力论原则:当行为人有道德权利从事某一行为,或从事某一行为没有侵害他人的道德权利,或从事某一行为增进了他人的道德权利,则该行为是道德的。
(二)权利论分析步骤(1)1.你有这样做的道德权利吗?(1)可逆性(2)普遍性(3)把人同时当作目的了吗?2.利益相关者有哪些道德权利?(三)权利论分析步骤(2)3.你的道德权利和利益相关者的道德权利之间存在冲突吗?如果有冲突,则需要明确何者更为重要。
(1)冲突的权利各自保护了什么利益?(2)哪一种利益更重要?(3)优先考虑保护更重要利益的权利。
4.找出处于主导地位的权利后,考虑该权利是否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和支配,如果是,则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如果不是,则用该权利解决问题。
(四)个人认为,权利论跟中国古语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理念有相通之处,衡量自我的权利、他人的权利、社会的公平正义环境,需要平衡三者关系,人既是自由的利己的,也要利他,更要大义。
功利主义的机理 -回复

功利主义的机理-回复功利主义是一种伦理学理论,其主要原则是追求最大化整体幸福感或福利。
尽管该理论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尤利西斯的观点,但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在18世纪将其发展成现代形式。
功利主义的机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解释:定义最大化幸福原则、计算后果、评估权衡和决策选择。
第一步:定义最大化幸福原则在功利主义中,最大化幸福原则被视为行为的根本指导原则。
这意味着,行为的道德性将取决于其是否产生了最大化的幸福感或福利。
为了定义这个原则,我们需要确定什么是幸福感或福利以及如何衡量它。
根据功利主义的观点,幸福感或福利可以被理解为人们的快乐、满足感或者受益程度。
这些因素可以通过个人主观感受或客观指标来衡量,例如健康、富裕、教育程度等。
功利主义并不假设所有人的幸福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因素可能会因人而异。
第二步:计算后果在面临道德决策时,功利主义强调要评估行为的后果,即它将如何影响整体幸福感或福利。
为了计算后果,我们需要预测行为的可能结果,然后估计每种结果对幸福感的影响。
这一计算过程可能涉及草拟具体情景和预测可能的结果。
例如,对于一个政策制定者来说,他们可以通过评估不同政策对公民福利的影响来决定最佳方案。
这个过程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包括考虑专家意见、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等。
第三步:评估权衡功利主义认为在评估后果时需要考虑不同的权衡。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权衡个体幸福与整体幸福的关系,以及潜在的道德冲突。
权衡是为了平衡个体权益与整体福利之间的关系。
尽管个体可能会因某些决策而受到部分牺牲,但只要整体福利得到最大化,这种权衡是道德上正确的。
第四步:决策选择最后,基于计算后的结果和评估的权衡,我们可以做出决策选择。
在功利主义中,我们应该选择能够最大化整体幸福感或福利的行为或政策。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选择那些能够产生最大幸福感或福利的行为,即使这可能意味着牺牲一些个体的利益。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功利主义的决策可能存在一些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中国是否适用?
