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级Web系统分布式集群设计

亿级Web系统分布式集群设计

当一个Web系统从日访问量10万逐步增长到1000万,甚至超过1亿的过程中,Web系统承受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性能压力带来问题,我们需要在Web系统架构层面搭建多个层次的缓存机制。在不同的压力阶段,我们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通过搭建不同的服务和架构来解决。

Web负载均衡

Web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简单地说就是给我们的服务器集群分配“工作任务”,而采用恰当的分配方式,对于保护处于后端的Web服务器来说,非常重要。

负载均衡的策略有很多,我们从简单的讲起哈。

1. HTTP重定向

当用户发来请求的时候,Web服务器通过修改HTTP响应头中的Location标记来返回一个新的url,然后浏览器再继续请求这个新url,实际上就是页面重定向。通过重定向,来达到“负载均衡”的目标。例如,我们在下载PHP源码包的时候,点击下载链接时,为了解决不同国家和地域下载速度的问题,它会返回一个离我们近的下载地址。重定向的HTTP返回码是302,如下图:

如果使用PHP代码来实现这个功能,方式如下:

这个重定向非常容易实现,并且可以自定义各种策略。但是,它在大规模访问量下,性能不佳。而且,给用户的体验也不好,实际请求发生重定向,增加了网络延时。

2. 反向代理负载均衡

反向代理服务的核心工作主要是转发HTTP请求,扮演了浏览器端和后台Web服务器中转的角色。因为它工作在HTTP层(应用层),也就是网络七层结构中的第七层,因此也被称为“七层负载均衡”。可以做反向代理的软件很多,比较常见的一种是Nginx。

Nginx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反向代理软件,可以自由定制化转发策略,分配服务器流量的权重等。反向代理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Web服务器存储的session数据,因为一般负载均衡的策略都是随机分配请求的。同一个登录用户的请求,无法保证一定分配到相同的Web机器上,会导致无法找到session的问题。

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种:

1.配置反向代理的转发规则,让同一个用户的请求一定落到同一台机器上(通过分析cookie),复杂的转发规则将会消耗更多的CPU,也增加了代理服务器的负担。

2.将session这类的信息,专门用某个独立服务来存储,例如redis/memchache,这个方案是比较推荐的。

反向代理服务,也是可以开启缓存的,如果开启了,会增加反向代理的负担,需要谨慎使用。这种负载均衡策略实现和部署非常简单,而且性能表现也比较好。但是,它有“单点故障”的问题,如果挂了,会带来很多的麻烦。而且,到了后期Web服务器继续增加,它本身可能成为系统的瓶颈。

3. IP负载均衡

IP负载均衡服务是工作在网络层(修改IP)和传输层(修改端口,第四层),比起工作在应用层(第七层)性能要高出非常多。原理是,他是对IP层的数据包的IP地址和端口信息进行修改,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这种方式,也被称为“四层负载均衡”。常见的负载均衡方式,是LVS(Linux Virtual Server,Linux虚拟服务),通过IPVS(IP Virtual Server,IP虚拟服务)来实现。

在负载均衡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IP包的时候,会修改IP包的目标IP地址或端口,然后原封不动地投递到内部网络中,数据包会流入到实际Web服务器。实际服务器处理完成后,又会将数据包投递回给负载均衡服务器,它再修改目标IP地址为用户IP地址,最终回到客户端。

上述的方式叫LVS-NAT,除此之外,还有LVS-RD(直接路由),LVS-TUN(IP隧道),三者之间都属于LVS 的方式,但是有一定的区别,篇幅问题,不赘叙。

IP负载均衡的性能要高出Nginx的反向代理很多,它只处理到传输层为止的数据包,并不做进一步的组包,然后直接转发给实际服务器。不过,它的配置和搭建比较复杂。

4. DNS负载均衡

DNS(Domain Name System)负责域名解析的服务,域名url实际上是服务器的别名,实际映射是一个IP 地址,解析过程,就是DNS完成域名到IP的映射。而一个域名是可以配置成对应多个IP的。因此,DNS也就可以作为负载均衡服务。

这种负载均衡策略,配置简单,性能极佳。但是,不能自由定义规则,而且,变更被映射的IP或者机器故障时很麻烦,还存在DNS生效延迟的问题。

5. DNS/GSLB负载均衡

我们常用的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实现方式,其实就是在同一个域名映射为多IP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GSLB(Global Server Load Balance,全局负载均衡)按照指定规则映射域名

的IP。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照地理位置,将离用户近的IP返回给用户,减少网络传输中的路由节点之间的跳跃消耗。

图中的“向上寻找”,实际过程是LDNS(Local DNS)先向根域名服务(Root Name Server)获取到顶级根的Name Server(例如.com的),然后得到指定域名的授权DNS,然后再获得实际服务器IP。

CDN在Web系统中,一般情况下是用来解决大小较大的静态资源(html/Js/Css/图片等)的加载问题,让这些比较依赖网络下载的内容,尽可能离用户更近,提升用户体验。

例如,我访问了一张https://www.360docs.net/doc/9813200367.html,上的图片(腾讯的自建CDN,不使用https://www.360docs.net/doc/9813200367.html,域名的原因是防止http 请求的时候,带上了多余的cookie信息),我获得的IP是183.60.217.90。

这种方式,和前面的DNS负载均衡一样,不仅性能极佳,而且支持配置多种策略。但是,搭建和维护成本非常高。互联网一线公司,会自建CDN服务,中小型公司一般使用第三方提供的CDN。

Web系统的缓存机制的建立和优化

刚刚我们讲完了Web系统的外部网络环境,现在我们开始关注我们Web系统自身的性能问题。我们的Web 站点随着访问量的上升,会遇到很多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扩容机器这么简单,建立和使用合适的缓存机制才是根本。

最开始,我们的Web系统架构可能是这样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只有1台机器。

我们从最根本的数据存储开始看哈。

一、 MySQL数据库内部缓存使用

MySQL的缓存机制,就从先从MySQL内部开始,下面的内容将以最常见的InnoDB存储引擎为主。

1. 建立恰当的索引

最简单的是建立索引,索引在表数据比较大的时候,起到快速检索数据的作用,但是成本也是有的。首先,占用了一定的磁盘空间,其中组合索引最突出,使用需要谨慎,它产生的索引甚至会比源数据更大。其次,建立索引之后的数据insert/update/delete等操作,因为需要更新原来的索引,耗时会增加。当然,实际上我们的系统从总体来说,是以select查询操作居多,因此,索引的使用仍然对系统性能有大幅提升的作用。

2. 数据库连接线程池缓存

如果,每一个数据库操作请求都需要创建和销毁连接的话,对数据库来说,无疑也是一种巨大的开销。为了减少这类型的开销,可以在MySQL中配置thread_cache_size来表示保留多少线程用于复用。线程不够的时候,再创建,空闲过多的时候,则销毁。

其实,还有更为激进一点的做法,使用pconnect(数据库长连接),线程一旦创建在很长时间内都保持着。但是,在访问量比较大,机器比较多的情况下,这种用法很可能会导致“数据库连接数耗尽”,因为建立连接并不回收,最终达到数据库的max_connections(最大连接数)。因此,长连接的用法通常需要在CGI和MySQL 之间实现一个“连接池”服务,控制CGI机器“盲目”创建连接数。

