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债券市场年度分析报告

2005年中国债券市场年度分析报告
2005年中国债券市场年度分析报告

2005年中国债券市场年度分析报告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信息部

2005年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主管部门不仅推出了远期交易、短期融资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等创新举措,而且,债券市场走出了前所未有的“牛市”行情。因此,2005年的债券市场,无论对于主管部门来说,还是对于投资者和筹资者而言,都是一个“丰收年”。

一、债券市场价格走势

(一)总体走势

1、宏观经济运行平稳,资金宽裕

2005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在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平稳着陆。全年宏观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4%,前11个月CPI同比上涨1.8%。全年各月CPI呈高开低走的态势。

2005年金融运行健康平稳,主要特点为,货币供应量M2增长较快,同比增幅超过M1,存贷差进一步拉大。11月末,M2同比增长18.3%,增幅比去年同期高4.3个百分点。M1余额10.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9.34万亿元,同比增长14.1%,比上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由于居民储蓄和企业定期存款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8.55万亿元,同比增长19.1%。

2、债券市场:“牛市”特征明显

在经济运行平稳,资金宽裕的条件下,2005年我国债券市场走出了强势上升的行情。中国债券总指数从年初的101.615点上升到年末的112.915点,上升

了11.3点,涨幅达11.12%。银行间债券总指数从年初的104.173点上升到年末的113.496点,上升了9.32点,涨幅为8.95%。交易所国债指数从年初的97.739点上升到年末的111.899点,上升了14.53点,涨幅达14.87%。

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全年平均下移152BP。曲线中端(3-10年期)下移幅度较大,平均下移170BP,短端和长端下移幅度较小,平均为110BP 。

图1 中国债券总指数

表1 2005年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化情况

图2 国债收益率曲线

3、货币市场利率震荡下行

2005年,受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下调、公开市场操作、经济走势预期以及季节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总体震荡下行。银行间债券市场隔夜回购(R01D)利率和3个月央票的发行利率,分别从年初的1.799%和2.5836%,下降到年末的1.408%和1.8%。全年分别下降39和78BP,跌幅为21.73%和30.33%。

图3 隔夜回购利率

(二)阶段特征

观察中国债券总指数和收益率曲线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将债券市场全年的走势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6日到8月1日,债券指数强势上攻。

2005年前7个月,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在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平稳着陆。投资者对经济过热和升息的预期逐步减弱。除了在一、二月份出现较大的波动以外,CPI同比增幅逐月平稳回落。2005年3月17日,人民银行下调了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利率这使得债券市场资金更显宽裕。

受此影响,我国债券市场走出了一波强势上扬的行情,债券指数一路上行,

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中国债券总指数从年初的101.615点上升到8月1日的110.940点,上升了9.33点,涨幅达9.18%。收益率曲线平均下移155BP,中期债券的收益率下移幅度较大。

在该阶段的货币市场,3个月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一路走低,从年初的2.5836%,下降到1.0859%,下跌了近150BP。银行间债券市场隔夜回购(R01D)利率从年初的1.799%下降到1.154%,下跌了64.5BP。之前,R01D利率在6月27日达到最低的1.063%。货币市场利率在该阶段后期的逐步上升,抑制了指数的进一步上扬。

第二阶段,8月1日到9月5日,指数高位盘整。

8月份公布的经济和金融数据影响了债券市场的走势。由于8月份公布的7月CPI数据高于市场预期,以及国际油价不断高企使得投资者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增强。然而,由于7月份M2的增速明显快于M1,特别是信贷出现2000年8月以来首次负投放,货币和债券市场资金面仍保持宽松。这使得市场看法产生分歧,商业银行等大型机构仍然积极买入,中小机构则出现减仓迹象。

中国债券总指数开始震荡并小幅回调,从110.940点下降到9月5日的110.697点,下降了0.24点。收益率曲线整体小幅上移10个基点,其中,短端下移,长端上移,出现了陡峭化趋势。该阶段的货币市场,3个月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维持在1.0859%的水平。银行间债券市场隔夜回购利率从1.154%下移到1.109%,小幅下跌5BP。

第三阶段,9月5日到10月26日,债券指数继续上升。

8月份CPI同比指数为1.3%,涨幅明显回落,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降低。M2同比增幅仍然高于M1,并超出预定目标,资金面持续宽松。中国债券总指数在经历了一个月的调整以后,再次上攻,从110.697点上升到全年的最高点,

113.002点,上升了2.3点,涨幅为2.08%。国债收益率曲线平均下移41BP。短端下移幅度较小,长端下移幅度较大,曲线趋于平坦。

该阶段货币市场,3个月期央票发行利率从1.0859%,上升到1.1666%,上升了8BP。R01D利率则继续保持跌势,从1.109%下降到1.083%,下跌了2.6BP。

第四阶段,10月26日到11月18日,指数出现下跌。

10月下旬,央行领导多次表达对低利率的担忧,并提示了债市的投资风险。此外,美联储连续加息,增加了热钱的套利成本,也为央行调控提供了空间。央行采用了182天正回购,并加大了央票的发行力度,有效地改变了市场成员的预期。

中国债券总指数从113.002点下降到111.239点,下降了1.76点,跌幅为1.56%,创全年最大跌幅。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上移,平均上移52BP。短端上移幅度较小,长端上移幅度较大,曲线变得陡峭。

该阶段货币市场,3个月期央票发行利率从1.1666%,上升到1.4896%,上升了32BP。R01D利率也触底反弹,从1.083%上升到1.141%,上升了0.6BP。

第五阶段,11月18日到12月31日,指数重启升势。

由于10月和11月份的CPI同比涨幅分别为1.2%和 1.3%,基本在市场的预期范围之内。这两个月货币供应量和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加快,存贷差进一步拉大。货币供应量增长持续高企,打消了市场对资金面趋紧的预期,“宽货币、紧信贷”的格局仍未发生大的变化。随着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的减弱,债券市场资金宽裕的格局再次显现。虽然货币市场利率仍然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升势,但并没有给债券市场的转头向上带来太大的阻碍。

中国债券总指数从111.239点上升到年末的112.915点,上升了1.67点,涨幅为1.5%。国债收益率曲线平均下移20BP,短端(1-3年)小幅上升约10BP,

中长端平均下移约30BP。

该阶段货币市场先扬后抑,3个月期央票发行利率从1.4896%,上升到1.8%后趋于稳定,上升了大约32BP。R01D利率在12月12日回升到1.521%后开始下跌,月末为1.408%,下跌了11BP。

二、债券发行市场

(一)债券发行量大幅增长

2005年,我国债券市场记账式人民币债券发行总量为332期、41782.33亿元(面值),分别比去年增长78.49%和53.07%。

图4 2005年债券发行期限分类

以央行票据和短期融资券为主的短期债券发行量增长显著。从发行期限来看,3年期以下的债券发行量占81.69%。其中,1年期以下(含)占67.77%,1-3年期占13.92%。从债券品种来看,发行面额增幅最大的依次是企业债(100.47%)、央行票据(61.19%)、政策性金融债(39.18%)和商业银行债(38.39%)。2005年债券发行总量(面额)依次为央行票据(65.73%)、政策性金融债(14.48%)、国债(12.07%)和短期融资券(3.39%)。与去年相比,央行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发行量的市场占比分别增加3.31和3.39个百分点,国债、

