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新思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

网络出版时间:2015-06-29 10:58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21.1397.U.20150629.1058.007.html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张冬宇(辽宁大学,辽宁沈阳 110036)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德育建设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影响着大学生思想品格的形成。
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已成为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构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1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必要性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有着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主流思想的作用,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来说有着战略性的意义。
因此,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1)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是应对复杂意识形态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涌现出各种新的社会思潮,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冲击着我国传统的道德观念。
由于高校大学生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尚弱,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在这种严峻的环境背景下,高校应加大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应坚持长期性、全程化教育的原则,并且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教育内容上做出相应调整,体现出阶段性的教育特点,开展有所侧重的价值观教育。
(2)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是实现高校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期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众所周知,“德”是“才”的基础,“才”的高低决定于“德”的厚薄。
这种“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着确切的记载,是我国优秀的教育理念。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完善诚信长效机制建设

社会与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完善诚信长效机制建设*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书华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国家及社会各阶层越发推崇诚信,因此,采取切实措施,建立并完善诚信长效机制,对于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社会体态的不断完善,均有着积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提倡的重要思想根基,对于推动诚信长效机制的建设与完善,有着重要价值与驱动作用。
本文从多方面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建设完善诚信长效机制的依据、标准及路径、方法作一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长效机制;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中指出:要“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加强失信惩戒”。
其中还强调: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全社会的思想灵魂,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面时代精神旗帜的引领作用,从而确保诚信长效机制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就完善诚信长效机制建设具体思路作一深入剖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理论依据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也是一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思想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
可见,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一定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在精神方面指引作用。
构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

构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作者:王向明来源:《党的生活·青海》2016年第02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做的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的工作,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切实抓紧抓好,不断引向深入。
在实践中,要着力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通过教育、践行、制度、执行、监督、评价等机制的良性运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着力构建传播认同机制。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提是认知认同。
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具体要求,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引领社会思潮的途径,通过生动鲜活的语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先进性讲清楚、说明白,让全体公民深刻理解、高度认同、形成共识。
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户外广告、手机等多种载体,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
充分发挥文化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作用,引导文学家、艺术家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体现到文艺作品中,让公民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党校、行政学院的重点课程,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深刻领会。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到各级各类教育,覆盖到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体现在学校教学全过程。
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增进公民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增强公民践行的自觉性、自信心、自豪感,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能在公民头脑中扎根,又能在实践工作中自觉践行。
着力构建实践养成机制。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行动。
新形势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维度

新形势下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作者:高正方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19期摘要:作为思想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校结合工作实际、师生实际,从“高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探索构建“三位一体”的有机互动教育实践模式,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规律、教育规律与践行规律,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及高校统揽全局的作用。
高校通过把握导向、完善制度、实践养成、氛围营造,使师生真正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示范者和引领者,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与精髓,它集中、鲜明地体现当代中国的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本质,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
作为人才培养和思想文化引领的重要阵地,各高校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新形势、新背景下,结合自身办学定位,从“高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探索构建“三位一体”的有机互动教育实践模式,对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增强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引领、带动全社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发挥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统领全局作用根据教育部2016年最新统计数据,河北省有普通高校120所,在校师生逾130万人。
高校干部师生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对社会风尚具有极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广泛的辐射带动效应。
因此,高校领导干部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重要战略位置,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高校建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事关高校办学的正确方向,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高校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长效机制探析