建立数据库连接池服务,有很多实现的方式,PHP的话,我推荐使用swoole(PHP的一个网络通讯拓展)来实现。

3. Innodb缓存设置(innodb_buffer_pool_size)

innodb_buffer_pool_size这是个用来保存索引和数据的内存缓存区,如果机器是MySQL独占的机器,一般推荐为机器物理内存的80%。在取表数据的场景中,它可以减少磁盘IO。一般来说,这个值设置越大,cache 命中率会越高。

4. 分库/分表/分区。

MySQL数据库表一般承受数据量在百万级别,再往上增长,各项性能将会出现大幅度下降,因此,当我们预见数据量会超过这个量级的时候,建议进行分库/分表/分区等操作。最好的做法,是服务在搭建之初就设计

为分库分表的存储模式,从根本上杜绝中后期的风险。不过,会牺牲一些便利性,例如列表式的查询,同时,也增加了维护的复杂度。不过,到了数据量千万级别或者以上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是值得的。

二、 MySQL数据库多台服务搭建

1台MySQL机器,实际上是高风险的单点,因为如果它挂了,我们Web服务就不可用了。而且,随着Web 系统访问量继续增加,终于有一天,我们发现1台MySQL服务器无法支撑下去,我们开始需要使用更多的MySQL 机器。当引入多台MySQL机器的时候,很多新的问题又将产生。

1. 建立MySQL主从,从库作为备份

这种做法纯粹为了解决“单点故障”的问题,在主库出故障的时候,切换到从库。不过,这种做法实际上有点浪费资源,因为从库实际上被闲着了。

2. MySQL读写分离,主库写,从库读。

两台数据库做读写分离,主库负责写入类的操作,从库负责读的操作。并且,如果主库发生故障,仍然不影响读的操作,同时也可以将全部读写都临时切换到从库中(需要注意流量,可能会因为流量过大,把从库也拖垮)。

3. 主主互备。

两台MySQL之间互为彼此的从库,同时又是主库。这种方案,既做到了访问量的压力分流,同时也解决了“单点故障”问题。任何一台故障,都还有另外一套可供使用的服务。

不过,这种方案,只能用在两台机器的场景。如果业务拓展还是很快的话,可以选择将业务分离,建立多个主主互备。

三、 MySQL数据库机器之间的数据同步

每当我们解决一个问题,新的问题必然诞生在旧的解决方案上。当我们有多台MySQL,在业务高峰期,很可能出现两个库之间的数据有延迟的场景。并且,网络和机器负载等,也会影响数据同步的延迟。我们曾经遇到过,在日访问量接近1亿的特殊场景下,出现,从库数据需要很多天才能同步追上主库的数据。这种场景下,从库基本失去效用了。

于是,解决同步问题,就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关注的点。

1. MySQL自带多线程同步

MySQL5.6开始支持主库和从库数据同步,走多线程。但是,限制也是比较明显的,只能以库为单位。MySQL 数据同步是通过binlog日志,主库写入到binlog日志的操作,是具有顺序的,尤其当SQL操作中含有对于表结构的修改等操作,对于后续的SQL语句操作是有影响的。因此,从库同步数据,必须走单进程。

2. 自己实现解析binlog,多线程写入。

以数据库的表为单位,解析binlog多张表同时做数据同步。这样做的话,的确能够加快数据同步的效率,但是,如果表和表之间存在结构关系或者数据依赖的话,则同样存在写入顺序的问题。这种方式,可用于一些比较稳定并且相对独立的数据表。

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大部分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快数据同步效率。还有更为激进的做法,是直接解析binlog,忽略以表为单位,直接写入。但是这种做法,实现复杂,使用范围就更受到限制,只能用于一些场景特殊的数据库中(没有表结构变更,表和表之间没有数据依赖等特殊表)。

四、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之间建立缓存

实际上,解决大访问量的问题,不能仅仅着眼于数据库层面。根据“二八定律”,80%的请求只关注在20%的热点数据上。因此,我们应该建立Web服务器和数据库之间的缓存机制。这种机制,可以用磁盘作为缓存,也可以用内存缓存的方式。通过它们,将大部分的热点数据查询,阻挡在数据库之前。

1. 页面静态化

用户访问网站的某个页面,页面上的大部分内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是没有变化的。例如一篇新闻报道,一旦发布几乎是不会修改内容的。这样的话,通过CGI生成的静态html页面缓存到Web服务器的磁盘本地。除了第一次,是通过动态CGI查询数据库获取之外,之后都直接将本地磁盘文件返回给用户。

在Web系统规模比较小的时候,这种做法看似完美。但是,一旦Web系统规模变大,例如当我有100台的Web服务器的时候。那样这些磁盘文件,将会有100份,这个是资源浪费,也不好维护。这个时候有人会想,可以集中一台服务器存起来,呵呵,不如看看下面一种缓存方式吧,它就是这样做的。

2. 单台内存缓存

通过页面静态化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知道将“缓存”搭建在Web机器本机是不好维护的,会带来更多问题(实际上,通过PHP的apc拓展,可通过Key/value操作Web服务器的本机内存)。因此,我们选择搭建的内存缓存服务,也必须是一个独立的服务。

内存缓存的选择,主要有redis/memcache。从性能上说,两者差别不大,从功能丰富程度上说,Redis更胜一筹。

3. 内存缓存集群

当我们搭建单台内存缓存完毕,我们又会面临单点故障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将它变成一个集群。简单的做法,是给他增加一个slave作为备份机器。但是,如果请求量真的很多,我们发现cache命中率不高,需要更多的机器内存呢?因此,我们更建议将它配置成一个集群。例如,类似redis cluster。

Redis cluster集群内的Redis互为多组主从,同时每个节点都可以接受请求,在拓展集群的时候比较方便。客户端可以向任意一个节点发送请求,如果是它的“负责”的内容,则直接返回内容。否则,查找实际负责Redis节点,然后将地址告知客户端,客户端重新请求。

对于使用缓存服务的客户端来说,这一切是透明的。

内存缓存服务在切换的时候,是有一定风险的。从A集群切换到B集群的过程中,必须保证B集群提前做好“预热”(B集群的内存中的热点数据,应该尽量与A集群相同,否则,切换的一瞬间大量请求内容,在B 集群的内存缓存中查找不到,流量直接冲击后端的数据库服务,很可能导致数据库宕机)。

4. 减少数据库“写”

上面的机制,都实现减少数据库的“读”的操作,但是,写的操作也是一个大的压力。写的操作,虽然无法减少,但是可以通过合并请求,来起到减轻压力的效果。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在内存缓存集群和数据库集群之间,建立一个修改同步机制。

先将修改请求生效在cache中,让外界查询显示正常,然后将这些sql修改放入到一个队列中存储起来,队列满或者每隔一段时间,合并为一个请求到数据库中更新数据库。

除了上述通过改变系统架构的方式提升写的性能外,MySQL本身也可以通过配置参数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来调整写入磁盘的策略。如果机器成本允许,从硬件层面解决问题,可以选

择老一点的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磁盘列阵)或者比较新的SSD(Solid State Drives,固态硬盘)。

