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债券市场年度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2005年度开放式基金分析报告

2005年度开放式基金分析报告
挑 战 , 而 影 响 资 本 市 场 的 上 行 空 间 。 此 , 一 段 从 因 在 时 间 内 ,预 计 股 市 还 将 处 于 振 荡 状 态 , 但 是 将 比 2 0 年 更 为活跃 。 05 从 资 本 市 场 分 析 来 看 , 金 行 业 面 临 着 良 好 的 基 发展 前 景。 从基 金行 业 内部看 , 计激 烈竞 争 的态 预 势 不 会 改 变 。 具 有 银 行 、 险 背 景 的基 金 管 理 公 司 保 将 会 带来 更 大 的冲 击 ; 新 能 力 强 、 力 雄厚 的基 创 实 金 管理 公司在 监 管部 门和 代销 机 构 的大 力支持 下 。 将 会积 极 进行 服 务 、 品 等 各 方 面 的创 新 , 步 扩 产 稳 大 自 己 的 实 力 ;较 弱 的 基 金 公 司 逐 步 显 现 生 存 危 机 , 金公 司 合 并重 组 有 可 能 出 现 , 进 我 国基 金 基 促 业 的 优 胜 劣 汰 。 从 行 业 外 部 看 , 民经 济 步 伐 的 放 国 缓 、 市公 司 的 两极 分 化 、 本 市 场 的波动 都 将 对 上 资 基金 的投 资业 绩 和整 体 发展 带来 一定 影 响 。2 0 06 年 , 《 券 法 >的 实 施 也 将 促 进 我 国 资 本 市 场 的 新 证
见 >、 监 会 发 布 的 《上 市 公 司 股 权 分 置 改 革 管 理 证 办 法 >; I 保 险 、 行 号 基 金 公 司 、 业 年 金 等 QF l 、 银 企 众 多 新 的 资 金 渠 道 的 扩 容 , 及 人 民 币 汇 率 制 度 改 以 革 的 影 响 等 , 定 了市 场 , 季 度 大 盘 出 现 反 弹 行 稳 三 情 , 9月 下 旬 一 度 涨 至 1 2 点 。 四 季 度 股 指 再 次 到 23 大 幅 下 跌 ,最 终 以 1 610 点 结 束 了 全 年 的 行 情 , 1 .6 上 证 指 数 全 年 下 跌 8.3 。 证 指 数 和 深 圳 指 数 分 3% 上 别 下 降2 0 , 场 融 资 额 创 近 年 新 低 。 0点 市

200512 年度报告

200512 年度报告

200512 年度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2005 年是我公司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年,我们在这一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以下是关于我们公司2005 年度的综合报告。

一、总体经济形势2005 年,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形势表现出了积极向好的态势。

各国经济持续增长,国际贸易活跃,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我们公司所处的行业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竞争激烈但我们取得了明显的市场份额增长。

二、公司业绩2005 年,我们公司继续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势头。

年度销售额比上一年度增长了15%,利润增幅更是达到了20%。

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公司团队的努力,我们注重产品创新,营销策略和客户服务。

我们也加大了对成本的控制,提高了管理效率,强化了内部资源整合。

三、产品创新与研发投入2005 年,我们公司着眼未来,加大了对产品创新和研发投入。

我们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得到了市场和客户的高度认可。

我们还加强了技术团队的建设,引进了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为未来的产品研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市场拓展2005 年,我们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我们加强了与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的合作,开发了更多的国际市场。

在国内市场,我们加大了对中西部市场的拓展力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们还加强了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合作,实现了利益共享和资源共享。

五、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家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企业,我们在2005 年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

我们注重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加强了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

我们举办了一系列文体活动,促进了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合作。

企业社会责任也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回馈社会。

六、展望2006随着全球经济的继续增长,我们对2006 年的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的投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我们还将加强内部管理和人才培养,建设更为健全的企业机制。

