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钱子的炮制和化学成分、药理毒理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马钱子的毒理研究

马钱子的毒理研究

马钱子的毒理研究摘要:本文对马钱子的药理毒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药效与毒性关系做出分析。

关键字:马钱子毒理作用药效与毒性关系一、毒理作用1.1.神经毒性对神经系统毒理实验可见马钱子主要成分士的宁、马钱子碱、士的宁氮氧化物和马钱子碱氮氧化物均可穿透血脑屏障,对中枢产生作用(4)。

尤其对脑干和脊髓的后角细胞兴奋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增强脊髓的运动性反射,表现为骨骼肌紧张度增强;其次是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并可提高大脑皮层感觉中枢的机能,严重中毒时延髓发生麻痹,心肌、呼吸肌均被抑制,故患者可死于呼吸麻痹、窒息或心力衰竭,有时因心室颤动而死亡。

1.2.肾毒性马钱子还表现一定的肾毒性,首先马钱子通过兴奋延髓血管运动中枢,使血管平滑肌张力增高,小动脉收缩,血压上升,肾小管上皮可因缺血缺氧而坏死;其次马钱子也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4)。

马钱子中毒致死者尸检可见肾近曲小管上皮肿胀及脂肪变,远曲小管上皮灶性坏死及管腔内管型形成闭(4)。

1.3.大剂量马钱子中毒致室性心动过速,现患者心肌酶升高并发生快速心律失常,表明马钱子对心肌有损伤作用(5)。

1.4.有实验证明长期使用马钱子高中剂量对肝指数,高剂量对脾指数均有影响,导致肝脾指数的降低(4)。

二、中毒剂量马钱子碱所表现出的以上毒理作用与它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是密切相关的(6)。

成人服用士的宁碱5~10 mg即中毒,口服30 mg或皮下注射5 mg以上即可致死(8),30 mg可导致死亡;有报道小鼠灌服士的宁、马钱子碱、马钱子仁的LD50别为3.27 mg/kg、233 mg /kg和234.5 mg/kg;小鼠腹腔注射上述药物的LD50分别为1.53 mg/kg、69.77 mg/kg和76 mg/kg(5)。

三、药效与毒性的关系一般来说,马钱子主要成分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即是有效成分也是有毒成分。

马钱子剧毒, 用时应注意:①从小剂量开始, 0. 3~016g 炮制后入丸散, 士的宁含量控制在6mg 左右, 实际应用中应该因人而异, 增加药量中如有一过性肌肉僵凝感及肌肉微颤动者, 不能再增加;②血压过高或肌张力过高者不宜用; 剂量一定要精确, 生熟要分明(11)。

马钱子新型制剂及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马钱子新型制剂及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马钱子新型制剂及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马钱子(botanical name: Solanum nigrum L.)是一种传统的草本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中。

它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生物碱、甾醇、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

这些成分赋予了马钱子许多药理活性,如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

随着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一种新型的马钱子制剂——马钱子提取物(Solanum nigrum extract)已被开发出来。

马钱子提取物是通过将马钱子植物材料经过一系列浸提、提纯和浓缩的工艺制得的。

相比传统的马钱子草药,马钱子提取物更容易加工和应用,能更充分地保留草药中的有效成分。

马钱子提取物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保健品和化妆品的生产中。

在马钱子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面,研究者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成分分析: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对马钱子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以确定其中的有效成分含量和组成。

还可通过比较不同产地、不同采集季节和不同加工工艺的马钱子提取物,研究其成分差异,并寻找最优的制剂参数。

2. 质量指标的建立:针对马钱子提取物的特性,建立相应的质量指标,包括外观、颜色、气味、水分、残留溶剂和杂质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作为马钱子提取物制剂的合格要求,用来评估其质量和稳定性。

3. 稳定性研究:对马钱子提取物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包括湿度、温度、光照等因素对其成分和活性的影响。

通过这些研究,制定包装和储存条件,保证马钱子提取物的稳定性,延长其有效期。

4. 生物活性评价: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评估马钱子提取物的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活性。

这些评价结果可以为马钱子提取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还有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如马钱子提取物的毒理学评价、提取工艺的优化和新型制剂的开发等。