功利主义与功利论 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
第三节
人道主义原则
人道主义是指把人和人的价值置于首 位的观念,肯定人的权利或尊严的价值 理论,以及倡导人的心身全面发展,主 张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的精神的伦 理原则
一、人道主义原则的历史发展
1、萌芽时期--古希腊
亚 里 士 多 德 --- 提
量的“个人”
杜威----新个人主义就是要
在首创性、发明力和 进取方面表现出来
三、个人主义的种类
1、政治个人主义
(1)政权的合法性来自公民的同意 (2)政治代表的是个人利益 (3)政治的目的是使个人需要得到满足
2、经济个人主义
(1)经济领域的自由竞争 (2)个人的私有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3)经济制度的私有制
一、功利主义原则的历史考察
1、萌芽时期--古希腊
德 谟 克 利 特 ----- 而 维 护
公共的利益是实现和保障 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
伊壁鸠鲁-----个人为了自
卫而与别人结成集团,这样 才能有个人的利益与幸福
2、发展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 英国产业革命时期
边沁 ----以促进或妨碍此种幸福的倾
*相关链接*
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 于个人利益,在必要的情况下,个人应当 为集体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甚至为集体 利益而献身。 二、集体必须尽力保障个人正当利益能 够得到满足,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并力 求使个人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的辨证统一。
二、功利主义原则的评价
1、学界的两种不同的见解
一是将功利主义看作是利己 主义、物质主义
一是对功利主义原则的肯定
2、反思 (1)理论前提
理论上功利主义以自然主义 人性论为理论基石,
(2)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
社会不过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 加
(3)在行为的评价方面
功利主义主张唯效果论, 以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功效或 幸福为最高遵循原则
2、主张个人主义的观点
*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个人是神圣的目的
*集体主义否定个性和人的自由
3、个人主义原则的反思
*以“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观点为理 论基础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重视个人 忽视社会
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 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 的目的 -马克思
*经济基础的区别
第一节
个人主义原则
谈谈你所理解的个人主义
案例—
2005年3月21日美国明尼苏 达州发生一起特大校园枪杀案, 一名学生用枪打死他的爷爷奶 奶后,又冲到红湖高中打死5 人,打伤14人,随后凶手自杀。
1791 年美国宪法的第一个修正案 第二条规定:
人民有持有和携带武器的 权利,不得予以侵犯。
一、个人主义原则的含义
第二章 伦理原则:谁之合理性?
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社 会与社会利益关系的伦理准则, 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各种道 德规范要求的最基本的出发点 和指导原则
第一节
个人主义原则
2005年3月21日美国明尼苏达 州发生一起特大校园枪杀案,一 名学生用枪打死他的爷爷奶奶后, 又冲到红湖高中打死 5 人,打伤 14人,随后凶手自杀。
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争取真正 人的价值和地位的学说。
*人道主义的道德观
人道主义强调互助互爱 的和谐关系,强调救贫济苦, 对确立人与人之间的团结、 互助、友爱的道德规范
4、人道主义在中国的适用
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
人道主义与以人为本
第四节
利他主义原则
雷锋式打假英雄
郭振清,石家庄燃气集团 有限公司宣传干事,1994年 开始义务帮助消费者维权, 10余年时间调解了数千起消 费纠纷
1、思想的缘起
卢梭 --公共利益是最高的道德目标,
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公共利益
黑格尔--个人利益服从普遍利益和
国家利益是基本的伦理原则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克思主义的观点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 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在真实的集体的条件下,各个个人 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 得自由
3、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提出
斯大林—第一个明确提出将集体主义原
则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原则
