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五柳先生传》课文简介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第22课 五柳先生传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第22课           五柳先生传

就 “以之为”
羡慕
利。 荣华利禄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
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
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
2话019/,5/26 不羡慕荣华利禄。
5
高兴的样子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
喜欢

领会、体会 书中的意旨
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
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____不__汲__汲__于__富__贵___________。
2019/5/26
19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一个 守志不阿 的五柳先生
“常著文章自娱”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一个 自得其乐 的五柳先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一个 率真放达 的五柳先生
3、不求甚解 4、造饮辄尽

() ()
5、环堵萧然 ( )
6、箪瓢屡空,晏如也( )
7、不戚戚于贫贱 ( )
8、不汲汲于富贵 ( )
2019/5/26
13
(5)翻译下列句子。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粗布段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 和瓢里经常是空的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lóu)之妻有言:“不 戚(qi)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其言兹 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shāng)赋诗,以乐其 志2019。/5/26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 3
朗读节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 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 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 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 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 此/自终。

八年级下册第22课《五柳先生传》课件

八年级下册第22课《五柳先生传》课件

2、“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好像有 些矛盾?喜欢读书,为什么又说读得不认真呢? 不过分注重细枝末节的东西。注重的是对 文章意旨的领悟。
3.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 一篇自传,你看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 面写自己的?又是怎样写的?
1.“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2.第二大爱好—— 饮酒
3.第三大志趣——著文章
吝( lìn)情
箪(dān)瓢屡(lǚ)空 俦(chóu)
黔(qián)娄(lóu)之妻 衔(xián) 无怀氏之民欤(yú)
再读课文 疏通文意
翻译课文方法点拨
第一步:抓住语句中的重点文言词语(即课本注释的重要词语或者 语法点)进行直接翻译(照抄直译)。这样就有了句子的骨。
第二步:字字对译。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与现代汉语 意思相同的词语。②换。即用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词替换古汉 语词。③单音节双音节化。这样就添上了句子的枝干。 第三步: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这样就协调了枝 干的造型搭配。
④亦不详其姓字(古义:根据人名中的 字义,另取的别名;今义:指文字。)
⑤每有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内容有 所领会;今义:指领会到别人没有明白 的意思。)
⑥亲旧知其如此(古义:旧交,旧友; 今义:过去的。)
2、一词多义
因以为号(把) 以 以此自终(凭借) 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之 无怀氏之民欤(助词,的)
胸襟开阔,意存高远 淡泊宁静 恬淡自足
9 “不求甚解” “不”
“不蔽风日”
“家贫不能常得” “曾不吝情去留”
开朗乐观
耿直率真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
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 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 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 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 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 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五柳先生传》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五柳先生传》 新人教版

已经 告辞 竟不 舍不得
周围都是土墙,形容
萧然,不蔽风日;
居室简陋
空寂 遮蔽 阳光
有时摆酒叫他来喝。去喝酒就喝个尽兴,
期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告辞回家去,竟不吝
惜离开还是留下,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一
片空寂,遮不住风和阳光。
饮水用具 经常 安然自若的样子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晏如也!
粗布短衣 打补丁 盛饭的竹器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闲是静__少__言___,__不__慕___荣__利__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好趣_读__书____、性_嗜___酒___、常_著___文__章__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环__堵___萧__然__,__不___蔽__风__日___; 短__褐__穿__结___,__箪__瓢___屡__空__,__晏___如__也______。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主要方面
相关语句
名号由来 思想性格 志趣爱好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 忘怀得失。 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 章自娱。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 的人?你喜欢他吗?说说你的理 由。
忧愁的样子
贫贱,不心情汲急切汲的样于子 富 之
贵。此”、其斯言,这兹样 若人
此人,指五柳先生
辈、同类
俦 乎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因贫 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 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写、作
衔 觞 赋 诗 ,以 乐 其
叼着 酒杯
使……快乐,形容词使动用法

八年级人教版《五柳先生传》原文及教案

八年级人教版《五柳先生传》原文及教案

八年级人教版《五柳先生传》原文及教案《五柳先生传》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_,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教案一演讲二导入:1,课前想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认真听好了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曾带领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园风光,为我们描绘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也曾带着我们一起南山种豆,东篱采菊,他曾在朝廷为官,但终因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归隐田园,这位诗人是谁啊2,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陶渊明(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东晋诗人。

由于他热爱田园生活,写了大量田园生活的诗篇,历来被称为“田园诗人”。

)他自号五柳先生,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古文就叫做五柳先生传,显然,这是陶渊明为自己写的一篇自传。

三定向示标:学习目标: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检查预习:文学常识在课前已经找同学回顾了,这里就不再多说了,看字词,找同学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自读。

学习一篇古文我们最先应该做的就是把课文读熟,下面时间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字音或断句读不准的先把它画上,一会听录音的时候注意听。

2,听读。

刚才读的时候同学们可能有的字音和断句叫不准的,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刚才叫不准的地方你认真听。

3,再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次不但要读熟,还要思考一个问题,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4,个别读,其它同学听听他读得怎么样,一会找同学评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语音,语速,停顿)5,课文已经读过好几遍了,不知道五柳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同学说说,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看出来的五,疏通文意1要想真正的了解五柳先生我们还需要理解文章大意,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如果遇到你实在翻译不出来的,就把它画上,待会我们共同来解决。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其自传散文。

