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屋顶花园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屋顶花园应注意的问题

正, 还土踏 实。特别对带土球树体 , 切不可强推 猛拉 , 回晃动 , 来 以致土球
松裂, 影响树体成活 。
光, 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 。待树木成活后, 视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 可逐步去掉遮荫物。
4植后护理
41 支撑: 大树种植后应立即支撑固定, 慎防倾倒, 但要 注意支架不能 打在土球或骨干根系上。 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 支撑点以树体高 2 3 / 处左右为好, 并加垫保 护层 , 以防伤皮 。
林绿化
浅谈屋顶花园应注意的问题
郭卫 兵 周 爱 平 上 海 奉 贤 园 林绿 化 工 程有 限公 司 2 1 0 040
7
|
|
擒 ■: 笔者在结合实例 . 分析屋顶花 园特点的基础上 。 探讨 了屋顶花园中应考虑的 问题 。 提出了屋顶花 园建设必须将现代科技与生态科学完美结合 . 达到两者的高度 统一 。 关曩诩 : 屋顶花园; 生态 ; 科技
好屋顶的排水系统 。 在屋顶 园林工程 中, 种植池 、 水池和道路场地施工时, 应遵照原屋顶排水系统 , 进行规划设计 , 不应 封堵、 隔绝 或改变原排水口
一
、
荷载 问题是前 提
和坡度。特别是大型种植池排水层下的排水管道, 要与屋顶排水口配合,
屋顶应采用整体浇筑或预制装配 的钢筋 混凝土屋面板作结构 层, 有 条件者, 可用隔热 防渗透水材料制成 的 生态屋顶块” “ 。一般情况下, 要求 提供 35 0千克 / 平方米以上 的外加荷载能力。同时在具体设计中, 除 注意相关的标准差 , 使种植池排水层下 的排水管道 , 与屋顶排水 1配合 , 3 注意相关的标高差 , 使种植池 内的多余灌水能顺畅排出。 为了保证种植屋 面上的植物既能培育生长 , 又要防水和排 除积水 , 做到 不渗 不漏 , 才能满 足房屋建筑 的使用功能。如果一旦发生渗漏现象,整个屋面必须翻工重 做, 不但 工程量大, 费用也较 昂贵 , 因此, 防水排水问题 是解决好荷载问题
屋顶花园设计中应注意什么

屋顶花园设计中应注意什么?屋顶花园是一种特殊的园林形式,它是以建筑物顶部平台为依托,进行蓄水、覆土并营造园林景观的一种空间绿化美化形式,不但降温隔热效果优良更能丰富城市的俯仰景观,提高了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提升人们心理的幸福指数。
然要做好屋顶花园就要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主要有四点:荷载、隔根、蓄排水,另外就是植物选择了。
1.荷载:做个屋顶花园不能太重,否则后期会有一定的危险性。
这就要求在设计的时候要考滤植物的后期生长量;种植土的选择,不能以传统的方式用传统的原土,可以使用质轻的人工土壤。
2.隔根:如果不注意的植物隔根的问题,几年之后植物的根系首先穿透防水层,造成屋面漏水,然后很可能会破坏楼板,造成建筑结构本身的破坏。
3.蓄排水:是最重要的,自然降水后如遇暴雨短时间内不能及时排走,可造成屋面短时间内积水,其自重可能要超过屋面所能承受的各项荷载数值,危及整个楼的安全。
(如果是北方地区,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份,其它几个月可能是极度需水时期,所以就需要有蓄水功能,用以节约用水及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份)。
4、植物的选择也是一项重要环节,如种植高大的树木,建筑的负荷是一个问题,生长太快的植物也不宜种植在屋顶花园中。
在选择植物之前要考虑一些潜在的问题。
潜在问题:火灾隐患、多刺、有毒、有侵略性的植物特性;土壤营养含量、高温和风对植物的影响。
在那些涉及灌丛火灾的区域,要适当地修剪、移除和完全避免草本植物及多年生草本植物枝叶枯萎,因为它在一定的时间内新枝会干枯、死亡。
而景天属及其他肉质植物在它们的叶片组织中储存着大量的水分,可以作为阻燃材料来使用。
对于触摸植物或者是走在其中的人们而言,多刺的种子穗或末端尖锐的叶子时危险的,因此它们不适合种植在屋顶花园中,有毒不能触摸或使用叶片及花的植物液是不能种植的。
由于在屋顶上,会受到风的影响,所以,要避免那些具有潜在侵略性的物种或有毒的种子。
浙江现代屋顶花园注意事项

浙江现代屋顶花园注意事项浙江现代屋顶花园是现代城市中独特的景观元素,它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要建设一个成功的屋顶花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屋顶花园的设计合理性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考虑屋顶的结构承重能力以及周边环境因素,确保花园的建设不会对建筑物和周边居民造成安全隐患。
