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花铃期管理技术

南疆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花铃期管理技术
南疆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花铃期管理技术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 水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命脉,水资源状况和利用水平已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重要指标。随着世界各地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境,发展抗旱节水新技术,已成为人们的当务之急。因此,在水资源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农村经济的农户要保持稳定发展奔小康,就要必须改变现有的用水方式,用更先进的灌溉技术推动抗旱节水工作的开展,以提高土地 利用率和水资源利用率。从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一种覆盖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新型节水方式一一膜下滴灌技术,在我国运用而生,显示了非常广阔和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深受各地农户的喜爱和欢迎。 膜下滴灌是覆盖种植与滴灌相结合的一种灌水技术,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术的延伸与深化。它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将水通过滴灌系统一滴一滴地向有限的土壤空间供给,仅在作物根系范围内进行局部灌溉,也可同时根据需要将化肥和农药等随水滴入作物根系。作为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与地表灌溉、喷灌等技术相比,有着其无可比拟的优点,是目前最节水、节能的灌水方式。由于膜下滴灌的配水设施埋设在地面一下,管材不易老化,灌水时土壤表面几乎没有蒸发,又避免了水的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使作物对水、肥的利用更直接有效,便于农产田间管理和精确控制水量,达到高效农业用水的目的。 一、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产生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就是将滴灌技术与覆膜植棉技术结合在一起,既能提

高地温减少棵间蒸发,又能减少深层渗漏,达到一个综合的节水增产效果, 是先进的栽培技术与灌水技术的集成。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滴灌技术与覆膜植棉技术的结合,加压的水流经过滤设施滤“清”后,进入输水干管(常埋设在地下)、支管、毛管铺设在地膜下方的滴灌管(带),再由毛管上的灌水器滴入棉花的根层土壤,供棉花根系吸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试验、应用和推广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至今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0 年达到1.665 万h m2(24 . 98 万亩),2001 年猛增到5 .228 万h m2(78 . 42 万亩)。2002年,统计至5月底,又新增6. 107万h m(91 . 60万亩),总面积已达 11 .335 万h m (170 万亩),成为全国大田作物应用滴灌技术规模最大的片区。) 要维持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唯一的出路就是节水。由于农业用水量比高达95 %,因此,节水的首要对象是农业节水。 二、膜下滴灌技术设备膜下滴灌是利用灌溉渠道与大田水位差和地面的自然坡降实施自流灌溉的一种节水措施。以首部设备(井灌或经过过滤设施的水库、普通渠道)为中心,铺设主、支管道,农作物播种铺膜与机具铺设铺设滴灌毛管道同时进行,并在播种后连接安装支管和毛管,通过四通管件连接组成管网系统。膜下滴灌通过地表下的滴水器(滴头)施水,灌水 器流量与地表滴灌大致相同。根据滴灌水压的区分,该设施分为 常压式和加压式滴灌系统 1、常压式膜下滴灌系统:该系统是将渠水按原渠系通过渠道引到地头,再通过铺放到地头的管系将水直接引入作物行间的软管(毛管)内,通过阀门控制,进行滴灌。该系统主要包括主管、支管、毛管、铺膜铺管播种机。

膜下滴灌技术在棉花种植中应用

膜下滴灌技术在棉花种植中应用 摘要:膜下滴灌技术是高蒸发量干旱地区发展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对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针对膜下滴灌技术在棉花种植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棉花种植;膜下滴灌技术;应用 abstract: film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 is high evaporation arid reg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one of the main measures of arid regi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evelopment play a very significant role. aiming at the film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tton cultivation are discussed. keywords: cotton cultivation; membrane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s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棉花膜下滴灌栽培技术就是将滴灌技术与覆膜植棉技术有机结 合在一起,将加压的水流经过滤设施滤“清”后,进入输水干管(常埋设在地下)、支管、毛管——铺设在地膜下方的滴灌管(带),再由毛管上的灌水器滴入棉花的根层土壤,供棉花根系吸收。既能提高地温减少棵间蒸发,又能减少深层渗漏,达到一个综合的节水增产效果,是先进的栽培技术与灌水技术的集成。 膜下滴灌技术运用在棉花种植中,每年至少可为农民节省