这些研究将进一步推动马钱子提取物的应用和质量控制的发展。

马钱子的炮制

马钱子的炮制

马钱子的炮制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马钱子这个炮制、毒性、以及用法的知识,也是参考有经验的医家。

一、马钱子的炮制首先马钱子的炮制不在于去毛还是去皮,主要是沙炒或者油炸过程中掌握好油炸和沙炒的程度。

以外表黑色,里边黄褐色为佳品。

此时需要迅速离火放凉如果炒的过度,则药力弱,林临床效果不佳。

如果炒的火候过轻,则副作用大。

所以临床炮制过程中掌握好火候是重中之重。

二、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因为马钱子里边有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等成分,口服后迅速吸收,可引起脊髓强烈兴奋导致强直性惊厥,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甚至昏迷。

所以要严格掌握炮制和剂量以及服用方法。

一般做丸散剂型的话每次0.3-0.6克为宜并且临床还要根据患者体质、年龄,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来灵活调整剂量,可以从最小剂量开始,服药期间密切观察。

一般建议晚上临睡前服用马钱子制剂,因为服用马钱子的患者,多少会出现眩晕的表现。

中医有句话叫:“"若药弗瞑眩,厥疾不瘳”一语,出自《尚书·说命》一文临睡前服用第二天眩晕的副作用会消失,不影响第二天的正常生活。

三、临床配伍马钱子具有通经活络,祛风除湿、解毒散结之功用治疗风湿痹症、痰核瘰疬、肢体痿废皆有很好的疗效。

1、风湿痹痛:麻黄、苍术、牛膝、乳香、没药、威灵仙病情较长+全虫、蜈蚣2、肢体痿废:补阳还五汤送服马钱子粉0.3-0.6克对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导致的肢体痿废不用都有很好的效果。

3、痰核、瘰疬等:配夏枯草、牡蛎、浙贝母等软坚散结药物马钱子有健胃消食之功,所以对于气血虚弱、脾胃功能不好的病人,也可以加减应用。

文章参考:王克淳《马钱子临床应用锁谈》。

马钱子药理毒理作用及减毒机理研究进展

马钱子药理毒理作用及减毒机理研究进展

马钱子药理毒理作用及减毒机理研究进展
吴攀锋;方居正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
【年(卷),期】2024(56)3
【摘要】马钱子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之功,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环烯醚萜苷、黄酮类苷和类固醇等。

马钱子具有镇痛抗炎、促进骨折愈合及软骨损伤修复、兴奋神经、保护心脏、抗肿瘤、抑制微生物生长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但也不可忽视其严重的生物毒性,包括肾脏毒性、肝脏毒性、心脏毒性、神经毒性等,可通过炮制、配伍等方法达到减毒的目的。

目前关于马钱子药理、毒理机制及作用靶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未来可通过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及网络毒理学等多种方法对马钱子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依靠现代技术开发更加安全高效的减毒方法,为马钱子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5页(P81-85)
【作者】吴攀锋;方居正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平顶山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乌头的药理与毒理作用及减毒的研究进展
2.马钱子中毒机制及与配伍甘草减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3.马钱子药理学毒理学研究和减毒研究概述
4.马钱子的炮制和化学成分、药理毒理研究进展
5.马钱子药理作用及减毒增效方法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钱子的毒理学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马钱子的毒理学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 ]黄喜茹 ,曹冬 .马 钱子 研究 进展 [ ].上海 中医药 杂 志,2 0 ,3 1 J 05 9
( ):6 6 1 2— 5.
响 。麝香 、延 胡索之 品可增 强其毒 性 ,不 宜同用 。一些 中 药的配伍也能降低马钱子的毒性 。赤芍可降低马钱 子毒性 ,
随着赤芍用量增大 ,马钱子毒性 降低 。也有实验 证 明甘
【 关键词 】 马钱子 ;毒理学;安全性 【 中图分类号 】R9. 96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57 (02 8 05 - 2 07 81 21 )O — 0 3 0
马钱 子 又名 苦 实 、番木 鳖 、马钱 子 等 ,味 苦 、性 寒 , 有大 毒 ,为马钱子科 马钱子属植 物马钱子 ( t cn s u S yh o n x— r
及血 清溶 血素水平无 影 响 ,但对环 磷酰 胺所 致 的上 述指 标 水平 降低 有明显 的增 强作 用 ;马钱 子碱 对体 外小 鼠脾细 胞 产生 白细胞介素 2无明显影响。 由上可知 ,马钱子碱对 正常的 T 、B淋 巴细胞增殖无 明 显作 用 ,但剂 量增 大时会 有促进 作用 ,对 环磷 酰胺 造成 的 免疫 力低 下具 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11 3 对 肾脏 的作用 .. 有研 究显示 J ,马钱子 能兴奋 延髓 呼吸 中枢及 血管 运 动中枢 ,增加 血管平 滑肌 张力 ,使 小动 脉收缩 导致 血压 升
14 3 用 药 剂 量 .. 马钱子在临床应 用 中应 严格掌 握剂量 ,其 安全 剂量 一
般为 0 3~ . /日, 日最 大用 量不超 过 1g . 06g 。用药 时 因人 而异 ,从小剂量开始 ,酌情 加量 ,不宜久服 。 14 4 体质差异 ..

