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宜宾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的探讨

业 全 面 协 渊 可 持 续 发 展 。 在 20 年 省局 00
( 刮 )进 行 的现 烟 草 农业 科 技 创 新能 公 力 考核 中 ,宜 宾 取 得 了烟 叶 产 区 排 名第 1
一
展 趋 势进 行探 讨 ,提 出 了科技 创 新 平 台建
提 高指 导农 业生 产 的能 力和水 平 。
1宜 宾 现代 烟 草 农 业 科 技创 新 工 作 的
回 顾
力 可持 续发 展 对策
2 0年 ,国家 实施 “ 烟 南移 ” 战 07 北
略 ,国 家烟 草 专 卖 局 ( 训 )确 定 了将 四 公
近 年来 ,宜 宾 烟 草科 技 工作 坚 持 以科 学 发展 观 和 党 的十 七 三 中全 会 为指 导 , 紧紧 绕 “ 质 、特 色 、高 效 、生 态 、安 优 全 ” 的烟 叶工 作 方 针 ,建 立 健 全现 代 烟 草 农业 科 技创 新 体 系 ,实 施 重 大专 项 ,推进 成 果转 化 ,进 一步 提 高 了科 学 技 术对 烟 叶
协调 可 持 续发 展 的 关键 。针 对 宜宾现 代 烟 草农 业 科技 创 新 存在 的主要 问题 ,结合 现 代农 业 发展 的要 求 ,提 出 了促 进 宜宾现 代
烟草 产业叉好 叉快发展 的科技创 新对 策。 关 键 词 :现 代 烟 草 农 业 科技 创 新 能
旨在更新知识结构 ,拓展工作思路 ,强化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念 ,提升综合素质 ,
法 》 、 《 研经 费使 用管 办法 》 、 《 科 科 技 项 目验 收 管理 办 法 》 、 《 代烟 草 农 业 现 科 技 创新 实施 方 案 》 ,这些 办 法 和方 案 的 出台 ,标 志 着科技 管 理工 作 更 加科 学化 、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协作,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案内容及

关于加强农业科研协作,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2958号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2958号提案内容2013-03-01案由:关于加强农业科研协作,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案提案人:刘凤之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科技部办理主题词:农业科技创新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指明了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农业科技创新重点,也进一步提出完善创新机制和改善创新条件等,这为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基础保证,但做好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技术示范推广离不开科技协作,即产学研企一体化。
现行的政策、体制、机制和管理制度不利于科研大协作,甚至是在一些方面限制和阻碍科研大协作。
首先是,国家的各项奖励政策偏重于奖励个人和少数人,忽视了奖励优秀集体和优秀团队。
推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限制了科研、教学和企业等协作单位间的材料、技术正常交换;其次是,科研体制多种,条块分割,单位所有,相互封锁,互不协作;三是,科研项目分解过细,统得过死,不利于科研大协作和联合攻关;四是,科技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对重大项目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
为此,需要调整政策,采取措施,切实加强组织管理,促进农业科研大协作,以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及支撑产业发展能力。
主要建议是:一、农业科技主管部门要协调一致,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等重大项目中,遴选二十个左右基础好、力量强、有可能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项目作为重点协作项目,在人力、物力、财力和管理上予以支持,力争取得重要进展与突破。
二、调整农业科技奖励政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应适当增加奖励单位和人数。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策划方案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策划方案摘要: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结合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策划方案,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引言: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因素。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制约了农业的全面发展。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策划方案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是科学研究,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可以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具体措施如下:1.培养优秀科研团队:鼓励科研院所、高校等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引进国际一流的科研人才,提高研究水平和科研团队的整体实力。
2.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建设一流的农业科技研究平台,提供科研设施和技术支持,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研究条件。
二、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资源,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对于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具体措施如下:1.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适应农业科技创新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
2.推动产学研结合: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农业科技人才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加强平台建设可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鼓励农业科研院所、企业等建设更多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提供优质的科研条件和技术支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促进公共平台与产业平台互联互通:打破学术与经济的壁垒,加强公共平台、产业平台之间的合作和共享,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快速推广和应用。
四、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内容

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内容
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这包括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新材料技术、农业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2. 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稳定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是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
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3.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
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效果。
4. 农业科技与产业融合:促进农业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
要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5.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模式,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农业的绿色发展。
