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优化技术基础—-毕业论文设计
无线校园网的设计与优化毕业论文.doc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无线校园网的设计与优化——工程勘测、地址和布线规划、AP和AC的调试和安装、方案测试及优化Wireless Campus Network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Engineering Reconnaissance, Address and Wiring Plan, Debugging and Installation of AP and AC, Scheme Testing andOptimization摘要目前,有线校园网建设的技术已经日渐普及并趋于成熟,但其致命的弱点就是受到了严格的区域限制;只有能随时随地连接到校园网络,才能满足当前用户对校园网的迫切需求。
为了满足此需求,学校纷纷开始规划并建设无线校园网作为有线校园网的补充,为校园提供全方位的无线信号覆盖,弥补有线校园网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延伸网络半径,真正让网络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本次毕业设计结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工程学院现有的办公网络和无线组网技术,采用IEEE 802.11g通讯模式,实现对学院稳定的无线信号覆盖。
论文涵盖了无线校园网建设中工程勘测、方案部署规划、AP/AC的安装调试和方案的测试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无线校园网;信号覆盖;方案规划ABSTRACT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f Wired Campus Network have become popular and mature, but Its Achilles heel is limited by the strict area. Only able to connect to campus network anytime and anywhere that can meet the current needs of users for campus network. In order to meet these needs, people begi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ng Wireless Campus Network as a supplement of Wired Campus Network. It provides comprehensive coverage of wireless signal for campus, makes up for the insufficient of the Wired Campus Network, extends the radius of the network to capacity, and makes the network penetrated into every corner in campus indeed.This graduation design realizes a stable coverage of wireless signal in school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existing office network in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nd wireless networking technology, and it uses IEEE 802.11g communication model. This thesis covers the details of engineering reconnaissance, address and wiring planning, debugging and installation of AP and AC, testing of our scheme.Key Words: Wireless Campus Network; Signal Coverage; Scheme Planning目录1 绪论 (1)1.1 设计背景 (1)1.2 需求分析 (1)1.3 工作思路 (2)1.3.1 工程勘测 (2)1.3.2 地址及布线规划 (2)1.3.3 方案测试及优化 (3)2 工程勘测 (4)2.1 工程范围 (4)2.2 现场勘测 (5)2.2.1 射频环境勘测 (5)2.2.2 部署环境勘测 (6)2.3 衰减研究 (7)3 方案部署规划 (9)3.1 AP点位规划 (9)3.2 频率部署规划 (10)3.3 AP布线规划 (11)3.3.1 布线规划图 (11)3.3.2 布线施工 (12)3.4 命名规范 (13)3.4.1 设备命名规范 (13)3.4.2 SSID命名规范 (13)3.4.3 IP地址规范 (14)3.5 设备选型 (14)3.6 IP地址规划 (15)4 AP、AC安装与调试 (16)4.1 AP安装 (16)4.1.1 天线类型 (16)4.1.2 实地安装 (17)4.1.3 安装步骤 (18)4.1.4 调试AP (18)4.2 AC安装 (18)4.2.1 实地安装 (18)4.2.2 调试AC (19)5 方案测试与优化 (20)5.1 测试准备 (20)5.1.1 测试概述 (20)5.1.2 WLAN测试工具与测试选点 (20)5.1.3 WLAN测试用例 (20)5.2 测试 (21)5.2.1 WLAN无线网络测试 (21)5.2.2 接入认证测试 (23)5.2.3 安全性测试 (23)5.2.4 可靠性测试 (25)5.2.5 管理性测试 (26)5.2.6 QoS测试 (26)5.3方案优化 (27)总结 (28)参考文献 (29)附录Ⅰ (30)致谢 (31)1 绪论1.1 设计背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需要频繁地变换生活中的角色来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生活压力,网络不仅仅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一个工具,并且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无形之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毕业设计无线局域网WLAN优化技术研究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无线局域网WLAN (2)1.1WLAN的硬件设备 (2)1.2WLAN的技术要求 (2)1.3WLAN的优缺点 (3)1.4WLAN的应用 (3)2WLAN系列标准及WLAN优化 (5)2.1WLAN的相关协议 (5)2.1.1802.11系列协议 (5)2.1.2 2.4G中国WLAN信道划分 (5)2.2WLAN优化的原因 (6)3WLAN网络容量和干扰问题及其优化思路 (6)3.1网络容量优化 (7)3.2信道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及其优化 (8)3.2.1WLAN系统中干扰的分类 (8)3.2.2WLAN系统对干扰的优化思路 (8)4不同覆盖方式下WLAN的优化方法 (10)4.1室内放装型WLAN系统 (10)4.1.1室内放装型WLAN网络部署分析 (10)4.1.2室内放装型网络优化方案 (11)4.2 室内分布型WLAN系统 (11)4.2.1 室内分布型WLAN系统网络部署分析 (11)4.2.2 室内分布型WLAN系统网络优化分析 (12)4.3室外型WLAN系统 (13)4.3.1室外型WLAN系统网络部署分析 (13)4.3.2室外型WLAN系统网络优化分析 (13)5工作总结与展望 (15)5.1总结 (15)5.2展望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摘要无线局域网WLAN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以射频为核心技术,代替了旧式繁琐的有线网络,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够利用简单的存取构造容许用户经过它。
近年来,无线局域网技术正在迅速发展。
无线局域网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从起步阶段到移动通信网络的成熟阶段,包括网络的设计,工程建设,网络优化阶段,网络优化成为成为保障WLAN在后期良好运行的关键。
因此,无线局域网优化技术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主要以WLAN基本知识为基础,选择无线局域网优化技术为基本研究对象,重点针对WLAN的覆盖方式、网络容量、干扰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案。
WCDMA无线网络优化【毕业论文,绝对精品】

WCDMA无线网络优化【毕业论文,绝对精品】摘要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2000年由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确定的,WCDMA 技术标准是通过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主流标准之一。
截止到2021年3月,在欧洲和亚洲的82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191个WCDMA的商用网络,流媒体、视频电话等新业务,正在为广大消费者接受。
3G的魅力正在于高速数据与多媒体业务,而视频电话、视频流、游戏等高速数据业务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无线网络环境,无线网络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体验及运营商的收益。
所以无线网络的优化,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许多运营商已开始考虑HSDPA的部署,WCDMA的市场正在走向快速发展的良性阶段。
在WCDMA的发展历程中,网络的规划和优化一直是运营商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特别是移动数据业务的不断发展,网络的规划和优化更加复杂。
网络的优化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运营商的网络投资效益,同时也影响到所提供业务的质量和业务的发展。
本论文主要研究网络优化相关理论,通过对国内外关于WCDMA无线网络资料研究,在对GSM无线网络优化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技术总结的基础上,对WCDMA无线网络优化做初步的探讨,并力图提出一些有预见性的观点,进而对即将在我国建设的WCDMA网络的建设和优化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3G,WCDMA,GSM,网络优化ABSTRACT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one of 2000 officially established by 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 WCDMA technology standard adopted by 