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主要致贫原因
贫困村致贫原因分析报告

贫困村致贫原因分析报告近年来,我国的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大量的贫困地区取得了脱贫致富的成功故事。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我国贫困问题依然很严峻,其中的贫困村是最需要关注和帮助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贫困村的导致因素和如何应对,我们进行了贫困村致贫原因分析报告,以下是分析结果和具体建议。
一、产业经济薄弱,缺少有效的生产力产业经济是农村经济的基础,但在贫困村中,由于自然条件、技术水平、资金流等多方面原因,产业经济薄弱,缺少有效的生产力。
部分村庄贫困人口主要从事耕地、养殖、林业等传统经济活动,但受基础设施差、产品质量问题等制约,产值低下,难以获得高额收入。
此外,许多贫困村电商运营、特色农产品、冰雪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慢,经济产业存在单一性,缺乏市场化和扶贫与能力的结合,严重制约了村庄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的机会。
建议:加强产业转型升级。
贫困村应积极引入优势企业,加速农产品品牌化和业态的多元化,并打造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知名品牌,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加大市场宣传力度,增加产品销售渠道,提高村庄的整体经济实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村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产业升级和促进村庄发展的重要保障。
但在贫困村中,由于交通不便、电力水源欠缺,网络通讯故障严重,农田灌溉难度大、环境维护难度高,制约了村庄发展,也影响了乡村产业的发展。
其中的电力、道路、交通、水利、信息化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建议: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应加大对贫困村庄的电力、道路、交通、水利、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解决村庄交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要避免盲目投入资金,在前期调研、规划、建设过程中精细化管理,确保用好每一笔扶贫资金。
三、扶贫政策实施不规范、授权不足贫困政策是扶贫工作的核心,是村庄和村民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扶贫政策面对的是一份特殊的人群,政策的实施存在一定难度。
一些贫困村扶贫政策实施不规范,没有有力担保制度的引导,资金流转方面相互关系紧密,村庄和村民中缺少足够的政策授权,致使扶贫资金流向混乱。
牧民致贫原因及帮扶计划

牧民致贫原因及帮扶计划一、背景介绍西藏是我国唯一的自治区之一,也是我国南部边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区总人口为318万,其中农牧民占总人口的82%以上,其中牧民占农牧民总数的近60%。
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牧民家庭在经济条件上一直处于劣势地位,致使其家庭收入水平比城镇居民和农民较低。
二、牧民致贫原因1. 地理和气候环境限制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加之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致使牧民精准扶贫工作难度较大。
同时,这种地域和气候的限制也使得牧民只能从事畜牧业,且收入来源单一,致使其经济条件较为贫困。
2. 教育和技能水平低下由于牧民长期生活在偏远的地区,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技能有限,缺乏现代科学的知识,无法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也无法了解市场需求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这也制约了他们的经济发展。
3. 市场机制不完善由于西藏地区的经济较为闭塞,市场机制不完善,农产品售价难以确定,市场信息不对称,牧民产品的进入市场障碍较大,并不能得到合理的回报,致使他们的经济收入水平不能得到提高。
三、牧民帮扶计划1. 增强教育培训针对牧民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而有益的工作。
政府应该加强对牧民地区学校的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在统筹权益的基础上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加大对牧民地区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经费投入。
同时,提供更加便利、普及的技术和手段,让牧民更容易、更及时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进展,从而减少技术壁垒。
2. 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应该加大市场监管和扶持力度,促进农村市场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提高牧民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督,建立起牧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
3. 发展产业和扶贫在发展产业方面,政府应该积极引导牧民就地发展特色产业,例如畜牧业、草原旅游等行业,推广科技养殖、增值加工等技术,同时也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并加强物流配送,促进农产品流通,以开发出更多适应当地情况的产业,增加牧民的经济收入。
农村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及精准脱贫对策——以湖南醴陵市均楚镇大垅洲村为例