蒙药马钱子的炮制与毒理研究进展

蒙药马钱子的炮制与毒理研究进展
第 2 卷 第 5 6 期
2 1年 9 01 月
Hale Waihona Puke 内蒙古 民族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J u n l o n e n oi ie st o t n l is o r a f I n r Mo g l Un v ri f r Na i ai e a y o t
Vo. No5 1 26 . S p.01 e 2 1
作者简 介: 白玉花 , 锡林郭勒盟东乌旗满都宝力格镇中心卫生院主管药 师
第5 期
白玉 花 : 蒙药 马钱 子 的炮 制与 毒理 研究 进展
55 6
乳酸 和醋 酸结 合 , 可能形成水溶性 的盐 , 从而 降低毒性 ,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2 炮 制工 艺研 究
蒙药炮 制马钱子的方法具有 民族特色 , 中药学上马钱子 的炮制方法有砂烫 、 油炸 、 醋泡 、 醋炙 、 尿泡等 .
量 .
22 蒙 药 炮 制 方 法 ( 制 ) . 奶
这 是我们应值 得注意 和研 究 的方 面. 生物碱 的毒性 蒙药 的传 统炮制方 法大多都是奶 制法炮制. 含有 比如蒙药泡囊草 、 瑞香 狼毒 经奶制法炮制后不 同程度 的降低毒性成分 的含量 , 提高 了安全性 , 还保持 了良好 的疗效 . 马钱子 , 取净 用牛奶或羊 奶 中微火 煮 2 (0 k 马钱子用 8 牛奶 ) 出 , h 1 g L 取 清洗 , 去除茸 毛. 白明刚等研究不 同炮制方法对土 的宁含量 的影 响 , 实验结果 表明, 脱脂酸牛奶煮制 品的士 的宁减少 率最 大 , 降至约 3 %. 下 1 其次牛乳煮制 品、 脱脂酸奶 7日浸制品“ .
21 砂 烫 法 .
砂烫 法已被《 中国药典 》 收载为法定方法 . 砂炒的关键是加热温度和 时间 , 一般控制加热温度 以 1020C 至钱子表 面 8~3  ̄,

