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双孢蘑菇三次发酵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研究

双孢蘑菇三次发酵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研究蔡开地;黄梅卿;郑羡清;江枝和【摘要】The effects of tertiary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under different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mycelial growth, yield and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Agaricus bisporu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sing tertiary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Agaricus bisporus mycelium exhibited a faster germination and growth, growed more strongly and thickly, suffered less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fected no mixed bacterium and the fruitbodies was larger and tighter, the yield could be increased by 5.24%~12.57%compared with secondary fermentation.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of tertiary fermentation was 50℃ and the optimum culture time was 48 h.%研究培养料三次发酵不同培养时间、不同培养温度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及出菇情况、产量和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二次发酵相比,采用三次发酵,双孢蘑菇菌种发菌、吃料快,菌丝粗壮浓密,吃满料时间短,病虫害危害轻,无杂菌,并且菇大,结实,产量也比二次发酵高,增产幅度为5.24%~12.57%。
双孢菇栽培技术

双孢菇具有肉质丰厚、味道鲜美、营 养丰富等特点。它喜欢生长在富含有 机质的土壤中,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 、湿度和通风条件。
双孢菇的营养价值
01
02
03
蛋白质含量高
双孢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对于人体维持正常生理 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和矿物质
双孢菇富含多种维生素, 如维生素B、维生素D等, 以及钾、磷、钙等矿物质 ,有助于维持人体健康。
低脂肪、低热量
双孢菇中的脂肪和热量含 量很低,适合减肥人群食 用。
双孢菇的市场需求与栽培前景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双孢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市场需求不断增 加。
栽培前景:双孢菇的栽培周期短、产量高、投资回报快。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双孢菇的栽 培前景非常广阔。栽培双孢菇有助于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一种具有经济效益 的种植选择。
的生长创造条件。
04
双孢菇栽培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方 案
菌丝生长缓慢
要点一
原因
温度过低或过高、湿度不足、通风不良等。
要点二
解决方案
调整温度至适宜范围,保持适宜湿度,增加通风换气次数 ,提供充足光照。
菇体变形或色泽异常
原因
环境因素不适宜、营养不良、病原菌感染等。
解决方案
调整温、湿度及光照等环境条件,优化培养基配方,及 时防治病原菌感染。
节能保温技术
研发新型保温材料和技术,减少 栽培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高效照明系统
采用LED等高效照明技术,提供适 宜的光照环境,降低电力成本。
水分管理技术
改进浇水方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减少水资源浪费。
智能化、机械化栽培设备的应用
自动化控制系统
中国双孢蘑菇发展现状及保鲜技术研究

中国双孢蘑菇发展现状及保鲜技术研究一、双孢蘑菇产量双孢蘑菇又称白蘑菇、蘑菇、洋蘑菇,欧美各国生产经营者常称之为普通栽培蘑菇或纽扣蘑菇。
双孢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有"世界菇"之称,可鲜销、罐藏、盐渍。
双孢蘑菇的菌丝还作为制药的原料。
2010至2019年期间,双孢蘑菇的产量在2015年达到峰值,之后逐年降低,2019年其产量减少至231.4万吨,同比下降了6.81%。
从整体情况来看,2019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为3934万吨,双孢蘑菇的产量占食用菌总产量的5.88%。
二、中国部分地区双孢蘑菇产量2017年我国双孢蘑菇产量最高的地区为河南、江苏、福建,其产量分别达到96.7万吨、51万吨和40.9万吨。
2018年我国双孢蘑菇产量排名前三的地区为江苏、河南和福建,其产量分别达到63.3万吨、45.8万吨和38.3万吨。
从变化情况来看,由于河南产量大幅减少,江苏产量增加,因此江苏成为2018年双孢蘑菇产量最高的地区。
三、双孢蘑菇行业竞争格局从各企业生产的双孢蘑菇数量来看,2019年江苏裕灌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产量达到了61200吨,其次为江苏紫山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产量为36000吨。
四、双孢蘑菇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双孢蘑菇组织细嫩,表面没有组织保护,在采后贮运过程中极易受到机械伤害和微生物浸染,保质期比较短,是一种极易褐变、腐烂的食用菌。
随着人们对食用菌鲜品质量和安全要求的提升,研发无公害、无毒性、无污染双孢蘑菇品质调控技术成为了当务之急。
双孢蘑菇发生腐烂褐变原因主要有三种,包括酶促褐变、自身衰老和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双孢蘑菇采后的保鲜方法有低温冷藏、臭氧保鲜、气调保鲜、辐射保鲜、化学涂膜保鲜和生物源涂膜保鲜,其中生物源涂膜保鲜是一种环保无污染的保鲜方法,随着人们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烈,以及成本低且无残留危害的绿色保鲜技术逐渐升级,成本低、绿色安全且易操作的保鲜技术必将成为未来双孢蘑菇采后保鲜的热点方向。
双孢蘑菇隧道筐式堆肥发酵新模式研究

材 靴
料11 .
