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合集下载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PPT实用课件23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 联军侵华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一)说“课题”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选自人教版高中历 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中第12课的内容。
(二)说“本课地位”
这两次战争在两次鸦片战争的基础上加重了中华民族的灾难, 一次是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另一次则使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损失惨重超过了历次外祸 之总和,中国被迫全方位开放,出现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这两次战争彻底暴露了清王朝腐朽不堪和积贫积弱。促成了 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加快了近代中国民主 革命的进程,促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真正意义 上的民主革命出现。危机也是转机,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重 要的铺垫。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呢?中国的 强国之梦何时才能实现呢?
巩固提高
1、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 张的条款是( A)
A、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2、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是 (C)
①法国 ②俄国 ③英国 ④日本 ⑤美国
的背景
甲 午
朝鲜东学党起义 —直接契机 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
中
爆发: 1894.7 丰岛海战
日 战 争
战争的爆 发及经过
第一阶段(1894.7-1894.9)
经过
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第二阶段(1894.10-1895.4)
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战争的结 果和影响 《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间:1900、6
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一)说“课题”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选自人教版高中历 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中第12课的内容。
(二)说“本课地位”
这两次战争在两次鸦片战争的基础上加重了中华民族的灾难, 一次是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另一次则使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损失惨重超过了历次外祸 之总和,中国被迫全方位开放,出现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这两次战争彻底暴露了清王朝腐朽不堪和积贫积弱。促成了 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加快了近代中国民主 革命的进程,促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真正意义 上的民主革命出现。危机也是转机,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重 要的铺垫。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呢?中国的 强国之梦何时才能实现呢?
巩固提高
1、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 张的条款是( A)
A、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2、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是 (C)
①法国 ②俄国 ③英国 ④日本 ⑤美国
的背景
甲 午
朝鲜东学党起义 —直接契机 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
中
爆发: 1894.7 丰岛海战
日 战 争
战争的爆 发及经过
第一阶段(1894.7-1894.9)
经过
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第二阶段(1894.10-1895.4)
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战争的结 果和影响 《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间:1900、6
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课件

• 慈禧的60大寿正值国力衰微内忧 外患之时,在国 难当头的关键时刻理应收敛私欲,同仇敌忾,奋 起抗敌;还是为逞一己之贪欲,而置国家与民族 的利益于不顾?然而老佛爷选择了后者,她的60 大 寿非比寻常,竟然成为清政府压倒一切的政治 任务。
• 当有人建议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点景,移作军 费的时候,慈禧太后却非常生气,说:“今日令 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
满蒙 中国 朝鲜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大陆政策
日本
明
浓厚的封建性残余
治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维
市场狭小资源有限
新
内部人民起义不断
转嫁危机 寻找市场 对外扩张
大
世亚 界洲
中 国
中国 东北 蒙古
朝 鲜
中国 台湾 日本
陆 政
策
国难当头
三
万
军
寿
败
无
绩
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割
普
地
天
求 和
同 庆
慈禧太后
• 白银800万两,国库的银两不够,甚至挪用了海 军建设经费,造成北洋舰队船只陈旧,弹药奇缺, 最终甲午海战惨败于日本联合舰队。
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马不堪关重条约》后,中国
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
列命强脉通 。过开 商贷埠四款控,口制日中—半本国—殖的轮开经民船济放地可沙沿化市的内程、河度重驶庆大入、大以苏加上州各、口杭州为
深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
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进一地步免掠夺收中内国地的原税料和廉价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 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 当有人建议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点景,移作军 费的时候,慈禧太后却非常生气,说:“今日令 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
满蒙 中国 朝鲜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大陆政策
日本
明
浓厚的封建性残余