我们也会继续关注企业文化建设和社会责任,做出更多的实际贡献。

中国债券市场年度分析报告

中国债券市场年度分析报告

中国债券市场年度分析报告中国债券市场年度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

首先,回顾了过去一年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并对市场规模、品种、投资者结构等进行了评估。

其次,分析了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并对债券市场的创新与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引言中国债券市场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优化金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丰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本文将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进行全面分析,为相关决策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二、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回顾过去一年,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各类债券品种逐渐增多,投资者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已超过XX万亿元,较上一年增长了XX%。

债券品种方面,企业债、地方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仍是市场主要品种,但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等创新品种也开始兴起。

投资者方面,机构投资者占据主导地位,个人投资者逐渐增多,境外投资者也逐渐进入市场。

三、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对债券市场的影响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债券市场也受益于这一趋势。

首先,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港股通、债券通等渠道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扩大了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基础。

其次,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RQFII)制度的改革,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吸引了更多境外资金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四、债券市场的创新与发展趋势在市场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债券市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创新与发展机遇。

首先,债券市场将逐渐增加境外合作发行债券的机会,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

其次,中国债券市场将进一步发展绿色债券、可续债等创新品种,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此外,资管新规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加强资本市场的风险管理和审慎投资。

全国银行间债券场运行情况周报

全国银行间债券场运行情况周报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周报2005年第28期2005年8月1至2005年8月5日曹向兵本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5个交易日中共发生债券结算2520笔,较上周增加63笔,增幅2.6%,现券、回购交易结算总量为4981.85亿元,较上周增加56.06亿元,增幅1.1%。

本周呈现回购交易结算量增加、现券量减少,回购利率小幅下跌的局面。

一、利率走势本期各品种回购平均利率为:1天回购品种平均利率为1.145%,较上周跌5个基点;2天回购品种平均利率为1.226%,较上周跌1.3个基点;3天回购品种平均利率为1.169%,较上周涨0.7个基点;7天回购品种平均利率为1.233%,较上周跌1.7个基点;14天回购品种平均利率为1.250%,较上周跌4个基点;21天回购品种平均利率为1.296%,较上周涨1.6个基点;1个月回购品种平均利率为1.387%,较上周涨2.1个基点;2个月回购品种平均利率为1.311%,较上周跌9.4个基点;3个月回购品种平均利率为1.439%,较上周跌10.8基点。

各品种近两周平均利率对照表二、结算行情本周现券交割笔数1376笔,较上周增加35笔,增幅2.6%,交易结算量为1314.67亿元,较上周减少219.95亿元,减幅14.3%,平均单笔交割量0.96亿元,比上周的减少0.18亿元,减幅15.8%。

本周共有161只债券参与本周的交易,其交易结算量分布情况分别为:央票537.87亿元/47只,国债289.89亿元/36只,政策性金融债393.97亿元/60只,商业银行次级债38.59亿元/5只,企业债1.6亿元/2只,企业短期融资券52.75亿元/11只。

质押式回购首期交割1109笔,较上周增加43笔,减幅4%,交易结算量为3632.47亿元,比上周增加286.17亿元,增幅为8.6%;1天和7天品种交易结算量分别为1365.29亿元和1169.98亿元,两者分别占质押式回购交易总量的37.6%和32.2%。

中国证券行业最新发展报告(2005年4季度)

中国证券行业最新发展报告(2005年4季度)

振 幅
7 1 3 4 65 4 6 13 2 5 2 15 0 7 4 9 7 9 6 8 6 3 1 1 41 7 1 7 4 8 1 13 O 88 8 8 8 6 8 9 0 8 3 4 2 3 9 6 一增 一减 ,
其 中全 年 成 交量 为 3 2 8 7 5 2手 , 2 ,4 ,2
成 交 14 4 8 3 元 ,同 比 分 别 增 3 ,4 .8亿
长 5 6 _ 羊 0 。 . 1 D8 5 % j / j

