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英医生谈五运六气与中医临床
师父吕英教授讲中医思维及伤寒论十二大类方

师父吕英教授讲中医思维及伤寒论十二大类方乙未年师父讲授· 酒泉传承基地大家好,一路走下来,我们感觉到庄浪的课程安排得还不错,因为我们都是专业技术人员。
我始终觉得,我们要学本事,保护每一个来到我们身边的人。
我希望只要我会的,只要大家想学,我们都会教给大家。
所以想让大家要信心,中医不难学的,就在生活当中。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偏,不管医德再高,医术再高,我们都不可能代表太阳的中心,我们只不过是太阳放射出的无数束光的其中一束而已。
所以我们的医路就非常地宽,什么样的病人来了,我们就用相应的方法。
如果这样,大家能够认识到天地是这样,生命又是什么规律,疾病肯定有共性,那么每一个人有自己禀赋的特殊规律。
只要我们把握了这四个规律,中医就可以重复了。
那么针对我们现在走的急危重症疑难杂病的医路,《伤寒论》的方药是医剑。
从太阳篇到厥阴篇再回去,是一气周流的,你在太阳篇可以看到四逆汤,你在厥阴篇可以看到太阳篇的方药(桂枝汤),在阳明篇也能看到厥阴篇的方药(吴茱萸汤),那么阳明篇的方药在少阴篇也有(承气汤)。
它本来就是一个气,只不过我们要认识疾病的规律,李可老先生就说我们要辨证,我觉得这是中医一定要走的路。
那么到底这个证是什么,就是病机,所以我们就以病机统万病,执万病之牛耳。
今天我看了一些病人,有很多主任已经学了很好了,大的方面,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在李可老先生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总结出来了。
我们要怎么传承,才能把内难本伤寒杂病论四部经典糅合在一起,那么我们肯定要先明理,明理是第一关,必须先明理。
这三年来,我觉得参加过师承班的,尤其是回炉的老师们,基本上都掌握的,但是随着2013年到今年运气的改变,在不同人身上,同一个病,发生了不同的改变,甚至跟之前我们学到的这些相反的改变。
昨天我的徒弟,张院长就提出来,今年大乌头汤不好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就是缘于年运的不同。
2013年酒泉揭牌的时候我就讲过引火汤和水地比卦方,就是因为那一年的年运,这就是五运六气在临床上的运用。
气一元论与中医临床吕英

气一元论与中医临床吕英广州市天河区妇幼保健院(2009年11月19日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到这里,感恩广州中医药大学,感恩无私教诲我的老师,感恩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的朋友,2002、03年我在第一附属医院的妇科跟随罗颂平老师进修学习了一年,我的妇检技术是罗老师手把手教会的。
05-08年因为被选拔为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骨干,三年的理论学习是在这所大学完成的。
今天是继10月19号大学城的那次学术交流《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临床》之后的深入。
上一次主要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我们讲的以理论为主,这次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因此今天我们主讲临床。
希波克拉底誓言1、简陋而可口的饮食比精美但不可口的饮食更有益。
2、寄希望于自然。
3、人生矩促,技艺长存。
4、机遇诚难得,试验有风险,决断更可贵。
5、暴食伤身。
有听过我的课的人都知道,我用这一张PPT替代了“无偏不成家,成家必不偏”。
相信同学们也知道希波克拉底,是古希腊的一位医生,在欧洲他被誉为“医学之父”,把他这几句经典的语言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是想告诉年轻的中医学子们,古今中外医者之路的宗旨是一样的,真的很想让你们从现在开始,不管是学习还是临床,希望能走“无偏不成家,成家必不偏”这条路。
治病求本那么很多人就问,我走到今天,是怎么走过来的?就源于四个字——“治病求本”。
因此关键是,就因为想找到这个本,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因此指导我临床用药的就是从先后天八卦、河洛数理、五运六气、六经辩证、十二经脉到腑脏学说,用一根线贯穿起来,其实我想很多人很清楚,大道无言呐,而能够用语言描述的都已经是低的东西,但是我们要让年轻的一代人走这条路,还不得不去说,但是我们也很清楚,中医学,我们读大学走的这条路不过是学习中医的一条路而已,包括我今天所走的中医之路,也不过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一条而已。
因此今天讲的是一家之言。
希望大家“择其善而从之,择其不善而改之”。
具体这个“本”,如果听过上次的课,就简单了。
吕英——气一元论与中医临床

