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苗期叶片发黄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小麦黄苗的原因和补救措施

小麦黄苗的原因和补救措施

小麦黄苗的原因和补救措施
小麦春季常因病虫害发生而出现黄苗。

根据麦苗长相,确定发黄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尽快促进麦苗复壮。

一、根腐病主要表现为病苗矮小、黄弱,叶鞘变褐,生长不良,严重的可萎黄枯死。

防治时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顺垄灌根。

二、黄矮病主要表现为自叶端向叶基逐渐黄化,不达叶鞘,拔节后叶色褪绿,叶尖呈鲜黄色,植株稍矮。

防治可用3%啶虫脒乳油2000倍,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防治蚜虫、灰飞虱等害虫,麦田及周围杂草都要喷药防治;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3~4次。

三、丛矮病主要表现为病株严重矮缩,分蘖丛生,心叶有黄白色长短不一的断续细线条,逐步发展成黄绿相间的条纹,多数不能抽穗。

防治方法同黄矮病。

四、金针虫危害春季主要以幼虫咬食小麦茎秆基部,被害部常不全咬断,且断口不齐,常造成小麦地上部分心叶变黄萎蔫,严重的茎秆枯死,造成缺苗断垄。

一般年份4月上中旬为为害盛期,也是防治最佳时期。

如发现断苗或幼虫入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500倍液灌根,灌根的工具采用去掉喷头的喷雾器,顺着麦垄灌根。

隔8~10天灌1次,连续灌2~3次。

- 1 -。

小麦苗黄原因及补救方法

小麦苗黄原因及补救方法

小麦苗黄原因及补救方法现在正值小麦播种出苗的季节,但是在这个稍有不当聚会出现小麦苗黄或苗死的现象,但是在出现苗黄现象后,农户先不慌忙,首先要了解造成其苗黄的原因。

小麦就和专业人士一起来看看小麦苗黄的原因及补救方法吧。

1、缺素苗黄在小麦苗期如果缺乏养分就会期发黄,最为常见的就是缺氮、缺磷以及缺钾,其中缺氮会幼苗会表现出植株矮小细弱,分蘖少而弱,麦苗叶片失绿发黄,严重时叶绿素减少或消失,造成叶尖枯萎和叶下部老叶发黄枯落。

而缺磷会造成幼苗次生根减少,分蘖少,叶色暗绿,叶尖黄,不及时补救会导致穗小粒少,子粒不饱满。

缺钾一般先从老叶的尖端开始,然后沿着叶脉向下延伸,后期幼苗会倒伏贴地。

补救方法:在种植前一定要施足底肥,保证幼苗生长发育所需,在缺素时要针对性的及时施肥,使得幼苗尽快恢复。

2、播种过深在播种时因为机械调制不合理导致播种过深,造成地下茎生长过长,小麦幼苗在出土是消耗种子的养分较大,就会导致幼苗在出土后出现叶片细长、根系发育不良的现象,从而导致幼苗生长瘦弱而发黄。

补救方法:可以将种子上部分土壤扒掉,使得盖土变薄,再集合中耕,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促使幼苗侧根萌发,使麦苗转壮。

3、生长过密、干旱播种过早、播量较大的麦田,常常出现麦苗生长过密,导致麦苗通透性较差,发育较弱而发黄。

另外在田间过于干旱是,幼苗次生根少,分蘖困难,叶片因为缺水而发黄并逐渐干枯。

补救方法:对于生长过密的麦苗要适当地进行人工疏苗,以增加麦田透光度和通风度,减缓生长速度,同时深耕断根,减少水肥吸收,控制分蘖增加和过旺生长。

而对于干旱地要及时浇水,促使麦苗生长正常。

4、药害、肥害麦苗苗期常见是根腐病,会致使麦苗发黄,严重的可使麦苗枯死,根部腐烂。

而麦苗施肥时没有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或者幼苗和种子直接接触到肥料被灼伤,致使叶片或叶尖发黄。

补救方法:对于根腐病可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顺垄灌根防治,发生肥害时及时浇水稀释,缓解肥害。

