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论文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规范化
浅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浅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浅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网络语言, 顾名思义是伴随着网络的产生而出现的,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
它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涉及到的一切语言。
网络语言不仅包括人类传统使用语言和物理技术语言,而且还包括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信息符号集合,如常用词语、专业术语、新创词语和表情视觉符号等。
它分为基础网络语言和交际网络语言两种,这两种语言是网民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时所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在汉语语境下,网络语言以汉语为传播载体,又在其基础上发展和变化,所以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一)简洁、高效(二)形象鲜明三、网络语言需要形象,直接,鲜明。
如广泛被使用的笑脸符号":-)",达到与人的笑脸表情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用"美眉"一词来形容"美女",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女子漂亮的眉毛,这种表达既古典又现代。
(三)个性独特、另类网络用户大多是接收新事物较快的年轻人,他们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有些甚至不羁和另类。
他们常常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精神,把"我"说成"偶","喜欢"说成"稀饭"。
还有些人喜欢用拆字来表现个性,如把"语"拆成"言吾",把"顶"拆成"丁页"等。
这些都体现了网民追求个性心理,语言表达自由的特征,对汉语却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冲击。
二、网络语言的弊端(一)错别字盛行,书写不规范网络语言中错别字盛行是最常见的问题,例如,把"我"写成"偶",把"什么"写成"神马"等。
许多网民除了大量使用错字、别字外,还在汉语中夹杂使用了英文、汉语拼音和数字等符号,虽然大部分年轻人喜欢用这种时尚前卫的网络语言,但是过度的使用势必会对现代汉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网络语言变异现象与现代汉语语言规范

第3 期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Vo . NO 3 13 .
M a 09 y 20
20 0 9年 O 5月
j U N LO E T ALS U H U I E ST O E T Y&, C N GY (oi c ne) O R A FC N R O T N V R IYOFF R S R r H 0I E Sc l i cs aS e
K e r s:e wok ln u g y wo d n t r a g a e;ln u g a ito a g a ev r in;ln a esa d r ia in a a gu g tn a dz to
自 2 i 9 0t 纪 0年 代 初 诞 生 以 来 ,互 联 网 以 不 可 阻 t
a d n ihme t f Chi s l n u g . Bu i n e rc n o ne e a g a e t t wil n v t b y rn b u s me r b e . Th r f r l e ia l b i g a o t o p o l ms i e e o e。 i’ n c s a y o ts e e s r t s a d r ie mo e n Ch n s c o d n o s me p i c p e fl n a e u e t n a d z d r i e e a c r i g t o rn i l s o a gu g s .
同 一 社 会 特 征 的 人 在 相 同 的 社 会 环 境 中 使 用 的 同 一 语 言 所 发 生 的 语 言 变 化 现 象 称 之 为 语 言 变 异 。] 可 [也 5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影响浅析论文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影响浅析论文摘要网络语言来龙庞杂,从语言研究角度出发,本文期望于通过具体的网络语言语法和语用学研究,浅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以利于正确看待与运用网络语言。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化;影响随着中国网民已超过3亿,网络语言在年轻一代中已经形成。
作为社会语用文化土壤上产生的一种社会变体,在不少人的眼中,这种网络词汇是对传统语言的丰富和发展,为古老规范的汉语言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虽然网络语言大部分被我们熟悉和理解,但总的来说,这一道特有的语言文化景观还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界定的方法。
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不屑一顾”到“研究探讨”的过程。
1、网络语言是什么根据百科的解释:“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其中一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
