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侯鹏_侯鹏高
高血压治疗的新突破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高血压治疗的新突破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高血压治疗的新突破: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被高血压这个常见疾病所困扰。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这个世界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目前,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加重了社会和个人的负担。
由于高血压的影响范围广泛,对身体的危害更是深远,因此开展高血压治疗的研究至关重要。
医学研究在高血压治疗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近年来,一些突破性的发现和新兴的治疗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选项和机会。
下面我们将看一下这些新的突破和成果。
第一,基因疗法(Gene Therapy)已经成为高血压治疗的热门领域。
基因疗法是通过改变细胞内的基因来修复或替代疾病基因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调整或靶向干预高血压相关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例如,科学家们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利用基因疗法可以直接干预这些基因的功能,从而实现高血压的治疗。
第二,干细胞治疗(Stem Cell Therapy)也是治疗高血压的一个新领域。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为不同类型细胞的能力,因此可以用于治疗一系列医学问题。
在高血压治疗中,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地将干细胞应用于心脏病和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通过将干细胞注射到心脏或血管中,这些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从而修复或改善受损的组织和功能。
第三,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是治疗高血压领域的又一个重要突破。
靶向治疗是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信号传导等研究手段,寻找和靶向高血压发展中的关键分子或信号通路。
通过干扰和抑制这些特定的分子或通路,我们可以有效地干预高血压患者的疾病进程。
这种治疗方法的好处在于可以减少治疗副作用,并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除了以上的新研究成果之外,我们还不能忽视传统治疗方法的重要性。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披露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披露我们需要了解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中风、肾脏病变等严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全球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而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且逐年增长。
因此,高血压的防治至关重要。
在药物治疗方面,过去主要依赖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ARB等抗高血压药物。
然而,这些药物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且长期服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近年来,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一、ARNI(血管紧张素受体内脏抑制素受体拮抗剂)ARNI是一种新型的抗高血压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受体和内脏抑制素受体的激活,降低血压。
ARNI具有强效、持久、安全的特点,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心衰患者预后。
二、SGLT2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抑制剂是一种新型降糖药物,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血糖水平。
近年来研究发现,SGLT2抑制剂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且能改善心血管结构和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三、GLP1受体激动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但研究发现,这类药物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GLP1受体激动剂能增强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同时抑制胃肠道分泌,减少食欲,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一、合理饮食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腌制食品、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
二、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5天、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车等。
三、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均会增加血压,应尽量戒烟限酒。
四、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情。
五、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子产品等不良生活习惯。
我们需要了解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中风、肾脏病变等严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全球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而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且逐年增长。
高血压治疗新进展

引言: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高发率。
长期以来,高血压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治疗高血压,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主要针对高血压治疗的新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概述:正文内容:1.靶向治疗:传统的高血压治疗主要是通过调节血压的下降,而现在的研究发现,更加重要的是把目标从降低血压转变为保护心血管系统。
通过针对高血压引起的心血管损伤等相关机制进行治疗,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展。
在这一方面,一些新药物和治疗方法如RAAS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个体化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个体化医疗逐渐成为治疗高血压的一种新趋势。
该方法主要通过基因检测和遗传学研究,寻找出不同患者之间的差异和个体变异,以制定更加适合个体患者的治疗策略。
通过个体化治疗,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类型,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成功率。
3.新型降压药物:虽然已经有一些降压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但是这些药物仍然存在一些副作用和限制。
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新的药物来治疗高血压。