• 膀胱属足太阳,对应壬水之气。《外经微言》曰: “过寒则遗,过热则闭。” 尿频说明了膀胱过 寒。(联系前列腺炎、膀胱憩室、先天尿道发育 不全)
• 人体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网络,但同气相求是真理。
• 肺与膀胱:肺主皮毛,膀胱主一身之表。 《灵 枢· 本藏篇》云: “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 • 经前与肝主疏泄、藏血相关——开合枢与六经, 厥阴主合。《伤寒论》顺序:太阳——阳明—— 少阳——少阴——厥阴——太阳。(联系乌梅丸 配伍理解厥阴病的寒热虚实错杂)
• 生命无大小,疾病亦无大小。 • 理法方药只有一个宗旨:气! • 不是药量越大药效越强。(多米若骨牌效应)
• 将先后天八卦、河洛数理、五运六气、六经辨证、 十二经脉、脏腑学说用一根线贯穿。
• 一妇女每月经前3-5天必定出现:寅时小便一次, 白天尿频、量少,经来自行消失。分析如下: • 《素问· 灵兰秘典论篇》曰:“膀胱者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寅时对应十二经脉 的手太阴肺经(辛金之气),肺主通调水道。 [子午流注——十二地支——六气——运气学客 气推算规律:如子午之上,少阴主之。]联系过 敏性咳嗽。
君火之下
阴精承之
• 典型病例——支气管扩张病 • 患者、女、63岁,反复咳嗽,咯血30年。西医 诊断为:支气管扩张。曾中、西医间断治疗,病 情反复。在本专家门诊纯中药治疗三个月。就诊 时症状以气短,乏力,稍劳累则咯血,血量时多 时少,血色以鲜红为主,发作时必服止血药。舌 偏淡,苔略白腻,脉细。 • 六味地黄丸+柴胡、升麻、北芪
吕英医生方解

吕英医生方解吕英医生方释:(这里转载的是吕医生写的明医堂方解,吕医生叮嘱,一定要写上:这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六经辨证: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
1、高山流水方组成:小青龙汤去半夏、五味子加熟附子、山萸肉。
桂枝3~15、赤芍6~30、麻黄1~3、干姜5~15、细辛1~5、炙甘草(附子两倍)、熟附子1.0~15、山茱萸3~24治疗分析:治根—元气不足—坎位北方,治标—局部郁热—离位南方。
治疗之理:助北方生发之源、助东方升发之序、开南方散郁热、降西方敛燥金2、和风细雨方药组成:小建中汤加山茱萸、乌梅、砂仁。
看仲景的这些方,小青龙汤、大青龙汤、真武汤,白虎汤,四逆汤为什么用“四”,就是四季、四时,这就是一个四逆汤主打天下的原因。
用对了,关键是药量。
风和日丽汤:生生不息汤加细辛、赤芍。
瑞雪丰年汤虎啸汤加细辛、赤芍。
四逆汤分析:生生不息汤分析:四逆加山萸肉。
龙吟汤分析:生生不息汤加桂枝、赤芍,吾命之曰龙吟汤虎啸汤:四逆汤加乌梅。
四季方、五气朝元方(四逆汤、山萸肉、乌梅、细辛、赤芍)、(四逆汤、山萸肉、乌梅、细辛、赤芍、紫油桂、桂枝、吴茱萸、制川乌)厚德载物方河图4.根据勾股定理,勾3、股4、弦5,由河图生数一至五,由五个自然数能反应宇宙中任何一个事物处于最自然、最平衡的状态便是前图。
此图(见前图)虽是一长方体,但长方体中心内是边长为5的正方体,而正方体所对应的是一半径为5的圆,这与由河圆生数所反应的天圆地方是一致的。
也是万事万物所对应的天圆地方。
中国文化对宇宙本源的认识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如果用圆的容积(三维空间)反应所对应的时空和状态,那么第二个圆的容积是第一个圆容积的2√2倍。
关键是这个数及其这个数的理,关键之要是对2的理解,吾是这样理解的:1)一阴一阳之谓道。
2这个数代表了阴阳,那么这个数代表了元阴或元阳或元气或混元一气。
那么所对应的能量或信息可用的≥1任何数表达,也就是说最小倍数为一倍。
师父吕英教授讲精深中医思维及伤寒论十二大类方