政策性金融债则分别降低5.55和1.45个百分点。

图5 2005年债券发行类别

(二)票据发行以一年期和三个月期为主

2005年,公开市场共发行央票124期、27462亿元(面值)。票据期限以一年期和三个月期为主体,两者占总发行量的78%。从全年发行规模来看,下半年央票的发行量大于下半年。9月份开始,央行票据的发行量明显加大。

图6 央票发行结构

图7 央票发行量

三、债券存量分析

2005年末,我国债券市场债券余额为7.26万亿元,比去年增长40.61%。从债券品种来看,商业银行债、央行票据和企业债的增长较快,涨幅分别是206.86%、93.27%和46.17%。2005年末,国债、央行票据和政策性金融债的市场比重分别为37.30%、31.17%和24.38%。与去年末相比,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和商业银行债的市场余额占比分别增加8.49、1.9个和1.33个百分点,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分别减少9.53和2.21个百分点。

从债券持有结构来看,保险、基金和四大国有银行的债券持有量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78.78%、71.18%和58.52%,非金融机构、信用社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债券持有量减少较快,降幅依次为60.33%、5.88%和11.01%。2005年末,机构债券持有量依次为四大国有银行(51.55%)、股份制银行(12.72%)、保险公司(6.61%)、城市商业银行(5.77%)、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5.34%)和基金(4.21%)。与2004年末相比,四大国有银行的债券持有的市场比重增加了5.82个百分点,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和信用社的持有比重分别降低了3.11和1.26个百分点。

从债券余额的待偿期限来看,3年期以下和10年以上的债券余额比重为66.3%。其中,待偿期在1年以下(含)的占比为35.03%,1-3年为18.28%,10年以上为12.99%。与2004年末相比,待偿期1年以下、1-3年和10年以上的债券余额增长较快,增幅分别为89.88%、59.41%和35.86%,而5-7年期的债券余额则减少了11.17%。与2004年末相比,待偿期为3年以下的债券余额的市场比重增加了11.25个百分点,待偿期为3-10年的债券余额则降低了10.8个百分点。

表2 债券余额待偿期结构

待偿期限比重(%)

1年以下35.03

1-3年18.28

3-5年16.48

5-7年8.78

7-10年8.45

10年以上12.99

图8 债券余额待偿期结构

四、债券流通市场

2005年我国债券市场交易结算笔数有所减少,交易结算面额则明显放大。全年交易人民币债券交易结算总量为330.25万笔、25.50万亿元,分别比去年降

低32.27%和增长43%。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成交量为10.66万笔、22.85万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8.69%和78.69%;交易所市场债券成交量为318.99万笔、2.66万亿元,分别比去年降低32.42%和47.32%;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成交77678笔、65.68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22.47%和5.65%。

(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增长较快

1、总量结构分析

从交易品种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和买断式回购增长较快。2005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结算量为10.67万笔、22.86万亿元。其中,现券交易结算5.47万笔、6.34万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10.21%和124.78%;质押式回购交易结算5.03万笔、16.29万亿元,分别比去年降低23.78%和增长65.57%;买断式回购交易结算1572笔、2194.77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71.24%和72.33%;远期交易成交108笔、177.32亿元(面值)。2005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和全部交易的换手率分别为1.02和3.69,与2004年的0.64和2.88相比,分别增长59%和28%1。

(1)现券交易结算分析

从债券品种来看,企业债、商业银行债和央行票据的现券交易量涨幅较大。全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各类债券的现券交易结算面额的市场占比依次为央行票据(48.38%)、政策性金融债(25.8%)、国债(17.16%)、短期融资券(4.4%)和商业银行债(3.83%)。与去年相比,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和商业银行债的市场占比分别增加了7.7、4.4和3.7个百分,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则分别下降了14.24和1.7个百分点。

从投资者来看,股份制银行、基金、城市银行和四大国有银行现券交易结1换手率等于现券或全部交易结算平均托管面额的比值。平均托管面额为年初和年末的平均数。

算面额较大,市场占比依次为20.73%、19.12%、16.94%和15.27%。2005年现券净买入的机构为四大国有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和基金,净买入面额依次为2739.31亿元、1356.53亿元和1061.74亿元;现券净卖出的机构为城市银行和证券公司,净卖出面额依次为3581.24亿元和1358.67亿元。

图9 现券买入卖出情况

从债券剩余期限来看,2005年现券交易主要集中在中短期债券。5年期以下的债券成交量占全部现券成交面额的84.67%,其中,1年期(含)以下的债券占57.41%,1-3年期债券占14.34%,3-5年期债券占12.92%。

表3 各剩余期限债券现券交易表

期限笔数面额(亿元)比重(%)

(0-1] 26440 36384.11 57.41

(1-3] 8114 9091.07 14.34

(3-5] 9631 8190.55 12.92

(5-7] 3402 2622.17 4.14

(7-10] 4776 4975.70 7.85

从现券结算行情来看,2005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共有515只债券发生现券交易结算。交易天数最多的债券是030001,交易天数为215天,几乎每天都有交

易。有50只债券的交易天数超过100天,债券待偿期限均匀分布在10年以内。有125只债券的交易天数超过50天,债券待偿期限均匀分布在30年以内。这说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价格的连续性增强、分布也比较均匀,可以形成基本合理的收益率曲线。

2005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有6只债券的现券结算面额超过1000亿,其中有5只是央行票据,待偿期都在2年以内。这些债券的结算笔数在450-750之间。全年结算笔数前5位的债券都是国债,结算笔数800-1100之间,待偿期都在3-5年之间。2005年单笔结算面额前5位的债券都是央行票据,单笔结算面额在7-20亿之间,这些债券全年的交易天数都不超过3天。可见,央票主要以大额交易为主,而国债交易则更具连续性,活跃性较高。

(2)质押式回购交易结算分析

从债券类别看,2005年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央行票据的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分别占总量的43.49%、36.4%和15.94%。与2004年相比,央行票据结算面额的市场占比增加了8.32个百分点,而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则分别减少了4.13和6.86个百分点。

从回购期限看,主要集中在14天以内,隔夜回购大幅增加。2005年,质押式回购期限在14天以内的结算笔数和结算面额分别占总量的90.55%和94.51%。R01D、R07D和R14D的结算笔数分别占总量的21.11%、45.17%和14.44%。R01D和R07D的结算面额分别占总量的36.8%和33.71%。与2004年相比,R01D 的结算笔数和结算面额分别增长了82.89%和239.69%,R07D 的结算笔数和结算面额分别增长了6.07%和135.41%。2005年质押式回购的单笔结算面额比去年增长了94.71%。

