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部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

合集下载

鼻咽癌诊断金标准

鼻咽癌诊断金标准

鼻咽癌诊断金标准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分为角质型、非角质型和未分化型,其中非角质型最为常见。

虽然鼻咽癌病因尚未明确,然而吸烟、饮酒、EB病毒感染等因素都被认为是诱发该病的高危因素。

鼻咽癌临床表现不典型,通常认为其诊断依赖于病理学和影像学表现。

因此,鼻咽癌诊断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评估方法.
鼻咽癌的诊断基础就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鼻咽癌组织的形态结构与病变基质及细胞学特征等所得的判断结果。

因此,鼻咽部组织活检是鼻咽癌的诊断金标准。

对于临床怀疑为鼻咽癌的患者,应该采取鼻咽镜下活检来获取组织标本。

此外,对于一些表现典型的鼻咽癌病例,可以通过直接肉眼观察,采取切片和细胞学检查等方法来了解癌变情况。

然而,鼻咽镜下检查也可以作为鼻咽癌的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观察鼻咽癌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情况,发现鼻咽癌病变早期的征兆。

检查时应该注重鼻咽黏膜与周围组织的检查,细致观察癌部组织的颜色、形态、光滑度等病变表现,能够获得更为有效的直观信息。

此外,还可以结合病理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来辅助鼻咽癌的诊断,如MRI、CT、PET/CT等,这些技术可以给出更为精确的病情描述信息,为鼻咽癌的诊断、分期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之,对于鼻咽癌的诊断,需要病理学、影像学和临床监测三个方面的整合运用,早期发现和治疗依然是预防鼻咽癌并有效治愈的关键。

在医疗实践中,应该严格
遵循标准、规范化的鼻咽癌诊断流程,提高鼻咽癌的诊疗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患者。

鼻腔肿瘤的CT诊断(附55例分析)(一)

鼻腔肿瘤的CT诊断(附55例分析)(一)

鼻腔肿瘤的CT诊断(附55例分析)(一)摘要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其中良性25例,恶性30例。

提出了良恶性肿瘤的主要区别点;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边缘清楚,少有骨质破坏,不侵犯腔外软组织;而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清,带有骨质破坏及侵犯腔外软组织。

关键词鼻腔肿瘤;CT诊断;病理诊断鼻腔肿瘤临床诊断一般较为容易,但若并存感染或出血时,诊断有一定困难。

鼻腔镜检查只能了解肿瘤的表面情况,而CT扫描不但能显示鼻腔软组织肿块的范围,并能明确其邻近组织结构、骨骼以及副鼻窦是否受侵等。

笔者回顾分析了我院1990~1996年经病理证实的55例鼻腔肿瘤,现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组55例,其中男33例,女22例。

年龄10~73岁,平均3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血性分泌物、鼻衄,其次为头昏,头痛、鼻部隆起及面颊部疼痛,突眼及视力下降等。

病程自1个月至3年不等。

有鼻部手术史5例,其中2例曾进行过两次手术,1例作过3次手术。

l.2手术及病理诊断:55例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41例,活检病理证实14例。

全组中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30例。

其中良性肿瘤:纤维血管瘤15例,乳头状瘤6例,骨化性纤维瘤2例,内翻乳头状瘤及脑膜瘤各1例;恶性肿瘤中鳞状细胞癌10例,淋巴瘤、及恶性肉芽肿各4例,腺癌3例,未分化癌、腺样囊性癌及神经母细胞瘤各2例,透明细胞癌、恶性血管内皮瘤及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各1例。

1.3方法:全部病例检查均采用岛律3000TE全身CT机。

病人仰卧位,下颔内收,于硬腭平面上颌骨齿槽突开始,平行于眶耳线,以层厚5mm,层距5mm向上连续扫描至眶底止。

部分病例加鼻腔冠状位扫描以及增强扫描。

2结果本组病例CT扫描,经病理证实为良性肿瘤25例,所有病例一侧(6例双侧)鼻腔见有软组织肿块,肿块边缘多数光滑清楚。

25例中有10例鼻腔有膨胀性改变,鼻中隔向对侧移位,12例患者合并同侧副鼻窦炎症,表现为上颌窦或(和)筛窦密度增高,但其密度一般较鼻腔肿块密度稍低,3例病变向鼻咽部蔓延;6例向筛窦蔓延;1例侵犯眶尖并引起突眼,4例引起周围骨质破坏。

