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导学案1

合集下载

大荔县第二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了解第五节北极和南极导学案1新版湘教版

大荔县第二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了解第五节北极和南极导学案1新版湘教版

第七章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达标检测】1、下列围绕北冰洋的大洲,正确的一组是( c )A.大洋洲、欧洲、北美洲B.非洲、亚洲、北美洲C.北美洲、亚洲、欧洲D.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2、关于南北两极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南极地区是海洋、北极地区是陆地B、南极地区最低气温更低C、北极地区有漂浮的冰山,南极地区则没有D、南极地区有常住人口,而北极地区没有3、关于南极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南极洲是地球最南部的陆地B、南极洲是地球被冰雪覆盖的高原C、南极洲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D、1985年2月,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中山站落成4、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南、北极地区都有长期定居人口B.南、北极地区都有大批极地野生动物C.南、北极地区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D.南、北极地区都有中国设立的科学考察站5、有资格代表北极地区的动物是( d )A.海豹 B.海象 C.企鹅 D.北极熊6、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d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7、每年都要组织捕鲸船队到南极捕鲸,遭到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国家是( b )A.美国 B.日本 C.巴西 D.阿根廷8、南极洲的面积在七大洲中大于( b )A.欧洲和非洲B.欧洲和大洋洲C.大洋洲和北美洲 D.非洲和南美洲9、南极洲是七大洲中海拔最高的大洲,原因是( c )A.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岭众多 B.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山地集中在中部C.大陆上覆盖着2000多米厚的冰层 D.冰山飘浮于四周,增加了大陆的高度10、北冰洋出入太平洋的门户是( a )A.白令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麦哲伦海峡 D.德雷克海峡11、一探险队,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地球上的某一点,环顾四周,发现前后左右均为北方,你认为他们站在了(c )A.北极点 B.北极圈 C.南极点 D.南极圈12、南极地区气候严寒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c )A.四周被寒流包围 B.有巨厚的冰层《海陆变迁》读“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等奖(优秀3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等奖(优秀3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等奖(优秀3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一等奖篇一一、导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二、导学重、难点: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从竺可桢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学习他对待科学研究一丝不苟的态度。

三、突破措施: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多遍,达到熟练。

2、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竺可桢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从而突破难点。

四、导学准备:竺可桢研究科学过程及杏花图片的课件五、导学过程:1.预习学案(1)读拼音写词语Yī zhū fàn qǐ yǎng tóu zhòu méi( ) ( ) ( ) ( ) zhǎng wò Céng jīng dí què dà gài( ) ( ) ( ) ( )Míng mèi chéng dù zhàn kāi Zhèng zhòng(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古()曾()却()朱()估()增()确()珠()故()赠()缺()株()2.导学案(1)激发兴趣,导入课题出示课件:杏花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杏花)生答。

你们对它有多少认识呢?可能很多同学对它都不了解,想不想去认识它呢?今天我就带着大家一块去研究研究这杏花,出示课题:第一朵杏花(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

八年级英语上册第7单元第一导学案

八年级英语上册第7单元第一导学案

八年级英语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describe a process2. Follow instruction一.预习检测:翻译下列短语打开切碎把、、、倒进把、、放入一杯酸奶制作香蕉奶昔二、合作交流重要知识点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数量的表示方法1)英语中表示不可数名词的数量,可通过表示容器或体积大小的名词与介词of一起构成短语来实现。

