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猪胴体品质及肉质的研究
国内优良猪种――陆川猪

•陆川猪的产地1.1 产地地理分布•陆川猪肉质•陆川猪的繁殖与育种•陆川猪在农业上的意义与贡献•陆川猪的保护与发展目录产地地理分布产地品种特性产地饲养管理饲养过程中注重防疫和卫生管理,以保证猪群的健康和陆川猪的饲养管理注重粗饲与精饲的结合,以充分利用肉质特点030201烹饪应用营养价值脂肪酸均衡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高蛋白质丰富繁殖特点繁殖性能高陆川猪的繁殖周期相对较短,可以加快繁殖速度。
繁殖周期短遗传稳定性好杂交育种采用不同品种的陆川猪进行杂交,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选种选育通过选择优良的陆川猪个体进行繁殖,以获得更好的后代。
继代选育在每一代中选择优秀的个体进行繁殖,以逐渐提高整体的品质。
育种方法增加瘦肉率提高生长速度提高耐病性改善肉质口感遗传改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03物流与运输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01饲料加工产业02屠宰与肉制品加工产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措施种质资源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政策支持疫病防治加强疫病防治,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疫程序,减少疾病对陆川猪种群的影响。
建立合作机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参与的陆川猪保护与发展合作机制,共同推动陆川猪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策略与建议合理开发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陆川猪资源,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
科研合作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陆川猪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工作,提高生产性能与经济效益。
推广与宣传通过各种渠道推广陆川猪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与影响力。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陆川猪保护与发展的认识与重视程度。
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综合措施,实现陆川猪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多重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提升产业水平通过科研创新与推广应用,提高陆川猪的产业水平,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养殖与管理。
未来展望。
陆川猪胴体品质及肉质的研究

陆川猪胴体品质及肉质的研究2010第6期养猪SWINEPRODUCTION33陆川猪胴体品质及肉质的研究张家富-,何若钢,江永强z,覃小荣,黄伟杰,刘丁健,刘桂武,罗丽萍(1.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5;2.广西玉林市陆川县水产畜牧兽医局,玉林537700)中图分类号:$828.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957(2010)06—0033—04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陆川猪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为陆川猪保种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8头陆川猪的测定结果表明,10.75月龄陆川猪屠宰体重83.98kg,胴体瘦肉率38.68%,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3.1和4.71,pH(宰后45min的pH)和pH24(宰后24h的pH)分别为5.86和5.73,肌内脂肪含量高达9.27%,肌纤维直径为31.51m.每100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7.89l4.047.13g,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78.48%和39.85%.饱和脂肪酸组成主要是棕榈酸,其含量达到26.03%,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主要是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其含量分别达45.06%和11.57%,其它脂肪酸含量相对较少.关键词:陆川猪;胴体性能;肉品质;氨基酸;脂肪酸陆川猪因产于广西东南部的陆川县而得名.陆川猪的形成历史悠久,早在明万历己卯(1579)年编纂的《陆川县志》中已有关于陆川猪的记载【].197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广东顺德召开的全国猪选种育种会议,确定陆川猪为全国地方优良品种;1982年被载入《中国畜禽品种志》;2000年农业部第130号公告陆川猪被列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名录.1972年,陆川县建立保种场,现存栏陆川母猪163头,公猪12头(6个血统),年生产种猪约1500头.广西畜牧研究所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建立了省级陆川猪保种场.目前陆川县境内成年陆川母猪6.68万头,公猪428头.陆川猪是我国八大地方优良品种之一,其特点为体小,早熟易肥,皮薄肉嫩,肉味鲜美,性温驯,耐粗饲,适应性强,母猪繁殖力高,而且母性好.为了研究陆川猪的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特进行本次测定,为我国陆川猪的保种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时间与地点2010年7月29日在广西陆川县采样供测.1.2猪只选择选取(10.750~1.282)月龄,生长发育良好,平均体重(83.98~20.29)kg的陆川猪8头进行测定.1.3测定指标及方法1.3.1肌肉品质指标(1)肉色.