鼻咽癌CT与MR诊断

鼻咽癌CT与MR诊断

讨论.表现
鼻咽癌超腔
02
讨论.超腔
讨论.超腔
讨论
讨论
鉴别颈动脉鞘区鼻咽癌直接侵犯还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直接影响肿瘤的T、N分期。
根据92分期原则:直接侵犯T3N0,如果部分侵犯伴咽后淋巴结转移则T2N1
根据UICC分期原则:直接侵犯T2N0,如果侵犯并淋巴结转移为T2N1
讨论
咽旁间隙直接侵犯与淋巴结转移
翼突基底部和蝶骨大翼
正常翼突基底部
翼突基底部破坏-MR
翼突基底部和蝶骨大翼骨破坏
蝶骨大翼破坏
颅底骨皮质破坏
放射性脑病
放射性脑病PWI
放射性脑病MRS
颈部淋巴结的MR诊断
注意:不可单独依靠冠状面诊断
颈部淋巴结的诊断
谢谢!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咽旁间隙
咽旁侵犯CT
咽旁侵犯MR
咽旁淋巴结肿大MR
讨论
咽旁肌肉侵犯
咽旁肌肉侵犯MR
信号特点: 在T1WI上呈低信号 在T2WI上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
咽旁肌肉侵犯
咽旁肌肉侵犯
MRI可以显示鼻咽癌通过三叉神经下颌支浸润,向颅内侵犯,而CT显示卵圆孔未见破坏增大。
讨论
01
02
绿色生态环境环保主题教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鼻咽癌CT与MR诊断简介
鼻咽部解剖
01
鼻咽部诸壁
顶后壁:自颅底延伸到软硬腭交界水平。
01
02
03
04
咽颅底筋膜
致密结缔组织膜,横断面上,起源于翼内板后缘,向后延伸至颈动脉孔前方;在咽后壁行走于颈长肌前方,与椎前筋膜形成潜在的咽后间隙。

鼻腔常见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_刘媛

鼻腔常见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_刘媛

CT diagnosis of the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of nasal cavityLIU Y uan ,LUO De -hong ,LI L in ,Y AO Xue -song ,SUN Wei ,WU Ning ,ZHOU Chun -w u(Department of Diagno stic Radiology ,Cancer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21,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CT manifestations of the tumors in nasal cavity and understand the key point of the diag no -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benig n and malignant tumo r o f nasal cavity .Metho ds CT finding s of the nasal cavity tumo r confirmed by patholog y in 43cases were review ed retrospectively ,including inv erted papilloma (12cases ,2cases had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non -Hodgkin ly mphoma (12cases )and cancer (19cases ).Results T welve cases of the inver ted papilloma wereunilateral lesions ,all lo cated in the lateral nasal w all .O f the 10benig n inverted papillomas ,the tumors of 9cases (90%)located in middle -posterior po rtion of the nasal cavity ,10cases (100%)had clear rim ,8masses (80%)w ere homogeneous .Of 12cases of NHL ,10(83.3%)w ere unilateral lesions ,9(75%)located in the anterior por tion of the nasal cavity ,9(75%)involved the skin o f the ex ternal noses with disappearance of the subcutaneous fat in 6cases (50%),the adjacent bone was abso rbed in 3.O f the 19cancers of nasal cavity ,13cases (68.4%)were unilateral lesions ,the tumors were irregular in shape with adjacent structures inva -sion in 18(94.7%),the adjacent bone destruction in 18(94.7%).C onclusio n T here are different CT characteristics among the inver ted papilloma ,lymphoma and cancer in the nasal cavity ,CT scan is helpful to diagnose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e in the tumo rs o f nasal cavity .[Key words ] N asal cavity ;I nverted papilloma ;Cancer ;Lymphoma ;Tomog raphy ,X -ray computed鼻腔常见肿瘤的CT 诊断及鉴别诊断刘 媛,罗德红,李 琳,姚雪松,孙 伟,吴 宁,周纯武(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北京 100021)[摘 要] 目的 分析鼻腔常见肿瘤的CT 表现,了解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鼻咽癌诊断征兆如何判断

