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课件古气候学第1讲

合集下载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何分析古气候》课件(共32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何分析古气候》课件(共32张PPT)

年轮分析法:
1、年轮是怎样形成的? 2、年轮是如何表示年份的? 3、年轮是如何表示某年的气候状况的?
树木年轮的结构
水热贫乏期 水热充足期
水热充足地区,植物生长量大,生物循环加快
即时巩固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 图,回答1-3题。
1.图中反映该了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朝年间,四川成都就有荔枝,唐代诗人张籍在他的《成都曲》 一诗中写道:“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即证明了这一 点。而与张籍同时代的诗人白居易在任忠川刺史时,曾写有《种荔 枝》一诗,也可为证。只是到北宋以后,天气逐步转寒,而荔枝是 喜温暖的水果,故而其种植范围也在渐渐地缩小。到今时今日,我 国仅剩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南部地区和海南,才能种植荔枝
从自然带的角度看,该图反映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
恐龙到哪里去了?其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如何分析古气候
荣 昌 中 学
王良安
课堂活动
小组活动: 什么是气候变化?我们如何知道历史 上的气候在发生怎样的变化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树木年轮—记录历史环境变化的“天书”






是: B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2.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
最可能是: C
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 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C 3.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丁仲礼-古气候学 ppt课件

丁仲礼-古气候学  ppt课件

PPT课件
68
Loess Section
PPT课件
Holocene Soil (11ka)
LGM Loess (21-11ka)
69
Relationship between Loess grain-size and the distance of the Loess Plateau to the deserts
Shorter distance
Desert expansion
Coarse loess grain-size
Longer distance
Desert retreat
PPT课件
Fine loess grain-size 70
Loess grain-size links to monsoon
Northward move of monsoon rainfall belt Northward retreat of desert margin
PPT课件
33
Highly variable Northern Hemisphere temperatures reconstructed from low- and high-resolution proxy data
(Anders Moberg et al., NATURE, 2005, 433, 613-617)
200km
PPT课件
6
一、岩石圈变动与气候变迁
1、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 2、岩石圈变动控制气候的基本过程 3、新生代(65Ma)以来一些全球性事件
PPT课件
7
地史时期板块 的裂解、漂移 、会聚、拼合 、碰撞及造山 、成盆等过程 不可逆地控制 了全球气候的 演变

古气候复习(前9个ppt)

古气候复习(前9个ppt)

古气候学复习一、概论1.水的三相平衡点:水有固气液三相,在三种共存的情况下是最稳定且唯一的;一个大气压下,水在气态处于饱和状态下时的温度为热力学温标的标准点。

2.气候学:研究气候的特征、形成和演变,及其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天气是指在某一瞬间或一个较短时间大气的状态(温度,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天气是短暂的过程,天气变化快,变化周期短。

气候是指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期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段时间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

3.古气候学:主要研究器测时期之前的气候变化历史、过程及原因的学科,其目的是为预测今后气候变化及解决有关资源、环境问题服务。

4.地球系统:指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和生物圈组成的有机整体;地球系统科学指的是研究地球各个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变化机制和变化机理,为全球环境变化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5.盖亚假说:地球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岩石、海洋和所有的生命构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系统。

地球的各种生物有效的调节着大气的温度和化学成分;地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反过来影响生物的进化;各种生物界之间主要由负反馈连接,保持生态的稳定性;大气能保持稳定不仅是取决于生物圈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生物圈;各种生物调节其物质环境,以便创造各类生物最优化的生存条件。

6.气候系统: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冰冻圈共同组成,气候是这些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终极产物。

气候系统的最终能量来自太阳。

7.古气候变化的三个尺度:构造尺度—岩石圈构造变化驱动,不可逆;轨道尺度—日照季节、轨道配置变化驱动;亚轨道尺度—101-103太阳活动等驱动长尺度是短尺度的背景,短尺度是长尺度变化上叠加的扰动8. 末次盛冰期(LGM)21000年最大的变化是冰盖扩。