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 mainstream standard. As of March 2021, 82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Europe and Asia, the construction of 191 WCDMA commercial network, streaming media, video telephony and other new business, is the broad consumer acceptance.3G's charm is in the high-speed data and multimedia services, video telephony, video streaming, games and other high-speed data services need a good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wireless network performance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user experience and revenue of the operators. Therefore, the optimization of wireless networks is the key success factors.Many operators have begun to consider the deployment of HSDPA, WCDMA market is moving toward the benign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the WCDMA network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has been a huge challenge facing operators, in particula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bile data services, network planning and optimization is more complex. Optimization of the network effect of a direct impact on the operator's network investment returns, but also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business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In this thesis, network optimization theory, to do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and try to put forward information on WCDMA radio network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relatively matur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mmary of the GSM wireless network optimization based on WCDMA radio network optimization some predictable point of view, and then about to build China's WCDMA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help.KEY WORDS:3G,WCDMA ,GSM, network, optimization第一章网络优化概述1.1 网络优化的概念网络优化是指对正式投入运行的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通过参数调整和采取某些技术手段,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同时也对网络今后的维护及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建议。
无线网络优化3篇

无线网络优化第一篇:无线网络优化的概述无线网络优化是指对无线网络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配置,以提高其性能和覆盖范围的过程。
现代社会的无线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服务于移动通信、无线网络和智能家居等领域。
因此,无线网络的性能的优化对于提高人们的生产力、便利性以及普及率至关重要。
对于无线网络而言,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号强度的优化:通过调整信号强度和信噪比等参数,以提高用户连接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2. 覆盖范围的优化:通过高效的无线接入点位置、天线、信道分配、波束成形等技术,使无线信号能够充分覆盖所有的服务范围,以最大化的服务用户。
3. 网络容量的优化:调整网络资源,提高网络容量以应对更多用户的连入或者更高的数据流量的需求,随着用户量的增加,网络容量需求越发显著。
4. 频率规划的优化:对频率使用和调配进行优化以解决多设备间的干扰,提高网络整体的使用效率。
优化无线网络可以增强网络的使用体验,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数据传输速率,减少网络的故障和断线机率,提升社会的普及率和网络安全性。
