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ppt11 人教课标版
合集下载
陆游《书愤》ppt精品课件

23
2024/1/25
24
2024/1/25
陆游散文特点
陆游的散文以其豪放、自然、真挚的风格著称,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代表作品介绍
《老学庵笔记》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内容涵盖政治、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展现了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此外,《剑南诗稿》等作品也充分展现了陆游散文的独特魅力。
03
文学价值及影响
《钗头凤·世情薄》作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01
《钗头凤·世情薄》背景介绍
该词是陆游为悼念前妻唐婉而作,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爱情的深深怀念。
02
词作内容解析
全词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将离愁别恨、世事无常等情感融入其中,展现出陆游深沉、细腻的词风。
起承转合,结构严谨。
写作特点
强烈的对比手法,突出诗人的悲愤之情。
篇章结构
以叙事开篇,逐渐转入抒情。
善用典故,表达深沉的历史感。
01
02
03
04
05
06
9
2024/1/25
10
2024/1/25
关键语句解读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表达了诗人早年对世事的无知和豪情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描绘了战争场面的壮烈和诗人的豪情。
2024/1/25
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爱,激发了读者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诗中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有助于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诗中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读者在困境中不屈不挠。
21
2024/1/25
05
CHAPTER
2024/1/25
24
2024/1/25
陆游散文特点
陆游的散文以其豪放、自然、真挚的风格著称,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代表作品介绍
《老学庵笔记》是陆游的代表作之一,内容涵盖政治、历史、文学等多个领域,展现了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此外,《剑南诗稿》等作品也充分展现了陆游散文的独特魅力。
03
文学价值及影响
《钗头凤·世情薄》作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01
《钗头凤·世情薄》背景介绍
该词是陆游为悼念前妻唐婉而作,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爱情的深深怀念。
02
词作内容解析
全词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将离愁别恨、世事无常等情感融入其中,展现出陆游深沉、细腻的词风。
起承转合,结构严谨。
写作特点
强烈的对比手法,突出诗人的悲愤之情。
篇章结构
以叙事开篇,逐渐转入抒情。
善用典故,表达深沉的历史感。
01
02
03
04
05
06
9
2024/1/25
10
2024/1/25
关键语句解读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表达了诗人早年对世事的无知和豪情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描绘了战争场面的壮烈和诗人的豪情。
2024/1/25
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爱,激发了读者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诗中所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有助于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诗中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读者在困境中不屈不挠。
21
2024/1/25
05
CHAPTER
《书愤》ppt课件

01
表达了诗人早年对世事的艰难并不了解,北望中原时仍然怀有
豪情壮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02
描绘了诗人在军旅生涯中的艰苦经历,以及收复失地的决心。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03
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以及对年华老去
的无奈。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早年与晚年的不同境遇 和心情,突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06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忠君报国思想体现
01
02
03
强烈的忠君情感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 深厚感情,体现了忠君报 国的思想。
报国无门的悲愤
诗人空怀壮志,却报国无 门,通过诗歌表达出深深 的悲愤之情。
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 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了 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儒家文化精神传承
诗中运用了多处对比手法,如理想与 现实的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等。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诗人的情 感和思想得到了更加充分和准确的表 达。
这些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和挣扎,更加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04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诗人自身形象塑造
壮志未酬,悲愤填膺
诗人通过描绘自身形象,表达了对未能实现报国之志的深深遗憾和 悲愤之情。
儒家道德观念
诗歌中体现了儒家所倡导 的忠孝节义等道德观念。
积极入世的态度
诗人积极入世,关心国家 大事,体现了儒家积极入 世的态度。
对礼制的尊崇
诗中对礼制的尊崇和倡导 ,体现了儒家对礼的重视 。
现实意义及当代启示
爱国主义精神
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当 代人仍有启示意义,应继续弘扬
书愤——陆游ppt课件

精品课件
34
❖ 于是,在你61岁的时候,在你的书房,在 你的窗前,在你纵横万卷诗书之时,你想念三 国的诸葛孔明,你想他当年怎样力主北伐,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你想念《出师》一表中的 恳切浩荡之气。你想,在千年的过往英雄之中, 试问有几人可与诸葛伯仲之间,那帮主和派嗷 嗷不已的群凶自不必说了,而你胸中的百万雄 兵,你那词句铿锵的《出师表》,又是怎样的 被遗落?而今又在何方?
精品课件
13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 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时代的悲剧 英雄的悲愤
精品课件
14
4、作者用了什么手法书愤? (怎么办)
用典抒情,对比抒情
精品课件
15
1+1+4悦动课堂(第三环节)
思路,把握本诗主旨精品课与件 情感。
22
看似闲适恬静,实则感 慨牢骚; 看似孤寂思归,实则志 不得伸,报国无门。
风格:诙谐,讽喻。
精品课件
23
课后练习
• 知人论世,联系意象,比较 陆游《书愤》和杜甫《蜀 相》,说说它们在歌颂诸葛 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和表 现手法等方面有何异同。
精品课件
24
红稣手,黄 滕酒,满城春色宫墙 柳。东风恶,欢情薄。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精品课件
35
❖ 放翁,无可奈何的 你,心事浩淼的你,就 归老林泉,而你的这一 声长叹,却在历史的长 空里,回荡千年。
精品课件
36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书愤-公开课-最终版-PPT