治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维
市场狭小资源有限
新
内部人民起义不断
转嫁危机 寻找市场 对外扩张
大
世亚 界洲
中 国
中国 东北 蒙古
朝 鲜
中国 台湾 日本
陆 政
策
国难当头
三
万
军
寿
败
无
绩
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割
普
地
天
求 和
同 庆
慈禧太后
• 白银800万两,国库的银两不够,甚至挪用了海 军建设经费,造成北洋舰队船只陈旧,弹药奇缺, 最终甲午海战惨败于日本联合舰队。
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马不堪关重条约》后,中国
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
列命强脉通 。过开 商贷埠四款控,口制日中—半本国—殖的轮开经民船济放地可沙沿化市的内程、河度重驶庆大入、大以苏加上州各、口杭州为
深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
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进一地步免掠夺收中内国地的原税料和廉价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 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 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十二页,共41页。
第十三页,共41页。
【图示解读】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制定的以侵略中 国为中心的“大陆(dàlù)政策”。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是列强 要瓜分中国。 (2)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十六页,共41页。
一、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从列强侵华来看:首先,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 主。其次,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变化,战前主要是英法,战 后日本势力增强,后来形成帝国主义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2.从中华民族的危机来看:战前列强主要侵略中国沿海和边疆地区, 战后进一步深入到内地,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kuánɡ cháo),民族危 机加剧。
第十六页,共41页。
材料三 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投资(tóu zī)在10 万元以上的):
行业名称 行业数量
投资量的顺序
矿业 水电 纺织 食品
32家 降 19家 序
16家 排 39家 列
英国 日本 德国 俄国
机器造船 7家
共计
113家 资金合计1.3亿元
第十七页,共41页。
东交民巷(dōnɡ
巨额赔款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中国人民 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 强控制
在北j京iā_o__m_ín__x_i_à_n设ɡ)立“使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
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 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
住,各国驻兵保护
中国的大本营
第八页,共41页。
内容
大沽 拆毁北京至_____的炮台,准
第十三页,共41页。
【图示解读】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制定的以侵略中 国为中心的“大陆(dàlù)政策”。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是列强 要瓜分中国。 (2)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十六页,共41页。
一、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从列强侵华来看:首先,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 主。其次,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变化,战前主要是英法,战 后日本势力增强,后来形成帝国主义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2.从中华民族的危机来看:战前列强主要侵略中国沿海和边疆地区, 战后进一步深入到内地,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kuánɡ cháo),民族危 机加剧。
第十六页,共41页。
材料三 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投资(tóu zī)在10 万元以上的):
行业名称 行业数量
投资量的顺序
矿业 水电 纺织 食品
32家 降 19家 序
16家 排 39家 列
英国 日本 德国 俄国
机器造船 7家
共计
113家 资金合计1.3亿元
第十七页,共41页。
东交民巷(dōnɡ
巨额赔款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中国人民 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 强控制
在北j京iā_o__m_ín__x_i_à_n设ɡ)立“使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
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 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
住,各国驻兵保护
中国的大本营
第八页,共41页。
内容
大沽 拆毁北京至_____的炮台,准
第6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1、请结合材料一思考义和团 评价:①体现了朴素的爱 运动爆发的原因。 国主义精神;②但有一定 2、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的盲目排外性,且容易放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予以评价?
“还我江山还我权, 刀山火海爷敢钻。哪 怕皇上服了外,不杀 洋人誓不完。”
义和团团民
二、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沦为 “洋人的朝廷”的条款是: 清政府要惩办参加过反帝斗争的官吏,永 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概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项目 程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社会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加深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半封建的社会
①中国损失惨重,掠 夺不堪负担,更难发 展; ②在远东的地 位一落千丈;③大 大加深了中国的半 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内政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 族的真正觉醒 清政府: 进行军事改革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维新派: 戊戌变法 革命派: 决心用暴力推 翻清政府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1、背景: 2、经过:
甲午中日战争哪一年爆 发?经过如何?
