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莳萝泡菜》看女性主义的觉醒
多模态隐喻视域下的《莳萝泡菜》

0132017.08第1期文学理论多模态隐喻视域下的《莳萝泡菜》一、引言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她的小说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心理和叙述手法而著称,推动了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为现代短篇小说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一生共创作了88篇短篇小说,其中《莳萝泡菜》尤其受评论家们的关注。
这个短篇小说描绘的是久别重逢的恋人的一次偶遇,女主人公维拉在咖啡馆偶遇了六年未见的恋人,追忆往事时却发现昔日恋情就像泡菜一样变质变味,情缘难续。
二、多模态隐喻 模态是在人类感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可阐释的符号系统。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是人体验世界的五大基本模态。
荷兰学者Charles Forceville 把模态进一步划分为九类,即图像符号、文字符号、口头符号、手势语、声音、音乐、嗅觉、味觉和触觉。
他认为单模态隐喻指其目标域和源域完全或主要以单一模态来呈现,而多模态隐喻的目标域和源域则涉及不同的模态。
从广义上来说,有两种及以上模态共同参与构建的隐喻就可以称为多模态隐喻。
多模态隐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动态的叙事性、时空的交错性以及人物事件的鲜活性。
多模态隐喻分析的意义在于其不仅可以窥见整个交际过程中语言之功效,还可以看到通过不同感官并借助声音图像等众多媒介资源以实现在各源域与目标域之间进行顺利交际,从而达到运用多种模态共同解读作品中蕴藏的深层隐喻含义。
本文试图利用多模态探讨人物复杂心理,凸显主题。
三、《莳萝泡菜》的多模态隐喻解读 《莳萝泡菜》的主要情节是男女主人公回忆往昔的谈话,作者用细腻的描写体现重逢恋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种角度展现了男主人自私自利、狂妄自大、无情吝啬的性格,还有女主人对昔日恋人的感情变化,到最后认清现实,作出决定,塑造了一个敏感细腻,内心坚强的新女性形象。
(一)视觉模态隐喻1. 花卉 小说一开始的关注点就是纸水仙,“桌上摆着一只装纸水仙的日本花瓶。
《莳萝泡菜》中的女性视角叙事手法

[ 收稿 日期 】09 —0 —1 2o 3 0
[ 作者简 介] 张闻琦 (90 )女 , 18 一 , 山西忻州人、 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 言文 学 究。 研
・
7 ・ 8
于叙 事的优势地位 , 由此产生单声道 的叙述效果 , 并 将作
者与人物 的距离拉 近 , 也同时拉近 了“ 聚焦人 物” 与读者 的距 离, 使读者 自然 而然又不 自觉地 站在 “ 焦人 物” 聚 一 边。在《 莳萝泡菜 》 曼斯菲 尔德让 故事叙述 者 自始至 中, 终都 是从女主人公薇拉 的视 角, 深入她 的内心 , 以她 的思
理解 。 一
在不知不觉 中与聚焦人物产生认 同感 , 同情倾 向于聚焦 将
人物, 实现 了叙述者的叙述 目的。 三、 莳萝泡菜) 《 中的女性视角分析 < 莳萝泡菜 》 m i 【 )是曼 斯菲 尔德 创作 于 (A D Pcl le
在传统的叙事作 品里 , 讲故事 人或叙述者多是男 人 ,
上发 出 自己的声音 , 以女人 的方式书写女人 的故事。不 同
后相遇 的情形 : 主人公薇拉在一个路边咖啡店邂逅了六 女
年前的男友——“ ” 两个昔 日的恋 人 回忆 了曾经共 度 他 ,
于简 ・ 奥斯丁采取的隐蔽的女性叙事方式 , 凯瑟琳 ・ 曼斯 菲尔德采用女主人公 的视角来叙事 , 使得她的女性意识潜
20 0 9年 5月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Ju lo B iA ut d ct n I s tt 0 ma fHu e d l E u ai n tue o i
Ma y,2 O O 9
第l 5卷
第 3期
V o l 5 N . -1 o3
《 莳萝泡菜》 中的女性视角叙事手法
从《莳萝泡菜》析曼斯菲尔德的独特艺术风格

从《莳萝泡菜》析曼斯菲尔德的独特艺术风格作者:陈跃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第04期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西兰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莳萝泡菜》的写作风格以及语言特色的分析,揭示了作者独特的写作艺术风格,即淡化小说情节、丰富的细节描写、细腻的心理活动刻画、女性主义视角、诗一般的语言以及各种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