4
看作者——陆游(知人论世)
通过阅读陆游人生经历,你 认为陆游是一个怎样的诗人?诗 歌主要风格是什么?
他爱国,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 多次遭 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 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 国家的统一。
5
看作者——陆游(知人论世)
他重情义,尤其是和唐婉的爱情悲 剧,令人叹息
他才华横溢,能诗能文亦能散,一生 写诗六十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
33
美读欣赏,聆听 名家的声音,感 受诗人情怀
34
艺术特色
除了用典,这首诗歌还用了哪种修辞 手法?
一、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对比
二、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 对比
三、诸葛亮积极进取和投降派苟 且偷安对比
35
比较阅读 拓展延伸
联系社会背景及作者,想一想, 陆游此诗和杜甫的《蜀相》,说说他 们在歌颂诸葛亮的歌颂功绩、抒发个 人情感和抒情方式上有那些不同?
曾有高大的战船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洲渡 口;也曾有披着铠甲的战马在秋风中纵横驰 骋,收复了大散关。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回忆描写 宋军在瓜洲渡、大散关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的意象, 两两相合,构成开阔、壮观的战斗画面。这表明南 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18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回顾诗人所“书”之事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 立业之愿。
三、体味诗眼,解读 诗歌,把握主旨
看作者——陆游(知人论世)
通过阅读陆游人生经历,你 认为陆游是一个怎样的诗人?诗 歌主要风格是什么?
他爱国,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 多次遭 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 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 国家的统一。
5
看作者——陆游(知人论世)
他重情义,尤其是和唐婉的爱情悲 剧,令人叹息
他才华横溢,能诗能文亦能散,一生 写诗六十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
33
美读欣赏,聆听 名家的声音,感 受诗人情怀
34
艺术特色
除了用典,这首诗歌还用了哪种修辞 手法?
一、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对比
二、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 对比
三、诸葛亮积极进取和投降派苟 且偷安对比
35
比较阅读 拓展延伸
联系社会背景及作者,想一想, 陆游此诗和杜甫的《蜀相》,说说他 们在歌颂诸葛亮的歌颂功绩、抒发个 人情感和抒情方式上有那些不同?
曾有高大的战船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洲渡 口;也曾有披着铠甲的战马在秋风中纵横驰 骋,收复了大散关。
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回忆描写 宋军在瓜洲渡、大散关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 “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的意象, 两两相合,构成开阔、壮观的战斗画面。这表明南 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18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回顾诗人所“书”之事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 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 立业之愿。
三、体味诗眼,解读 诗歌,把握主旨
古诗词诵读《书愤》ppt课件

书愤
nǎ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早年
胆气
sǎn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有楼的高大战船 配有铁甲的战马
sài
shuāi bìn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称许自己、自我期望 年zǎ老i 而疏白的头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名显于世
不相上下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D.“实写”“生机盎然的氛围”错,颈联运用想象虚写上林 苑和洛阳宫,借长安洛阳两座古都的荒凉来喻指沦陷的北宋 都城汴京。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陆游的另一首《书愤》 的尾联,请比较这两首诗的尾联在抒情方法和抒发情感的不同。
①《书愤(其一)》“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 雄!”是直接抒情;人虽年迈,但是报国的壮志却未老去, 即使马革裹尸也当为鬼中之雄,表达自己即使年迈却依然 壮心不已,渴望抗击金人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情感。 ②《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借用 诸葛亮的典故,是间接抒情;诸葛坚持北伐,《出师表》 名满天宇,千载之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表达了作者对 当朝得志的主和派庸碌苟安,无人像诸葛亮那样力主北伐 的嘲讽和愤怒。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 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 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 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 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 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 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 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 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 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 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 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人教版高中语文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书愤》最新PPT课件