近年来,一些新型降压药物如丙氧肼、瑞酞普利、SGLT2抑制剂等在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并逐渐在临床应用中得到推广。
4.非药物治疗的进展:除了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也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一些新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经颈部换单通道中频电疗法、经深部电刺激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些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神经传导通路,来调节血压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5.组合治疗:组合治疗是指将多种治疗方法和药物进行联合应用,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机制来控制和治疗高血压。
该方法可以综合利用不同治疗手段的优势,达到更好的降血压效果。
目前,一些组合治疗方案如联合用药、药物与非药物的结合等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高血压治疗技术新进展

高血压治疗技术新进展一、药物治疗的新进展1.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是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近年来新型钙通道阻滞剂不断涌现。
如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它们具有更强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类药物如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等,能有效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同时还具有保护肾脏、减少蛋白尿的作用。
4.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莫洛尔等,能有效降低心率,减少心脏输出量,降低血压。
近年来,新型β受体阻滞剂如洛卡特普利的问世,使得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二、非药物治疗的新进展1. 生活方式干预:研究表明,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对高血压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包括低盐、低脂饮食,增加体育锻炼,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等。
2. 血压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家用血压监测设备越来越普及。
智能血压监测手表、血压计等设备能够随时随地监测血压,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血压。
3.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
近年来,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研究不断深入,一些中医治疗方法被证实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
4. 介入治疗: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介入治疗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包括经皮穿刺动脉导管介入、肾动脉介入等,这些治疗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治疗技术的新进展为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作为患者,我们要积极关注这些新进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在药物治疗方面,新型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出现,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这些药物具有更强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
家用血压监测设备的普及和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也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
非药物治疗方面,生活方式的干预对于高血压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侯鹏(1)

抗高血压药物非临床药效学研究与评价探讨Discussion on non -clinical pharamacodynamic eavaluation of anti -hypertenion drugs收稿日期:2015-07-26修回日期:2015-07-30作者简介:光红梅(1976-),女,副主任药师,主要从事药品审评工作通信作者:光红梅Tel :(010)68585566-449E -mail :guanghm@光红梅,王庆利,王海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100038)GUANG Hong -mei ,WANG Qing -li ,WANG Hai -xue(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38,China )摘要:列举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分类及特点,探讨抗高血压药物研发非临床药效学关注的问题,包括模型选择、观察指标设置、阳性对照药的选择等,关注综合评价,考虑相关领域药物开发及临床需求,探讨抗高血压药物非临床药效学研究与评价思路。
关键词:抗高血药物;非临床药效DOI :10.13699/ki.1001-6821.2015.19.029中图分类号:R954;R972.4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1-6821(2015)19-1980-04Abstract :To list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on -clinical hypertension models ,to investigat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nonclinicalefficacy in drug discovery ,including selection of animal model ,parameter ,positive control and other test plan factor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the combined evaluation ,an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drug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need in the field ,to propose the nonclinical efficacy ideas on drug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Key words :anti -hypertension drug ;nonclinical efficacy高血压是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识得到 了更新 , 循证 医学 已成为共识 。高血 压病不仅 是血液 动力学 异 常 疾病 , 且也 伴随 脂肪 、糖代 谢紊 乱和 心 、脑 、肾等靶 器 官的 不 而 良重塑 。 因此 治疗要在 有效控制 血压水 平的 同时 , 改善上述 诸代谢 紊 乱, 预防和逆 转靶器官的不 良重塑 , 这是 降低心血管并 发症的发生和病 死率的关键 。
2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2 1 初始 药物治疗 和药物联 合应用 . 2 1 1 初始 药物治疗 ..
原则上应 该根据 患者的情 况选择 不同的 药物 , 而不 强调一线 药物 的作用 , 坚持 以个体化 为治疗 准则 。W HO S 认 为任何一 类均可 作 IH 初 始药物 , 使用 顺序如 下 : 尿剂 、 0阻滞剂 、AC 、CC 利 EI B、 Ⅸ 阻滞剂 。美国 国家联合委 员会 (NC ) 告指 出 : J VI报 患者的 初始治 疗 , 如果 没有 用其他药物指征 , 应该选择利 尿剂或 阻滞 剂 , 因为大量随 机 对 照临 床试 验证 明 , 两种 药物 能够 显 著降 低患 者的 发病 率和 病死 这
率 。不 耐受 或无 效 时 , 使用 A CEI C CB、 。 阻滞 剂 。 再 、 【 2 1 2 长效 药物 ..
