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意识的觉醒

合集下载

《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闻名于世。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巧妙地刻画了一群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们的独立意识和觉醒过程。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在《红楼梦》中,贾母是一个具有相当权威的女性形象。

她智慧、仁慈,对众多家人的生活和命运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贾母虽然身处封建社会,但她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实现了对自己和他人的解放。

她不断地呵护和关心自己的孙儿,力图在封建家庭中营造一片自由平等的天地。

贾母的形象展示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也能发挥显著作用,她的存在有力地提醒了我们,女性同样有权利掌控自己的命运。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她更是展现了女性的独立精神和觉醒意识。

林黛玉,出生在富贵世家,但她对封建社会的束缚和传统习俗持有批判和独立的态度。

在小说中,林黛玉的形象一度受到贬低,但她仍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情感。

她拒绝成为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她坚持追求自己内心深处的自由和平等,她是一个真正的“觉醒者”,她用自己的行动和坚持,向封建社会传达了女性的独立和强大。

《红楼梦》中还有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

王夫人身处红楼大族中,她对自己的命运并不满足,她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追求。

王夫人善于从事家族事务,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价值观。

在小说中,她是贾府的主心骨,她毫不犹豫地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成为贾府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存在。

王夫人的形象体现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也能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觉醒。

在《红楼梦》中,尤其在林黛玉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觉醒过程。

她对封建礼教的抵抗,对个人情感的追求,以及对自己独特身份和自由的坚持,都表现了女性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的深刻意义。

林黛玉的故事,无疑是女性觉醒中的经典之一。

《红楼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作者对封建社会的一种审视和讽刺,也是对女性觉醒与解放的一种呼吁。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是指现代女性通过自我反思、理性思考和社会实践,逐渐认识到自身权利被剥夺、遭受歧视和压迫的现实,进而开始对此展开反抗和争取平等权利的过程。

这种意识觉醒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地区出现过,但随着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更多权利和地位,这种意识也愈加普遍。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源于对性别不平等的深刻认识。

在以往的社会中,女性受制于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明显低于男性。

女性经常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其工作和生活经历被忽视或低估,甚至被视为女性应有的“自然属性”。

而且女性的身体、性行为和容貌也受到严格的规范和限制,这构成了一种非常消极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这种不平等的局面引起了女性强烈的不满和反抗。

在历史上,女性主义运动时常伴随着社会变革和民主化进程的发展而出现。

在中国,女性开始对自己的权利和地位产生强烈的意识,是在近代中国的改革运动中。

当时中国面临着国家和社会的巨变,传统的家庭、婚姻和女性地位等方面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

一些进步女性开始脱离封建思想的束缚,主张男女平等,要求拥有与男性同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

她们通过发表文章、组织活动和参加政治运动等方式来传递女性主义思想。

在当今社会,女性主义意识觉醒更为普遍,这主要得益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其中包括技术、传媒和教育等方面的提升。

新媒体的发展为女性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女性可以主动发声,以此增加社会曝光度,议题影响力也会随之提升。

同时,教育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受益于上学的机会,更深地认识到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

1.妇女意识的覺醒:女性认识到自己身份的不平等地位,开始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议题进行思考和关注。

这种认识的产生通常源于对女性角色刻板印象和消费主义的质疑,以及對性暴力、歧视和压迫的抗议。

2.政治參與:女性开始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争取平等权利和提高女性的地位。

在现今的民主和人权环境下,女性的政治意识似乎更为激发,积极投票和参加各种政治运动,为政治环境注入新鲜血液。

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

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

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高,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

她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角色定位,而是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在需求和追求自我价值的意识。

本文将从个体意识觉醒、独立生活方式、自我表达和性别平等等方面来探讨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

一、个体意识觉醒在过去的社会中,女性往往被赋予家庭和母性角色的期待,缺乏独立个体的认识和意识。

然而,现代女性通过教育的普及、自我提升的努力和社会进步的机遇,开始发展并觉醒了自我意识。

她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努力追求个人的目标和理想。

这种个体意识觉醒使得女性在家庭和社会角色中更加自信和独立。

二、独立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变,现代女性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经济独立和独立生活方式。

她们追求经济的自主权,不再依赖于家庭或丈夫的经济支持。

独立的经济地位使得她们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

同时,经济独立也给予了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发言权的增加,可以更好地参与公共事务和决策过程。