从回购总量来看,2005年,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银行和信用

社的回购面额较大,分别占总量的29.5%、18.51%、24.55%和10.38%。与2004年相比,四大国有银行、保险和基金的结算面额市场占比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2.8、1.21和2.62个百分点。城市银行、股份制银行和信用社的市场占比分别减少4.46、2.32和2.38个百分点。

从资金流向看,2005年四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仍然是资金净融出方,两者合计净融出资金约11.5万亿元,比去年增长80%。城市银行、信用社、基金和保险公司都是资金净融入方,分别占净融入资金总量的49.83%、14.81%、16.01%和8.14%。

(3)买断式回购交易结算分析

从债券类别看,2005年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央行票据的买断式回购结算面额分别占总量的23.86%、41.9%和23.15%。从回购期限看,主要集中在14天以内。2005年,买断式回购期限在14天以内结算面额占总量的80.23%,其中R07D和R14D的结算面额分别占总量的58.72%和12.63%。

从回购总量来看,2005年,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银行和信用社的回购面额较大,分别占总量的29.5%、18.51%、24.55%和10.38%。与2004年相比,四大国有银行、保险和基金的结算面额市场占比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2.8、1.21和2.62个百分点。城市银行、股份制银行和信用社的市场占比分别减少4.46、2.32和2.38个百分点。

从资金流向看,2005年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银行通过买断式回购融出资金,三者合计净融出资金约429.74亿元。信用社、证券公司和农村商行都是资金净融入方,三者合计净融入资金约438.07亿元,分别占净融入资金总量的56.25%、30.25%和13.50%。

(二)交易所市场有所萎缩

2005年在债券行情走高的同时,交易所债券市场债券成交量却大幅减少。全年债券成交量为318.99万笔、2.66万亿元,分别比去年降低32.42%和47.32%200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共成交293.67万笔、26345.75亿元,分别比去年减少32.18%和47.44%。其中,国债现券和回购分别成交157.95万笔、2580.40亿元和92.03万笔、22147.65亿元,企业债现券和回购分别成交10.52万笔、113.02亿元和4.12万笔、1224.99亿元。与去年相比,回购成交量降幅最大,国债的成交笔数和面额分别减少56.87%和49.76%,企业债成交笔数和面额分别减少69.14%和51.30%。

2005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共成交25.97万笔、216.12亿元,分别比去年减少33.42%和26.51%。其中,国债、企业债和可转债的现券交易分别成交3.78万笔、1.95亿元,3.17万笔、44.49亿元和18.36万笔、163.66亿元。2005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没有发生回购交易。与去年相比,国债和企业债成交量有所增长,国债的成交笔数和面额分别增加46.97%和51.04%,企业债成交笔数和面额分别增加91.53%和146.97%。可转债成交量大幅减少,成交笔数和面额分别减少47.18%和38.52%。

(三)柜台市场交易活跃

2005年又有3只国债在商业银行柜台开始交易,到2005年末,在柜台市场交易的国债数量达到11只。

随着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节节走高,柜台市场债券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扬,全年债券价格最高涨幅超过15%。在行情走高的同时,柜台市场债券成交量也有所放大。全年共成交77678笔、65.68亿元(面值),分别比去年增长22.47%和5.65%。与2004年投资者净买入8.19亿元不同,2005年投资者出现获利回吐,全年净卖出债券11亿元。

图10 “04国债10”价格(全价)走势图

五、2005年债券市场的主要特征与创新

(一)央票发行利率成为货币市场的重要参考基准

在国外一般是以国债或联邦基金利率作为基准利率。但由于我国短期国债市场和资金拆借市场不发达,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回购利率逐渐成为货币市场的主要参考利率。我国央行每周二、四进行公开市场操作,采用价格或数量招标的方式发行央行票据,涵盖了3个月、6个月、1年等主要的货币市场品种。由于央票发行量大、流动性好、期限与回购存在互补性,央行票据逐渐成为重要的货币市场流动性管理品种,从而成为判断货币市场走势的重要参考利率。

图11 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

(二)短期融资券得到较好发展

2005年5月26日,首批5家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7只109亿元的短期融资券。截至2005年底,按缴款日统计,共有58家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76只,总面额为1392.5亿元。由于短期融资券利率较高,1年期融资券的收益率比同期限的央行票据高出约140BP,而且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量偏少,因此,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图12 1年期短期融资券与央票发行利率比较

短期融资券为企业提供了又一直接融资的窗口,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手续相对简单,融资成本也比较低。同时,短期融资券也丰富了债市的投资品种,为债市富裕资金提供投资渠道。对商业银行来说,投资于短期融资券也可增加其资产的流动性。

(三)企业债发行增加,流通场所扩大

2005年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有了较大发展。全年发行企业债37只、654亿元(面值),分别比去年增长94.74%和100.47%。基本满足了电力、铁路和电信等行业的国有大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企业债券逐渐成为重要的金融市场投资工具,受到众多投资型机构的追捧。从品种创新来看,企业债券市场陆续推出了浮动利率债、含选择权债、保底浮动债、期限20年至30年债和1年期以内的新型债券品种。

2005年12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司债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有关事项公告》,简化了公司债券交易流通审核程序,将公司债券交易流通审核从事前审批改为备案制,允许所有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投资公司债券,要求发行人进行持续信息披露和跟踪信用评级,鼓励做市商和承销商对公司债券进行双边报价等,为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商业银行发债主体增加,品种日益丰富

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共发行债券14只、1036亿元,发行面额比去年增长38.5%。发债主体除了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大银行以外,还有5家股份制银行和1家城市银行。更具意义的是,除了银行次级债以外,银行普通债也开始发行。

银行发行金融债券有利于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缓解其短存长贷的问题,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优化金融资产结构;有利于丰富市场信用层次,增加投资产品种类,完善债券市场投资功能,并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发展。

(五)国际开发机构成功发行境内人民币债券

2005年2月18日,人民银行、财政部、发改委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10月14日,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分别发行10年期人民币债券11.3亿元和10亿元。国际开发机构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减少外汇储备增长压力以及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六)资产支持证券顺利推出

12月15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发行了41.77亿元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产品(ABS)和30.17亿元的住房抵押证券化产品(MBS)。国开行信贷

资产支持证券(ABS)的资产池主要由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和大型优质企业贷款构成,资产的平均回收期较短。建行房抵押贷款(MBS)是由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构成,资产平均回收期略长。在资产支持债券的设计上,国开行和建行都采用了“分层”的方法,将证券按不同偿付顺序分为不同级别,作为信用增级的手段。

资产支持证券是对特定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或剩余利益的要求权。资产支持证券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住房金融市场,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发展,已成为国际上非常成熟的融资工具。据美国债券市场协会统计,截至2005年9月末,资产支持证券余额占美国债券市场全部债券余额的31%,当年发行额占到了债券总发行额的54%。