平壤战役
弃城逃走
丰岛海战 不宣而战
黄海海战
避战自保
辽东战役
临阵脱逃
威海卫战役 献船投敌 签订《马关条约》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3.结果:清朝战 败,被迫签订《马 关条约》。
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 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 比之下,火力弱,行动迟缓。1891年以后,连枪 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这倒不是因为军火工业实 现了国产化——钱被慈禧拿去修颐和园了。慈禧 说:光绪1875年登极时年幼,我不得不垂帘听政, 到1886年改为“训政”,1889年“归政” 。我什 么都不过问了,修修花园养老还不行么? 中国发展海军的整个过程始终呈现一种“海 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被动、消极 武器装备的差距是一种现象。拨开这种现象, 和短视的状态 。 可以看到两国不同的社会政治之间的差距。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共19张PPT)

黄海大战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内因
失败原因
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军防务松弛
官兵临阵脱逃
武器装备落后
外因
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1895
《马关条约》内容
危害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刺激列强划分势力范围,掀 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加重人民负担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内 地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 途径,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
1894-1895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1900-1901
⑵“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反帝;“灭 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落后性: ⑴ “扶清” 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 的警惕(没有认清清政府的本来面目)。 ⑵ “灭洋”带有笼统排外色彩(没有 区分外来侵略者和外来近代文明)。
◆义和团的主要活动是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 1900年八国联军司令瓦得西(德国)在给德国 皇帝威廉二世的信中说:“中国群众……尚 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 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 想一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 价义和团运动的作用? ①直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②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 清王朝的灭亡。
设 拆 驻 惩 禁 改
廷” 2.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 对清政府的控制 3.加重人民负担,税收受列 强控制 4.“国中之国”,成为列强 策划侵华大本营 5.腹地京津至山海关,置于 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侵华战争列强各打 着自己的算盘: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 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 势力;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俄国采 取不干涉政策。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征韩侵华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2、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形成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默 许和纵容了日本的侵略行径。 4、清政府腐朽落后 5、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1894.11
旅顺
黄海海战 平壤
1894.9.17 1894.9.15
1895.2.2
威海卫
1894.7.25
丰岛
中国为何战败
慈禧:谁不让我好好过生日,我就让他一辈子不好过。 生日非过不可。 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 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
问题探究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 因有哪些?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征韩侵华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2、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形成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日本乃万国之本”,“开拓 万里之波涛” ,“布国威于 四方”。 ——明治天皇《御笔信 》来自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征韩侵华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2、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形成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默 许和纵容了日本的侵略行径。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阶 段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程 度
开始沦为
加深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征韩侵华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2、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形成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默 许和纵容了日本的侵略行径。 4、清政府腐朽落后 5、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1894.11
旅顺
黄海海战 平壤
1894.9.17 1894.9.15
1895.2.2
威海卫
1894.7.25
丰岛
中国为何战败
慈禧:谁不让我好好过生日,我就让他一辈子不好过。 生日非过不可。 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 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
问题探究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 因有哪些?