第39卷第3期 城市学刊V ol.39 No.3 2018年5月 JOURNAL OF URBAN STUDIES May 2018农村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及精准脱贫对策——以湖南醴陵市均楚镇大垅洲村为例陈静文,向汉庆,王柯入(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株洲412007)摘要:目前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发展落后,严重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和中国梦的最终实现。
农村贫困地区致贫的主要原因:经济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科学技术普及率低;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因病、因灾、因残致贫严重。
实施精准扶贫的对策有实施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扶志和扶智相结合、搬迁扶贫、卫生扶贫等。
关键词:农村贫困地区;致贫原因;精准脱贫对策中图分类号:C 913.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8.03.015文章编号:2096-059X(2018)03–0083–04目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二元结构明显,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落后,严重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和中国梦的最终实现。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三农”问题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就是为了补短板,实现综合平衡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1]大垅洲村位于均楚镇西南方向,距离醴陵城区45公里,距离镇区15公里,村围南北长10公里,东西长3公里,总耕地面积有4 077.1亩,区域总面积21.6平方公里,是均楚镇的边远村。
2016年由原大垅洲村、岱兴桥村、李婆塘村合并而成,全村共46个村民小组,1 511户,总人口5 540人。
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饮用水困难,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等,被划定为“省级贫困村”。
习近平总书记说:“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主要致贫原因解释

主要致贫原因解释贫困一直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影响着数以亿计的人们。
而要解决贫困问题,首先需要深刻了解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
本文将就主要致贫原因进行解释和分析。
教育水平不足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现代社会,教育被视为获取知识、技能和机会的主要途径。
然而,由于一些家庭无法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导致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情况下,孩子们很难获得好的工作机会,从而继续沿袭家庭贫困的命运。
缺乏经济机会也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
缺乏工作机会或者工作机会收入水平低,会使人们无法脱离贫困状态。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密集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当地居民长期处于生活拮据的状态。
健康问题也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缺乏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使得许多贫困家庭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导致疾病对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而为了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一些贫困家庭甚至不得不倾家荡产。
另外,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也是造成贫困的原因之一。
干旱、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会给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和民生造成严重破坏,使当地居民生活无法正常进行,甚至需要依靠外部援助来渡过难关。
总结来看,教育水平不足、缺乏经济机会、健康问题以及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世界范围内贫困问题的恶化。
要解决贫困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国际机构和个人共同努力,制定出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帮助贫困人口摆脱困境,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人关注和支持贫困人群,共同为消除贫困而努力。
贫困户致贫原因及帮扶措施

贫困户致贫原因1、因病;2、因残;3、因学;4、因灾;5、缺土地;6、缺水;7、缺技术;8、缺劳力;9、缺资金;10、交通条件落后;11、因婚;12、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注意:选择贫困户致贫原因,一定要精准、切合贫困户实际情况,例如:因病,要具体写出什么病。
如果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应选择最主要的一项。
结合当地情况,缺水和交通条件落后一般不作为致贫原因。
扶贫帮扶措施参考样本1、医疗帮扶:协助申请办理大病救助;2、种植帮扶:帮助加入XX合作社,调整种植结构,培训种植技术,例如种植大蒜、大葱、甘蓝、韭菜、芦笋、柿子、黄瓜、西瓜、苹果、葡萄、牡丹等小麦玉米之外的高效经济作物,增加收入;3、养殖帮扶:帮助加入XX合作社,培训养殖技术,例如养殖鸡、鸭、鹅、猪、牛、羊等其他规模养殖增加收入;4、务工就业帮扶:介绍贫困户户主或家庭成员,到XX地方XX企业务工,提供就业岗位;5、技术培训帮扶:培训贫困户户主或家庭成员,学习养殖技术或种植技术,发展养殖或者种植产业,增加收入;培训学习驾驶技术;培训学习木工、瓦工、钢筋工、钳工等技术;培训学习其他加工技术,增加就业机会,脱贫致富;(未完,见背面)6、金融贷款帮扶:帮助协调贷款,发展XX产业,增加收入;7、政策帮扶:协助申请办理低保或五保,协助办理计划生育奖励资金,争取危房改造资金;8、土地流转帮扶: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收益,增加收入;9、产业帮扶:光伏产业、面粉加工、服装加工、发展牡丹产业、瓶盖加工、绑扫帚、藤椅等家具加工、纸袋加工、小饰品加工等,让贫困户参与务工或入股融入发展产业的方式,增加收入;10、捐助慰问帮扶:志愿帮扶、社会捐助、民政救济;11、加入电商帮扶:发展农村淘宝,在网上进行买卖交易;12、旅游农家乐帮扶:利用池塘、沟渠发展垂钓休闲娱乐,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13、教育帮扶:保证贫困户家庭孩子不辍学或毕业后帮其联系工作;14、创业帮扶:帮助贫困户策划论证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例如磨豆腐、卖豆芽、炸油条、摆地摊、小规模经营商店等;15、基础设施帮扶: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例如打井、铺设高压线到机井、村庄修路等(针对基础设施较好的村庄可填此项);注意:以上帮扶措施仅供参考,帮扶措施应根据贫困户家庭情况,与贫困户家庭收入、实际情况相符,越具体越好。
农村主要致贫原因