马钱子的炮制和毒理研究进展_刘娟

马钱子的炮制和毒理研究进展_刘娟

现代医院 2006 年 11月第 6 卷第 11期
M od ern H osp ital N ov 2006 V o l 6 N o 11
53
显著降低马钱子毒性 , 又能保证其效价不会明显下降。 1. 2 清炒法 董震海等 [ 4] 采用 CY 型卧式炒药 机对马钱 子 进 行 炮制 , 其 使 锅 体 正转 , 然 后 生 火 , 把 锅 内 温 度 控 制 在 230& 左右 , 再放入马钱子 , 炒至 外表 呈棕 褐色或 深褐 色 , 内 部鼓起小泡时 , 再使锅 体逆转 , 出锅 放凉。用此 法炮 制的 马 钱子所配的制剂 , 临床反应效果良好 , 没有发现不良反应。 1. 3 麻黄炙 陈晓亮等 [ 5] 使用了四种不同的麻黄炙方法炮 制马钱子 , 测定不同马钱 子炮制 品中士 的宁、 马钱子 碱和 麻 黄碱的含量 , 并进行了急 性毒性、 镇痛 作用和 消炎作 用的 研 究。结果 显示 : 4 种 不同方法 炮制的麻黄 炙马钱子 , 其毒 性 均小于生马钱子和 药典法 的砂烫品 , 其 中麻黄 炙一法、 四法 LD50有较大提高 , 四法炮制品 毒性比 生马钱 子下降 71% , 比 砂烫品下降 40 % ; 提示 : 麻 黄炙 马钱 子可 以减 毒增 效 , 其 中 麻黄甘草炙马钱子法 和麻黄醇提液炙马钱子法较佳 , 有一 定 应用价值。 1. 4 阳江九制马 钱子 ∋ 阳 江九 制马 钱子 ( 是 广东 阳江 地 区中医药界习用的炮 制方法 [ 6] , 具体方 法为 : 选用 云南马 钱 子 , 先用石灰水浸泡 15~ 20 d , 每隔 2天 搅拌 1 次 , 然后连 同 石灰水煮至马钱子外皮松软 , 滤干后 , 用 砂擦去皮毛 , 再入 黄 泥水煮 3 天 , 每天换黄泥水 1~ 2 次 , 最后用 猪油、 甘 草、 绿豆 煮 1 天 , 取出洗净晒干即 得。经此法 炮制 后 , 士 的 1. 5 大米砂炒 法 鉴于砂烫法是凭借眼睛来观察砂温是 否 适合 , 药物是否炮制到位 , 容易造成主观 感觉的误差 , 且在 操 作中也不易 掌握。 马艳 平 [ 7] 利用 大 米做 为指 示物 , 当 砂 粒 炒到滑利、 轻松 , 具有灵活感时 , 投入三四粒大米 , 用砂埋盖 , 立即观察。在大米颜色变为深黄色或黄 褐色时 , 才投入分 档 后的马钱子来炮制。此时 , 锅内有爆响声 , 不断搅动 , 当爆 响 声由低变高又转低时 , 立即出锅 , 即药物达到炮制要求。 1. 6 微波法 陈晓亮等 [ 5] 利 用家用微 波炉炮 制 , 将马钱 子 破碎成直径小于 1 cm 的碎块 , 750W, 高温 3 m in 下 , 至呈 微 黄色 , 粉碎成细粉。用薄层扫描法对生马钱子和炮制后的 制 马钱子进行士的宁、 马钱子碱含量测定 , 前者的士的宁、 马钱 子碱含量为 2 03% 和 1 20% , 后 者的则为 1 54% 和 1 01% 。 1. 7 绿 豆 煮法 杨 景俐 等 [ 8] 用 绿 豆炮 制 , 先 取生 马 钱 子 100 g , 生绿豆 25 g , 以适 量水浸 1 夜 , 第 2 d 加适量水 , 以 慢 火煮至绿豆稀 烂 ∋ 开花 ( , 为度 , 再用 清 水淘 尽绿 豆等 渣滓 , 趁微热切薄片 , 晒干 , 单炒黄 , 研 粉过 60 目 筛。与生 马钱 子 比较 , 经绿豆炮制的马钱 子的马 钱子总 碱、 士 的宁和 马钱 子 碱含量分别下降了 39 5% , 31 3% , 46 0% 。 2 毒理研究 2. 1 毒性成分 马钱子 的毒性 成分 , 大都认 为是马 钱子 中 的番木鳖碱 ( 士的宁 ) 和马钱 子碱所引 起。士的宁 和马钱 子 碱 的半 致死 量 LD50 ( 小鼠 ) 分 别为 3 27、 233 m g) kg- 1 ( 灌 胃 ) 和 1 53 、 69 m g) kg- 1 ( 腹 腔注射 ) [ 9] 。士的 宁最 小致 死 量 : 成人口服 0 03~ 0 1 g , 小儿 5 mg 也可致死 [ 10] , 中毒 血药 浓度为 0 2 m g % , 致死血药浓度为 0 9~ 1 2 mg% [ 11] 。 2. 2 靶器官 士的宁对 脊髓有 选择性兴 奋作用 , 可 提高 骨 骼肌的紧张度 , 对大脑皮 层及延 髓也有 一定的 兴奋作 用 , 过