三、自我表达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还表现在对自我表达的重视上。

过去,女性往往受到社会的束缚和传统观念的限制,她们的声音和想法很少得到关注和认可。

然而,现代女性通过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崛起,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她们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向外界展示真实的自我。

自我表达的机会和渠道的增加,加强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四、性别平等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还体现在对性别平等的追求上。

她们开始意识到性别不应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地位,追求性别平等成为她们的共同目标。

现代女性积极参与到性别平等的运动和活动中,为自己争取和维护平等的权益。

通过倡导性别平等的意识和实践,她们努力改变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歧视,争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为自己和其他女性争取更好的未来。

总结: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在个体意识、独立生活方式、自我表达和性别平等等方面得到了显著体现。

女性意识觉醒发言稿范文

女性意识觉醒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重要而深刻的话题——女性意识觉醒。

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更关乎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首先,我想谈谈女性意识觉醒的内涵。

女性意识觉醒,是指女性在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对自身地位、权益和价值进行深刻反思和自我认知的过程。

它是女性摆脱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的重要途径。

自古以来,女性在封建社会和男权社会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她们在家庭、职场和社会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女性意识觉醒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推动着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

以下是我对女性意识觉醒的几点思考:一、提高自我认知,树立自信。

女性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自尊、自爱、自信,不被外界的偏见和歧视所影响。

二、强化法律意识,维护自身权益。

女性要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我们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到性别平等和反歧视的斗争中。

三、关注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

女性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调整心态,面对挫折和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

四、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女性美德。

女性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我们要关爱家庭,教育子女,关心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五、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发挥女性优势。

女性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

在各个领域,我们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总之,女性意识觉醒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要求我们不断追求自我完善,为实现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最后,祝愿每一位女性都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谢谢大家!。

女性意识的觉醒

女性意识的觉醒

女性意识的觉醒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的地位也逐渐得到提升。

从过去的只能在家里做家务、生孩子,到现在的越来越多女性在外工作,女性对自我认知的觉醒也逐渐增强。

女性意识觉醒是一种重要的进步,她们开始对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生活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反省,成为现代社会中的推动力。

第一,完全拥有自己的财物:女性意识觉醒之前,传统社会中女性的财产是管理在男性手中的,女性的经济地位很低,不能完全掌握和支配自己的财物。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女性也越来越具有独立经济能力,能够自己挣钱,拥有自己的房产、汽车等财物,不再依赖男性,拥有了自主权。

例如,很多独立女性在资助家庭后,剩余的收入都可以被她们用于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去旅游、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个人价值。

第二,追求平等的人际关系女性意识觉醒之后,她们会更加理智地对待人际关系,崇尚平等、尊重和互相尊重。

女性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地与人相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支配和限制,特别是不能因为自己是女性,就应该承受男性的专制和压迫。

例如,女性在婚姻生活中,一旦发现自己的丈夫压迫自己,限制自己的自由,很多女性会选择离婚并追求更为平等的关系。

第三,追求自我发展和实现梦想女性意识觉醒之后,她们将追求自我发展和实现梦想放在了生活的首要位置。

女性不再只是为了家庭而活,她们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职业成就,学习、工作和创业等,同时更注重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充实。

女性认为自己有和男性一样的能力和快乐的生活权利,她们追求更广阔的空间、更开阔的视野,向往拥有更多的自由。

例如,现在越来越多女性坚持走事业路线而不仅仅是家庭路线,女性开始站在更为平等的起点上,积极地追寻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提高自我意识和素质女性意识觉醒之后,她们也会更加注重提高自己的自我认知和素质,不断自我完善。

女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和自我提高,才能不断对未来的人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拓展。

女性开始学习各种技能和知识,如自我营销,社交技巧,沟通技巧,信用评级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

浅论莎士比亚悲剧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浅论莎士比亚悲剧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浅论莎士比亚悲剧中女性意识的觉醒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描写了人性的各个方面。

在他的悲剧中的女性角色,往往具有强烈的思想和情感,他们不仅是主要角色的伴侣,更是独立、坚定和敏感的个体,他们面对着困境和挑战,并不断地对现实和自己提出质疑。

本文旨在探讨莎士比亚悲剧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首先,莎士比亚清晰地认识到了男女之间存在的巨大的不平等状况,并尝试从女性的角度反思这种不公平现象。

