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合集下载

创新联盟实施方案

创新联盟实施方案

创新联盟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为了更好地实现创新,许多企业开始寻求与其他企业、研究机构和创新组织建立联盟关系,共同推动创新,实现互利共赢。

因此,制定创新联盟实施方案,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建立创新联盟,促进资源共享,加强合作,提高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发展。

三、实施步骤。

1. 确定联盟成员。

首先,需要明确创新联盟的成员,包括企业、研究机构、创新组织等。

成员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其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资源实力和创新能力,确保联盟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

2. 确定联盟目标。

在确定联盟成员后,需要明确联盟的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

联盟的目标应该与各成员的发展战略相契合,有利于提升各方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 建立组织架构。

为了有效管理创新联盟,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架构,包括联盟理事会、工作组和专家委员会等。

各成员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参与联盟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4. 确定合作方式。

创新联盟的合作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包括共同研发、资源共享、市场合作等。

在确定合作方式时,需要充分考虑各成员的利益诉求,确保合作的公平和可持续性。

5. 制定工作计划。

为了实现联盟的发展目标,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研发计划、市场推广计划、人才培养计划等。

各成员应当根据工作计划,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任务,积极参与联盟的各项工作。

6. 加强交流合作。

为了促进联盟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包括学术研讨会、专家讲座、企业参观等。

通过交流合作,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增强联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四、保障措施。

1. 建立监督机制。

为了确保创新联盟的正常运行,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包括联盟管理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等。

监督机制应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能够有效监督和管理联盟的各项工作。

2. 确保知识产权保护。

在联盟合作过程中,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分享问题。

国际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新趋势与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对策

国际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新趋势与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对策
的 N C公 司 、 国的三 星 电子公 司 和现 代 电子公 E 韩
32 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 . 世界各国为 了在产业升级 中争得有利地位, 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等方面展开激烈的竞争,
并 通过 国际科技 战略 联盟来 实 现生 产全球化 和经 营国 际化 。随着 中 国开放程 度 和市场化 的不 断提
司、 法国西 门子 的一个分 支 It i eho g s ne o Tcnl i nn oe A) G 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合力开发用于个人 电脑 的常用存储芯片。这个合作集团通过技术战略联 盟, 生产的微处理 器数量 占全球动态随机存取存 储器 ( R M) 场 份 额 的 7 % 。再 如 日美 企 D A 市 0 业之 间的技术战略联盟 , 其主要集中在半导体 、 生
行列 , 须要 应对 这 一新 的挑 战 , 必 抓住 可能 蕴藏 着
() 3 纳米技术成为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它将 成为新工业革命的主导技术 , 对社会的发展 、 经济
振兴 、 国家安全及 人类 生活水平 的提高具有深远
巨大的发展机遇 , 即抓住 经济社 会发展和科技事
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

要 : 了国际科技 战略联盟 的新 趋势。并根据 我国 目前 的国情 , 分析 提出 了面对 国际科技创 新联盟新 趋势
我 国应采取 的相应举 措 , 即充分 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 深化科学技术 体制 的改革 ; 视 国际科技 战略联盟风 险 重
防范 ; 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建设 和积极参与高科技领域的 国际合作等对策 。 关键词 : 技创 新 ;战略联盟 ;发展趋势 科 中图法分类号 :I0 4 F 2 . 文献标识码 : A
1 前

个芯片上。这将促使计 算机处理能力大幅提高 , 并引起信息技术领域一系列 的连锁反应。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刘欢;阮文彪【摘要】由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推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对联盟目前发展状况及对策的研究为联盟的优化提供了现实依据.文章在总结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联盟目前在技术、资金、稳定性方面的不足之处,据此提出了促进联盟在运行机制上的改善建议,包括改进联盟的动力机制、组织学习机制、利益机制、沟通协调机制,以运行机制的完善来促进联盟又好又快发展.【期刊名称】《技术与创新管理》【年(卷),期】2013(034)001【总页数】4页(P18-20,39)【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现状;运行机制【作者】刘欢;阮文彪【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11 引言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消费者需求偏好日益多样化,企业间的竞争随之发生变化,市场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合作方式,不仅成为产业发展的必要途径,而且带来了高水平的知识交流和技术转移。

近几年来,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如何能保证联盟顺利地实现技术创新并能长期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文献不多,而且有很多是基于其前身——产学研合作的理论[1],因此很有必要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

2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现状2.1 国家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政策支持随着国家对技术创新及产学研合作的重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得到了国家在制度上的引导。

2005年12月,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联合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引导工程”,主要针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薄弱环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我国的发展奠定基础;2008年科技部制定《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国家科技计划积极支持联盟的建立和发展,这一规定为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创造了强有力的后盾;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结合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发展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高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新时期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思考——共性技术研发的视角