此外,设计师还应该合理选择适合屋顶景观的植物和设施,确保其生长状况良好,并与周边城市景观相协调。
其次,屋顶花园的防水和排水系统需要得到妥善处理。
在建设屋顶花园之前,必须确保屋顶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防止雨水渗漏对建筑物造成损害。
同时,合理设置排水系统,确保屋顶能够及时排除多余的雨水和洪水,避免造成积水和滑倒等安全问题。
第三,屋顶花园的绿化设计需要注意植物的选择和养护。
浙江的气候特点决定了我们在设计屋顶花园时需要选择抗旱、耐寒和耐盐碱的植物。
此外,应该选择适合浙江当地气候的草坪和花卉,合理利用太阳能和雨水资源,降低养护成本。
第四,屋顶花园的安全措施不能忽视。
在屋顶花园中,我们应该设置合适的围栏和护栏,以防止游客从高处坠落。
同时,为了防止火灾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应该配备消防设备,并设置必要的安全出口和逃生通道。
第五,屋顶花园的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引起重视。
屋顶花园不仅仅是一片绿色的景观,更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因此,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材料和化学品,并合理利用雨水和太阳能等资源,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最后,屋顶花园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屋顶花园的建设和养护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和人力,因此应该在设计时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设施,降低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延长屋顶花园的使用寿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浙江现代屋顶花园的建设需要全面考虑设计合理性、防水排水系统、绿化设计、安全措施、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屋顶花园景观园林设计注意事项

屋顶花园景观园林设计注意事项1、减轻荷载在设计阶段建筑结构景观应与结构荷载问题同步进行,屋顶花园的布局要有利于屋面结构的布置。
如果设计中由于结构的疏忽,忘记了屋顶园林的荷载计算,待施工完毕,景观开始施工时未发现这个问题,彼此只顾自己施工,最后的后果可想而知。
景观要在尽量减轻屋面荷载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满足屋顶花园植物生态要求,这是屋顶花园和地面花园在造园技术的主要区别。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我们在建造屋顶花园时一定要考虑屋顶的负荷量,屋顶是一个有承重限度的,超过那个限度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屋顶的花园景观设计应尽量减轻荷载。
2、防水设施和防水系统减轻屋面的承重之后,还要注意防止屋顶漏水。
在屋顶层采取防水措施时,必须进行二次防水处理,做防水实验,保证良好的排水系统及重视防水层的施工质量。
目前以佛山市的屋顶花园的防水处理方法为例,其主要有刚、柔之分,各有特点。
屋顶防水采用刚性防水宜先做涂膜防水层,再做刚性防水层。
当种植面为柔性防水层时,上面还应设置一层刚性保护层,还要特别注意防水层的防腐蚀处理,选择高温不流淌、低温不碎裂、不易老化,防水效果好的防水材料。
在屋顶园林的施工中,施工人员不得破坏屋面保护层和防水层,尤其是变形缝、伸缩缝的地方。
除此之外还要设置过滤层和排水层,培植里土壤过饱和的水分经过滤层和排水层过滤后排出屋顶花园。
排水过滤层要隔住细粒的培植土,以免流失,排水系统要设置天沟和溢水孔,而且还要设置排水管道和出水口,定期进行清理,以保证暴雨时泄洪和日常排水需求。
3、园林铺装及园林小品等建筑一般的屋顶园林材料选择轻型、防滑为主,可做收集地表水的排水沟与园林结合。
屋顶面的排水管和落水管,可以利用假山石或者雕塑的手法将其藏起来,以免影响园林气氛。
在屋顶荷载承受范围内和使用需求下,适当设置亭、花架、水景等园林小品。
在草地、曲径和比较高的植株下,设置一些奇形怪状的石景等,以体现园林刚柔并济的韵味,提高景物的观赏性。
现代城市中屋顶花园的规划设计——浅谈屋顶花园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2 交流 与 沟通 是 创 作 信 息 的收 集 .