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征韩侵华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2、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形成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日本乃万国之本”,“开拓 万里之波涛” ,“布国威于 四方”。 ——明治天皇《御笔信 》来自一、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1、征韩侵华是日本的一贯国策; 2、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形成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默 许和纵容了日本的侵略行径。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阶 段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程 度
开始沦为
加深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

6.1896 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期“官商一 气,力顾利权”,并提出要“以惠商恤工为本源”。对 此评价正确的是( ) A.清政府主导近代化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依然单纯地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技术
C.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被迫放宽了 民间工商业活动的限制 D.仍然没有突破洋务运动的框架
意义: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瓜分中国的迷梦。
2.经过 (1900年——1901年)
(1)天津----北京
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
(2)大沽口----天津
天津陷落。
(3)天津----北京
北京陷落,成立联军司令部。
3.结果及影响:
内容 影响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 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解析:B 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 军。
3.(2008年宁夏文综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 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 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 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C 理解材料的意思是关键,从19世纪60年代 到90年代三十年间,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筹建海 防,建立新式海军,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 覆没。虽然马尾海战中国也是惨败,但是只是福建 水师覆没,三支海军尚余大半,与题中“总归虚牝 掷金黄”不吻合,故选C。
4.(选做)下图是 1907 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 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
人教版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完美课件1

背景介绍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 片战争
(19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英国率先完成)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爆发
资本主义阶段 商品输出
甲午中 日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世纪七十年代在几个发达的 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完成)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爆发
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输出
材料一 1855年,日本的吉田松阴公开宣称: “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北 海道古称),晓谕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 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 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
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B )
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
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
够( B )
① 到北京拜访中国外务部 ② 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
土地开设工厂 ③ 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课堂小结
甲 背景:国际、日本、朝鲜、中国清政府
午 经过:(1894—1895)
中 日 战
丰岛→平壤→黄海→辽东→威海等战役 结果: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争 影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 国
原因
根本:列强要求瓜分世界 直接:义和团损害了列强利益
联 军 侵
经过:(1900)廊坊狙击战 →天津保卫战 →北京陷落 结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资料: 最恨和约,祸国殃民。上行下效, 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兵法易, 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线砍, 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 罗势萧然。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 片战争
(19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英国率先完成)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爆发
资本主义阶段 商品输出
甲午中 日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世纪七十年代在几个发达的 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完成)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爆发
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输出
材料一 1855年,日本的吉田松阴公开宣称: “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北 海道古称),晓谕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 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 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
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
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 B )
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
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
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
够( B )
① 到北京拜访中国外务部 ② 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
土地开设工厂 ③ 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课堂小结
甲 背景:国际、日本、朝鲜、中国清政府
午 经过:(1894—1895)
中 日 战
丰岛→平壤→黄海→辽东→威海等战役 结果: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争 影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 国
原因
根本:列强要求瓜分世界 直接:义和团损害了列强利益
联 军 侵
经过:(1900)廊坊狙击战 →天津保卫战 →北京陷落 结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资料: 最恨和约,祸国殃民。上行下效, 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兵法易, 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线砍, 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 罗势萧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大陆政策” 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日本:“大陆政策”的出台根本原因 日本:“大陆政策 欧美: 欧美: 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 有利环境 列强对日本的侵略是何态度呢? 列强对日本的侵略是何态度呢? 朝鲜: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直接原因 太后和李鸿章“避战求和” 可乘之机 太后和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政策 面对日本的侵略,清政府持何态度? 面对日本的侵略,清政府持何态度? 中国: 中国:
材料一:“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 材料一: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 近的邻邦。 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 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 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 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 央视主持人水均益
战争的结果《马关条约》 三 战争的结果《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李鸿章————————————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 李鸿章 内 容 影 响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