现代陆地冰雪覆盖的面积为1500万平方公里,LGM时期为4000万平方公里。

气候变化与气候系统1精品PPT课件

气候变化与气候系统1精品PPT课件

主要的科学问题——
1)控制全球大气化学组成的基本过程 生物过程在消耗和产生微量气体中的作用
2)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控制海洋内部碳循环和相关生物过程的主要因子
3)海洋热力过程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海洋环流,海洋热通量和淡水通量及其与大气
的交换 4)地球系统的能量和水循环 植被在能量和水循环中的作用 5)海—陆相互作用 海岸带的物质输送和海平面上升
气候的变暖造成世界上许多的冰川消融,甚至消失, 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5cm,其中一半估计是由于海水的 热力膨胀造成的,另一半是由于冰雪溶化造成的。
从卫星观测表明,北半球春季和夏季的雪盖面积,从 1987年以来已经减少了10%。这些间接的证据也都说明了 20世纪气候在变暖。
★气候变化研究发展的原因?
实质上,大气状态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 气象要素的平均状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候的 一定特征,但不能反映大气的整个状态或气候的 全貌。
气候不仅仅是天气的平均,例如两个地方的 平均气温或平均雨量基本相等,其气候特征可能 差异很大,不属于同一气候类型。
古典气候的定义有其局限性,没有完全反映气 候概念的本质。
气候系统 气候学研究的一个崭新阶段。
气候系统——指包括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 生物圈中,自身的及其相互影响的物理、化学、生物运动 变化过程。
每种过程具有不同的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气候系统物质与能量交换的过程
●物理过程——大气和海洋的环流运动及其相联系 的热量输送、水循环过程、地壳的垂直升降与水平 推移等过程。
大气过程,提出气候是天气的“总和” 或“综合”。 (天气气候学定义)
气候是大气众多状态的一个统计集合。(统计气候学 的定义)该定义既包括了气候的平均状态,也包括了气候 的变化情况和极端情况。

古气候学1

古气候学1

543
0
(A)
10
S1 L2
S2
20
L3
(B)
(C)
(D)
L2 (~0.2 Ma)
30
S3
S4
40
S5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S6 L7
S6'
S7 B
L8
M
S8 L9
• 生物只能在局部海底 热泉处存活。
• 大气-海洋之间物质 交换被切断,大陆没有化 学风化,海洋没有碳酸盐 岩沉淀。
• 海底火山和洋中脊仍 不断喷出CO2,在冰下积 累。
• 持续大约10 Ma的热 液和火山活动, CO2积 累到正常大气的1000倍 ,由于冰裂或构造-岩浆 活动CO2释放至大气,迅 速转变为极端“温室” 效应。
S5
S6 S7 S8 S9 S10 S12 S13 L15 S16
S20
S23 S24
S26
S27 S29
L32 S32
L33 Red Clay
(F)
(G)
270
28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2600 2800 3000
Jingbian
Jingbian
SUS (10-8m3.kg-1) Md (m)
0 40 80 120 120 80 40
Jingbian
Jingbian
Lingtai
Lingtai
Deep Sea
>63 m (%) >125 m (%)

古气候(print1)

古气候(print1)




2 .冰期、间冰期气候
第四纪的冰期有: 多脑冰期(距今约140~180万年) 群智冰期(距今约90~110万年) 民德冰期(距今约70~80万年) 里斯冰期(距今约20~30万年) 武木冰期(距今约1~10万年)
它们之间是间冰期。
Vostok Ice core record of temperture and CO2 concentration
( Bradley and Jones, 1995 )
42万年来的南极东方站冰芯纪录的温度、CO2 and CH4浓度变化
气候突变事件 仙女木事件(Drays):13~15kaBP的突然变冷。 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ays):10~11ka BP冰 消期间持续约1.2ka的突然变冷,温度在40~50年里 突然变化5~7度。 哈因里希(Heinrich)事件:末次冰期(近50ka以 来)发生6次气温逐渐下降然后突然回升的事件。气 温下降到最低时,北大西洋沉积物中发现的冰漂流 碎屑突然显著增加——冰川崩塌融化过程。
民德冰期(70-80)
里斯冰期(20-30)
武木冰期(1-10)
Climatic optimum
中世纪暖期、小冰期
中世纪暖期: 小冰期: 公元13~14世纪到19世纪,
再次普遍出现了降温现象。这一趋 势在17世纪达到顶峰,被称为小冰 期。这是自全新世高温期以来最引 人注目的一次全球性气候恶化事件。
第九章、古代气候变化
1. 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
Hale Waihona Puke 2 .冰期、间冰期气候 3 .全新世气候 4.中世纪暖期 5.小冰期
1. 气候变化时间尺度
目前的研究表明: 世界上的气候都经历着长 度为100-108年的各种尺度的时间变化。 目前为 世界科学界所公认的有: 大冰期气候与大间冰期气候: 约为 106-108年; (几万-几万万年) 亚冰期与亚间冰期气候:约为105年;(几十万) 副冰期与副间冰期气候:约为104年;(几万) 寒冷期与温暖期气候:约为102-103年; (几百- 几千年) 世纪及 世纪内的气候变化:约为100-102年; (几年-几十年)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一讲38页PPT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一讲38页PPT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朱君君
绪论
第三节 气象学的内容和分支
一、气象学的研究任务
1、掌握观测、分析、调查的方法,说明气候现象特性 2、解释天气演变和气候形成的发展规律 3、应用规律,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4、为相关及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朱君君
绪论
第三节 气象学的内容和分支——分支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朱君君
等等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朱君君
准备知识——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40% (1)期刊网的使用,提交综述,10%。9月24日 (2)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处理,10%。第7周 (3)课程论文提纲,10%。第10周 (4)课程论文及其PPT演示,10%。15周初稿、17周成稿 注:全班分10小组,6-7位同学一组;考勤算平时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60%,闭卷。19周
绪论
第四节 气象学与水文学的关系
大气圈水循环示意图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朱君君
2012年“3.23”世界气象日-第52个
主题: 世界气象组织——天气、气象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 (宣传片)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朱君君
第一章 大气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大气的成分
基本概念: 干洁空气(干空气) 大气中固态、液态微粒(气溶胶粒子) 大气的污染物质:粉尘、CO, SO2, H2S, NO, NO2, 碳氢化合物 ,
时的那个温度,简称露点 符号:Td 单位:同气温
问题:已知100C时E=12.3mb,180C时 E=20.6mb.某地第一天上午8时气温 T=230C,e=12.3mb;第二天8时 T=230C,e=20.6mb.求:1)两天8时的Td1和 Td2,以此说明Td高低直接与何因子有关?2)
哪一天的f较大?

