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式微网组网控制模式研究
微网系统并网_孤岛运行模式无缝切换控制策略_陈杰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报
Vol.34 No.19 Jul.5, 2014 ©2014 Chin.Soc.for Elec.Eng. 3089 中图分类号:TM 76
DOI:10.13334/j.0258-8013.pcsee.2014.19.007
仿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的微电网实 验验证平台,仿真和实验结果共同验证了文中提出 的控制策略和锁相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1 微网结构与控制方法
1.1 系统结构 图 1 给出了微网系统的一种结构框图,主要由 静态开关(static transfer switch,STS)、储能变流器 和若干从逆变器 ( 光伏或 / 和风电 ) 以及用电负载等 构成。STS 闭合时,系统并网运行;反之,则以孤 岛模式运行。不同运行模式下储能变流器控制策略 也不同。
基金项目: 国家 863 高技术基金项目(SS2014AA052002); 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51307084);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30792)。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863 Program (SS2014AA052002);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1307084);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BK 20130792) .
电网 STS I/V … … 储能 变流器 光伏 逆变器 风电 逆变器 用电 负荷
微网孤岛运行控制策略的研究

微网孤岛运行控制策略的研究发表时间:2017-07-12T15:36:03.2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作者:何明成高杰梁宇[导读] 微网运行控制策略[1]的制定和实现,是通过对每个微源的控制达到对微网的控制,从而使微网时时刻刻调节微源满足负荷需求。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淮南 232000摘要:本文介绍了微电网孤岛、并网两种运行模式的控制策略。
在并网运行时,微电源利用PQ控制来确保恒定的输出功率,微电网内的功率波动由大电网进行平衡,使能源管理和能量存储装置在待机模式下充电;当大电网发生故障或其主动与微电网拆分时,被孤岛监测装置检测到后,储能装置中的蓄电池将采用V/f控制方法,且微电网切换到孤岛模式下运行,以弥补电力不足。
这不仅实现了能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同时也提供了系统电压和频率支撑。
关键词:微电网;控制策略;平滑切换;储能一、微网运行控制概述微网运行控制策略[1]的制定和实现,是通过对每个微源的控制达到对微网的控制,从而使微网时时刻刻调节微源满足负荷需求。
各种典型微源控制方法是研究微网孤岛运行的基础,结合各微源的不同特性,以提高微电网稳定性和电能质量为目标,制定各个微源的最佳控制方案并不断加以优化,从而提出了微网整体控制策略的实施流程和步骤。
(一)对等控制对等控制[2],指每个微源具有同等地位。
这种控制方法不需要区分主从关系。
但是可以让微源具有“即插即用”的功能。
即在能量平衡时就可实现微电网中的任一微源的介入或断开而不需要改变微网中其它单元的设置。
在此控制策略下,各微源通过收集本地信息对自身出力进行Droop控制而无需通信协调。
对等控制策略下,控制具有冗余性,并能保证孤岛时微网内电力供需平衡和频率统一,控制方法简单可靠。
当微网中多个微源采用Droop控制时,由于各微源容量不同,其下垂特性曲线不同。
确定有功下垂和无功下垂增益是实现各微源协调的有效途径。
以双微源为例,如图1[4]所示。
微网综合控制与分析

微网综合控制与分析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分布式能源资源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微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能源资源,能够实现对多种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综合控制。
本文将介绍微网的概念、组成、运行方式和发展趋势,并重点探讨微网的控制系统和分析方法。
一、微网的概念和组成微网是一种由多种能源系统组成的综合能源网络,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
微网中的各种能源系统通过能源路由器进行连接和协调控制,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
微网还包括储能系统、负荷调节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部分。
二、微网的运行方式微网的运行方式主要包括三种模式:孤岛模式、并网模式和混合模式。
孤岛模式是指微网独立于外部电网运行,能够实现对本地能源的充分利用。
并网模式是指微网与外部电网连接,实现能量的交互和共享。
混合模式则是将孤岛模式和并网模式结合起来,实现微网的高效运行。
三、微网的控制系统微网的控制系统是实现微网高效运行的关键。
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能源调度系统、能源管理系统和保护系统等。
能源调度系统负责协调和控制微网中的各种能源系统,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
能源管理系统则是通过对能源的监测、分析和调节,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保护系统则是为了保证微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对能源系统的保护和控制。