在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改善银行经营管理和发展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资产证券化能改善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二是资产证券化能促进银行转变盈利模式,合理分散信用风险;三是资产证券化能健全市场定价机制;四是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增加投资品种。

(七)国债将实行余额管理

据新华社12月18日消息,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委员长会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国债余额管理的意见。这意味着2006年,我国国债发行将采取国债余额管理的方式。这是国债发行体制的一次突破,有利于国债期限结构优化和滚动发行形成规模。实行国债余额管理,短期债的发行量将会增加,这将有利于改善国债的流动性,有助于提高政府国债发行的灵活性,降低筹资成本。

(八)银行间市场推出远期交易

2005年6月15日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远期交易。由于行情信息透明度低、投资者不熟悉等原因,交易较为清淡。截至2005年底,远期交易共成交108笔、

177.32亿元(面值)。从成交期限看,远期交易以短期(1-14天)为主。从投资者类型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是远期交易的主体。债券远期交易,为投资者提供了规避利率风险,进行流动性管理和锁定远期收益的工具,也有利于完善市场价格发现,提高市场流动性。

五、2006年债券市场走势预测

预计2006 年CPI将维持小幅震荡为主,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一步上升的幅度将比较有限,可能在23%至27%之间,对债券市场不构成大的负面影响。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将对债券市场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预计四大商业银行贷款占资金运用的比例保持稳定,而非四大银行之外的其它银行的贷款占资金运用总额的比例可能在2006 年出现小幅的下降,因此,从总体上讲,这会导致商业银行投资债券市场的资金量的增长速度放缓。近期从四大银行以及全部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看,定期存款增长率的增速一直大大快于活期存款的增长率。这说明宏观经济运行活跃度和企业运营活力都处在下降的趋势中。资金将继续保持宽裕。

国债、企业债和短期融资券的供给将继续快速增加。市场规模扩大将会导致发行人平均信用等级的降低。这从某种程度上会对债券市场的形成向下的压力。大体来说,2006 年的债券市场,将以震荡为主,短期债券的价格波动将继续大于长期债券。

六、债券市场发展建议

要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扎扎实实推进我国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1、明确债券市场的法律地位,用法律武器保证债券市场的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国际经验和我国实践都证明债券市场主要是以场外形式存在并发展的,而《证券法》对我国债券市场主体—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市场的登记托管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的地位、功能都没有明确的描述和行为规定。债券市场及其主体的法律地位缺失,不利于债券市场的科学、规范和可持续发展,建议制定专门的场外市场债券法。

2、债券市场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应当构建得更加和谐,形成合力,以利于提高市场整体效率,控制系统性风险,共同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建议成立债券市场发展协调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协调会,委员会的成员应由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发改委、证监会、税务总局、保监会、市场成员代表和中介服务机构组成。该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债券柜台交易、企业债发行交易、资产支持证券税收、全市场风险监控等跨部门的全局性问题。

3、进一步强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大力加强财政对基础教育、基础科研、医疗、环保、失业、养老、农村建设等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

4、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发债筹资功能和对交通、能源、原材料、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金融支持力度;财政应从上述长期直接贷款领域退出,转而通过财政贴息和担保等间接手段予以配合。

5、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券、企业短期融资券和企业债券等信用风险大的企业性质债券的信息披露、发行机制和交易制度的完善和创新。随着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应注意在社会信用缺失的环境中,由筹资人这一投资人的监督对象单独选择和牵制律师、审计和评级等投资风险揭示机构所蕴含的制度安排风险。应将企业债券的投资风险揭示机构的选择权归还给银行类金融机构为主的机构投资者。此外,主管部门应当负责可发行债券的银行等金融机

中国债券市场情况

中国债券市场情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债券一级市场随着发行规模的日益扩大,经历了一个由计划管理模式向市场调控模式转变的过程,其作为资源配置、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作用日益加强。从发行规模来看,作为准国债性质的央行票据居于主导地位,其次是政府债券,再次是金融债券。 中国债券二级市场形成了“两个类型、四个场所”的结构体系。两个类型是指债券交易市场分为名义上的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场内市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参与者既有机构也有个人,属于批发和零售混合型的场内市场。场外市场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国债柜台市场,前者的参与者限定为机构,属于场外债券批发市场;后者的参与者限定为个人,属于场外债券零售市场,是场内批发市场的延伸。 上海证券交易所后台的登记托管结算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简称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负责、深圳证券交易所是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负责,银行间市场的登记托管结算是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简称中央国债),国债柜台市场实行二级托管制度,一级托管在中央结算公司,二级托管在商业银行。 跨市场发行的国债和企业债可以在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相互转托管。目前,跨市场转托管的速度为T+1。

图1 我国债券市场框架简图 我国债券发行主体包括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地方政府、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和非金融企业或公司等。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从债券形式来看,我国发行的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无记名(实物)国债、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四种。 央行票据: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中央银行发行的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商业银行在支付认购央行票据的款项后,其直接结果就是可贷资金量的减少。 地方政府债:指某一国家中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一般用于交通、通讯、住宅、教育、医院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地方性公共设施的建设。地方政府债券一般也是以当地政府的税收能力作为还本付息的担保。地方发债有两种模式,第一种为地方政府直接发债;第二种是中央发行国债,再转贷给地方,也就是中央发国债之后给地方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券又被称为“市政债券”(Municipal Securities)。 政策性金融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又称政策性银行债。是我国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为筹集信贷资金,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人民银行用计划派购的方式,向邮政储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1998年进行了发行机制改革,从1999年开始全面实行市场化招标发行金融债券,使该券种成为我国债券市场中发行规模仅次于国债的券种。近几年,政策性金融债券品种的创新力度很大,为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特种金融债:特种金融债券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部分金融机构发行的,所筹集的资金专门用于偿还不规范证券回购债务的有价证券。

中国债券市场分析报告(2012年9月份)

中国债券市场分析报告(2012年9月份) 研究发展部 https://www.360docs.net/doc/9818450604.html,

目录 一、债券市场概述 (1) 二、企业债 (2) 三、公司债 (10) 四、中期票据 (16) 五、短期融资券 (19) 六、金融债 (23)