肉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其中的肌红蛋白含量和化学状态.肌红蛋白主要有3种:紫色的还收稿日期:2010—11-1I作者简介:张家富(1982一),男,广西钦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E-mail:***********************通讯作者:何若钢(1957一),教授.E—mail:**************原型肌红蛋白(Mb),红色的氧合肌红蛋白(MbOz),褐色的高铁肌红蛋白(Met—Mb).测定仪器为德国Opto—Star仪,Opto值(比色值)用来评定猪肉的颜色,可将质量性状转为数量性状测定,所测数据更接近正态分布.测定部位为背腰结合处的眼肌横断面.测定方法将测定头置于眼肌横断面,2~3s即可完成,测定时间为屠宰后24h.Opto值参考标准:OD—to—wert/>63为优,肉质好;53≤ODt0—wert<63为良,较满意;Opto—wea<53为差.(2)系水力.系水力指肉保持原有水分和添加水分的能力,肌肉中通过化学键固定的水分很少,大部分是靠肌原纤维结构和毛细血管张力而固定.测定仪器为德国LF—STAR系水力电导率测定仪,通过2个不锈钢电极LF—STAR读数,根据其干稠度,PSE肉显示电导高值,DFD肉显示电导低值.(3)嫩度.嫩度是指肉在食用时口感的老嫩,反映了肉的质地,由肌肉中各种蛋白质结构决定.测定仪器为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研制的C—LM3型数显式肌肉嫩度仪.(4)大理石纹.取胴体胸腰结合处的眼肌,在4℃下存放24h后,用大理石纹评分标准图目测评分.按5分制评定:1分为脂肪呈极微量分布,2分为脂肪呈微量分布,3分为脂肪呈适量分布,4分为脂肪呈较多量分布,5分为脂肪呈过量分布.(5)肌纤维直径.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根据肌肉纤维组织的方向,小心切割成米粒大小的长度与宽度,然后将肌肉样放入2.5%的戊二醛固定液中保存.经过一系列测定前处理,用电子尺或游标卡尺测量样品肌纤维直径.(6)pH.取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于宰后45min和24h分别用精密DH试纸(5.47.0)测定.养猪SWINEPRODUCTION(6)2010(7)肌内脂肪.取背最长肌中段最后肋与第1,2腰椎间核心部分30~80g,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 1.3.2胴体品质指标按常规屠宰方法进行分割,去头,蹄和内脏,取左半胴体称重,测量胴体长,背膘厚,皮厚,眼肌面积等.按照皮,脂肪,肌肉和骨骼分离并称重,计算屠宰率,胴体瘦肉率等.1.3-3肉成分测定肌肉氨基酸含量按照《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L3】(GB/T5009.124—2003)进行测定;肌肉脂肪酸含量按"肉与肉制品脂肪酸测定(GB9695.2—88)",用气相色谱法测定.1.4数据统计试验数据使用DPS6.5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DUNCAN'S多重比较,结果用平均数-4-标准差表示.2试验结果与讨论2.1陆川猪的胴体性状测定结果陆川猪胴体测定结果见表1.其它试验结果显示,我国其它地方猪种如金华猪(65k,莱芜猪(90k的皮厚,背膘厚,眼肌面积依次为0.408cm和ff395cm, 3.27am和3.15cm,21.81cm和17.03om2.本试验中,陆川猪皮厚,背膘厚,眼肌面积分别为0.53cm,5.64cm和l9.56cm2,明显表现出陆川猪皮薄,背膘厚,眼肌面积较大的特点.中国地方猪种成熟后的屠宰率,两广小花猪体重75kg时为67.59%,太湖猪75kg时为69.43%,香猪38.8kg时为65.74%,金华猪70kg时为72.12%.试验中陆川I猪屠宰体重为83.98时,屠宰率为70.33%,因此与其它猪种没有明显的差异.表1陆川猪胴体性状测定结果(n=8)屠宰体重,kg83.98~20.29背膘厚(6~7肋)/cm5.64+0.84 胴体重,l(g59.65~8.78皮厚/cmO.53~0.09屠宰率/%70.33~3.92瘦肉率/%38.68~372胴体斜长/cm65.25~2.88皮脂肪率,%53.22~2.37眼肌面积/cm19.56~3.85骨率,%8.09+1.352-2陆川猪的肉质性状测定结果2.2.1肌纤维直径许多研究表明,肌纤维密度和直径是影响肌肉系水力和嫩度的重要指标.肌纤维细,密度大的品种,其肌内脂肪的沉积量要高于肌纤维粗而密度小的品种.沈元新等,王亚鸣等[51研究发现,随着肌纤维直径的增大,肌肉嫩度降低;肌纤维越细,密度越大,肌内脂肪含量越高,肉质越细嫩.陆川猪肌纤维直径为(31.51~3.11)m,此结果与刘培琼(1996)测定黔北黑猪(29.80txm)结果相似.陆川猪肌纤维直径属较细范围(表2).2.2.2肌肉的颜色肌肉的颜色(肉色)是重要的感官品质之一,放血情况良好时,主要由肌红蛋白的数量和化学状态来决定,是肌肉的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变化的外部体现.畜体部位及畜龄不同都会造成肉色的差别,一般幼畜的肉色较浅闭.据研究,中国地方猪种的肉色评分值一般在2.53.5之间,陆川猪的肉色在此范围内.2.2.3大理石纹大理石纹反映的是肌问脂肪数量及分布情况,总结中国地方猪种的试验结果指出,中国地方猪种平均大理石纹评分为3.28.陈润生总结的试验结果也表明,中国地方猪种的背最长肌大理石纹评分没有低于1的,大部分是3.04.0.陆川猪与黔南黑猪(3.42),隆林猪(3.10)相比,大理石纹评分4.71,属优质猪肉范围.2.2.4肌内脂肪肌内脂肪是猪肉滋润多汁的物理因子,也是产生风味物质的前体.适度丰富的肌内脂肪对良好的口感,系水力,嫩度,多汁性,风味等都有一定的作用,是肉质测定中的重点项目之一.陆川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高达(9.27~3.11)%,对陆川猪浓郁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2.2.5肌肉嫩度通常认为,剪切力值越小,嫩度越大,肉品质越好.陆川猪背最长肌剪切力属正常猪肉范围.表2陆川猪肉质性状测定结果(n=8)Opto值79.56~3.74肌纤维直径/LLm31.51~3.1l美制比色板评肉色3.10~0.6645min内剪切力/N16.34~0.75 大理石纹4.71~0.97嫩度,N24.35~3.72pHl586+0.11肌内脂肪9.27~3.1lpH245.73~0.05千物质29.99~2.89熟肉率/%70.70~5.56系水力/ms1.69~0.082-3陆川猪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由表3可知,陆川猪每100g背最长肌的17种氨基酸含量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Asp,Ser,Glu,Gly,Ala,V al,Ile,Leu,Lys,Arg,Pro)含量和必需氨基酸(Thr,V al,Met,Ile,Leu,Phe,Lys)含量分别为17.8914.047.13g.