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召陵区召陵镇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22《五柳先生传》教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的优秀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的优秀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的优秀教案五篇教案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潜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

教师透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处理教材、确定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潜力就必然会得到提高。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11, 课前想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认真听好了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曾带领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园风光,为我们描绘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也曾带着我们一起南山种豆,东篱采菊,他曾在朝廷为官,但终因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归隐田园,这位诗人是谁啊?2, 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陶渊明?(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东晋诗人。

由于他热爱田园生活,写了大量田园生活的诗篇,历来被称为“田园诗人”。

) 他自号五柳先生,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古文就叫做五柳先生传,显然,这是陶渊明为自己写的一篇自传。

三定向示标:学习目标: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 ,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检查预习:文学常识在课前已经找同学回顾了,这里就不再多说了,看字词,找同学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自读。

学习一篇古文我们最先应该做的就是把课文读熟,下面时间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字音或断句读不准的先把它画上,一会听录音的时候注意听。

2,听读。

刚才读的时候同学们可能有的字音和断句叫不准的,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刚才叫不准的地方你认真听。

3,再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次不但要读熟,还要思考一个问题,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4,个别读,其它同学听听他读得怎么样,一会找同学评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语音,语速,停顿)5,课文已经读过好几遍了,不知道五柳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同学说说,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看出来的?五,疏通文意1要想真正的了解五柳先生我们还需要理解文章大意,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如果遇到你实在翻译不出来的,就把它画上,待会我们共同来解决。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范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范文

《五柳先生传》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五柳先生的形象。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五柳先生的品质。

(2)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欣赏文章的优美。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五柳先生的形象。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五柳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2.领悟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齐读陶渊明的《饮酒》诗,回顾诗人的品质。

2.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传记——《五柳先生传》。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2.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五柳先生的形象。

(1)五柳先生的身份。

(2)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

(3)五柳先生的品质。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五柳先生的品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五柳先生的形象。

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五柳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五柳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风貌。

2.分析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五柳先生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五柳先生传》,使学生了解了五柳先生的品质和精神风貌,学会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七、板书设计《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形象:隐士、诗人、文人五柳先生品质: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高洁傲岸写作特色:托物言志八、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1目的要求: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重点句子。

2、了解人物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学习重、难点:1、了解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风貌2、品头论足说陶潜,由古及今话隐士。

教材分析:《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我们要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教具准备:U盘课时安排:2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东晋末年,社会的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

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

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的生活: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

过去的一些人把他当作一位完全脱离现实的飘然静穆的典型,这是不对的。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他的生活除了物质的贫困外,还有另一面。

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

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

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

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

诗人在困苦之中,醉心文学创作,写了《饮酒》等组诗,他的文学创造达到高潮。

公元427年,一个伟大的诗人,在贫病中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

他给我们留下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五柳先生的敬佩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语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题目是《五柳先生传》。

大家知道“五柳”是指什么吗?对了,就是柳树。

那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怎样的五柳先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先生的故事。

二、课文阅读1.请大家先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的大意,理解作者的情感。

2.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发音、停顿等。

3.教师带领同学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词。

三、课文分析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简要介绍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

2.教师引导同学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衬托、夸张等。

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从五柳先生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思考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五柳先生传》,大家对五柳先生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那么,这篇课文中有哪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二、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同学分析课文中的对比、衬托、夸张等写作技巧。

2.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对比、衬托、夸张等写作技巧。

3.教师讲解如何运用这些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三、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运用对比、衬托、夸张等写作技巧,写一段关于五柳先生的故事。

2.教师挑选几篇优秀作文进行点评,指导同学们如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完成作文《五柳先生的故事》,注意运用对比、衬托、夸张等写作技巧。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对比、衬托、夸张等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八年级语文下册 22《五柳先生传》(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 22《五柳先生传》(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学生识记重点词义。
学生解释这三个词的古今义。
学生翻译句子,注意黑体字的翻译。
学生再读课文并讨论相关问题。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最大收获。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识记重点词语,翻译句子,背诵全文。
课外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积累与运用。
教学札记
(2)性格、生活、志趣。
2、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
明确: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你学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回顾《桃花源记》。
回忆有关陶渊明的常识。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
结合课后注释,了解文章大意。
2、学生自由练读两遍,老师提出朗读要求。
3、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用笔划出来。
4、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如果仍然不能解决等待在全班提出来共同讨论。
5、老师引导学生解决字词上出现的疑难,同时板书以下句中的重点词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因以为号焉
(3)每有会意(4)亲旧知其如此
(5)或置酒而招之 (6)曾不吝去留
(7)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8)环堵萧然
(9)晏如也 (10)颇示己至
(11)不戚戚于贫贱 (12)不汲汲于富贵
(13)其言自若人之俦乎 (14)街觞赋诗
6、理解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
因以为号焉 每有会意造饮辄醉
7、翻译句子。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曾不吝情去留 ④环堵萧然
22、五柳先生传
课题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五柳先生传》教案.docx

《五柳先生传》教案.docx

篇一:《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获市级奖)《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下第五单元第22课。

二、教学设想:选自《陶渊明集》,文章不足二百字,语言质朴,简约,凝练。

作者以传记的形式,勾画出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展现作者淡泊名利,悠闲自适的隐者心态。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查阅工具书和利用课文注解疏通简易文言文的能力,但对于文章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作者卓尔不群的人生追求,还需要正确的引导,方能领悟。