? 愤的根源是南宋朝廷的“主和派”, ? 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
国力量的刽子手。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 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时代的悲剧 英雄的悲愤
主旨
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 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 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 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 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 烈愤慨。
?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 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 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解题
?书:写 ?愤:愤懑,悲愤
?抒发心中郁愤之情
这首诗题目为“书愤”,就 全诗 来 看,作者因 哪些事而“愤” ?(找诗中 字眼回答)
? 所愤之一:世事艰; ? 所愤之二:空自许; ? 所愤之三:鬓先斑; ?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艺术特色
? 除了用典,这首诗还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对比
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 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 碎。 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 早年气壮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 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 诸葛亮积极进取 ——投降派苟且偷安。
? 用了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出师北伐的典 故。
?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诗人 以 诸葛亮自况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 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 表 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 “谁堪伯仲间”,含蓄地 谴责了南宋朝廷 畏敌如虎、苟且偷安 ,以致收复大业无人 领军,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
国力量的刽子手。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 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时代的悲剧 英雄的悲愤
主旨
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 的生动概括。它借北望中原,回顾了 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 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 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 烈愤慨。
?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 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 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解题
?书:写 ?愤:愤懑,悲愤
?抒发心中郁愤之情
这首诗题目为“书愤”,就 全诗 来 看,作者因 哪些事而“愤” ?(找诗中 字眼回答)
? 所愤之一:世事艰; ? 所愤之二:空自许; ? 所愤之三:鬓先斑; ?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艺术特色
? 除了用典,这首诗还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对比
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 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 碎。 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 早年气壮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 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 诸葛亮积极进取 ——投降派苟且偷安。
? 用了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出师北伐的典 故。
?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诗人 以 诸葛亮自况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 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 表 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 “谁堪伯仲间”,含蓄地 谴责了南宋朝廷 畏敌如虎、苟且偷安 ,以致收复大业无人 领军,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
《书愤》公开课PPT课件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知人论世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拓展升华
陆游的精神
导 一、爱国精神。
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首联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赏析诗歌
早岁那知世事艰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世事”是指什么事?“世事艰”
如何理解? 4、本句有没有书“愤”?
赏析诗歌
中原北望气如山
1、中原是指整个国家吗?
入2、诗人为什么要“北望中原”?
3、“气如山”中的“气”是哪一种气, 是对金人占领国土的怒气还是对收复故 土的豪气?
2、“楼船”是怎样的船,写出了什么?
传递了什么情感?
3、诗人为什么要写“瓜洲渡”这个地方?
4、怎样理解本句中的意象“夜雪”?
5、本句写了什么内容?
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赏析诗歌
铁马秋风大散关
1、“铁马”是什么马?
2、诗人为什么要写“大散关”这个
地方?
赏析诗歌
首联: 早岁那知世事艰,
导读 入情
中原北望气如山。 首联写了什么?
遥想当年
豪气如山
愤:世事艰
赏析诗歌 颔联:
导读 入情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赏析诗歌
楼船夜雪瓜洲渡
1、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戎车?既驾你,有四牡没业业。有见过类似句式的诗句?
《书愤》ppt课件(通用版)全集精品模板

情感对比
《书愤》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 的渴望和壮志未酬的愤懑,而《 示儿》则侧重于表达作者对儿子 的期望和嘱托。
与陆游其他作品的对比
风格对比
《书愤》与《游山西村》、《临安春 雨初霁》等作品在风格上有所不同。 《书愤》以豪放、激昂见长,而《游 山西村》则以清新、自然为主。
主题对比
《书愤》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作 品在主题上具有相似性,都表达了作 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诗中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 作者对朝廷不作为、国土沦丧的不 满,揭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壮志未酬的愤懑
诗中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愤懑, 通过描绘自己年老色衰、一事无成 的形象,展现出作者内心的痛苦和 无奈。
艺术特色
雄浑豪放
精湛的艺术表现
诗歌气势磅礴、雄浑豪放,常常以恢 宏的叙事和广阔的视角展现出时代变 迁和历史沧桑。
THANKS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诗人对社会问题也给予了关注, 认为社会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将
会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虽然诗人对国家未来感到担忧, 但他仍然对国家未来充满期望, 希望国家能够克服困难,实现更
加美好的未来。
04
对比鉴赏
与其他爱国诗篇的对比
主题对比
《书愤》与《示儿》、《秋夜将 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爱国诗篇 在主题上具有相似性,都表达了 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与同时代诗人的对比
杜甫与陆游的对比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以沉郁、厚重见长。与杜甫相比,陆游 的诗歌更加豪放、激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辛弃疾与陆游的对比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见长。与辛弃疾相比, 陆游的诗歌在表达方式上更加直接、明快,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书愤》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 的渴望和壮志未酬的愤懑,而《 示儿》则侧重于表达作者对儿子 的期望和嘱托。
与陆游其他作品的对比
风格对比
《书愤》与《游山西村》、《临安春 雨初霁》等作品在风格上有所不同。 《书愤》以豪放、激昂见长,而《游 山西村》则以清新、自然为主。
主题对比
《书愤》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作 品在主题上具有相似性,都表达了作 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诗中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 作者对朝廷不作为、国土沦丧的不 满,揭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壮志未酬的愤懑
诗中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愤懑, 通过描绘自己年老色衰、一事无成 的形象,展现出作者内心的痛苦和 无奈。
艺术特色
雄浑豪放
精湛的艺术表现
诗歌气势磅礴、雄浑豪放,常常以恢 宏的叙事和广阔的视角展现出时代变 迁和历史沧桑。
THANKS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诗人对社会问题也给予了关注, 认为社会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将
会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虽然诗人对国家未来感到担忧, 但他仍然对国家未来充满期望, 希望国家能够克服困难,实现更
加美好的未来。
04
对比鉴赏
与其他爱国诗篇的对比
主题对比
《书愤》与《示儿》、《秋夜将 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爱国诗篇 在主题上具有相似性,都表达了 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与同时代诗人的对比
杜甫与陆游的对比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以沉郁、厚重见长。与杜甫相比,陆游 的诗歌更加豪放、激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辛弃疾与陆游的对比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见长。与辛弃疾相比, 陆游的诗歌在表达方式上更加直接、明快,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