5. NoSQL存储

不管数据库的读还是写,当流量再进一步上涨,终会达到“人力有穷时”的场景。继续加机器的成本比较高,并且不一定可以真正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部分核心数据,就可以考虑使用NoSQL的数据库。NoSQL 存储,大部分都是采用key-value的方式,这里比较推荐使用上面介绍过Redis,Redis本身是一个内存cache,同时也可以当做一个存储来使用,让它直接将数据落地到磁盘。

这样的话,我们就将数据库中某些被频繁读写的数据,分离出来,放在我们新搭建的Redis存储集群中,又进一步减轻原来MySQL数据库的压力,同时因为Redis本身是个内存级别的Cache,读写的性能都会大幅度提升。

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架构上采用的解决方案很多是类似于上述方案,不过,使用的cache服务却不一定是Redis,他们会有更丰富的其他选择,甚至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开发出自己的NoSQL服务。

6. 空节点查询问题

当我们搭建完前面所说的全部服务,认为Web系统已经很强的时候。我们还是那句话,新的问题还是会来的。空节点查询,是指那些数据库中根本不存在的数据请求。例如,我请求查询一个不存在人员信息,系统会从各级缓存逐级查找,最后查到到数据库本身,然后才得出查找不到的结论,返回给前端。因为各级cache对它无效,这个请求是非常消耗系统资源的,而如果大量的空节点查询,是可以冲击到系统服务的。

在我曾经的工作经历中,曾深受其害。因此,为了维护Web系统的稳定性,设计适当的空节点过滤机制,非常有必要。

我们当时采用的方式,就是设计一张简单的记录映射表。将存在的记录存储起来,放入到一台内存cache 中,这样的话,如果还有空节点查询,则在缓存这一层就被阻挡了。

异地部署(地理分布式)

完成了上述架构建设之后,我们的系统是否就已经足够强大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哈,优化是无极限的。Web系统虽然表面上看,似乎比较强大了,但是给予用户的体验却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东北的同学,访问深圳的一个网站服务,他还是会感到一些网络距离上的慢。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做异地部署,让Web系统离用户更近。

一、核心集中与节点分散

有玩过大型网游的同学都会知道,网游是有很多个区的,一般都是按照地域来分,例如广东专区,北京专区。如果一个在广东的玩家,去北京专区玩,那么他会感觉明显比在广东专区卡。实际上,这些大区的名称就已经说明了,它的服务器所在地,所以,广东的玩家去连接地处北京的服务器,网络当然会比较慢。

当一个系统和服务足够大的时候,就必须开始考虑异地部署的问题了。让你的服务,尽可能离用户更近。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Web的静态资源,可以存放在CDN上,然后通过DNS/GSLB的方式,让静态资源的分散“全国各地”。但是,CDN只解决的静态资源的问题,没有解决后端庞大的系统服务还只集中在某个固定城市的问题。

这个时候,异地部署就开始了。异地部署一般遵循:核心集中,节点分散。

1.核心集中:实际部署过程中,总有一部分的数据和服务存在不可部署多套,或者部署多套成本巨大。而对于这些服务和数据,就仍然维持一套,而部署地点选择一个地域比较中心的地方,通过网络内部专线来和各个节点通讯。

2.节点分散:将一些服务部署为多套,分布在各个城市节点,让用户请求尽可能选择近的节点访问服务。

例如,我们选择在上海部署为核心节点,北京,深圳,武汉,上海为分散节点(上海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分散节点)。我们的服务架构如图:

需要补充一下的是,上图中上海节点和核心节点是同处于一个机房的,其他分散节点各自独立机房。

国内有很多大型网游,都是大致遵循上述架构。它们会把数据量不大的用户核心账号等放在核心节点,而大部分的网游数据,例如装备、任务等数据和服务放在地区节点里。当然,核心节点和地域节点之间,也有缓存机制。

二、节点容灾和过载保护

节点容灾是指,某个节点如果发生故障时,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机制去保证服务仍然可用。毫无疑问,这里比较常见的容灾方式,是切换到附近城市节点。假如系统的天津节点发生故障,那么我们就将网络流量切换到附近的北京节点上。考虑到负载均衡,可能需要同时将流量切换到附近的几个地域节点。另一方面,核心节点自身也是需要自己做好容灾和备份的,核心节点一旦故障,就会影响全国服务。

过载保护,指的是一个节点已经达到最大容量,无法继续接接受更多请求了,系统必须有一个保护的机制。一个服务已经满负载,还继续接受新的请求,结果很可能就是宕机,影响整个节点的服务,为了至少保障大部分用户的正常使用,过载保护是必要的。

解决过载保护,一般2个方向:

1.拒绝服务,检测到满负载之后,就不再接受新的连接请求。例如网游登入中的排队。

2.分流到其他节点。这种的话,系统实现更为复杂,又涉及到负载均衡的问题。

小结

Web系统会随着访问规模的增长,渐渐地从1台服务器可以满足需求,一直成长为“庞然大物”的大集群。而这个Web系统变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而新的问题又诞生在旧的解决方案之上。

系统的优化是没有极限的,软件和系统架构也一直在快速发展,新的方案解决了老的问题,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架构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 架构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架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汽车的电气和电子系统已经变得非常的复杂。今天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开发工程师广泛使用基于模型的功能设计与仿真来迎接这一复杂性挑战。新兴标准定义了与低层软件的标准化接口,最重要的是,它还为功能实现工程师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抽象级。 这提高了软件组件的可重用性,但不幸的是,关于如何将基于模型的功能设计的结果转换成高度环境中的可靠和高效系统实现方面的指导却几乎没有。 另外,论述设计流程物理端的文章也非常少。本文概述了一种推荐的系统级设计方法学,包括、分布在多个ECU中的网络和任务调度、线束设计和规格生成。 为什么需要AUTOSAR? 即使在同一家公司,“架构设计”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含义,这取决于她们站在哪个角度上。物理架构处理系统的有形一面,如布线和连接器,逻辑架构定义无形系统的结构和分配,如软件和通信协议。当前设计物理架构和逻辑架构的语言是独立的,这导致相同一个词的意思能够完全不同,设计团队和流程也是独立的,这也导致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物理和逻辑设计流程。 这种复杂性导致了次优设计结果,整个系统的正确功能是如此的难于实现,以致于几乎没有时间去寻求一种替代方法,它可导致更坚固的、可扩展性更好的和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这样一种解决方案,设计师需要新的方法,它能够将物理和逻辑设计流程紧密相连,并依然允许不同的设计团队做她们的工作。 新兴的AUTOSAR标准为系统级汽车电子/电气设计方法学提供了一个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可行的选择,尽管它主要针对软件层面,即逻辑系统的设计。不过,大量广泛的AUTOSAR元模型及其丰富的接口定义允许系统级电子/电气架构师以标准的格式表示她的设计思想。从经济上看,AUTOSAR标准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统一的市场,它使得能够创立合适的设计工具。

Java分布式架构

介绍 1. 项目核心代码结构截图 jeesz-utils jeesz-config jeesz-framework jeesz-core-cms jeesz-core-gen jeesz-core-bookmark

jeesz-core-act jeesz-core-oa jeesz-core-test jeesz-core-scheduler jeesz-core-task jeesz-web-admin jeesz-web-service jeesz-web-scheduler jeesz-web-task jeesz-web-bookmark jeesz-facade-bookmark jeesz-service-bookmark jeesz-facade-task jeesz-service-task jeesz-web-mq-task 特别提醒:开发人员在开发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业务REST服务化或者Dubbo服务化 2. 项目依赖介绍