如:a piece of paper一张纸two tea spoons of soup两勺汤2)修饰不可数名词也可以使用一些特定的表示泛指的数量。

如:some water一些水so much money 这么多钱plenty of rain充足的雨水3)可数名词有分单复数,使用时应多加留意。

如:ten watches10块手表4)英语中还有单复数同步的情况。

如:a sheep一只绵羊two sheep两只三.基础练习I.制作香蕉奶昔的步骤1. three bananas2. the bananas3. the bananas and ice cream the blende4. The milk the blender5. The blender6. The milk shakeII. 单项选择1.How milk do you need to make the milk shake?A. manyB. muchC.longD. often2. ,put tomato sauce on the crust, put cheese on the tomato sauce.A. First ,nextB.first , finallyC. Then,firstD. Finally, then3. Please turn the radio, the boy is sleeping.A.onB. downC. offD. up4.is the number of the workers in your mother`s factory.A. How muchB. How manyC. WhatD. How big5.First the milk into the blender.A. putB. peelC.addD. pour6.Please give me bread to eatA. a bitB. alittleC. afewD. many7.My mother is very good at dumpling.A.makeB. to makeC. makingD. made8. How much do you want?A. appleB. bananaC. orangeD.pearIII.找错并改正1.Can`t put your book here.2.Let him turns on the blender.3.She need to drink lots of hot water.4.Peel the bananas and cut it up.5.Can you help me pour the hot water in the thermos(热水瓶).6.How many milk do you need?7.He needs only one cup hot water.IV.句型转换1.there is only one student in the classroom.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2.there is no water in the glass.(就划线部分提问)water there in the glass?3.We need five oranges (对划线部分提问)do you need?4.Don`t pour the milk into the blender.(改为肯定句)the milk into the blender, please!5.You must look after your things.(改为祈使句)your things ,please!V.阅读理解A long time ago people thought that the sun went round the earth. In some countries people even said that the sun was a god(神). They thought the goddrove across the sky each day on a golden horse. Now we know the earth goes round the sun. It takes the earth a year to go all way round the sun. Todaymen even know how far it is for the earth to go round the sun. They tell usthat the earth travels over a thousand miles a minute on its journey round thesun.The sun is really a star. It is much bigger than the earth and it is veryhot. Some people have been to the moon but we know that no one can ever go to the sun. It is far too hot for people to live anywhere near it. The sun is three hundred thousand times heavier than the earth and more than million times larger.1.A long time ago, people said the sun was ____.A. a golden horse of godB. a god on a golden horseC. a god with golden dressD. a god and a golden horse2. People can never live anywhere near the sun because it is ____.A. star ... the sunB. planet ... the moonC. planet ... ItselfD. planet ... the sun3. The earth travels over ____ miles an hour.A. 1,000B. 100,000C. 6,000,000D. 600,0004. One year is ____A. the time for the earth to turn round.B. the time the earth travels one thousand miles.C. one circle the earth goes round the sun.D. the journey of the earth.2.Homework: 1. 导学案练习 2. 配套Section B3.自我评价:八年级英语上册第7单元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describe a process2. Follow instruction一.预习检测:翻译下列短语喜欢某物 把、、、放到、、、上一片面包 一张纸一个洋葱 在上方,在上面二、合作交流重要知识点1.Amount 用来修饰不可数名词,常用短语是a large amount of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案一、学习目标1.背诵古诗词,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理解动态描写。

二、核心素养体会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体会诗中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学习景物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学习动态描写。

四、评价任务背诵古诗词;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五、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1)《四季之美》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你喜欢哪个?为什么?(2)读了《鸟的天堂》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带引号,第二个不带引号?(3)在《月迹》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寻找月亮的?(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2.深化提高。

(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1.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

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如何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五)评价检测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旷()怡翩翩()()夜()降()应()不()2.补充句子。

(1),桃花流水鳜鱼肥。

(2)青箬笠。

六、板书设计第七单元复习动态之美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7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1课时1000以内数的认识(1)

第 7元万之内数的教材析:教材先通向学生介熟习的体育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之内数的。

教材依据学生已有的与心理展律,按从易到螺旋上升的排原,了一幅幅的、有数学意的画面,学生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写法,并且懂得于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是行大数算的基,并且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用,更大的数位的教课打下基。

学情解析本元是在学生学了百之内数的的基上行教课的,学生已学了“20 之内数的”“100 之内数的”,掌握了百之内的数位名称以及它之的关系。

能明确“ 十一”的数方法,并能领悟数在生、生活中用的广泛性。

本学期将数的范展到万之内。

通本元的学,可以学生学多位数的打好基。

在整数的程中,本元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它不是行大数算的基,并且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用。

元目:知技术:合生活,领悟生活中有大数,感觉学大数的必需性,数数的程,能万之内的数,合物体知道些数的成与分解。

数学思虑:估一估、数一数、想想、一、一、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践活,体感觉万之内数的大小,培育数感。

解决:初步能用符号和描述万之内数的大小。

“万位”及其位,能出万之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数位之的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感情度:一步学用详尽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与别人交流活,培育学数学的趣和自信心。

学要点:1.会数 10000 之内的数,研究万之内的数的法、写法及数的成。

2.能比万之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学点:1.领悟相两个数位之的率是10。

2.掌握中、末端有0 的数的写法。

3.近似数,并能合行估安排: 141.1000 之内数的⋯⋯⋯⋯⋯42.10000 之内数的⋯⋯⋯⋯6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3.整理和复⋯⋯⋯⋯⋯⋯⋯⋯1二年数学学科(下)第7元学指案: 1000 之内数的( 1)型:新授研究:第1使用明及学法指:教1、自学本第 74~ 77 例 1、例 2 及十六中的 1—4 ,用笔勾画出诱惑点;独立思虑完成自主学和合作研究任,并复或律方法。

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1(人教版)

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1(人教版)