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和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分别为78.48%和39.85%.其中,陆川猪肌肉中以谷氨酸含量最高,达到2.832g,其次分别为天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等,胱氨酸含量最低.谷氨酸具有形成肉鲜味以及缓冲碱,酸等不良味道的特殊作用[6].研究中陆川猪肌肉以谷氨酸含量最高,这就使鲜肉烹调后富有鲜美的味道;其次是赖氨酸含量较高,使肉类食品富有营养价值,说明陆川猪肌肉不但有较高的蛋白质"生物学效价",而且也为肉味的鲜美提供了又一物质基础.国外研究表明,羟脯氨酸含量是肌肉嫩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含量与肌肉嫩度呈负相关性,而肌肉中色氨酸含量与羟脯氨酸情况正相反,肌肉质地越嫩,色氨酸含量越高,与肉的嫩度呈正比,但色氨酸含量上的差异不及羟脯氨酸显着.这说明,羟脯氨酸和色氨酸含量与肌肉组织的嫩度密切相关,是评价肉类食品质量的重要依据同.2010第6期张家富,等.陆川猪胴体品质及肉质的研究35 表3陆川猪每100g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n=8)测定项目结果天冬氨酸(Asp)/g苏氨酸(Thr)/g丝氨酸(Set)屉谷氨酸(Glu)/g脯氨酸(Pro)/g甘氨酸(Gly)/g丙氨酸(Ala)/g胱氨酸(Cys)缬氨酸(va1)/g蛋氨酸(Met)/g异亮氨酸(1le)幢亮氨酸(Leu)/g酪氨酸(Tyr)/g苯丙氨酸(Phe)/g赖氨酸(Lys)/g组氨酸(His)/g精氨酸(Arg)/g氨基酸总量(TAA)/g鲜味氨基酸总量(DAA)/g必需氨基酸总量(EAA)/g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DAAfrAA),%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EAAfrAA)/%2.4陆川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由表4可见,陆川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组成主要是棕榈酸(C16:0),其含量为26.03%: 其次是月桂酸(C12:0),含量是5.66%.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主要是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其含量分别为45.06%和11.57%;其它脂肪酸含量相对较少.本研究中发现陆川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酸组成主要是C16和C18脂肪酸,其它脂肪酸含量很低.这与Enser等嗍,Flaehowski等[91的研究结果一致. Kondraeki等foj在研究中发现C16和C18脂肪酸的含量达到98.5%,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40%~50%:不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多的是油酸(C18:1),约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0%~50%,另外不饱和脂肪酸中还有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和花生四烯酸(C20:4)及不饱和度更高的脂肪酸,除油酸和亚油酸外其它几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5%以下.本研究陆川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4.93%,此结果比Kondracki等报道的低;不饱和脂肪酸中含量最多的油酸(C18:1)含量为45.06%,此结果与Kondracki等的研究结果一致.研究中还检测到了一些短链及中链脂肪酸,其含量都相对较低.饱和脂肪酸含量与猪肉品质有很大关系.刘振华『】】】对猪肉品质风味进行研究时发现,瘦肉率越高的猪种其肌肉总饱和脂肪酸含量越低,风味品质越差.Cameron等[121~究表明,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则嫩度,多汁性,风味都较好.猪肉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与肉的风味呈正相关,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与肉的风味呈负相关fl3l. 本研究中测定的陆川猪肌肉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仅34.93%,相对较低,但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达到45.06%,因此可推断陆川猪肉质优良和独特风味的特性与较高油酸含量有关,其具体原理机制还有待研究.亚油酸和亚麻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饲粮中获取,故被称为必需脂肪酸.Migdal等㈣研究指出,胴体脂肪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则对人的健康有益,但对肉质性状有负面影响,使脂肪变得松软,易氧化.本研究中陆川猪亚油酸与亚麻酸总量为12.37%,因此不会影响陆川猪肉香味美的特性.表4陆川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n=8)%饱和脂肪酸测定结果不饱和脂肪酸测定结果月桂酸(C12:0)5.66~3.27油酸(C18:1145.06~3.28亚油酸(C18:2)l1.57~1.70肉豆蔻酸0.86~0.35亚麻酸(C18:310.80~0.44花生酸1.88~0.74花生四烯酸(C20:4)1.71~0.4O十五酸0.41~0.11十二碳一烯酸0.54~0.36硬脂酸(C18:0)0.12~0.02十二碳二烯酸2.80~0.28棕榈酸(C16:0)26.03~I.53十四碳五烯酸0.12~0.叭十五碳烯酸2.o1~0.42总饱和脂肪酸34.93~3.21总不饱和脂肪酸63.94±2.903结论对8头83.98kg陆川猪测定结果显示,胴体瘦肉率38.68%,皮脂肪率53.22%,骨率8.09%,骨细特征明显.肌肉纤维较细(3151rn),肉质细嫩(24.35N);肉味鲜美,每100g背最长肌中鲜味氨基酸含量达14.04g,其中谷氨酸含量2.832g.