鼻咽癌诊断征兆如何判断

鼻咽癌诊断征兆如何判断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发生在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属于上咽癌的一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鼻咽癌在东南亚地区发病率较高,尤其是中国南方地区。

由于鼻咽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很多患者在初期无法及时发现,进而影响到了治疗结果。

因此,了解鼻咽癌的诊断征兆对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早期症状鼻咽癌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以下一些症状可能出现,但这些症状也与其他常见疾病相似,因此仅依靠症状无法确诊鼻咽癌。

早期的症状包括:•鼻塞、鼻流清涕或血性分泌物•喉咙痒、嗓子痛或喉咙干燥•颈部肿块或淋巴结肿大•声音嘶哑•耳部不适感、听力下降或耳鸣•味觉或嗅觉丧失•头痛、眼睛干涩或视力模糊早期症状不明显且与其他常见疾病相似,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因此,如果有以上症状持续2周以上,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2. 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如果怀疑有鼻咽癌存在,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明确诊断。

常见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包括:2.1 鼻咽镜检查鼻咽镜检查是判断是否患有鼻咽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直接观察到鼻咽部的情况。

医生会用鼻咽镜通过鼻腔进入至鼻咽部,检查鼻咽部的粘膜情况,寻找任何异常表现,如肿块、溃疡或其他异常变化。

2.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鼻咽部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可以提供鼻咽部三维图像,寻找肿瘤的大小、位置和范围。

•鼻咽部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鼻咽部影像,对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2.3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诊断鼻咽癌的最可靠方法之一。

一般会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和检查组织样本:•鼻咽部活检:通过鼻咽镜下插入活检钳或活检针获取组织样本,然后送至实验室进行病理学检查。

•鼻咽刷检查:使用刷子刷取鼻咽部的细胞样本,然后送至实验室进行细胞学检查。

•淋巴结活检:如果存在颈部淋巴结肿大,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淋巴结活检,以确定是否存在转移。

鼻咽癌的CT诊断你了解吗

鼻咽癌的CT诊断你了解吗

鼻咽癌的 CT诊断你了解吗现如今,鼻咽癌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我国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为鼻咽癌高发区,最常发生于中年人,男性较多见,男、女比例约为 2.5:1。

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就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当前,临床上诊断鼻咽癌的方式比较多,CT诊断是其中的主要方式之一。

如果患者有占位性病变存在,能够通过鼻咽镜,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明确鼻咽癌的诊断。

那么鼻咽癌的CT诊断具有哪些内容?你都了解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鼻咽癌的诊断(一)一般检查这种检查方式,主要是对患者的口腔、咽和喉部等部位情况进行检查,如果没有病变,需要详细检查患者的鼻咽腔。

最简单的鼻咽检查方法就是应用手指对其进行探查,这种方法可以不用咽喉部麻醉以及任何设备。

在具体的检查过程中,可以用酒精消毒手指,并且还需要注意鼻咽两侧是否对称,存不存在肿块这种情况。

主要是因为绝大多数的鼻咽癌在触及后,非常容易出血,所以在探查后要检查患者的咽部和手指有无血迹。

如果在检查中有后鼻镜,最好使用后鼻镜查鼻咽部,仔细观察患者的咽部有无麻痹等情况,从而不断强化诊断的有效性。

(二)电子纤维鼻咽镜检查使用内镜方式对鼻咽癌进行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早期的鼻咽癌患者微小病变。

如果发现可疑病变,需要在鼻内镜直视下,对局部组织进行综合性活检。

在取活检组织的时候,如果肿瘤表面出现了黏膜覆盖,需要先咬除黏膜,才可以将钳头伸到黏膜下作深层咬取,降低取材误差的发生。

(三)CT和MRI检查CT和MRI可以说是检查鼻咽癌的主要诊断方式,此方式可以了解肿瘤侵犯的范围和颅底骨质破坏的程度。

CT在具体诊断中的应用,能够及时发现放射治疗的位置,进而保障治疗计划的完善性。

二、鼻咽癌早期CT能检查出来吗?相关的研究人员发现,通过CT检查能够发现鼻咽癌这种疾病。

然而由于鼻腔的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疾病很难被发现。

因此,在诊断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其它的方法对其进行确诊,必要的时候,还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活检和MRI检查等。