( 一)股市总体走势
2 0 年 , 权 分置 改革 试 点全 面铺 开 , 票市 场 05 股 股
上 证 A股 指 数 收 盘
1 3 1 0 3 9 1 5 1 1 2 4 1 7 9 0 7 3 1 39 7 2 2 1 2 6 O 21 1 1 2 ^ 9 3 1 1 35 1 2 1 8 9 3 6 1 1 2 1 2 2 6 1 1 O 4 1 2 1 48 88 1 1 5 49 5 1 12 O 93 2
下跌 。 月底 , 权分 置 改革 试点 拉开 序 幕 ,由于 其短 4 股
期影 响 不甚 明 朗 , 股指 出现较 大跌 幅 , 月 初上 证指 数 6
跌破 千点 ,创 下八 年来 历 史新 低 。此 后 ,一 系 列 旨在
推动 股权 分置 改革 试 点 的利好 政 策相继 出台 , 减 免 如 股 息 红利 所得税 、上 市公 司 回购 流通 股 、控 股股 东增
上 证 1O指 数 8 收 盘
2 6 0 32 7 2 5 O 24 3 2 40 6 4 8 2 63 21 2 21 O 2 8 9 2 6 O1 6 O 2 4 47 07 2 9 7 06 0 2 0 7 27 2 21 3 5 8 7 2 2 7 06 3 2 5 8 05 O 2 6 8 1 7 6

(年度报告)中国债券市场分析报告(份)

(年度报告)中国债券市场分析报告(份)

中国债券市场分析报告(2012年11月份)研究发展部目录一、债券市场概述 (1)二、企业债 (3)三、公司债 (10)四、中期票据 (15)五、短期融资券 (18)六、金融债 (23)一、债券市场概述2012年1-11月份,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2,414期债券(不包括国债和央行票据),累计规模57,368.35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的1,359期和42,638.31亿元,分别增长了77.63%和34.55%。

从债券品种来看,发行规模最大的仍然是金融债券,共发行203期,募集资金23,378.50亿元,占2012年1-11月已发行债券总规模的40.75%,其中政策性银行发行163期,累计金额20,295.80亿元,占已发行金融债券的86.81%。

而发行程序较为简便的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也比较大,共发行920期,规模达13,990.00亿元,发行期数和规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61.12%和46.47%,增长趋势非常明显,其中定向债务工具(1年期以下)共发行45期,募集资金478亿元。

这期间,中期票据共发行689期,发行规模为10,350.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71.82%和40.35%,增长趋势亦非常明显,其中定向债务工具(1年期以上)共发行140期,发行金额2,408.30亿元。

另外,企业债券发行426期,累计规模7,223.53亿元,发行期数和规模同比分别增长了147.67%和146.75%;公司债券发行173期,募集资金2,281.00亿元,发行期数和规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27.63%和93.52%。

总体而言,2012年1-11月份各类债券的发行规模同比均大幅度增长,这主要与决策层大力推动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决心密不可分。

从市场分布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仍然占主导地位,1-11月份短期融资券和中票票据合计发行24,340.32亿元,二者占总发行规模(剔除金融债券、国债和央行票据)的71.61%。

2005年中国银行业年度报告

2005年中国银行业年度报告

2005年中国银行业年度报告出版日期:2005年06月报告页数: 166 页报告字数: 12.5 万字观点提要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部分行业投资过热,通货膨胀风险加大,货币政策得以调整,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放缓,货币环境趋紧。

2004年12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5.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3%,增幅下降4.9个百分点。

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4.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6%,增幅降低6.1个百分点,其中,财政存款、农业存款和信托存款余额增幅下降较快,分别降低25.6、17.3和16.0个百分点,储蓄存款余额增长15.4%,增幅略有降低。

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8.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4%,增幅下降7个百分点。

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7.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5%,增幅降低6.6个百分点。

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增幅较大;商业贷款、建筑业贷款和信托贷款余额出现负增长,建筑业贷款余额增幅降低16.7个百分点。