新时期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思考——共性技术研发的视角
问题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产 业共 性技 术 创新 系统 是指 一个 产业 内 以
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个体 ( 个人或其他
团队 )为创 新 主体 ,由地 方 政府 、中介 机构 和 金 融 机 构 提 供辅 助 支 撑 服 务 ,为 创 造 、储 备 、
转让和使用创新知识 、创新技术和创新产 品而

个 新生 事物 ,是具 有产 业特 征 的合作 研 发新 型技 术创 新组 织模 式 ,具有 特定 的特 征 和使命 网 。通过 产业 技
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形式集聚各种创新要素于企业 ,既是基于我国国情的现实考虑 ,也是顺应世界产业技术 创新趋势 、借鉴 国际成功经验 的必然选择 。李国杰院士认为 ,我国创新体系中间环节 ( 即产业共性技术 ) 出现缺位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 “ 9 7 3 ”等项 目主要是针对基础研究投入 ,风险资本和企业投入则主要是针
对 产 品开 发 ,产业 共性 技术 研 究和 技术 转移 成 为我 国技 术创新 链 上最 薄弱 的环 节[ 9 1 。研究 表 明 ,技 术创 新链 可 以微 观表 现 为技 术 链 和产 业 链 ,但 两 者 问不 存 在一 一 对 应 的映 射关 系 ㈣。产 业 共性 技 术 研发 是搭 接 二 者 之 间的桥 梁 ,是 自主创 新 的核 心 。产 业技 术 创新 联 盟 的创建 ,首先 就是 要 接上 断 开 的产业 链 ,促进 产 业技



开放 发 展 与 成 果 辐射
市 场调 节 : 引 导研 究 资 源配 置
图 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的理论框架
现 阶段我 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特征
从 近几 年我 国产 业技 术创 新 战略联 盟 的发 展路径 可 以清 晰地 看 到政府 的主导 作 用 。在 国家 层面 ,主要 体 现在 对 联盟 的引导 、支 持 和完 善联 盟 的布 局 。2 0 0 6年 1 2月 ,科 技 部会 同财政 部 、教 育部 、 国务 院 国资

太原市产业集群技术联盟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太原市产业集群技术联盟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功能 因子检测实验室 ,对 山西老陈醋进行 了深入研 发 ,同时收 集、 整理 国内外的技术资料与市场信息 , 跟踪本行 业的最新发展
动态 , 为本行业和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产业集 群技术联盟在为成员企业提供研发 的共性关键技 术 、保护知识
研成果及专利 、 科技 信息等资源的整合 , 联合组建 而成 的产 权明 晰、 权责 明确 的研 发 中心 、 中试基 地 、 分析测试 中心 、 实验室 、 人 才培养基地 、 行业技术网站等实体 。 建立产业集群技术联盟试点的根本 目的就是要培 育产业集 群技术联盟 的技术创新能力 , 走科技含量高 、 资源消耗低 、 环境污
牵头企业为人盟 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不
新 体系和科技基础条件平 台的重要 内容 ,设立 了科技专项 经费 予以扶持。“ 十一五” 期问 , 太原市先后安排科技项 目经费 7 0万 7 元, 支持 了 1 0个产业集群技术联盟试点 , 降低企业研 发成本 、 在 提高创新效率 , 增强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等方 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 , 取得了 良好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
前, 太原 市共发展 产业集群技术 联盟 1 , 0家 涉及生物 、 制药 、 印
刷 、 品加工等 多个行业 。 食
“ 十一五” 期间 , 太原市委 、 市政府 出台了一 系列支持技术创 新 的政 策和法规 ,如 《 于开展产业集 群技 术联盟试点实施意 关
见》 并政发 [0 7 1 ) , ( 2 0 ]5号 等 十分重视产业集群技术联盟在发展
了大多数成员企业的认可 和好评 。
2 制约太原 市产 业集 群技 术联 盟发展 的 主要 问题
在 一 个 较 短 的时 期 内 , 原 市 1 产业 集 群 技 术 联 盟 已 取 太 O个