因此,无线网络的优化已成为整个无线通信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将不断推进未来社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进程。
第二篇:无线网络优化的常见手段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无线网络的性能和覆盖范围,更符合用户的需求,网络优化通常涉及以下常见的手段:1. 信号增强器与室内天线:在较远离基站的地方,经常出现信号弱的情况,这时安装增强器或室内天线,可以放大信号以改善网络信号的强度,进而更好地满足用户在墙体等阻碍处的网络需求。
2. 无线网络优化器:为了保持网络的稳定性与数据传输速率,使用无线网络优化器,可以在有限的带宽资源中提高网络容量,从而数据传输速率的提高。
这时,可以通过分配容量、波束成形等技术手段等来提高媒体、控制和应用等服务对无线带宽资源的利用效率。
3. 调节天线的角度和方向:在某些情况下,不同方向的天线指向可以对网络性能产生极大的影响。
毕业论文CDMA无线网络优化

毕业论文CDMA无线网络优化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它采用码分多址技术,可以提供高容量和高质量的无线通信服务。
在CDMA无线网络中,优化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用户的体验。
本文将以CDMA无线网络优化为主题,探讨网络优化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首先,CDMA无线网络的优化需要从网络规划和覆盖问题开始。
在规划阶段,需要确定基站的位置和分布,以确保整个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容量。
同时,还需要考虑基站之间的干扰情况,避免频率重叠和干扰导致的网络性能下降。
对于大型的CDMA网络,还可以使用容量和覆盖预测模型来进行规划和优化。
网络规划完成后,接下来是无线链路优化。
在CDMA网络中,无线链路优化包括功率控制、可变速率技术和干扰消除等。
功率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据接收信号强度和干扰情况,调整发射功率,使得信号质量和传输速率都能得到优化。
可变速率技术允许用户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调整传输速率,以提供更好的通信质量和更高的容量。
干扰消除技术包括信号处理和调制解调技术等,可以降低干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
此外,CDMA无线网络的优化还需要关注网络资源管理和负载均衡。
资源管理涉及频率分配、码分配和用户接入控制等。
频率分配和码分配需要合理分配给每个用户,以平衡网络的负载和资源利用率。
用户接入控制可以限制用户的接入,以保证网络服务的质量和容量。
负载均衡是指将网络的负载均匀地分布在各个基站之间,以避免一些基站过载而造成的网络性能下降。
最后,CDMA无线网络的优化还需要不断进行网络监测和优化调整。
通过网络监测可以了解网络的状态和性能,及时发现问题和瓶颈所在。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用户的体验。
总之,CDMA无线网络的优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网络规划、无线链路优化、资源管理和负载均衡,以及网络监测和调整都是优化的关键点。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优化,可以提高CDMA无线网络的性能和用户的体验,实现更高的容量和更好的通信质量。
毕业论文无线通信网络优化

毕业论文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无线通信网络是一种无线音视频、数据和图像传输技术,是现代数字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现代化社会和商业交易的基础设施。
无线通信网络已经广泛应用于语音和信息服务、移动和固定的互联网接入服务、电视广播和电影电视传输以及物联网等领域。
本文将从无线通信网络的特点入手,分析现有网络的不足,并提出优化的措施,以期为现有的无线通信网络提供参考依据。
一、无线通信网络的特点无线通信网络与传统有线通信网络不同,最明显的特点是信号的无线传输。
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和干扰的影响范围大,受到环境变化、信道多径传播、天线罩材料和接受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由于无线通信网络的非接触性,网络容易受到安全攻击,如非法窃听、数据篡改和恶意软件攻击等。
无线通信网络不仅仅是一个传输媒介,还具有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需求。
二、现有网络的不足在实际使用中,无线通信网络存在一些问题,如网络容量不足、传输速率慢、应用质量低等,限制了无线网络的应用领域和服务水平。
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网络管理混乱无线通信网络中存在不同的管理系统,如移动通信系统、互联网接入系统、传输网络和数据中心等,这些管理系统具有不同的协议、接口和参数设置,使得网络管理混乱,达不到网络高效、统一管理的要求。
(二)频谱稀缺在无线通信网络中,频谱是一项有限资源。
由于传输媒介是空气微波,随着用户数的增加和频段的紧张,频谱稀缺的问题愈发突出。
(三)干扰互相影响无线通信网络中,相互干扰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由于传输媒介是空气微波,环境因素、其他设备的电磁波和紧张的频段,在网络中不断地产生干扰。