师父吕英教授讲中医思维及伤寒论十二大类方师父吕英教授讲中医思维及伤寒论十二大类方乙未年师父讲授· 酒泉传承基地大家好,一路走下来,我们感觉到庄浪的课程安排得还不错,因为我们都是专业技术人员。
我始终觉得,我们要学本事,保护每一个来到我们身边的人。
我希望只要我会的,只要大家想学,我们都会教给大家。
所以想让大家要信心,中医不难学的,就在生活当中。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偏,不管医德再高,医术再高,我们都不可能代表太阳的中心,我们只不过是太阳放射出的无数束光的其中一束而已。
所以我们的医路就非常地宽,什么样的病人来了,我们就用相应的方法。
如果这样,大家能够认识到天地是这样,生命又是什么规律,疾病肯定有共性,那么每一个人有自己禀赋的特殊规律。
只要我们把握了这四个规律,中医就可以重复了。
那么针对我们现在走的急危重症疑难杂病的医路,《伤寒论》的方药是医剑。
从太阳篇到厥阴篇再回去,是一气周流的,你在太阳篇可以看到四逆汤,你在厥阴篇可以看到太阳篇的方药(桂枝汤),在阳明篇也能看到厥阴篇的方药(吴茱萸汤),那么阳明篇的方药在少阴篇也有(承气汤)。
它本来就是一个气,只不过我们要认识疾病的规律,李可老先生就说我们要辨证,我觉得这是中医一定要走的路。
那么到底这个证是什么,就是病机,所以我们就以病机统万病,执万病之牛耳。
今天我看了一些病人,有很多主任已经学了很好了,大的方面,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在李可老先生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总结出来了。
我们要怎么传承,才能把内难本伤寒杂病论四部经典糅合在一起,那么我们肯定要先明理,明理是第一关,必须先明理。
这三年来,我觉得参加过师承班的,尤其是回炉的老师们,基本上都掌握的,但是随着2013年到今年运气的改变,在不同人身上,同一个病,发生了不同的改变,甚至跟之前我们学到的这些相反的改变。
昨天我的徒弟,张院长就提出来,今年大乌头汤不好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就是缘于年运的不同。
2013年酒泉揭牌的时候我就讲过引火汤和水地比卦方,就是因为那一年的年运,这就是五运六气在临床上的运用。
五运六气详解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汇总

五运六气详解运气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汇总五运六气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它描述了自然界和人体内
部的五种气和运动变化的规律。
在医学上,五运六气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1.诊断: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根据气
候的寒热、干湿、早晚等变化,结合患者的体温、汗液、尿液等指标,可
以判断疾病的属性、轻重和病程。
例如,夏季患者出汗多、皮肤湿滑、舌
苔黄腻,可以判断为暑湿之邪。
2.治疗: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选择对应的疗法。
根据五行学说,用相
生相克的方法调节五脏的功能。
例如,在冬季患者出现畏寒、肢冷等寒症时,可以使用温阳之法,采用温热的方法来调节体温。
3.预防: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预防疾病的发生。
根据气候的变化选
择合适的保健方法,如春季多风,容易上火,可以适当补充清凉食物,调
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4.中药治疗:五运六气与中药学有密切关系。
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
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
例如,在夏季的湿热环境中,患者容易出现湿
热症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气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
5.饮食调理: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调节饮食结构,保持身体的阴阳
平衡。
例如,在春季的木气旺盛时,应多食用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蔬菜等,以保持身体的生机勃发。
需要注意的是,五运六气是一种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法,在实际应用时
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方法。
此外,每个人的体质和环境都有所不同,需要个体化的调整和治疗方案。
五运六气详解与运用临床应用盘