论我国企业技术联盟创新与发展

论我国企业技术联盟创新与发展
LI Xio —hu U a a
( e a nv r t o ia c n c n mi , h n zo , n n4 0 0 , hn ) H n n U i s y f n n ea d E o o c Z e gh u He a 5 0 2 C ia e i F s
Ab ta t F cn h e c r e o ei o sr c a ig te f r e ma k t mp t in,e tr r e e d efc ie c o e ai n,i e o b i o o ae tc n lg in e i c t n e p i sn e f t o p r t s e v o . .t u l c r rt e h oo y Ml c d p a gvn a y a c s r e , a ig a v na ec mp e n a i ii g e s c e st ma k t h vn d a t g o lme t r y,ic e sn o e i v n s n n v t n a i t n e — o t n r a ig c mp t i e e sa d i o ai bl y i n t n o i tr rs s tae i c o c so u l ig c r o ae tc n l g l a c n o ai n a e:g v r me t h u d g v oiy s p e i e .S r tgc h i e fb i n o r t e h o o al n e i n v t r p d p y i o o e n n o l i e p l u — s c
c a n r n ntfr c r o a e tc n l g li n e i le vio me o r t e h o o a la c . o p y Ke o d : o o ae tc oo linc y w r s c r r t e hn lg a l p y a e;i n v t n ;sr tg cch ie:g v n me tp lc n o ai o tae i oc o er n o iy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Ab s t r a c t :I n d u s t r i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a l l i a n c e i s a n i n n o v a t i v e a d v a n c e d f o r m o f mo d e r n r e s e a r c h i n d u s t r y - c o l —
l e ge - i n s t i t u t e c oop e r a t i o n. The s t ud i e s o n t hi s a l l i a nc e f r om t he s c h ol a r s a t ho me a nd a br o ad m ai nl y f oc us o n t he c o n— n ot a t i on, m o de an d p e r f o r ma n c e e v a l u a t i o n. Thi s pa p er s u mma r i z e s t he s t u di e s o n t he a l l i a n c e c onn ot a t i on,or ga n i — z a t i o n mo de an d a l l i a nc e p e r f or ma nc e e va l ua t i on f r o m t h e s c ho l ar s a t hom e a n d a br oa d, a nd po i n t s out t he e xi s t i ng pr ob l e ms a nd pu t f or wa r d t h e pr os p e c t s . Ke y wor d s:i n dus t r i a l t e c hno l o gy i nno va t i o n a l l i a nc e;c o nn ot a t i on; o r g a ni z a t i o na l m od e l pe r f or ma nc e e va l ua t i on

国际科技合作与发展

国际科技合作与发展

国际科技合作与发展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科技产业逐渐形成了一个高度紧密的联盟。

国与国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科技的飞跃发展。

国际科技合作与发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全球性的科技协作与知识交流,促进全球科技产业的不断创新,提升全球科技实力,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全球国际化发展。

国际科技合作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面对科技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单一国家已经难以达到对科技资源的优质利用与开发,科技产出的成果更不可能独立完成研究与开发。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科技合作与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国际科技合作在加速世界科技产业的更新换代,发扬技术的优点,分享人类对未知世界的认识。

另一方面,国际科技合作也将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国际科技合作需要在国际意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完善,加强互信与互联互通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科技的开发、供应、生产环节统一管理也成为必须面临的挑战之一。

国际科技合作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据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共有77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加入了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合作网络。

合作网络的建立,助力于技术的产业化,并推动更多的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与普及。

除此之外,国际科技合作对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共同研究解决重点问题、推进科技人才交流和培养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例如,中国与日本在前沿信息技术、生物医学领域的合作、中日韩三国在传媒业领域的合作,以及中国与澳大利亚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国际科技合作与发展的前景:我国《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利用资源合理配置,加快推进跨境技术合作、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创造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端科技成果。

今后,国际科技合作与发展有望在高科技精英人才、国际校园和产学研、跨界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相关国际合作的内容将日益丰富,科技合作也将更加成熟,为世界科技产业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内容摘要:技术创新联盟可以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本文在介绍技术创新联盟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技术创新联盟现状竞争力
技术创新联盟的内涵与特点
(一)技术创新联盟的内涵
技术创新联盟是战略联盟的一种形式,它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组织基于技术创新活动所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

技术创新联盟的本质是联盟成员为了降低研发成本,提高创新成功率,以获取竞争优势。

技术创新联盟可以减少企业的研发费用,降低企业的研发风险,同时可以大大提高研发速度,提高研发的成功率。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建立技术创新联盟来保持其竞争优势的企业越来越多。

技术创新联盟的出现,解决了企业研发方面的众多问题,成为我国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技术创新联盟的特点
1.联盟主体的多元性。

技术创新联盟中的主体可以是多种形式,可以是不同行业,不同国家的不同组织。

如技术创新联盟中主体可以是企业、科研院所以及国家相关部门。

因此,可以说技术创新联盟的主体具有多元性。

2.联盟各方地位的平等性。

技术创新联盟的组建一般是基于共同的目标,有很明确的目的性,但是联盟的成立是基于各方的需求,自愿成立的,联盟之间没有主次、强弱之分,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