四、微网的综合分析方法微网的综合分析方法包括能效分析、经济分析和社会分析等。
能效分析主要通过对微网中的各种能源系统的能效进行评价和分析,找出提高能效的措施和方法。
经济分析则是通过对微网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评估微网的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率。
社会分析则是评估微网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的作用。
五、结论微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能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微网的组成和控制;优化微网的规划和设计;研究更加先进的综合分析方法和技术;推动政策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微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微网作为一种灵活、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逐渐受到广泛。
微电网孤岛运行的主从控制策略研究

2 l 年 01
五 邑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J R OU NAL F O WUYl NⅣ E ST (Na rl cec E io U R IY ta u S i e dt n) n i
V_.5 No3 0 2 1 . Au . g 2 I 01
K y od . irgi;s n ig prt n m se-lv o t l t tg ; - c nrlP Qcnrl e r6m cor i a dn ea o; at s ecnr r ey V f o t ; - t w d l o i r a os a o o o
20 0 3年 北美 大停 电 、2 0 0 8年 1月 我 国南 方 多 省 因雪 灾 而 大 范 围 停 电 等 大 面积 停 电事故 。充 分 暴 露 了大 电 网的脆 弱性 .-微 电 网作 为 白洽 系统 ,具 有脱 网独 立 运行 的能 力 ,能 提 高 供 电 的可 靠性 . D2 ] 为 了满 足 负 荷 对微 电 网 系统 电压 和 频 率 的要 求 。跟 踪微 电 网 中负 荷 的 变 化需 要 采 取 相 应 的协 调 控 制 策 略 , 目前 采用 的 协 调 控 制 策 略 主 要 有 :主 从 站 控 制 【、负荷 一 频 率 二 次 控 制 [、连 络 线 (el e 3 】 4 1 t i ) i n
vl g n e un yfr h irgi a dp pcnrl to p l di tes vs m kn l o aea df q ec em cor n - ot h di a pi l e , a ig ul t r ot d o me s e nh a f
LI U W e n
( uo ai c o lG a go gU ies y f e h o g, un zo 1 0 6 C ia A tm t nS h o, u nd n nvr t o c nl y G a gh u5 0 0 , hn) o i T o
光储微电网孤岛系统储能控制措施探讨

光储微电网孤岛系统储能控制措施探讨摘要:微电网拥有灵活控制分布电源的特性,为开发我国可再生资源又提供了一种途径。微电网的应用能够有效推动节能减排,促进智能化绿色电力的发展。电力工作者为了加快微电网的工程进度,在分析建模、运行优化、控制策略、储能技术及装置、保护技术等方面做了广泛的研究。文中从实际出发,探讨了微电网孤岛系统的储能控制措施。关键词:光储微电网;孤岛系统;储能控制引言:由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组成的混合储能系统具有自适应能量管理,在微电网孤岛运行状态下,功率发生波动时混合储能系统可以快速响应,在微电网运行中不仅能够达到负荷的功率需求,还能满足电能质量的要求。当微电网中能量和功率发生频繁、快速的变化时,会使光储微电网孤岛系统内的功率缺额不断地发生正负变化,这时由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组成的混合储能系统可以直接通过超级电容对功率缺额进行实时补偿,然后再通过混合系统给超级电容和蓄电池进行功率缺额的自主分配、合理分配。这种方法适用于负荷分布分散、微电网内分布式电源多样的场合,而且可以有效减少蓄电池的充电放电次数,大大廷长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不需要依赖于通信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一、光储微电网孤岛系统(一)微电网系统的拓扑结构光伏电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输出功率容易被天气变化所影响,特别是在多云天气,发电功率会产生陕速的、剧烈的变化,因此需要配备相应的储能单元使用。蓄电池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储能单元,但是使用次数有限、单体造价高,而且单一的储能单元难以满足微电网的能量和功率要求。超级电容和蓄电池通过各自的DC变换器和直流母线进行连接,而光伏发电系统则通过DC/AC变换器和交流母线相连,和负荷相连,从而形成微电网系统。在微电网孤岛运行过程中,如果缺乏大电网的供电,就可能有负荷无法得到满足,这时就需要切除负荷。微电网的负荷可以划分成次要负荷(可中断负荷)、重要负荷,以便保持微电网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二)混合储能系统特点超级电容是功率型的储能装置,输出功率变化速率快、变化范围大,充电放电的循环次数多,而蓄电池是能量型的储能装置,输出功率变化速率慢变化范围小,充电放电的循环次数少。(三)光储微电网孤岛系统的自适应控制1.微电网内储单元功率变换器的控制方式光伏发电元的并网逆变器模型主要分为单级式和双极式,两种模型都是通过逆变控制来控制和输出光伏阵列的功率;而混合储能系统中双级式变流器的DC/DC 模块可以使能量进行双向流动。