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学(1-3章)讲解
控制测量学2讲课文档

现在十页,总共三十六页。
图2.2
建立国家水平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原则
建立国家水平控制网的基本原则是: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2.应有足够的精度
3.应有足够的密度 4.应有统一的规格
这实际上也是建立高程控制网和工程控制网的基本原则。
现在十一页,总共三十六页。
建立国家水平大地控制网的基本原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不可能用按统一的规格、精度 、密度,将控制网一次布满全国。所以我国大地控制网是采 用以边长较长、精度较高的三角锁状控制网,沿经纬线纵横 交叉布满全国形成骨干控制网,然后在锁环内逐级布设二、 三、四等三角网进行加密。
3.要有足够的密度: 控制网密度一般用边长来反映,图表2.5是工程控制三角网关于等级和精度的基
本要求。
等级
平均边 测角中误差 长(km) (″)
起算边 相对中误差
二等
9
三等
5
四等
2
一级小三角
1
二级小三角
0.5
±1.0 ±1.8
±2.5 ±5 ±10
1/300 000
1/200 000(首级) 1/120 000(加密)
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附和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km) 测角中误差(″) 测距中误差(mm) 相对闭合差
三等
15
四等
10
一级
3.6
二级
2.4
三级
1.5
3
1.5
1.6
2.5
0.3
5
0.3
8
0.12
12
表2.6
现在二十六页,总共三十六页。
18
≤1/60000
控制测量

⒊三、四等三角网 加密控制网,满足测图和工程建设的需要,采用插网或
插点方法布设,也可以越级布网。 三等网平均边长:8km 四等网平均边长:2~6km
㈢国家三角锁、网的布设规格与精度要求
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平均边长 (km) 20~25
图根控制点的密度(包括高级控制点),取决于测图比 例尺和地形的复杂程度。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一 般不低于表7-2的规定;地形复杂地区、城市建筑密集区 和山区,可适当加大图根点的密度。
表7-2 图根点的密度
测图比例尺 图根点密度(点/km2)
1:500 150
1:1 000 50
1:2 000 15
导线计算在规定的表格中进行。
计算各点坐标的思路:
依次推算各导线边 的坐标方位角
计算两相邻导线点 的坐标增量
推算各点的 坐标
一、坐标正算的基本公式
坐标正算,就是根据直线起点的坐标及直线的边长、
坐标方位角,计算直线终点坐标的工作。
已知A(XA,YA)、DAB、αAB,求B点坐标(XB,YB)。
坐标增量:
测回 数
DJ6
测距
方位角
闭合差(")
仪器类 型
方法与测回 数
1
≤±40√¯ n
II级
单程观测1
图根钢尺量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附合导线长度 (m) 500 1000 2000
平均边长 (m) 75 120 200
导线相对 闭合差
1/2000
测回数 DJ6
1
控制测量学要点

控制测量学要点控制测量学考试要点一、名词解释:1、1985国家高程基准: 1985年,国家测绘部门以青岛验潮站1953年至1979年的观测资料为依据,重新确定修正后的水准零点高程(72.2604 米),称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2、正高高程系:正高系统以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点的正高为:点沿铅垂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3. 控制测量学: 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及其变化的学科4、水准面:静止的水面称为水准面,水准面是受地球表面重力场影响而形成的,是一个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因此是一个重力场的等位面5、大地水准面的差距: 从大地水准面沿法线到地球椭球体面的距离6、水准标尺分划面弯曲差:通过分划面的两端点的直线中点至分划面的距离7、方向观测法:在一测回内把测站上所有观测方向,先盘左位置依次观测,后盘右位置依次观测,取盘左、盘右平均值作为各方向的观测值8、电子经纬仪:利用光电技术测角,带有角度数字显示和进行数据自动归算及存储装置的经纬仪9、测站偏心:有时为了观测的需要,如觇标的橹柱挡住了某个照准方向。
仪器也必须偏离通过标石中心的垂线进行观测。
10、水准面的不平行性: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的,在赤道g较小,而在两极g 值较大,因此水准面相互不平行,且为向两极收敛的、接近椭圆的曲线。
重力异常,不规则的变化。
二、简答:1、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1 )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①在设计阶段建立用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控制网②在施工阶段建立施工控制网③在工程竣工后的运营阶段,建立以监视建筑物变形为目的的变形观测专用控制网。
(2)控制测量学的重要作用:①控制测量学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的基础保证作用。
②控制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③控制测量在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中,在丰富和发展当代地球科学的有关研究中,以及在发展测绘工程事业中,它的地位和作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控制测量复习