鼻咽癌CT与MR诊断

鼻咽癌CT与MR诊断
9
咽旁间隙
为充满脂肪的从颅底到舌骨上 角的新月状间隙。(上窄下宽)
内容:主要为脂肪,无淋巴结、 粘膜、肌肉、骨骼;其内有少 量异位的唾液腺和血管。
以茎突及其附着肌肉为界分为 咽旁前间隙、咽旁后间隙。
10
咽旁前间隙:
前界:蝶骨翼突内侧板后缘及其颊咽筋膜。 后界:茎突及其附着肌肉、茎突咽筋膜组
降低
40
斜坡骨质破坏
解剖特点
41
正常斜坡MR
42
斜坡骨质破坏-MR
43
斜坡骨质破坏-MR
44
正常蝶骨基底部
45
蝶骨基底部骨质破坏
46
岩骨尖破坏-CT
正常
右岩骨尖破坏
47
正常岩骨尖MR
48
岩骨尖骨质破坏-MR
49
翼突基底部和蝶骨大翼
51
翼 突 基 底 部 和 蝶 骨 大 翼 骨 破 坏
成的茎突隔。 上界:蝶骨大翼及颞骨岩部。 下界:下颌下腺表面筋膜。 内界:上部为鼻咽腔侧壁和咽颅底筋膜;
下部为咽上缩肌。 外界:外前上部为翼外肌内侧面;
外前下部为翼内肌内侧面; 外后部为腮腺深叶。 内容:大量脂肪组织、腭帆张肌、腭帆提 肌、下颌神经及其分支、上颌动脉 分支等。
11
混合型:见于未分化癌。
24
周围组织侵犯 鼻咽癌的扩散
颅外扩展
• 沿侧壁进入鼻腔。 • 侵及对侧,呈巨快型。 • 沿侧壁向下侵及口咽侧壁,达舌
骨平面。 • 向鼻咽深部侵润,侵及咽旁间隙
或咀嚼肌间隙。 • 侵及翼鄂窝,经眶下裂侵入眼眶, 或直接破坏上颌窦后壁和后组筛窦。
颅内扩展
• 破坏鼻咽顶部骨质,侵及蝶窦、海绵窦;破坏斜坡侵入后颅凹内。 • 经破裂孔沿颈内动脉侵入海绵窦及颅内,此行径可不破坏颅底骨。 • 破坏破裂孔,向前破坏骶骨大翼(卵圆孔、棘孔);