互相干扰的网络设备会降低网络质量,同时会影响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的传输效果。
(四)传输速率不够快由于频谱资源紧张,用户数量增多,导致网络带宽不足,无法满足用户对于高速传输的要求。
部分设备还存在着各种传输协议不互通等问题。
三、优化措施针对现有网络的问题,提出如下优化措施:(一)网络一体化通过将不同的管理系统、协议和接口整合在一起,构建一个高效、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一体化管理和运营,解决现有的网络管理混乱问题。
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毕业设计).doc

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毕业设计)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快速和长移动通信网络容量需求与有限的固定速率资源之间的矛盾严重困扰着移动运营商。
解决或妥协这一矛盾的方法之一是规划和优化无线网络。
因此,无线网络的规划和优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无线网络规划是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网络的建设成本和运营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国外,大多数移动网络运营商都非常重视无线网络的规划和优化,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目前,国内移动通信公司也将设备供应商的网络规划和优化技术作为其移动通信设备招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从而显示了网络规划和优化在通信网络假设中的重要意义。
网络规划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建设一个具有一定服务水平的满足短期和长期无需求的移动通信网络,为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为了构建一个完整的移动网络系统,首先要根据服务区域的覆盖范围、容量要求和质量要求、服务区域类型、地形地貌、无线传输环境等进行相应的计算和规划。
以及小区和基站的数量、基站设备的配置和一般项目预算应逐步确定。
其次,望城应对移动通信正式运营的网络进行工程设计和拓扑结构确定。
主要依据是:从覆盖角度设计以确定基站和小区的数量;从容量的角度设计以确定基站和小区的数量。
然后,根据居住区的类型及其地形选择基站的数量和位置,实际测量地形,根据实际数据修改基站的位置,然后选择、调整并最终优化基站的主要参数。
第三是不重复调整和优化工程设计。
将初步工程设计参数输入专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将结果与初步工程设计预算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修改参数,根据无线资源管理参数和实测网络性能进一步仿真并反复修改工程参数,最终满足初步设计要求并交付正式运行。
这些是网络规划的主要内容。
网络优化的目的是分析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找出现有网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确定解决方案,提高网络性能,确保网络稳定良好运行。
网络优化的主要内容是首先解决运营网络的覆盖、容量和质量问题,然后进一步挖掘网络潜力,进一步优化网络结构,提高覆盖、扩大容量、提高质量和提高效率。
无线网络中的优化技术研究

无线网络中的优化技术研究如今,无线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对于网络连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但是,在高强度的网络使用中,我们依然会遇到网络不稳定、速度慢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无线网络中的优化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无线网络的优化技术进行探究。
一、无线网络的技术基础在探讨无线网络的优化技术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些无线网络的技术基础。
无线网络是通过无线中继器(如无线路由器)将信号从传输设备(如电脑、智能手机等)发送到目标设备的网络。
信号经常遭遇干扰,比如电视、微波炉、电信设备等。
干扰会降低信号的质量、稳定性和传输速度。
在无线网络中,还有一些关键的组成部分,例如MAC协议、物理层和网络层等。
MAC协议负责协调无线网络中的不同设备,保证数据帧的传输;物理层是无线网络的最底层,负责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然后将其在无线信道上发送;网络层是负责传输数据的最高层,它将数据分成许多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并将其重新组合为源数据。
二、无线网络的优化方法1. 频带选择频带选择是指在无线网络传输端和接收端之间选择最佳的频段来进行通信。
在不同的频段中,传输速率、传输范围和信号质量会有所不同。
因此,对于频带和频段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参数。
例如,对于较低的频段,其传输范围较短但速度较快,对于高频段,则有更好的传输速率和处理能力。
2. 发射功率的管理调整无线网络设备的发射功率,可以在不降低传输范围的情况下减少电磁污染,并且可以减少对其他无线网络的干扰。
