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羊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1.羔羊痢疾

该病以剧烈腹泻和小肠溃疡为主要特征,危害7日龄以内羔羊,常致羔羊大批死亡。

(1)病原病原为B型魏氏梭菌、沙门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等,主要存在于小肠等消化道内及粪便中。

(2)流行特点主要通过消化道,也可通过脐带或其他创伤部位传播。病原菌主要来自污染的羊舍、饮水和饲料。

(3)预防措施①加强母羊饲养管理,保持羊舍清洁干燥。②羔羊出生后,应合理哺乳,避免饥饱不均。③预防接种,每年秋季可预防注射羔羊痢疾五联苗等。④做好脐带和圈舍消毒。

(4)治疗方法①病羔灌服土霉素0.2~0.3克、胃蛋白酶0.2~0.3克,每日2次。②磺胺脒0.5克、鞣酸蛋白0.2克、次硝酸铋0.2克、小苏打0.2克,加水适量混合后一次内服,每天3次。③腹泻脱水羔羊,每天口服补液盐或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20~100毫升。

2.巴氏杆菌病

该病是山羊常见的一种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当寒冷、闷热、多雨、天气剧变、圈舍通风不良、营养缺乏时多发。

(1)病原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多发于冬末春初,平时健康羊也常为带菌者,但不发生危害,而一旦天气剧变或营养不良时即可发病。

(2)流行特点本病多发于幼龄羊和羔羊。病原菌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粘膜的伤口传播。

(3)预防措施①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受冻、受热等诱因。②保持羊舍清洁卫生,通风透气。③发现病羊立即隔离,圈舍、用具用10%石灰乳或3%来苏儿或5%漂白粉消毒。

(4)治疗方法①青霉素8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混合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5天。②严重病例用四环素或磺胺噻唑钠等配合5%葡萄糖静注。

3.传染性脓疮(羊口疮)

羊口疮是山羊常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

(1)病原属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口疮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抵抗力。散播在地面的病毒,经过秋、冬至翌春仍有传染性,对高温和甲醛较敏感。

(2)流行特点病毒通过病羊、带毒羊经皮肤或伤口感染传播。羔羊、幼羊发病较多,常呈群发性流行。

(3)预防措施①定期注射弱毒或灭活疫苗,免疫期2年。②严防创伤感染,饲料和垫草应尽量拣出芒刺。③发现病羊应及时隔离,羊舍和用具用2%氢氧化钠或10%石灰乳等彻底消毒。

(4)治疗方法①用0.1%~0.2%高锰酸钾冲洗创面,再涂2%龙胆紫、碘甘油或青霉素呋喃西林软膏,每天1~2次。②出现全身症状时,可每日肌注磺胺嘧啶30毫升、安定痛10毫升、病毒灵20毫升,连用3~5天。

4.羊痘

该病是由痘病毒引起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多继发肺炎或化脓性乳房炎,怀孕后期的母羊常引起流产。

(1)病原有山羊痘和绵羊痘两种,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的痘痂、浆液内。对热、阳光、碱和常用消毒药均较敏感。

(2)流行特点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及含毒飞沫和尘埃传播,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及消

化道感染。被病羊污染的用具、饲料、垫草、粪便等都可成为传播媒介。

(3)预防措施①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防寒保暖。②定期预防注射羊痘疫苗。③及时隔离病羊,防止病毒扩散。

(4)治疗方法①大羊用鱼腥草注射液10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克;小羊用鱼腥草注射液5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2毫克,混合一次肌肉注射,一日两次,连用1~3日。②局部治疗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干后涂以碘酒、紫药水、红霉素软膏等。

5.皮肤真菌病

该病是由皮肤癣菌侵染表皮及毛发引起的真菌疾病,多发生在颈、肩、胸、背部。病初有豌豆大小结节,后形成界限明显并被覆有灰白色或黄色鳞屑的癣斑,大小不一,被毛易折断或脱落。

(1)预防措施①保持羊体皮肤清洁卫生,经常检查体表有无癣斑和鳞屑。②发现病羊及时隔离。

(2)治疗方法①对病羊患病区剪毛,用温肥皂水洗涤,除去软化痂皮;涂擦5%碘酊、10%水杨酸软膏,或制霉菌素软膏、灰黄霉素,或达克宁霜,每日涂擦一次,直至痊愈。②对病羊污染的畜舍、饲槽、用具可用10%甲醛或1%过氧乙酸消毒。

