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必须掌握的几个经典机构原理动画(全).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机械设计基础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可靠性设计的方法和措施
介绍可靠性设计的方法和措施,如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可靠性分配与预 计等。
可靠性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具体案例介绍可靠性设计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如航空发动机设计、汽车制动系统 设计等。
05
材料力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力学基本概念及原理回顾
02
01
03
材料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机械设计基础PPT完整全套教 学课件

CONTENCT

• 机械设计概述 • 机械零件与传动系统 •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 • 机械设计方法学 • 材料力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 现代机械设计技术发展趋势
01
机械设计概述
机械设计定义与目的
定义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使用要求对专用机械 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 材料和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 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人工智能在机械设计领域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 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智能设计、智能优化等功能, 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人工智能与机械设计的未来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将在机械设计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 的作用,实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设计过程。
包括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机三 部分。
100%
工作原理
通过传动装置将原动机的动力和运 动传递给工作机,使其完成预定的 工作。

机械设计基础第5章

机械设计基础第5章

5.4 螺 旋 机 构
5.4.1 螺纹的参数、类型和应用 1.螺旋线、螺纹的形成 在直径为d2的圆柱面上,绕一底边长为πd2的 直角三角形,底边与圆柱体的底面重合,则斜边 在圆柱表面上将形成一条螺旋线,如图5.18(a) 所示。取一平面图形(如图5.18(b)所示),使其 一边与圆柱体的母线贴合,并沿螺旋线移动,移 动时保持此平面图形始终通过圆柱体的轴线,此 平面图形在空间形成的轨迹构成螺纹。
按从动件的间歇运动方式分类,它又有以下 几种形式。 (1) 单向间歇转动如图5.1、图5.2所示,从动 件均作单向间歇转动。 (2) 单向间歇移动如图5.3所示,当主动件1 往复摆动时,棘爪2推动棘齿条3作单向间 歇移动。 (3) 双动式棘轮机构如图5.4所示,主动摇杆 1上装有主动棘爪2和2′,摇杆1绕O1轴来回 摆动都能使棘轮3沿同一方向间歇转动,摇 杆往复摆动一次,棘轮间歇转动两次。
2. 棘轮机构的类型 根据工作原理,棘轮机构可分为齿式棘 轮机构和摩擦式棘轮机构两大类。 1) 齿式棘轮机构 齿式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为啮合原理。 按啮合方式分类,它有外啮合(如图5.1所示) 和内啮合(如图5.2所示)两种型式。内啮合棘 轮机构由轴1、驱动棘爪2与止回棘爪4、棘 轮3以及弹簧5组成。
2) 摩擦式棘轮机构 摩擦式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为摩擦原理。在 图5.6所示的机构中,当摇杆往复摆动时, 主动棘爪2靠摩擦力驱动棘轮3作逆时针单 向间歇转动,止回棘爪4靠摩擦力阻止棘轮 反转。由于棘轮的廓面是光滑的,所以又 称为无棘齿棘轮机构。该类机构棘轮的转 角可以无级调节,噪声小,但棘爪与棘轮 的接触面间容易发生相对滑动,故运动的 可靠性和准确性较差。
1. 间歇式送进 图5.8所示为浇注流水线的送进装置,棘轮与带轮固连 在同一根轴上,当活塞1在汽缸内往复移动时,输送带2间 歇移动,输送带静止时进行自动浇注。 2. 超越运动 图5.9所示为自行车后轴上的内啮合棘轮机构,飞轮1 即是内齿棘轮,它用滚动轴承支承在后轮轮毂2上,两者 可相对转动。轮毂2上铰接着两个棘爪4,棘爪用弹簧丝压 在棘轮的内齿上。当链轮比后轮转的快时(顺时针),棘轮 通过棘爪带动后轮同步转动,即脚蹬得快,后轮就转得快。 当链轮比后轮转的慢时,如自行车下坡或脚不蹬时,后轮 由于惯性仍按原转向转动,此时,棘爪4将沿棘轮齿背滑 过,后轮与飞轮脱开,从而实现了从动件转速超越主动件 转速的作用。按此原理工作的离合器称为超越离合器。

机械设计基础凸轮机构

机械设计基础凸轮机构

机械设计基础凸轮机构凸轮机构是机械设计中常见的一种机构,用于实现转动运动和直线运动的转换。

它由凸轮和连杆机构组成,具有简单、可靠、紧凑的优点。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基础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设计要点。

一、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凸轮机构是通过凹凸轮运动对连杆机构施加力,使其发生直线运动。

凸轮的外轮廓形状决定了连杆机构的运动规律。

凸轮可以分为四种基本形状:圆形、椭圆形、心形和指字形。

不同形状的凸轮在工作过程中会给连杆机构带来不同的速度和加速度。

凸轮机构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进给段、暂停段、退出段和暂停段。

在进给段,凸轮逐渐使连杆机构向前运动,实现直线运动。

在暂停段,凸轮暂停与连杆机构接触,使连杆机构停止运动。

在退出段,凸轮逐渐使连杆机构向后运动,实现回程。

最后,在暂停段凸轮继续暂停与连杆机构接触,使连杆机构再次停止。

二、凸轮机构的应用领域凸轮机构广泛应用于机械设计中的各个领域。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发动机:凸轮机构用于气门控制,通过凸轮来控制气门的开闭,实现燃烧室内的气体进出,从而实现发动机的工作。