马钱子的炮制沿革、药理作用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马钱子的炮制沿革、药理作用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浸三 日三夜 刮 去皮 毛 ” [ 5 1 , 1 9 6 3年 版 中 国药典 规 定 砂炒后 去 毛 j 。有 文 献 报 道 马 钱 子 仁 与 绒 毛 均 含
番木鳖 碱及 马钱子碱 , 绒 毛 中的含 量仅 为 仁 中 的 1 / 2 。随后在 1 9 7 7年 版 以 后 的 中 国药 典 不再 要 求 去毛操 作 。
江西省 的传 统 制 法 , 作 为 地 方 标 准 执行 。操 作 如下 : 取马 钱子 , 人 童便 中 浸泡 7周 , 然 后 放 在 流 水 中漂 3周 , 取 出, 用小 刀 刮去毛 , 再用 清水 漂 7天 , 洗 净, 晒至七八 成 千 , 闷润 l 天, 切 腰子 , 晒干 。 _ 9
多著 作 中有 “ 炒焦 去毛 , 刷去 毛” _ 2 J , “ 银 刀或 磁 片刮 去毛 ” _ 3 J 。“ 泡去 毛 , 滚水 煮去皮 ” _ 4 J , “ 去皮毛 , 米泔

7 0・
江西中医药 2 0 1 3年 3月第 3期总 4 4卷第 3 5 5期
1 . 7 煮 制
清代有用甘草 、 麻黄 , 酒等煮制的操作。在民间 尚有少 数地 区用 绿豆 制 马钱子 的方 法 。
1 . 8 尿 泡
围内其药效强度与给药剂量正相关 , 从而进一 步证 实 了其镇 痛作 用 的可靠性 。通 过与 阳性药 物 吗啡对
照 可见其 镇痛 作用 的 强度 与 吗啡 1 0 m g / k g i p相 当。 但是 在实 验 中发现 以马 钱子散 混悬 剂给 小 鼠灌 胃给 药其 镇痛 效果 不佳 , 甚 至 尚未 见 明显 的镇 痛作 用 即 可 引起动 物 强 烈 抽搐 致 死 。 _ l 体 外 透皮 实 验 表 明 , 马 钱子碱 溶液 能 完 全 、 快 速 地透 过 皮 肤 。通 过 预实 验 发现 , 马 钱 子碱 溶 液一 次给 药 3 0分 钟 及 5 0分钟 后腹 腔注 射 0 . 6 % 的醋 酸均 没有镇 痛效 果 , 必 须分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钱子 的炮制方法 明代及 明代之前记载的较 少, 仅有 豆 腐制 , 炸 炒黑 等 法 。清代 在 此基 础上 , 油 又增加了面炒 、 土炒及酥油蜜炙 、 阳江九制 、 去油制
制品水煎出物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 的含量最低 , 可 使其安全 范围增大 , 而提高其临床用 药的安全 从
性。
1 改 良砂 烫法 . 3
氮氧化物等含量增加 , 推断可能是士 的宁和马钱子 碱 转 化之故 。 3 药 理作 用 31 中枢神 经 系统作 用 . 马 钱 子 对 整 个 中枢 神 经 系统 具 有 兴 奋 作 用 。
马钱 子 的主 要 成 分 士 的 宁 和 马钱 子 碱 既 是 有 毒 成
分又是有效成分 , 马钱子碱的疗效仅为士的宁的 1 / 4 , 毒性 是 士 的宁 的 2 0而 0倍 。 口服士 的 宁 1次 5 ~ 1m 0 g可发 生 中毒 ,0 可致 死亡 ; 马钱 子生 药 7 3mg 服 g 即可致死亡 , 中毒潜伏期为 3 10 0 8 分钟 。首先兴 奋 脊髓 的反射 机 能 , 次兴 奋 延髓 呼 吸 中枢 及 血管 其 运 动 中枢 , 能 提 高大 脑 皮 质 感 觉 中枢 机 能 , 并 以及 兴 奋 迷 走 神 经 。李 晓天 等 研 究 发 现 小 鼠静 脉 注 射 及 口服 马 钱子 碱后 , 经血 液循 环 而不 同程 度 地分 布在心 、 、 、 、 、 肝 脾 肺 肾 骨骼 肌 等组 织 器 官 中 , 和 脑
1 6.o 2 cr n
通讯 作者 : 千锋 ( 5 一, 汉族) 江西南 昌人, 龚 1 2 )男( 9 , 现任 江西 中医学 院药 学院 教授 、 博士 研究 生导师, 主要从 事 中药炮 制研 究 工作. l T: e
l 7 1 8 1 8 5 ;- al o g f 0 2 6 . m 0 9 ) 7 1 8 2E m ig n q2 0 @1 3t : o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2 1 6来自第 2 第 3期 0 2年 4卷
J OURNA L 0F J ANGXIUNI ERS 1Y0F M 2 I t2 o3 I V I’ TC O 2v 4N I
Ke wo d : S rc n sp e r n y rs t h o iri a AW l; r c s i g meh d; C e c lc mp n n ; P ama oo y T xc lg y a Hi P o e sn t o l h mia o o e t h r c lg ; o ioo y; Cl ia p l a i c la p i — n c
脂 肪组 织 中也有 一定 的分 布 , 由此 说 明药 物在 小 鼠
汤淮波 等 通过正交试验优选炒制时 间、 油砂 用量及油砂余温炒制时间。发现油砂翻砂至 10 8℃ 左 右 即呈 滑 利 状 态 , 时 油 砂 温度 太 低 , 人 马 钱 此 加
} 基金项 目: 国家 中医药行业专项(O. 10 0 N 2 0 7 1) 0 1 作者简介 : 朱龙涛( 8 一 , 汉族) 江西宜春人 , 1 6 ) 男( 9 , 现为江西 中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药炮 制研究 _作 ; — a : u n a l8 @ T E m i hl o96 l o z
to i n; Re iw ve
传统 中药马钱子为 马钱科 植物马钱 Sr ho t cns y nxvmi . 云 南 马 钱 Srcns ir n W. u-o c L 或 a t ho e i aA y p ra H i 的干燥成熟种子 , l 1 又名番木鳖始载于《 本革纲 目》 , 李时珍解之 日:状如马之连钱, “ 故名马钱” 。传