2004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提升,不良贷款继续下降。

2004年末,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176亿元,比年初减少394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2%,比年初下降4.6个百分点。

2004年,利率市场化实质性推进,实行了再贷款浮息制度,进一步放宽了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银行监管进一步强化,修订后的三大银行法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最终稿公布。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迈出新的重要步伐,中国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相继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完成财务重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范围延伸至第二批21个省(市、区)。

央行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银行业竞争实力开始不断分化。

允许商业银行进入基金管理业务,银行混业经营出现松动。

2005年,我国银行业将切入改革、创新和国际化三大主题。

2005年a股 金融板块 表现

2005年a股 金融板块 表现

2005年a股金融板块表现2005年A股金融板块表现2005年是中国A股市场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A股金融板块表现较为出色的一年。

本文将就2005年A股金融板块的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宏观经济背景2005年,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GDP增长率达到9.9%,GDP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

这一背景为A股市场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也为金融板块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银行业表现2005年,中国银行业在整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首先,各大银行业绩稳定增长。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以及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均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盈利。

其次,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资产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最后,银行系统的金融创新和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为银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证券业表现2005年是A股市场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一年,也是证券业表现突出的一年。

首先,股票市场交易额大幅增长。

据统计,2005年A股市场的总交易额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相比前一年增长了80%以上,证券市场的活跃程度明显提升。

其次,证券公司的业绩稳步增长。

华泰证券、海通证券等知名券商在业绩和市值上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增长。

再次,新股发行市场火爆。

尽管2005年A股市场调整了新股发行制度,但仍然有许多优质企业顺利上市,新股发行市场的繁荣为证券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四、保险业表现2005年,中国保险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首先,保险业总体保费收入增长明显。

寿险、财险及人身险业务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保险市场容量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其次,保险产品创新不断。

在风险管理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保险公司推出了更为多样化和灵活性强的保险产品,满足了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

再次,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提升。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不断提高,保险业的风险可控能力逐步增强。

五、总结与展望综上所述,2005年A股金融板块的表现较为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中国债券市场年度分析报告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信息部2005年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主管部门不仅推出了远期交易、短期融资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等创新举措,而且,债券市场走出了前所未有的“牛市”行情。

因此,2005年的债券市场,无论对于主管部门来说,还是对于投资者和筹资者而言,都是一个“丰收年”。

一、债券市场价格走势(一)总体走势1、宏观经济运行平稳,资金宽裕2005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在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平稳着陆。

全年宏观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4%,前11个月CPI同比上涨1.8%。

全年各月CPI呈高开低走的态势。

2005年金融运行健康平稳,主要特点为,货币供应量M2增长较快,同比增幅超过M1,存贷差进一步拉大。

11月末,M2同比增长18.3%,增幅比去年同期高4.3个百分点。

M1余额10.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

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34万亿元,同比增长14.1%,比上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

由于居民储蓄和企业定期存款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8.55万亿元,同比增长19.1%。

2、债券市场:“牛市”特征明显在经济运行平稳,资金宽裕的条件下,2005年我国债券市场走出了强势上升的行情。

中国债券总指数从年初的101.615点上升到年末的112.915点,上升了11.3点,涨幅达11.12%。

银行间债券总指数从年初的104.173点上升到年末的113.496点,上升了9.32点,涨幅为8.95%。

交易所国债指数从年初的97.739点上升到年末的111.899点,上升了14.53点,涨幅达14.87%。

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全年平均下移152BP。

曲线中端(3-10年期)下移幅度较大,平均下移170BP,短端和长端下移幅度较小,平均为110BP 。

图1 中国债券总指数表1 2005年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化情况期限04.12.31 05.8.1 05.9.5 05.10.26 05.11.18 05.12.311年 2.8 1.6 1.5 1.5 1.6 1.763年 3.8 2.1 2.0 1.8 2.1 2.155年 4.3 2.5 2.5 2.1 2.6 2.457年 4.4 2.8 2.9 2.4 3.0 2.7010年 4.8 3.2 3.5 2.7 3.8 3.1520年 4.9 3.5 4.0 3.4 4.0 3.7平均 4.17 2.62 2.73 2.32 2.85 2.65图2 国债收益率曲线1234561年3年5年7年10年20年04.12.31 05.8.105.10.2605.12.313、货币市场利率震荡下行2005年,受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公开市场操作、经济走势预期以及季节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总体震荡下行。