毛泽东在明确提出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
主义的道德原则
邓小平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坚持
集体主义原则
二、集体主义原则的合理性
1、反对的观点
一部分学者认为市场经济 是自由经济,是效率经济,集 体主义原则已不符合市场经济 的需要
2、赞成的观点
一部分学者认为集体主义原 则并不是从计划经济中派出来 的,而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伦理原则
(1)强调个人至上,忽视社会的作用
(2)容易导致利己主义
(3)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
四 当代中国关于个人主义的争论
一种观点认为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坚决反对个人主义。 一种观点认为,个人主义原则在历史 上起过巨大作用,今天仍有对社会发展 的推动作用。
1、反对个人主义原则的观点
认为 个 人 主 义 是 以 “ 人 性自私”为理论出发点。 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至 上必然导致利已主义和无政 府主义。
2、分析
* 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 * 会导致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 利益的侵占
*利他主义作为伦理原则不可能普 遍化
利他主义是否适用? 不论是利他主义还是利他 的行为都应该是个体的选择, 而不是普遍的道德法则
第五节 集体主义原则 核心:调节集体利益与个人利 益的关系的原则
一、集体主义原则的由来
1、强调个人是目的、社会是手段
2、强调个人尊严、自由与平等。
3、强调个人权力和个人利益至上。
二、个人主义原则的历史审视
1、萌芽时期---古希腊时期
普罗塔戈那 ——人是万物的尺度
伯利克里——人是第一重要的
2、准备时期---文艺复兴时期
但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拉伯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3、发展时期——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时期
(1)个人是社会生活的最终构成要素
(2)个人的心理要素是基本的解释要素
(3)个人行为是解释社会现象的唯一途径
1、积极方面
推动社会的发展
经济——私有制 政治——民主与自由 法律——权利的保障 道德——个人奋斗
2、消极方面
美国著名学者 弗 · 卡普拉 指出,人 类这种只顾个体不顾社会、只顾片面 不顾全体的错误的竞争观念和生存法 则,给人类自身造成的祸害用“瘟疫 ”一词不足以描述其严重性。
3、集体主义的现实合理性
*是对“集体”的规范和建设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 *调节集体与集体之间关系的准则
案例分析
有一艘航船在海上遇险,很快就要沉没,船上 载有 12 人,但只有一只至多能乘 6 人的救生艇。这 12人是:72岁的医生、患绝症的小女孩、船长、妓 女、精通航海的劳改犯、弱智的男孩、青年模范工 人、和尚、贪官、企业经理、新近暴发的个体户、 你自己。
即要“有利全人类”、要“爱一 切人”
伏尔泰 ---- “爱”既是
爱自己也是爱人类,因为, 人与人的相互需要是爱的基 石,自爱与博爱都是人的本 性的表现
4、成熟时期——19、20世纪
费尔巴哈 ---- 主张“普遍的
利己主义”。也就是把 “爱”推广到爱社会、 爱国家,乃至达到对整 个人类的爱
20世纪人道主义的主要代表是存在主 义和精神分析学派。
萨特---所以是人道主义,
因为我们提醒人除了他自己 外,别无立法者
弗洛姆----“爱”是维系家庭、
社会、民族和人类 生存的力量,是保 存人的完整性的道 德力量
二、人道主义原则分析
1、反对的观点
*导致了生态对人的存在的威胁 *资产阶级的理论
2、赞成的观点
*人类共同的道德要求
*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的世界观
3、宗教个人主义
(1)强调宗教选择的个体权利 (2)宗教信仰的自由
(3)精神平等和宗教自省
4、伦理个人主义
(1)个体是伦理价值的源泉 (2)个体是道德标准的权威 (3)个人是伦理道德的目的
5、认识论个人主义
(1)个体是知识的源泉
(2)个体确定自己存在的开始
(3)知识来自于个人的心灵感受
6、方法论个人主义
巴特勒 :人的本性是由自爱、仁爱和良
心构成的,而良心又起着统治作用
威尔逊------认为动物个体以牺牲
自己的适应性来增加其他个体的 适应性,高级动物的双亲对子女 的普遍牺牲,都表明了动物有利 他主义
二、利他主义原则的评价
1、两种不同的评价
一种观点认为-利他主义是反个人的 一种观点认为-应提倡利他主义
请你选择你认为应该上救生艇逃生 的 6 人,并说明你的选择依据的是哪些 伦理原则或标准?
霍布斯-----公开的利已主义 洛克------合理的利己主义
孟德斯鸠---人应该自己处理自己
的事物,但他是有限的存在物
休 谟----重视自己是最可以称赞的 爱尔维修---合理利已主义
4、成熟时期---19、20世纪是西方 个人主义的系统化
托克维尔-- 个人主义是民主主义的
产物,身份平等造成了大
*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的差异
*伦理原则的差异
*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第二节
案例:
功利主义原则
一个青年和一个老人患急病,急 需一种药,可是目前只有一剂药,只 能救一人,功利主义者主张救前者, 因为他将来对社会贡献大。
功利主义原则 --- 主张为了实
现个人利益,必须兼顾他人利益, 至少不损害他人利益,行为以增 进大多数人的幸福为准则
倡“仁慈”、“友 爱”、“慷慨”的 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