9 ・ 8
朱龙涛等 : 马钱子 的炮制 和化学成分 、 药理毒理研究进展
12 爆 压 法 .
丁建 江 等 p 用 爆 米花 机 加热 炮 制 与砂 烫 法炮 利 制 马钱 子 比较 , 果 显 示爆 压 法制 马钱 子士 的 宁 的 结 含量 在 1 %一 . %之 间 , . 19 4 4 平均 值 为 1 4 00 。而 . %+ . 4 5 砂 烫 法 制 马 钱 子 士 的 宁 的含 量 在 1 2 21%之 . %一 . 2 7 间 , 均 值 为 1 5 06 。两 种 炮 制 法 相 比较 , 平 . %± .3 8 爆 压法操作更简便 , 加工周期 更短 , 同时爆压法炮制 马钱 子 中士 的宁含 量 低 于砂 烫法 , 高 了马 钱子 炮 提 制 品临床 用药 安全 性 和疗效 。
液 中士 的 宁和 马钱 子碱 的含 量 , 出油 炸 品和砂 烫 得
痈疽肿痛 、 麻木瘫痪等。本文将对其近年来的炮制 方法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毒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 有关研究 , 作一简要论述。
l 炮制 方法
品中两 种 化 学 成 分 含量 较高 , 中油 炸 品 最高 , 其 发 现 在 与 生 品相 比仍 达 9%以上 。而 醋 制 改 良法 炮 0
许 多 学 者 对 马 钱 子 的传 统 炮 制 方 法 进 行 了 改进 和 创 新 , 如爆 压 法 、 例 醋制 改 良法 、 大米 砂 烫 法 、 良 改 砂 烫法 等 。也都 取得 了 良好 的效果 。 11 醋制 改 良法 . 蒋 以号 等 通过 测 定 马钱 子不 同炮 制 品的水 煎
统 上 主 产 于 印度 、 南 、 国等 , 国云 南 及 广 东 、 越 泰 我 广西有 少 量栽 培 , 史上 药 用 主要依 赖 进 口。主要 历 功 效 为散 结 消肿 , 络止 痛 , 用 于治疗 跌 打损 伤 、 通 可
霜、 甘草 、 麻黄炙 、 煮制等法。现代新增加 了砂烫 、 生 姜制 、 豆 制 、 绿 微波 法 、 烘烤 法 等 。虽 所用 方 法 和 配料不同, 但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毒性n 1 。近年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