棉花膜下滴灌带的使用

滴灌带在棉花生产上的运用 覆膜植棉、生长调节剂(缩节胺)运用、高密度技巧推广(矮密早)、滴灌运用,这几项农业适用技巧在新疆植棉史上,公以为是几次打破性的革新。分子生物节水技巧、信息节水技巧、精准农业节水技巧、高分子材料节水技巧,目前已是国内外研究和示范推广的农业热门课题。 一、滴灌在棉花生产上的意义 精准灌溉运用棉花滴灌技巧,重视农田灌溉而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水、肥需求,其目标是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二、棉花滴灌的类型 新疆多为灌溉农业区,目前在棉花栽培上大面积运用的主要是膜下加压滴灌和膜下自压软管灌。 1。大田膜下滴灌就是将滴灌系统的末级毛管和灌水器,经过改装后的播种铺膜铺管联结机,在拖沓机的索引下,在膜下与地膜、种子同时一次作业铺设完成后,毛管入口与相应的支管(铺管)干管及配套装备衔接组成一体的供水系统。由泵将有压力的水,经过干管、支管(辅管)送到毛管,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变成渺小的水滴,在作物根系领域内进行局部灌溉。 2。棉花膜下自压软管灌自压软管是利用渠道和条田地势差产生的压力,将水经过塑料送到作物行间。其输水系统如:水源(河、库、井水)—水渠—计量装置(闸门、量水堰)—过滤网—施肥箱—中心管—毛管—出水孔。 三、棉花滴灌的优点 1。节水棉田运用滴灌技巧,充分表现了对田间灌溉实现可控性的特点。变灌地为浇作物。低压、小量、多次供水,既可避免深层渗漏、又可最大限度地制约田问作物根间蒸发。滴灌为棉花生长发育供给了较好的泥土环境,通常全生育期地面灌溉3—4次,需水600立方米,泥土水分亏缺,旱涝不均。而滴灌每次水量小,灌次多(20—25立方米/次,灌溉11—13次/生育期),泥土基本无旱涝不均的景象,泥土中水、气比较和谐,单株成铃多,以利高产。 2。提高肥效利用率目前新疆大面积推广高密度栽培技巧,667平方米留苗由过去的1。2万增长到1。6—1。8万株,产量虽有提高,但增产幅度仍不理想,即高投入、高密度,并不高产,其主要起因是,人们都晓得肥是保障高产的保证,但因为常规的大水漫灌,使得肥力下渗、蒸发而导致利用率低,蕾铃脱落严重,经常形成早衰而影响高产。滴灌肥随水入是抑制这一缺陷的唯一方法,因此人称滴灌是棉花生产上的又一次革命,通常比常规灌溉增产15%—20%,中低产田效果尤为显然。 3。运用隐藏施药棉田的害虫是影响产量和品格的一个重要起因,化防既要消灭天敌,又会给棉籽留下残留,而履行滴灌便可经过滴灌药(康呋多)随水进,棉株吸收后可节制棉蚜,是一项事半功倍的增产办法。 4。节地省工据调查,滴灌地因为撤消了毛渠、引水渠,甚至农渠,可增地5%—8%,生育期管理减少了中耕、修渠等环节,667平方米省工3—6个。 提供单位:石家庄迪龙塑胶有限公司 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717564276.html,