2. 压力机:凸轮机构用于控制压力机的上下运动,实现工件的压制或切割。

3. 包装机械:凸轮机构用于控制包装机械的送料、密封和分切等工作,实现自动化包装的功能。

4. 自动化流水线:凸轮机构用于控制流水线上的传送带、工作台等部件的运动,实现产品的加工和组装。

5. 机床:凸轮机构用于控制机床上的工作台、进给机构等部件的运动,实现加工工件的精确定位和运动控制。

三、凸轮机构的设计要点在设计凸轮机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凸轮的轮廓形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凸轮轮廓形状,确保连杆机构的运动规律符合设计要求。

2. 凸轮与连杆机构的配合方式:凸轮与连杆机构之间应具有良好的配合性能,避免偏差和间隙过大导致机构失效或运动不稳定。

3. 连杆机构的设计: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计连杆机构,包括长度、角度和材料等参数的选择,确保机构的工作性能满足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全套教学ppt课件清华大学

机械设计基础全套教学ppt课件清华大学

• 4.高副 • 两构件组成高副时的相对运动与这两个构件
在接触处的轮廓形状有直接关系,因此,在 表示高副时必须画出两构件在接触处的曲线 轮廓。如图1-8、图1-9所示为齿轮高副和凸 轮高副的表示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
(a)外啮合齿轮;
(b)内啮合齿轮;
(c)齿轮齿条;
(d)锥齿轮;
(e)蜗杆蜗轮
图1-9 齿轮高副的表示方法
小齿轮5、大齿轮6、凸轮7、推杆8等系列 构件组成,其各构件之间的运动是确定的。
0.1.2 构件与零件
机构是由具有确定运动的单元体组成的,这 些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
组成构件的制造单元体称为零件。 零件则是指机器中不可拆的一个最基本的 制造单元体。构件可以由一个或多个零件组成。
如图1-1所示内燃机的曲轴为一个零件;连 杆则为多个零件的组合。因此,构件是相互固 接在一起的零件组合体。
机械设计基础
图1-5(a)开式运动链
• 将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固定,并且它的一个 或几个构件作给定的独立运动时,其余构件 便随之作确定的运动,此时,运动链便成为 机构。
• 机构的组成: • 机 架:固定不动的构件 • 原动件:输入运动的构件 • 从动件:其余的活动构件
机械设计基础
§1-2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机械设计基础
常见虚约束
(1)两构件构成多个导路平行的移动副, 如图1-18所示。
机械设计基础
图1-18 两构件构成多个导路平行的移动副
(2)两构件组成多个轴线互相重合的转动 副,如图1-19所示。
图1-19 两构件组成多个轴线互相重合的转动副
机械设计基础
• (3)机构中存在对传递运动不起独立作用 的对称部分,如图1-20所示。

机械原理第五章

机械原理第五章
齿顶高系数 ha*和径向间隙系数 c*均为 标准值。
正常齿标准 ha* 1, c* 0.25 短齿标准 ha* 0.8, c* 0.3
(6)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基本(基准)齿廓(齿形)
(1)齿条同侧齿廓为平行的直线,齿廓上各点具有相同的压 力角,即为其齿形角,它等于齿轮分度圆压力角。
(2)与齿顶线平行的任一直线上具有相同的齿距p m 。
(7)斜齿齿轮齿条机构
斜齿轮斜齿条啮 合传动应用较少。
(8)非圆齿轮机构
轮齿分布在非圆柱体上,可实现一对齿轮的变 传动比。需要专用机床加工,加工成本较高, 设计难度较大。
这是利用非圆齿轮变传动比的工作原理,设计的 一种容积泵。现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2、相交轴之间传递运动 (1) 直齿圆锥齿轮机构
s pb a


d1=mz1 d2=mz2
db1=mz1cos、
ha = ha*m
db2=mz2cos
hf = (ha* + c* )m
da1 d1 2ha m( z1 2ha* )
da2 d2 2ha m( z2 2ha* )
*
*
d f 1 d1 2h f m(z1 2ha 2c )
3.渐开线方程
如右图所示,以OA为极坐标轴, 渐开线上的任一点K可用向径rK和 展角θK来确定。根据渐开线的性 质,有
rb(K +K ) = AN = KN = rbtanK
故 K = tan K - K
式中K称为渐开线在K点的压力角,它是K点作用力F的方
向(K点渐开线的法线方向)与该点速度VK方向的夹角。
两螺旋角数值不等的斜齿轮啮合时, 可组成两轴线任意交错传动,两轮 齿为点接触,且滑动速度较大,主 要用于传递运动或轻载传动。

《机械原理》ppt课件

《机械原理》ppt课件

01机械原理概述Chapter机械原理的定义与重要性定义重要性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各种机构(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和机器(如内燃机、电动机、机床等)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力学性能以及设计计算方法等。