一、债券市场概述 2012年1-9月份,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1,807期债券(不包括国债和央行票据),累计规模45,048.40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的1,056期和33,649.68亿元,分别增长了71.12%和33.87%。从债券品种来看,发行规模最大的仍然是金融债券,共发行160期,募集资金19,366.10亿元,占2012年1-9月已发行债券总规模的42.99%,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32期,累计金额2,171.5亿元,占已发行金融债券的11.21%。而发行程序较为简便的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也比较大,共发行710期,规模达10,600.37亿元,期数和规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56.04%和38.45%,增长趋势非常明显,其中定向债务工具(1年期以下)共发行39期,募集资金440亿元。这期间,中期票据共发行507期,发行规模为8,027.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77.89%和58.56%,增长趋势亦非常明显,其中定向债务工具(1年期以上)共发行93期,发行金额1795.80亿元。另外,公司债券发行122期,募集资金1,570.60亿元,发行期数和规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17.86%和61.22%;企业债券发行306期,累计规模5,399.03亿元,发行期数和规模同比分别增长了117.02%和242.47%。总体而言,2012年1-9月份各类债券的发行规模均同比大幅度增长,这主要与决策层大力推动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决心密不可分。从市场分布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仍然占主导地位,1-9月份短期融资券和中票票据合计发行18,627.67亿元,二者占总发行规模(剔除金融债券、国债和央行票据)的72.53%。 表1 2012年1-9月份债券市场累计发行情况 债券品种2011年1-9 月发行期数 (期) 2012年1-9 月发行期数 (期) 期数同比 2011年1-9 月发行规模 (亿元) 2012年1-9 月发行规模 (亿元) 规模同比 企业债券141306117.02%1,576.48 5,399.03 242.47%公司债券56122117.86%974.20 1,570.60 61.22%可转换债券92-77.78%413.20 85.00 -79.43%中期票据28550777.89%5,062.70 8,027.30 58.56%短期融资券45571056.04%7,656.50 10,600.37 38.45%金融债券11016045.45%17,966.60 19,366.10 7.79%资料来源:鹏元整理 单就9月份而言,共发行268债券,发行规模5,296.55亿元,和8月份相比,

C14060我国信用债市场发展现状_参考答案共五套,2套100分,3套90分

答案:B、D 34 答案:B、C、D

100分 C14060 我国信用债市场发展现状 一、单项选择题 1. 目前债券市场的最主要投资者是()。 A. 证券公司 B. 商业银行 C. 保险公司 D. 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2. 我国债券市场开始出现次级债券的时间是()。 A. 2001年 B. 2002年 C. 2003年 D. 2004年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3. 从交易量上看,我国债券市场交易的主体场所是()。 A. 深证证券交易所 B. 上海证券交易所 C. 银行间交易市场 D. 柜台交易市场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二、多项选择题 4. 我国债券一级市场中,债券的主要发行方式有()。 A. 公开发行 B. 捆绑发行 C. 叫价发行 D. 定向发行 您的答案:A,D,C,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5. 从功能监管的角度看,我国债券市场的主要监管机构有()。 A. 中国人民银行 B. 证监会 C. 发改委 D. 银监会 您的答案:C,A,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6. 我国债券市场中提供承销服务的机构包括()。 A. 投资银行 B. 证券公司 C. 商业银行 D. 信托投资公司 您的答案:C,A,B,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7.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猛,目前债券市场总体特征有()。 A. 债券发行期数和规模有所回升 B. 债券产品进一步丰富 C. 银行间债券财富指数整体呈上行态势 D. 投资者规模不断增长,2013年以来有所下降 您的答案:C,A,D,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8. 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涉及的法律法规主要分为()。 A. 国家法律 B. 国务院制定并颁布的行政法规 C. 各监管部门出台的部门规章 D. 各自律性组织出台的中介机构业务规则和操作流程 您的答案:B,C,D,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三、判断题 9. 目前,证券公司是我国债券市场的最主要投资者。() 您的答案:错误

2019年上半年国内绿色债券市场运行报告

2019年上半年国内绿色债券市场运行报告——绿色债券发行增长迅速多因素驱动绿色债券市场日趋完善2019年7月8日

2019年上半年国内绿色债券市场运行报告——绿色债券发行增长迅速多因素驱动绿色债券市场日趋完善 自2016年以来,在自上而下的政策持续推动下,我国绿色金融事业发展迅速,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领域,受到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广泛关注。2019年上半年国内绿色债券激励政策频出,市场规模显著增长,绿色债券类型更加丰富,资金用途更加灵活,绿色项目标准正在逐步统一。展望下半年,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有望持续增加,制度标准体系日趋完善,绿色债券年度发行规模有望再创新高。 一、2019年上半年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回顾 2019年上半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增长迅速,共发行绿色债券84期,发行规模1316亿元,较2018年同期水平(48期,523亿元)呈现大幅度增长,发行期数和发行规模的增幅分别为75%和52%。2019年绿色债券品种更加多元化,新增地方政府绿色市政专项债。西部多地首发绿色债券,发行地区进一步扩大。 2019年绿色债券发行期数和发行规模占债券市场1总发行期数和发行规模的比例分别为1.32%和1.65%,较2018年同期水平(发行期数占比0.9%,发行规模占比0.78%)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可见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未来发展仍有较大空间。2019年上半年我国新发绿色债券市场呈现如下特征: 1. 整体发行情况涨势明显,绿色公司债发行规模跃居首位 整体而言,2019年上半年各券种的发行规模均高于2018年同期水平。2019年新发行绿色债券较2018年同期情况相比,呈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一方面,2019年上半年打破了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屡居榜首的情况,绿色公司 1 包括金融债(政策性银行债、商业银行债和其他金融机构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可转债、可交换债、定向工具。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战略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战略 [摘要]本文对国债市场的现状、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了我国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立国债发展战略,培育和吸引机构投资者,统一国债市场体系。 债券市场是指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的总称,也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一个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可以为我国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资、融资工具;由于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是我国社会经济中所有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准,因此债券市场也同样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是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 一、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分析 中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债券市场作为一个证券市场中非常重要的子市场,起到深化金融结构改革、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1)债券发行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与股票发行市场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把债券发行市场同股票发行市场相对比就会发现依然存在一些差距。2009年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就达到94家,此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来筹集资金,但是其规模远远大于债券发行市场。 (2)我国交易债券市场层次丰富,债券品种多样,供投资者选择的空间很大债券的交易市场按市场层次可分为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场外市场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银行的柜台交易市场。银行间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大宗债券交易的主要场所,是场外交易市场,实行报价驱动交易方式。银行的柜台市场,也是场外市场,主要交易品种是国债。其特点是便捷、分散、覆盖面广,是对上述两个市场的有益补充。场内市场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

我国债券市场与美国债券市场的比较分析

美国债券市场简介及与中国债券市场之比较 中央国债公司信息部 李婧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为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就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漫长历程来说,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本文主要介绍全世界最发达的债券市场——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其一、二级市场的特点,希望能为我国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 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美国债券市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债券市场之一。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92年,当时,为了方便美国政府债券的销售和交易,成立了纽约股票交易所。换言之,作为当今全世界交易额最大的股票市场,纽约股票交易所在当年实际上是债券交易所。随着股票发行量和交易量的增加,债券逐渐离开交易所市场。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债券的销售主要依靠华尔街雇佣的销售员挨家挨户地推销。与此同时,债券的交易转向了场外市场,但交易极其不活跃,因为大多数债券投资者都采取购买并持有的投资策略,其目的在于获得稳定的利息回报。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和金融体制变化刺激了债券的交易。两次石油危机造成了很高的通货膨胀率,并导致全球固定汇率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利率不仅发生大幅度的上升(相应的是债券价格大幅度下跌),而且,波动极其剧烈(相应