高校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长效机制探析马国杰
【期刊名称】《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7(31)3
【摘要】高校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密不可分.高校学生党员队伍需肩负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存在过于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缺乏系统设计和协同推进、学生党员队伍自我教育系统需要规范等问题.构建高校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长效机制应明确高校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大方向,建立高校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制度保障,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学生党员自身党性修养,定期举办富有内涵的党员活动,创新教育平台、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马国杰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建设探析 [J], 董云威;
2.医学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探究 [J], 龙杰; 林佩斯; 梁杰芳; 杜光宗; 林培君
3.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新思路 [J], 崔伟
4.高校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研究述评 [J], 余茂辉;赵艳娇
5.诚信为支点的高校图书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初探 [J], 刘开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建议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建议本文立足社会实际,分析了当前道德滑坡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社会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建议:区分不同对象,抓好“四德”教育;创新形式载体,营造浓厚氛围;把握关键环节,形成长效机制。
标签:道德建设;核心价值观;问题分析;对策建议道德是对善恶、美丑、荣辱等的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体现着人们的价值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也是公民道德的核心要素,是每个公民都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自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变化,崇德向善、积极进取的社会正能量正在积聚。
然而,随着当前社会深刻变革、开放不断扩大,腐朽落后思想文化沉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暗中滋长。
为此,深入探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路子,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
一、当前道德滑坡的主要表现1、自私狭隘,个人品德低下当前,人们普遍感到人情冷漠,缺乏关爱;封建迷信和黄赌毒依然存在;个别商贩不讲信用、坑蒙拐骗;网络侵犯商家利益、公民隐私,虚假宣传;偷盗、诈骗和抢劫等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2、缺乏涵养,社会公德缺失休闲广场、旅游胜地等公共场所,个别人员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个别商贩出店占道经营;公交站点个别乘客争相拥挤,争抢座位,不给老人孕妇让座;一些行人过马路闯红灯,翻越隔离栏,不走人行道;一些私家车乱停乱放。
3、唯利是图,职业道德丧失个别医生看病只为赚钱而无视病人需要;个别法官律师表面义正言辞,因利益驱使却颠倒黑白;个别教师师德缺乏,给学生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个别公职人员依旧吃拿卡要,谋取私利;个别企业制假售假,谋取暴利。
4、丢弃责任,家庭美德沦丧有的人不孝敬父母,不尽赡养义务,让老人含泪而终;有的对子女疏于管教、溺爱纵容,不尽抚养义务;有的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却“彩旗飘飘”;有的以等价交换原则处理亲情及亲属关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对更好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思想舆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
这充分表明,学校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战线的神圣使命。
自古以来,立德树人即是教育的天职。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可见“教”与“育”的根本都是“使做人”。
党的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正是契合了教育的本质。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学校教育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树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从个人角度说,学校教育是“育儿袋”,肩负着培养人的重任。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从三、四岁的孩童,一直到二十余岁的青年,都是在学校教育中度过的。
走进校园时,每个人都是天真无邪的;走出校园时,人与人却是千差万别的。
这就是学校教育的作用,它犹如一个巨大的“育儿袋”,为每个人提供了可靠的成长环境,并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将他们培养成不同型材。
从教育的本质来讲,每一个走出校园的人,都应当是正直的人、善良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教育的时代特征来讲,每一个走出校园的人,都应当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
只有大量的、源源不断的人从学校“育儿袋”中成长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成为社会的主流,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由社会层面讲,学校教育是“大熔炉”,发挥着社会融合的作用。
学校里只有教师和学生两种人,教师负责教书育人,学生唯有明礼修身。
在校园里,来自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们,同坐在课堂里,同徜在书海中,不分彼此、不分贵贱,交流思想、探讨未知,同窗之情、同学之谊把大家紧紧联系在一起。
学校培育践行主流价值文明实践活动方案