曼斯菲尔德独具特色的写作艺术风格使她成为一位杰出的女性作家,同时其艺术手段的运用也使得《莳萝泡菜》这篇短篇小说精致而耐人寻味。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写作艺术;语言特色一、引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世界文坛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并常常被世人拿来和俄国伟大的作家契柯夫相提并论。
曼斯菲尔德的作品主要以短篇小说为主。
《莳萝泡菜》故事的女主人公维拉和旧情人在一个咖啡馆偶遇,于是俩个人坐下来谈话、叙旧。
通过他们的对话,我们渐渐清楚了六年前导致两人分手的原因和六年来两人各自的人生经历。
在这个故事中,曼斯菲尔德巧妙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敏感、细腻、善良。
同时,也暴露了男主人公的自私和冷酷。
如同《莳萝泡菜》这个名字一样,这篇小说就像一道精致的小菜一样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二、《莳萝泡菜》的写作风格分析1、情节淡化曼斯菲尔德以其小说独特的写作风格而闻名,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小说中淡化故事情节。
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强调故事氛围的渲染和场景的描述,而非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她的小说一般都没有完整的情节、连贯的叙述,也不采用叙事中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的传统的叙事方法。
相比大多数小说中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曼斯菲尔德更侧重于为她故事中的角色创造一个特定的场景,然后让故事在这个场景中自然而流畅的发展下去。
读者极少在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中读到令人紧张的情节或皆大欢喜的故事结局。
她的小说充满了栩栩如生的片段,刻画生动的细节和日常生活的景象。
在《莳萝泡菜》中,曼斯菲尔德让女主人公维拉和她的旧情人邂逅在一个咖啡馆,然后他们的爱情故事在对话中娓娓道来。
莳萝泡菜

从《莳萝泡菜》析曼斯菲尔德的独特艺术风格陈跃(西安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105)【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西兰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莳萝泡菜》的写作风格以及语言特色的分析,揭示了作者独特的写作艺术风格,即淡化小说情节、丰富的细节描写、细腻的心理活动刻画、女性主义视角、诗一般的语言以及各种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
曼斯菲尔德独具特色的写作艺术风格使她成为一位杰出的女性作家,同时其艺术手段的运用也使得《莳萝泡菜》这篇短篇小说精致而耐人寻味。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写作艺术;语言特色一、引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世界文坛一位著名的女性作家,并常常被世人拿来和俄国伟大的作家契柯夫相提并论。
曼斯菲尔德的作品主要以短篇小说为主。
《莳萝泡菜》故事的女主人公维拉和旧情人在一个咖啡馆偶遇,于是俩个人坐下来谈话、叙旧。
通过他们的对话,我们渐渐清楚了六年前导致两人分手的原因,和六年来两人各自的人生经历。
在这个故事中,曼斯菲尔德巧妙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敏感、细腻、善良。
同时,也暴露了男主人公的自私和冷酷。
如同《莳萝泡菜》这个名字一样,这篇小说就像一道精致的小菜一样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二、《莳萝泡菜》的写作风格分析1、情节淡化曼斯菲尔德以其小说独特的写作风格而闻名,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小说中淡化故事情节。
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强调故事氛围的渲染和场景的描述,而非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她的小说一般都没有完整的情节、连贯的叙述,也不采用叙事中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的传统的叙事方法。
相比大多数小说中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曼斯菲尔德更侧重于为她故事中的角色创造一个特定的场景,然后让故事在这个场景中自然而流畅的发展下去。