小麦苗期叶尖发黄干枯,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麦苗期叶尖发黄干枯,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麦苗期叶尖发黄干枯,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小麦苗期叶尖发黄干枯可能是苗期管理不当或者干旱等导致,在小麦苗期的时候要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

处理措施:在小麦苗期根据土壤情况和生长情况合理施肥,同时要合理浇水,避免干旱对小麦苗造成影响;如果通过施肥、打药、浇水等措施没有多大的效果,那么以后在种植时就尽量不要选择此品种小麦。

一、小麦苗期叶尖发黄干枯1、小麦苗期叶尖发黄干枯可能是苗期管理不当或者干旱等导致,在小麦苗期的时候要根据土壤墒情合理浇水,避免干旱对小麦苗造成影响。

2、小麦苗期的时候缺少微量元素也会导致叶尖发黄干枯,可均匀施用氮磷钾肥,如果是秸秆还田需要加大氮肥施用。

3、如果是因为降温冻害导致,且发生的不严重,到了年后就可以自行恢复,如果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可以通过浇水、喷施叶面肥或者芸苔素进行缓解。

4、如果通过施肥、打药、浇水等措施,起到的作用不大,在以后的种植过程中,要选择优良、高产、抗病能力强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5、可在小麦苗期及时查苗补苗,补种要选择相同的小麦品种,然后在20°C的温水浸泡3-5小时左右,捞出后保持湿润,然后进行催芽补种。

二、小麦苗期叶尖发黄干枯是什么原因引起的1、小麦苗期叶尖发黄干枯可能是由于土壤降温、土壤干旱、地下有病虫害等原因导致的,也有可能是打了除草剂,引起了药害导致的叶尖发黄。

2、可能是温度导致小麦苗期叶尖发黄干枯,它一般是由土壤温度降低引起的,也就是麦苗出现了冻害,特别是在冬季下雪的时候发生的比较普遍。

3、可能是土壤干旱导致小麦苗期叶尖发黄干枯,土壤太干旱的话小麦就会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还有在漫灌之后田间变硬,也可能导致小麦苗期叶尖发黄干枯。

4、也有可能是地下害虫危害小麦的根系从而导致小麦叶尖发黄干枯,在小麦种植之前要进行药剂拌种,这样可以减少地下虫害的危害。

5、可能是除草剂施用不当,从而导致小麦苗期叶尖发黄干枯,在使用除草剂的时候用量过大产生药害,在这个时候应该及时浇水,然后再喷叶面肥,以减轻损害。

冬小麦苗期发生黄化的原因及田间识别技术

冬小麦苗期发生黄化的原因及田间识别技术

冬小麦苗期发生黄化的原因及田间识别技术冬小麦是我国冬季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它的种植面积广泛,对于农民朋友们而言,冬小麦的生长情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收成和生活。

在冬小麦的苗期,有时会出现黄化现象,给农民朋友们带来不少困扰。

那么,冬小麦苗期发生黄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又该如何田间识别黄化病害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

我们来了解一下冬小麦苗期发生黄化的原因。

冬小麦苗期发生黄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病害感染:冬小麦在苗期容易遭受褐条锈病、白粉病等病害的感染,这些病害会使叶片变黄甚至枯萎,严重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势和产量。

2. 虫害危害:冬小麦苗期还容易受到蚜虫、蚜蚁等害虫的危害,它们会吸食冬小麦的汁液,导致植株叶片出现黄化现象。

3. 缺素现象:若土壤中缺乏氮、磷、钾等养分元素,都会导致冬小麦的叶片出现黄化现象。

4. 盐碱地影响:在盐碱地种植的冬小麦容易受到土壤盐碱的影响,进而导致植株叶片出现黄化现象。

了解了冬小麦苗期发生黄化的原因之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下田间识别黄化病害的技术。