如 防水 、 电气 、 给排水 、 环 、 循 泵 项 目最终 的服务对象 是业 主 ,业 主需要什 么 ? 相 关 专业 的设 计 , : 同时还涉及 到很 多管道在 楼板结构 中 喜欢什 么?在设 计师 的方 案 中 , 否能 正确地 反映 坑 的设计 等 , 是
在 试验 过程 中 , 各节 点 的渗漏 情况 进行 了仔 细 的 好 的 相 应 的 检 查 口(np ci hmb r位 置 , 一 对 Is et nC a e) o 统
观 察 , 验后 没有 出现 渗水情 况 。 试 结合 景 观 的需 要 , 排 人设计 好 的积水 坑 , 通过 管道 排人 接近 的泄水 再 针 对这 些节 点 , 们对 整个 屋 面进行 了第 二 次防水 口 ,检 查 口的设 置便 于 以后 对排 水 口的检 查 和 维 我 处理 , 更加 有 效地 加 强 了 屋顶 的防水 保 障 , 屋顶 防 修 , 可 以检 查 蓄排 水盘 中 的蓄水 量 : 景 区域 的 还 水
达 一定做 到严谨 、 规范 , 以便指 导现场施 工 。
. 4 屋 面荷 载决定 了屋 顶花园最 终 的设 计类型 , 在 2 防 水 排水 是 关 键 “ 和“ ” 防” 排 是屋 顶 花 园设 计及 施工 中的两个 这 个 项 目的规 划设 计 中运 用 到 的 景 观元 素 较 多 ,
由于运用 的景观元 素 数量 流动 、 加 自然力等 临时性荷 载 。为 了使设 计 的核 心 内容之一 。在设计 中 , 外 lm。 10 0 2 中的这些景 观节点得 以实现 , 建筑结 构对其 屋面 的 较多 ,有 IO 的水 景 ,6 m 的绿化 ,其 中 8 m 荷 载量进 行 了精 确 的计算 ,最终屋 面 的荷载 量 为 栽植 了早 园竹 ,其余 的 以常绿灌 木大 叶黄 杨为主 , 防水工 程的设计 成 了设计 阶段 5 0gm , 8 k / 并且 我们将 这些景 观节 点都设 计在 承重 受这些 因素 的影 响 ,
屋顶花园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目 前屋顶花 园发展的现状
力推广 引导 , 从政 策 上法 律 层 面上 , 明确产 权及 投 资主
能是 唯一 的办法 , 是运用 生 态学 的途径 来进 行城 市 园 就
林绿化— — 向屋顶 花 园发 展 , 这是 目前最 有潜 力 的解 决
之道 。
2 发展屋顶花 园的好 处
人 协 据 日本 有关 方面 的测试 , 如果 城市 楼房屋 顶 的绿化 政 资金 的管 理 、 才 的选 拨和 培 训 : 调相 关部 门共 同 管 理 ; 务跟进 : 服 城市 绿化 建 设 的主 管 部 门也应 出台相 率达 到 6% 0 以上 , 那城 市 的气 温会 降 3  ̄ C以上 。 相 当于 这 为 节约 多少能源 , 不但 符合 国家 大力推 广 的节 能减排 的方 应 的施工标准 规 范或指 导意见 , 施工企 业提供 参考 如 增 针 政策 ; 且 也能 起 到冬 暖夏 凉 的 作用 , 化 了生 态环 增加 屋顶花 园施 工的各 种荷载 须增 加 的受力计 算 ; 加 而 优
防根 层 、 排水 、 技术 问题 解 决 。安 全方 面 : 高栏 增 境 又优化人 居环 境 。 因为大量 植物 正常光 合作用 吸收光 防水 、 屋 为此 建筑 设 计 方面 增加 屋 顶花 照、 二氧化 碳和放 出氧 气等 。屋顶 面种 植不但 在 降温效 杆 、 顶上 人 的踏 步等 ;
—
—
2 2 0
广东建材 21年第7 00 期
浅谈屋顶花园的设计要点

3 . 1 简单 式 屋 顶 绿 化
现代园艺
需选择 耐荫 的植物 。
4 . 1 主要 有 以下几 类
简单式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建筑荷载比较小的特点 , 利用
草坪、 地被 、 小型灌 木 和攀援 植 物进 行屋 顶覆 盖绿化 。目前这
( 1 ) 灌木和小乔木有如红枫 、 南天竹 、 紫微 、 木槿 、 贴梗海
面 亦 可 以设 计 出来 微地 形 , 自由 变化 种 植 形式 , 留 出小路 和
量, 防止屋面渗漏和节约用水 , 一般设置喷灌系统或滴灌系统。
( 2 ) 在施肥 管理 方面 , 屋顶绿化 以改善生态环境 和美化环境
庭院供人们行走和停留。
3 . 2 . 2 固定种 植 池绿 化 。根 据建 筑周 边 圈梁位 置荷 载较 大 的特 点 , 在 屋 顶周 边 女 儿墙 一 侧 固定 种植 池 , 利 用植 物 直
种屋顶绿化 的形式更普及 , 它就像一个活的“ 植物毯子” , 因 此也 可 以称 之 为 “ 地 毯式 ” 建造 速度 快 、 成本低、 重量 轻 , 并 且 几乎不用维护 , 每年只要检查 1 ~2 次就可以 , 但通常不能让