读者极少在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中读到令人紧张的情节或皆大欢喜的故事结局。
她的小说充满了栩栩如生的片段,刻画生动的细节,和日常生活的景象。
在《莳萝泡菜》中,曼斯菲尔德让女主人公维拉和她的旧情人邂逅在一个咖啡馆,然后他们的爱情故事在对话中娓娓道来。
莳萝泡菜读后感

莳萝泡菜读后感《莳萝泡菜》是一部由韩国作家金雅拉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位年轻女性在遭遇人生困境后,通过种植莳萝和制作泡菜来重新找回自我、疗愈心灵的故事。
这部小说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深受读者喜爱。
通过阅读《莳萝泡菜》,我深刻感受到了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力量和生活哲理,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小说中的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乐观的心态。
作为一个年轻的女性,她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但她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在她的努力下,莳萝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她通过莳萝的种植和泡菜的制作,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这种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生活态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面对困难时,只有坚持和努力,才能找到生活的真谛。
其次,小说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忽视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而主人公通过种植莳萝和制作泡菜,重新发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她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平衡,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然的力量和生活的美好。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自然,热爱生活,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幸福。
最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刻画,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对她的经历和情感产生了共鸣。
她的坚韧、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生活的力量和情感的温暖。
这让我明白了,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坚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找到生活的真谛。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莳萝泡菜》,我收获颇丰。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力量和情感的温暖,也让我明白了坚持和乐观的态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坚持积极的生活态度,迎接生活的挑战。
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幸福。
从象征主义的角度浅析《莳萝泡菜》的主题

外国文学鉴赏W A IG U OW E NX U EJ IA NS H A N G《莳萝泡菜》是曼斯菲尔德写于1910年前后的短篇小说,小说采取了“去故事化”的写作手法,没有明确的故事情节,而是以男女主人公对话为结构主体,读者只能通过他们的只言片语重新整合、再现生活的片断,作者把生活片断锁定在恋人分别六年后的短暂重逢,借对片断的描写折射出全体。
为了更好地把握本文的主题,,笔者拟从象征主义的角度对该小说进行详细的解读。
一、引言初读此文者,一看到题目,可能立即联想到本文可能与吃喝或饮食有关,饶有兴趣地读下去,一直到了男主人公跟Vera讲述他去俄罗斯旅行的经历时才提到莳萝泡菜。
敏感而富有想象力的Vera 虽然没有亲自感受此情此景,她按照自己的理解想象出泡菜的样子。
