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对汉语的影响和前景分析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影响浅析论文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影响浅析论文摘要网络语言来龙庞杂,从语言研究角度出发,本文期望于通过具体的网络语言语法和语用学研究,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以利于正确看待与运用网络语言。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化;影响随着中国网民已超过3亿,网络语言在年轻一代中已经形成。
作为社会语用文化土壤上产生的一种社会变体,在不少人的眼中,这种网络词汇是对传统语言的丰富和发展,为古老规范的汉语言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虽然网络语言大部分被我们熟悉和理解,但总的来说,这一道特有的语言文化景观还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界定的方法。
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不屑一顾”到“研究探讨”的过程。
1、网络语言是什么根据百科的解释:“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其中一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
它形式简洁,易于交流,便于理解。
”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其中一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片,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网络语言是一种虚拟空间的社会方言,这种社会方言包括行业语和习惯语。
网络语言的很多专业术语跟网络技术密切相关,是特定的行业语。
网民之间聊天交流的语言,有些是跟使用者的喜好、习惯有关的,是在网络虚拟空间“生存”的特定居民的习惯语。
2、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网络语言和网络文化的燎原之势已经引起语言学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语言与社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相互包溶相互影响,网络语言从语用学上对语言文字进行了一场革新,深层次上必然对汉语言文化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
今天的网络语言,经过网络内部、外部双重环境的磨合,已经不同于几年前的杂乱无章,逐步形成为一种以网络作为传播媒介所使用的语言系统,言语社团的主体是网民,在这个言语社团里,并没有绝对的权威,谁都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创造新的用法,一旦一种语言的突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就会很快在网上传播开来,而当这种认可达到一定程度,就逐步从网络走向现实生活,融入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从而对现代汉语系统起到丰富、创新与发展的作用。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分析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分析网络语言以其贴近生活、快速传播、实用性强等特点,迅速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语言形式,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推动文学语言的变革网络语言大量出现,使得传统的汉语书面语形式无法再完全适应当代社会的语言需要。
网络语言中存在很多口语或方言中的表达方式,这些词语、表达方式的产生和使用,不仅直接为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资源,而且也为古典汉语中的表达方式提供了更为直白的表达方式。
例如,“深夜惊奇”、“毒鸡汤”、“踢馆”等网络用语,语言简洁明了,传递信息迅速,反映当代人的审美和对语言表达的要求,推动了文学语言的变革。
网络语言正在与传统文学语言发生交流和融合,这种融合产生的新文学语言,不但反映了当代社会的语言特点,同时也拥有更丰富、更实用、更鲜活的表达能力。
网络语言让文学语言散发出更多的生命力和时代特色。
二、催化文学内容与形式的革新在网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语言的出现让文学内容和形式得以更好地反映这些变化。
网络语言中充满诙谐幽默、怒斥批评、嘲笑戏谑等情感色彩,这样的语言特点形成的“网络文学语言”,反映了人们更加自发、开放和耐心的一面。
网络小说、网络诗歌、网络散文等,成为了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运用了跨越国界、跨越文化、跨越多媒体的技术优势,让文学内容与形式得以更好地革新。
例如,网络小说以极具人物特色的脉搏、风格鲜明的动作描写、具有心理分析的深入思考,给读者传递出更为细致、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让古典小说目前发展到更为丰富、有语言演绎的多元化阶段。
三、对文学创作方式的影响网络语言的快速发展和广泛传播,为文学创作的多元化、自由化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网络语言的使用不仅丰富了文学形式,同时也让文学创作方式得以更好地拓展。
网络语言鼓励作家把自己的创作与读者沟通在一起,打破了传统文学封闭的壁垒。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分析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分析1. 引言1.1 新时代网络语言的定义新时代网络语言是指在互联网时代下由网络传播和交流方式产生的新型语言形式。
它具有快速、简洁、通俗易懂、符合网络传播需求等特点。
新时代网络语言的形成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的兴起,为网络语言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网络语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汇的缩略、拼音、外语词汇的大量运用、表情符号、网络流行语等方面。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还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
在新时代,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在社交媒体上广泛应用,也渗透到文学创作中。
网络语言的流行不仅丰富了汉语言的表达形式,还带动了文学作品的创新和更新。
网络语言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新时代的潮流和时尚。