在其作品《麦克白》中,夫人在丈夫的鼓励和促使下决定策划谋杀,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

夫人在成为领导人之前所经历的虐待和压迫,使她对权力和自由的渴望变得更加强烈。

另一方面,在《哈姆雷特》中,女性角色的觉醒体现在她们对关系的改变和对社会规范的挑战上。

奥菲利亚在悲剧的后半部分受到了父亲和兄长的控制,她失去了自己独特的诗意和判断力。

然而,在不断被压迫和忽视的经历后,她的叛逆性情逐渐展现出来,这表明了她对社会规范的挑战和女性觉醒的过程。

此外,莎士比亚刻画的女性角色通常崇尚爱情和人性的高尚,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表现出对与什么是真爱以及什么是对自己重要的价值观的深刻思考,并最终选择自己的爱情,这表明着她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总之,莎士比亚塑造的女性角色在不断地觉醒和接受自身的特质之时,不断思考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使人不禁想到女性自我觉醒和革命的伟大进程。

在莎士比亚创作的时期,尽管女性处于被忽视和压迫的地位,但他所描写的女性角色揭示了女性在思想,情感和行动上的驾驭。

这些女性角色超越了自己出生和性别的限制,成为了他们时代的艺术缩影,同时也成为了后世女性抗争的重要象征。

莎士比亚是一位极富才华的作家,他的作品涵盖了人性的各个方面,包括情感、思想、道德问题等。

在他所创作的悲剧中,女性角色常常是具有坚定的思想和强烈情感的独立个体。

这些女性角色不仅仅是主人公的陪伴者,更是面对困境和挑战而不断觉醒甚至对自己和现实提出质疑。

女性意识的觉醒演讲稿范文

女性意识的觉醒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探讨一个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话题——女性意识的觉醒。

这是一个时代的话题,也是一个关乎我们自身发展的话题。

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女性意识的觉醒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女性意识觉醒的历史。

自古以来,女性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一直处于较低的位置。

从“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到“贤妻良母”的传统角色,女性始终被束缚在家庭的牢笼之中。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意识的觉醒逐渐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一、女性意识的觉醒:时代背景1. 社会变革20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意识觉醒的土壤逐渐肥沃。

2. 教育普及教育是提高女性意识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视野逐渐开阔,开始关注自身权益,追求自我价值。

3. 媒体传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媒体传播速度加快,女性意识觉醒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各种女性话题的讨论,如性别平等、女性权益等,激发了广大女性的共鸣。

二、女性意识的觉醒:内涵与意义1. 内涵女性意识觉醒,是指女性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逐渐摆脱传统束缚,追求自我解放,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性别平等观念的树立:认为男女在人格、能力、权益等方面应享有平等地位。

(2)自我价值的追求:关注自身成长,追求事业成功,实现人生价值。

(3)权益意识的提高:关注自身权益,敢于维护自身权益。

2. 意义(1)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女性意识觉醒有助于消除性别歧视,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2)提高女性综合素质:关注自身成长,提高女性综合素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丰富家庭生活:女性意识觉醒有助于家庭和谐,提升家庭生活质量。

三、女性意识的觉醒:实践与行动1. 提高自身素质女性要关注自身成长,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女性意识的觉醒简爱读后感

女性意识的觉醒简爱读后感

女性意识的觉醒简爱读后感女性意识的觉醒《简爱》读后感《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其真实地刻画了主人公简·爱的一生而闻名。

这是一部以女性意识觉醒为主题的作品,通过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展示了一个女性在追求自由、独立和尊严的道路上所经历的挑战与困惑。

小说开篇,我们看到了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年幼的简·爱受尽了各种压抑和不公待遇。

她是一个孤儿,被迫寄养在姨妈家中。

姨妈和表亲们对简·爱进行了残酷的虐待,给她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绝望。

但是,在这段充满黑暗和苦难的经历中,简·爱从未失去自己的尊严和追求幸福的勇气。

她坚信自己与世界、与男性拥有平等的权利,这种思想逐渐成为她觉醒的源动力。

简·爱的觉醒来自于她的教育机会。

在她成为洛沃德府的家庭教师后,她开始接触到了知识和智慧的大门。

通过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她渐渐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和潜力。