试 验(y t hn ) 洲老年收缩 期高血压 临床试 验(yt u) S sC ia与欧 S s r两项研 E 究得 出相似 的研究结 果 , 服用尼群 地平 2 ~3 a a后 , 对心血管 系统 具有 保护效 应 , 脑卒 中的发 生率较 对 照组 降低 4 %, 0 同时心 血管事件 、癌 症 及 出血 等 不 良反 应 没 有 明显 增 加 。 1999 年 国 际 高血 压 学 会 ( O S  ̄ 布的高血压治疗指 南指出对所有 高血 压各亚组患者钙拮 WH IH) 抗 剂均能有效 降压 , 且耐受性好 , 在老年高血 压病患者 中有预 防脑卒中 的益处 , 好使 用长效 钙拮 抗剂 而避 免使用 短效 制剂 。 最 2 24 血管 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 剂( E ) .. AC I ACE 具 有较 强的 降压作 用 , I 能逆转血 管壁 、心 脏的 不良重塑 , 恢 复其结 构和功 能 , 能改 善胰 岛素抵抗 , 并 对糖 、脂 肪等代 谢无不 良 作用 , 其抗 高血压机制 除减少血 管紧张素 Ⅱ 生成 , 慢缓激肽 降解 , 减 增 加前列 腺素合成 外 , 与血管 内皮功能恢 复 , 还 内皮舒张 因子(D ) E RF生 成增加 有关 。AC I E 能预 防或逆 转肾小球 基底膜的 糖化 , 有效地延缓 胰 岛素依赖 型糖尿病患者 , 特别是伴有 蛋白尿患者 肾脏病 变的进程 , 改 善患者 的预后 。C P P临 床试验提 示 AC I A P E 能有效降 低心力衰竭患 者 的病 残 率 和病 死 率 。 2 2 5血管紧张素 Ⅱ受体阻滞剂 .. 近 年推 出的血 管 紧张素 Ⅱ受 体阻滞 剂在 血液 动力学 上的 特性 与 AC I E 较为接近 , 但对心脏 与肾脏 的远 期益处是否 与 AC I E 相似 , 尚有 待于 更多 的临床 验证 , 类药物 较 之 AC I 优 点是 没有 咳嗽 副作 这 E 的
高血压病药物治疗新进展

抗药普遍 应用后 已很少应用 。 敏乐 啶作用较强 , 不 良反 应 也 较 多 , 仅 在 顽 固性 高 血 压 的 联 台 故 用 药 中 应 用 它 氯 苯 甲噻 二 嚷 是 高 血 压 急 症 的
于顽 固性 高 血 压 , 多 与 其 他 抗 高 血 压 药 台 用 , 且
单 用时 不 良反 应 也较 多 . 一般 不 用 于 轻 、 度 高 中
药 优 降 宁 , 的不 良反 应鞍 多 , 它 已淘 汰不 用 。 近 年 来 尚有 一 些 降 压机 制 与 上 述 不 同 的 新 药 , 如 血 清 素拈 抗 药 酮 舍林 ( tn ei) 钾 通 道 开 Kea srn 和
降 压药 之一 。 推 荐 应 用 较 小 剂 量 此 外 , 哒 怛 叼【
帕胺 (n a a d ) 属 噻 嗪 类 。 利 碌 作 用 外 , I d p mie 不 除
维普资讯
陕 西 医学 杂 志 1 9 9 4年 4月第 2 3卷 第 4期
指 征 和 理 想 抗 高血 压 药枷 , 高血 压 药 物 的 分 类 以及 目前 应 用 情 况 以及 抗 高血 压 药 抗
物 的 选 择 进 行 探 讨 。 对 复 合 制 剂尤 其 是 我 国 多年 来广 泛应 用 的 小 复 方 制 剂进 行 分 析
评价 , 后 在 治 疗展 望 中提 出 了高血 压 治疗 的 新 概 念 , 高 血压 痛 不 单纯 是 血 流 动 力 i 卵
注射用药 . 用产生快 。 作 4 4 钙 离 子 拮 抗 药 : 1 的代 表性 药物 . 第 代 有 3种 。 维 拉 帕 米 ( 名 异 搏 定 ) 因抑 制心 肌 ① 又 ,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侯鹏_侯鹏高

合物黄花倒水莲皂苷A、3,4,5-三甲氧基肉桂酸甲酯、邻羟基苯甲酸均为首次从远志中分离得到。
李创军等[13]利用硅胶柱层析、反相中压色谱、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研究远志的活性成分,并利用多种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从远志的根中分离得到了5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Onjisaponin Wg,Onjisaponin Fg,Onjisaponin Ng,OnjisaponinR和Onjisaponin O及6个寡糖多酯类化合物tenuifolioses A,tenuifolioses B,tenuifolioses C,tenuifolioses I,tenuifolioses K和tenuifolioses G。
结论:化合物Onjisaponin Wg为新化合物。
史天星等[14]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及半制备液相,从远志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山奈酚和槲皮素、异鼠李素、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蒙花苷、5,7-二羟基-3-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醛酸、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半乳糖苷。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槲皮素-3-O-β-D -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半乳糖苷、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蒙花苷和5,7-二羟基-3-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醛酸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徐亮亮等[15]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大孔吸附树脂等分离方法对远志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物黄花倒水莲皂苷A、3,4,5-三甲氧基肉桂酸甲酯、邻羟基苯甲酸均为首次从远志中分离得到。
李创军等[13]利用硅胶柱层析、反相中压色谱、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研究远志的活性成分,并利用多种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从远志的根中分离得到了5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Onjisaponin Wg,Onjisaponin Fg,Onjisaponin Ng,OnjisaponinR和Onjisaponin O及6个寡糖多酯类化合物tenuifolioses A,tenuifolioses B,tenuifolioses C,tenuifolioses I,tenuifolioses K和tenuifolioses G。