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割辽东半岛(后赎回)、 )、台 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 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增开重庆、沙市、 增开重庆、沙市、苏杭二州 为通商口岸。 为通商口岸。 开辟内河新航线。 开辟内河新航线。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 设工厂。 设工厂。
(1)天津----北京 天津----北京 ---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 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
(2)大沽口----天津 大沽口----天津 ---天津陷落。 天津陷落。
(3)天津----北京 天津----北京 ---北京陷落,成立联军司令部。 北京陷落,成立联军司令部。
三.结果及影响: 结果及影响:
甲午战争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甲午战争后,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屠龙大会
人人有份
龙的挑战
“相互协商” 相互协商” 相互协商
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 划分势力范围, 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义和拳”
1、起因
(1)帝国主义的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帝国主义的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1894年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派兵帮助镇压
日本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
北洋水师军旗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广乙舰 靖远舰
亚 洲 第 一
来远舰 经远舰
世 界 第 四
国难当头
李鸿章保全自身实 力和北洋地盘, 力和北洋地盘,幻想 通过“以夷制夷” 通过“以夷制夷”的 外交途径遏制日本的 侵略。 侵略。 自 的 , ”。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 12课 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列举1840年至1900 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 强的侵华史实, 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 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 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辛 丑 条 约 》
内容
影响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 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列强控制京津地区 成为 国 列强 的控制。 的控制。 人的 中国的 ,成为 。 加强
赔 设 拆
嘿嘿, 嘿嘿,你们的 地盘, 地盘,我做主
清政府就 像列强手 中的扯线 木偶一样, 木偶一样, 逐步成为 侵略者统 治中国的 工具
酷 剥 削 中 国 人 。
表 明 帝 国 主 义 者 凭 借 多 个 不 平 等 条 约 残
他 正 被 众 多 不 平 等 条 约 扎 得 像 个 木 乃 伊 。
着 的 人 代 表 的 是 当 时 受 尽 欺 凌 的 中 国 人 。 画 面 中 那 个 身 带 血 迹 、 瘦 弱 并 颤 抖
三 军 败 绩
万 寿 无 疆
割 地 求 和
普 天 同 庆
日“和
中国
满蒙 朝鲜 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大陆政策” 日本:“大陆政策”
黄海战役 平壤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丰岛海战
义和团运动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 №1: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 不伸。 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2: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 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路, 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 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 俄罗势萧然。 吉、俄罗势萧然。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教会势力猖獗。 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教会势力猖獗。
◆性质: 性质:
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 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 反帝爱国运动。 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的主要活动是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主要活动是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义和团的主要活动是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 1900年八国联军司令瓦得西(德国)在给德国 1900年八国联军司令瓦得西(德国) 年八国联军司令瓦得西 皇帝威廉二世的信中说: 中国群众……尚 皇帝威廉二世的信中说:“中国群众 尚 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无论欧美、 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 皆无此脑力和兵力, 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四分之一”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 想一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价义和团运动的作用? 价义和团运动的作用? ①直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直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②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 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清王朝的灭亡。 清王朝的灭亡。
二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பைடு நூலகம்
战 清 政 府 二 战 战 战 日 中 攻 日 战 中日 战 战争 战 进
日
本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 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 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 军队只有29 29万 后方遥远,供应不便, 军队只有29万,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且在战争中,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且在战争中,爱国 官兵奋勇杀敌, 官兵奋勇杀敌,各地人民也纷纷组织团练 协助清军作战, 同申义愤,愿做前驱” 协助清军作战,“同申义愤,愿做前驱”, 壮夫老幼,死战不降” “壮夫老幼,死战不降”。可是最终清政 府失败了。
“没有别国的帮助,它无论在财政上或 没有别国的帮助, 没有别国的帮助 美国 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英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
法国 德国 俄国
军事上都没有独立行动的能力。 军事上都没有独立行动的能力。 ——列宁 列宁
日 本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 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 的准备尚未就绪
怎么办? 怎么办?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 片战争
《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 战争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 建社会。 建社会。
半殖民地 化程度进 一步加深. 一步加深.
材料二: 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凶恶、 材料二:“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最凶恶、最野 蛮的敌人。” 蛮的敌人。
——江泽民 江泽民
材料三: 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材料三:“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
——《读者》 《读者》
• 为什么说现在的日本既是离我们 最近又是离我们最远的国家? 最近又是离我们最远的国家? • 为什么说“日本帝国主义是近代 为什么说“ 中国最凶恶、最野蛮的敌人” 中国最凶恶、最野蛮的敌人”?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内因
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要原因) --清军防务松弛 官兵临阵脱逃 武器装备落后
外因
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日本为什么敢于挑起甲午战争? 日本为什么敢于挑起甲午战争? 它挑起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挑起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一.甲午战争的背景
思考:根据教材, 思考:根据教材,战争爆发的背景 可从哪几个方面概括? 可从哪几个方面概括?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 发展资本主义, 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 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 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 国内市场狭小, 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
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 中寻求出路
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 策”
1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举借外债, 2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 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3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 国内地。 国内地。 4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 的发展。 的发展。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