在七年级,学生已学习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对作者的生平事迹,作品风格都有所了解,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菊花与陶渊明更是融为一体,成为隐士君子的象征。

这些知识将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经验背景与文本相结合,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三、学习目标: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了解陶渊明不慕名利、淡泊功名、率真自然、安贫乐道,卓尔不群、自得其乐的“隐士”精神。

从自传中了解中国文人的坚守节操的高尚情操。

四、学习重点: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在熟读、品读中体会人物形象。

2、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领会五柳先生“贫贱不能移”的高贵品质。

五、学习难点:1、关键句文字浅显,却蕴意丰富,理解这类语句的深层含义,弦外之音。

2、探究陶渊明于贫贱中坚守节操的精神世界。

六、教法与学法:(一)教学方法1、从学生已学过的诗歌入题,充分利用学生已具备的课程资源,激活,导入。

2、启发式谈话法,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其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有针对性的小结、评价或追问,引导教学向深层次发展。

3、辩论教学法,变古板的文言教学为热情赛场,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法指导1、学生充分预习,读品结合,尊重珍惜阅读的初体验,敢于质疑。

2、合作交流,分享资源,互相促进。

七、课前预习:(一)课前自主学习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分别是:1、借助工具书与注释,扫清文字障碍,大声朗读课文。

22五柳先生传教案

22五柳先生传教案

22、《五柳先生传》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义,背诵全文。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模仿文章风格,尝试写人物小传。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从具体语句中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手段】【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平简介,作品等等3、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课件【教学步骤】一、导入:1、问答:你学过陶渊明的哪些作品,谈谈你对陶渊明的了解。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小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归隐田园、追求高洁的一位隐士。

2 、介绍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

东晋年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讲究门第,社会上人们追名逐利,官场上勾心斗角,讲究繁文缛节,陶渊明正是处于这样的时代,为表示对官场的不满,他毅然辞官回家,归隐田园。

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近陶渊明,看看陶渊明又是如何介绍自己的?板书:五柳先生传3、释题:“传”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包括自传和他传。

《五柳先生传》正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的一篇自传。

二、朗读课文幻灯片出示生字注音及字词解释。

嗜(sh I)辄(zh e )箪(dm )屡(I u)黔(qi 印)娄(I du )兹(z i )欤(y u)①因(就,于是)以为(以之为)号焉②箪(盛饭的竹器)③颇示己志(稍微)④以乐其志(对……感到快乐)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自我(感受),读出困惑(翻译疑难或文章理解之疑)2、听录音,把握节奏,停顿,读出自得之感三、提出疑惑,检测预习成果1、环堵萧然(空寂/冷清的样子)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不戚戚于贫贱(忧愁的样子)不汲汲于富贵(心情急切的样子)2、找出有错误的一项(1)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B. 亦不详其姓字(知道)C. 亲旧知其如此(旧友,旧交)D. 或置酒而招之(有人)(2) A.造(去,往)饮辄(就)尽B.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酒杯)C. 箪瓢(盛水用具)屡空D. 期在必醉(期望)四、填写简历表(在应答中进一步疏通文义)1、划分为两部分:传文及赞语【板书文章结构】2、根据传文内容填写简历表重点句子翻译:(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八年级语文下册 22《五柳先生传》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2《五柳先生传》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4.再指生读课文。
5.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6.齐读课文。
五、准确翻译课文,积累重点词语。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自己的文言积累翻译课文,将重点词语的理解批注到书上,解决不了的地方做上标记。
1.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2.学生质疑,学生答疑,学生解答不了的老师点拨。教师适时板书重点词语。
(师问:有没有翻译不了的词、句?)
注意朗读节奏。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认识积累重点、难点字词。





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的调整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调整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作者 陶渊明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重点实词
教学反思
甚(详细;重要)
意(意旨;神情)
得(得到;益处)
志(标志;志向;志趣)
去(离开;距离)
(3)古今异义
赞曰(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称赞、赞美)
字(古人除姓、名外,另取的别名。今指文字)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①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质疑。
师:预习时你遇到哪些读不准的词、句(shì) 辄(zhé) 吝(lìn) 褐(hè) 箪(dān) 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3.指名读课文,正音。
(先请差生读),其他同学点评(可从字音、停顿等方面评价),老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并正音。
3.交流展示。
按照“读文---释词---译句”的方式翻译课文,一人译一句,看谁翻译得更准确、更好。(翻译过程出错的地方,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五柳先生传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教学方法:四步读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每个时代,每种社会形态下都会存在诸如堂吉•柯德那样保持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固守着一种不与时代合作的态度,用自己的处世态度来鞭策自己的人生,对于他们我们应该持有一种辩证的分析的态度,汲取他们的优点,来欣赏他们灵魂的闪光点。

2、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二、检查预习情况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性嗜.酒而家贫()②造饮辄.尽()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短褐.穿结
()⑤箪瓢屡
...空,晏.如也()()()()⑥颇.示己志()
⑦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⑧衔觞.赋诗()⑨无怀氏之民欤.()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1)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字,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号,世称,有《》传世。

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

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

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
文。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

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

三.读课文后完成练习
(一).解释词语
1、造饮辄尽造:
2、箪瓢屡空,宴如也如:
3、兹若人之俦乎俦:
4、不戚戚于贫贱戚戚: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
6、每有会意会:
7、亲旧知其如此旧: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不求甚解:
2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3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4不戚戚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