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与其食用品质密切相关,陆川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丰富(9.27%),口感多汁滑香,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6.03%,45.O6%,l1.57%.诠释了陆川猪肉确系风味独特的营养佳品.参考文献:[1]陆川县志编辑委员会.陆川县志[M1.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3:413-416.【2]2张伟力.猪肉肌内脂肪测定方法及其误差分析fJ1.猪业科学, 2008,7:102—103.[3]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4】沈元新,徐继初.金华猪及其杂种肌肉组织学特性与肉质之间的关系叨.浙江农业大学,1984,10(3):265—272.f5J5王亚鸣,刘龙芳.江西玉山猪肌肉组织学特性与肉质的关系『J].江西农业大学,2004,16(3):284—287.f6】吕耀忠,张宝荣,闻殿英,等.猪胴体中氨基酸与瘦肉率比例变化的分析『J1.养猪,1991,(3):12—13.【7】张燕婉.猪胴体不同肌肉中氨基酸分析比较『J1.氨基酸杂志, 1989,4:23—24.[8】EnserM,HallettKG,HewettB,etoLFattyacidcontentandtom—ositionofUKbeefandlambmuscleinrelmingtoproduction systemandimplicationsforhumannutrition[J].MeatScience,1998,f49):329-341.【9]FlachowskiG,HarmeyerJ,SchlumbohmC,eto1.Diephysiologis—M∞∞∞:2m傩∞盯∞吣∞如蝴曲蚰曲蚰如如曲加眇B铝1472578615219l8研懈黜薹蓦讯1O2O01O0OO1●O36养猪SWINEPRODUCTION(6)201O陆川猪优良特性和杂交开发利用中国分类号:S828.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o2—1957(2010)06—0036—01 陆川猪原产地广西陆川县,主要分布在玉林,钦州地区,以及广东化州,廉江,郁南等十多个县(市),现有母猪1O万多头,被列为全国优秀地方保护品种.l陆川猪优良特征是皮薄毛稀,肉质细嫩,骨骼细小产仔多,耐粗饲,母性好,早熟易肥,遗传稳定,杂交效果好.农户喜欢饲养作为杂交母本.主要缺点是体型矮小,背腰凹陷,肚大拖地,大腿欠丰满,生长较慢,瘦肉率低(36%~40%),是一种早熟,易肥的小型地方花猪品种.陆川猪毛色为头,背腰,臀部及尾为黑色,其余部分为白色,大约白毛占2/3,黑毛1/3,这种毛色十分一致.陆川猪属小型脂肪型,体型为矮,短,肥,宽,圆.一般成年公猪体重70~80千克,母猪8090千克.陆川猪外型还可分为双脊猪和单脊猪;四肢可分肉脚(较肥大)和丁脚(较细小)猪.2陆川猪生产性能产仔多,一般头胎产仔l0头以上,经产多于12头,而且母性温驯,适应性强,耐粗饲,在农村低水平饲养条件下,对产仔数并无影响.陆川猪生长发育较慢一些,后备猪45月龄体重达3O~40千克可以配种,育肥猪7~8月龄体重达70~8O千克可以屠宰.屠宰胴体脂肪较多,瘦肉率较低,在7O80千克屠宰的肉猪,背膘厚达5-6厘米,胴体瘦肉率36%--40%左右.陆川猪肉质良好,肌内脂肪达4%5%(长白猪2.O%~2.5%),肌纤维细,其直径平均30~35微米~-K白猪63微米),肌肉中甘氨酸含量比长白猪高一半,故陆川猪肉质细嫩,多汁,鲜美.3佑川猪杂交利用杂交是最快,最有效的改良猪种品质的方法之一.多年来陆川猪作为母本,与配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公猪进行比较观察,其杂交效果都很好,一般杂交一代生产力可以提高30%~35%, 杂交二代可以在杂交一代基础上再提高l0%20%.特别是杜洛克公猪杂陆川母猪的后代更好一些.据观察,杜陆杂交一代,全身黑色,体型高大,健壮,产仔多,生长快,耐粗饲,适应性强,瘦肉率高,肉质得到很好改善,群众喜欢饲养.前几年自治区畜牧研究所进行过陆川猪及杜陆杂交猪肉质品尝评定,大家认为陆川猪和杜陆杂的肉质均为细嫩,多汁,口味清香,外种长白猪肉质比较粗,硬,肉质较差.4陆川猪发展新方向目前市场上供应的猪肉,大多数是来自外种杜,长,大相互杂交的后代商品猪,这种猪肉肌纤维粗,硬,口味欠香甜,群众不太喜欢.为了改进这种现象,广西区畜牧研究所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利用杜洛克公猪配陆川母猪生产杜陆杂交黑猪进行试验推广,据测定杜陆母猪产仔数平均达11.6 头,35日龄断奶窝重达68.7千克,头均重6_2千克,育成率95.8%,育肥猪统计52头,从21-4千克开始至86.7千克,平均日增重734克,料重比2.87,达10o千克日龄174天.经8头(平均体重83.16千克)屠宰测定,屠宰率75A2%,瘦肉率57.92%,背膘厚1.97厘米, 眼肌面积36.35平方厘米.目前广西饲养杜陆母猪的种猪场已有几十个场,饲养生产母猪达6000多头.5陆川猪的开发利用情况2008年广西晨康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武鸣县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新建一个600头陆川母猪原种猪场,并在武鸣,大化,百色等农户中建立2000多头母猪繁殖场和20000多头商品猪场,他们利用果园建猪场,放牧饲养,利用益生菌发酵饲料喂猪,生产细嫩,多汁,味美黑猪肉.公司采用产,供,销一条龙生产方式,由公司提供猪种,饲料,兽药和技术指导,农民供地建猪场养猪,产品公司回收,保持农户每出栏一头商品猪有100元以上收入,生猪由公司集中屠宰,加工,设立专卖店供应市场.据了解猪肉加工后的品种很多,销路很广,群众非常欢迎,为广西地方猪种多元化开发利用开创了一条新路子.l0月23—24日,2010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及中国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协作组第七次年会暨猪产业高峰论坛在广西玉林市召开.会上,陆川特色产品"陆川猪"获国家农业部颁发"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目前,广西陆川县拥有存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653家,每年能够提供种苗1200万头以上.(李琼华) cheBedeutungyonLCarnitinundEfiektevonCarnitinzulagen beiHaustieren[J]JourofAnimalphysiologyandAnimalNutrition, 1997,78:187-195.【10]KondrackiS,BednarekD,GrzedaM,etnf.Magnesiumandcalcium inprophylaxisofparturientparesisindairycows[J].PigInfor- mation,2000,21(3):105-108.