当微电网孤岛运行时,为了保证微电网系统中电压质量能满足负荷要求,和实现微电网系统中功率的动态平衡,在各分布式电源的控制和配合上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控制储能系统的输出功率和分布式电源,二是控制微电网系统的电压。由于蓄电池的能量储备和超级电容的快速响应,微电网在孤岛运行过程中,不一样的储能设备要具备不一样的控制策略,并对相应系统中的净负荷功率缺额进行补偿。双级式变流器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等储能装置进行孤岛运行时,蓄电池DC/DC变换器可以通过功率控制来实现对系统功率输出的控制,而超级电容的DC/DC变换器则直接控制直流母线电压超级电容和蓄电池利用自身的DC/DC功率变换单元可以和直流母线并联,然后通过DC/AC功率变换单元和交流母线相连接。依据功率参考指令可以得到蓄电池的电流参考值,蓄电池DC/DC模块在电流参考值为正时,工作状态属于Boost放电状态;蓄电池D C/DC模块在电流参考值为负时,工作状态属于Buck充电模式根据直流侧母线电压指令可以得到超级电容的电流参考值,理想电流参考值等于0时,超级电容DC/DC支路的控制环是无差调节,也就是说当直流侧母线电压稳定时,超级电容器既不吸收功率也不输出功率。(四)混合储能的自适应控制策略微电网孤岛运行中,如果缺少大电网的频率和电压支撑,就需要微电网保持内部电能的供求平衡和电压、频率的质量保证。微电网的常规控制方式是主从控制和对等控制主从控制要对负荷的实时状态进行采集,并通过微电网孤岛系统的净负荷计算,采用PQ控制的储能系统。这种控制方式中数据的采集、计算、传输都会有一定延时,同时十分依赖通信设备。因为光伏、风电这些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等缺点,一旦在微电网孤岛系统中大力渗透时,必然会影响微电网的稳定运行,因此微电网孤岛系统要实现内部能量的平衡就必须配备输出功率更稳定的储能系统。蓄电池和新型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系统具有较强的自适应功率控制,可以加强混合储能系统的响应能力,实现功率平衡。这种控制策略能够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而且无需数据采集和通信,增强了微电网孤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二、结束语微电网既可以独立运行,又可以和常规电网并存运行,由于可再生资源发电机的容量不断变大,微电网孤岛系统的运行越来越受重视。单一的储能装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功率波动,但是很难同时满足能量和功率两方面的要求,而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组合的混合储能系统不仅能稳定控制微电网、还能改善电能质量,实现不问断供电。参考文献:[1]李斌,宝海龙,郭力.光储微电网孤岛系统的储能控制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l4,03:8-15.[2]兰国军.风/光/储微电网容量配置与控制策略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4.[3]宝海龙.微电网孤岛保护及控制策略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4.[4]范柱烽,毕大强,任先文,薛腾磊,陈宇刚.光储微电网的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02:6-12.。
微电网的孤岛检测与孤岛划分

微电网的孤岛检测与孤岛划分1. 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电网结构的日益复杂,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其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
微电网能够整合多种分布式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储能设备等,以实现高效、可靠的能源供应。
微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孤岛”现象,即部分微电网在主电网故障或计划中断时,未能及时从主电网中脱离,形成独立运行的孤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微电网的孤岛检测与孤岛划分问题。
本文将介绍微电网的基本概念、运行原理以及孤岛现象的定义和分类。
随后,我们将重点分析现有的孤岛检测方法,包括被动检测和主动检测两大类,并评估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进一步地,本文将探讨孤岛划分的策略和方法。
孤岛划分是指将微电网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以优化能源管理、提高系统稳定性和效率。
我们将分析不同的孤岛划分算法,包括基于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和人工智能方法的划分策略,并讨论这些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适用性和效果。
本文将结合案例分析,探讨孤岛检测与划分在实际微电网中的应用,以及这些技术对提高微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的贡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为微电网的孤岛检测与划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微电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2. 微电网的基本原理微电网(Microgrid)是一种小型电网,它能够集成多种分布式能源资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以及传统能源如小型燃气轮机等。