莳萝泡菜在文章中共提及两处,如果不深入挖掘它的象征意义,根本不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莳萝泡菜象征变化从泡菜的制作来看,新鲜的蔬菜(本文中主要指黄瓜)和各种调味料(比如辣椒、大蒜、莳萝等)一起被密封储存在盐水中一段时间。
腌制好的泡菜和新鲜蔬菜相比,无论从颜色、味道、口感更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也正是作者以此为题的主要原因,首先,泡菜象征了六年之后男女主人公再次相遇时彼此的变化。
(一)Ve ra的变化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对话,读者可以勾勒出六年之前Vera的形象,她年轻、漂亮、健康、家境很好、喜欢音乐,这点从她使用香水和有能力买得起钢琴可以看出来。
她受过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文章中提到她知道很多花的名字,当时男主人公对此却一无所知。
由此得知当时她是一个不用为生计担心,优雅的知性女人。
当他们再次相遇时,男主人公竟然没有认出昔日的恋人,他说Vera变了,变了许多,真是没想到,他刚才没认出她来。
文章中的Vera说她已经感受到年龄留在脸上的痕迹,让人不难想象女主人公年轻不再、美丽不再,已经变得非常苍老。
从Vera 的穿着来看,穿着高领的毛衣,带着面纱和手套,全副武装的样子,她受不了这里的天气,她讨厌寒冷,她打了个寒颤,读者可以感受到Vera的身体状况很差,很不健康。
钟摆式叙事中的女性感情诉求——《莳萝泡菜》写作手法分析

钟摆式叙事中的女性感情诉求——《莳萝泡菜》写作手法分析陈惠良【摘要】在短篇小说《莳萝泡菜》中,曼斯菲尔德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锐,叙述了主人公薇拉面对昔日恋人六年后再相遇时的心境和情景,最后小说以薇拉再次告别结束.薇拉渴望人与人之间的水乳交融的相爱,男主人公的自私自利让她彻底放弃了与他重修旧好的愿意.作品中,女主人公薇拉的思想活动和男主人公的直接话语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本身没有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作者通过那种从在过去与现在之间、从拒绝与接受之间、从象征与叙事之间的来回移动的钟摆式的叙事手段,同样取得那种只有宏大叙事才能取得的一波三折、回味无穷韵味,展现了作者驾驭小说叙事的高超艺术和能力,不愧为一个世界级文学大师的经典之作.【期刊名称】《语文学刊》【年(卷),期】2017(037)006【总页数】5页(P74-78)【关键词】钟摆式叙事;重逢;莳萝泡菜【作者】陈惠良【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 102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作为现代派文学的先驱之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继承并超越传统,在她的作品中运用内心独白、象征、视角转移、预示、对照等多样化写作技巧,探索人物内心细腻的情感,从平凡的生活琐事中挖掘深刻的人生哲理,触摸并展现生命深处的脉搏,为现代小说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莳萝泡菜》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集《幸福》中的一篇,创作于1917年。
小说描写了一对恋人分手六年后在路边的咖啡店再次邂逅,两人一起回忆了昔日共同度过的岁月。
他滔滔不绝地为薇拉讲述了自己六年来游历世界各国的丰富经历,薇拉的心情随着他的言语行为不断地起伏变化,最后小说以薇拉的突然离去而戛然而止,令他和读者颇感意外。
作者自己的经历或许为小说的写作提供了一些生活原型。
1909年,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同小提琴手乔治·鲍登宣布结婚,只是为了摆脱父母对自己的控制, 婚礼当晚曼斯菲尔德不辞而别。
《游园会》与曼斯菲尔德女性主义思想的成熟

《游园会》与曼斯菲尔德女性主义思想的成熟人文天下来烘托人物性格的发展,反映人物内心的变化。
曼斯菲尔德在小说《莳萝泡菜》中提及了五种花:水仙花、金盏花、天竺葵、马鞭草和睡莲,分别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的五种品格。
文章开头把一瓶纸水仙置于两人中间的桌子上,表明两人不可逾越的隔阂。
纸水仙用来比喻自私自负的人,象征男主人公的利己主义。
金盏花象征爱慕,激情。
女主人公就是她真实的写照。
维拉与男主人公相遇后,尽管受到他的嘲弄,却还是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与他的对视中,表明她满怀激情地想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去找寻纯美的爱。
作者通过男主人公的话语点出了维拉困苦的生存状态,天竺葵则象征女主人公无尽的忧郁。
马鞭草象征维拉的敏感、坚强。