它形式简洁,易于交流,便于理解。
”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其中一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片,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网络语言是一种虚拟空间的社会方言,这种社会方言包括行业语和习惯语。
网络语言的很多专业术语跟网络技术密切相关,是特定的行业语。
网民之间聊天交流的语言,有些是跟使用者的喜好、习惯有关的,是在网络虚拟空间“生存”的特定居民的习惯语。
2、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网络语言和网络文化的燎原之势已经引起语言学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语言与社会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相互包溶相互影响,网络语言从语用学上对语言文字进行了一场革新,深层次上必然对汉语言文化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
今天的网络语言,经过网络内部、外部双重环境的磨合,已经不同于几年前的杂乱无章,逐步形成为一种以网络作为传播媒介所使用的语言系统,言语社团的主体是网民,在这个言语社团里,并没有绝对的权威,谁都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创造新的用法,一旦一种语言的突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就会很快在网上传播开来,而当这种认可达到一定程度,就逐步从网络走向现实生活,融入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从而对现代汉语系统起到丰富、创新与发展的作用。
网络语言的现状与规范研究

网络语言的现状与规范研究第一章:引言网络语言已经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存在。
它的出现给我们的社交生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对语言的规范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流行已经使得一些句子简洁,表达直接,但是也给人带来了一些不便,比如难以理解、封闭群体话语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究网络语言的现状,并判断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章:网络语言的历史和特点网络语言,从概念的时间点上,被认为其诞生于网络的早期。
它最早起源于网络社区中为方便交流、缩短时间的工具,其发展历程也与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的普及息息相关。
网络语言的发展同样主要受到群体文化、娱乐、游戏等等方面的影响。
相较于传统语言,网络语言特色鲜明,首要表现在网络语言的表意性和拼写规则方面。
网络语言通常采用缩略语、文字输入法编辑、直接音译、发音相近字代替等形式快速表意;同时网络语言在拼写上则通常采用错别字、拼音错用、繁体字代替简体字、英语单词替代汉字甚至其他国家文字等形式表达。
第三章:网络语言的现状与使用网络语言不可避免地会在网络环境中被使用。
它的简洁、易懂、便利等特性使得网络语言广泛流行于现代社会的网络环境中,并获得了部分人群的广泛认可。
但是,网络语言的使用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容易被误解、容易产生歧义、需要共同所属共同体的认可等等。
网络语言不同于一般语言,这使得它更需要一些规范化的制度能够加强其在网络世界明确准确的传达。
第四章: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必要性对于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必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规范化可以促进对话的互通。
在网络语言世界中,一些列的新词汇的产生可能导致一些人不理解,这将对网络交流产生不利影响。
2、网络语言也与传统文化相关,规范化能够强化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
有些民族文化有一些特定的语言使用和规范需要被遵守,规范化可以很好地帮助人们了解和遵守这些规范。
3、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可以更好地解决网络语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国际化、多语种、多习惯等等。
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网络语言是在网络环境下,人们在交际中形成的一种言语功能变体。
网络语言有变异性、开放性、简约性、封闭性及模糊性的特征。
网络语言虽然可以为人们所规范和使用,但是它对现代汉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义等的影响。
标签:网络语现代汉语影响“语体就是运用民族共同语的功能变体,是适应不同交际领域的需要所形成的语言运用特点的体系”[1]。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体变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会对规范的现代汉语形成冲击。
一、语音的变化网络语体并没有超出现有语言体系,因为它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就存在于现有语言结构之内,但是它和现存语言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并对语言产生影响。
我们可以分别从语言的三个要素进行分析。