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

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农学论文 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 崔涛1,刘蕴超2 (1.兵团第一师七团水工6连,新疆阿拉尔843300 ; 2.兵团第一师十二团10 连)摘要:花铃期的田管理措施是否得当是决定棉花能否获得丰产的关键,本文对棉花花铃期的水肥投入、整枝化调及“三虫”防治等管理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为棉花花铃期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花铃期;管理 花铃期是棉花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该时期棉株逐渐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转向为以生殖生长为主[1],茎、枝及叶的生长都达到最大值,同时大量现蕾、开花及结铃对养分的吸收达到高峰。因此,该时期水肥运筹、田管措施是否得当是决定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本文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对棉花花铃期主要管理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1施足花铃肥 花铃期是棉花需肥量最大的时期,对养分的需求激增,一般在施足基肥的前提 下,滴灌地肥料投入在60kg/667m2 左右,以复合肥料(总有效成分52%以上, N : P :K比例为34 : 7 : 11 )为主,尿素为辅的原则,在滴灌用肥中,打顶前后的3次用肥占到总用肥量的3/5,以促进棉株生殖生长,确保伏前桃。 于倒二水及8月23~28日,随水滴施3kg/667m2 尿素和1kg/667m2 高纯度磷酸二氢钾,此时中下部的棉桃正处于木质化时期,内部发育已基本成熟,中上部棉铃处于内部充实膨大期,此时滴肥有利于棉桃吸收养分,利于籽粒的饱满和棉纤维的充分发育成熟,减少不孕籽的数量,增加中上部铃重

2合理灌水 适时、适量灌水对协调生长发育进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6月中下旬,也 正是棉花的需水临界期,可掌握两头轻中间重的原则,前期肥水过旺会造成徒长,打顶前后的足量灌水则可满足现有成铃以及花蕾正常生长的水分需求,对增加中下部的铃重较为有益,停水时间不宜早,一般于9月5日后停水。 3适时打顶,合理化调 3.1适时打顶 打顶是棉花整枝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适时打顶一是可以打破棉株主茎较强的顶端生长优势,改变棉株体内养分运转和分配情况,使养分向结实器官运输,多结铃,增加铃重。二是控制主茎的生长高度,避免出现无效果枝,使中下部果枝上的蕾铃获得足够的养分,增蕾保铃,减少脱落。三是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早熟,减少烂铃。打顶的关键在于掌握好时间和方法。打顶时间应根据霜期、地力、品种、密度、棉株长势、长相灵活确定。正常年份,打顶时间一般在7月1~15日为宜,原则是“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要求打1 叶1心,切忌大把揪,以免打掉有效果枝。对于密度大、长势旺、封行早、田间郁蔽的棉田,在打顶的基础上,应于8月上旬打去棉株群尖、老叶,以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防止烂铃,减少脱落,促进早吐絮。 3.2合理化调 棉田化学调控掌握“轻、勤”原则,对长势弱的棉田不予化控,打顶后可以由1次重控改为2次化控,第1次在打顶后5~7d进行1次,用量为4~6g/667m2 ;第2次在打顶后12~15d 进行,用量为8~10g/667m2 。坚持化控与滴水、滴肥及叶面肥喷施相结合。化控一定要因棉株长势而定,切忌 随意加大用量。

SDNYGC-1-2078-2018 山东省棉花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SDNYGC-1-2078-2018 山东省棉花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编制人:卢桂菊 所在单位:山东省土壤肥料总站 1.水肥一体化系统配置 水肥一体化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灌水器等部分组成。 灌溉水可利用机井、河流、水库等作为水源,水中泥沙等杂质含量较高时应设置沉砂池并配备相应过滤设备,避免使用pH过高的灌溉水进行膜下滴灌。首部枢纽包括水泵、过滤器、施肥系统、控制设备和仪表等,常用过滤设备包括网式过滤器、叠片式过滤器,含沙多的水源需加装离心过滤器,含苔藓等杂物多的水源需加装介质过滤器,施肥系统包括文丘里施肥器、注肥泵、施肥罐等,系统中应安装阀门、流量和压力调节器、流量表或水表、压力表、安全阀、进排气阀等。输配水管网包括干管、支管、毛管三级管道,灌水器使用滴灌管。 2. 播前准备 (1)耕翻整地,灌水造墒 播种前春耕、春灌。耕翻深度在25~30厘米,当棉田墒情不足时应在棉花播种15~20天前浇水造墒,然后整地保墒等待播种。当0~20厘米土层相对含水量低于70%需灌水造墒。一般每666.7平方米灌水量50~60立方米,盐碱地棉田压碱的每666.7平方米灌水量80~100立方米。但3月底4月初再次压碱的,每666.7平方米灌水40~50立方米。 (2)平衡施足基肥 播前撒施翻入地下,包括全部有机肥和40%的氮肥、磷肥和钾肥、锌硼微量元素肥料或棉花配方肥。 (3)化学除草 播种前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选择适宜除草剂,采用拌土(沙)撒施、喷洒地表后耙地混土等方式施用。 (4)地膜准备 使用便于回收的高强度加厚地膜或能够完全降解的地膜。 3.播种 (1)品种选用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生育期适宜、丰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的品种。棉种纯度达到97%以上,净度99%以上,棉种发芽率93%以上,健籽率95%以