她在和罗切斯特先生的对话中,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再忍受对方的压迫和欺骗。

这样的觉醒让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并不再接受传统的束缚和限制。

简·爱的觉醒还体现在她对待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上。

在与罗切斯特先生相识相知之后,简·爱深深地爱上了他,但她并不会为了爱情而完全忘记了自己和自己的尊严。

她坚持追求自己的独立和自由,不会为了一个男人而沦为附属品。

当她发现罗切斯特先生的婚姻是一场具有欺骗性质的虚伪婚姻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

她宁愿守护自己的尊严,也不愿意屈从于爱情的奴役。

通过《简爱》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意识觉醒的重要性和价值。

简·爱作为一个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获得了自由和幸福。

她告诉我们,女性应该有意识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真正的幸福,不被旧有的社会观念所束缚。

女性需要觉醒,需要在追求自由与独立的道路上坚持不懈。

在当代社会,虽然女性地位和权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们仍然需要不断努力,更加强调女性的自主权和平等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意识的觉醒提要:近年来,“女性”和“女性艺术”这两个名词出现的频率开始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女性艺术”。

随着改革开放与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活跃于九十年代画坛上的中国女性艺术家逐渐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命意识,重新阐释“女性”这个主题。

她们用女性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女性的心去感应世界,用女性的方式去表现世界,将女性细腻的感觉,感性的情绪转换成富有生命的语言符号。

更重要的是: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开始了在艺术舞台上独立表演的时代,她们用作品传达着自己的心声,表达着自己觉醒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女性艺术;女权主义;女性意识;性;身体引言“女性”一词,是相对于“男性”而产生的,但在浩瀚的人类艺术海洋中,却很难发现清晰的女性足印,因为现有的艺术史只是“男性的艺术史”。

女性在艺术史中的集体失语已成为中西艺术史的一个共同“文化特征”。

20世纪“女权主义”的兴起,使女性重新开始认识自我,开始寻回那曾经在艺术史中迷失的自我。

随着改革开放与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活跃于九十年代画坛上的中国现代女性艺术家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命意识,重新阐释了“女性”这个主题。

她们用女性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女性的心去感应世界,用女性的方式去表现世界,将女性细腻的感觉,感性的情绪转换成富有生命的语言符号。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激烈反传统主义的兴起和泛滥,她们的创作往来于东西艺术之间,往来于现实与记忆之间,往来于可视的形式表现与不可视而可感的精神意蕴之间,并试图在这复杂的经纬线上找到属于个人感受但却具有永恒意义的一种理想之美。

使“女性艺术”这一概念的提出成为可能,也使“女性艺术”这一话题具有了全新的内容和“后现代”色彩。

一、女性艺术内涵的界定女性艺术其实是一种很模糊的概念,说法也很多。

有的是从性别角度,认为出自女艺术家之手的艺术作品均为女性艺术;有的是从题材角度,认为不管艺术家性别,只要是表现女性题材,都可看成是女性艺术。

如果给女性艺术作个确切的学术定义,可以这样认为:“凡出女艺术家之手,以女性的视觉描绘女性生活及展现女性精神情感,并采用女性独特的表现形式的艺术,称为女性艺术。

”二、中国现代女性艺术的现状在中国,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文化传统,禁锢了中国女性的生存。

二十世纪初,女性借“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风开始了寻求自我独立人格的新追求。

但那个时代的女性作品大多虽然具有一定的女性自我意识,总体来说还是含蓄隐晦的。

到新中国成立,虽然女性在新社会中的地位变化可以说是“翻身做主人”,但是特定的历史语境使她们似乎忘记了女性作为“女性”的人类生存身份,以此为代价来实现对“平等”的追求。

因此,在艺术文化领域,女性自身文化符号特色依然存在创作自觉的问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禁锢被打破,随着西方女性主义势力的强大,我国的女性艺术力量也在其影响下逐渐壮大。

女性艺术家逐步开始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进行艺术创作,表现女性独特的生存境和情感抒发。

受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影响,中国女性艺术家作品中呈现出女性自我追问和试图自我确认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心理。

这些矛盾来自传统、家庭、性别等多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中国当代改革开放的大语境。