总之,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推广应用、产业融合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要全面加强这些方面的工作,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重在体制机制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重在体制机制作者:高泽敏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 2017年第4期高泽敏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农业转型摘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必须抓住关键、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方向,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科技与现代农业发展紧密结合。
农业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2015年《关于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路径。
为当前我国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为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明确了任务。
一、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十二五”以来,随着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6%以上,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稳定在96%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1%,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达到2.2∶1。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化肥农药的超标使用、关键技术和优势品种还主要依赖进口、农产品科技含量还普遍较低等问题依然突出。
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还不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动力还不够强,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僵化的矛盾仍是主要制约因素。
农业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较低。
尽管近年来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宏观层面缺乏顶层设计,微观层面缺乏政策灵活性和精准性,导致科研力量配置分散、科研项目低水平重复、经费使用多渠道配置,以及科研设施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等现象突出、科研投入产出比整体不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偏低等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集成不够。
创新链上各要素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互动,缺乏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缺乏稳定的协作与联合攻关机制,产学研之间脱节与错位问题比较突出。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措施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措施近年来,农业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然而,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措施。
一、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为了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资金支持,在科研项目设置和经费分配上给予优先考虑。
同时,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资源整合能力。
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创新需要一个健全的体系来支撑。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农业科研机构和科技支撑平台,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研发条件。
此外,农业科技创新也需要多方合作,建立农业科技联盟,促进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合作,形成科技创新共同体。
三、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
为了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支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资助项目,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农业科技创新中。
同时,加强对中青年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创新需要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因此,要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造能力。
五、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需要一个良好的平台支持。
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信息共享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和技术支持。
同时,要建立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推广示范效果,带动农民积极参与科技创新。
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引导科技创新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四川省科技成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XI ANG i g P n ,W AN iig Zhln
(gi l r n r ao n ua Eoo yR sa hIsteS ha cdm f g cl r c ne, hnd 10 6 A r u u l f m tnadR rl cnm e r ntu i unA ae yo A r ut a Si cs C egu6o6 ) c ta Io i ec it c i ul e
Ab ta t n o d r t n a c h r vn e’ a ct n ce tfc a d tc n lgc nn v t n a d c n uc rs ac e r sr c :I r e o e h n e te p o i c S c pa iy i s ini n e h oo ia i o ai n o d t e e r h s moe i l o a po raey n t i sa ,s v r ug e t n r r p s d fr a c lrtn h c n tu to f te rvn e’ e hn lgc p rp itl,i hs e s y e e a s g si s we e p o o e o c ee aig te o sr cin o h p o ic s tc oo ia l o l
其 他 占奖 励 总 数 l % ( 图 2 。从 科 技 成 果 部 门分 布 8 见 )
l 数 量分析
2 0 — 0 9年 , 四川 省 共 有 2 5 0 120 0 9项科 技 成 果 荣 获 四川 省 科 技 进 步 奖 ( 图 1 , “ 五 ” 以来 全 省平 均 见 ) 十
Anay i n Pr s nt S t to f S c u n Pr vnc S S in i c nd Te h l gc l Ac iv m e t lss o e e iua i n o i h a o i e’ c e tf a c no o ia h e e n s i ad n Co r s n i g e to s r e po d ng Su g si n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创新研究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创新研究自古以来,农业就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在新的历史时期,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重要性、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1.农业技术推广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目前,全国形成了以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农技推广体系为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元化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格局。