通过对新时代网络语言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同时也可以了解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播方式。
1.2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网络语言的流行改变了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
网络语言常常包含大量的网络流行词、网络短语和网络用语,这些语言元素丰富了汉语言的表达形式,使文学作品更具时代感。
“666”、“打call”等网络用语逐渐成为人们常用的词汇,从而影响了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也对传统汉语语言文学产生了影响。
网络语言的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与传统文学中的繁复古板的写作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对比促使传统文学作家更加注重语言表达的新颖性和生动性,从而带来了文学作品的创新和多样化。
2. 正文2.1 社交媒体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社交媒体作为新时代网络语言的重要载体,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交媒体为文学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可以更方便地发布自己的作品,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
通过社交媒体,作家可以直接回应读者的评论和建议,从而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反馈,有利于作品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冲击及影响探索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冲击及影响探索1.语言表达的简化网络语言以简洁、直接的表达著称,许多词汇经过简化后成为网络用语的标志性词汇。
比如“吃饭”简化成“吃”,“非常”简化成“非常”,“非常非常”简化成“非常非常”等等。
这种简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影响了人们的书面语表达习惯,使得现代汉语的书面表达方式逐渐朝向简洁、直接的方向发展。
2.语言地域性的模糊网络语言的流行使得语言的地域性逐渐模糊,不同地域的人们在网络上使用同样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得人们在交流时难以确定对方的地域特点。
这种现象对于汉语的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3.语言发展的快速性网络语言的流行速度极快,一些新的网络词汇和表达方式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迅速传播开来。
这种快速传播的特点对于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使得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快节奏。
二、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使得人们可以用更加简洁、生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网络语言中的一些特色词汇和表达方式也为现代汉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语言交流的便捷性网络语言的流行使得人们在语言交流上更加便捷和快速,网络上的语言表达可以更快地传递信息和情感,提高了人们的语言交流效率。
这种便捷性对于现代汉语的交流方式和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语言文化的融合网络语言的传播使得汉语与其他语言和文化产生了更多的交流和融合,一些外来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这种文化融合对于汉语的文化发展和国际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加强语言规范教育针对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我们应该加强对语言规范的教育,提高人们对于书面语和口语的正规表达方式的重视,使得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能够保持一定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倡导正确的网络语言使用方式3.注重汉语传统文化的传承面对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冲击和影响,我们应该注重汉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强对汉语的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保护,使得汉语能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探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及意义

探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发展的影响及意义随着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语言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一种主要方式。
网络语言的特点是简洁、直观、快捷、有趣,因而受到广大年轻人的青睐。
然而,网络语言是否会对汉语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成为了一个争议话题。
首先,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语言文化的发展。
随着公众日益关注网络语言的使用和规范问题,许多词汇、用法和表达方式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形成了新的网络汉语。
这些新的网络汉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量和用法,而且增强了人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例如,“666”表示赞美;“麻烦你给我发一下”表示“请发一份给我”;“懒狗”表示“懒人”,等等。
这些具有浓厚网络特色的新表达方式,正逐渐成为当今汉语言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次,网络语言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由于网络语言的简约性和直观性,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使用网络语言,乃至以网络语言代替了规范的汉语表达。
长此以往,会导致汉语语言文化的衰退。