五运六气是中医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体内外环境与自然界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它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对于疾病的发生和演变,五运六气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文将对五运六气进行详细讲解,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五行与五运五行,又称五行之气,包括金、木、水、火、土,它是古代我国哲学和医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五行理论强调了事物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宇宙中相互影响的原理。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理论被应用于解释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五运,是指五行与时间的关系,也就是五行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五运分别为少阳、阳明、太阳、少阴、厥阴,它们在一个周期内的变化规律可以用来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方法。
五运的变化规律与季节、气候、地理等因素有关。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五运的变化规律,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二、六气与疾病发生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它们是自然界中的六种气候变化因素。
六气与五运的变化密切相关,它们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机能和病理状态。
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气候因素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风寒外袭引起感冒、湿邪侵袭引起关节疼痛、暑气炽盛引起中暑等。
在临床诊断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六气的变化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五运六气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1. 五运六气理论在临床诊断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等生理指标,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阶段,并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来调整治疗方案。
2. 五运六气理论也为中医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通过对五运六气的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3. 五运六气理论也为预防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通过对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的认识,人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师父吕英教授讲内经图与气一元论

师父吕英教授讲内经图与气一元论内经图与气一元论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主任吕英教授大家下午好!现在什么都不要想,把你所有人生,从一出生,甚至从受精卵结合的一刹那,那个中阴身一投胎到现在的你,所有的东西都不想,给脑袋一片净土来听这些东西。
内经图都知道吧,就是一个腔,其实就是那个脊柱,那个形、上面头都是空的,那么优美。
比如我们的高山流水写的那么优美,上焦怎么样、中焦怎么样、下焦怎么样,都是已经连带到后天了,真正的就是一个空腔。
我把所有的,从太阳到厥阴,厥阴再到太阳,其中非常关键的厥阴和阳明主阖这一块从头给大家讲到尾,看看能不能用十分钟讲完。
先这样想,这个人体的气就是在这里面运行的,“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
就在这个腔,我们在干什么,现在这个人是病了的人,这个邪气进来之后,如果是按照仲景是《伤寒杂病论》的顺序,从皮毛而言,是先从毛进,皮就是里,毛就是表,再从皮和肌而言,皮是表,肌是里。
就是这么一层一层往里压,因为人而言,皮毛是最大的保护。
所以不管是从什么地方进入,腠理、毛孔、汗孔、玄府、鬼门是指的同一个,就是指皮毛这一块,不管是从头还是从脚,先不分,就是邪气进来了。
进来之后,如果是非常简单的,就在这个层次,不管你是什么症状,那么在表的这一块,如果是外感风寒表实证,憋的很实,就是麻黄汤;稍微往里一点,皮肌之间,叫外感风寒表虚证,就是桂枝汤;如果都有,麻二桂一。
其实从毛开始就有问题了,这是最表层,但是大家想过没有麻附细是干什么的,因为太阳是主表的,人身最大的皮毛,然后太阳在哪里?主气图告诉我们它在终之气,叫太阳寒水之气,这个气的根是在地球的最中心,或银河系的黑洞那里,在一个圆的球心那里,这个也叫做太阳寒水之气,这是它住的地方,但是虽然它在最里面,但它偏偏跟最表的皮毛是有关联的,所以我们有手足太阳经嘛。
其实真正到了那一块,经脉只是其中一点点哦。
因为我们就这样讲讲就很多东西,天、地,天地怎么来的?是从先天乾坤两卦化合出来的,所以先天八卦没有方位,只有数,没有东西,就是混元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