1.1控制测量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控制测量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按测量任务所要求的精度,测定一系列地面标志点(控制点)的水平位置和高程位置,建立控制网,这种测量工作称为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的基本任务1在设计阶段建立用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控制网。
2在施工阶段建立施工控制网。
3在工程竣工后的运营阶段,建立以监视建筑物变形为目的的变形观测专用控制网。
控制测量的作用1 为测绘地形图,布设全国范围内及局域性的大地测量控制网,为取得大地点的精确坐标,建立合理的大地测量坐标系以及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及重力场等参数。
2 控制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控制测量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建立和维持工程和国家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的原理和方法。
研究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精密仪器和科学的使用方法。
研究地球表面测量成果向椭球面及平面的数学投影变换及有关问题的测量计算。
研究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学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大地水准面:水准面因其高度不同而有无数个. 与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延伸到大陆下面处处与铅垂线相垂直的水准面。
1.3 控制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线铅垂线是外业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大地水准面是外业测量工作的基准面3.大地高、正高及正常高H大=H正+NH大=H常+ζ4.垂线偏差地面一点上的重力向量g和相应椭球面上的法线向量n之间的夹角定义为该点的垂线偏差。
根据所采用的椭球不同可分为绝对垂线偏差及相对垂线偏差。
垂线同总地球椭球(或参考椭球)法线构成的角度称为绝对(或相对)垂线偏差,它们统称为天文大地垂线偏差。
测定垂线偏差方法:天文大地测量法;重力测量法;天文重力测量法;GPS方法。
作业1. 控制测量学的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简述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
2. 野外测量的基准面、基准线各是什么?测量计算的基准面、基准线各是什么?为什么野外作业和内业计算要采取不同的基准面?3. 什么是控制测量,其分类有哪些?4.名词解释大地水准面、总地球椭球、参考椭球、垂线偏差。
控制测量复习题讲解

1控制测量学是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及其变化的学科。
2控制测量三个阶段基本任务:①在设计阶段建立用于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图控制网。
②在施工阶段建立施工控制网。
③在工程竣工后的运营阶段建立以监视建筑物变形为目的的变形观测专用控制网。
3重力等位面:我们把重力位相等的面称为重力等位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准面。
水准面有无数个。
4重力等位面(水准面)特性:①水准面具有复杂的形状。
②水准面相互既不能相交也不能相切。
③每个水准面都对应着唯一的位能W=C=常数,在这个面上移动单位质量不做功,亦即所做的功等于0,即dW= -g s ds ,可见水准面是均衡面。
④在水准面上,所有点的重力均与水准面正交。
于是水准面又可定义为所有点都与铅垂线正交的面。
5大地水准面:由于海洋占全球面积的71%,故设想与平均海水面相重合,不受潮汐、风浪及大气压变化影响,并延伸到大陆下面处处与铅垂线相垂直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它是一个没有褶皱、无棱角的连续封闭曲面。
6似大地水准面:由于地球质量特别是外层质量分布的不均性,使得大地水准面形状非常复杂。
大地水准面的严密测定取决于地球构造方面的学科知识,目前尚不能精确确定它。
为此,前苏联学者莫洛金斯基建议研究与大地水准面很接近的似大地水准面。
这个面不需要任何关于地壳结构方面的假设便可严密确定。
似大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在海洋上完全重合,而在大陆上也几乎重合,在山区只有2-4m 的差异。
似大地水准面尽管不是水准面,但它可以严密地解决关于研究与地球自然地理形状有关的问题。
7我们选择大地水准面作为测量外业的基准面,而与其相垂直的铅垂线则是外业的基准线。
8我们选择参考椭球面作为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面,而与其相垂直的法线则是内业计算的基准线。
9大地高H 是地面点沿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PPo ;正高是地面点 沿实际重力(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PP 1;正常高是地面点沿正常重力(垂)线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PP 2。
《控制测量》PPT课件