棉花膜下滴灌示范工程设计总结报告

棉花膜下滴灌示工程设计总结报告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区基本情况 1.1.1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库车县地处维吾尔自治区中西部,天山南脉却勒塔格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东接轮台,尉犁二县,西连拜城、新和两县,南与沙雅县毗邻,北隔科克铁克山与和静县相望。地理座标东经82°34′~84°25′,北纬40°49′~42°38′,南北长约193km、东西宽约164km,全县总面积14602.95km2。 2012年重点县项目区位于库车县牙哈镇、墩阔坦镇、阿克乌斯唐乡境。牙哈镇位于库车县城东部,距县城23公里,314国道以东,总面积265.6平方公里,下辖24个村委会:麻扎巴格村、牙哈村、兰干村、盖特力克村、艾日克博依村、守努特村、塔尕尔其一村、塔尕尔其二村、玉奇玉吉买村、虽润勒克村、恰其库木村、托克乃村、却勒阿瓦提村、依西提拉村、博斯坦托格拉克村、克日希村、拜什布拉克村、吾斯塘博依村、阿克布亚村、喀让古一村、喀让古二村、喀让古三村、塔格玛克村、若结克塔木村。墩阔坦镇位于库车县东南部,距库车县城29公里,南与阿克吾斯塘乡相连,西与比西巴格乡、阿拉哈格镇、齐满镇相邻,北与乌恰镇、乌尊镇、牙哈镇接壤,总面积597平方千米。下辖19个行政村和1个汉族农场,有71个村民小组。阿克斯塘乡位于库车县城东南,距离县城38公里,阿克斯塘乡东傍墩阔塘镇,南依哈尼哈塔木乡,西邻齐满镇,北靠英达雅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乡辖13个行政村、55个村民小组,8所中小学,10个站所。共有农户3653户,人口1.63万余人,党总支1个,党支部25个,党员630人;团委2个,团总支1个,团支部13个。总面积289.82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4万亩。 项目区道路基本完善,乡镇与城区公路为沥青路面,乡村道路建设较好,乡镇与各村之间均为沥青路面,村至各田块之间均有土路相通,农牧机械的运行极为灵便。

棉花--节水灌溉栽培技术

棉花膜下滴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一根毛管四行棉花栽培技术模式 设计指标:666.7m2,产皮棉125—150kg. 产量构成如下表所示: 全生育期栽培技术采取十八字方针: 四月[打基础],五月[促早发]、六月[控株型]、七月[保花蕾]、八月[争铃重]、九月[防早衰]。 1、品种选择: 我区光热资源优越,适宜种植棉花。但无霜期短,只有165天左右。开春后常有大风、低温天气出现。因此棉花栽培品种,首先要在早熟的基础上,选择抗病、耐低温、生长势强,株型紧凑、铃大、结铃集中、吐絮快、幼稚高产品种。近两年已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新陆早6号、新陆早7号、新陆早8号表现较好,近两年经实验、示范种植的新陆早10号、中棉36是较为理想的品种。 2、发展生态型农业: 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后,大量节约用水,使水资源得到了