她与昔日男友相遇,敏锐感觉到他的变化及情感的幻灭,于是毅然离开了这个世俗的男人,期待着更美好的感情。
小说中,睡莲由一个身穿白裙的小女孩拿着,她双眼犀利地看着男女主人公。
女主人公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切,而男主人公却漠然视之。
在这里,睡莲象征的是纯真的心。
曼斯菲尔德在小说中对于花的象征意义的运用,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变化及性格的发展,体现了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
在劳伦斯的《彩虹》中,每个女主人公都和彩虹相联系,彩虹象征男女之间完美的关系,象征一个理想的世界。
在莉迪亚和汤姆的关系上,曾出现似断裂拱门的彩虹,表明男女之间关系不完善。
后来,经过双方的努力,彩虹呈现出桥梁状,表明他们之间关系得以改善。
安那隐约看到像拱门的彩虹且笼罩着淡淡的色彩,但她追求理想的努力半途而废,因而彩虹最终没有在她上空显现。
厄秀拉在与过去断绝关系,开始追求新生活的时候,彩虹在她上空出现了,象征着厄秀拉从社会生活的种种束缚中解放了出来,获得了新生,预示着她对女性自我意识的美好追求。
本文通过比较,探讨了曼斯菲尔德与劳伦斯在创作中对婚姻及性爱等主题的处理上存在的共性和差异。
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两位作家各自独特的观点和风格,而且也体现了女权主义思想及女性对自身解放的追求,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莳萝泡菜》看女性主义的觉醒
摘要:《时萝泡菜》是曼斯菲尔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讲述了女主人公薇
拉在与初恋情人阔别六年后再次相遇的故事。
情节虽然简单,但蕴含丰富的内容
和情感,语言精炼生动,极具感染力,生动地刻画了薇拉和前男友两人性格迥异
的形象,女主人公薇拉内心活动的变化正是女性主义思想从沉默到觉醒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写作风格;女性主义
一、引言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她出生于新西兰,少年时来到英国求学定居,在短短的十四年的创作生涯中创造出了八十多篇
短篇小说。
其独树一帜的叙述艺术开创了英国短篇小说的新篇章,受到世人瞩目。
曼斯菲尔德将自身的生活和情感经历融入到作品当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女性形象。
《莳萝泡菜》著于1917年,后被收录在短篇小说集《幸福》中。
故事短小
精悍,讲述了女主人公薇拉在六年后与初恋情人在咖啡馆相遇,两人回忆往昔,
充满温情,但故事以薇拉的离开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本文以
《莳萝泡菜》为例,通过分析女主人公薇拉的心路历程来探讨曼斯菲尔德的女性
主义思想。
二、曼斯菲尔德的写作风格
曼斯菲尔德一生坎坷,身体孱弱,虽貌美如花、才华洋溢,但感情失败和病
痛缠身导致她英年早逝。
曼斯菲尔德认为“男人与女人是不会有幸福美满的结局的,因为女人总是冷漠、盛气凌人的男人的牺牲品”(Fullbrook 1986:97)。
因此,她笔下的主人公通常都没有幸福的爱情和婚姻生活,充满了孤独和幻灭感。
曼斯菲尔德心思细腻,言辞犀利,擅长洞察人物内心和复杂的情感变化,寥寥数语,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
她的作品突破了维多利亚时期客厅小时的沉闷框架,
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倾向,其突出表现就是淡化情节,女性的视角,诗化的语言
以及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应用(康晓婷 2005:60)。
三、女性主义的觉醒
曼斯菲尔德尤为擅长对人物内心状态的刻画,在《莳萝泡菜》中从女主人公
薇拉的视角,用其敏锐的女性知觉,以她的思维方式来完成细腻的女性表达(曹
利亚 2010,85),从薇拉的心理变化可以窥探曼斯菲尔德的女性主义思想。
1.眷恋旧情,心生波澜
小说一开始,虽然数年未见,在咖啡厅薇拉远远地就认出了他,“他坐在一
张小竹桌上摆放了只插着纸质水仙花的日本花瓶”。
曼斯菲尔德对餐桌和花瓶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在薇拉眼中的美好形象,许久没见,他依旧让她心动。
当他们四
目相对,她笑了,往日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她记得那个下午他在花园中追逐黄
蜂嬉戏的窘样,滑稽幼稚让她无比尴尬,但是她仍然记得那天他的甜言蜜语。
“真希望我已经服了毒药,就快死了---就是现在,就在这里。
因为我知道我太爱你了。
薇拉,我会非常痛苦,因为你永远,永远也不会爱我”。
她完全沉醉在他的情话中,记忆中的那个下午呈现出另一幅画面,“到处是鲜花,还有暖暖的阳光”。