人在上 面活 动 。草坪 与地被植 物在 1 0 ~ 2 0 e m厚 的土层上 便可 以生 长 , 需 要 的覆 土层 很 浅 , 因此 , 这 种种 植方 式 对于 屋 顶多 需要 的荷 载 比较 小 , 一般 能上人 的屋 顶均 可以采用 该种 方式 。
如果建筑受屋面本身荷载或其他因素的限制 ,不能进行其他
复杂形 式的屋 顶绿化 时 , 可 进行简单 式屋顶 绿化 。
3 . 2 花 园式屋顶 绿化
屋顶花园的设置应注意哪些问题

屋顶花园的设置应注意哪些问题
屋顶花园的设置应注意哪些问题
1、承重。
要认真了解楼房屋顶的承重能力,根据承重计算铺装、种植方案。
栽培基质所需的厚度一般为:草皮及草本植物16厘米,灌木40~50厘米,乔木75~80厘米。
为减轻基质的重量,可选用木屑、蛭石、陶粒、砻糖灰等掺人土中。
尽量将花池、种植槽、花盆等重物设置在下面的承重墙或柱上。
2、防渗。
要做好防渗铺设。
如可以铺上两层薄玻璃纤维布,防水性能较理想。
要注意排水设施的通畅,勿使水聚积于屋顶。
花池及花盆内多余的水分要能及时排除。
3、植物选择。
屋顶风大、土薄,不宜种植深根性树冠高大的植物。
应选择喜阳、耐旱、根系发达,最好为须根的植物。
地面可种植垂盆草等地被植物。
月季、米兰、茉莉、玫瑰、迎春、六月雪、石榴、唐菖蒲等喜阳植物都能在屋顶上生长良好。
还可搭设棚架,种植攀援植物,下面摆设桌椅,供乘凉、休息、防风、加湿。
4、屋顶风大,需设风障保护,夏季还可适当遮荫。
屋顶风大,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容易干旱,浇水和喷水要更勤。
除接通自来水管外,最好装有贮水设备及喷淋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屋顶花园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屋顶花园是一种特殊的园林形式,它是以建筑物顶部平台为依托,进行蓄水、覆土并营造园林景观的一种空间绿化美化形式,其涉及建筑、农林和园艺等专业学科,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设计、选材、施工和管理维护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处理。
1设计实例概况近年来,成都市掀起了屋顶绿化热,政府就屋顶绿化出台了相关规定:今后市区所有建设项目,均应按规划要求的指标配套建设附属绿地,附属绿地应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化种植面积不低于其绿地总面积的75%。
同时,大型公共建筑,在符合公共安全要求下,应建造屋顶花园。
一位老师,对他花34万人民币购得的位于育才中学附近的一小区环境有待改善的二手房相当满意。
究其原因,在于该二手跃层不仅住宅面积比以前的大一倍左右,更重要,更让他满意的时屋顶近70平方米的屋顶花园。
笔者在勘察现场,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结合业主的意见的基础上做了大胆的尝试性设计。
最后在交方案图的时候,业主就方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综合分析,笔者总结了些在屋顶花园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荷载问题是前提屋顶应采用整体浇筑或预制装配的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作结构层,有条件者,可用隔热防渗透水材料制成的“生态屋顶块”。
一般情况下,要求提供350千克/平方米以上的外加荷载能力。
同时在具体设计中,除考虑屋面静荷载外,还应考虑非固定设施、人员数量流动、外加自然力等因素。
为了减轻荷载,应将亭、廊、花坛、水池、假山等重量较大的景点设计在承重结构或跨度较小的位置上,同时尽量选择人造土、泥炭土、腐殖土等轻型材料。
屋顶绿化的形式应考虑房屋结构,设计时以屋顶允许承载重量为依据。
必须做到:屋顶允许承载重量>一定厚度种植层最大湿度重量+一定厚度排水物质重量+植物重量+其它物质重量。
在了解好这些之后,就应根据屋顶实际承重能力,设计不同功能的屋顶花园。
•防水排水是关键为了保证种植屋面上的植物既能培育生长,又要防水和排除积水,做到不渗不漏,才能满足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
如果一旦发生渗漏现象,整个屋面必须翻工重做,不但工程量大,费用也较昂贵,因此,防水排水问题是解决好荷载问题之后最重要的问题了。