农业技术推广内容涵盖了农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农业环境保护、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多个方面。
2.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已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果。
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培育了一大批高产、优质、抗病、抗逆、节水等新品种;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取得突破,转基因技术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物质装备能力显著增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
二、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推广高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推广节水、节能、环保的农业生产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推广农业新技术,可以帮助农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3.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科技创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
通过推广农业新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提高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220四川省科技顾问团办公室编二○○八年十一月提高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专题研究报告》220期反馈意见:回函请寄: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1号七楼省科技顾问团办公室邮政编码:610041E-mail: scskjgwt@《提高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目录一、农业科技创新内涵及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 (1)二、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三、四川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效益农业对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需求 (6)四、提高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9)提高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四川省科技顾问团农业与农村经济组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要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西部农业科技强省。
近10年来,我省农业科技创新与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共获省以上农业科技成果奖350多项。
仅“十五”期间,就育成农作物新品种442个、畜禽新品种22个,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是,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四川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上新台阶对科技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为此,省科技顾问团农业与农村经济组组织专家对我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对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需求进行调研,旨在为提高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四川现代农业和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一、农业科技创新内涵及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一)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经济学认为,“创新”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生活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以获取潜在的利润。
科技创新是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从新理论、新概念、新设想的产生到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创造并进行产业化的完整过程。
农业科技创新有别于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是指由一个国家的国民和社会组织、机构,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自主进行的农业科技创新活动。
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原始性创新,在农业科学技术领域努力获得更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是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农业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和产业:三是在广泛吸收全球科技成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包括政府及其资助的公共农业研究部门、大学、推广机构;也包括农业科技企业和农民,还包括农业行业协会及非营利性组织等。
具有多元性、弱质性、松散性及政府主导性等特点。
(二)提高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世界科技发展和农业发展的历史实践证明,农业科技创新是决定一个国家农业生产力水平高低和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因素,我国几代领导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他强调,“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
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必然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应用高新技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农业现代化水平。
”当前,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低,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十分繁重。
面对食物安全问题,迫切需要培育优质高产动植物新品种,研究其配套栽培(养殖)技术;面对农民增收缓慢的实际,迫切需要破解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集约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技术难题;面对优势特色农业整体效益不高的实际,迫切需要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加工层次的技术;面对市场对农业标准化建设要求的实际,迫切需要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建设检验检测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农业的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农业发展的新突破。
二、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四川具有较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居西部首位,是四川农业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支撑,也是四川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的“引擎”。