溪
双 孢 蘑 菇 隧 道 筐 式 堆 肥 发 酵 新 模 式 主 要 包 含 以下 3方
面的内容:
发 酵 筐 设 计 发 酵 筐 四 周 用 木 材 或 其 他 耐 高 温 耐 高 湿
的 材 料做 成 一 个 宽 8 m ̄ 8 mx 3 m 的 长 方 体 , 且 0c 长 0c 高 2c 并 在 长 方 体 的 每 个角 上 装 一个 高 4c 的 支 撑 脚 ,使 每 层 筐 高 m 4 筐 底 采 用 不 锈 钢 钢 丝 网 布 ( 1 。 发 酵 筐 在 隧 道 内 一 0 m, c 图 )
国 国情 的 双孢 蘑 菇 堆 肥 发 酵 新 模 式 。 研究 借 鉴 国 内外 发 酵模
式 和 堆 肥 发 酵 原理 , 过 多 年 试 验 设 计 出 一 套 隧 道 筐 式 堆 通 肥 发 酵新 模 式 。现 介 绍 如 下 :
管 道 也 可 以 用 热 风机 代 替 或 两 者 配 合 使 用 效 果 更 佳 。 隧道 空
左 右 ) 一个 05m ̄ . m 双 层 玻 璃 做 的 观 察 窗 , 于 中期 对 开 . 08 用 隧 道 内部 的 观 察 及 观 察 料 的取 出 。 道 外 安 装 蒸 汽 发 生 器 ( 隧 锅 炉 )蒸 汽 通 过 管 道 从 隧 道 底 部 通 入 发 酵 隧 道 内 , 道 内两 根 , 隧 蒸 汽 管 道 上 按 一 定 的 距 离 比 例 打 一 定 数 量 大小 不 同 的 小 孔 , 从 而 有 利 于 蒸 汽 均 匀 散 发 到 隧 道各 部 。 隧道 内底 部 安 装 有 加
传统种植--双孢蘑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及产业化经营

传统种植--双孢蘑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及产业化经营双孢蘑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及产业化经营一、必要性食用菌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我市发展双孢蘑菇生产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我市属农业大市,农业种植品种比较单一,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创汇农副产品相对较少。
发展双孢蘑菇生产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出口创汇和提高财政收入,是提高我市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率和市场占有率的重要途径。
1、国际市场。
双孢蘑菇是欧美市场上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
最近美国欧美等发达国家解除对我国的出口限制,大量双孢蘑菇走出国门,国内外双孢蘑菇市场供不应求,双孢蘑菇市场价格也迅速攀升,种植户经济效益也成倍增长。
专家预测,人类对双孢蘑菇的需求将会以每年5%—8%速度增长。
2、国内市场。
一些营养专家建议:我国人民的日常健康饮食,餐桌上应该调整为一荤,一素,一菇。
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鲜菇消费市场正在迅速扩大,由于该地区以工业为主,双孢蘑菇种植栽培面积越来越小,市场供不应求。
六安距南京,上海,杭州等消费城市较近,交通便捷。
发展食用菌生产不仅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高山型、出口型、城郊型食用菌生产”的政策,而且还能为我市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地理优势、我市地处大别山北麓,江淮分水岭地区,人多地少,缺水易旱。
发展双孢蘑菇生产,具有占地面积小,御旱能力强,技术简单易普及的特点,是发展高效益节水农业的首选品种。
我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在15.5℃,适宜栽培双孢蘑菇。
实践证明:在我市种植双孢蘑菇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在省内外市场上倍受青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4、资源优势。
金安区是水稻主产区,拥有丰富的稻草资源,随着金安区三十铺万头奶牛项目的实施,能够充分满足双孢蘑菇生产对牛粪及稻草等原料的需求。
以牛粪加稻草为主料从事双孢蘑菇的生产,比采用单一的稻草栽培双孢蘑菇具有产量高,质量好等优点。
宁夏六盘山区夏季生产双孢蘑菇技术的研究