在本设计中的屋顶防水处理采用的是1:2.5水泥砂浆铺好厚度为20毫米~30毫米的找平层;用3毫米厚的APP聚酯卷材和3毫米厚的抗根卷材做好防水层,用1:3水泥砂浆做好厚30毫米的保护层;用10厘米~15厘米厚的卵石做好排水层;用每平方米250克~300克的聚酯无纺布做好过滤层;最后是25厘米厚的植物土壤层。
如此选材和施工,就可根治屋顶花园的渗漏问题。
3.1 屋顶花园的防水处理全国建筑协会防水专业委员会理事邓天宁认为,屋顶花园的防水要比一般住宅防水要求高一级,即起码是二级防水,二层柔性防水层。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叶林标将种植屋面各构造层次分为七层:种植介质、隔离过滤层、排水层、耐根系穿刺防水层、卷材或涂膜防水层、找平层和找坡层。
隔离过滤层是在种植介质和排水层之间,采用无纺布或玻纤毡,可以透水,又能阻止泥土流失。
隔离过滤层的下部为排水层,排水层可采用专用的、留有足够空隙并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塑料排水板、橡胶排水板或粒径为20毫米~40毫米、厚度80毫米以上的鹅卵石组成。
耐根系穿刺防水层是起隔断根系以免破坏防水层作用的,通常采用铝合金卷材、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土工膜、聚氯乙烯等作为耐根系穿刺防水层。
卷材或涂膜防水层是在耐根系穿刺防水层下部再铺设的1~2道具有耐水、耐腐蚀、耐霉烂和对基层伸缩或开裂变形适应性强的卷材(如高分子卷材)或防水涂料等的柔性防水层。
找平层是用水泥砂浆等找平以便在其上铺设柔性防水层。
找坡层则是为了便于迅速排除种植屋面的积水,宜采用结构找坡,其坡度宜为1%~3%。
3.2 屋顶花园的排水防水层中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安装非常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防水问题。
一般通过屋面坡度排至屋面排水沟或排水管,如排水不畅会引起植物烂根现象。
•种植土的选择是重点种植介质是屋面种植的植物赖以生长的土壤层。
由于屋顶承重所限,要求所选用的种植介质应具有自重轻、不板结、保水保肥、适宜植物培育生长、施工简便和经济环保等性能。
一般可选用种植土、草炭、膨胀蛭石、膨胀珍珠岩、细砂和经过发酵处理的动物粪便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而成。
泥炭可作为主要的栽培基质,它的容重很小,一般干重在0.2-0.3克/厘米2间,而普通土壤的容重是1.25-1.75克/厘米3,湿重约在1.9-2.1克/厘米3间。
由此可以推算出泥炭在干重时是普通土壤重量的18-20%,而湿重是普通土壤重的33%,建造屋顶花园如果100%用泥炭,则可减轻2/3--3/4的重量。
当然,建造屋顶花园不可能全用泥炭。
一则全用泥炭相对成本偏高,二则全用泥炭的最大缺陷是抗风固根力不够强。
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一般采用在二份普通土中渗入一份泥炭做成混合土来建造屋顶花园。
或者还可加入适量的糠灰。
这样不仅可减轻土基重量的25-30%,而且也改善了土基的透气性和土基的养分,所以说,泥炭是建造屋顶花园的理想材料。
种植层的厚度一般依据种植物的种类而定:草本15—30厘米,花卉小灌木30—45厘米,大灌木45—60厘米,浅根乔木60—90厘米,深根乔木9 0—150厘米。
•屋顶花园的植物配置设计屋顶花园时应注意一个问题——负荷量有限。
而屋顶花园往往比较高,所以风力也比较大,另外还有屋顶土层薄、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湿度小、水份小,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喜光,温差大,耐寒、耐热、耐旱、耐瘠,生命力旺盛的花草树木。
最好是灌木、盆景、草皮之类的植物,总之使用须根较多的树种,水平根系发达,能适应土层浅薄的要求,尽量少使用高大有主根的乔木,若要使用重大的乔大,种植位置应设计在承重柱和主墙所在的位置上,不要在屋面板上。
还应该注意的就是屋顶的种植土是采用轻质的,再加上屋顶较高,所以高大乔木的抗风能力明显的弱于地面上,因此,要采取加固措施以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
可以使用无土栽培的草坪,带芳香和彩色的植物应用这样我们不需要出门也一样能闻到花香。