当她再
次看向他时,往日幼稚轻浮的男孩已经蜕化成事业成功、成熟稳重的男人。
此时
的薇拉经济窘迫迫切需要男人的资助支持,而他释出的善意在薇拉的心中泛起了
涟漪。
2.委曲求全,怀抱幻想
六年后的他依然有着打断她说话的习惯,当薇拉说起自己的身体状况,他却
忙得点餐。
当薇拉说自己卖了钢琴,他却没有追问缘由。
他问起薇拉是否还喜欢
香水,却没等她回答,就聊起了自己在俄罗斯的经历。
当他说道,“真不可思议,我们计划一起旅游的地方,我都去了。
”言语动作中无不透露着他的优越感和对她若有若无的奚落。
对于这些她都没有任何反应,或许是她还在乎他,一如既往地
选择原谅,或许是如今他的身份地位的变化让她有些忌惮。
当他说起去过的地方,如西班牙、西伯利亚、俄罗斯、埃及以及去中国的计划的时候,“她感到长期在她心中沉睡的那头怪兽蠢蠢欲动了”,曼斯菲尔德把薇拉心中的渴望和期待比作成一头沉睡已久的野兽,常年病痛的折磨和潦倒的经济状况让她被长久压抑的梦想如
同野兽般慢慢苏醒。
伴随着他的讲述,她仿佛亲眼看到了伏尔加河,听到了船夫
的歌唱,“此刻她好像就坐在神秘莫测的黑海旁的草地上,海面像黑色的天鹅绒,安静、丝绒般的水波拍打着海岸,海面泛起层层涟漪”。
所有的场景如此清晰真切,如梦如幻,她沉醉其中。
薇拉从未忘记那些梦想,在缺乏话语权的社会中,只要
她放下她的尊严和执着,依附于他的财富和成功,这些梦想就有实现的可能。
3.心存侥幸,重燃希望
当薇拉说道“是的,我完全理解你的意思”,这是发自内心的呼喊。
他们有太
多的相之处,他们都热爱旅游,渴望随意、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他
们本可以成为心意想通的心灵伴侣。
他夸赞薇拉是“了不起的听众”,因为她是他
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
虽然她似乎在他的语气中听出了一丝取笑的成分,她迅速
放弃了这种的想法。
她兴奋地说起她的小狗的名字,而他却不曾记得她养过小狗。
他说起薇拉写的分手信,他对分手信不屑的态度让她瞬间失望,她起身准备离开时,他拿起她的一只手套恳求她留下来,她的希望再一次被点燃。
“我真希望最终变成一条魔毯,带你去所有你渴望去的国家”。
他恳切的态度彻底打动了她,她激动万分、后悔不已,在那一刻,她意识到六年前犯了多么愚蠢的错误,为了自己
的梦想和原则去抗争,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4.希望破灭,毅然出走
当薇拉以为一切还有重新开始的机会时,现实狠狠地给了她一记耳光。
当她
以为他仍然是那个为她痴狂的少年,他动作迅速地把那只手套还给了她,并且说
出了她心碎的话语,“我们俩都是顾自己的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心里没有一个角落能容纳别人”,她如梦方醒,他其实没有变,还是那么自私自利、自以为是。
他从来没有读懂她,也不知道她在乎和想要的是什么。
其实从他们相遇时他没有认出她的那一刻起她就知道,她却像六年前一样隐忍压
抑委曲求全,可是他最后的言行彻底击碎她的希望,就像她幻想中的莳萝泡菜一样,“泛绿的瓶子里面有一个鹦鹉嘴一样的红辣椒”,虽然娇艳诱人,但却不是莳
萝泡菜真实的模样,一切都只是她的空想。
而对于他来说,她就像莳萝泡菜一样,只是一道开胃菜,绝对不是他想共度一生的人。
她什么都没说,毅然离开,只留
下他在原地呆若木鸡。
而最后他说的那句话“奶油没动过,这个别让我付钱”,印
证了薇拉对他的判断:自私而吝啬。
薇拉的女性主义思想也彻底觉醒,她认清了
他的面目,坚定地离开去追求自己真正的梦想和爱情。
四、结束语
作为英国现代主义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曼斯菲尔德在短篇小说《莳萝泡菜》中,使用大量的象征和意识流手法细致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探讨了孤
独和幻灭的主题,体现了女性主义思想的觉醒,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女主人公薇拉个性独立,勇敢坚毅,同时兼具女性独有的细腻与敏感,追求自由浪漫的生活方式,而男主人公作为中产阶级的代表,自私冷漠、浮夸虚伪,在精神层面难以与薇拉产生共鸣。
薇拉早年曾尝试抗争却遍体鳞伤,在重遇男主人公后尝试压抑自己的个性和不满,甚至希望依附更有话语权的男主人公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最终梦醒。
薇拉不仅是曼斯菲尔德自身的缩影,其心路历程也体现了其女性主义思想从压抑走向觉醒。
参考文献
[1]Fullbrook,Kate.Katherine Mansfield[M].Bloonington:Indiana Up,1986.
[2]康晓婷.从《莳萝泡菜》看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60-62.
[3]曹利亚.曼斯菲尔德《莳萝泡菜》的艺术特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4):85-87.
作者简介:毛慧,安徽省岳西县人,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