合理的开发利用;扩大了播种面积,荒芜的土地资源也得到了合理的开发利用。为了实现棉花生产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目标,必须建立生态农业系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一眼井(或一个滴灌系统)为单位,科学规划,搞好结构布局。 2.1植树造林:首先搞好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庄园建设林,然后再搞好道路林和片林建设,使林地面积达到总面积的10%左右,林间种植苜蓿草。林木除防风改善环境条件,还能招引鸟类等捕杀棉花害虫。 2.2种植牧草:牧草种植面积为总面积的15%左右,要引进高产苜蓿品种。它一方面是优质牧草,另一方面是棉花害虫天敌栖息繁衍的基地。 2.3种植小麦:小麦种植面积应为总面积的15%左右,种植小麦一是确保粮食,二是实施草、粮、棉轮作倒茬,培肥地力,防止病虫危害。 2.4发展畜牧业:根据饲草情况和生产者特长,适当发展畜牧业,以草食动物,以圈养为主,为棉花生产提供优质有机肥料。 2.5建造水塘:在水源处建造一个1000 m2,深2m的小水塘,用防渗膜进行防渗处理后盖上30cm的土。塘内养鱼,开春后在离水面50cm高安装几个营光灯以诱杀飞蛾,供鱼捕食,防止棉花害虫发生。

棉花膜下滴灌典型设计书

棉花膜下滴灌典型设计书 按照兵团水利局、兵团节水办“关于召开兵团节水灌溉规划设计研讨会的通知”的要求,根据农八师几年来在大田作物膜下滴灌技术上的实践和研究,此次滴灌系统典型设计综合农八师的具体情况做如下简要介绍: 一、基本资料 (一)地形 农八师垦区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全垦区土地面积7529平方公里。垦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垦区地形由南向北依次为天山山区、山前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洪水冲积平原、风成沙漠区。 (二)土壤 农八师土壤缺氮面积大,全氮含量低于1%的面积占78%,碱解氮低于60ppm的面积占76%。土壤普遍缺磷,含量低于10ppm的面积占77.5%。土壤含钾丰富,约在100ppm以上。 土壤多系灰漠土、潮土、草甸土,土质多系砾质土、沙质土、粘质土等。根据农八师土壤普查结果,本设计取占范围较广的砂壤土。 (三)作物 全垦区有效灌溉面积266万亩,其中以棉花为主。棉花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46.5%。本设计示例选棉花。种植模式采用:一膜两管四行--宽窄行30×60cm,滴灌带间距90cm;一膜一管四行--(25+30+25)×60cm,滴灌带间距140cm。 1、滴灌工程设计参数的确定 根据农八师目前棉花种植模式和多年实践,确定如下设计参数。

(四)水源 垦区水资源来源主要为地表水(库水、河水)和地下水。目前垦区滴灌节水工程水源以井水为主,单井流量为80立方米/小时,动水位埋深在40米左右。 (五)气象 垦区平均海拔300-500米左右,呈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炎热。年平均气温7.5℃-8.2℃,日照2318-2732小时,无霜期147-191天,年降雨量180-270毫米,年蒸发量1000-1500毫米。蒸发强烈,降水稀少,气候十分干燥,光照充足,热资源丰富。 (六)动力 原有机井泵大多为250QJ80-60/3或250QJ80-40/2,需更换水泵及变压器。但原有高压电线不需更换。 二、设计内容 按照农八师多数条田的规划布置方式,采用东西长800米,南北宽450米的条田进行规划设计。种植作物为棉花,种植模式采用宽窄行60×30cm与60×(25+30+25)cm,一膜两管四行与一膜一管四行,滴灌带间距0.9米与1.4m。作物东西方向种植。耕层土壤为砂壤土。 1.管道系统 滴灌系统采用如下结构: 水源(井水加压)→计量装置(水表、压力表)→离心式过滤器(进排气装置)→施肥罐(施肥控制装置)→网式过滤器(排砂控制装置)→分干管(地埋PVC管)→支管(地面PE黑管)→附管(地面PE黑管)→滴灌带→滴头。 为减少水头沿程损失,降低能耗,管道系统中支管与分干管,