鼻咽病变的鉴别诊断

鼻咽病变的鉴别诊断

02
鼻咽部炎症的鉴别诊断
与普通鼻炎的鉴别
普通鼻炎
鼻塞、流涕、打喷嚏为主要症状,无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鼻咽部检查可见 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
鼻咽部炎症
除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外,常伴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鼻咽部检查 可见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有时可见脓性分泌物。
与鼻窦炎的鉴别
鼻窦炎
鼻塞、流脓涕、头痛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发热、咳嗽等全身症状。鼻窦炎时,鼻 腔内可见脓性分泌物,有时可闻及恶臭。
与其他罕见病变的鉴别
其他罕见病变
鼻咽部还有一些罕见病变,如淋巴瘤、 神经鞘瘤等。这些病变在症状和病理 表现上与鼻咽癌存在差异。
鉴别要点
对于罕见病变,通常需要根据病理组 织学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断。在诊断 过程中,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 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病理组织学表现, 以确定病变的性质。
感谢您的观看
鼻咽病变的鉴别诊断
目录
•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 • 鼻咽部炎症的鉴别诊断 • 鼻咽部囊肿的鉴别诊断 • 鼻咽部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
01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
与其他恶性肿瘤的鉴别
鼻咽部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在组织学上与鼻咽癌 相似,但通常发病年龄较大,病 程发展较快,CT或MRI检查显示 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更明显。
鼻咽部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通常 表现为反复鼻出血、鼻塞等症状,CT 或MRI检查显示肿瘤呈不规则形,密 度不均匀。
与感染性疾病的鉴别
鼻咽部结核
鼻咽部结核通常表现为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CT或 MRI检查显示病变范围广泛,可累及整个鼻咽部和周围结构 。
鼻咽部真菌感染
鼻咽部真菌感染通常表现为鼻塞、流黏脓性鼻涕、头痛等症 状,CT或MRI检查显示病变呈斑片状浸润,可伴有周围结构 的侵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腔或鼻窦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呈 乳头状,边界清楚,密度多较均匀。增强 后轻度强化,可引起骨质吸收破坏或骨质 增生。 小的肿瘤多局限于鼻腔;大的肿瘤常蔓 延至邻近鼻窦,可破坏骨质,多见于中鼻 甲和上颌窦内壁。鼻外蔓延可经后鼻孔长 入鼻咽,类似后鼻孔息肉。可蔓延至眼眶、 颅内。
男 42岁
鼻塞、流涕半年余
内翻性乳头状瘤 (Inverted Papilloma,IP)
1、病 理 以上皮慢性增生和其下结缔组 织少量增殖为特征的赘生物,是一种真性上皮 肿瘤。分外生型和内翻型两类。内翻型多见, 呈息肉样,好发于鼻腔侧壁,常侵入筛窦和上 颌窦。 2、临床表现 鼻塞、流涕、鼻部出血、失嗅、 溢泪等。
3、CT表现
炎性息肉 伴潴留囊肿
(3)鼻咽纤维血管瘤:IP向后长入鼻咽部 则需与纤维血管瘤鉴别,后者见于青年男 性,肿瘤来自一侧鼻咽顶,向前长入鼻腔, 也常向邻近结构侵犯,肿瘤富于血管,增 强扫描有显著强化为其突出特点。
(4)鼻腔鼻窦癌肿:鳞癌为多见,以广泛骨 质破坏、鼻窦无扩大及周围组织浸润,边 界不清为主要特点。与lP的膨胀生长,骨 质压迫吸收形成对照。
扩展方向及范围



直接扩展→蝶窦、筛窦、鼻腔及口腔。 经蝶腭孔,咽鼓管咽口处→翼腭窝。 经翼腭窝→眶下裂、颞下窝。 经眶下裂→眼眶。 经蝶窦→颅中窝。
2、临床表现
(1)出血 反复鼻腔、口腔大量出血。 (2)堵塞及压迫症状 后鼻孔堵塞 咽鼓管咽口堵塞 耳鸣及听力下降 三叉神经受压 三叉神经痛和耳内疼痛 眼眶受侵 眼球移位,突眼、视力障碍 翼腭窝或颞下窝受侵 颊部或颞部隆起或张口受限 侵入颅内 剧烈头痛及脑神经受压症状 向下发展可使软腭膨隆
2、临床表现
鼻塞、张口呼吸、入睡时打鼾。
肥大腺样体可影响咽鼓管咽口的开
放,而致渗出性中耳炎,故有耳闷
及听力减退。
3、CT表现
为鼻咽顶壁及后壁对称性增厚, 密度均 匀,双侧咽隐窝可被挤压狭窄,但轮廓清晰, 咽后壁肌间脂肪间隙完好,颅底骨质无破坏, 颈部无肿大淋巴结。 正常鼻咽腔顶壁软组织厚度不超过1cm。
例3 咽部椎前间隙脊索瘤
图A
图B
图A肿块呈囊实性(星号),将咽后壁(白↓)和咽后脂肪(白↘)推向前方。 黑↑示椎前肌。图B 肿块偏右(星号),将咽后脂肪(白↘ ↙)推向前方, 将右侧椎前肌推向外(细→),粗黑←示左侧椎前肌。
4、鉴别诊断
(1)鼻咽癌:鼻咽癌也可广泛破坏蝶骨体、 斜坡及岩尖。但其骨破坏常是偏一侧为主, 鼻咽部可有明显增厚软组织。确诊需活检。 (2)咽部颅咽管瘤:瘤体呈脑脊液样低密度 囊变区,骨破坏范围轻。肿瘤部位较高,一 般在鞍上或鞍旁。增强强化不明显。
沿神经扩展。
2、CT表现 肿块多呈生姜状不规则生长,密度 多不均匀,其中有多个小囊性低密度区, 邻近骨质常兼有膨胀性及侵蚀性破坏, 显示其生长缓慢、沿神经蔓延浸润的特 性。
男 70岁
右侧鼻腔 副鼻窦占位