孢蘑菇起步于 20 , 几年 的努 力 这一 模式 日趋 成熟 。 00年 经 今 年(05单产达 9k/ 2为众多农 户取得 了显著的社会经济 20 ) gm ,
效益。现将试验的生产技 术研 究报告如下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供 试菇棚 . 1 0 菇棚 3 栋 。 多 年 试验 证 明 : 5 m2 0 经 四层
维普资讯
食 用 1r 一
E DⅡI F N LE U]GI
宁夏 六盘 山区夏 季 生产 双 孢 蘑菇 技 术 的 研 究
王志强 蔺建斌 凌霞芬 祁登 明 米 占国 郭 倩 李 强
(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
村为单位相对集 中; 地势平坦 , 选 高爽通风 , 交通方 便 , 近水 靠
源、 远离污水坑 、 牲畜 圈场 的地 方 ; 视地形 灵活安 排菇棚方 向, 最好坐北向南 , 间距 不得小于 8m; 棚 棚外取土打墙 , 打成后棚 内地面要高于棚外地面 。
文章编号
10 0 0—85 (0 6 0 37 2 0 )6—0 4 03—0 2
六盘山地 区属干旱 半干 旱气 候 , 空气 干燥 , 降雨 不匀 , 春 夏雨少 , 秋季雨多 , 且有 干 年湿年 之分 ; 温不 稳 , 热无 常 , 气 冷 早年温高 , 涝年温 低 , 昼夜 温差 较大 , 且 这些 都是 双孢 蘑菇栽
2 技 术 要 点
2 1 备料及配方 . 根据双孢 蘑 菇对营养物 质的要求 ( 含氮量
模式下 , 本地区的双孢蘑 菇 比甘肃 、 山东 、 河南 、 河北 等省份提
充。蘑菇生产一 次性 投料 数量 较大 , 最好 常 年进行 积累 。草 要求晒干 、 淋 、 霉变 、 腐 烂 。粪 要求 晒 干打细 , 黄 、 无雨 无 无 色 无腐蚀 。如果来不 及晒 干 , 可将 牛粪 用 水调成 糊状 与麦 草混 合建堆 。
双孢菇的新型栽培技术:冷库周年栽培法

双孢菇的新型栽培技术:冷库周年栽培法利用闲置冷库生产双孢蘑菇,能保证一年四季不断生产。
冷库内生产双孢蘑菇,温、湿度易控制,产量高,质量好,菇体圆正,洁白柔嫩,出菇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
建菇床一般为竹木结构,床架一般为角铁或水泥结构菇床长度不限,挡板高20厘米,层间高55~60厘米,底层距地面20厘米左右,走道宽不低于50厘米。
一般冷库可搭5~6层床架。
通风设施改造将原有的通风口加上空气过滤装置,将制冷机改为既能抽取新鲜空气,又能使冷库的空气循环两种用途。
增加冬季取暖设备,如安装暖气片,或制土灶供暖。
培养料配方:麦秸3000千克,湿鸡粪2.4米3,石膏200千克,尿素20千克,石灰100千克,过磷酸钙60千克。
建堆与发酵。
建堆前3天,先把麦秸预湿,同时加入2%石灰,然后一层麦秸一层鸡粪进行堆制。
湿鸡粪要打成糊状并将尿素拌入料堆宽2米,高1.8米,长度不限,堆要整齐,边要垂直,堆顶为龟背形,料堆水分为75%。
料内温度每天测2~3次,最理想的温度为70~80℃。
约7天后,进行第一次翻堆,并把过磷酸钙均匀加入。
复堆改为宽1.8米,高度不变。
约6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并把石膏和尿素均匀加入,这次应适当调整水分,水分不可过大,堆宽度缩为1.6米,高度不变。
第三次翻堆时,结合料干湿情况决定是否加水,含水量为68%,此时应测pH值,偏低时要用石灰或石灰水进行调节。
每次翻堆应在料温往下降时进行。
具体的翻堆次数,还应根据料堆温度等情况灵活掌握,般为4~5次。
20天左右结束前发酵。
二次发酵:即将前发酵的培养料运到经严密消毒、杀菌的菇房内,由上到下平铺在床架上,采用蒸汽升温,让室温达到57℃,料温达到58~60℃,保持6~8小时,然后料温降至55℃,保持12小时。
以后每天降2~3℃,8~10天降到28℃以下即可播种。
没有蒸汽升温条件的可采用大堆改成两小堆的方法,进行控温、灭菌处理。
具体做法:将大堆改成宽1.5米、高1米的两个弧形小堆,料底层中间用砖或架板垒起一个高30厘米、宽50厘米的通风道,再用塑料薄膜盖上,让料温升到55~60℃保持2天,然后打开通风口降温,总共需要7~8天时间。
双孢菇一年两作栽培技术

双孢菇一年两作栽培技术传统的双孢菇种植模式,一般为每年一批,以山东为例,一般于9月上中旬播种,翌年5月底清棚,需时长达9个月之多,从占用菇棚、占用劳动力等方面考虑,均是不合算的。
打破常规,在同一菇棚中实现一年两作,一个生产年度内投料2批,在提高菇棚复种指数的基础上,可以同步大幅提高生产效益。
1.菇棚处理:将菇棚改建为日光增温(冬暖式)棚,有投资实力的可修建标准菇棚,并配置水温空调,即可实现11月以后的低温和3月份以后的偏高温时段均正常出菇的目的。
对菇棚使用百病去无踪等药物进行彻底的消杀处理后,在进料播种前5天左右,向棚内灌水,任其自然流渗,使充分灌透,一则增加棚湿,二则降低棚温。
2.发菌管理:一般可安排8月中旬播种,开启水温空调控温在25℃左右,即可实现正常发菌。