微电网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在与主电网连接或孤立状态下运行,为局部区域提供稳定和高效的电力供应。
本节将详细探讨微电网的基本原理,包括其结构、运行模式及关键技术。
微电网的结构通常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分布式能源(DERs)、能量存储系统、负荷和控制系统。
分布式能源是微电网的核心,负责发电能量存储系统如电池用于平衡供需波动负荷则指微电网服务的用户和设备控制系统则负责监控和优化微电网的运行。
微电网主要有三种运行模式:并网模式、孤岛模式和混合模式。
微电网结构及控制模式研究

微电网结构及控制模式研究在介绍微电网及其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将其按照网络结构和功能特性分类,总结了交流微电网、直流微电网以及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结构特征,并给出各自的结构框图。
针对微电网的两种常态运行模式,介绍了微电网各种运行状态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详细分析了微电网独立运行模式下的三种控制模式。
将传统电力电子系统中的多代理技术应用于微电网控制模式,提出了基于多代理技术的微电网分层控制模式构想,符合微电网分布式特征的需要。
标签:微电网;结构特征;控制模式0 引言微电网是在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基础上新兴的前沿科技,是提高分布式发电供能效益的有效方式[1]。
微电网作为大电网的补充,并与大电网互为支撑,未来,越来越多的含新能源发电的分布式微电网将会出现在中小型智能配电网中。
在提高大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方面,微电网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大电网的脆弱性日益凸显,将地理位置接近的重要负荷组成微电网,采取合适的控制方法,为这些负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供应,不仅可省去提高电网的可靠与电能质量所带来的成本,还可减少这由于停电引起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微电网按照网络结构和功能特性分类,分别归纳总结了交流微电网、直流微电网以及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结构特征;针对微电网的两种常态运行模式,简要介绍了微电网各种运行状态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详细分析了微电网独立运行模式下的三种控制模式。
将传统电力电子系统中的多代理(Agent)技术应用于微电网控制模式,提出了基于多代理技术的微电网分层控制模式这一构想,符合微电网分布式特征的需要。
1 微电网及其基本结构图1所示为典型的微电网系统结构图,其包含了若干分布式电源(如光伏阵列、风力发电)、电力电子变换装置(如逆变器)及储能元件(如蓄电池、超级电容),它们联合向负荷供电。
分布式电源主要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负荷既包含有常规电力负荷,也包含一定的的冷、热负荷。
微电网在正常情况下可工作在并网、离网两种模式,通过联络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与外部电网连接,当PCC断开与主网联络时,系统仍然能够在离网模式下,持续对微电网内的重要负荷供电[2] 。
微电网的孤岛检测与孤岛划分

微电网的孤岛检测与孤岛划分一、概述微电网作为分布式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供电可靠性以及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电网在孤岛运行模式下,由于与大电网断开连接,其运行特性和控制策略将发生显著变化,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孤岛检测和孤岛划分。
孤岛检测是指微电网在失去与大电网的连接后,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识别出孤岛状态,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确保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孤岛划分则是在检测出孤岛状态后,根据微电网内部的电源分布、负荷需求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等因素,将微电网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供电区域,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供电可靠性的提升。
随着微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孤岛检测和孤岛划分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目前,已有多种孤岛检测算法被提出,如基于被动式检测方法的电压幅值频率检测法、相位跳变法等,以及基于主动式检测方法的阻抗测量法、有功功率扰动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微电网应用场景。
同时,孤岛划分也是微电网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合理的孤岛划分策略可以减小孤岛范围,降低孤岛运行对系统的影响,提高供电可靠性。
目前,已有基于图论、优化算法等多种孤岛划分方法被提出,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微电网孤岛划分问题。
微电网的孤岛检测与孤岛划分是保障微电网稳定运行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算法的实时性、准确性和鲁棒性,以及孤岛划分策略的优化和智能化。