(一)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现状1.科研机构日益完善、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三十年,四川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全省现有市级以上涉农大专院校19个,农业科研院所63个。
2006年底,全省从事农业科研开发人员10万余人。
其中,院士2人,学术技术带头人89名,高级职称4154人,中级职称26461人,初级职称60610人。
2.取得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
据统计,1996年-2006年的十一年间,四川农业科技就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奖357项。
其中国家发明奖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9项,四川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31项。
“十五”期间,全省总共申请新品种权218件,授权60件,申请量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
3.建立了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全省现有农林牧水等乡镇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15662个,技术推广人员61671人。
此外,全省各县(市区)共设立技术开发机构830家;各类农业技术协会6800余个,会员88.3万多户;建立各种专业市场800多个,农村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已经逐步成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重要新生力量。
(二)影响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当前四川农业发展己进入一个新的重要时期,农业要上新台阶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更趋增强。
但就现实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四川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障碍,主要表现在:1.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供给和需求错位。
一方面是农业科技的有效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现阶段我省农业科技成果虽多,但成果的质量和结构都存在问题。
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一般性成果多,而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的突破性成果不多,结构问题主要是农作物成果多、畜牧业成果少;品种类成果多、技术类成果少;粮食作物类成果多、经济作物类成果少;生产类成果多、加工类成果少,农民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据统计,“十五”期间,57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的农业类成果中,畜牧业只占25%,加工仅占5%;品种占60%,技术占35%;种植业中,粮食作物占81%,经济作物占19%。
另一方面,当前农民迫切需要的技术与服务却无法得到满足,存在着产前愁信息、愁资金、愁种苗;产中愁技术、愁服务;产后愁加工、愁运输、愁销路等问题。
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科研选题时研究目标雷同,重粮食、重产前、重品种;二是因为粮食压力太大,研究经费有限,其他研究内容无法开展;三是由于创收的需要,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都更重视经济效益好的开发性成果,轻视公益性成果;四是不少应用技术研究与企业和市场需求脱节。
2.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农业科技投入不足是长期制约我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一个瓶颈,直接影响了科技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撑力度。
从总体看,四川农业研究的投入强度(农业科技政府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为0.5%左右,低于全国平均0.53%的水平,与发达国家2.3%的平均水平差距更大。
从单项投入看,农作物和畜禽育种攻关年度经费为2000万元,仅相当于山东省的60%、湖南省的75%。
农产品加工的经费投入更低。
由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风险大、周期长、见效慢,投资效益比工商业低,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不高。
3.农业科技成果中试示范仍是一个薄弱环节。
目前制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中试示范环节的薄弱。
在目前的科研推广体系中,科研与推广由两个系统来完成,而成果的中试熟化却没有专门的部门来承担。
有限的成果推广经费也主要用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极少。
尽管农业科研部门通过艰苦努力取得了大量成果,但相当部分成果由于缺乏中试熟化的条件,在生产应用中效果不显著,加之农作物品种与栽培技术不配套,且不同类型生态区,新品种产量潜力发挥的配套栽培技术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农作物新品种在大面积生产上仅能发挥其产量潜力的60%—70%。
三、四川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效益农业对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需求四川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效益农业对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需求主要包括:提高保障食品安全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高必将促进我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上新台阶,这些能力的提高必须细化到具体的技术上。
(一)为提高保障食品安全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攻关的技术1.优质超高产植物(动物)新品种选育(培育)。
一是要加强粮食作物育种攻关。
重点针对水稻、小麦、玉米、薯类等作物,培育一批超级专用、优质、高产、多抗突破性新品种和满足企业加工需求的优质专用品种;二是要加强经济作物育种攻关。
重点针对油料、蔬菜、果树、茶叶、蚕桑、中药材等作物,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专用品种;三是要加强畜禽水产育种攻关。
重点针对家畜(猪、羊、兔、牛)、家禽(鸡、水禽)、水产(长江珍稀鱼类、冷水鱼),培育一批优质高效配套系(新品系)。
2.农作物优质高产配套技术和畜禽健康养殖技术。
针对不同区域农业生态条件、品种和耕作制度的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是挖掘品种产量遗传潜力的关键技术;畜禽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3.重大病虫草害和自然灾害防治技术。
作物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旱灾、涝灾综合防治技术和工程措施。
4.新型节水技术研究。
节水高效型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和配套技术、节水灌溉制度与预测技术、高效节水种植利用模式和节水灌溉新产品及新技术。
5.加强土壤科学的研究,为粮食高产稳产创造物质条件。
我省中低产土面积较大,特别是盆中丘陵区,改造中低产土的增产潜力很大。
目前提高耕地质量的工作主要是改造中低产田土和培肥地力。
(二)为提高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攻关的技术1.食用菌的产业化食用菌是我省的优势产业,但长期以来,菌种主要靠引进,品种单一、老化、退化较严重。
尽管省农科院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食用菌的科间远缘杂交,选育出了金凤系列食用菌新品种,但仍难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特别是在食用菌的深加工及病害防治方面的技术还较薄弱。
2.茶叶的产业化加工一直是制约我省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省目前有竹叶青、叙府龙芽、蒙顶甘露等茶叶品牌,也有峨眉山、名山等优质产业生产基地,但川茶在全国的影响力十分有限,产业化没有真正做大。
近年来,由四川省农科院通过实施“名茶品质的形态效应及应用研究”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了叶型大、中、小不同茶树原料适宜加工的外形名茶工艺技术3套,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果,加快该成果的中试推广,有利于提升川茶的整体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