草地与灌木之间以斜坡过度。
最后我们还应该注意屋顶的乔木较少灌木和草本花卉较多,所以我们设计时特别要做到树木花草高矮疏密错落有致、色彩搭配和谐合理。
6对屋顶花园设计的进一步思考6.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于二手房,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些旧物品,轻者废者可丢弃,可对于又重丢了又觉得可惜的大件物品来说,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其合理的利用起来了。
在笔者所设计的屋顶花园中有一个纤维板制作的蓄水池,已荒废没用,高一米左右,有盖。
在设计中,笔者增加了一个高60厘米、宽40厘米、长80厘米的木制水池,并将原有水池的盖去掉,在其外表面饰以12厘米的清水砖。
两个水池一高一低,一砖一木,都是采用的自然材料,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显得犹为珍贵。
本小品的改造设计令笔者及业主相当满意,并当场许诺一定将变为它为现实,此举是对笔者最大的鼓励。
取名洗鱼池!在笔者所设计的盆栽植物区中,盆栽的容器即是利用原有资源修建起来的。
朴实、简洁、美观是业主的评价,同时这也是我设计的理念!6.2 从了解业主做起就家庭式屋顶花园而言,其重点服务对象是房屋的主人,那么设计出来的东西一定要能够满足业主的需要,就像裁缝为别人做衣服一样的道理。
怎么样做到这一点呢?那就要对业主有充分的了解才行。
笔者认为对业主的了解包括其家庭组成、个人喜好、从事的行业等等。
6.3将现代科技与生态科学完美结合随着“屋顶花园热”的兴起,屋顶、凉台等特殊场所的绿化材料和技术应运而生,造就了“立体绿化产业”。
日本著名的三泽房屋公司、鹿岛建设公司、岛田公司等都积极参与了屋顶花园绿化产业的研究与开发,推出了一批新技术、新材料,促进了立体绿化产业的发展。
日本最大的防水材料生产厂家还开发出了“屋顶防水绿化系统技术”,这套技术由防水保护层、排水层过滤层和轻质土壤组成,所有材料全用废弃物生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回归自然,人与自然相结合,这是受够了城市公害的人们的一种反思。
只有将现代科技与生态科学完美结合在一起才能在屋顶花园这块园地里有更多更好的作为。
7结语屋顶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改善由于城市高楼大厦林立、各种废气污染而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沙尘暴等对人类的危害;它能开拓人类绿化空间,建造生态城市,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美化城市环境。
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和推广,形成城市的空中绿化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图1:笔者所作私家花园的“洗鱼池”图2:私家花园总图参考文献:[1]杨永胜,金淘.屋顶花园设计浅探.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与营建技术[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2]董卫.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3]李嘉乐.园林绿化小百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4]章士巍.空中花园不是梦—屋顶绿化技术探讨[J].园林,2005(5):32-33.[5]张梦欣.园林绿地设计[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6]赵定国.屋顶绿化及轻型平屋顶绿化技术[J].中国建筑防水,2004(4):17-20.[7]郑达谦.给水排水施工[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8]黄金奇.屋顶花园-设计与营造[M].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9]弗朗西斯科.阿森西奥.切沃.商务园林与屋顶花园[M].: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