第二批播种在1~2月份,则需开启水温空调进行升温。
3.出菇管理:调控适宜温度,保障出菇要求:一般可调控温度在14℃~20℃范围,低温季节可趋向下限附近。
加强通风管理,减少病虫危害:改变以往保温时段不通风、病害严重,高温时段大通风、基料失水的粗放管理模式,保持棚内氧气供应,并经常喷洒赛百09等预防或杀灭各种侵入的病菌。
配合控潮减潮,实现总产不减:通过后熟培养等技术手段,确保第一潮菇产量高而稳,收获后应补水,同时补充一些速效营养,令菌丝快速恢复初始健壮态势,并保持一个后熟时间,再次出菇时,其产量与此前几无差别,连续收获三潮菇,即与传统方法的五六潮相当。
至12月底,第一批投料可做清棚处理,使用百病去无踪配合百病傻等药物对菇棚进行杀菌后,翌年1月份即进行第二批投料,2月下旬即进入出菇管理,5月底结束。
至此,即可实现一年两作的栽培。
其他管理均同常规。
(来源:中国百科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105~110Acta Agr i culturae Jiangxi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陈家友,李可凡,王尚堃*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河南省周口市科技攻关项目(636)。
作者简介陈家友(5),男,河南淮阳人,副教授,从事农业经济方面的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王尚堃。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河南周口466001)摘要:双孢蘑菇是一种世界性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栽培推广价值。
从品种选择、覆土研究、培养料配方、设施内环境调控、栽培模式5个方面综述了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指出了模式化栽培技术的关键与创新栽培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今后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覆土;培养料配方中图分类号:S64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11)04-0105-06R esearch A dvance i n M odeli ng Cu lti va ti on T echnol ogy ofAgaricus bis porusC HEN Jia-y ou ,LI Ke-fan ,WA NG Shang-kun *(Depart m ent of B i ol ogica l Engi nee ri ng ,Z houkou Vocati onal Technol ogi ca lColl ege ,Zho ukou 466001,China)Abstra ct :A gar icus bis porus (Lange)Si ng is a worl dwi de edi b l e mushroo m,and it has hi gh value of cultivati on and po pu lariza ti on .Th i s arti c le s ummar ized the resea rch advance i n the m ode li ng culti va tio n technol ogy of A gar icus bis po rus fro m the foll o wing fi ve aspects :se l ecti on of var i ety ,soil-coveri ng research ,for m ula of cu ltivati on m aterials ,enviro n m en tal control i n the faciliti es ,cu lti va ti on pattern ,poi nted out the key of the m ode li ng cultivati on techn i ques and the necessity of i nnovating the cu lti vatio n pattern ,and pro posed the fut ure research d irectio n and deve l op m enta l trend of the m o deli ng cu ltivati on technol ogy ofAga ricus bis porus .K ey wor ds :Aga ricus bis porus ;Modeli ng cultivati on techn i que ;Soil-co ve