【l1]刘振华.猪肉肉质特性生物化学研究进展[J].国外畜牧科技,1996,23(6):37—40.[12】CameronN,EnserM,NuteGR,eta1.Genotypewithnutrition interactiononfattyacidcompositionofintramuscularfatand therelationshipwithflavourofpigmeat【J】.MeatScience,2000,55:187-195.【13】杨烨.优质鸡肌内脂肪代谢调控及其与肉质性状关系的研究f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14]MigdalW,BarteczkoJ,BrwiecF,et.Theinfluenceofdietary levelsofessentialfattyacidinfull-dosemixturesoncholes—terollevelinbloodandtissuesinfatteners【J】.AdvancesinA—gricultureScience,2000,7(1):43—48.(编辑:富春妮)。
陆川猪屠宰性能的测定

128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3年 第4期陆川猪屠宰性能的测定张家富1,2,何若钢1*,覃小荣1,江永强3,李万呈3,何国青3(1.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5;2.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金光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 530042;3.广西玉林市陆川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广西 玉林 537700)陆川猪因产于广西陆川县而得名。
陆川猪的形成历史悠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唐时代,在明万历已卯(1579)年编篡的《陆川县志》中已有关于陆川猪的记载。
1973年中国农科院在广东顺德召开的全国猪选种育种会议,确定陆川猪为全国地方优良品种;1982年被载入《中国畜禽品种志》;2000年农业部第130号公告陆川猪被列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名录。
[1]2009年,陆川猪成广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2010年,陆川猪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
[3]为了研究陆川猪与长大二元杂交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特进行本次测定,为陆川猪的保种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 选择90 kg 左右陆川阉公猪、长大二元杂交阉公猪各8头(共16头),进行屠宰测定。
试验动物分别由广西神龙王集团国家级陆川猪保种基地和广西陆川县英平畜牧业有限公司提供。
1.2 时间与地点2011年11月17-18日在广西陆川县神龙王集团食品加工厂内进行。
作者简介:张家富,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E-mail:***********************通讯作者:何若钢,E-mail:*****************.摘 要:随机选取健康、无病、生长发育正常的陆川猪和长大二元杂交猪各8头为研究对象,对陆川猪和长大二元杂交猪的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陆川猪与长大二元杂交猪的宰前体重、骨率差异不显著(P >0.05);屠宰率、胴体重量、胴体长、6~7肋处膘厚、眼肌面积、6~7肋处皮厚、瘦肉率、脂率、皮率差异极显著(P <0.01)。
有关猪胴体品质和肉质测定方法简介

猪胴体品质和肉质测定方法简介1器材:猪场内用:皮尺、直尺、游标卡尺、pH计、电子天平、手术刀、剪刀、镊子、自封袋、小塑料管、定量滤纸、硫酸透明纸、记号笔、塑料系带、透明胶带实验室用:三角瓶、玻璃珠、混合振荡器、移液枪、离心机、冰箱烘箱、pH计、多功能离子测定仪2试剂:猪场内用:5%戊二醛、磷酸缓冲液、pH标准液实验室用:25%的偏磷酸溶液、氨氮试剂、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羧甲基纤维素钠-柠檬酸缓冲液、DNS试剂一、胴体性状指标1、屠宰率:指胴(dong)体重(放血、脱毛后除去头、蹄、尾和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重量)占宰前空腹重的比率(空腹24小时),或占空体重(空体重=宰前体重—胃肠道和膀胱内容物重量)的比率(采用空体重无需停食)。
胴体重:肉猪经放血、退毛、开膛除去板油和肾脏以外的全部内脏,去头(沿耳根后缘及下颌第一条自然横褶切离寰、枕关节)。
去蹄(前肢断离腕掌关节,后肢在跗关节内侧断离第一间褶关节)和尾(紧贴肛门切断尾根)。
开片成左右对称的胴体(背线切面要整齐),左右两片胴体之和(包括板油和肾)即胴体重。
2、胴体直长:从耻骨联合前缘中点至第一颈椎前缘中点的长度3、胴体斜长:胴体在倒挂状态下从耻骨联合前缘中点至第一肋骨与胸骨结合处的长度4、膘厚:第6和第7胸椎接合处用游标卡尺测定皮下脂肪层厚度。
或采用三点膘厚平均即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腰荐结合处三点膘厚平均。
(采用时须加说明) 5、皮厚:用游标卡尺测量6~7肋间的皮厚6、眼肌面积:指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面积。
先用硫酸纸描下横断面图形,用求积仪测量其面积,若无求积仪,可量出眼肌的高度和宽度,用下列公式估测:眼肌面积(cm2)=眼肌高度(cm)×眼肌宽度(cm)×0.77、瘦肉率:将去掉的板油和肾脏的新鲜左胴体剖分为瘦肉、脂肪、骨、皮等四部分,肌肉间的零星脂肪随瘦肉不剔除,皮肌随脂肪也不另剔除。
作业损耗控制在2%以下,并计算百分比,瘦肉占这四种成分之和的比例即为瘦肉率。
陆川猪的发展调研报告

陆川猪的发展调研报告陆川猪的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陆川猪是一种特色农产品,以其肉质鲜美、口感独特等特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为了解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本报告对陆川猪的产业链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二、产业链概述陆川猪的产业链从养殖开始,包括种猪供应、饲养管理、养殖设施、猪肉加工等环节。