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1(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学习目标:;1感知地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2.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自学检测一;日本人为什么爱吃鱼?;自学检测二;“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的内容;节节清;1.学习地理的目的:____;2.不涉及地理知识的内容是();A.天气和气侯B.河流和湖泊;c.思想和感情D.语言和宗教;3.下列所属涉及到地理内容的说法是();A.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的很快;B.学习目标:感知地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2.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自学检测一日本人为什么爱吃鱼?自学检测二“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的内容节节清.学习地理的目的:____2.不涉及地理知识的内容是()A.天气和气侯B.河流和湖泊c.思想和感情D.语言和宗教3.下列所属涉及到地理内容的说法是()A.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的很快B.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使文盲率大大降低c.中国的地形特点是多种多样的D.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在飞速发展学习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球体,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2.会说出地球大小的几个数字.自学检测一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__自学检测二地球的平均半径:____最大周长约:____表面积:____节节清.下列事实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是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郑和下西洋2.以下关于地球仪的正确描述是A.它是地球的模型B.它是地球缩小了的模型c.它是用文字和符号来表示的事物D.它能真实的反映地貌学习目标:.在地球仪上识别出地轴、纬线、北极、南极、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等地理事物2.看图说出纬线和纬度的特点3.说出南北半球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自学检测一读图1.7,回答.什么叫地轴?什么是南极和北极?2.什么叫纬线?3.纬线是什么形状?最长的纬线叫什么?最短的呢?4.纬线指示什么方向?自学检测二读图 1.11,为了把各纬线加以区分,我们给他们划分了纬度,请回答:1.0度纬线叫什么?90度纬线叫什么?2.从赤道到两极纬度是怎么变化的?3.从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是怎么变化的?4.赤道两侧度数相同的纬线怎样区分?那一条纬线不标注?节节清.零度纬线又叫______。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森林报》第1-2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课后作业)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森林报》第1-2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课后作业)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森林报》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书中所描绘的美丽自然,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在阅读中,学习读书的方法,感受并积累优美生动的语言。

3.学习摘抄的基本方法。

【课前学习任务】1.阅读有关动植物的书籍。

2.将感兴趣的内容与别人分享。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阅读《林中乐队》这篇课文,说说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三月,莺唱起歌来,白天黑夜,老是尖声叫着,啭啼着。

孩子们都觉得奇怪:它什么时候睡觉呢?原来春天鸟是没工夫睡大觉的,它每次只能睡短短的一小觉:它唱一阵,打个盹,醒来再唱第二阵;半夜里睡一会儿,中午睡一会儿。

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在森林里可以听到清脆的独唱、拉提琴、打鼓、吹笛;可以听到嗥声、咳嗽声、呻吟声;也可以听到吱吱声、嗡嗡声、呱呱声。

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鸫鸟,用清脆、纯净的声音唱着。

甲虫吱吱嘎嘎地拉着提琴。

啄木鸟打着鼓。

黄鸟尖声尖气地吹着笛子。

母鹿咳嗽着。

狼嗥叫着。

猫头鹰哼哼着。

蜜蜂嗡嗡地响着。

青蛙咕噜咕噜地吵一阵,又呱呱呱地叫一阵。

没有好嗓子的动物,也不觉得难为情。

它们都会按照自己的爱好来选择乐器:啄木鸟寻找能发出响亮声音的枯树枝,这就是它们的鼓。

它们那结实的嘴,就是顶好的鼓槌。

天牛的脖子嘎吱嘎吱的响——这不是活像在拉一把小提琴吗?蚱蜢用小爪子抓翅膀:它们的小爪子上有小钩子,翅膀上有锯齿。

一种火红色的水鸟把长嘴伸到水里,使劲一吹,把水吹得扑噜扑噜直响,整个湖里轰传起一阵喧嚣,好像牛叫似的。

沙雉更是异想天开,它竟用尾巴唱起歌来了:它一个腾身冲入云霄,然后张开尾巴,头朝下直冲下来。

它的尾巴兜着风,发出一种“咩咩”的声音——不折不扣,活像羊羔在森林的上空叫!学习任务二:请你猜一猜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

第一组:麻雀和椋鸟第二组:云杉和野草【学习资源】《森林报春》【苏联】维比安基【课后作业】将书中感兴趣的故事,画成一幅图画。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第1-2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第1-2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学习任务单及课后作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认识“宿、寺、危”6个生字,书写“危、惊、敢”3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读诗句,想象画面,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

【课前学习任务】预习课文:轻声读诗句,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识记生字:“宿”“寺”。

2.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静夜思》。

学习任务二:1.读一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学习任务三:1.识记生字:“危”“辰”“恐”“惊”。

2.读诗句,想象画面。

3.背诵古诗。

学习任务四:写生字“危”“敢”“惊”。

【课后作业】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似、庐、笼、盖、苍、茫”6 个生字,会写“阴、似、野、苍、茫”5 个生字。

理解“穹庐”“茫茫”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读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草原辽阔壮美的风光。