在语音上,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都有着相同的外在音色,如TMD(他妈的)、BT(变态)等。
这些字母形成的缩略词,显然源于原词每一个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
原词的读音、意义并没有因为缩略和字母代替而产生丝毫的变化,不影响表达语义。
我们只需要运用现代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稍加分析即可以理解。
语音连读词也是网络语言的一大特色,例如酱紫(这样子)、偶(我)、表(不要)等等。
在现代汉语中,语流音变中的连读音变,并不是常见的现象,但网络以这种新奇的方式,来彰显一种特别的语言风格。
二、词汇的变异网络和网络文化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词汇既包括与网络相关的词汇,也包括在网络这样一个特殊空间使用的词汇。
词汇是时代信息的浓缩,它能以最快的速度反映社会的发展变化。
网络语言有其独特的构造方式,词汇构成方式也多种多样。
汉字、数字、英文字母、符号甚至图片都可以构成新潮的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变异的方式也是缤纷复杂的。
如缩写型,它是把网络聊天、论坛中常用的汉语词汇或英语短语的首字母组合起来形成的缩略语。
“人类是符号的动物”[2],符号型作为一种符号在网络语言中也起到了语言的作用。
网络语言充分利用键盘上的标点符号与英文字符,巧妙组合成不同的脸谱表情。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摘要:经过了几千年历史深远的传承和发展,汉语言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和完整的语言体系。
在汉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语言文学博大精深,但是作为中华文明发展的基础,面对当今网络语言的侵蚀,中国语言文学必将面临重大的危机和挑战。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语言文学的转型与改革日益紧迫。
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和广泛应用,带动了网络语言的蓬勃发展。
为了避免网络语言的非常规状态影响中国语言文学体系的正常发展,我们首先必须理性看待网络语言的状态;然后更是需要完善管理机制,促进网络语言规范化发展;最后,要加强教育引导,扬长避短,科学运用。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网络语言也随之增多,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
然而,在这个快节奏的环境中,中国汉语作为母语,还是有着悠久的历史。
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谋求发展,更好地应对网络语言的冲击,必须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中国语言文学进行优化和适当调整,逐步走向国际化和产业化。
还要保持对文学的热情,提高文学修养,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
因此,加强对网络语言在新时期中国语言文学发展中作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语言的兴起和含义在现代社会的生活中,人们已经学会广泛应用网络的技术。
网络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习惯,因此,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
人们通过网络环境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乐趣,不仅可以利用网络获取大量的新闻信息,也可以用于购物、交流和游戏。
人类文明进入了无纸时代,手机和PC 端的各种应用随之普及。
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与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界的人们进行交流。
顾名思义,网络语言是一种诞生于网络环境中并积极应用于网络环境的语言体系。
这种语言的构成要素与传统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传统汉语语法在很多情况下不适合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中使用的语素或其他特定构成要素同样并没有固定的规则,可以通过网络用户的语言去进行应用的思维和习惯来创造。
浅议网络语言的特征与规范

浅议网络语言的特征与规范第一篇:浅议网络语言的特征与规范浅议网络语言的特征与规范摘要:20世纪末互联网的诞生,把人们的生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信息时代。
人们在不断的网络交流中逐渐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
这种独特的网络语言开始由互联网进入书面语与日常用语系统,强烈冲击着传统的语言规范。
那么网络与语言的结合对中国的社会和语言的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网络语言的现象做具体的分析,探讨这一语言现象的特征、影响以及如何规范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语言,特征,影响,规范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流行和普及,网络语言的发展势头强劲,它在丰富现代汉语表达的同时,也给现代汉语的前途和规范化带来挑战。
它在本质上来说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