银行间债券市场隔夜回购(R01D )利率和3个月央票的发行利率,分别从年初的1.799%和2.5836%,下降到年末的1.408%和1.8%。

全年分别下降39和78BP ,跌幅为21.73%和30.33%。

图3 隔夜回购利率(二)阶段特征观察中国债券总指数和收益率曲线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将债券市场全年的走势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1月6日到8月1日,债券指数强势上攻。

2005年前7个月,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在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平稳着陆。

投资者对经济过热和升息的预期逐步减弱。

除了在一、二月份出现较大的波动以外,CPI同比增幅逐月平稳回落。

2005年3月17日,人民银行下调了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利率这使得债券市场资金更显宽裕。

受此影响,我国债券市场走出了一波强势上扬的行情,债券指数一路上行,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

中国债券总指数从年初的101.615点上升到8月1日的110.940点,上升了9.33点,涨幅达9.18%。

收益率曲线平均下移155BP,中期债券的收益率下移幅度较大。

在该阶段的货币市场,3个月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一路走低,从年初的2.5836%,下降到1.0859%,下跌了近150BP。

银行间债券市场隔夜回购(R01D)利率从年初的1.799%下降到1.154%,下跌了64.5BP。

之前,R01D 利率在6月27日达到最低的1.063%。

货币市场利率在该阶段后期的逐步上升,抑制了指数的进一步上扬。

第二阶段,8月1日到9月5日,指数高位盘整。

8月份公布的经济和金融数据影响了债券市场的走势。

由于8月份公布的7月CPI数据高于市场预期,以及国际油价不断高企使得投资者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增强。