重视棉花花铃期管理棉花

重视棉花花铃期管理棉花,栽培技术 棉花花铃期是指从棉花开花到吐絮的一段时间,一般在7月上旬到8月30日,历时五六十天,这一时期棉花不仅长枝叶、长蕾、开花、结铃,同时也会受内因、外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蕾铃脱落,因此花铃期是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时期。 据6个品种4年棉花现蕾、成铃、脱落规律调查,在密度2500株、平均亩产325.5公斤情况下,单株果节65.8个(即现蕾总数)、成铃28.8个,脱落37个,脱落率为56.2。用其现蕾、成铃、脱落比,做成曲线图。 棉花6月5日现蕾后,标志着从营养生长为主,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现蕾高峰期在6月20到7月30日,日现蕾量均在20个以上;棉花开花期,4年平均在7月5日,棉花开花后标志着进入花铃期,即由以营养生长为主逐渐转化为以生殖生长为主,到盛花期(即第四个果枝开花时),其营养生长(即长枝叶、长根),达到最旺盛时期,其后将逐渐衰退转化为生殖生长(即开花、结铃、现蕾)为主。棉花成铃从开花后逐渐攀升,到7月20日进入高峰期,直到8月20日,这一段时间单株成铃23个,占总铃数的80%,其高峰期在7月30日前后;棉花蕾铃脱落,一般从开花后开始,开花前没有病虫危害,脱落很少,开花后,随着结铃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脱落高峰期在成铃高峰期之后,大体在7月25至8月30日,平均单株脱落24个,占脱落总数的70%,其高峰在8月5日前后。 造成蕾铃脱落的原因,除病虫危害、机械损伤外,70%以上是由于

营养失调造成,而营养失调中,除个别年份个别地块生长过旺外,多数为营养不足造成。因此重施、施好花铃肥,是保证棉花营养需求,促进棉花多结铃、结大铃,少脱落的一项重要措施。 科学施肥是棉花栽培中的一项高效增产措施,不能指望不施或少施,而能获得高产。花铃肥施多少,因产量、地力、苗情而定。各地经验,北方棉区中等地力以上,亩产300公斤以上的棉田,前期施肥充足(比如前期已亩施二铵20公斤、钾肥15公斤以上),一般亩施尿素10~20公斤为宜,地力壮、苗情旺的少施,地力弱、苗情差的多施。前期磷钾不足的,适量加施二铵和钾肥,尤其前期只施100斤复合肥的棉田,在追施尿素的同时,应补施钾肥7.5~10公斤。 花铃肥应早施,一般棉田见花追肥为宜,今年北方气温高,干旱严重,大部棉田开花期早于往年。不少棉田开花提前,营养生长滞后,应结合抗旱浇水、及早施好花铃肥。对地力壮、墒情好、苗子旺的,可在下部坐住1~2个大铃时追施,但不宜晚于7月15日。对施肥量较大的棉田,可分两次施用,第二次追施一般不晚于7月25日,亩追尿素5~7.5公斤,可预防早衰,保证盖顶肥的需要。 花铃肥施肥方法,宜采取机械开沟深施的方法,施肥时不要特意靠近根部,施在大行中间就行,因这时棉花根系已发展到最大范围,根毛遍布全田,越靠近棉株吸收能力越差。尿素施后不宜立即浇水,立即浇水或肥后遇雨,容易发生青枯,所以,一般浇后或雨后施肥为好。叶面喷施,是在施好追肥的基础上的一种辅助措施,后期出现早衰迹象的棉田,可喷施2%的尿素+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有助提高产量。