如果发射功率太高,将会造成信号的重叠、受干扰等问题,从而降低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3. 频谱管理频谱管理是通过分配合适的频谱资源减少网络拥堵的最佳方式。
在某些场合,多个无线网络同时使用相同的频带,这会导致频带资源的过度利用,从而影响网络的传输速度和质量。
因此,传输设备需要动态地管理频带,通过自适应算法来避免频带的冲突。
4. 信道绑定信道绑定可以增加无线网络的带宽,以提高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网络优化技术基础珠海创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培训资料、内部使用)目录第一章概论 (3)第二章 GSM系统 (4)第三章数字无线接口 (7)第四章移动通信网参数 (18)第五章无线网络优化概述 (30)第六章基本概念 (35)第七章实测数据采集分析 (53)第八章 OMC、BSC的数据采集分析 (59)第九章干扰分析与掉话分析 (64)附录A跳频序列产生 (72)附录B:常用参数缩写解释 (73)第一章概论蜂窝通信是发展最快、需求最广的电信应用产品之一。
目前,在世界上全部新的电话订单中,蜂窝通信用户所占比例大,且在继续增长。
展望未来,利用数字技术的蜂窝系统将成为通信的通用方式。
欧洲有几大的模拟蜂窝系统在运营,例如:北欧多国的NMT(北欧移动电话)和英国的TACS (全接入通信系统)。
西欧其他各国也提供移动业务。
尽管质量、容量和覆盖区域差异很大,但是需求普遍地超过了估计。
另外,大多数系统是国内系统,不可能在国外使用移动电话。
这种形式清楚地表明,为将来在全欧洲普遍使用移动电话,需要一种公共的系统。
GSM(特别移动通信组、或移动通信全球系统)——新的泛欧数字蜂窝通信标准,将能解决目前的容量有限问题。
事实上,由于频道利用率的改善和小区技术的应用,容量将增加2-3倍,因此也大大地增加所能服务的用户数量。
GSM是由ETSI(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制定的泛欧数字移动电话标准,它提供了公共标准。
在现阶段,GSM包括两个并行的系统:GSM 900和DCS 1800。
这两个系统具有同样的基本功能特性。
在欧洲的漫游是全自动的。
在您的旅途中,您可随身携带的移动电话,并在其他国家开机使用。
GSM系统自动更新您归属系统中有关你的位置的信息。
因此,您能够发起呼叫,也能接收对您的呼叫,而主叫方无须了解您的位置。
除了国际漫游之外,GSM提供许多其他功能性,如高速数据通信、传真和短消息业务等。
数字移动电话将比要被它们取代模拟产品的体积更小、也更省电。
GSM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82年。
当时,北欧国家向CEPT(欧洲邮电行政大会)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制定900MHz频段的公共欧洲电信业务规范。
在1982-1985年间,讨论了制定模拟系统规范还是数字系统规范。
在并在1985年决定为一种数字系统制定规范。
接下来的问题是选择窄带还是宽带方案。
1986年,在巴黎对不同公司、不同方案的系统进行了现场试验比较。
1987年5月选定窄带TDMA(时分多址)方案。
与此同时,13个国家(英国有两个运营公司)签署了MOU(谅解备忘录),相互达成履行规范的协议,因而开放了一很大的潜在市场。
签署MOU的各个运营公司均以允诺,在1991年7月1日以前都要拥有一个运营的GSM系统。
某些国家通报了一开始覆盖就很大的规划,而其他国家只把在首都及其周围地区提供服务作为起步规划。
在此后的几年内,全部国家将在大部分人口聚居区和沿主要高速公路逐步提供服务。
以下对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做些介绍(以GSM为主)。
第二章GSM系统GSM网络GSM基本上可分为两部分:交换系统(SS)和基站系统(BSS)。
GSM系统模型每一部分包含很多功能单元,用来实现全部系统功能。
各功能单元配在不同设备(硬件)中。
交换系统包括的功能单元: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拜访位置寄存器(VLR)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中心(AUC)设备识别寄存器(EIR)基站系统(BBS)包括: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收发信台(BTS)该系统的实现形式是各无线电小区相互邻接而成的网络,这些小区共同提供整个服务区的全部覆盖。
每个小区有一基站收发信台(BTS),它工作在一组无线电频道上。
为避免干扰,这一组频道与用于相邻各小区的频道不同。
一组BTS由一个基站控制器(BSC)控制。
BSC控制诸如切换和功率控制等功能。
一个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为多个基站控制器服务,它控制自/至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公用陆地移动网(PLMN)、公用数据网和呼叫,或许还控制自/至专用网和呼叫。
上述各单元全都涉及在移动台(MS)和固定网的(例如PSTN网的用户)之间传送话音和连续。
假如不存在建立至MS的呼叫的可能性,那么就无须更多的设备。
但是,一旦想要建产MS终端的呼叫,则会出现问题,主叫者甚至不知道被叫MS现在何处。
为此,需要在网络中设立一些数据库,用来保存MS的踪迹。
这些数据库中最为重要的是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当一个人购买了一个GSM运营者的订单时,他将被登记在该运营者的HLR之中。
HLR中包含用户信息,例如,补充业务和鉴权参数。
此外,那里还要有关于MS位置的信息,即MS当前驻留在哪个MSC区。
这一信息将随MS的四处移动而相应改变。
MS要把它的位置信息(经由MSC/VLR)发往它的HLR,这样,便提供了能接收呼叫的先决条件。
鉴权中心(AUC)与HLR相连。
AUC的功能是向HLR提供出于安全原因而使用的鉴权参数和密锁。