的是债券价格的剧烈变化),这种状况使得购买债券的风险迅速增加。两次石油危机的另一个间接结果是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这使得大量企业、地方政府开始主要依靠债券市场、而不是银行贷款来获得直接的债务性资金,其结果就是债券发行规模的迅速增长。债券价格风险的上升和发行量的增加从规避风险、提供流动性等两个方面对债券二级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此外,美联储执行货币政策也要求有一个较为发达的债券二级市场,以便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现在,债券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和企业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美国的债券市场也成为了汇聚全球资金的重要资本市场。截止到2005年年末,美国债券市场余额已达25.331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股票市值21.22万亿美元的1.2倍。 二、美国债券市场的品种与结构 1、美国政府债券 这种由美国政府(财政部)发放的债券被称为国库券。有三种分类: 美国短期国库券(Treasury Bills)─期限从九十天到一年不等; 美国中期国库券(Treasury Notes)─期限二到十年不等; 美国长期国债(Treasury Bonds)─期限十到三十年不等。 人们普遍认为国库券是最为安全之债券投资,因为有美国政府完全的信用担保。除非天灾人祸,否则到期一定会兑付。债券期限1数据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9818450604.html, 2数据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9818450604.html,

我国债券市场体系简介

我国债券市场体系简介 摘要: 1)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债券市场从1981年财政部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至今,经历了曲折的探索和发展历程。回顾债券市场发展状况,大致可以分为萌芽、起步、规范整顿、加速发展四个阶段。 2)中国债券市场框架 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形成了交易所(上交所、深交所)市场、银行间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子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的市场 体系。 交易所市场是债券交易的场内市场,市场参与者既有机构投资者也有个人投资者,属于批发和零售混合型的市场。 银行间市场作为债券场外市场的主体,参与者限定为各类机构投资者,属于场外批发市场。 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是银行间市场的延伸,参与者限定为个人投资者,属于场外零售市场。 3)债券市场参与主体 债券发行主体包括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地方政府、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公司、非金融企业或公司等。

我国所有的投资者都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到债券市场,投资主体包括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等特殊机构、商业银行、信用社、邮储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含社保基金)、非金融机构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 我国债券市场基本实现了债券登记、托管、清算和结算集中化的管理,相应的机构包括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清算所。 4)债券市场监管体系 我国的债券市场监管机构主要包括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对债券市场的监管体系可以分为债券发行监管、挂牌交易和信息披露监管、清算结算和托管监管、市场参与主体的监管以及评级机构等相关服务机构的监管等。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债券市场是指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的总称,也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一个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可以为我国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资、融资工具;由于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是我国社会经济中所有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准,因此债券市场也同样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是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 根据债券的运行过程和市场的基本功能,可将债券市场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债券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是发行单位初次出售新债券债券流通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指已发行债券买卖转让的市场;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债券流通市场可进一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根据债券发行地点的不同债券市场可以划分为国内债券市场和国际债券市场。 中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债券市场作为一个证券市场中非常重要的子市场,起到深化金融结构改革、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发行的总额不断增大,市场的交易主体不断的增多,对我国社会资金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现状分析 (1)债券发行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与股票发行市场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把债券发行市场同股票发行市场相对比就会发

现依然存在一些差距。2009年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股 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就达到94家, 此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来筹集资金,但是其 规模远远大于债券发行市场。 (2)我国债券发行主体进一步多样化,交易债券市场层次丰富,债券品种多样,期限结构日趋合理,债券市场存量明显增加。 (3)二级市场总体持续上涨,交易更加活跃,成交量大幅增长二、存在问题 (1)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太小,品种结构不合理。截止2009年底,,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约为16.5万亿,是当年GDP的52%,同期美国债券市场托管量是其GDP的2.44倍。我国债券市场是以政府及金融机构债券为主体的市场,而与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相关的债券较少。 (2)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当前我国企业债券交易平台有两个,一个是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一个是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市场。在我国企业债券只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转让,但是证交所的上市规定又非常严格,且限制条款很多,绝大多数企业债券无法流通和转让。同时这两个债券交易市场相互分割,不能够互通交易,造成企业债券的流通不畅。抑制了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使整个的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3)市场监管效率低,法律法规不健全。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我国对债券市场监管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逐步出台,可以说债券市

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818450604.html, 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郭庆 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17期 【摘要】作为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债券市场可以为社会的投资者和融资者提供较低风险的投融资工具,具有良好的融资、资金流动导向和宏观调控功能,发展债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债券市场的功能入手,详细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研究了债券市场中的一些不足,并对未来债券市场的发展趋势做了一系列的分析,意在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和谐稳定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债券市场宏观调控融资功能 我国的债券市场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现阶段我国的债券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债券类型丰富多样,国家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多种类型,债券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债券市场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债券市场的功能 债券市场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筹措资金,支持国家建设,稳定金融市场,确保资金合理配置,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债券市场良好的融资、提供市场资金导向和宏观调控功能。 (一)融资功能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能够实现市场内资本的合理调控,能够将资金从资金剩余者转向资金需求者。在国家建设中,政府债券的发行为弥补国家财政赤字和支持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企业发行的企业债券也为自身的发展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如2011年银行债券市场就为我国的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截止到2011年11月22日,我国文化企业累计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27只,募集资金1144.5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 的发展。[1] (二)资金流动导向功能 在债券发行中,经济效益高、发展稳定的企业发行的债券比较受投资者的欢迎,这时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低,筹资成本小;而相对于那些经济效益差,经营风险大的企业则存在着债券风险大,投资者关注程度低,企业筹资成本高的现象。这就使得在债券市场之中,资金总是会向优势企业集中,有利于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还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市场资本导向,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维护投资者的经济效益。

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46.3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41.6%上升到75.4%,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4%,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2、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5.8万亿、1.5万亿、1.2万亿,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1%,,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16.86%,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6% 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中国债券市场分布

一、中国债券市场分布 从下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债券市场的分布情况,由债券一级市场、场外债券市场和债券二级市场组成。下文将分别介绍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构成及运行情况。 (一)一级市场概况 1、一级市场参与者 债券发行市场主要由发行者、认购者和委托承销机构组成。 只要具备发行资格,不管是国家、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还是公司、企业和其他法人,都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来借钱。 认购者就是购买债券的投资者,主要有社会公众团体、企事业法人、证券经营机构、非盈利性机构、外国企事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委托承销机构就是代发行人办理债券发行和销售业务的中介人,主要有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等等。 2、发行方式 债券的发行方式有公募发行、私募发行和承购包销三种。 下面详细介绍国债的发行。国债发行按是否有金融中介机构参与出售的标准来看,有直接发行与间接发行之分,其中间接发行又包括代销、承购包销、招标发行和拍卖发行四种方式。 直接发行,一般指作为发行体的财政部直接将国债券定向发行给特定的机构投资者,也称定