农村主要致贫原因农村致贫的原因非常复杂,包括经济、社会、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致贫原因:1.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村主要依靠种植业和畜牧业为生,经济结构单一、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容易受到天气灾害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收入波动较大。
2.缺乏农业技术和资金支持:农民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资金支持,导致农业生产效益较低。
此外,缺乏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农民难以集中力量进行生产经营。
3.农民素质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相对较少,农民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资本和资源流失:农村地区的人口大量外流,农业劳动力减少,丧失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忽视了农村经济发展,资金和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农村发展滞后。
5.自然条件限制:大部分农村地区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这些限制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6.医疗卫生条件落后: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医疗设施和人才普遍匮乏,这增加了居民就医的困难度和费用,也加大了贫困的风险。
7.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机制对于农村地区的农产品收购和销售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大,农民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8.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不完善,缺乏对失业、疾病、意外事故等风险的有效保障,一旦遇到不可预见的困难,容易陷入贫困。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需要综合施策,涉及到经济、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对策:1.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农村地区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工作,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
3.优化农村金融和信贷政策:加强对农户的金融支持,提供合理的信贷政策,为农民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保障。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效率和市场接入能力。
致贫原因调研报告

致贫原因调研报告致贫原因调研报告引言:贫困是一个复杂而深入的社会问题,影响着世界各地的许多人。
为了更好地了解贫困的根源,本报告对致贫原因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经济因素:1. 就业机会不足:就业是改善贫困状况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然而许多地区在经济发展不充分的情况下,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导致人们难以找到稳定的收入来源。
2. 低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与就业机会密切相关,缺乏教育资源和贫困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不足,使得贫困人口难以获得高收入的工作机会。
3. 资源不均衡分配:一些地区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很难吸引外来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导致贫困问题长期存在。
二、社会因素:1. 社会歧视和排斥:一些特定的群体,如少数民族、残疾人或其他弱势群体,面临着社会歧视和排斥,很难融入主流社会,从而导致他们生活质量的下降和贫困问题的加剧。
2. 城乡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导致贫困问题的另一个原因。
农村地区缺乏现代化的产业和基础设施,导致就业机会有限,农民收入低,难以摆脱贫困。
同时,城市中的高房价和生活成本也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三、自身原因:1. 缺乏企业家精神:一些贫困人口缺乏创业意愿和敢于承担风险的决心,导致他们无法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展自己的经济活动,限制着自身发展的机会。
2. 疾病和健康问题:贫困地区的医疗资源匮乏,疾病和健康问题成为困扰贫困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贫困条件下的营养不良和恶劣生活环境,也对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结论:贫困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和个人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仅仅从经济层面来解决贫困问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适时采取相关政策措施来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消除社会歧视、加强健康保障等。
只有全面解决致贫原因,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目标。
现阶段农村贫困群体贫困原因分析