中科院课件古气候学第1讲

中科院课件古气候学第1讲

古气候学
第一讲气候变化与古气候学
第一部分简介
一、古气候学(paleoclimatology)定义
古气候学主要研究“器测时期”之前的气候变化历史、过程及原因,其目的为预测今后气候变化及解决有关资源、环境问题服务。

二、气候系统的基本概念
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冰冻圈共同组成,气候是这些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终极产物。

气候系统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

响应时间
快速响应与慢速响应
气候系统及其外部驱动因子
气候系统内部的主要过程
大气在高低压之间的运动
地球的风系
夏季风模式
冬季风模式
全球二氧化碳循环
全球主要碳库
碳库间的交换速率
电磁波波长
地球与金星温室效应比较
水的大尺度循环
海洋表层流(风驱环流)
全球大洋传送带示意图(密度流)
北大西洋深层流
大西洋深部水团结构
水汽的正反馈作用
雪线高度随纬度的变化
冰盖的运动
植被-反射率的反馈作用
植被-降水的反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蒸发蒸腾作用
海洋的主要碳循环过程
大陆漂移示意图
来自地球深部碳的主要过程
三、气候系统的能量平衡
地球不同纬度对辐射强度的影响
不同纬度的辐射、反射强度
不同纬度在不同季节时的辐射强度
地表不同物质的反照率
第二部分重建古气候变化方法
1、研究材料的选择
2、重建古气候方法
3、时间序列构建
4、特征时期空间格局
一、记录和指示古气候变化的材料(直接指示、间接沉积记录)
(一)直接指示(地貌与沉积)
气候的水平与垂直地带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气候学
第一讲气候变化与古气候学
第一部分简介
一、古气候学(paleoclimatology)定义
古气候学主要研究“器测时期”之前的气候变化历史、过程及原因,其目的为预测今后气候变化及解决有关资源、环境问题服务。

二、气候系统的基本概念
气候系统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冰冻圈共同组成,气候是这些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终极产物。

气候系统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

响应时间
快速响应与慢速响应
气候系统及其外部驱动因子
气候系统内部的主要过程
大气在高低压之间的运动
地球的风系
夏季风模式
冬季风模式
全球二氧化碳循环
全球主要碳库
碳库间的交换速率
电磁波波长
地球与金星温室效应比较
水的大尺度循环
海洋表层流(风驱环流)
全球大洋传送带示意图(密度流)
北大西洋深层流
大西洋深部水团结构
水汽的正反馈作用
雪线高度随纬度的变化
冰盖的运动
植被-反射率的反馈作用
植被-降水的反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蒸发蒸腾作用
海洋的主要碳循环过程
大陆漂移示意图
来自地球深部碳的主要过程
三、气候系统的能量平衡
地球不同纬度对辐射强度的影响
不同纬度的辐射、反射强度
不同纬度在不同季节时的辐射强度
地表不同物质的反照率
第二部分重建古气候变化方法
1、研究材料的选择
2、重建古气候方法
3、时间序列构建
4、特征时期空间格局
一、记录和指示古气候变化的材料(直接指示、间接沉积记录)
(一)直接指示(地貌与沉积)
气候的水平与垂直地带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