在这个产业链中,种猪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陆川猪的品质和产量。
饲养管理环节主要包括饲养环境、饲料配制、疫病预防等。
养殖设施包括猪舍、饲料加工设备等。
猪肉加工环节包括屠宰、分割、包装等。
三、发展现状目前,陆川猪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品种逐渐丰富,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通过与当地农民的交流和调研,我们发现陆川猪的肉质鲜美、肥肉和瘦肉的比例适中,非常适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
与此同时,陆川猪的供应链也在不断完善,种猪供应商和猪肉加工厂商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面临问题尽管陆川猪的发展势头良好,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养殖技术不够成熟,养殖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疫病爆发等。
其次,供应链中的环节还不够完善,种猪供应商与猪肉加工厂商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导致产能不能充分释放。
此外,由于宣传力度不够,陆川猪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相对较低。
五、解决措施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减少养殖风险。
其次,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加强供应商与加工商之间的合作,提高产能利用率。
最后,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陆川猪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六、结论陆川猪作为一种特色农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增强宣传力度,可以推动陆川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同时,还需要加大科研力度,开发更多高品质的陆川猪品种,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七、参考文献1. 陆川县《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3年)》。
浅析陆川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浅析陆川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钟江钊广西玉林市畜牧站,广西玉林 537000摘要为了增强陆川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突出陆川猪的实际价值,促进陆川猪产业不断发展,本文介绍了陆川猪的优点;简述了陆川猪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意义:促进陆川猪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有助于增加肉类食品供给;指出了陆川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陆川猪繁育体系不够健全,陆川猪保种区较少;提出了陆川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策略:科学构建陆川猪保种组织机构,健全陆川猪繁育体系,构建陆川猪保种区,加大技术推广、开发、利用力度等,从而促进陆川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陆川猪;种质资源保护;繁育体系;杂交改良;猪精深加工陆川猪因原产于广西东南部的陆川县而得名,是中国八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特产。
2010年9月13日,我国原农业部批准对“陆川猪”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现阶段,陆川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陆川猪种质资源保护不足、繁育体系不够健全、保种区较少等。
重点做好陆川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能够促进陆川猪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及增加肉类食品供给,有效提升陆川猪养殖业健康发展水平[1]。
据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玉林市全年生猪出栏588.7万头,比上年增长6.1%,年末生猪存栏393.72万头,比上年末增长2.1%。
全市8个县(市、区)中,有北流、容县、陆川、博白、兴业等5个县为生猪调出大县,因此更应通过有效的策略,保护陆川猪种质资源,强化利用,真正突出陆川猪的养殖效益。
1 陆川猪的优点陆川猪具有较多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调查数据显示,陆川猪具有较高的繁殖力,仔猪成活率可达到93%;肉质好,相比于其他品种的猪,陆川猪肉肌原纤维、肌纤维、氨基酸总含量等指标更佳;抗逆性强,耐粗性好、耐热,陆川猪能够在精料缺乏条件及高温高热气候环境下生长,并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体型紧凑,早熟,具有稳定的遗传力,属于较为理想的杂交母本,能够很好地满足市场对优质种质猪的养殖要求。
陆川猪优良特性和杂交开发利用

养猪 S N R U T O 6 WI E P OD C I N()
2 1 0O
陆 川 猪 优 良 特 性 和 杂 交 开 发 利 用
中国分类号 :8 88 S2.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o — 9 72 1)6 0 3— 1 1 2 15 (0 00 — 0 6 0 0
20 5 17 9 . 0 0,5:8 -1 5
1】杨烨. 优质鸡肌 内脂肪代谢调控及其与 肉质性状关系的研 究 【0 o dak ,e nrkDG zd e f g eim dc c m 【3 1 ]K nrci B d ae ,reaM, nMans a a i S t. u n l u i rp yai o at e t aei i ar o s ]PgIfr npoh l s f r r n prs di cw [. i no- x p u i sn y J f] D. 北京: 中国农业科 学院,0 5 20 .