向私募发行,采取这种推销方式发行的国债数额一般不太大。而作为国家财政部每次国债发行额较大,如美国每星期仅中长期国债就发行100亿美元,我国每次发行的国债至少也达上百亿元人民币,仅靠发行主体直接推销巨额国债有一定难度,因此使用该种发行方式较为少见。 代销方式,指由国债发行体委托代销者代为向社会出售债券,可以充分利用代销者的网点,但因代销者只是按预定的发行条件,于约定日期内代为推销,代销期终止,若有未销出余额,全部退给发行主体,代销者不承担任何风险与责任,因此,代销方式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 (1)不能保证按当时的供求情况形成合理的发行条件; (2)推销效率难尽人意; (3)发行期较长,因为有预约推销期的限制。 所以,代销发行仅适用于证券市场不发达、金融市场秩序不良、机构投资者缺乏承销条件和积极性的情况。 承购包销发行方式,指大宗机构投资者组成承购包销团,按一定条件向财政部承购包销国债,并由其负责在市场上转售,任何未能售出的余额均由承销者包购。这种发行方式的特征是:(1)承购包销的初衷是要求承销者向社会再出售,发行条件的确定,由作为发行体的财政部与承销团达成协议,一切承购手续完成后,国债方能与投资者见面,因而承销者是作为发行主体与投资者间的媒介而存在的;(2)承购包销是用经济手段发行国债的标志,并可用招标方式决定发行条件,是国债发行转向市场化的一种形式。 公开招标发行方式,指作为国债发行体的财政部直接向大宗机构投资者招标,投资者中标认购后,没有再向社会销售的义务,因而中标者即为国债认购者,当然中标者也可以按一定价格向社会再行出售。相对承购包销发行方式,公开招标发行不仅实现了发行者与投资者的直接见面,减少了中间环节,而且使竞争和其他市场机制通过投资者对发行条件的自主选择投标而得以充分体现,有利于形成公平合理的发行条件,也有利于缩短发行期限,提高市场效率,降低发行体的发行成本,是国债发行方式市场化的进一步加深。 拍卖发行方式,指在拍卖市场上,按照例行的经常性的拍卖方式和程序,由发行主体主持,公开向投资者拍卖国债,完全由市场决定国债发行价格与利率。国债的拍卖发行实际是在公开招标发行基础上更加市场化的做法,是国债发行市场高度发展的标志。由于该种发行方式更加科学合理、高效,所以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债发行多采用这种形式。 (二)二级市场概况 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债券流通市场又可进一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1、证券交易所 是专门进行证券买卖的场所,如我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证券交易所内买卖债券所形成的市场,就是场内交易市场,这种市场组织形式是债券流通市场的较为规范的形式,交易所作为债券交易的组织者,本身不参加债券的买卖和价格的决定,只是为债券买卖双方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并进行监管。场外交易市场是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

2015 年债券市场统计分析报告

2015年债券市场统计分析报告 中央结算公司研发部 2016年1月4日 联系电话:88170726/0706 联系邮箱:liuhw@https://www.360docs.net/doc/9818450604.html, liuzc@https://www.360docs.net/doc/9818450604.html,

目录 前言 (3) 一、2015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回顾 (4) (一)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明显,欧元区经济复苏进程缓慢 (4) (二)国内经济增速继续放缓,通胀率持续稳于低位 (5) 二、2015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 (9) (一)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后趋稳 (9) (二)债券指数持续上涨,收益率曲线下行 (10) (三)债券市场发行总量增长迅猛 (12) (四)债券市场托管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14) (五)债券担保品应用持续扩展 (17) (六)债券市场交投活跃度大幅提高 (17) 三、2015年债券市场运行特点 (20) (一)债券市场持续创新发展 (20) (二)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 (24) (三)债券市场双向开放速度进一步加快 (26) (四)债券市场打破刚兑的临界事件增多 (28) (五)债券市场利率中枢不断下移 (29) 四、2016年债券市场发展建议 (33) (一)完善国债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国债金融功能 (33) (二)适度扩大地方债规模,继续有序开展地方债务置换 (34)

(三)进一步鼓励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发展 (35) (四)继续推动金融债券有效发挥作用 (36) (五)增加资产证券化品种,提高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 (36) (六)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完善债市风险管理机制 (37) (七)继续扩大债券市场开放程度 (38) (八)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有效整合 (39)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与美国比较得出的一些发展趋势的启示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与美国比较得出的一些发展趋势的启示 作者:李雪寒 内容摘要: 1中国债券市场最新数据及发展现状 2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 3中美两国比较中得到的中国发展未来趋势 1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最新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并形成了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债券发展特点,总的来说有如下几点: 1.1中国债券市场的组成结构 中国债券市场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至今,形成了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基本子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的市场体系。其中,银行间市场是债券市场的主体,债券存量和交易量约占全市场90%左右。交易所市场是除银行以外的各类社会投资者,属于集中撮合交易的零售市场,实行净额结算。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是银行间市场的延伸,也属于零售市场.如下图所示:

表1: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图资料来源:新浪财经 从发行债券的属性来看,前中国债券的有政府债券、政策性银行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上市公司债、可转换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国际机构债、非银行金融债等。 1.2 我国债券市场的最新发展特征: 1.2.1 债券市场总体发展规模近些年来迅速扩大。 1997年到2011年的十四年间,我国债券市场余额从4781亿元,增加到22.1万亿元,增长了近45倍,年均增速达31.5%,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6%升至47%。其中2011年的信用类债券发行总额就超过2.3万亿元(如下图所示),发行只数也从几只单一国债到仅信用类债券2011年就达到1385只。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我国债券市场排名从世界第20位已提升至世界第4位。

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事件回顾与展望

中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事件回顾与展望 一、债券市场违约率统计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事件不断暴露。从2012年山东海龙事件的发生,成为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首例发行人主体违约事件,到2014年上海超日事件开启了我国债券市场首次公开、正式的债券违约事件,打破了债券市场零违约的神话,再到2015年保定天威事件掀开了央企违约大幕,我国债券市场已发生了多起违约事件,债券违约正步入常态化。 2012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未出现违约事件,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违约率为零,共有7家发行人发生了主体违约,发行主体违约率为0.44%;2013年,我国债券市场债券违约率依然为零,有5家发行人发生了主体违约,主体违约率为0.21%;2014年,“11超日债”发生利息兑付违约,成为我国首例正式、公开的债券违约事件,债券违约率为0.02%,共有5家发行人主体发生违约,发行人主体违约率为0.17%。此外,2014年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发生5家债券发行人违约事件,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发行人主体违约率为 1.95%。与国际债券市场相比,我国债券市场违约率明显较低,但投资级发行人主体违约率偏高(详见附表1和附表2)。 截至2015年10月,公募市场上已有6只债券确认发生违约,共7家发行人发生主体违约;私募市场上共有6只债券发生违约,共5家发行人发生主体违约(详见表3和表4,债券详细信息见附表)。 表12012年-2014年我国公募市场债券发行人主体违约率统计表