例如,“哈哈”、“嘻嘻”、“呵呵”等网络语言词汇大量使用,导致情感表达变得缺乏丰富性和真实性。
因此,在使用网络语言时,我们应该保持规范、真实和美好的表达。
最后,网络语言的出现也反映了当前社会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变化,也导致了汉语言文化的不断更新。
网络语言不仅是一种新的文化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反映当今社会生活和文化变迁的素材和见证。
网络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反映了当今社会形态、审美和语言习惯等方面的重要变化,因此,它对于了解时代、了解社会还具有一定的意义。
总之,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和意义具有双重性,对于促进汉语言文化的发展,提高日常交流的效率,以及反映当今社会生活和文化变迁都具有一定的贡献。
网络语言的使用需要遵循规范,保持真实、准确和丰富的表达方式,以此来推动中国汉语言文化的发展。
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1. 引言1.1 网络语言对文学影响的重要性网络语言的出现,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词汇宝库,为文学作品注入了更多的创新性和鲜活感。
新词汇、新短语的频繁出现,使文学作品更加贴近当代社会和读者,增强了作品的时代感和亲和力。
网络语言还对汉语书面语产生了积极影响,打破了传统文学的严肃和庄重形象,使之更加幽默、生动和富有活力。
网络小说在网络语言的推动下迅速兴起,并蓬勃发展。
网络小说通过网络平台广泛传播,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关注和参与,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
网络文学的兴起不仅让更多人可以参与到文学创作中,也为传统文学形式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活力。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丰富与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推动了传统文学形式的创新和发展。
网络语言的兴起为汉语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了汉语文学的不断发展和传播,为文学界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2. 正文2.1 网络语言带来的新词汇与短语网络语言的兴起为汉语言文学带来了许多新词汇和短语,这些新词汇和短语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和接地气。
在网络语言中,许多网络流行语、网络用语和网络黑话被广泛使用,例如“666”表示赞叹或鼓励,"low"表示低级、低劣,"踩雷"表示凑巧碰到不愉快的事情等等。
这些新词汇和短语的涌现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形式,还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
网络语言的快速传播和广泛应用使得这些新词汇和短语很快成为了大众熟知的词汇,进而被一些文学作家吸收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这种现象不仅促进了文学作品的创新和多样性,也拉近了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得文学作品更容易被广大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网络语言带来的新词汇和短语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促进了文学作品的创新和多样化。
网络语言的影响力将继续为汉语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分析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分析【摘要】网络语言在当今社会已经变得越来越普及,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从网络语言的兴起与普及、对汉语言文学题材与风格的影响、对汉语言文学创作方式的影响、对文学批评与评论的影响以及对文学传播与交流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语言推动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建议。
未来,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趋势值得我们去关注,因为它将继续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发展、影响、兴起、题材、风格、创作方式、文学批评、评论、传播、交流、积极作用、推动、趋势。
1. 引言1.1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分析网络语言的兴起和普及为汉语言文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网络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和丰富多样的表情符号给文学创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段,使作品更富有创意和互动性。
网络语言的简练性和通俗性也使文学作品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提高了作品的传播效果。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题材与风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语言倾向于幽默、调侃和夸张,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也逐渐渗入到了文学作品中,使得作品更为接地气和生动有趣。
网络语言的快节奏和碎片化特点也让文学作品更贴近当代社会现实,更具有时代感和新潮性。
网络语言的兴起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借鉴和吸收网络语言的优势,以推动汉语言文学不断创新和提升。
2. 正文2.1 网络语言的兴起与普及网络语言的兴起与普及是当前汉语言文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互联网上,人们经常使用各种网络词语和网络用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些新兴的语言形式给传统汉语言文学带来了诸多挑战与机遇。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分析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分析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新时代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时代网络语言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言形式,对汉语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