ri ng ;F or mu l a of cu lti vati on m ater i a l双孢蘑菇(A ga ric u s bis por u s)简称双孢蘑、双孢菇,又名洋蘑菇、自蘑菇、世界蘑,俗称蘑菇,属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1],具有一定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价值[2~3],是目前世界上栽培规模和产量最大的一种食用菌[4],其产量约占世界食用菌产量的40%左右,也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创汇食用菌。
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双孢蘑菇已进入设施化和规模化栽培阶段[5]。
为了加快双孢蘑菇栽培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促进其健康、有序地发展,本文从品种选择、覆土、培养料配方、设施内环境条件调控和栽培模式5个方面对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品种选择品种是影响双孢蘑菇栽培模式产量和品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一般设施栽培的优良菌株应具备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等要求[5]。
周国英等[6]通过引进加拿大品种Ta 、Tb 、L 与国内主栽品种As2796[7]进行对比,结果表明:Tb 菌株表现最好,其抗病虫害能力强,具有出菇早、整齐、菇型适中、菇肉细嫩、口感好、产量高的特点,是适合设施栽培模式的优良品种。
这与侯兴华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
而黄海洋等[8]的研究则表明:从双孢蘑菇As2796中分离出的商Ag-2在菌丝长势、产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菌株,适合在河南省商丘市推广栽培。
王洪芸等[]研究表明双孢蘑菇栽培品种的选择与用途有关,在北方用于鲜食的可以栽培176、163品种;制罐出口的则可栽培U3、152品种。
品种的颜色对双孢蘑菇的抗逆性、品质存在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棕色品种比白色品种耐低温,且在口感和品质方面也优于白色品种[10]。
因此,各地可因地制宜,按照各种栽培模式对品种的要求,选择适合当地栽培条件的优良品种。
2覆土研究双孢蘑菇是一种草腐菌,具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性。
因此,有关双孢蘑菇覆土研究主要集中在覆土出菇机理,覆土对双孢蘑菇菌丝产量的影响,覆土材料、药剂处理对双孢蘑菇品质的影响和覆土模式等方面。
2.1覆土出菇机理Tho mas 等[11]认为:覆土层能够积累蘑菇菌丝产生的气体激素,使之适宜蘑菇子实体原基的发生。
Stoller [12]提出覆土能够提供一个媒介以破坏抑制物。
Eger[13]和Tho mas [11]等发现覆土中的微生物对蘑菇原基的形成是必要的。
Par k 等[14~15]证实覆土中起作用的微生物是细菌,而不是放线菌、霉菌或酵母菌,这些细菌的代谢物可刺激双孢蘑菇子实体原基的形成,且代谢物是不耐热的。
Hayes[16]和R ai ney[17]等的研究表明:刺激蘑菇子实体形成的细菌主要是恶臭假单孢菌(P se ud o monas pu ti da )等,这些细菌能够以蘑菇产生的气体代谢物作为唯一碳源而生长。
覆土中假单孢菌的数量越多,蘑菇的产量也越高[]。
子实体原基形成时,覆土:2011-02-24:0240001:198:9:18中细菌数量显著增加,直到第2潮菇采收结束,荧光假单孢菌数量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19]。
有关覆土中细菌诱导双孢蘑菇出菇的机理,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20~23]并不一致,双孢蘑菇原基形成的抑制物是否为可溶性物质、气体、草酸钙,目前尚无定论。
张大飞等[24]应用离子色谱法和稀释平板计数法(采用1-氨基环丙烷-1-羧酸,即AC C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分别测定了双孢蘑菇培养料、覆土及鲜土中ACC脱氨酶产生菌的数量,经过研究分析,提出了双孢蘑菇产生的乙烯是其子实体原基形成及发育的自抑物质,覆土中ACC脱氨酶的产生菌通过利用AC C,消除了乙烯合成的前提物,从而减少了双孢蘑菇产生的乙烯量,这是双孢蘑菇覆土出菇机理的新观点。