拜访位置寄存器(VLR)也是一个数据库,它包含了当前位于对应MSC区内的全部MS的有关信息。
当某一个MS漫游到新的MSC区,与该MSC连接的VLR就向其HLR请求该MSRr的有关数据。
与此同时,其HLR将得知该MS当前正处在哪一MSC区。
此后,如果该MS想建立呼叫,则该VLR可以看作是分布的HLR。
该VLR还包括当前MSC中该的更为准确的位置信息。
如果固定网(PSTN)的用户入口局功能的一个MSC。
这个MSC称之为入口MSC(GMSC),它可为GSM网中的任何MSC(或许大多数MSC都具有入口MSC的功能)。
这个GMSC将要找至被叫MS的位置。
做到这点,可以通过询问该MS所登记的HLR。
该HLR将以当前MSC的路由。
当呼叫抵达MSC时,VLR会知道该MS更详细的位置。
因此,该呼叫的交换能够完成。
在GSM中,物理设备和用户想给GSM用户签约之间是有差别的。
移动台是硬件设备,可以安装在车辆内或者手提—便携。
GSM里有一小单元称为用户识别模块(SIM),它是一个单独的物理实体,例如一个IC —卡,也称智能卡。
SIM卡和物理设备一起组成移动台。
没有SIM卡,MS是不能接入GSM 网络的,但用于紧急业务时除外,由于SIM卡是与用户签约而不是与MS相联系的,因而用户可以使用另一个MS,也可以使用他自己的MS。
由此会引出盗用MS的问题,即万一设备唯一硬件识别的数据库—设备的合法性。
用这种方式,也可以禁用未经型号批准的MS,请记住,用户签约的鉴权由AUC利用参数来完成的。
网络区:入口MSCGSM/PLM网络和其它PETN、ISDN或PLMN网间的链路,将位于国防或国内汇接交换机的级别上。
GSM/PLMN网的全部入局呼叫将选路入口至一个或多个入口MSC。
MSC作为GSM/PLMN的入局汇接交换机。
它具有为移动终端的呼叫询问呼叫路由的功能。
它能使系统呼叫选路运至它们的最终的目的地—被叫移动台。
在GSM/PLMN网络中,全部至移动终端的呼叫,都要选路至某一入口MSC。
GSM/PLMN网络区:不同网络与GSM/PLMN网络间的链络。
MSC/VLR业务区:●MSC区表示网络中由一个MSC所覆盖的一部分。
为了给至某移动用户的呼叫选择路由,网络的通路是和该用户当前所在的MSC区内的那个MSC相连接的。
●业务区是其内的移动台因在某拜访位置寄存器内作了登记而能找到它的网络区的一部分。
在CME20系统中,MSC区和业务区覆盖的一部分网络区是完全一致的,因而MSC和VLR总是在同一个节点上实现。
●在下面的章节中,将涉及下述定义:一个GSM/PLMN网络区分成一个或几个MSC/VLR业务区。
MSC/VLR业务区位置区(LA)每一MSC/VLR业务区分成几个位置区。
位置区是MSC/VLR业务区的一部分,在一个位置区内,移动台可以“自由地”移动,不用更新控制该位置区的MSC/VLR交换机中的位置信息。
一个位置区是广播寻呼消息以便找到被叫移动用户的区域。
该位置区可能含有几个小区,且可能和一个或多个BSC有关。
但它只属于一个MSC/VLR。
利用位置识别(LAI),系统能够识别位置区。
位置区被系统用于搜索激活状态下的某个用户。
小区一个位置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
一个小区是具有小区全球识别码(CGI)的,并能由网络识别的一个无线电覆盖区。
利用基站识别码(BSIC),移动台本身能区分使用同样载频的各个小区。
第三章数字无线接口无线接口是移动台(MS)与基站收发台(BTS)之间接口的通称。
它使用了每一个TDMA帧的时分多址的概念,每帧包栝八个时隙(TS), 从BTS到MS的方向定为下行, 相反的方向称为上行。
信道的概念信道分为:物理信道与逻辑信道物理信道:一个载频上的TDMA帧的一个时隙称为一个物理信道。
它相当于FDMA系统中的一个频道,每个用户通过一系列频率中的一个接入系统。
因此,GSM中每个栽波有八个物理信道,信道0-7(时隙0-7)。
在一个TS中发出的信息称为一个突发脉冲序列(burst)。
TDMA信道概念逻辑信道:大量的信息传递于BTS与MS之间,如:用户数据和控制信另令。
根据传递信息的种类,我们定义不同的逻辑信道。
这些逻辑信道映射到物理信道上。
如在逻辑信道“业务信道”中发送话音时,业务信道在传输过程中要被放到某个物理信道上,如信道6(TS6)。
GSM900在下列频段内设置了124对双工的载频:上行:890-915MHz (MS发射 BTS接收)下行:935-960MHz (BTS发射 MS接收)载频间隙 200kHz,因此,GSM900的信道数为124X8=992DCS1800在下列频段内设置了374对双工的载频:上行:1710-1785MHz下行:1805-1880MHz载频间隔200kHz,因此,DCS1800的信道数为374X8=2992。
逻辑信道逻辑信道可分为两类,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
业务信道(TCH):TCH用于传送编码后的话音或用户数据。
上行和下行,点对点。
定义了两种TCH:Bm或全速率TCH,以22.8kbit/s的总速率携带信息(编码话音或用户数据)。
Lm或全速率TCH,以11.4kbit/s的总速率携带信息(编码话音或用户数据)。
控制信道:用于传送信令或同步数据。
定义了三种控制信道:广播、公共及专用控制信道。
它们又被细分为:广播信道:频率校正信道(FCCH):此信道携带用于校正MS频率的信息。
下行,点对点。
同步信道(SCH):此信道携带MS的帧同步(TDMA帧号)和BTS的识别码(BSIC)的信息。
下行,点对多点。
SCH包括两类编码参数:— BSIC(基站识别码):6bit (信道编码前)其中包含 3 bit 的PLMN色码:范围 0~73 bit 的BS色码(BCC):范围 0~7—缩减TDMA 帧号(RFN):19 bit (信道编码前)其中 T1 (11bit):范围 0~2047 T1=FN/(26 51)取整T2 (5bit):范围 0~25 T2=FN模26T3’ (3bit):范围 0~4 T3’=(T3-1)/10其中 T3 (6bit):范围 0~50 T3=FN模51FN为TDMA帧号(0~2715647)广播控制信道(BCCH):此信道广播每个BTS的通用信息(小区特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