农民朋友们可以借助以下几种田间识别技术,及时发现并应对冬小麦苗期发生黄化现象。

1. 观察叶片颜色:农民朋友们可以通过观察冬小麦叶片的颜色来初步判断是否发生黄化病害。

发生病害的叶片通常呈现不同程度的黄色,严重的甚至呈现枯黄色。

2. 观察叶片纹理:冬小麦叶片发生病害后,纹理会有所改变,变得不清晰、不规则,有时还会出现斑点或褐色斑块。

3. 田间搜查:在冬小麦受病害影响的地块,农民朋友们可以进行田间搜查,细心观察叶片、茎秆等部位是否存在病害症状,如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采集样本送检:若无法明确识别冬小麦叶片黄化的原因,农民朋友们可以采集样本送至农业技术部门或专业实验室进行病原菌的检测,从而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

在田间识别冬小麦苗期发生黄化病害时,农民朋友们可以同时利用上述多种技术手段,以便更准确地判断黄化病害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防治工作。

冬小麦苗期发生黄化的原因及田间识别技术

冬小麦苗期发生黄化的原因及田间识别技术

冬小麦苗期发生黄化的原因及田间识别技术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冬季粮食作物,而冬小麦苗期的生长状况往往直接关系到后期的产量。

在冬小麦苗期,经常会发生黄化现象,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将会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

那么,冬小麦苗期发生黄化的原因是什么?在田间如何识别黄化现象并及时采取措施呢?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冬小麦苗期发生黄化的原因:1. 病虫害:在冬小麦苗期,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比如叶斑病、叶锈病、小麦条锈病等病害,以及蚜虫、螨虫等害虫。

这些病虫害会导致植株叶片出现黄化、枯黄等现象,严重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2. 营养不良:冬小麦苗期生长比较缓慢,如果土壤中缺乏养分,如氮、磷、钾等元素,就会导致冬小麦植株出现黄化现象。

特别是在氮素缺乏的情况下,植株叶片呈现较为明显的黄化。

3. 气候异常:冬季气候多变,短期内可能会出现寒潮、雨雪、霜冻等极端天气,这些气候异常状况也会对冬小麦植株造成伤害,导致黄化现象的发生。

田间识别黄化现象的技术:1. 观察植株叶片:在田间观察冬小麦植株叶片的颜色和形态,如果发现叶片出现黄化、枯黄等现象,就要及时对症处理。

2. 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利用土壤采样器采集土壤样品,送到农业技术推广站或农业大学进行分析,了解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含量情况,对症施肥。

3. 利用无人机检测冬小麦田间情况: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无人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可以利用无人机对冬小麦田间进行航拍,借助红外相机等设备检测植株的生长情况,及时识别黄化现象。

4. 使用便携式光谱仪:便携式光谱仪是一种可以快速测量植物叶片反射光谱的设备,通过测量叶片的光谱特征,可以得知植株生长状况是否良好。

如果发现植株叶片的光谱特征与正常情况有所不同,就可能是植株出现了黄化现象。

针对冬小麦苗期发生黄化现象,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1.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虫害,适时施肥补充养分,保持土壤湿润等,加强田间管理是预防冬小麦黄化现象的关键。

冬小麦苗期发生黄化的原因及田间识别技术

冬小麦苗期发生黄化的原因及田间识别技术

冬小麦苗期发生黄化的原因及田间识别技术
1. 土壤养分不足:土壤中某些养分的缺乏会导致小麦叶片黄化。

氮、磷、钾等养分
的缺乏或不平衡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田间识别技术包括土壤养分测定和叶片养
分测定,以确定土壤中缺乏的养分。

2. 缺水:干旱条件下,土壤中的水分不足会导致小麦黄化。

田间识别技术包括土壤
含水量测定和测定植株体积水分含量,以确定土壤和植株的水分状况。

3. 病虫害感染:某些病原体和害虫可以导致小麦黄化。

小麦黄叶病、小麦条斑病和
蚜虫等都会导致叶片黄化。

田间识别技术包括病虫害的症状观察和田间调查,以确定是否
存在病虫害。

4. 土壤酸碱度不适宜:土壤的酸碱度不适宜也会导致小麦黄化。

过酸或过碱的土壤
会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小麦叶片黄化。

田间识别技术包括土壤pH值测定和土壤酸碱滴定,以确定土壤的酸碱情况。

5. 光照不足:充足的光照是小麦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

光照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的
进行,导致小麦黄化。

田间识别技术可以通过测定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来确定是否
存在光照不足情况。

在田间识别小麦黄化问题时,可以结合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除了上述提到的
技术,还可以使用植物生长指标测定、土壤微生物活性测定等方法,以全面了解黄化问题
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土壤养分、提供适宜的灌溉和施肥等,以促进小麦健康生长。