一
所进行过陆川猪及杜 陆杂交猪 肉质品尝评 定,大家
c e Be e t n o a n t n ie t v n Ca n tn u a e h d u u g y n LC r ii u d Ef k e o r i z l g n n i
( 李琼华 )
i tr ci n o at c d c mp sto f i t u c l r f t a d n e a t n f t a i o o iin o n r o y m a s u a a n
[2 a rn NE srM,ue G Re a.e oye wt urin 1 】C meo ,ne N t , 1 ntp i n tt t G h io
gcl rSi c, 0, 14—8 rute c ne 00 (: 4 . i u e 2 7 )3
提高生猪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研究进展综述

提高生猪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研究进展综述近几十年来,人们通过遗传育种的选择,营养水平的改进,环境条件的控制,使瘦肉型的胴体瘦肉率和生长或使速度、饲料报酬提成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然而随着生猪胴体瘦肉率的提高和生长速度的加快,猪肉品质下降,尤其是“PSE”和“DFD”肉的出现,给养猪业、肉类食品加工业、批发和零售商造成了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业巨大的损失。
因此,如何使商品猪既保持较高的胴体瘦肉率、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同时又保持较好的极好猪肉品质,不出现“PSE”和“DFD”豆腐已经成为养猪科学、肉类科学、动物遗传育种、生理生化、基因工程等领域内科技工我共同关心和通力合作协力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研究发现,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很多,如品种、性别、年龄、肉品的加工以及牛乳营养水平、饲喂方法以及环境因素(如应激等)等都会外界影响猪肉品质。
本文仅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通过改善中的营养物质以及饲喂方法来提高猪肉品质的研究进一步提高进行综述。
饲料中曾营养物质对猪肉品质的影响1镁饲料中添加镁对降低应激和“PSE”发生率的效果。
Schacffer等(1993)的研究表明,屠宰前5天,每天饲喂40克天冬氨酸镁(8%镁),能够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降低屠宰后5~40分钟肌肉中乳酸的浓度,不断提高屠宰后猪肉的pH,降低肉的水分损失和避免苍白肉。
Otten等(1992)给30~100Kg体重的猪饲喂10~20g/天的延胡索酸镁,也得到类似结果。
说明饲料中添加盐镁盐能够减缓屠宰时不良处理对猪的功能障碍,对改善肉的系则水力,避免PSE肉的发生具有一定效果。
镁离子是许多酶和代谢系统的辅助因子。
由于镁能够降低神经突触前末梢的钙离子浓度,防止囊泡的泡外分泌,而囊泡内含有乙酰胆碱,当乙酰胆碱的分泌降低时,神经突触的联接降低,骨骼肌的活动降低。
同时中所镁离子能够降低神经末梢和肾上腺中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
由于儿茶酚胺能够需要通过合成cAMP抑制肌肉中糖原的分解,降低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浓度,从而降低山羊的应激,有利于提高肉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型肌红蛋 白( b 、 M ) 红色 的氧合肌红蛋 白( O) 褐 Mb z、 色 的高 铁肌 红蛋 白 ( e— b 。测定 仪 器 为德 国 M tM ) O t Sa 仪, p p —t o r Ot o值 ( 比色值)用 来评定猪 肉的颜 色, 可将质量性状转为数量性状测定 , 所测数据更接 近正态分布 。 测定部位为背腰结合处的眼肌横 断面 。 测 定方 法将测 定头 置于 眼肌 横断 面 ,~ 2 3s即可完 成, 测定时 间为屠宰后 2 。O t 4h p o值参考 标准: D O— t wr 6 o et 3为优 , — > / 肉质好 ;3 D0w r 6 为 良, 5 ≤O t et 3 — < 较
中图分类号 :8 88 ¥ 2 . 文献标 志码:A 文章编号: 0 — 972 1)6 0 3 — 4 1 2 15 (000 — 0 3 0 0
5 70 ) 3 7 0