研究内容包括机构的组成原理、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机械效率与自锁、机器的平衡与调速等。

机械原理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发展历程发展趋势02机构的结构分析与设计Chapter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机构定义由刚性构件通过运动副连接而成的系统,用于传递运动和力。

机构分类根据运动特性可分为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

运动副类型包括低副(转动副、移动副)和高副(点接触、线接触)。

结构分析通过自由度计算、运动链分析等方法,确定机构的组成、运动特性和约束条件。

综合方法基于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机构类型,进行组合、变异和演化,设计出满足特定要求的机构。

创新设计运用创新思维和现代设计方法,如拓扑优化、仿生学等,进行机构创新设计。

机构的结构分析和综合方法机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设计原则设计方法案例分析03机械传动与驱动Chapter机械传动的类型和特点摩擦传动啮合传动利用齿轮、链轮等啮合元件传递动力和运动。

具有传动效率高、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需要较高的制造精度和安装精度。

齿轮类型选择齿轮参数设计强度校核030201齿轮传动的设计与分析链传动和带传动的设计与分析链传动设计带传动设计强度校核液压与气压传动的设计与分析液压传动设计01气压传动设计02控制与调节0304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振动Chapter机械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动力学基本概念动力学建模方法动力学分析方法机械系统的振动分析和控制振动基本概念振动分析方法振动控制策略机械系统动力学优化设计方法优化设计基本概念动力学优化设计方法优化设计实例分析05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Chapter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流程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工艺的流程机械制造装备的分类和特点机械制造装备的分类机械制造装备的特点先进制造技术是指基于先进制造理论、技术和方法的总称,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 )、数控技术(NC )、柔性制造系统(FMS )等。

《机械原理》第四章凸轮机构与其设计

《机械原理》第四章凸轮机构与其设计

标准传动函数介绍
刚性机构的输入参数x转变为输出参数y仅 与机构几何学有关。此关系在数学上理解 为机构的传动函数y=y(x)
标准传动函数f(z)的单位为1,满足定义域 z∈[0,1],值域f(z) ∈[0,1],且满足边界条 件f(0)=0, f(1)=1。
当满足f(z)=1-f(1-z)时为对称标准传动函 数。
基本概念
行程
从动件往复运动的最大 位移,用h表示。
10/16/2020
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基本概念
推程
从动件背离凸轮轴心运 动的行程。
推程运动角
与推程对应的凸轮转角。
10/16/2020
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基本概念
回程
从动件向着凸轮轴心运 动的行程。
回程运动角
与回程对应的凸轮转角。
Knowledge Points
凸轮机构的组成 凸轮机构的分类 凸轮机构的优点、缺点
10/16/2020
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的组成
凸轮是具有曲线轮廓 或凹槽的构件
凸轮机构一般由凸轮、 从动件和机架三个构 件组成。
10/16/2020
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的分类
按照凸轮的形状分类 按照从动件的型式分
形锁合
所谓形锁合型,是指 利用高副元素本身的 几何形状使从动件与 凸轮轮廓始终保持接 触。
10/16/2020
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的优点
结构简单、紧凑,占据空间较小;具有多 用性和灵活性,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取决于 凸轮轮廓曲线的形状。对于几乎任意要求 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都可以毫无困难地 设计出凸轮廓线来实现。
10/16/2020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机构的组成原理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机构的组成原理

两个含有外接副的构 件直接用运动副联接。
(e)
(2) Ⅲ级组(n=4,PL=6) 中心构件
Ⅲ级组基本型
Ⅲ级组其它型举例
Ⅲ级组的结构特征: 三个含有外接副的构件与同一构件(用运动副)联接。
Ⅲ级组基本型
Ⅲ级组其它型举例
第四种形式称为IV级组。 结构特点:有两个三副杆,且4个构件构成四边形结构
内端副━━杆组内部相联。 外端副━━与组外构件相联。
J
H
I
G
F
D
C B
AP
Ⅲ级机构
【解】 以GH为原动件进行 结构分析:
H G
J I
Ⅱ级机构
F
D
C B
AP
本章重点小结
机架 一、构件 + 运动副 运动链 机构 原动件
从动件
基本杆组
二、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F > 0, 原动件数目等于自由度数目 平面运动链自由度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不能存在只有一个构件的运动副 或只有一个运动副的构件。
每个杆组拆分后自由度不变
每个构件和运动副都只能属于一 个杆组
机构的级别取决于机构中的基本杆组的最高级别
另一种说法:机构的级别与机构中最高级别基本杆组 的级别一致
3.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的目的 1)了解机构的组成 2) 确定机构的级别 3)为机构受力分析提供简化方法
机构按所含最高杆组级别命名,如Ⅱ级机构,Ⅲ 级机构等。
杆组:自由度为零的不可再分的运动链。 机构可视为由原动件和若干个杆组构成。
组成原理
任何机构都可以看作是若干个自由度为零的基本杆组依次 联接到原动机和机架上而构成的,机构的自由度等于原动件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