3.对联盟管理的复杂性。

由于技术创新联盟主体的复杂性,导致对联盟的管理可能涉及多个行业、多个组织、多个部门的协调和管理,从而导致对技术创新联盟管理的复杂性。

正是这种复杂性,有可能使得联盟成员之间出现矛盾,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可能导致联盟解散。

我国技术创新联盟的现状分析
技术创新联盟大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企业进行组织创新的成果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使得技术创新联盟的优势得以进一步显现。

我国技术创新联盟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一)技术创新联盟的形式
技术创新联盟从产生至今,已经过多年发展,其组织形式也不断发展。

目前,按参与技术创新联盟的不同主体来划分,我国技术创新联盟主要有以下几种存在形式。

1.企业技术创新联盟。

企业技术创新联盟这种联盟形式的主体是企业,它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基于技术创新活动的需要,而结成的战略联盟。

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是技术创新联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

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

企业之间通过成立技术创新联盟,可以分担研发费用,降低技术创新风险,提高技术创新活动成功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技术创新联盟这一组织形式快速发展,并且曾被人誉为“20世纪末最重要的组织创新”。

然而,这一联盟形式失败的概率很大,因此得不到管理界的好评。

组成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各方,一般是在同一领域有竞争关系的竞争对手。

即使组成技术创新联盟,也会在创新合作过程中产生矛盾。

同时,由于其理论体系的不健全性和联盟管理的复杂性,诸多人力资源不能有效利用、文化不相容和利益分配不均衡等问题都可能成为联盟解体的原因。

2.“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是指由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组成的战略联盟。

“产学研”的联盟主体是企业和科研院所,其目的是利用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央指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要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2007年11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在京成立。

这些对我国“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科研院所与企业紧密联系将是一种趋势。

显然,“产学研”的联盟形式在我国技术创新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我国目前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

和国外相比,我国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形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官产研”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

“官产研”联盟是由政府部门主导和组织,企业和科研院为战略联盟。

技术创新联盟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其形式仍处在摸索阶段。

目前为止,“官产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形式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其中政府给予企业和科研院所政策扶持以及必要的资金和政策帮助。

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政策仍不完善,因此,“官产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模式在我国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4.“校企”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

“校企”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的主体一方是大学,另一方是企业。

我国院校众多,涉及的学科门类更是应有尽有。

同时,在校学生数稳居世界第一。

这些都为“校企”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般而言,企业有资金优势,而高校在研究方面有其独特之处。

“校企”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形式,企业为高校提供研发资金,高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两者各得其所,资源互补性很强。

和其他技术创新联盟形式相比,“校企”结合技术创新联盟还有一大优点是管理相对简单,两者产生矛盾的地方较少,因此成功率教其他联盟形式高。

(二)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原因
短短的几十年间,技术创新联盟这种战略管理模式在全球迅速走红,有其必然性。

然而,技术创新联盟不是一定能成功,其失败的风险时时存在。

技术创新联盟能否成功,与众多因素密切相关,如技术的可行性、资金的供给状态、管理的艺术水平和文化融合的程度等。

技术创新联盟能够迅猛发展,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提升技术创新的速度。

与单个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相比,组成联盟后进行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优势。

如联合后的技术水平会更高,联合后的资金会更雄厚,同时人力资源优势也会显现。

无论是时间,还是技术、资金,技术创新联盟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速度都会加快。

二是能降低研发费用。

技术创新是一项高收益的活动,然而同时也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要有大量的资金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做后盾。

而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研发费用,节约成本。

三是可以增进联盟各方的竞争力。

技术创新联盟的参与方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各方优势互补,互相支持。

在合作和发展的过程中,各方的各项实力会得到提升,从而使各方保持优势,增强其竞争力。

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趋势
(一)官产学研相结合
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创新联盟的形式不断变化,最初的“官产研”相结合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在某些场合也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于是,综合这两种模式的“官产学研”模式正在逐步兴起。

“官产学研”结合模式是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成立的一种新型技术创新联盟形式。

这种模式由于综合了众多力量,一般在产业和大型项目的技术创新上,有巨大的优势。

同时,由于有各方的参与,联盟无论是技术、资金还是政策支持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地方。

可以预见,“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模式将会在我国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二)大学生参与技术联盟的创新
2008年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很多社会问题,其中大学生就业难就是其中之一。

大学生就业难,没有科研经历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随着大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参加科研将是一个趋势。

大学生参与技术创新联盟中来做科研,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有可能创造科研成功案例。

大学生是富有创造精神的,而科研活动正需要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做,大学生搞科研,可以增强我国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华锦阳.技术创新管理理论案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7)
2.胡耀辉.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和谐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7(5)
3.钟书华.企业技术联盟导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