【课前学习任务】预习课文:轻声读诗句,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读诗题,理解“敕勒”意思。

学习任务二:1.读一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读准“见”字:“见”同“现”,是显现的意思,要把它读作“xiàn”。

学习任务三:1.理解词语:“穹庐”“笼盖”“苍苍”“茫茫”。

2.读诗句,想象画面。

3.背诵古诗。

学习任务四:写生字:“阴”“似”“野”“苍”“茫”。

【课后作业】背诵古诗《敕勒歌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关一中九年化学导学案
课题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型复习课主备教师赵方方审核教师杜红章
复习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因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知道化学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化学燃料的不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化学燃料的重要性。

4.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5.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6. 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考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先写后讲,分层练习,互动交流




自主学习----交流提升-----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一、
知识梳理
查漏补缺1.燃烧是一种的氧化反应。

2.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物质具有
(2)可燃物要与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3.灭火主要有三种方法:
(1)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
(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以下。

4.爆炸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的燃烧,短时间要聚集大量的
热,使气体的,就会发生爆炸。

一切可燃
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
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因此,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
要。

随堂笔记
检验某可燃物是否含碳、氢元素的方法:点燃。

在可燃物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证明含有元素;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证明含有元素。

如果某可燃物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证明一定含和元素,可能含元素。

5.常用的化石燃料包括、、,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也都是混合物。

6.煤是复杂的,主要含碳元素。

用煤作燃料,主要利用碳元素与氧反的热量。

煤中还含有氢、氮、硫、氧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7.石油中主要含有和元素。

利用石油中各种成分
的不同,可将它们进行分离,该过程属于变化。

8.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甲烷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上有出现,再往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

化学方程式为。

9.乙醇是由高粱、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经过发酵、蒸馏得到,属于能源,乙醇俗名,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汽油中加适量的乙醇可以节省,减轻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并且乙醇汽油属于(纯净物或混合物)。

10.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
氢气的收集方法。

氢气被称作最清洁、最理想的燃料的原因:
(1)
(2)
(3)。

不能得到广泛使用的原因是
(1)
(2)
10.化学染料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所造成的。

其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是能够形成酸雨的是
二氧化碳气体虽然不污染空气,但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能够导致
11.为了减少化石燃料产生的污染,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
12.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
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
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

二、拓







升1.下列燃烧中,最清洁的燃料是()。

A.优质煤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
2.下列燃烧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天然气
B.煤
C.石油
D.酒精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石灰石
B 甲烷C煤气 D 天然气
4.下列爆炸现象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粉尘爆炸
B 瓦斯爆炸
C 车胎爆炸
D 液化石油气爆炸
5.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甲烷
D 二氧化碳
6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A.鼓励农民将秋后农作物的秸秆焚烧
B.提倡使用农家肥,限制使用化肥
C.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D.限制燃油汽车数量的增加
7. 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加热石油根据不同沸点的组分别气
化、冷凝、分离后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由此可
以判断石油属于()
A.化合物
B.混合物
C.单质
D.纯净物
8. 深海海底存在大量“可燃冰”[CH4·(H2O)n],经研究决定,
1 m3的“可燃冰”可释放200 m3的甲烷气体,下列说法中错
误的是()
A.可燃冰的热值高
B.可燃冰将成为新能源
C.可燃冰能作为燃料,说明水可以变成油
D.在海地和冻土层可能有大量的可燃冰
9.下列措施: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②
使用催化剂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③使用
无铅汽油;④改用压缩天然气;⑤改用液化石油气;其中能
够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10. 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g氧气,同时生成4.4g和
2.7g水,则该化合物中()
A .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判断
11. 2002年世界足球赛开幕式和揭幕战在汉城兰芝岛上进行,
世人瞩目的足球场下面填埋着汉城人 15年的垃圾,垃圾产生
的沼气为足球场提供部分能源。

(1)沼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列有关朝气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把桔杆、杂草等废弃物放在密封池中发酵可以产生沼气②
沼气的应用对解决农村燃烧问题、改善环境有重要意义③沼
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④点燃沼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有可能爆炸
随时纠错
12.空气中少量的二氧化碳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多就会引起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吸收CO2。

通过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使CO2和H2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化工原料乙烯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乙烯+4H2O则乙烯的化学式为
(3)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合理的是(填序号)。

①开发新能源
②减少化石然燃料的燃烧量
③植树造林
三、归纳
小结一、燃烧的条件
1. 可燃物
2. 氧气(或空气)
3. 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 隔绝氧气和空气
3. 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
三、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化石燃料对空气的影响
四、清洁燃料:乙醇和天然气
五、能源1.化石能源2.氢能 3.太阳能4.核能
这些能开发和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作业
布置《复习大讲义》“随堂练习”
五、课后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