浅谈棉花膜下滴灌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浅谈棉花膜下滴灌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发表时间:2009-03-27T16:06:29.513Z 来源:《魅力中国》作者:王卫国 [导读] 自1996年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试验、应用和推广棉花膜下滴灌技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十三团灌溉科,新疆阿拉尔 843302) 关键词:棉花膜下滴灌 自1996年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试验、应用和推广棉花膜下滴灌技术,至今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00年达到1.665万h m2 (24.98万亩),2001年猛增到5.228万h m2 (78.42万亩)。2002年,统计至5月底,又新增6.107万h m2 (91.60万亩),总面积已达11.335万hm2(170万亩),成为全国大田作物应用滴灌技术规模最大的片区。 膜下滴灌能在兵团大面积推广应用,首先源于这一技术本身,是真正对作物进行有效的灌水,其产生的效果不光是水的节约,而是综合效益的提高。兵团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和研究显示,与地面灌相比,棉花膜下滴灌有以下十个方面的明显效果。 一、膜下滴灌能技术优点 1.省水。滴灌是一种可控制的局部灌溉,可适时适量的灌水。水滴渗到作物根层周围的土壤中,供作物本身生长所需。由于棉田实施覆膜栽培,抑制了棵间蒸发。滴灌系统采用管道输水,减少了渗漏。所以,在棉花生长期内,比地面灌省水40%~50%。另一个明显优点是可适时适量灌水。如花龄期后,棉花仍需少量水分、养分补充,因地面灌难以控制水量,8月中旬后就被迫停水以免棉花旺长,影响吐絮和成熟,而滴灌就可以控制灌水量大小、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小水量灌溉,以满足后期棉花对水分养分的需求。 2.省肥。肥料随滴灌水流直接送达作物根系部位,易被作物根系吸收,提高了利用率;亦可做到适时适量,对作物生长极为有利,平均可省肥20%左右。 3.省农药。水在管道中封闭输送,避免了水对虫害的传播。另外,地膜两侧较干燥,无湿润的环境滋生病菌。因而除草剂、杀虫剂用量明显减少,可省农药10%~20%以上,杀虫效果好。 4.省地由埋入地下及地面移动的输水管道代替地面灌时占地的农渠及田间灌水渠道,可节省地5%左右。 5.省工和节能地面灌时,挖土堵口,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一个农工管理棉田2hm2(30亩)左右。采用滴灌后,主要工作是观测仪表、操作阀门,工作条件好;滴灌能随水施肥、施药,膜下及旁侧杂草难以生长,土壤不板结,田间人工作业(包括锄草、施肥、修渠、平埂、病害治理等)和机械作业大大减少,人工管理定额大幅度提高,一个农工可以管理4~6hm2(60~90亩)或更多的棉田,劳动生产率提高。 6.有利于利用盐碱地。棉花膜下滴灌可使作物根系周围形成低盐区,利于幼苗成活及作物生长。由盐碱地上的试验可看出,不仅脱盐效果好,而且脱盐用水量比地面灌明显减少,还能获得较高产量,这对盐碱地的使用很有价值。 7.有较强的抗灾能力。因作物从下种、出苗起,就得到适时、适量的水和养分供给,棉花各类生长指标均优,抵抗力强。 8.增产。由于科学调控水肥,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并经常保持湿润,棉花生长条件优越,结铃率高,单铃重增加。因此,棉花普遍可增产10%~20%,低产田可增产25%以上。通过棉田调查,籽棉每公顷增产858kg,增产率23%。 9.棉花质量提高。膜下滴灌营造了棉花良好的生长条件,因而,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如棉花的成熟度好,纤维长度增加0.4~0.7mm,纤维的整齐度高,外观光泽好。 10.综合效益好。(1)经济效益膜下滴灌棉花增产20%以上,按籽棉价3.5元/kg,每公顷增收2850元。节省水、肥、农药、人力、机力,每公顷平均节支1425元,除去工程投资年折旧费和年运行费每公顷3225元,则每公顷净增收1050元。若棉花价格提高,则盈利更多。(2)生态效益膜下滴灌节水50%,减少深层渗漏,能较好地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滴灌随水施肥、施药,既节约了化肥和农药,又减少了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节约下来的水可利于生态,这对改善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来说是头等需要的。(3)社会效益由于滴灌水的利用率提高,滴灌面积不断扩大,兵团水资源紧缺的压力开始缓解。它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解放了劳动力,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集约化经营,具有较强的综合带动效应,促进农业生产向现代化方向迈进。 二、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应用和应重视解决的问题 1.降低滴灌产品价格仍是进一步推广大田滴灌技术的关键目前,兵团使用的滴灌带一年更换一次,每公顷2250元,占年分摊投资费用的70%,正常年份,每公顷棉花可增收1050元。但若遇较重的灾害而减产或棉花滞销降价,则将无利可图。因此,滴灌带价格成为棉农获利多少或投资风险的砝码如果使滴灌带的投资进一步降低,这样,正常年份获利可增加,受灾年份则可保产保收。 2.加强过滤设施的研制和改进滴灌技术的难点是滴灌带或灌水器的堵塞。防止堵塞的首部过滤设施是滴灌工程的心脏。目前国内生产的过滤器性能欠佳,耐久性差,因此,研制和改进过滤设施十分必要。 3.加强科学管理大田滴灌工程科技含量高,需要科学的管理和相应的软件相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因此,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十分迫切,并应加速研制经济实用的自动化控制设备。 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新疆气候干热少雨,蒸发量大,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区的特点,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模式在新疆极具发展前景。