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

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

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文学赏析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正文。

第二部分是赞语。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

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存争议[1] )。

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五柳先生传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原文五柳先生传作者: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不详(2)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6)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7)知其如此,或(8)置酒而招之;造(9)饮辄(zhé)尽(10),期在必醉(11)。

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12)。

环堵萧然(13),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14),箪(dān)瓢(piáo)屡(lǚ)空(15),晏(yàn)如(16)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pō)(17)示己志。

忘怀得失(18),以此自终(19)。

赞(20)曰:黔娄(21)(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

”(22)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óu)乎(23)?衔(xián)觞(shāng)赋诗(24),以乐(25)其志(26)。

无怀氏(27).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五柳先生传文言文注释⒈【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⒉【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因,因此,就。

以,把,用。

为,作为。

焉,语气助词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甚,深入,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五柳先生传》是唐代大作家于谦的一篇传记性散文,以记录其老师柳宗元生平波澜壮阔的经历为主要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五柳先生传》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柳宗元,字子厚,河南项城人也。

少孤贫,好学而力行,早尝世间离合荣辱之味。

为进士及第,归守宅心事母亲。

时人称之曰淮海九树,或曰五柳先生。

儒学复古,著《左传》外傅诸书,尤精经史,兼善音律、工书、天文、养生之道。

一身仁义,颇以治世称,实难进也。

绍圣二年,官太原府学教授。

此时坐视朝纲荡然已矣,每禅然而思。

因《礼记》引发大学问,宗元自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遂罢官归里。

是时,家居冠羽,少游长洲。

通过游历,研究理学,并成立湖岛派。

其学说认为心灵需要内心修养,才能学会懂得透过事物本身的现象,真正理解本质,赞同君主不要太以“圣人”自居,须尊重百姓生活。

大中祥符初,起任监察御史。

平日不以官位自居,办事公正无私。

一次特别的事件,被最后以让步处理,他洒然一笑,说出了名言:“风中之烛,易光易灭,吾之官位也如是耳”。

平生志存高远,晚年经历千辛万苦仍旧不改初衷,章曰“章台告归,翻然悔悟,自以天下英才集于此,一旦不能带领以进其道,是何苦哉!”二、翻译柳宗元,字子厚,出生于河南项城。

他年少时家境贫寒,但深爱学问,勤奋刻苦,亲身经历人间的起起伏伏,领悟了其中种种机理。

后来他考中进士,但选择回家尽孝母亲。

这时人们也开始称他为淮海九树或五柳先生。

柳宗元追求儒学复古,喜欢研究《左传》等经典,尤擅长经史,还熟练于音律、工书、天文及养生之道。

他一身仁义,颇以治世称颂,但实际进官的机会不多。

公元825 年,柳宗元担任了太原府学的教授,这时朝纲纷扰不堪,他常常默默地思考,陷入思维深处。

通过研读《礼记》,他产生了许多的学问,他自嘲:“颜回、子夏不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便辞去职务回到家乡。

此时,他穿着长衫穿梭在家中,常去俯瞰长洲,开拓了心灵,从中领悟了湖岛学派的主旨——心态修为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透彻理解万物的本质。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注释及解析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注释及解析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②,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③。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④。

每有会意⑤,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⑥,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⑦。

环堵萧然⑧,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⑨,箪瓢屡空⑩,晏如也(11)。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12):黔娄有言(1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4)。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15)?衔觞赋诗(16),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7)?〔注释〕①本篇选自《陶靖节集》。

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而写的一篇自传。

②何许,此意为“何处”。

③因,凭、据。

④不求甚解,不刻意寻求深奥的解释,指不穿凿附会或死抠字眼。

⑤会意,领会其意,此指心得体会。

⑥造,到、赴。

辄(zhe哲),总是。

⑦曾不,从不。

吝情,吝惜,舍不得。

⑧环堵,四周的墙壁。

萧然,空荡荡的样子,指穷困无物。

⑨短褐(he赫),粗布短衣。

穿,穿洞,破损。

结,把断裂的麻线打成结,此指打补丁。

⑩箪(dan丹),盛饭的竹器。

瓢,舀水的器具。

(11)晏如,心情平和,安然自在的样子。

(12)赞,史传作者对所记人物发表的议论。

本文仿照史传体,故用“赞”作评论。

(13)黔(qian前)娄,春秋时齐国人,是当时不求仕进,独善其身的清高名士。

其妻亦与他同样以安贫守贱著称,事见刘向《列女传》。

(14)戚戚,忧虑、感伤的样子。

汲汲,竭力求取的样子。

(15)兹,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那样的人,此指黔娄。

俦(chou筹),伴侣,同一类人物。

(16)衔觞(shang伤),口含酒杯,指饮酒。

觞,酒杯。

(17)无怀氏、葛天氏,传说中上古帝王,据说在他们的时代风俗古朴淳厚。

〔解析〕本文是作者借用他人口吻,仿照史传之体为自己写的一篇传记。

古人曾评曰:“渊明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第22课《五柳先生传》课文简介
导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