它脱胎于现代汉语,又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一、网络语言的特征1、突显个性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越来越注重个性的展现。
网络则给每一个人以张扬个性、释放自我的独特空间。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文学院院长叶辛认为:“开放的网络重新唤起了写作的本质。
标新立异是青少年的行为特征之一。
”因此,网络语言就成为网友个性的标志和象征。
例如“巨能说(特别能说)”、“I服了YOU(我服了你)”、“HoHo~~(笑声)”等等,让众多网民“爱不释手”,充分体现出他们“不走寻常路”的个性。
2、富有创新性网络代表了新技术和新文化,在这个平台上每天都在催生新事物。
网友们把古老的汉字翻出来,再赋予新鲜的含义,让人看到古老和现代的巧妙对比。
例如:“囧(真受不了)”成为2009年网络语言的新宠。
或者就某一新闻事件中富有代表性的语言富于新的隐喻。
例如:艳照门事件引出的“打酱油(不关我的事,路过而已)”一词等等。
网络世界还在继续开发,网络语言也将继续发展创新,一个更为神秘与新奇的网络时空也将等着我们去体验,去探讨。
3、力求简单化时间就是金钱,网络时代更注意时间的快捷性。
网络用语与语文规范化

网络用语与语文规范化有这样一个时代,那里文明礼貌已然没有踪影,只有花花绿绿的网络用语填满街头巷尾。
不仅如此,就连“马勒戈壁”、“屌丝”等新鲜词汇也成了一种时尚的代表。
然而当人们开始享受这份乐趣时,却发现自己的母语在悄然改变,从地方特色到普通话,再到家乡话,甚至是普通话夹杂着地方特色的普通话,竟然越来越听不懂我们的母语了。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许未曾用过新潮的网络用语,但为了实现“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愿望,一直努力学习和使用着这些词汇,他们便是“推广普通话”的志愿者们。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流行语带给了人们一阵阵欢声笑语。
但是,就是这些极富“地方特色”的流行语,却也反映出了语言文字的混乱。
可能因为它们更接地气吧,于是很多年轻人争相模仿,并且越传越远,从“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到“亲,你看着办吧!”再到“北京烤鸭,请你吃全聚德”,无论何时,这些幽默搞笑的段子都能迅速走红,当大家对这些网络语渐渐习惯时,殊不知,一股汹涌的流行风暴正在席卷而来,“不管是否喜欢,是否真的觉得恰当,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交流中。
”或许是因为流行语和时代的结合,所以它们总会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网络语。
但是,无论是哪个时代,都需要一套完整的语言系统来支撑,这样才能彰显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最近有一档节目,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和名人做嘉宾,探讨一下网络语的事情,他们的观点也是十分令人认同。
在现代社会,网络语言的出现是必然的,它就像一根针,虽然微不足道,却刺痛了社会的神经。
随着网络语的出现,也代表着人们越来越脱离汉字,不重视汉字的作用,慢慢消磨汉字的文化含义,使得我们汉字的魅力大打折扣。
8。
12日,是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日子,今天,各大电视台相继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宣布,今年12月20日,第五届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成果公布,河南省18个地级市均达到标准,省内部分城市也超额完成了任务。
国家语委主任、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宣布:“由于河南省达标率超过90%,他们成为首批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达标省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语言论文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 网络语言与现代汉语规范化
摘要:网络语言特征鲜明:广泛运用数字符号、缩略语,通俗简明,等义词现象普遍。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日趋明显,乱造、滥用汉字,滥用外来词、字母词、数字词、方言词,随意遣词造句,以及表现出的色情、暴力倾向等,有碍现代汉语的健康、规范化发展。因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对网络语言加以引导和规范,倡导正确的语言观,提高规范意识,加强学校语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网络语言 现代汉语 规范化 发展 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互联网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我国的日益普及,网络语言开始融入现代汉语,成为汉语普通话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网络语言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给人新奇的感觉;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日益突显,在网络交流中,“词不达意”、“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时常发生。