大型电商分布式架构设计与优化

大型电商分布式架构设计与优化 本文主题为电商网站架构案例,将介绍如何从电商网站的需求,到单机架构,逐步演变为常用的、可供参考的分布式架构原型。除具备功能需求外,还具备一定的高性能、高可用、可伸缩、可扩展等非功能质量需求(架构目标)。

本文大纲: 1. 使用电商案例的原因 2. 电商网站需求 3. 网站初级架构 4. 系统容量估算 5. 网站架构分析 6. 网站架构优化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造、扩展、支持千万PV,是没问题的。 使用电商案例的原因 分布式大型网站,目前看主要有几类: 1.大型门户(比如网易、新浪等); 2.SNS网站(比如校内、开心网等); 3.电商网站(比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国美在线、汽车之家等)。

大型门户一般是新闻类信息,可以使用CDN、静态化等方式优化。而开心网等交互性比较多,可能会引入更多的NoSQL、分布式缓存、使用高性能的通信框架等。电商网站具备以上两类的特点,比如产品详情可以采用CDN,静态化,交互性高的需要采用NoSQL等技术。因此,我们采用电商网站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电商网站需求 客户需求: ?建立一个全品类的电子商务网站(B2C),用户可以在线购买商品,可以在线支付,也可以货到付款; ?用户购买时可以在线与客服沟通; ?用户收到商品后,可以给商品打分和评价; ?目前有成熟的进销存系统,需要与网站对接; ?希望能够支持3~5年,业务的发展; ?预计3~5年用户数达到1000万; ?定期举办双11、双12、三八男人节等活动; ?其他的功能参考京东或国美在线等网站。 客户就是客户,不会告诉你具体要什么,只会告诉你他想要什么,我们很多时候要引导、挖掘客户的需求。好在提供了明确的参考网站。因此,下一步要进行大量的分析,结合行业以及参考网站,给客户提供方案。其它的这里暂不展开。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架构

分布式汽车电气/电子系统设计和实现架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汽车的电气和电子系统已经变得非常的复杂。今天汽车电子/电气系统开发工程师广泛使用基 于模型的功能设计与仿真来迎接这一复杂性挑战。新兴标准定义了与低层软件的标准化接口,最重要的是,它还为功能实现工程师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抽象级。 这提高了软件组件的可重用性,但不幸的是,关于如何将基于模型的功能设计的结果转换成高度环境中的可靠和 高效系统实现方面的指导却几乎没有。 此外,论述设计流程物理端的文章也非常少。本文概述了一种推荐的系统级设计方法学,包括、分布在多个ECU中的网络和任务调度、线束设计和规格生成。 为什么需要AUTOSAR? 即使在同一家公司,“架构设计”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含义,这取决于他们站在哪个角度上。物理架构处理系统的有形一面,如布线和连接器,逻辑架构定义无形系统的结构和分配,如软件和通信协议。目前设计物理架构和逻辑架构的语言是独立的,这导致相同一个词的意思可以完全不同,

设计团队和流程也是独立的,这也导致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图1:物理和逻辑设计流程。 这种复杂性导致了次优设计结果,整个系统的正确功能是如此的难于实现,以致于几乎没有时间去寻求一种替代方法,它可导致更坚固的、可扩展性更好的和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这样一种解决方案,设计师需要新的方法,它可以将物理和逻辑设计流程紧密相连,并仍然允许不同的设计团队做他们的工作。 新兴的AUTOSAR标准为系统级汽车电子/电气设计方法学提供了一个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可行的选择,尽管它主要针对软件层面,即逻辑系统的设计。不过,大量广泛的AUTOSAR 元模型及其丰富的接口定义允许系统级电子/电气架构师以标准的格式表达他的设计思想。从经济上看,AUTOSAR标准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架构和设计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架构和设计 引言 (2) 一前提和设计目标 (2) 1 hadoop和云计算的关系 (2) 2 流式数据访问 (2) 3 大规模数据集 (2) 4 简单的一致性模型 (3) 5 异构软硬件平台间的可移植性 (3) 6 硬件错误 (3) 二HDFS重要名词解释 (3) 1 Namenode (4) 2 secondary Namenode (5) 3 Datanode (6) 4 jobTracker (6) 5 TaskTracker (6) 三HDFS数据存储 (7) 1 HDFS数据存储特点 (7) 2 心跳机制 (7) 3 副本存放 (7) 4 副本选择 (7) 5 安全模式 (8) 四HDFS数据健壮性 (8) 1 磁盘数据错误,心跳检测和重新复制 (8) 2 集群均衡 (8) 3 数据完整性 (8) 4 元数据磁盘错误 (8) 5 快照 (9)

引言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由位于网络上的一组服务器把其计算、存储、数据等资源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请求者以完成信息处理任务的方法和过程。在此过程中被服务者只是提供需求并获取服务结果,对于需求被服务的过程并不知情。同时服务者以最优利用的方式动态地把资源分配给众多的服务请求者,以求达到最大效益。 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被设计成适合运行在通用硬件(commodity hardware)上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它和现有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有很多共同点。但同时,它和其他的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HDFS是一个高度容错性的系统,适合部署在廉价的机器上。HDFS 能提供高吞吐量的数据访问,非常适合大规模数据集上的应用。 一前提和设计目标 1 hadoop和云计算的关系 云计算由位于网络上的一组服务器把其计算、存储、数据等资源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请求者以完成信息处理任务的方法和过程。针对海量文本数据处理,为实现快速文本处理响应,缩短海量数据为辅助决策提供服务的时间,基于Hadoop云计算平台,建立HDFS分布式文件系统存储海量文本数据集,通过文本词频利用MapReduce原理建立分布式索引,以分布式数据库HBase 存储关键词索引,并提供实时检索,实现对海量文本数据的分布式并行处理.实验结果表 明,Hadoop框架为大规模数据的分布式并行处理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2 流式数据访问 运行在HDFS上的应用和普通的应用不同,需要流式访问它们的数据集。HDFS的设计中更多的考虑到了数据批处理,而不是用户交互处理。比之数据访问的低延迟问题,更关键的在于数据访问的高吞吐量。 3 大规模数据集 运行在HDFS上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数据集。HDFS上的一个典型文件大小一般都在G字节至T字节。因此,HDFS被调节以支持大文件存储。它应该能提供整体上高的数据传输带宽,能在一个集群里扩展到数百个节点。一个单一的HDFS实例应该能支撑数以千万计的文件。