段 ,特别是贫 困地 区的农 民缺乏对 现代科技的 了解和掌握 ,
缺乏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谋生 的技能 嘲 。 为此 , 必须重视人力
资本投资, 重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培养会懂技术、 会经营
管理 、 有文化 的现代新 型农 民。 ( 二) 劳动寻求不足和再就业机会 缺失
贫 困家庭成员 的受教育程度偏低 。因此 , 农村贫 困地 区农业 购买农 机 、 化肥 、 种子 、 农药 等耕 种成本 、 子女 教育 、 医疗支 出
负 担 加 剧 了 农 民 的贫 困 。 三 是 农 村 人 力 资本 短 缺 。 受教育少 、 思想素质低 , 小 农 意
力促进 农 民增收 , 保持 农 民收入持续 较快增长 ; 坚持 和完善 农 村基本经 营制度 , 构 建集 约化 、 专业化 、 组 织化 、 社会化 相
摘
要: 现 阶段农村 贫 困群体贫 困原 因主要有农村 贫困群体 老弱病 残身体、 家庭状 况和 能力等 自身原 因, 此外还
有劳动寻求; F Y . - 和再就 业机会缺 失、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 资金 性贫 困、 社会资本缺乏、 公共政策 实施 中的问题 等原 因。 关键 词 : 农村 ; 贫困群体 ; 贫 困原 因
中图分类号 : F 3 2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9 1 X( 2 0 1 3 ) 1 3 — 0 0 3 8 — 0 2
一
、
引言
根 据现 阶段 中国农村 贫 困群体 的现状 和党 中央政府 部
门制定 的扶 贫政 策实施情况看 , 中国的农 村贫困群体主要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主要致贫原因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精准扶贫之我见
从我们对口帮扶的村镇的调研情况结合我个人在农村任职经历,对农村至贫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劳力至贫,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
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和社会保险,对农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导致难以脱贫。
现有贫困户中,因缺劳力至贫占贫困户总数的60%以上,这类贫困户是扶贫工作的难点。
此类贫困户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即使脱了贫也容易返贫。
(二)因病至贫,家庭成员得慢性重症或突患重病
贫困户中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债台高筑。
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没有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三)致富无门,安于临界现状。
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无技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在家想致富,又缺资金、缺项目,经济状况处在脱贫的临界线上,自身安于现状,不愿拼搏。
对此类贫困户采取帮扶措施容易见成效,针对这类贫困户,应提供增收项目,在资金、信息方面给予帮助,能使其尽快摆脱贫困。
(四)遭遇灾害,家庭经济状况变差
个别农户本来就举债经营,想押宝致富,但若遇到投资项目遭遇天灾人祸。
家庭经济状况就雪上加霜,极有可能造成贫困。
精准扶贫就要针对农村至贫原因做出准确判断,找出脱贫策略,帮助贫困户致富奔小康。
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做好政策宣传,培养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
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
扶贫应先扶志,人穷志不短,不能安于现状,等着政府捐物捐资,滋生依赖心理,而是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借助外力,形成合力,主动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发展生产,发展经济,寻找到脱贫致富新路子。
(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有保障要建立面向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有绝对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份是无劳动能力的人口,通过帮扶很难脱贫,只能纳入社会救助范围。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民养老保险金制度。
要提高和扩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和保障范围,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支出,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防止农户因病返贫和因贫失医。
将农村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贫困户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给予医疗救助。
要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助学救助机制,切实解决贫困适龄儿童的辍学问题,保障贫困户子女受教育权利,杜绝少年新文盲的产生。
认真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政策;
免收在城镇务工的贫困农民工子女借读费;在筹集的扶贫发展基金中拿出部份资金资助辍学的贫困生复学,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
(三)改革农村信贷体制,建立扶贫信贷制度
当前农村贫困农户的资金短缺现象十分严重,农户贷款难和信用社放贷难同时存在。
而对于有劳动力缺资金的贫困户来说,在找准了项目又能获得小额贷款就如鱼得水,有可能尽快摆脱贫困。
由贫困户主动申请,镇政府、信用社根据申请发展项目进行评估把关,村组督促实施,发放每户贫困户贷款资金
(四)建立扶贫政策机制,解决扶贫资金缺口问题
一是建议县委、人大、政府在审定财政分配时,从财政总盘子中划出适当份额作为全县扶贫基金使用,建立扶贫发展基金专户,帮助重点贫困人口脱贫。
二是每年从预算外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扶贫发展基金专户,作为扶贫资金使用。
三是实行非农经济返哺农业经济的办法,可按非农企业营业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扶贫专项资金使用。
(五)开展科技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使贫困人口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管理能力普遍增强,经济效益普遍增加,进一步培养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
建立扶贫培训基地,狠抓劳务输出培训,加大智力扶贫力度,为贫困农民外出务工和寻求就业门路创造条件。
(六)推进项目产业扶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主要途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产品为原料,以加工或销售企业为龙头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通过拳头产品带动基地建设,通过基地建设联系千家万户。
根据地方特色和优势发展以种、养、林、果为主的特色农业。
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专业协会+基地等形式,依靠科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乡镇还应因地制宜,通过招商引资不断引进新的项目,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搭建经济平台。
(七)精准扶贫应找准切入点,分类化解,区别对待。
扶贫攻坚是一项持久战,不是遭遇战。
贫困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存在于任何制度的国家,它也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的动态反映。
这就决定了扶贫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扶贫攻坚不能理解为两叁年内就能消除贫困,要准备打持久战。
扶贫攻坚要有的放矢,不能一刀切。
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贫困户致富;引导一批满足于填饱肚子的懒、散贫困户脱贫;救助老、弱、病(绝症)、残、疯、傻等丧失自我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让他们纳入社会低保,以社会救济帮助其生存。
建立健全干部联系贫困户常态机制。
干部应帮助贫困户出金点子、想好办法,提供致富信息、种、养殖实用技术,协调各种关
系,为贫困户排忧解难,做到心系贫困户、情牵贫困户。
有条件的可从资金、物资上给予适当扶助,但应量力而行,不能搞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