小麦麦苗发黄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小麦麦苗发黄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小麦麦苗发黄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很多种植小麦的农户都遇到过小麦麦苗发黄的情况,尤其是冬小麦,在三四月份的时候就会出现叶尖或整株叶子发黄的情况,严重的话,还会造成死苗,这是为什么呢该如何防治1、小麦麦苗发黄的原因小麦播种很多种植小麦的农户都遇到过小麦麦苗发黄的情况,尤其是冬小麦,在三四月份的时候就会出现叶尖或整株叶子发黄的情况,严重的话,还会造成死苗,这是为什么呢该如何防治1、小麦麦苗发黄的原因(1)小麦播种时播种密度过大,导致麦苗数量过多,麦苗营养不足,出现发黄现象。

(2)田地地势低或者排水受阻,导致麦苗泡在水里,麦苗根部收到影响,会出现麦苗发黄现象。

(3)田地肥力不足,小麦营养不足,一般为缺乏氮、磷、钾。

(4)小麦麦苗受冻严重,导致麦苗严重缺水,从而出现发黄现象。

(5)秸秆还田量大,导致麦苗根部无法很好地深入土壤吸收养分,导致营养不良,出现发黄现象。

(6)土地杂草过多,与麦苗争养分,使麦苗营养不良。

(7)根腐病导致小麦根部腐烂,无法很好地吸收养分,使得麦苗营养不足。

(8)除草剂浓度过大,对麦苗造成药害。

2、小麦麦苗发黄的防治措施(1)及时浇水、补充肥力,促使麦苗根部深入土壤,吸收养分。

(2)秸秆还田时注意秸秆的量,不能超过20cm,注意压平。

(3)及时选用合适的除草剂除草,注意除草剂浓度,还有不能使用阔叶类除草剂。

(4)如果是根腐病导致麦苗发黄,可以使用戊唑醇、丙环唑治理。

以上就是小麦麦苗发黄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小麦麦苗发黄会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造成小麦后期的减产,所以农户们还是要引起重视,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到农户们。

关于小麦麦苗发黄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xx其他农业内容。

小麦叶片发黄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防治-

小麦叶片发黄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防治-

小麦叶片发黄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防治?倒春寒、肥水不足、污水中毒等原因都会造成小麦叶片发黄。

在防治的时候要注意加强肥水管理,底肥要充足,返青、起身或拔节期及时追施尿素。

并且田间不能太干旱,同时还要注意浇水前需要施肥,并且以速效肥料为主,比如碳酸氢铵和硫酸铵并加入适当的增加钾肥,从而可以促进小麦幼苗的正常生长。

一、小麦叶片发黄的原因是什么1、倒春寒造成小麦叶片发黄:一般冬季降水量会比较小,小麦容易受旱,这时会降低小麦的抗逆性。

越冬后小麦会把自身储存的养分供给心叶生长,由于干旱影响到小麦光合作用,养分供应不足,尤其是暴露在空间的叶片会缺乏糖分,这时小麦遇到寒流就会受冻害变得发黄。

2、肥水不足导致叶片发黄:如果小麦的底肥不足,尤其氮肥缺乏,这时麦苗就会瘦小、黄化。

缺肥水导致的麦苗发黄不象冻害那样突然发黄,它发黄的程度极其不均匀。

3、污水中毒造成麦苗发黄:目前地表积存流淌的水大多数是企业、居民排放的污水,这些水里面化学成分特别复杂。

尤其企业污水,这些水里面含有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如果用同一个污水源浇灌小麦田,有些麦苗会很明显看出受害,但有一些会不明显。