鼻咽部腺样囊性癌与鼻咽癌的影像表 现有时无法鉴别。 鼻咽部腺样囊性癌容易出现局部复发、 远处转移,颈部淋巴转移率低,就诊 时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原发灶侵及周围 组织所引起。
五、鼻咽血管纤维瘤
(nasopharyngealangiofibroma)
鼻咽血管纤维瘤
(nasopharyngealangiofibroma)
常发生于男性青年,
故又名“男性青春
期出血性鼻咽血管
纤维瘤”。
1、病理
肿瘤多起源于蝶骨体、枕骨斜坡及后 鼻孔的骨膜。主要由增生的血管及纤维结 缔组织组成,其中散布大量无收缩能力的 血管,管壁薄,故受损后极易大出血。鼻 咽血管纤维瘤虽属良性,但具侵袭性,不 易彻底根除,术后易复发。
3、CT表现
平扫 中后颅底中线、鞍底、斜坡、岩尖有 大片骨质破坏,伴有不均密度软组织肿块, 软组织肿块内散在钙化区。肿块边界模糊。
增强 瘤体呈缓慢持续性的轻中度强化。肿 瘤较大时可见相应的脑组织、脑池和脑室系 统受压的表现。
例1 女 48岁 鼻咽部脊索瘤
例2 男 67岁 鼻口咽脊索瘤
男性,33岁。鼻咽左侧壁软组织肿块。 T1WI(A)肿块呈均匀等信号,T2WI(B)呈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C)肿块中度均匀强化。 左侧咽隐窝及咽骨管咽口消失,左侧腭帆张肌及腭帆提肌受压向外 侧推移,左头长肌受累;左侧乳突小房信号增高。
男 44岁
内翻恶变 平扫


4、鉴别诊断 (1)鼻息肉:多为双侧性,呈类圆形低密度 结节影,无强化;出血坏死性息肉则为高低 密度混合影。骨质破坏不如IP明显。而IP一 般为单侧,晚期易致骨质破坏而侵犯邻近结 构,若出现钙化也有助于鉴别。
炎性息肉
(2)囊肿:
多为囊样低密度影,常见有弧形 线状囊壁,囊液不被强化,囊壁 可有轻度增强。
四、鼻咽部恶性淋巴瘤 (nasopharyngeal malignant lymphoma)(包括腭扁 桃体,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和舌扁桃体等
组成的Waldeyer,s环)的非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多呈中度恶性。
分三型:B细胞(多见)、T细胞、NK细胞
2、概 述
4、临床表现
鼻塞、流涕、吞咽困难、头痛、嗅觉障碍等, 如果侵及其它器官则引起听力障碍,视力障碍。
可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甚至以此为首发症状。
临床晚期可有鼻中隔穿孔。
多伴有后纵隔和腹腔广泛淋巴结肿大。
5、淋巴瘤CT诊断
CT检查对判断鼻咽部淋巴瘤的大小、形 态、性质、周围组织关系以及颈部淋巴结的 显示非常有价值,可以明确观察肿瘤对颅底 及相邻骨质有无破坏,对鉴别诊断有着重要 意义。
例3 女 62岁
颅咽管瘤
增强扫描
骨 窗
鼻咽部腺样囊性癌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
1、概述 是头颈部少见的恶性肿瘤,一般呈低度恶 性,好发于30-60岁。常见于头颈部的大小唾 液腺及上消化道,鼻窦鼻腔原发者少见。其 生长缓慢,病程长,早期可无明显的临床症 状和体征,呈浸润性生长,常有神经浸润和
(2)鼻咽癌:范围广泛的鼻咽癌可致 鼻咽部普遍增厚,但癌肿呈浸润生长, 边界不清,增强后强化也不如纤维血 管瘤明显,并且常伴有颅骨骨质破坏。
鼻息肉
双上颌窦炎并鼻息肉
男 73岁
鼻咽癌
男 39岁 鼻咽癌致骨质破坏
六、鼻咽腺样体肥大
1、病理 鼻咽腺样体增生多见于青少年,往往是由于 慢性炎症的刺激引起的淋巴组织肥厚、增生。 腺样体淋巴组织增生、有小圆细胞浸润,血 管增多,上皮鳞状化生、成人时腺样体组织 萎缩或纤维化。