导线点位埋设
泥土地面,点位上打木桩,桩顶钉小钉——临时性标志 碎石或沥青路面,顶上凿十字纹的大铁钉代替木桩。 混凝土场地或路面,钢凿凿十字纹,涂红油漆。 需长期保存导线点,埋设混凝土导线点标石。 导线点应分等级统一编号,便于测量资料统一管理。 为便于观测时寻找, 在点位附近房角或电线杆等明显地物上 用红油漆标明指示导线点的位置。 为每个导线点绘制点之记 注记地名、路名、导线点编号 及导线点距离邻近明显地物点的距离。
§7.3 导线测量
(1) 导线的布设 将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构成的折线——导线, 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导线测量——依次测定导线边的水平距离 与两相邻导线边的水平夹角, 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方位角,求出导线点的平面
坐标。 水平角用经纬仪测量, 边长用光电测距仪或钢尺丈量, 也可使用全站仪测量水平角与边长。 建立小地区平面控制网的常用方法, 地物分布复杂的建筑区,视线障碍多的隐蔽区和带状区, 布设形式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和支导线。
青藏高原导线
城市或厂矿地区, 应在国家等级控制点的基础上, 根据测区的大小、城市规划或施工测量的要求, 布设不同等级的城市平面控制网, 供地形测图和测设建、构筑物时使用。 建立城市平面控制网可采用GPS测量、 三角测量、各种形式边角组合测量和导线测量方法。
(2) 高程控制测量
二等三角测量有两种布网形式, 一是由纵横交叉的两条二等基本锁 将一等锁环划分成4个大致相等的部分, 这4个空白部分用二等补充网填充,称纵横锁系布网方案; 二是在一等锁环内布设全面二等三角网的全面布网方案。 二等基本锁边长20~25km,二等网的平均边长13km。 一等锁两端和二等网中间, 测定起算边长、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 国家一、二等网合称为天文大地网, 我国天文大地网于1951年开始布设,1961年基本完成, 1975年修补测工作全部结束。 三、四等三角网为在二等三角网内进一步加密。
工程测量课件:控制测量