1990年中国第一个女性绘画专题展——“女画家的世界”,标志着“新生代”的女性画家登上画坛。

这个时期,不管是女艺术家的数量还是作品的质量,都使中国女性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

九十年代中国女性艺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逐渐自觉地从男性话语中分离出来,并把关注的重点转变到对自我价值的探寻上,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感性思维表现出女性艺术的独立价值。

由于更多地吸收了西方女性艺术的观念和样式,这个时代的女性画家逐渐摆脱了传统的艺术习惯和审美标准。

各种艺术形式都被女性艺术家广泛的使用,女性艺术在多个领域都成为独特的风景。

这些女艺术家有在绘画领域里的申玲、喻红、夏俊娜、刘虹、王彦萍、蔡锦、等;有使用装置或雕塑手段的姜杰、陈妍音、张温帙、向京等,她们展示着属于女性的视野和艺术的品格,她们抛开了逻辑性、合理性的传统观念,对艺术进行更主观、更个性的表现,对传统艺术“秩序美”进行了大胆的、彻底的反叛。

例如申玲的《小牛仔衣》(1992年)、《俊娜像》(1992年)、《肖像》(1994年),徐震的《来自身体内部》。

袁耀敏则借用民间艺术图像符号,以波普形态来表现或讽喻男女、婚姻、家庭。

女性艺术家剥离了男性话语模式,展开了寻求自我表达的多种可能性,并不断地在传统与现代、再现与表现、创作与生活关系的探讨和实践中走向成熟。

我们只有对具有生动丰富特点的作品做广泛深入的研究,才能理解她们的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美学价值。

三、中国现代女性艺术的特征(一)情感是她们永远的表现主题情感有很多种,但女性艺术家在同一母题中表达的感受却又各不相同。

例如,母爱是人类最本质的一种情感,关注生命、关注人便成为母亲这个角色的共有品质。

初为人母的王彦萍,以《沙发》为题开始了她的母子系列。

她将母体夸张到硕大,怀抱如沙发一样舒适,一任婴儿玩耍。

强化了女性的母性特征和作为生命的守护者的强大精神力度,而以黄色为主的色调更加强了母爱的温馨情调。

而喻红的《圣嚣》则将视点转到“母”对“子”的观照,她以欣赏的态度表达了一个弱小生命所给予她的嫩强有力的印象。

婴儿不会行动,不会说话,哭喊便是最具有生命感的方式,这是他们表达需求和不满的唯一方式。

她连续画了四个正使尽全身解数哭喊的婴儿,这个不一般化的表现强化了一种初为人母的新鲜感。

婴儿,这同样是一件“作品”,旁观的不仅是母亲也是艺术家。

迄今为止,在以婴儿为题材的创作中,姜杰的作品要算“登峰造极”了。

她用装置的方式展示的雕塑《易碎的制品》不禁让人触目惊心。

这位年轻的艺术家用蜡翻制了三、四个姿态不同的婴儿,将“它们”悬置或堆积在一张撑开的透明塑膜中,脆弱的生命完全没有自卫和防护能力,只能听任命运的摆布,体现了人类的生存危机。

易碎的蜡烛质材的象征意义也恰切的表达了艺术家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担忧和思考。

可见,女性艺术家的母性意识不只单纯体现在“母与子”的关系之中,它在广义上更表现为一种创造生命与关注生命的意识。

女性,作为生命的缔造者,是处在一种“永久性的发生意义上”的。

(二)对性和身体意识的重新解读女性艺术展开女性话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便是一向被视为禁区的“性”。