分布式服务架构方案

高并发分布式服务架构方案 下图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架构蓝图,针对不同的应用系统需要的模块各有不同。此架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数据存储和读取,基础服务,应用层(APP/业务/Proxy),日志监控等,下面对这些主要的问题提供具体的各项针对性技术方案。 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分布式系统应该根据应用对数据不同的一致性、可用性等要求和数据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数据存储和读取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可选方案: 1)内存型数据库。内存型的数据库,以高并发高性能为目标,在事务性方面没那么严格, 适合进行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读取。例如开源nosql数据库mongodb、redis等。 2)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在满足并发性能的同时,也需要满足事务性,可通过 读写分离,分库分表来应对高并发大数据量的情况。例如Oracle,Mysql等。 3)分布式数据库。对于数据的高并发的访问,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提供读写分离的方案, 但是带来的确实数据的一致性问题提供的数据切分的方案;对于越来越多的海量数据,传统的数据库采用的是分库分表,实现起来比较复杂,后期要不断的进行迁移维护;对

于高可用和伸缩方面,传统数据采用的是主备、主从、多主的方案,但是本身扩展性比较差,增加节点和宕机需要进行数据的迁移。对于以上提出的这些问题,分布式数据库HBase有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适用于高并发海量数据存取的要求。 基础服务 基础服务主要是指数据层之上的数据路由,Cache,搜索等服务。 1)路由Router。对于数据库切分方案中的分库分表问题,需要解决在请求对应的数据时 定位需要访问的位置,可根据一致性Hash,维护路由表至内存数据库等方案解决。 2)Cache。对于高并发的系统来讲,使用Cache可以减轻对后端系统的压力,所有Cache 可承担大部分热数据的读操作。当前用的比较多的是redis和memcache,redis比memcache有丰富的数据操作的API,redis对数据进行了持久化,而memcache没有这个功能,因此memcache更加适合在关系型数据库之上的数据的缓存。 3)搜索。搜索可以支持应用系统的按照关键词的检索,搜索提示,搜索排序等功能。开源 开源的企业级搜索引擎主要有lucene, sphinx,选择搜索引擎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a)搜索引擎是否支持分布式的索引和搜索,来应对海量的数据,支持读写分离,提高 可用性 b)索引的实时性 c)搜索引擎的性能 Solr是基于Lucene开发的高性能的全文搜索服务器,满足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而且目前在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 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包括面向用户的应用,网站、APP等,还包括相关的业务处理的运算等。 1)负载均衡-反向代理。一个大型的平台包括很多个业务域,不同的业务域有不同的集群, 可以用DNS做域名解析的分发或轮询,DNS方式实现简单。但是因存在cache而缺乏灵活性;一般基于商用的硬件F5、NetScaler或者开源的软负载lvs在做分发,当然会采用做冗余(比如lvs+keepalived)的考虑,采取主备方式。Nginx是基于事件驱动的、异步非阻塞的架构、支持多进程的高并发的负载均衡器/反向代理软件,可用作反向代理的工具。

主流分布式系统架构分析

主流分布式系统架构分析 主流分布式---系统架构分析

目录 一、前言 (3) 二、SOA架构解析 (3) 三、微服务( Microservices )架构解析 (7) 四、SOA和微服务架构的差别 (9) 五、服务网格( Service Mesh )架构解析 (9) 六、分布式架构的基本理论 ......................................................................................... 1 1 七、分布式架构下的高可用设计 (15) 八、总结 .......................................................................................................... 1 9

、八、 、 》 本文我们来聊一聊目前主流的分布式架构和分布式架构中常见理论以及如何才能设计出高可用的分布式架构好了。分布式架构中,SOA和微服务架构是最常见两种分布式架构,而且目前服务网格的 概念也越来越火了。那我们本文就先从这些常见架构开始。 、SOA架构解析 SOA全称是: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中文释义为"面向服务的架构",它是一种设计理念,其中包含多个服务,服务之间通过相互依赖最终提供一系列完整的功能。各个服务通常以独立 的形式部署运行,服务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调用。架构图如下:

Appl 跟SOA 相提并论的还有一个 ESB (企业服务总线),简单来说ESB 就是一根管道,用来连接各个服 务节点。 ESB 的存在是为了集成基于不同协议的不同服务, ESB 做了消息的转化、解释以及路由的工 作,以此来让不 同的服务互联互通;随着我们业务的越来越复杂, 会发现服务越来越多,SOA 架构下, 它们的调用关系会变成如下形式: App 2 App 6 App 3 App 4

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

本文作者Kate Matsudaira是一位美丽的女工程副总裁,曾在Sun Microsystems、微软、亚马逊这些一流的IT公司任职。她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团队管理经验,当过程序员、项目经理、产品经理以及人事经理。专注于构建和操作大型Web应用程序/网站,目前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SaaS(软件即服务)应用程序和云计算(如大家所说的大数据)。 本文是作者在AOSA一书介绍如何构建可扩展的分布式系统里的内容,在此翻译并分享给大家。 开源软件已经成为许多大型网站的基本组成部分,随着这些网站的逐步壮大,他们的网站架构和一些指导原则也开放在开发者们的面前,给予大家切实有用的指导和帮助。 这篇文章主要侧重于Web系统,并且也适用于其他分布式系统。 Web分布式系统设计的原则 构建并运营一个可伸缩的Web站点或应用程序到底是指什么?在最初,仅是通过互联网连接用户和访问远程资源。 和大多数事情一样,当构建一个Web服务时,需要提前抽出时间进行规划。了解大型网站创建背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学会权衡,会给你带来更加明智的决策。下面是设计大型Web系统时,需要注意的一些核心原则: ?可用性 ?性能 ?可靠性 ?可扩展 ?易管理 ?成本 上面的这些原则给设计分布式Web架构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理论指导。然而,它们也可能彼此相左,例如实现这个目标的代价是牺牲成本。一个简单的例子:选择地址容量,仅通过添加更多的服务器(可伸缩性),这个可能以易管理(你不得不操作额外的服务器)和成本作为代价(服务器价格)。 无论你想设计哪种类型的Web应用程序,这些原则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这些原则之间也会互相羁绊,做好它们之间的权衡也非常重要。 基础

分布式文件系统架构设计

分布式文件系统架构设计

目录 1.前言 (3) 2.HDFS1 (3) 3.HDFS2 (5) 4.HDFS3 (11) 5.结语 (15)

1.前言 Hadoop是一个由Apache基金会所开发的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用户可以在不了解分布式底层细节的情况下,开发分布式程序。充分利用集群的威力进行高速运算和存储。 Hadoop实现了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简称HDFS,解决了海量数据存储的问题;实现了一个分布式计算引擎MapReduce,解决了海量数据如何计算的问题;实现了一个分布式资源调度框架YARN,解决了资源调度,任务管理的问题。而我们今天重点给大家介绍的是Hadoop里享誉世界的优秀的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 Hadoop重要的比较大的版本有:Hadoop1,Hadoop2,hadoop3。同时也相对应的有HDFS1,HDFS2,HDFS3三个大版本。后面的HDFS的版本,都是对前一个版本的架构进行了调整优化,而在这个调整优化的过程当中都是解决上一个版本的架构缺陷,然而这些低版本的架构缺陷也是我们在平时工作当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这篇文章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给大家介绍HDFS不同版本的架构演进,通过学习高版本是如何解决低版本的架构问题从而来提升我们的系统架构能力。 2.HDFS1