学校培育践行主流价值文明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文明实践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文明习惯,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社会公民。
二、活动主题“践行主流价值,做文明学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三、活动时间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四、活动内容1. 开展主题班会:各班级定期召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班会,通过讲解、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流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
2. 举办演讲比赛:组织学生围绕“践行主流价值,做文明学生”开展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表达能力。
3.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社区、福利院等场所,开展环保宣传、关爱老人、帮助困难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4. 举办手抄报比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创作中深入理解主流价值观,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5. 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标语、制作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学生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活动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各项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
2.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
3. 广泛动员师生参与,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活动的意义和要求,提高师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加强过程监管和督导检查,确保活动质量和效果。
定期对各项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改进。
5. 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和宣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六、活动预期成效通过本次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预期达到以下成效:1. 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自觉践行能力;2.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4. 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新思路 作者:崔伟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28期
[摘 要]为推动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建设与发展,该文从引言入手,基于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对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目前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的评价和选择上存在着困惑和迷茫这一现状,探究了高校培育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必要性;新思路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研究”(2017SJBFDY482)
[作者简介]崔 伟(1979—),男,江苏南通人,硕士,南京晓庄学院学生办事处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8-0342-02 [收稿日期] 2020-03-30
一、引言 我国高校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展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美育教育等非专业文化教育工作,发展至今,高校大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已经得到了明显提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未来高校大学生所面临问题的日趋复杂化和多变化,高校大学生必须要时刻提醒自己,加强对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为提高自身的未来发展竞争力做好准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层面上为高校大学生给出了指导,他们作为国家发展的未来,更应该严于律己,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要求完善自身。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也应该积极完善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义务[1]。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性作用,既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二、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仅要为社会各领域输送足够数量的专业人才,更应该保证所培养出的人才的质量,不能像企业生产商品一样机械、呆板,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当中,展现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精神风尚,让这些高校大学生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都要铭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支撑他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他们在未来发展之路上披荆斩麻、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字字珠玑,从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层面提出了期望,为高校大学生指明了发展方向,也对他们起到了非常关键的警示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更应该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自己的思想和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组织的立德树人教育活动中[2]。长期以来,国内各大高校以及各级党委、共青团组织就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成是发展的重点,甚至将其当成是立足之本,严格按照认知、践行、传播、引领的步骤为广大高校师生群体开展了形式多样、主题丰富、影响深远的各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并取得了诸多显著成果,让更多的大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高校大学生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看到祖国欣欣向荣的一面,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引导他们不要被光鲜亮丽的表面情状所迷惑。我们知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在世界范围内不同阶级的思想文化碰撞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于高校大学生周围的思想意识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多元化特征。这些思想意识有的比较积极向上,对高校青年大学生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有利的;有些则比较极端,甚至还有一些反华思想,这种思想观念一旦迷惑了大学生,后果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要推动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保护青年大学生思想的第一层屏障,为青年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除此以外,高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成是一项长期性教育事业还可以深化高校教育改革,让高校真正地把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的作用。
三、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新思路 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不仅是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促进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无法明辨是非。在高校大学生周围还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言论,这就需要他们始终擦亮自己的眼睛,能够判断出哪些思想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哪些思想则是有害的。与专业文化知识教育工作性质不同,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要建立长效机制,让学生每时每刻都能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洗礼,从而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什么是警钟长鸣,避免学生因为一时的糊涂而做出令自己悔恨终生的选择。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文化知识和实践技能,所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学工作当中更能真正建立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而这也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从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考核等多个方面入手,找出不同学科中所蕴含着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且不断提升在课堂教学环节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的有效性、实效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也让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位置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为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能够辐射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让学生无论是在理论知识学习环节还是实践练习模块都可以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成是一种习惯、一种爱好。
(二)始终秉承一体化的建设思想 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应该是一项长期的、有计划的大工程,但是无论工作进行到哪个阶段都应该始终秉承一体化的建设思想,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統一。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以及教师要做好各种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官网平台、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渠道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而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做到示范引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政府也要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做到政策保证、制度规范、法律约束,为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奠定基础,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内化到学生内心,并且在行为上得到体现。除此以外,高校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线上教育平台,将线下思政教育与线上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给学生创造更理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不仅是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促进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因此,高校必须要把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成是一项长期性教育事业,促进其长效机制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保护青年大学生思想的第一层屏障,为青年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谈寂.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性[J].鄂州大学学报,2017,24(03):8-10.
[2]朱健.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建设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1):68-7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专题研讨会成功召开[J].思想教育研究,2015,(02):111+3.
New Ideas of Long-Term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I Wei (Student Office,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7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long-term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urren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fi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fusion in the evaluation and choice of some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the paper explores new ideas of the long-term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cultivating and practic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llege; core socialist value; long-term mechanism; necessity; new i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