这将对双孢蘑菇设施栽培覆土出菇机理的认识又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2.2覆土对双孢蘑菇菌丝产量的影响覆土对双孢蘑菇菌丝产量具有重要影响,而菌丝产量是双孢蘑菇产量形成的基础。
为明确覆土对双孢蘑菇菌丝产量的影响,蔡为明等[25]在双孢蘑菇栽培中,以传统蘑菇砻糠田泥覆土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泥炭比例覆土配方的理化性状、细菌生长量、双孢蘑菇菌丝生物量及其产量的情况,理化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泥炭比例覆土的空隙度、持水率以及-17.28~-2.16kPa水柱牵力下的水分释出量,都随着覆土中泥炭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对磷脂脂肪酸(PLF A)的分析结果表明:100%、50%和30%泥炭覆土中的菌丝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传统砻糠田泥覆土(P< 0.05),并随着泥炭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覆土中的菌丝生物量均于第2潮菇原基形成期达到最大值。
覆土中的细菌数量随着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而增多,不同覆土的细菌数量与蘑菇菌丝生物量呈正相关,覆土中的细菌与蘑菇菌丝存在营养共生关系。
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蘑菇子实体形成量与覆土中的菌丝生物量呈密切正相关,与覆土持水率(含水量)呈正相关;覆土层蘑菇菌丝生物量和持水率是蘑菇覆土基质优化的重要技术指标。
这对开发新型覆土材料和优化覆土材料的理化性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2.3覆土材料双孢蘑菇最理想的覆土材料是草炭土[1,26],但其价格昂贵,生产成本较高。
为降低成本,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可在草炭土中适当加入土壤,利用腐化牛粪、发酵土、废菌糠加以处理,在粘土中掺谷壳及根据覆土要求,采用适当的配方制作覆土作为双孢蘑菇覆土材料。
草炭土中掺壤土,在覆土厚度为3.3c m时,从不同覆土的最大持水力、双孢蘑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情况以及产量和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草炭土与壤土体积比以55较为适宜[]。
利用增温剂发酵熟化的牛粪与土的混合物作为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结果显示熟化牛粪中的粪草粉部分与土以11.5混合的处理比对照细泥垄糠土增产5%左右,而牛粪中的粪粉部分对产量有负面影响,不宜作为双孢蘑菇覆土材料利用[26]。
发酵土是一种具有良好覆土特性的覆土材料,其含有适量的有机质,具有较大的饱和含水量和空隙度,持水性较好,制作省工、简便,增产幅度为10%~15%[27]。
用废菌糠作双孢蘑菇覆土材料,必须经适当无氧发酵等一系列处理后再添加到消毒后的普通泥土中混合使用,不能完全使用废菌糠。
从不同覆土材料的最大持水力、菌丝在覆土中的生长情况及产量等方面综合考虑,20%普通菜田土添加80%废菌糠的处理效果最好[28]。
粘壤土掺谷壳作双孢蘑菇覆土材料,以1m3粘壤土中添加谷壳量9kg最为适宜[29]。
根据双孢蘑菇对覆土材料的要求,在多年栽培实践基础上,提供了2个覆土材料配方:配方一为壤土4 m3、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15kg、石膏17.5kg、干发酵麦秸粗糠75kg、石灰15kg,水适量;配方二为壤土4m3、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17.5kg、石膏17.5kg、麦糠50kg、石灰15kg,水适量[30]。
刘君昂等[31]选择湖北荆门本地的3种土样及其与砻糠混合组成6种覆土材料,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棉花地的土壤最适合作双孢蘑菇设施栽培的简易覆土材料,该处理的菌丝爬土快、生长快、出菇时间早、出菇产量高,其土壤团粒结构适中。
因此,各地可根据当地资源,开发新型覆土材料,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双孢蘑菇栽培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