1. 微电网的概念与发展背景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能源系统,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它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以及监控和保护装置等集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旨在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可靠供给。
微电网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可扩展性以及对分布式电源的高效整合能力,使其能够成为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渡的重要桥梁。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的占比逐渐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j Clean Energy
第30卷第2期 2014年2月 电网与清洁能源
Power System and Clean Energy Vo1.30 No.2 Feb.2014
文章编号:1674—3814(2014)02—0066—04 中图分类号:TM616 文献标志码:A
孤岛式微网组网控制模式研究 李斌 ,董金社z,李星桥-,谷海涛-,姚远 (1.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872;2.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涿9・J'l 072750)
Study on the Control Mode for Islanded Micro System Network LI Bin ,DONG Jinshe ,LI Xingqiao ,GU Haitao。,YAO Yuan (1.Sinovel Wind Power Technology(Group)Co.,nd.,Beijing 100872,China;2.BGP Inc of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Zhuozhou 072750,Hebei,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micro grid technology,this paper proposes an islanded micro network mode including solar energy,battery and gasoline generators to supply electricity for the field work in desefl or plateau areas where the light conditions are good but power supply is dificult to get.The system and its control circuit are designed with a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as its core,and the solar technology is integrated onto the building roof,and the system operation control program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energy scheduling strategy.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conditions,the load switching test,overload test and network operation test are carried out on the micro d syste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is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s and meets the actual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function.The micro network system thus formed is 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therefore has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 WORDS:islanded;mobile load;micro-grid;control model 摘要:基于微网技术,利用太阳能、汽油发电机、蓄电池等,提 出一种孤岛式微网组网模式,有利于改善在野外沙漠或者高 原地带,这些环境光照条件良好而用电难的问题。以PLC控制 器为核心进行了系统方案设计和控制电路设计,将太阳能发 电技术集成到建筑物屋顶上,并基于能量调度策略设计了系 统运行控制程序。根据现有的条件对该微网系统进行了负载 投切试验、超负荷试验,组网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该微电网 系统工作状况良好,智能控制功能满足实际要求。组建的微 网系统节能、环保,推广前景广阔。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支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评价与重大示范项目(201 1A一4902)。 Project Supported by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Evaluation and Major Demonstration Projects of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201 1A一4902).