在男性话语中,女往始终是被凝视的“客体”和“对象”。

“男人一面把女人在本文中变成可供欣赏的装饰对象,女人一面在现实中把自己修饰成艺术吸引男人”①,乃至为取悦男人而“‘自杀’为艺术的对象”。

西蒙·波伏娃在与诗人布列东讨论女人作为诗人的对象时曾说:“可以说,女人本质上就是男人的诗;但并没有人告诉女人,她在她自己的眼中是否也是诗”②。

在今天,中国现代女性艺术家心中的“被赏”心态已转向“自赏”与“自炫”。

申玲是典型的当代表现主义女画家,在她的艺术中有种绘画的纯粹和人性的真诚。

情爱和女性意识是申玲作品的两个主题。

她的绘画对两性关系暖昧地表达,赤裸的欲望,委婉细腻地表述了一个女人的情感。

在她的作品《男人、女人》系列中,轻松自如的表现性笔触、稚拙造型、随意涂抹的后印象派色彩表现率真意趣,形成鲜明风格。

她用饱蘸着生命激情的画笔,借助形式外壳和语言符号寻找其内在的真实情感,书写了自身的生命体验。

刘虹作品中的女性人体常常用布蒙着脸,从而更加突出了女性人体,似乎女性人体的意义超过她的思想——脸部,表现了对女性处境的某种思考。

崔岫闻的作品一向注重表现人的性心理和感觉,《玫瑰与水薄荷》的表现方式是比较激进的,在她的一系列作品中,往往是女性着衣、男性裸露,男性成为了被观看的对象,完全颠覆了“男性观看、女性被看”的传统。

蔡锦的《美人蕉》系列,将一种生物的死亡周期和生理器官的肌理和花联系起来,将传统花的性器官象征与女性的生命现象用一种前所未有的严峻态度相联系,显示了对传统花的观念象征的文化批判。

这些作品可以看作艺术家对自我坦率而彻底的独自。

它渗透着女性的自我迷恋,是生理和心理的综合体,与社会文化、历史以及女性生活的环境有关,这比男性对女性身体的简单和物化的认知显得更深入和具体,也更真切和新颖。

(三)对当代语境下现实和文化的理性反思除了对自身的生活感悟和独立意识的表达,女性艺术对现实和文化有了更多的关注,视角更加宽广,关注的问题也更加深入。

如王彦萍的屏风系列包含着对现实和文化的理性思索。

她赋予传统的屏风以理性的意义:生活的多角度和多层次的视角;真实与虚妄;写实与抽象装饰与寓意。

在用来遮挡人们视线、构成空间的隐秘性的屏风上面,画着近乎几何化的室内人物,静物和花卉,它们随着屏风的辗转变化而变化,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效果,变得实在又虚无,完整又片段。

它们是女画家对生活的理性思索,包含着太多的人生回味。

关注90年代绘画的人,都不会忘记夏俊娜的画,她的的画感觉象是一道色彩的盛宴,感染力极强,很深刻地表达了现代社会中女性的生活状态,既有优越感,又不乏茫然空虚和挣扎。

画面通常呈现出一种优雅和绚烂的感觉,始终笼罩在朦胧梦幻的神秘气氛下。

其作品《早春》就是很好的体现,画面透露出东西方文化和时空的冲突与交融,经过画家精心的中和,一切都变得很具独特性,让人过目不忘。

总之,今天的女性艺术已非过去传统的清丽婉约的单一风格,在她们的作品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与传统的审意识的联系,也可以看到无论在造型力度上还是视觉强度上都具有强烈扩张感的个人风格。

以上对女艺术家作品的解读展示了最自然流露的女性世界,有着或辛辣、或苦涩、或甜蜜的滋味。

这些女画家“从个人经验到个人天地的表达到对人类社会问题的关注,反映了女性艺术无论从美学品格到文化指向均已进入当代状态。

它既是在女性自我探寻的语境中生成,又以自己的特有视角,进入当代的公共话语之中。

③”她们自由地以艺术表达自我对世界的认识,用艺术与现实的对话,与社会的对话,共建一个新世纪的女性对艺术、生活观点的权利场,具有文化与社会双重意义的显示。

从女性艺术和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不平凡的这几十年来看,许多女性艺术家为了让更多的女性从意识上觉醒,重新认识自我而举起手中这个“女性主义”的武器,向父权制社会男性中心的陈腐体制宣战。

但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尽管评论家们强调,今天的女性艺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女性艺术还没有摆脱被边缘化的局面。

虽然女性艺术与妇女运动同样完成了“女权——女性——女人”三个阶段的历程,就整个历史而言,“女性的历史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它还处在萌芽阶段,还有无限广阔的空间等着它去发展。

参考文献:[1]徐虹著.女性:美术之思[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2]李建群.西方女性艺术研究[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5.[3]琳达.诺克林等著,李建群等译.失落与寻回一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诺克林著,游惠贞译.女性,艺术与权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注释:①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中国科学出版社,2001.②波伏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1995.③贾方舟《自我探寻中的女性话语》,《美术研究》199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