结论:化合物Onjisaponin Wg为新化合物。
史天星等[14]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及半制备液相,从远志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山奈酚和槲皮素、异鼠李素、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蒙花苷、5,7-二羟基-3-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醛酸、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半乳糖苷。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槲皮素-3-O-β-D -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半乳糖苷、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蒙花苷和5,7-二羟基-3-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醛酸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徐亮亮等[15]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大孔吸附树脂等分离方法对远志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
结果从远志氯仿部位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酮、7-羟基-1-甲氧基酮、1,2,3,6,7-五甲氧基酮、1,3,7-三羟基-2,6-二甲氧基酮、7-羟基-1,2,3-三甲氧基酮、1,3,6-三羟基-2,7-二甲氧基酮、1,7-二羟基-2,3-二甲氧基酮、7-羟基-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酮。
综上所述,远志属植物富含三萜皂苷、酮、寡糖酯类等多种化合物。
远志在我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研究其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不仅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也能为更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打下基础[16]。
参考文献[1]李世全.中药采购技术手册[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11-412.[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46-147.[3]韩丽丽,李真,管仁伟,等.中药远志的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0,29(6):1-4,13.[4]徐华松,华燕.西南远志中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J].西南林学院学报,2010,30(3):92-94.[5]马挺军,史喜成,贾昌喜.小花远志中一个新的酚酮[J].中国天然药物,2010,8(1):9-11.[6]刘明,徐伟,梁娜,等.远志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0,12(9):18-21.[7]吴雪英,刘明,吴英良,等.远志蔗糖酯类新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27(10):788-792.[8]宋月林,姜勇,周思祥,等.卵叶远志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0,41(1):27-29.[9]宋月林,姜勇,毕丹,等.卵叶远志地上部分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4):471-474.[10]周凌云,周凡蕊,华燕.西南远志中一个新的呫吨酮苷[J].中草药,2011,42(7):1261-1263.[11]周凡蕊,王军民,周潇,等.西南远志中皂苷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23:670-674,725.[12]姜艳艳,段以以,刘洋,等.远志化学成分分离与结构鉴定[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2):122-125.[13]李创军,杨敬芝,庾石山,等.远志中的三萜皂苷和寡糖多酯类成分[J].中国天然药物,2011,9(5):321-328.[14]史天星,李宇光,姜勇,等.远志地上部分10个黄酮类成分的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药学,2013,22:36-39.[15]徐亮亮,李创军,杨敬芝,等.远志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4,37(9):1595-1597.[16]马洪伟,付文亮,钟美蓉,等.远志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0,27(2):196-198.(收稿日期:2015-04-01)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侯鹏高【摘要】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现阶段,有关抗高血压病药物治疗,包括降压目标、用药顺序、药物剂型、药物剂量、药物用法;抗高血压病药物的评价;抗高血压病药物的重大试验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进展。
本文主要对上述三个方面综述如下。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药物评价;药物试验近年来,对高血压病有了新认识,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并伴糖、脂代谢紊乱和重要器官的不良重塑。
在临床上,经过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使高血压病人血压得到控制,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得到改善,心、脑、肾器官的不良重塑得到预防、逆转,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并发作者单位:234000安徽宿州,皖北卫生职业学院症的发生、有效降低病死率。