关键词:孤岛式;移动式负载;微网组网;控制模式 随着当前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人类的能耗越来 越大,化石燃料不断被消耗,其价格不断攀升。化石 燃料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能源危机日 益突显,已威胁到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 况下,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发 电方式成为研究的热点,太阳能这种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清洁可再生资源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近 些年来,新型能源的利用研究在不断地深入。 伴随着新型技术的研究应用,尤其是电力电子 接口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的利 用也在不断进步。微网系统采用分布式电源和负荷
一起作为配电系统的子系统,既能够和大电力系统 并网运行发电,又可以独立对用户供电,成为可再 生能源利用较好的一个解决方案。孤岛式微网是规 模较小的分散的独立系统,基本单元一般由分布式 电源、储能装置、控制系统及电力负荷组成,可以提 供稳定可靠的电能,适合边远地区和大电网无法直 接到达区域的独立供电llJ。
1 孤岛式微网技术 孤岛式微网可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孤岛式微网 的典型结构如图l所示。 系统由能量产生部分、能量消耗部分、控制部 分、能量储存部分等组成。能量产生部分有各种形 式的电源,孤立微电网中常用的典型电源有常规发 电机组(如柴油发电机、微型燃气轮机等)和可再生 第30卷第2期 电网与清洁能源 漕 一 Clea ̄ Energy
67 能源发电机组(如光伏和风力发电系统等)嘲。能量 消耗部分为系统的常规性负载,有直流负载和交流 负载。控制部分控制系统的运行,控制系统能量调 度、状态检测、接断负载、接断电源、通信、保护等功 能,以保证发电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能量存储部分 则为蓄电池,储存能量。储能在微电网中的应用可 概括为:提供短时供电、用于能量缓冲、改善电能质 量、优化微电源的运行,以及提高微电网的经济效 益等『3j。对于像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这样的电源,其 输出功率的大小受天气影响较大,发电具有明显的 间歇性,若想保证恒定的功率输出,则需要配备较 大容量的储能装置 。 图1孤岛式微网典型结构图 Fig.1 The typical structure of the islanded micro grid 2移动式负载微网 2.1 移动式负载工作环境 移动式负载,顾名思义,根据工作条件需要,负 载处于经常性移动状态中,如船舶、营房车等。移动 式负载一般处于远离大电网的地域,如海上、高原、 戈壁、荒漠等地域。这些地域一般拥有光照充足、风 力较大,天气变化较大等特点。负载不能经常性接 入电网,根据工作条件需要,移动式负载的电力系 统需在远离电网的情况下工作一定时长,因此需要 分布式发电装置进行供电,如柴油机、光伏组件、风 力发电机等。对整个移动式负载的供电,形成了一 个微网系统。 由于移动式负载处于经常性移动中,天气条件 变化大,工作环境变化大,因此要求移动式负载微 网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抗冲击能力强等特点,系统 需要有较强的缓冲能力。 2。2移动式微网组网模式 根据移动式微网实际工作需要,本文提出一种 主从式结构。在主从结构中,存在主机与从机,从机 挂在主机上。主机的能量输入有电网、柴油机、光伏 组件等分布式电源,在一定条件下还可得到从机的 馈电。从机的能量输入有主机输出、光伏组件等分 布式电源。主机承担系统的主要负载,对微网的稳 定起决定性作用;从机承担系统的次要负载,对微 网的稳定起辅助作用。系统的结构如图2所示。
图2主从结构示薏图 Fig.2 Master—slave structure 主从结构的特点是微电网的带载能力强、结构 稳定、具有很强的缓冲能力。根据实验,若全部单机 运行,则系统只能带10 kW的负载;使用主从结构, 在一主一从的结构下,系统可以带12 kW的负载,由 此可见,系统的带载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增强了 系统的稳定性。 每个主机可以带几个从机,是由主机与从机的 功率参数决定的。从机总的输出功率,不能大于主 机的输出功率。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还应考虑到设 备的成本费用问题,从机的总功率可以适当超过主 机的功率,在系统的控制上附加一些限制,防止主 机过载,在总体上使系统得到优化,发挥出主从结 构的优势。 2.3移动式微网能量管理 移动式微网系统的基本运行能量管理模式分 为三级。 第一级,光照条件良好时,光伏发电可以满足 负载需求,蓄电池作为后备电源补充光伏发电与实 际负荷需求之间的差额。当蓄电池剩余容量较小 时,若光伏发电能够满足单体载负荷需求,则利用 多余电力向蓄电池充电;若光伏发电无法满足单体 载负荷的需求,即光伏和蓄电池都无法满足负载用 电,则运行模式切换至第二级,微网单元运行模式, 由主机为从机负载供电。 第二级,微网单元运行模式。当主单体蓄电池 电量较高时,由蓄电池为自身负载和从机单体负载 供电。当主机蓄电池剩余电量较小时,若光伏发电 能够满足微网单元内的负荷需求,则利用多余电力 向蓄电池充电;如果光伏发电和蓄电池都无法满足 负载需求,则启动柴油机或并入主电网,运行模式 切换至第三级,并网运行模式。柴油发电机或主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