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

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 棉花花铃期是棉花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时期。花铃期又可分为初花至盛花,盛花至始絮两个阶段。 花铃期长势长相要求棉株株型紧凑,茎秆下部粗壮,向上渐细,节间较短,果枝健壮,叶片大小适中,叶色正常,花蕾肥大,脱落少。若叶片肥大、果枝斜向上长、节间稀是旺苗,反之是弱苗。初花至盛花阶段是棉株一生中主茎日增长量最快的时期,日增长量一般达2.5厘米左右。大于3厘米则表示营养生长过旺,小于2厘米则生长势弱,难以夺取高产。 1、花铃期施肥: 早施重施花铃肥:生长势不强、前期肥料施用量不足或是施肥效果不好的棉田,花铃肥应分二次施用,第一次在初花期施用,亩用尿素20公斤,氯化钾15公斤,混合后开沟埋施。第二次在盛花期(与第一次相隔15-20天)施用,施用量可视苗情减半;棉田肥力较高的、前期肥料施用充足、棉花长势良好的棉田,可在盛花期(棉株有1~2个硬桃时)施用,一般每亩用尿素25公斤,氯化钾15公斤,混合后开沟埋施。. 普施盖顶肥:施好盖顶肥是增加秋桃的重要措施,施用时间应在打顶后,可根据棉田长势情况间隔10天左右施用2—3次。盖顶肥一般在土壤湿润时,每亩撒施尿素8公斤左右。 重视微肥:微量元素对棉株的生长发育具有特定的作用,花铃期是棉株对微量元素最敏感的时期,因此,此时喷施硼、锌、钼、锰等棉花专用微肥,增产效果显著。(1)当棉株主茎叶柄8%~10%出现环带时,表示棉株缺硼,可亩用优质硼肥100克配成0.2%的溶液叶

面喷施。(2)棉株缺锌时,表现出叶片小而脆,老叶基部叶脉间退绿呈黄色等症状。可每亩用硫酸锌100~150克,配成0.05%~0.15%的溶液喷雾。(3)棉花缺锰时,新叶叶肉缺绿变黄,而叶脉仍呈绿色。可用硫酸锰兑水配成0.16%的溶液叶面喷施。棉花施用复合多元微肥效果好,但施用浓度不宜过大,以免对棉株产生药害。 2、花铃期化控: 棉株进入花铃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矛盾最尖锐的时期,因此采取化控等手段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是花铃期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化控一般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即刚进入花铃期时,每亩用缩节胺1.5克,兑水20~30公斤喷雾;根据田间长势情况盛花期结合治虫,每亩再用缩节胺1.5-2克兑水30-40公斤喷雾,适度控制营养生长。 3、整枝打顶摘旁心: 整枝打顶摘旁心,能改善棉株营养运输分配方向,有利于多结铃和增加铃重。预留的叶枝,当叶枝上长出3~4个果枝时,将叶枝的顶尖摘除,以利果枝的生长。打顶时间一般在立秋前后,棉株有22台果枝左右,将主茎顶心摘去一叶一心,以利于上部果枝伸展。空枝、黄叶可结合打顶同时除去,以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打顶后,应每亩用缩节胺2-3克,兑水40公斤“封顶”,控制上部果枝过分伸长,减轻田间阴蔽。 4、清沟排水,减少蕾铃脱落: 棉花花铃期是南方棉区多雨季节,特别是沿江棉田和丘陵水改旱棉田,地下水位高,易造成明涝暗渍,棉株易倒伏,因此要在搞好“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