本文从抗高血压病药物的治疗(包括目标、顺序、剂型、剂量、用法);抗高血压病药物的评价;抗高血压病药物的重大试验三个方面综述如下。
一、抗高血压病药物的治疗抗高血压病药物治疗,包括降压目标、用药顺序、药物剂型、药物剂量、药物用法。
降压目标即理想血压水平,应将血压降到最大能耐受程度,到目前为止,经过3年的、大规模的HOT临床试验已宣告结束[1],其结果表明,血压下降到139/89mmHg(1mmHg=0.133kPa)时,高血压并发症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最低,是最为安全的。
WHO-ISH认为高血压病药物治疗的准则是个体化原则,不管哪一类抗高血压药物都能作初始药物,一般顺序为:利尿剂、β阻滞剂、ACEI、CCB、α阻滞剂。
因为大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明,利尿剂或β阻滞剂这两种药物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所以美国国家联合委员会(JNCVI)报告提出:高血压病人的初始治疗,如果没有其他状况,应该选择利尿剂或β阻滞剂,假如这两种药物不耐受或无效时,再改用ACEI、CCB、α阻滞剂[2]。
WHO-ISH提倡使用抗高血压药物1次/d的长效制剂,因为这种剂型有利于患者接受;有利于长期、稳定的降压;有利于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口服长效制剂可避免老年病人的漏服或夜间突发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
为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用药原则是初始小剂量、联合用药,如单一药物有效果,但未能达标,应增加该药剂量,并通过联合用药达到降压目标,将与剂量相关的副作用减到最低。
如果一个药物的疗效较差,可换另一类型药物,而不是加大剂量[3]。
二、抗高血压药物的评价1.利尿剂:EWPHE、SHEP、STOP、MRC等试验是欧美比较著名的临床试验,这些试验表明[4],应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对高血压病人逆转左室肥厚、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心、脑、肾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比应用大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效果更为明显,且不影响对糖、脂肪代谢。
这些试验还证明,吲达帕胺为一长效理想降压药,该药降压温和有效,不仅利尿还有拮抗钙的作用,还能保护心脏,对糖代谢、脂代谢也无负面作用。
2.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钙拮抗剂合用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吸烟会降低其疗效),已证明可减少冠心病事件,对心肌梗死具有二级预防作用[5]。
CIBSIⅠ试验证实比索洛尔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谨慎逐渐加量,可显著改善心功能[6]。
3.钙拮抗剂(CCB):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SystChina)与欧洲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试验(SystEur)都已证实,持续口服尼莫地平24 36个月,可有效保护高血压病人的心血管系统,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人组心、脑、肾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40%,同时有关癌症及出血等其他不良反应也没有上升趋势[6]。
早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学会(WHOISH)公布的高血压治疗指南,就提出各亚组高血压患者应用钙拮抗剂都能起到良好效果,且耐受性好,对脑卒中有明显的预防作用[7]。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可以使血管壁、心脏的不良重塑得到逆转,降压效果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缓激肽降解减慢,前列腺素合成增加,血管内皮功能有效恢复,内皮舒张因子生成。
鉴于ACEI可预防肾小球基底膜的糖化,并使其得到有效逆转,延缓伴有蛋白尿、肾病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进程,改善预后,所以提倡肾功能不全患者首先用ACEI[8]。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从血液动力学层面分析,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与ACEI比较接近,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ACEI相比,没有咳嗽的副作用。
6.α阻滞剂:α阻滞剂降压效果好,对左室肥厚能有效逆转,也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特别对前列腺肥大患者的排尿困难作用明显,对高脂血症和糖耐量异常者更为适宜,但长期应用α阻滞剂并不能明显降低心血管并发症与病死率[9]。
三、抗高血压药物的重要试验TROPHY试验(Trial of Preventing Hypertension,TROPHY):2003年,美国新版高血压指南(JNC7)率先提出高血压前期概念,高血压前期是指SBP在120 139mmHg,DBP 在80 89mmHg之间的一种状态或称为高血压前的过渡阶段[10]。
已有研究显示[11],高血压前期是高血压病的前奏,与炎性细胞因子等多种其他危险因素相关。
TROPHY研究[12]就是试图回答高血压前期有没有药物治疗的必要性,进行药物治疗能不能预防、推迟高血压的发生,可不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TROPHY研究是一项较大规模的随机临床试验,有772例患者随机接受坎地沙坦(16mgd)治疗2年,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2年,该研究显示,积极进行药物治疗,积极干预高血压前期,对高血压病的自进程是可以改变的,也是可以预防或推迟高血压发生,这个答案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