最早出来投入商业使用的的Hadoop的版本,我们称为Hadoop1,里面的HDFS就是HDFS1,当时刚出来HDFS1,大家都很兴奋,因为它解决了一个海量数据如何存储的问题。HDFS1用的是主从式架构,主节点只有一个叫:Namenode,从节点有多个叫:DataNode。 我们往HDFS上上传一个大文件,HDFS会自动把文件划分成为大小固定的数据块(HDFS1的时候,默认块的大小是64M,可以配置),然后这些数据块会分散到存储的不同的服务器上面,为了保证数据安全,HDFS1里默认每个数据块都有3个副本。Namenode是HDFS的主节点,里面维护了文件系统的目录树,存储了文件系统的元数据信息,用户上传文件,下载文件等操作都必须跟NameNode进行交互,因为它存储了元数据信息,Namenode为了能快速响应用户的操作,启动的时候就把元数据信息加载到了内存里面。DataNode是HDFS的从节点,干的活就很简单,就是存储block文件块。

分布式系统和集中式系统

分布式系统与集中式系统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等信息资源在空间的分布情况,系统的结构又可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两大类型。 一、分布式系统 利用计算机网络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等信息资源联系在一起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实现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就形成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分布式结构。具有分布结构的系统称为分布式系统。 实现不同地点的硬、软件和数据等信息资源共享,是分布式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分布式系统的另一个主要特征是各地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相联的计算机系统既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统一管理下工作,又可脱离网络环境利用本地信息资源独立开展工作。 下图是分布式的图例: a)硬件环境 原来系统内中央处理器处理的任务分散给相应的处理器,实现不同功能的各个处理器相互协调,共享系统的外设与软件。 b)网络环境 多数分布式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之上的,所以分布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在物理结构上是基本相同的。分布式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网络操作系统是不同的,这决定了他们在结构、工作方式和功能上

也不同。网络操作系统要求网络用户在使用网络资源时首先必须了解 网络资源,网络用户必须知道网络中各个计算机的功能与配置、软件 资源、网络文件结构等情况,在网络中如果用户要读一个共享文件时,用户必须知道这个文件放在哪一台计算机的哪一个目录下;分布式操 作系统是以全局方式管理系统资源的,它可以为用户任意调度网络资 源,并且调度过程是“透明”的。当用户提交一个作业时,分布式操 作系统能够根据需要在系统中选择最合适的处理器,将用户的作业提 交到该处理程序,在处理器完成作业后,将结果传给用户。在这个过 程中,用户并不会意识到有多个处理器的存在,这个系统就像是一个 处理器一样。 c)优缺点 分布式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根据应用需要和存取方便来配置信息资源; 2、有利于发挥用户在系统开发、维护和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提高了系统对用户需求变更的适应性和对环境的应变能力; 3、系统扩展方便。增加一个网络结点一般不会影响其他结点的工作。 系统建设可以采取逐步扩展网络结点的渐进方式,以合理使用系统开发所需 资源; 4、系统的健壮性好(网络上一个结点出现故障一般不会导致全系统 瘫痪)。 分布式系统具有以下缺点: 1、由于信息资源分散,系统开发、维护和管理的标准、规范不易统一; 2、配置在不同地点的信息资源一般分属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 不同子系统之间往往存在利益冲突,管理上协调有一定难度; 3、各地的计算机系统工作条件与环境不一,不利于安全保密措施的 统一实施。 现在企业组织结构在朝小型化、扁平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管理信息 系统必须适应这一发展。八十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迅速 发展,分布式系统已经成了当前信息系统结构的主流模式。 二、集中式系统

分布式架构知识体系

1.问题 1、何为分布式何为微服务? 2、为什么需要分布式? 3、分布式核心理论基础,节点、网络、时间、顺序,一致性? 4、分布式是系统有哪些设计模式? 5、分布式有哪些类型? 6、如何实现分布式? 2.关键词 节点,时间,一致性,CAP,ACID,BASE,P2P,机器伸缩,网络变更,负载均衡,限流,鉴权,服务发现,服务编排,降级,熔断,幂等,分库分表,分片分区,自动运维,容错处理,全栈监控,故障恢复,性能调优 3.全文概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终端的普及,计算机系统早就从单机独立工作过渡到多机器协作工作。计算机以集群的方式存在,按照分布式理论的指导构建出庞大复杂的应用服务,也已经深入人心。本文力求从分布式基础理论,架构设计模式,工程应用,部署运维,业界方案这几大方面,介绍基于MSA(微服务架构)的分布式的知识体系大纲。从而对SOA 到MSA进化有个立体的认识,从概念上和工具应用上更近一步了解微服务分布式的本质,身临其境的感受如何搭建全套微服务架构的过程。

4.基础理论 4.1SOA到MSA的进化 SOA面向服务架构 由于业务发展到一定层度后,需要对服务进行解耦,进而把一个单一的大系统按逻辑拆分成不同的子系统,通过服务接口来通讯,面向服务的设计模式,最终需要总线集成服务,而且大部分时候还共享数据库,出现单点故障的时候会导致总线层面的故障,更进一步可能会把数据库拖垮,所以才有了更加独立的设计方案的出现。 MSA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服务,从服务入口到数据持久层,逻辑上都是独立隔离的,无需服务总线来接入,但同时增加了整个分布式系统的搭建和管理难度,需要对服务进行编排和管理,所以伴随着微服务的兴起,微服务生态的整套技术栈也需要无缝接入,才能支撑起微服务的治理理念。 4.2节点与网络 节点 传统的节点也就是一台单体的物理机,所有的服务都揉进去包括服务和数据库;随着虚拟化的发展,单台物理机往往可以分成多台虚拟机,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节点的概念也变成单台虚拟机上面服务;近几年

Elasticsearch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

Elasticsearch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

分布式系统类型多,涉及面非常广,不同类型的系统有不同的特点,批量计算和实时计算就差别非常大。这篇文章中,重点会讨论下分布式数据系统的设计,比如分布式存储系统,分布式搜索系统,分布式分析系统等。 分布式系统类型多,涉及面非常广,不同类型的系统有不同的特点,批量计算和实时计算就差别非常大。这篇文章中,重点会讨论下分布式数据系统的设计,比如分布式存储系统,分布式搜索系统,分布式分析系统等。 我们先来简单看下Elasticsearch的架构。 Elasticsearch 集群架构 Elasticsearch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开源搜索和分析系统,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多种领域中,尤其是以下三个领域特别突出。一是搜索领域,相对于solr,真正的后起之秀,成为很多搜索系统的不二之选。二是Json文档数据库,相对于MongoDB,读写性能更佳,而且支持更丰富的地理位置查询以及数字、文本的混合查询等。三是时序数据分析处理,目前是日志处理、监控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可视化方面做得非常好,可以说是该领域的引领者了。 Elasticsearch的详细介绍可以到官网查看。我们先来看一下Elasticsearch中几个关键概念: 节点(Node):物理概念,一个运行的Elasticearch实例,一般是一台机器上的一个进程。

索引(Index),逻辑概念,包括配置信息mapping和倒排正排数据文件,一个索引的数据文件可能会分布于一台机器,也有可能分布于多台机器。索引的另外一层意思是倒排索引文件。 分片(Shard):为了支持更大量的数据,索引一般会按某个维度分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就是一个分片,分片被节点(Node)管理。一个节点(Node)一般会管理多个分片,这些分片可能是属于同一份索引,也有可能属于不同索引,但是为了可靠性和可用性,同一个索引的分片尽量会分布在不同节点(Node)上。分片有两种,主分片和副本分片。 副本(Replica):同一个分片(Shard)的备份数据,一个分片可能会有0个或多个副本,这些副本中的数据保证强一致或最终一致。 用图形表示出来可能是这样子的:

主流分布式系统架构分析

主流分布式---系统架构分析

目录 一、前言 (3) 二、SOA架构解析 (3) 三、微服务(Microservices)架构解析 (7) 四、SOA 和微服务架构的差别 (9) 五、服务网格(Service Mesh)架构解析 (9) 六、分布式架构的基本理论 (11) 七、分布式架构下的高可用设计 (15) 八、总结 (19)

一、前言 本文我们来聊一聊目前主流的分布式架构和分布式架构中常见理论以及如何才能设计出高可用的分布式架构好了。分布式架构中,SOA和微服务架构是最常见两种分布式架构,而且目前服务网格的概念也越来越火了。那我们本文就先从这些常见架构开始。 二、SOA架构解析 SOA 全称是: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中文释义为“面向服务的架构”,它是一种设计理念,其中包含多个服务,服务之间通过相互依赖最终提供一系列完整的功能。各个服务通常以独立的形式部署运行,服务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调用。架构图如下:

跟SOA 相提并论的还有一个ESB(企业服务总线),简单来说ESB 就是一根管道,用来连接各个服务节点。ESB的存在是为了集成基于不同协议的不同服务,ESB 做了消息的转化、解释以及路由的工作,以此来让不同的服务互联互通; 随着我们业务的越来越复杂,会发现服务越来越多,SOA架构下,它们的调用关系会变成如下形式:

很显然,这样不是我们所想要的,那这时候如果我们引入ESB的概念,项目调用就又会很清晰,如下:

SOA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系统间的集成: 我们站在系统的角度来看,首先要解决各个系统间的通信问题,目的是将原先系统间散乱、无规划的网状结构,梳理成规整、可治理的星形结构,这步的实现往往需要引入一些概念和规范,比如ESB、以及技术规范、服务管理规范; 这一步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有序】。 ?系统的服务化: 我们站在功能的角度,需要把业务逻辑抽象成可复用、可组装的服务,从而通过服务的编排实现业务的快速再生,目的是要把原先固有的业务功能抽象设计为通用的业务服务、实现业务逻辑的快速复用;这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复用】。 ?业务的服务化: 我们站在企业的角度,要把企业职能抽象成可复用、可组装的服务,就要把原先职能化的企业架构转变为服务化的企业架构,以便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对外服务的能力。“前面两步都是从

高可用分布式架构设计指南

高可用分布式架构设计指南

前言 本文介绍目前主流的分布式架构、分布式架构中常见理论以及如何才能设计出高可用的分布式架构。

在分布式架构中,SOA 和微服务架构是最常见的两种分布式架构,而且目前服务网格的概念也越来越火了,我们就先从这些常见的架构开始。 SOA 架构解析 SOA 全称是: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中文释义为“面向服务的架构”。 它是一种设计理念,其中包含多个服务,服务之间通过相互依赖最终提供一系列完整的功能。 各个服务通常以独立的形式部署运行,服务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调用,架构图如下:

跟SOA 相提并论的还有一个ESB(企业服务总线),简单来说ESB 就是一根管道,用来连接各个服务节点。 ESB 的存在是为了集成基于不同协议的不同服务,ESB 做了消息的转化、解释以及路由的工作,以此来让不同的服务互联互通。

随着我们业务越来越复杂,会发现服务越来越多。SOA 架构下,它们的调用关系会变成如下形式: 很显然,这样不是我们所想要的,那这时候如果我们引入ESB 的概念,项目调用就会很清晰,如下:

SOA 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系统间的集成:我们站在系统的角度来看,首先要解决各个系统间的通信问题。目的是将原先系统间散乱、无规划的网状结构,梳理成规整、可治理的星形结构,这步的实现往往需要引入一些概念和规范。 比如ESB、以及技术规范、服务管理规范;这一步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有序】。 ?系统的服务化:我们站在功能的角度,需要把业务逻辑抽象成可复用、可组装的服务,从而通过服务的编排实现业务的快速再生。

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架构与设计实战

简介 《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架构与设计实战》从作者的实战经验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建立一个Hadoop那样的分布式系统,实现对多台计算机CPU、内存、硬盘的统一利用,从而获取强大计算能力去解决复杂问题。一般互联网企业的分布式存储计算系统都是个大平台,系统复杂、代码庞大,而且只适合公司的业务,工程师很难下载安装到自己的电脑里学习和吃透。本书对分布式核心技术进行了大量归纳和总结,并从中抽取出一套简化的框架和编程API进行讲解,方便工程师了解分布式系统的主要技术实现。这不是一本空谈概念、四处摘抄的书,这本书包含了大量精炼示例,手把手教你掌握分布式核心技术。 本书主要内容 分布式并行计算的基本原理解剖; 分布式协调的实现,包括如何实现公共配置管理,如何实现分布式锁,如何实现集群管理等; 分布式缓存的实现,包括如何提供完整的分布式缓存来利用多机内存能力; 消息队列的实现,包括如何实现发送和接收模式; 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实现,包括如何像操作本地文件一样操作远程文件,并利用多机硬盘存储能力; 分布式作业调度平台的实现,包括资源隔离、资源调度等。 目录 第1章概述 1.1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云计算概述 1.2分布式产品Hadoop、ZooKeeper、HBase概述 1.3Fourinone的产生背景 第2章分布式并行计算的原理与实践 2.1分布式并行计算模式 2.1.1最初想到的master-slave结构 2.1.2“包工头-职介所-手工仓库-工人”模式 2.1.3基于消息中枢的计算模式 2.1.4基于网状直接交互的计算模式 2.1.5并行结合串行模式 2.1.6包工头内部批量多阶段处理模式 2.1.7计算集群模式和兼容遗留计算系统 2.1.8工人计算的服务化模式 2.2跟Hadoop的区别 2.3关于分布式的一些概念与产品 2.4配置文件和核心API介绍 2.5实践与应用 2.5.1一个简单的示例 2.5.2工头工人计算模式更完整的示例 2.5.3工人合并互相say hello的示例

分布式云计算平台架构详解

分布式云计算系统 产品概述 ?数梦飞天云平台是数梦工场基于阿里云平台为行业客户量身定制的专有云平台,数梦飞天云平台完全基于自主知识产权,先后获85项国家技术专利,获得国家发改委的云计算专项资金支持。 ?数梦飞天云致力于打造云计算的服务能力平台,注重为政府、教育、医疗、金融、企业等行业客户提供大规模、低成本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数梦飞天的目标是通过构建支持多种不同业务类型的行业专有云平台,帮助行业用户简单快速建立自己业务系统,帮助用从关注运维向关注开发转变,将网络经济模式带入政府、行业客户,构建出以云计算为基础的全新生态链。 ?数梦工场为用户提供互联网化云服务交付,真正体现计算能力的规模效益,致力于大数据的价值挖掘,让数据增值,辅助政府决策,助力经济产业升级,服务公众。让最卓越的数据技术,去实现人类最美好的梦想! 数梦飞天云业务全景图 简单高效的弹性计算服务(ECS) ?稳定,云磁盘数据可靠性不低于99.999%,自动宕机迁移、数据备份和回滚,系统性