新时代网络语言推动了汉语言的创新与发展。
新时代网络语言有着独特的词汇、短语和句式,这些新的语言形式不断丰富了汉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词汇量。
网络语言中普遍存在着缩写、拼音和英语借词等现象,这种创新形式使得汉语能够更好地与外来词汇、短语进行交流,也提高了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表达能力。
新时代网络语言推动了汉语言的规范和标准化。
网络语言中涌现出了许多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经过演变和筛选后,部分成为了社会共识和标准用法。
“666”、“woc”、“狗头人”等词汇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的流行语汇,被广泛使用。
这样的现象推动了对汉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人们在网络交流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共同的用语和表达规范。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传统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网络语言以其快速、简洁的特点,对传统的汉字书写、语法和词序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压缩和简化。
“zhu”代替“住”、“lc”代替“流泪”等等,这些简短的表达方式替代了传统的汉字书写,使得人们在表达时更加迅速和流畅。
这对于一些习惯于传统书写形式的人来说,可能会对传统汉语造成一定的困扰。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教育和学习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新时代网络语言的流行使得一些年轻人更加热衷于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而忽略了传统汉语的学习和书写。
这对于汉语教育和汉字文化的传承可能带来一定的挑战。
对于新时代网络语言的学习和教育,需要保持一定的平衡,既要发展网络语言的表达能力,也要注重传统汉语的学习和传承。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推动了汉语的创新与发展,规范了汉语的语言形式和用法,冲击了传统的汉字书写方式,同时也对汉语的教育和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语言对汉语的影响和前景分析 前言 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在网络媒体雨后春笋般崛起的这几年中,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也不再局限于经济、技术等领域。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因网络而急剧变化,网络语言就是网络媒体广泛运用下所产生的新事物和新文化。 如果你是网民(网民一词也是应网络而生的),对于网络语言或许耳熟能详,但对于初上网的新手来说,对于普通“受众”而言,阅读、理解和使用这些生吞活剥的网络信息,确实令人费解。网络语言正在“异化”中国语言文字,对现行语文教学和研究提出了挑战。本文试图对笔者所认识的网络语言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 网络语言 异化 规范化
网络语言的定义 网络把世界缩小到显示器那么大,芸芸众生集合在十几英寸的小天地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想要在这个地方推行某种“正统”表达方式是困难的,网络的自由空间注定了它的语言表达将无拘无束。
“如果青蛙只有一人嘲笑,恐龙的样子没人知道,如果面对孤独只有烟酒相伴,惟有齐参与,共分享,才能超越12亿倍的爽,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网恋,网聚狼的力量。”这是最近在网上颇为流行的网络搞笑篇。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网络词语”的含义,你恐怕并不觉得上面这句话有什么可笑之处。因为在聊天室、BBS、ICQ上,大家把“青蛙”比作长得很丑的男人,把“恐龙”比作很丑的女人,而把“狼”比作在网上的坏人。
诸如此类,在网络上产生且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汇,就是网络用语。在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对“网络语言”提出了如下定义:“‘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
网络语言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防火墙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黑客、信息高速公路等。第三类是网民在聊天或是bbs上的常用词语,也就是“口头语”:美眉、大虾、斑竹、菜鸟等。其中第三类网络新词语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也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这些由敲起键盘来劈里啪啦的网上高手们,用他们灵活的脑子制造出来的一连串有别于正常含义的新奇词语,着实上不熟悉网络的人匪夷所思。然而,这些新词语却是众多网民们所熟悉和喜爱的。这一层次定义的网络语言不能简单地等同与技术层面的“因特网用语”或“网络术语”。
网络语言的成因,不只是为了输入方便“在书面上,如果某人办一个杂志、一个版面,那是叫版主。在网上要讲求效率,可能会打错,上网要花钱,而且你就算有钱,你打的慢一些,对方就可能不理你了,所以一打出来,有可能就是“斑竹”了,用就用着吧,后来一想又有道理,在古代就是竹子流泪,其实斑竹也是很辛苦的,聊天他也得陪着聊,这也是很形象,挺好的。”(于根元 新浪采访) 因此,微软操作系统上使用智能全拼输入系统,就是出现网络语言的一大原因。由于网上会使用五笔打字的人聊聊无几,所以网民普遍使用全拼输入,由于上面的字词有很多不是按照使用频率排列,在寸秒寸金的网络上,网民就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所以大量使用同音字代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汇。
这个客观原因的深层次问题是由于汉字与电脑的瓶颈问题,汉字进入电脑并没有解决汉语能够在电脑上畅通无阻的问题。成千上万的汉字是无法与几十个字的音素文字相比的。电脑处理外语比处理汉字要快捷的多。因此,网络上出现五花八门的词语是目前必然会出现的问题。网络迫切要求人们设计出更加方便快捷的汉字处理软件。
但是网络语音远远不是为了输入方便而大量产生的,网络语言是在互联网的运用中产生的,这就离不开培植他的这块土壤。互联网本身的自由性、无限性、开放性、虚幻性等特色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因此互联网上的信息传输的方式也形成了一种有实与有虚、有静有动、交互、立体的特点,表现在网络语言上,就是广阔的自由度和随意性。在网络的海洋里,人人平等,谁也无法限制你选择的自由。