(3)后鼻镜检查
粉红或紫红色瘤体,瘤体大小不一,呈
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瘤体表面
有曲张的血管。如侵及鼻腔,则在同侧
鼻腔内见类似肿块。
3、CT诊断
(1)平扫 见与肌组织密度相仿的肿块影。 (2)增强 病变明显均匀强化,CT值90-120HU。 瘤体呈类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界 清。瘤体内一般无钙化。 当肿瘤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结构,肌肉组织、 周围间隙移位,周围骨质受压变形,亦可有 骨质破坏。
增殖体的测量
黄线A:增殖体最厚处至蝶骨 体颅外面的垂直距离; 红线B:硬腭后端至蝶枕软骨 联合(或翼板根部)的下端


A/B≤0.6 正常 A/B:0.61-0.7 增殖体 中度肥大 A/B ≥0.71 病理性肥大
例1 男 15岁
例2 女 9岁
鼻咽腺样体肥大
薄层软组织窗
骨窗
男17岁
(1)鼻咽后壁及两侧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
密度多较均匀。其内可出现坏死,坏死区
无强化或灶周环形强化。增强扫描肿块常
轻度强化,液化坏死少见。
(2)颈部淋巴结肿大常见。肿大淋巴结多 边缘规则,内部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淋巴 结多无明显强化。
(3)对邻近组织侵犯少。增强扫描肿块与 咽后壁头长肌等分界清楚,多无颅底及相 邻骨质破坏。鼻咽部肿块虽较明显,但咽 旁间隙较清晰,或只有受压改变。
正常鼻咽部顶后壁淋巴组织丰富,鼻咽部恶性
淋巴瘤病理类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NHL),约占整个头颈恶
性肿瘤的3%。好发40-50岁男性。
属结外淋巴结。
3、病 理
淋巴瘤细胞大小形态相对一致, 以圆形细胞为主,核分裂多见。细胞呈散在 分布,与未分化癌呈巢状分布不同。组织中 坏死明显。肿瘤实质丰富而间质少、嗜银纤 维呈网状分布。
例1女71岁
颈部多发肿大 淋巴结
增强扫描
纵隔淋巴结肿大
例2 男 30岁
鼻塞、流涕一年余
增强
颈部及咽后壁多发肿大淋巴结
鼻腔外周
T细胞淋巴瘤
粘膜下浸润及颅底骨质破坏均较鼻 咽癌轻,但淋巴结肿大多而广泛。


总之,鼻咽腔弥漫分布的均匀密度肿 块影和周围深层组织侵犯少,颅底骨质侵 犯少,淋巴结受累的部位和特点均是鼻咽 部淋巴瘤影像诊断的主要特点,治疗前准 确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但是单凭影像学检查有时很难与鼻咽 癌区分,最后需组织病理学检查来定性。
女 58岁
鼻腔腺样
囊性癌
增 强
骨窗


各种影像检查首要的目的是区分病变的良、 恶性;其次是观察病变侵犯的范围,对肿瘤 进行分期,协助治疗方案的制定。 当然,还存在“异病同影”的现象,虽然 增强扫描在鉴别诊断上有一定帮助,但大部 分病例仍需要高度结合临床病史、临床表现、 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综合考虑。最后诊断必须 依靠病理活检和电镜检查。
咽部脊索瘤 (pharyngeal chordoma)



自源于胚胎脊索残余,是咽部一种少见的 低度恶性肿瘤。 中年男性多发。 常见于鼻咽顶部(蝶骨和枕骨斜坡),向 上可涉及鞍区和鞍旁,向后侵及脑干。 肿瘤生长缓慢,但可侵犯骨质。脊索瘤易 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少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