2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工作内容
标志的形式
点之记
2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测角要求:
• 附合导线和支导线全线统一测左角或测右角,闭合 导线测内角。
• 角度测量应满足规定的测回数、半测回角差等指标 要求。
2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量边要求:
•
•
钢尺: 往、返丈量,相对中误差不大于限差时, 取平均值即可。
前 后 180 左
前
后
180
右
最后推算出的已知边坐标方位角,应与已知值相比,以此作为 计算检核。
2 导线测量-导线内业
(3)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及其调整
坐标增量计算 xi, i 1 Di,i1 cosi,i1 yi, i 1 Di,i1 sin i,i1
坐标增量总和理论值
1.控制测量概述
图根控制网
1.控制测量概述
国家高程控制网
分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每公里高差中 数的权中误差为 ± 1、± 2、 ± 6、 ± 10mm (《工程测量规范 50026-2007》); 一、二等水准测量:精密水准测量。
13
国家高程控制网示意图
14
1.控制测量概述
城市、工程高程控制网
,yA=4537.66
现结合本例说明闭合导线计算步骤如下:
xA=5032.70
确定推算路线
2 导线测量-导线内业
(1)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内角和理论值:
Σβ理=(n-2)×180°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fβ=Σβ测 — Σβ理 =Σβ测 —(n-2)×180°
角度容许闭合差的计算(限差可查规范)
图根导线: F = 60 n =±1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上述结论仅在盘左、盘右观测时间内C值不变的 情况下才正确,注意望远镜调焦运行不正确和温度变化。
(2)2C互差受到竖直角的影响。 3.2.2 经纬仪的水平轴倾斜误差
i i tan
L0 L i;R0 R i A 1 (L R)
2
实际上,在考虑视准轴误差时不应忽视水平轴误差的影响, 他们都受到竖直角的影响。国家规定:当照准目标的竖直角超 过±3°时该方向的2c不与其它方向的2c比较
对于DJ1仪器,c、i的绝对值应小于10
对于DJ 2仪器,c、i的绝对值应小于15
3.2.3 经纬仪的垂直轴倾斜误差 垂直轴倾斜误差不仅与垂
直轴倾斜角有关,还随着照准 目标的垂直角和照准目标的方 位不同而不同。削减该误差的 方法: (1)尽量减小垂直轴的倾斜角。 (2)测回间重新整平仪器。 (3)对水平方向观测值施加垂 直轴倾斜改正数。
测角时,当望远镜瞄准起始方向后,可使 仪器中心的计数器为 0(度盘置零),在度盘望 远镜瞄准第二个目标的过程中,对产生的脉冲计 数,并通过译码器化算为度、分秒输出到显示窗。
3.2 经纬仪的三轴误差 3.2.1 经纬仪的视准轴误差
c c
cos
L0 L c;R0 R c A 1 (L R)
三、照准部水平微动螺旋作用不正确的影响 1)产生原因:微动螺旋弹簧老化 2)消除方法:用水平微动螺旋中间部分旋进观测 四、垂直微动螺旋作用不正确的影响 1)产生原因:垂直微动螺旋弹簧老化,水平轴与其轴套间有间隙,
一般晴天在日出后1小时后的1-2小时和下午3-4点到日落前 1小时最为适宜。夏季观测时间要适当缩短,冬季可稍加延长,阴 天几乎全天都能获得清晰稳定的成像。 二、水平折光的影响 1)产生的原因
2)温度与大气密度的关系
3)观测时间、地物地貌对水平折光的影响
4)消除及减弱措施 A、选点时应尽量避免视线靠近与山坡、大河或湖泊的岸线的平行
径向宽度。
二、光栅度盘及其测角原理
1 .基本原理
在光学玻璃圆盘上,按一定密度、径向均 匀刻划交替的透明与不透明辐射状条纹,条纹与
间隔的宽度均为 a ,这就构成了光栅度盘。
如果将两块密度相同的光栅使其刻划线相
互倾斜一个很小的的角度 进行重叠,就会出现
明暗相间的条纹——莫尔条纹。
莫尔条纹的特性:两光栅间的倾角 越小,
iv v cos v iv tan v v cos tan
3.2.4 经纬仪的垂直轴倾斜改正数的计算
该方法的缺点:在观测时需要读取气泡两端的读数,
增加了观测和计算的工作量,还使观测时间延长,不利 于提高精度。在三、四等水平角观测中,当垂直角超过 ±3°时,可在测回间重新整平仪器,而不需要进行此 项改正。
iv n v n tan
nL
m
1 2
(左
右) L
nR
1 2
(左
右) R
m
n
12(nL
nR)
1 4
(左
右) R
(左
右)L
v
1 4
(左
右) R
(左
右)L
tan
3.3 精密测角的误差影响
3.3.1 外界条件的影响
一、大气密度的变化和大气透明度对目标成像质量的影响 1)大气密度的变化对目标成像稳定性的影响 2)大气透明度对目标成像清晰的影响
线,尽量避免通过高大建筑物等实体的上方;B、选择有利的观 测时间;C、分时段进行观测。
三、照准目标的相位差 上、下午各观测半数测回 采用微相位照准圆筒
四、温度变化对视准轴的影响 按时间对称排列观测
五、外界条件对觇标内架稳定性的影响 按时间对称排列观测
3.3.2 仪器误差的影响
一、水平度盘位移影响 1)产生原因 2)消除方法:上半测回顺时针转,下半测回逆时针转 二、仪器照准部旋转不正确 1)产生原因:垂直轴在轴套中发生歪斜或平移。 2)消除方法:采用重合法读数和加行差改正。
度标准;D.费用标准 3)控制网优化设计的分类 A.零类设计(基准设计);B.一类设计(图形设计); C.二类设计(观测权设计);D.三类设计 (原网改进设
计)
电子经纬仪是利用光电转换原理和微 处理自动测量度盘的读数并将测量结果输 出到仪器显示窗显示。
电子经纬仪的测角系统有三种:编 码度盘测角系统、光栅度盘测角系统和动 态测角系统。
每码道安置发光二极管,另侧对称安置光 敏二极管,发光管光线通过透光编码被光敏二极 管接收——逻辑0,光线被不透光编码遮挡—— 逻辑1,以此获得该方向的二进制代码。
当照准两个方向时,则可获得两个度盘位 置的方向代码,由此得到两个方向的夹角。
显然,为了提高编码度盘的角度分辨率, 必须增加码道的数目。
度盘半径不变增加码道数n ——减小码道
一、编码度盘及其测角原理
电子测角的仪器是用角-码光电转换 系统来代替光学经纬仪的光学读数系统。 这套光电转换系统包括电子扫描度盘及相 应的电子测微读数系统。
编码度盘是在光学圆盘上刻制n 道同心圆环,
每一道同心圆环称为码道。
外环码道圆环 2n 等分透光与不透光相间扇 形区——编码
一个编码包含圆心角即编码度盘能区分的 最小角— 360 2n (角度分辨率)
L R 2c 2i;L R 2 c 2i tan c os
(L
R)高
2
c
c os 高
2i
tan高;(L
R)低
2
c
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s 低
2i
tan 低
c
1 4
(L
R)高
(L
R)低 c os
i
1 4
(
L
R
)高
(L R)低cot
c
1 4n
(L
R)高
(L
R
)低
c
os
i
1 4n
(
L
R
)高
(L R)低cot
相邻明暗条纹间的间距 越w大,即
w d
2 .工作方式
当两块光栅度盘绕其圆心旋转时,莫尔条 纹将做上下移动,当相对移动一条线距离时,莫 尔条纹则上下移动一周期,即明条纹正好移动到 原来邻近的一条明条纹的位置上。
指示光栅固定,光栅度盘随照准部转动, 形成莫尔条纹。光敏二极管产生按正弦规律变化 的电信号,将此信号整形,变成矩形脉冲信号, 对矩形脉冲信号计数即可求得度盘旋转的角值。
控制测量学
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 鄢志辉
2.4 工程测量控制网优化设计
1.工程控制网优化设计的一般概念 1)三个步骤 A.建立一个能考察决策问题的数学模型;B.对数学模型分
析并选择一个合适的求最优解得数值解法;C.求最优解 2)质量标准 A.精度标准;B.可靠性标准;C.可测定性标准;D.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