当前,对网络、网络语言的研究渐成学术界的热点,本文拟对网络语言及其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力图找出一些规范网络语言的途径、方法,以促进现代汉语在网络普及的背景下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网络语言的特征 网络语言是以传播媒介网络来命名的,正如其他语言样式并不仅仅决定于呈现方式一样,其特征不仅体现于独特的载体,更决定于它独特的语言特点。网络平台赋予的虚拟即时交流性、开放性、自由性,决定了网络语言不同于其他领域使用的语言。网上交流具有快捷性、视觉性强、时效性强的特色,与此相适应的网络语言在文字、词汇、语法方面就形成了既不同于口语,也不同于书面语的特点。 1.符号数字化。在网络交流中,人们常常使用一些“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面部表情”是一个个常用字符组成的画,看似一张脸。这是一套眉目传情的文化,而且国际通用。如:—D(表示非常高兴地张嘴大笑)、:C(表示生气)、@:—)(表示一头卷发)、o—o(表示戴眼镜)等。这些符号组成的脸谱,有的含义在一种以上,有的含义还截然相反,这正是比汉字更形象生动、简约丰富的网络符号语言的魅力。 数字网络语在聊天室以及OICQ中最常见,以简洁的数字来表示发言者的思想感情。如:555(呜呜呜,表示哭)、9494(就是就是)、526886(我饿了拜拜了)等。这些数字谐音语言让初涉网络者很难弄清其所代表的真正含义。还有些数字网络语特别另类,如:—7(夫妻)、286(反应迟钝的人或落后被淘汰的事物) 等。 2.广泛运用缩略语。网友们为了加快交流速度,往往把一些常用的、较为固定的语言单位,取其汉语拼音词语的首个字母合成缩略代码,如:GG(哥哥)、JJ(姐姐)、MM(美眉,即漂亮妹妹)、GXGX(恭喜恭喜)等。 在网络交流中,网友们使用英语字母的缩略语也广泛存在,如:LOL(放声大笑,Langhing out loud)、HTH(希望能帮上忙,hope that helps)、TIA(先谢了,thanks in advance)、FTF(面对面,face to face)等。这些词最明显的特点是英语单词首字母构成的常规缩写,其中,有的是名词词组的缩写,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如DOS、BF;有的是动词性词组的缩写,可作谓语,如DIY。 3.通俗简明化。网友们为了节约时间或求新求异,常常在交流时创造一些通俗而言简意赅的新词新语,如:把E-mail叫做“伊妹儿”,把Java戏称为“娇娃”,把Cookie称为“甜饼”,把丑女称为“恐龙”。网络酷爱者被称为“网虫”,初涉网络者被称为“爬虫”,网络高手被称为“大虫”,男性网民被称为“网蜂”,女性网民被称为“网蝶”。这些通俗简明的网络称谓是网络语言 的一种形式,是当代语言变异最快、最丰富、亦最具有创新精神的活跃因素。语言创新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是语言的生命力的表现。没有创新,就等于扼杀语言的生命。 4.多词等义化。由于地域不同、翻译方式的不同或者语言使用习惯的差异,网络语言中出现很多一词多说,多个词表达相同含义的现象,如:Internet又叫“因特网”、“国际互联网”、“全球互联网”、“互联网”“国际计算机互联网”、“国际电脑网络”、“英特网”、“交互网”等;Download既是“下载”也是“卸载”,还叫“荡”;E-mail可叫“电子邮件”,也可叫“伊妹儿”;网上超市还有“网上商业街”、“网上营销”、“电子商店”、“在线商城”等多种说法。 二、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语言现象,同样应遵循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标准,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一方面,“网络语言是对我们媒体和交际类型的补充和发展。同样是对我们汉语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网络交流的日益盛行,网络语言暴露出的不规范现象更加明显,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消极影响,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1.乱造、滥用汉字,造成用字混乱。在网络交流中,网友们为图方便省事,往往随心所欲,乱造简化字,滥用别字,随意使用符号、数字、字母代替汉字,导致用字混乱,影响正常交流。 网友们一味求简求快,在网络交流中常敲出五花八门的简化字、别字,如:跳午(舞)、系(是)、偶(我)、泥(你)、知本(资本)。网友们还常用字母、数字、符号代替汉字,或把汉字与字母、数字混用,如:201000(爱你一万年)、3X(谢谢)等。这种用字方式被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所认可而盛行于网络,引起读者理解困难,无疑偏离了汉字规范化的轨道。 2.滥用外来词 、字母词、数字词、方言词等,引起词汇运用的分歧和混乱。网友们刻意求新猎奇,把较复杂的意思塞进相对简单的语言形式中,导致外来词、字母词、数字词充斥网络,这就忽略了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及构词原则,使网络用词显得极为纷乱和不规范,如:“秀”源于英语“show”,取其“展示、表演”义,与汉语“秀”含义明显不同,而网络交流中却衍生出了“秀出青春风采”、“姚明上演处子秀”等流行语。 在网络语言中,很多汉语中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被同音词或谐音词代替,网友们热衷于将“美国”写成“米国”、将“邮箱”写成“幽香”、“版主”写成“斑竹”。这类同音或谐音代替现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日常生活用语的混乱,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冲击。 3.随意遣词造句,显失语法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随意自由,言语的组织搭配往往打破语法规则,违背语法规范,如:“她很淑女”、“她很灿烂”、“你有上网吗”等。这在规范语言中是决不允许的。又如:网上常见的“E我”,是给我发E-mail的简化,“call我”,是给我打电话的意思,这种格式在书面语中一般不用。 4.网络语言表现出的色情、暴力倾向,有损汉语的纯洁和健康。有些网友将网络当作情感宣泄的窗口而恣意妄为,显示出某种动物本能,用词用语有色情、暴力趋向。在网上,少数网友把对异性的渴望欲念表达得赤裸而不加任何遮掩,以创造各种用来表达阴阳交合的动词和固定词组为时尚并流行于网络文学,“TNND”、“TMD”、“SB”等网络粗话已成为有些现代媒体的新宠。网络语言由色情粗俗进而发展到语言暴力,“德国人痛饮红魔血”、“泰森要灭刘易斯”等充满暴力的血腥。网络语言的色情、暴力化倾向,如股股浊流有损现代汉语的纯洁、健康,对其规范化发展形成较大冲击。