网络又总是作为一种休闲的媒体出现在大众眼前,就需要一种轻松随性的表达方式用于调侃和幽默,体现或炫耀发言者的智慧和创意,用于标新立异,体现个性,能够创造独特身份,满足扮演不同角色的需要;一些年轻网民求新、求异的心理也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重要原因。尽管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是其中的主体是年轻的大、中学生,技术人员,这个群体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活泼、好奇,充满了创新意识。网络词语不仅代表了高效率,更有充满着一种求新求变、不断突破陈规的潮流感、前卫感。这种充满活力的语言“创新”精神是“网络用语”在年轻人之间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
网络沟通通常是没有声音、图像的实时交流(特指聊天中),而网聊中有时要传达的微妙的感觉变化。为了表达直观的意象,增强了语言的表现能力;网络语言的各种形象的符号应运而生,谐音数字的发展,从而丰富表达手段,也是不为奇的了。
另外对于网络经典文本如《大话西游》和《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借用。在网上,你是不可能知道前因后果左邻右舍的,语境是对话双方共同营造的,可是语境的规定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不符合网络说话多快好省的原则。因此我们必须从经典文本中借用。这也就是痞子蔡和周星驰走红网络的主要原因。他们的走红也再次促进了网络语言的进一步运用,如此循环。
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 “7456,TMD!怎么大虾、菜鸟一块儿到我的烘焙机上乱灌水?>:-<,呆会儿再打铁。886!”就在网络上经常看到的这几句话为例,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的多样性。
1.字母的缩略化 〖TMD〗国骂:他妈的。TMD的学术解释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而且美国政府还妄想把台湾纳入TMD系统中,这也是中国政府所坚决反对的。但是令人称奇的是TMD刚好与中国的国骂XXX的简写相同,于是就别有一番韵味。 〖GG/MM/DD/JJ〗汉语拼音头字母简写,即哥哥、妹妹、弟弟、姐姐,是亲昵的称谓。网络让人们感觉是亲如一家,一到网上,大家就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贵贱,一律哥哥、妹妹、弟弟和姐姐相称,这使得原本冷冰冰的虚拟数字网络时代凭添了一份温馨和亲昵。 〖XXX〗意味着某种级别,例如不愿意提及某人的大名,于是就采用XXX代替,另外还有不便于直接说出来的东西,就是有难言之隐,采用XXX代替。 〖PMP〗意思是您跟在后面拍马屁呢
2.文字的谐音和转义 〖伊妹儿〗电子邮件。伊妹让人浮想联翩,可以想象成是美眉缠绵悱恻的电子邮件,不免令人心中想入非非、踌躇满志。 〖斑竹〗原来正确的词应该是版主,但是由于输入的时候选字困难,就成了程序生成的词汇 斑竹 在古代就是竹子流泪,其实斑竹也是很辛苦的,聊天你 也得陪着聊。 〖待会儿再打铁〗一会再来 〖大虾〗超级网虫 〖菜鸟〗网络新手 〖烘焙鸡〗"个人主页HOMEPAGE"的谐趣音译 〖灌水〗是说在聊天室或BBS版上的发言随意写,BBS上的常用词汇 〖造砖〗用心写,指上贴者比较用心写的东西。一个好的BBS是既要有砖还要有水。灌水和造砖对于活跃一个BBS各有千秋。 〖楼上楼下〗BBS上常使用的词汇,用以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
3.符号系列 :-) 最常用的笑脸,通常加在文句的结束的地方。表达开玩笑或微笑。 :-( 最常用的沮丧的脸,表达不开心或对对方话语的不满 @#$%&*! 骂人用的话,乱七八糟的打出来就行了 :-Q 向你吐舌头 >:-< 嘴巴和眉毛都竖起来了,快要气炸了, ^o^ 让你可以不必转过头来看的笑脸,而且是一头可爱的小猪 @>>-->-- 横放的一朵玫瑰
4.数字化的特点 〖7456〗气死我了。通常只有在一个网民被另一个网民气的七窍生烟的时候 〖555555~~~~~~~,〗几个5加上波浪线,其意义是表示痛苦不堪,几欲落泪 〖687〗对不起 〖886〗拜拜了 〖555〗伤心地哭声 〖你真是个286〗286现在差不多是运算速度最慢的处理器,机器运算速度慢就跟人智商低一样,意思是说对方傻。 网上表达与传播对数字也用到了极致,因为数字远比汉字来得简单、方便。这种用法大多都取数字的谐音之意,但也有一些是“意会”的,如1775=我要造反了(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3579=此事真奇怪(因为这5数字都是奇数,而在英语中“奇数”与“奇怪”是同一个词“odd”)、0001000=我真的好孤独(“1”表示一个人,“0”表示空乏;取数字的象形意味),等等。 网络上的语言有时候还随意泼洒,数字、英文、符号的杂糅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如:u2(you too你也是)、me2(me too我也是)、3ku(thank you谢谢你)、CBA(Coolbi la酷毙啦)等。总之,不一而足。而正是如此大量多样、体现个性、随意洒脱的新鲜元素存在于网络语言中,网络语言成为了很多人指责和批评的对象。
网络语言的特色 1.标新立异 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网民们能够在网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往往语出惊人、令人瞠目,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
前者如“见死光”,指网恋后与网友初次见面感到不满意而迅速各奔东西;“东东”意指“东西”;“偶”是“我”的一种比较调皮的说法,并由此推衍出“偶们”。这些词语在网络中已司空见惯了。
后者如“难过得死掉了”、“累死掉了”、“走先(先走)”常采用港式语法的说法。构成网络新词语的词素大多是语言中固有的,它们利用比喻、谐音、拟人等各种手法构成新词。除在构词法上的随意组合、任意搭配外,还常在文章的标题末尾添加相当于语缀的成分,如用“喔、噢、的噢”等语气词作语缀,如“要记着去捧场噢”“慌乱是会出错的噢”等。
2.经济简练 网络语言除用字节俭外,还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如上文中已经提到的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等,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言模式,并且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网络语言对现有语言成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形”上,它是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言语交际的跨度,缩短信息交际的宝贵时间,并且这种跨度的设置,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全可以逾越,而一旦跨越,便会带来一种愉悦,具有一定的刺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