夏秋季节羊病的防治

2006-4-4 16:16:00 来源: 网友评论(0)

夏秋季节是羊腐蹄病、眼病、中暑、蓝舌病的高发期。本人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经验,特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腐蹄病

病因:炎热雨季,圈舍潮湿泥泞,羊易患此病。诱因则是草中钙、磷不平衡,致使蹄部角质疏松,粪尿雨水浸泡后,局部组织软化,以及被石子、铁屑、玻璃碴儿等刺伤蹄部,均能致病。也有因蹄冠与角质层裂缝而感染病菌。

症状:病羊跛行,食欲降低,喜卧怕立,行走困难。用刀切割扩创后,蹄底的小孔或大洞中有污黑臭水流出,蹄间常有溃疡面,上覆盖着恶臭的坏死物,严重时,蹄壳腐烂变形,卧地不起,久卧压成褥疮,还能引起全身败血症。

治疗:病羊应及时修整蹄部,如蹄叉腐烂,可用5%—10%的浓碘酊或1%—2%的高锰酸

钾溶液涂洗,若是蹄底软组织腐烂,要彻底扩创清洗,然后在蹄底孔或洞内用5%硫酸铜粉或5%水杨酸粉填塞包扎,外面再涂上松节油,借以防腐防酸,也可用磺胺或一些抗菌素软膏等。对急性病例,要控制败血症的发生,还应该注意用青、链霉素以及广谱抗菌素药物进行全身治疗。

预防:注意喂给适量矿物质,及时清除圈舍中的积粪尿。在圈进门处要放置10%的硫

酸铜溶液浸湿草袋,用于羊蹄消毒。

二、眼病

本病多发生在炎热和湿度较高的夏秋季节,传染很快,多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在一侧或两侧眼部,发病率可达90%—100%,但病死率很低。病羊流泪,怕光,眼睑肿胀,有脓性分泌物,发病当天可见角膜混浊,呈灰白色半透明或乳白色的不透明,一般先从角膜边缘开始,渐向眼中央发展,最后,可使视力完全丧失。

治疗:

1、1%—2%硼酸水冲洗干净。

2、四环素药膏每天早晚各一次涂于眼中。

3、青霉素和链霉素各50万单位加蒸馏水1ml冲洗,10ml肌肉注射。

三、中暑

病因:羊在炎热的阳光下放牧,或关在通风不良、潮湿闷热的车厢与栏舍内易发生本病。

症状:羊初患病时精神不振,常常围着圈打转,四肢发抖,步态不稳,呼吸短促,眼结膜红并逐渐变为蓝紫色,体温升高到40℃—42℃,心跳快而弱,皮肤干热。继而大量出汗,鼻孔流出泡状液体,心跳每分钟100次以上,很快昏倒,昏倒时眼球闪动,如不及时抢救,则会很快死亡。

治疗:

1、将病羊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往头上浇淋冷水或凉水灌肠。注射安钠加,大羊3—5ml,给予食盐水饮用,必要时可投服清凉剂。

2、颈静脉放血80—100ml,放血后补液,可用5%糖盐水500ml加入10%安钠加4ml。

3、纠正酸中毒及时对症治疗,可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注射液50—100ml。心脏衰弱及循环虚脱时,皮下注射5%硫酸苯异丙胺溶液20ml—40ml。

预防:放牧不要在炎热的阳光下进行。车厢、羊舍要通风凉爽,防止闷热。多给饮水和清凉多汁的饲料。

四、蓝舌病:

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口腔和胃肠道粘膜的溃疡性炎症变化,乳房和蹄冠上也常有病变,且常因蹄真皮层遭受侵害而发生跛行。患病动物为传染源,主要由媒介昆虫——伊蚊及库蠓传播,呈季节性流行。多发于湿热的夏季和早秋,特别是池塘及河流多的潮湿低洼地区易发此病。

症状:羊传染蓝舌病后,潜伏期一般为4天—10天。病初体温升高至40℃—42℃,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