三、规范网络语言,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 网络语言的出现对现代汉语规范化无疑是一种挑战和冲击,对那些自身或其变异对现代汉语的发展有负面影响或者太低级趣味的用词用语,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引导和规范。 1.树立法制观念,完善管理机制,倡导正确的语言观。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1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则首次明确规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人员作了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相应等级的要求,还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工具,从而确立了普通话、规范字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法律地位和使用范围。这是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开始走上法治轨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标志。社会各界要知法、守法,语言文字工作职能部门更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以语言文字为主要载体的社会传媒、影视、报刊、出版机构及教学单位、公务人员以及借助语言文字使用(如广告宣传、物品包装等)以谋取经济利益的商家企业,一定要严格要求,规章配套,认真执法,奖惩分明,以期起到健康良好的社会导向作用。语言文字工作者还应对网络语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网络用语的规律,在网友中倡导正确的语言观,对网络语言的发展进行客观指导,使网络语言健康发展。 2.统一审定并规范新词新语的翻译,促进翻译规范化。当前,网络语言中的“泊来品”日益增多,如不大力加强对新词新语翻译的规范,就会出现对新词新语的滥用、乱译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对自然科学词汇的翻译极不统一,音译、意译、音译兼意译等多种外来语借用手段兼而有之,自然科学界内部各部门情况也不相同。因此,必须由国家权威部门(如: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统一审定并规范新词新语的翻译。对于海峡两岸因长期地域分隔造成的等义词现象,两岸学者应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展开交流,共同制定具体的规范标准和实施细则,合力扭转这一不规范现象,这样才能使现代汉语更好地消化、吸收和转化这些外来用语,使互联网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 3.加强语文素质教育,促进汉语健康发展。语文应用能力是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人的语文素质,对促进人们整体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发挥具有很大的作用。在上网族里,学生占了很大比例,网络语言中用词、用字的混乱和不规范现象与使用者语文素质低下密切相关。普通话、规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应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轨道,加强对学生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从根本上保证汉语使用的纯洁、健康。 总之,由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与现代汉语规范化的需要,我们应加大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力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树立法制观念,加强规范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引导,特别是对大、中、小学的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尽可能地规范网络语言,促使现代汉语沿着规范、健康的轨道发展。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网络语词研究》(编号:07SA033)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戴昭铭:《规范语言学探索》,三联书店,1998.10。 [2]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读本》,语文出版社,2001。 [3]李军:《浅谈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社会科学战线》,2002.6. [4]闪雄:《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语文建设》,2000.10。 [5]彭爽:《试析现代汉语中的电子计算机用语》,《汉语学习》,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