表22014-2015年我国公募市场发生违约的发行人主体信息表 注:最新主体级别为截至2015年10月28日主体级别;年初级别指的是相应发生违约年份年初时的级别。 表32014-2015年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发生违约的发行人主体信息表

浅析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现状 【摘要】企业债券作为三大基本证券之一本应处于主体证券的地位但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债券企业债券市场问题分析政策建议 一、企业债券的基本情况 企业债券,是指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公开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企业债券发行期限选择范围较大,但至少在1年以上,一般在3年以上,以5-10年居多,目前已发行的企业债券期限最长的为30年。从权益方面考虑,企业债券为债务性融资工具,属于企业负债(定期付息,到期还本);从期限上看,由于企业债券期限至少在一年以上,故属于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发行企业债券属资本市场(非货币市场)融资行为。 发行企业债券涉及的中介机构:主承销商,资信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上为发行企业债券必须聘请的四种中介机构,其中,主承销商包括有资质的证券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目前,企业债券主要发行模式包括:(1)无担保信用债券;(2)资产抵押债券;(3)第三方担保债券,其中无担保信用债券对企业实力及信誉度等方面要求较高,只有少数企业具有资质,实际发行中以资产抵押及第三方担保方式发行较多,尤其是以第三方担保方式进行信用增级发行企业债券最多。 二、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的益处

首先,发行企业债券有助于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其次,企业债券是一种中长期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企业债券可以改善企业债务结构、缓解企业短期偿债压力,可使各种形式债务融资相互补充、期限结构更加合理,最大限度发挥债务融资在推动企业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中的作用。第三,发行企业债券可以为企业筹集中长期建设资金,企业债券募集资金用途较广,可以有效满足企业中长期项目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增强企业长期发展能力。第四,随着企业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和在金融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发行企业债券对于企业提升形象、宣传公司品牌、增强公司影响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发行企业债券不仅是企业的一次融资行为,也是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公司品牌的良好机会。第五,企业债券是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发行企业债券可以开辟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渠道,增强企业在资本市场运作的能力和经验,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为企业发展服务。 三、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现状 (一)企业债券发行总量大幅增长 2008年,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企业债券的发行制度发生重大变革。核准程序将由原来的“先核准规模,后核准发行”两个环节简化为“直接核准发行”一个环节。改革前,企业发债从上报审批到拿到额度大约需要半年时间。而新的发行制度规定发改委自受理企业发债申请之日起要在3个月内做出核准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不包括发行人及主承销商根据反馈意见补充和修改申报材料的时间)。企业债券发行制度的改革,简化了审批手续,降低了企业发债门槛,使企业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得到更好发挥。企业债券发行效率的提高也为企业债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奠定了制度基础。 随着对企业债券的限制因素越来越少,企业债券发行节奏明显加快。2009年累计发行企业债券190支,发行总量4 252.3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70.42%和79.66%,规模和期数创历史新高。2010年,全国共发行企业债券182支,发行总

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 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上升到%,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

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1、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万亿、万亿、万亿, 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2020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分析报告

2020 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分析报告 摘要:2019 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持续良好发展。绿色债券发行数量大幅攀升,绿色债券产品创新不断。展望2020 年,随着我国绿色债券标准的统一完善,绿色债券不断创新以及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高速发展,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将保持良好发展趋势。 一、2019 年绿色债券主要政策及事件梳理 自201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以来,我国绿色金融体系迅速发展并不断深化,绿色债券市场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配套市场制度和监管体系已经逐步确立和完善,绿色标准统一进程持续推进,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进入2019 年以来绿色债券市场的主要政策和事件如下。 2019 年3 月6 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 年版)》(以下简称“《绿色产业目录》”)及解释说明文件,以进一步厘清产业边界,“将有限的政策和资金引导到对推动绿色发展最重要、最关键、最紧迫的产业上,有效服务于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政策,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绿色产业目录》从产业的角度界定全产业链的绿色产业标准,将是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绿色产业主体发行绿色债券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019 年3 月18 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基金业协会”)下发了关于提交《绿色投资指引(试行)》自评估报告的通知,要求基金管理人按照2018 年11 月协会发布的《绿色投资指引(试行)》要求,开展年度绿色投资情况自评估,填写绿色投资自评表,参照《对基金管理人绿色投资自评估报告框架的建议》,形成自评报告提交至基金业协会。这是基金业协会落实《绿色投资指引(试行)》的重要举措,对基金行业发展绿色投资,培养绿色投资者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019 年3 月27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与卢森堡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卢交所”)举行绿色债券信息通合作协议补充协议签署仪式,扩展了绿色债券信息合作的范围,正式启动绿色债券东向展示,即卢交所挂牌的绿色债券信息将在上交所网站展示,这将为中国投资者获取卢交所挂牌的绿色债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瓶颈和解决对策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瓶 颈和解决对策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瓶颈和解决对策摘要: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快速扩张,逐步确立了在我国债券市场中的主板地位,但是在市场结构、制度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制约因素,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和运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对现阶段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瓶颈;对策 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一)债券市场主板地位基本确立我国债券市场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其在我国债券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不断扩大1997年底,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托管量仅725亿元,2005年底银行间债券托管量已达到68292亿元,已占全部债券托管量的94%;从二级市场交易量来看,2005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60133亿元,占我国债券交易总量的%;银行间回购交易量达到156784亿元,占回购交易总量的%(穆怀朋,2006)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逐步确立了其在我国债券市场中的主板地位 540)=540"vspace=5 (二)市场功能逐步显现,兼具投资和流动性管理功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快速扩容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资金运作的平台,提高了商业

银行的资金运作效率从1997年至2005年,商业银行的债券资产总额从万亿元上升到万亿元,形成商业银行庞大的二级储备,商业银行相应逐步减少超额准备金的水平,在提高资金运作收益的同时,显着增强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此外,银行间债券市场也已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平台1998年人民银行开始通过银行间市场进行现券买卖和回购,对基础货币进行调控,随着近年来我国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2003年开始人民银行又开始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央行票据,截至2005年底,央行票据发行余额20662亿元,有效对冲了外汇占款 (三)与国际市场相比较,市场流动性仍然较低虽然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大幅增长,但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债券存量增长,因此总体来讲流动性仍然较差市场流动性可以从换手率指标进行判断,2005年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的年换手率仅为,而从国际比较来看,同期美国国债市场的换手率高达40,其他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的换手率一般也达到10左右这反映了我国债券市场虽然总量快速扩张,但是市场微观结构和运行效率仍然有待改进现券市场流动性不足使债券市场作为流动性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也影响了债券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一步降低了市场的运作效率 540)=540"vspace=5 资料来源:RBattellino,RecentDevelopmentsInAsianBondMarkets,Res erveBankofAustraliaBulletin,January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