二、小麦叶片发黄该如何防治1、平时一定要对小麦加强肥水管理,如果底肥充足,田间不太旱,可以以中耕划锄为主,这样能促进麦苗生长。

如果底肥不足,田间干旱比较严重,这时一定要及时加强肥水管理。

2、给小麦浇水前一定要施肥,肥料以速效肥为主即可,比如碳酸氢铵和硫酸铵。

还可以适当的增加钾肥,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小麦幼苗正常生长。

3、小麦在返青期一定要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起身或拔节期每亩可再追施尿素12-15公斤。

必要时也可结合叶面喷肥,亩喷施2%浓度的尿素溶液30-50公斤,间隔7天左右再喷1次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苗期叶片发黄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小麦苗期常因缺素、病虫危害、药害、肥害、毒害、遭遇恶劣气象条件或栽培管理不善等诸多因素,导致小麦生长发育严重受阻而出现黄苗,现就几种主要原因介绍如下:
一、缺素引起发黄
缺氮:植株矮小细弱,分蘖少,叶片发黄、叶尖枯萎,下部老叶发黄枯落。

防治方法:麦苗见黄时,用2%尿素液叶面喷肥2次,每次间隔1周。

若基肥N素不足,苗期可亩追尿素10Kg。

年后缺N发黄,可于返青期亩追尿素5Kg,拔节期再亩追尿素15Kg。

连续2-3次喷施美洲星、优同素等叶肥对叶色恢复有良好效果
缺磷:次生根极少,分蘖少,叶色暗绿,叶尖发黄;新叶蓝绿,叶尖紫红。

防治方法:亩沟施过磷酸钙50Kg或二铵15Kg,也可用3%过磷酸钙水溶液60Kg进行叶面喷施,每次间隔1周,共喷3次。

缺钾:发黄先从老叶的尖端开始,然后沿叶脉向下延伸,黄斑明显,呈镶嵌状发黄。

黄叶下披,后期贴地,病苗茎秆细小瘦弱,易早衰。

防治方法:亩喷富万钾50ml,共2—3次,每次间隔1周。

二、虫害引起的发黄
蝼蛄:咬食麦苗根茎,使叶片发黄,受害重的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毒饵法诱杀蝼蛄。

麦圆蜘蛛:吸食小麦叶肉组织营养,致使叶片发黄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用好效果、好克螨、螨虫宁、扫螨净、螨即死等防治。

蚜虫:蚜虫危害可导致麦苗发黄。

防治方法:用金好年、比丹、刺蚜、锐杀、莫比朗、吡虫啉等防治。

三、病害引起的发黄
根腐病:症状为根部腐烂,叶片出现病斑,茎秆枯死等。

小麦返青后发病,表现为苗色发黄,株高参差不齐。

防治方法:用20%粉锈宁40—50g+美洲星50-70ml兑水50—60kg 喷雾。

纹枯病:纹枯病危害导致下部叶片发黄。

防治方法:用爱苗、素清、井岗霉素等+美洲星喷雾。

四、肥害引起的发黄
使用缩二脲含量超标的劣质尿素或游离酸含量超过5%的劣质磷肥,重者烧芽不出苗,轻者麦苗枯黄;使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可导致麦苗发黄。

防治方法:若土壤墒情差,应立即浇水。

叶面喷施碧护、美洲星等叶肥症状既能消除
五、渍害引起的发黄
地势低洼或排水不畅田遇连阴雨,麦苗根部受渍害影响,地上部发僵,苗弱苗瘦,铁锈色,叶片发黄。

防治方法:开好“三沟”—围沟、墒沟、腰沟。

六、干旱
主要表现为麦苗矮小,整个麦田发黄较一致。

防治方法是及时进行灌水(要注意方法);乘雨撒施氮肥,但用量不宜太大。

七、冻害
重者麦苗失水死亡,轻者枯萎发黄。

防治方法:施肥、浇水,叶面喷施美洲星或碧护。

八、其它
基本苗过大,气温高,麦苗旺长,田间郁闭,底部老叶发黄。

防治方法:用麦业丰或多
效唑化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