然而,由于7月份M2的增速明显快于M1,特别是信贷出现2000年8月以来首次负投放,货币和债券市场资金面仍保持宽松。

这使得市场看法产生分歧,商业银行等大型机构仍然积极买入,中小机构则出现减仓迹象。

中国债券总指数开始震荡并小幅回调,从110.940点下降到9月5日的110.697点,下降了0.24点。

收益率曲线整体小幅上移10个基点,其中,短端下移,长端上移,出现了陡峭化趋势。

该阶段的货币市场,3个月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维持在1.0859%的水平。

银行间债券市场隔夜回购利率从1.154%下移到1.109%,小幅下跌5BP。

第三阶段,9月5日到10月26日,债券指数继续上升。

8月份CPI同比指数为1.3%,涨幅明显回落,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降低。

M2同比增幅仍然高于M1,并超出预定目标,资金面持续宽松。

中国债券总指数在经历了一个月的调整以后,再次上攻,从110.697点上升到全年的最高点,113.002点,上升了2.3点,涨幅为2.08%。

国债收益率曲线平均下移41BP。

短端下移幅度较小,长端下移幅度较大,曲线趋于平坦。

该阶段货币市场,3个月期央票发行利率从1.0859%,上升到1.1666%,上升了8BP。

R01D利率则继续保持跌势,从1.109%下降到1.083%,下跌了2.6BP。

第四阶段,10月26日到11月18日,指数出现下跌。

10月下旬,央行领导多次表达对低利率的担忧,并提示了债市的投资风险。

此外,美联储连续加息,增加了热钱的套利成本,也为央行调控提供了空间。

央行采用了182天正回购,并加大了央票的发行力度,有效地改变了市场成员的预期。

中国债券总指数从113.002点下降到111.239点,下降了1.76点,跌幅为1.56%,创全年最大跌幅。

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上移,平均上移52BP。

短端上移幅度较小,长端上移幅度较大,曲线变得陡峭。

该阶段货币市场,3个月期央票发行利率从1.1666%,上升到1.4896%,上升了32BP。

R01D利率也触底反弹,从1.083%上升到1.141%,上升了0.6BP。

第五阶段,11月18日到12月31日,指数重启升势。

由于10月和11月份的CPI同比涨幅分别为1.2%和1.3%,基本在市场的预期范围之内。

这两个月货币供应量和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加快,存贷差进一步拉大。

货币供应量增长持续高企,打消了市场对资金面趋紧的预期,“宽货币、紧信贷”的格局仍未发生大的变化。

随着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的减弱,债券市场资金宽裕的格局再次显现。

虽然货币市场利率仍然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升势,但并没有给债券市场的转头向上带来太大的阻碍。

中国债券总指数从111.239点上升到年末的112.915点,上升了1.67点,涨幅为1.5%。

国债收益率曲线平均下移20BP,短端(1-3年)小幅上升约10BP,中长端平均下移约30BP。

该阶段货币市场先扬后抑,3个月期央票发行利率从1.4896%,上升到1.8%后趋于稳定,上升了大约32BP。

R01D利率在12月12日回升到1.521%后开始下跌,月末为1.408%,下跌了11BP。

二、债券发行市场(一)债券发行量大幅增长2005年,我国债券市场记账式人民币债券发行总量为332期、41782.33亿元(面值),分别比去年增长78.49%和53.07%。

图4 2005年债券发行期限分类以央行票据和短期融资券为主的短期债券发行量增长显著。

从发行期限来看,3年期以下的债券发行量占81.69%。

其中,1年期以下(含)占67.77%,1-3年期占13.92%。

从债券品种来看,发行面额增幅最大的依次是企业债(100.47%)、央行票据(61.19%)、政策性金融债(39.18%)和商业银行债(38.39%)。

2005年债券发行总量(面额)依次为央行票据(65.73%)、政策性金融债(14.48%)、国债(12.07%)和短期融资券(3.39%)。

与去年相比,央行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发行量的市场占比分别增加3.31和3.39个百分点,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则分别降低5.55和1.45个百分点。

图5 2005年债券发行类别(二)票据发行以一年期和三个月期为主2005年,公开市场共发行央票124期、27462亿元(面值)。

票据期限以一年期和三个月期为主体,两者占总发行量的78%。

从全年发行规模来看,下半年央票的发行量大于下半年。

9月份开始,央行票据的发行量明显加大。

图6 央票发行结构图7 央票发行量三、债券存量分析2005年末,我国债券市场债券余额为7.26万亿元,比去年增长40.61%。

从债券品种来看,商业银行债、央行票据和企业债的增长较快,涨幅分别是206.86%、93.27%和46.17%。

2005年末,国债、央行票据和政策性金融债的市场比重分别为37.30%、31.17%和24.38%。

与去年末相比,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和商业银行债的市场余额占比分别增加8.49、1.9个和1.33个百分点,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分别减少9.53和2.21个百分点。

从债券持有结构来看,保险、基金和四大国有银行的债券持有量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78.78%、71.18%和58.52%,非金融机构、信用社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债券持有量减少较快,降幅依次为60.33%、5.88%和11.01%。

2005年末,机构债券持有量依次为四大国有银行(51.55%)、股份制银行(12.72%)、保险公司(6.61%)、城市商业银行(5.77%)、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5.34%)和基金(4.21%)。

与2004年末相比,四大国有银行的债券持有的市场比重增加了5.82个百分点,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和信用社的持有比重分别降低了3.11和1.26个百分点。

从债券余额的待偿期限来看,3年期以下和10年以上的债券余额比重为66.3%。

其中,待偿期在1年以下(含)的占比为35.03%,1-3年为18.28%,10年以上为12.99%。

与2004年末相比,待偿期1年以下、1-3年和10年以上的债券余额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89.88%、59.41%和35.86%,而5-7年期的债券余额则减少了1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