能报警。 ?安全,支持防DDos攻击、安全组自动划分访问权限,多租户安全隔离,支持防密码暴力破解。 ?弹性,10分钟内可创建和释放上百台云服务器,分钟级升级CPU和内存。 ?性能,随即IOPS达到1.2万,300MB/s的磁盘性能,高性价比,节约成本。 ?运维,提供简单自动化的运维界面,支持通过工具实现自动化备份和自定义镜像,实现云服务器的快速扩展、复制。 海量存储服务(OSS) ?空间无限:海量的存储空间,随用户使用量的增加,空间弹性增长,无需担心数据容量的限制。并同时支持高并发、大容量的读写服务。 ?压缩存储:对存储在开放存储服务上的图片,支持缩略、裁剪、水印、压缩和格式转换等图片处理功能。 ?安全可靠:服务可用性高达99.9%,系统规模自动扩展,不影响对外服务,数据三重备份,可靠性达到99.99999999%。 安全稳定的数据库服务(RDS) ?数据库是应用的核心,数据库的安全、可伸缩是系统稳定的第一保证,数梦飞天提供一种即开即用、稳定可靠、可弹性伸缩的在线数据库服务。具有多重安全防护措施和完善的性能监控体系,并提供专业的数据库备份、恢复及优化方案,使您能专注于应用开发和业务发展,具体特点如下: 专业备份机制:每台RDS拥有两个物理节点进行主从热备,主节点发生故障,秒级切换至备节点,服务可用性高达99.95%,保证数据安全。 安全迁移:自定义访问IP白名单,防DDoS攻击,SQL注入告警控制平面的多级保护及安全性。完全兼容MySQL,SQL Server协议一键式数据迁移。 性能优化:提供直观的慢SQL分析报告和完整的SQL运行报告,并提供如主键检查、索引检查等多种优化建议。 简单运维:专有的数据库管理平台,使用户通过浏览器即可安全、方便的进行数据库管理和维护;可随时进行数据备份,能够根据备份文件将数据库恢复至7日内任意时刻;近20种性能资源监控视图,可对部分资源项设置阈值报警,并提供WEB操作、SQL审计等多种日志。

分布式架构设计概要总结

分布式架构设计概要总结 一、构建分布式的原因——业务架构的演进 分布式系统,顾名思义,数据是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上,那么数据分布就是首先需要考虑的一点。我们先思考几点: 1、数据如何均匀分布到不同的节点上,涉及到负载均衡; 2、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些,需要对数据设置多个副本,那么如何保证副本之间的一致性; 3、节点是廉价的pc机,如果节点宕机,那么如何自动检测,并迁移数据; 4、分布式最基础的两个协议,一个是paxos选举协议,一个是两阶段提交协议: ●paxos选举协议:用于在多个节点中选举一个总控节点; ●两阶段提交协议:保证在多个节点中事务操作的原子性,要么完全成 功,要么全部失败。 在上图简单以时间线为准,粗略描述了我们系统架构随着业务的需求考量以及业务的发展,系统承担的并发量也将逐步提升,这就要求我们的系统架构需要开始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来解决。我们目前急需处理并发请求的服务.而思考的方向可以从我们已有的计算机知识体系中找到答案。比如: ●对于并发问题,我们知道处理共享资源可以通过加锁的方式来保证我们 的线程安全,那么在有限的资源下又要如何提升我们的并发量,于是我

们很容易想到hashmap是如何处理线程安全的,对此我们就会考虑到一 个设计思想,那就是分而治之的策略,即是否可以将共享资源拆分成多 份来缓解我们的压力,即集群. ●这个时候我们的流量压力通过集群分担到各个应用中,但是此时对数据 库的压力反而增加了,于是我们会想到使用缓存策略来缓解我们的压 力,对于缓存架构,我们也可以采用CPU高速缓存的策略来对我们现有 的服务进行改进。 ●另外,随着业务的增长以及需求不断地调整变化,有时候为了提升我们 的查询性能,还需要以不同的维度重新构建数据库表结构。比如订单服 务,可以以用户维护进行数据异构产生用户与订单服务的数据库表结构 来提升我们的查询性能。其实对于这种数据异构在编程设计中也是有体 现的,比如表单的业务 bean 与数据库存储的业务 bean 多少存在一些 冗余但可能是类型或者是状态显示不同,目的当然是简化便于理解。 ●随着业务不断扩大,团队人员也在增加,考虑到快速交付产品需求,我 们可以划分团队负责不同的业务线,于是便有了服务的垂直拆分,也就 是我们的服务化架构,在分布式架构设计中引入服务化架构是我们根据 团队以及业务进行拆分的结果,目的是为了更快速交付,同时也是为了 更为专注业务开发的落地实现。 引入性能技术的优化方案之后,这个时候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即一个置身于互联网大环境下的项目系统,我们需要保证分布式系统服务的高可用。 二、构建分布式系统的两个核心因素 对此,一个分布式系统服务需要具备以下两个因素: ●增大系统容量: 我们的业务量越来越大,而要能应对越来越大的业务 量,采取分而治之的设计思想,通过进行水平或是垂直拆分业务系统, 让其变成一个分布式的架构。 ●保证系统服务的高可用: 为了增大系统容量,我们将业务进行拆分,彼 此独立,但是每一块业务线都有其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就需要保证每一 块业务线的服务不能存在单点故障,这样整个系统不会因为单点服务出

电商平台分布式架构设计

电商平台分布式架构设计

件架构?不同人的答案会有所不同,而我认为一个好的软件架构除了要具备业务功能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高性能、高可用、高伸缩性及可拓展等非功能需求。而软件架构是由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两部分组成,因为有了业务结构才会催生出软件架构,进而来满足业务上的需求,所以,在做软件架构设计时,需要分为业务架构设计和技术软件架构设计,二者不可分离哦!那么,接下来就以本人实际工作中的电商平台为例,进行说明电商平台架构设计,因为不同行业产品系统不同业务不同,而催生的系统软件的实现要求及架构设计就不同了! l 架构设计的必要 l 电商平台的需求 l 平台的业务架构 l 平台的技术架构 l 平台架构的总结 一、架构设计的必要 架构师,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其实该职位头衔在最早的IT领域是没有的,它是近些年来由互联网的发展所引发的需求,因为现阶段的数据量及高并发的活跃好动,引起了不少传统的技术人员的力不从心,企业愈发关注到了系统架构的重要性,所以不同行业开始招募架构技术人员,架构师就诞生了。 1、架构设计的条件

我个人不建议具备下面条件的人员急着做架构,其实架构师的头衔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神秘,到底是什么节点的同学: A、对架构不感兴趣,但又迫于需求; B、入IT行业,年限小于4年的; C、主观能动性弱,又安于现状的; 注意,上面只是个人的想法,不具有代表性,只要你能够循序渐进,秒杀上面几条不满只是时间的问题。 2、架构设计的优势 A、更好的梳理业务的结构体系; B、更好的拓展、维护及性能优化; C、更好的适应企业业务灵活的推进; D、更好的适应大数据的冲洗和应对; E、更好的稳定性、低成本及快速迭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