摘 要: 本试 验 旨 在研 究陆川猪胴体 品质和 肉质性状 , 为陆川猪保种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对 8头 陆川猪 的测定 结果表 明 ,0 5月龄 陆川猪屠 宰体重 8 . g 胴体 瘦 肉率 3 . %, 1. 7 39 k , 8 8 8 肉色和大 6 理 石纹评分 分别 为 31 47 ,H ( . 和 .1p 宰后 4 i 5mn的 p 和 p 2 宰后 2 H) H 4 ( 4h的 p 分 别 为 5 6和 H) . 8 5 3 肌 内脂肪含量高达 9 7 肌 纤维直径为 3 .1 m。 10g背最长肌 中氨基酸总量、 . , 7 . %, 2 1 5 每 0 鲜味氨 基酸含 量和 必需氨基 酸含量 分别为 1 . l . 71 , 78 9 4 4 . g 鲜味氨基酸 占总氨基酸 的比例和必 需 0 3 氨基酸 占总氨基酸的 比例分别为 7 . %和 3 . %。饱和脂肪 酸组成 主要是棕榈酸 ,其含量达到 88 4 95 8 2 . %,不饱 和脂肪酸 组成 主要是 油酸 ( 1 :)和亚 油酸 ( 1 :) 63 0 C 81 C 8 ,其含量 分别 达 4 . %和 2 56 0 1. %, 它脂肪酸含量相对较少 。 17 其 5 关键词 : 陆川猪 ; 胴体 性能; 肉品质 ; 氨基酸 ; 脂肪 酸
21 0 0第 6期
养 猪 N R U T O WI E P OD C I N
3 3
陆 川 猪 胴 体 品 质 及 肉 质 的 研 究
张 家富- 若钢 江永 强z覃 小荣 黄伟 杰 刘 丁健 刘桂 武 罗丽萍 , 何 , , , , , ,
(. 1 广西大学动物科 学技术学 院, 广西 南宁 5 0 0 ;. 西玉林 市陆川县水产畜牧兽医局 , 3 0 52 广 玉林
() 2 系水力。 系水力指 肉保 持原有 水分和添加水 分的能力, 肉中通 过化 学键 固定 的水分很少 , 肌 大部 分是靠肌原纤维结构和 毛细血 管张力而 固定 。测定 仪器为德 国 L — T R系水力 电导率测定仪 , 过 2 F SA 通 个不锈钢 电极 L — T R读数 ,根据 其干稠度 , S FSA PE 肉显示 电导高值 , F D D肉显示 电导低值 。 () 3 嫩度 。嫩度是指 肉在食用 时 口感的老嫩, 反 映了 肉的质地, 由肌 肉中各种蛋 白质结构决定 。 测定 仪器为东北 农业大 学工程学 院研 制 的 C L 3型数 —M 显式肌 肉嫩度仪 。 () 4大理石纹 。 取胴体胸腰结合处的眼肌, 4℃ 在 下存放 2 后 ,用大 理石 纹评分标准 图目测评分 。 4h 按 5分 制评定 : 分为脂肪 呈极微 量分布 , 1 2分为脂 肪呈微 量分布 , 3分为脂 肪呈适量 分布 , 4分为脂肪 呈较多量分布 , 分为脂肪呈过量分布。 5 () 纤维直 径 。屠宰后取背最长肌 , 5肌 根据肌 肉 纤维组织 的方 向,小心切割成米粒大小 的长度与宽 度 ,然 后将肌 肉样放 入 25 .%的戊二醛 固定液 中保 存。 经过一系列测定前处理, 电子尺或游标卡尺测 用 量样品肌 纤维直径 。 () H。取 背 最 长 肌 和 股 二 头肌 , 宰 后 4 i 6p 于 5m n 和 2 4h分别用精密 D H试纸 (. 7 ) 5 . 测定 。 4 0
满 意 ; po w a 5 O t— e < 3为差 。
21 0 0年 7月 2 9日在广西陆川县采样供测 。
12 猪 只 选择 .
选取 (070 1 8 ) 1 .  ̄ . 2 月龄 、 长发育 良好 、 5 2 生 平均
体重 (3 8 2 . )k 的陆川猪 8 8 .  ̄ 02 g 9 9 头进行测定 。
13 测 定指 标 及 方 法 .
1 . 肌 肉品质 指标 .1 3 () 1 肉色 。肉的颜 色主要取决 于其 中的肌 红蛋 白含量和化学状态。肌红蛋 白主要有 3 紫色 的还 种:
收稿 日期 :0 0 1 - I 2 1— 1 1 作者简介 : 张家富( 9 2 ) 男, 18一 , 广西钦州人 , 在读硕士研 究生 , 究 研 方向为猪的营养与饲养管理. mal h nj f2 0 @16 O E iza g a 0 4 2 . r - : iu Cn 通 讯 作 者 : 若钢 (9 7 )教 授 .— i: gn@13ci 何 15 一 , E ma h a g 6 .o l n
陆川猪因产于广西 东南部 的陆川县而得名 。陆 川猪 的形 成历史悠久 , 早在 明万历 己卯 (5 9 年编 17 ) 纂的《 陆川县志》 中已有关于陆川猪 的记 载【 17 93 ] 。 年 中 国农 业科学 院在广 东顺 德 召开 的全 国猪 选种 育种会议 ,确 定陆川猪 为全 国地方优 良品种 ;9 2 18 年被载入 《 中国畜禽品种志》 2 0 ;0 0年农业部第 10 3 号公 告陆 川猪被 列入 国家级 畜禽 资源保 护 品种名 录 。17 年 , 92 陆川 县建立 保种场 , 现存栏 陆 川母猪 13头 、 6 公猪 1 2头 ( 6个血 统) 年 生产种猪约 15 0 , 0 头。广西畜牧研究所利用 自身科研优势 ,建立 了省 级陆川猪 保种 场 。 目前 陆川县 境 内成 年 陆川 母猪 66 万头 , . 8 公猪 4 8 。 2头 陆川猪 是我国八大地方优 良品种之一 , 其特 点 为体小、 早熟易肥 , 薄 肉嫩 、 皮 肉味鲜美 , 性温 驯、 耐 粗饲 、 适应性 强, 母猪繁殖 力高 、 且母性好 。为了 而 研 究陆 川猪 的胴体性 能和 肉品质 ,特 进行 本次 测 定, 为我 国陆川猪 的保种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