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明朝的政治和经济》案例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品课件之《明朝的政治和经济》案例分析

《明朝的政治和经济》案例分析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就是要为学生建构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自主的探究空间,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与实践的机会。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多渗透此研究性学习,笔者在实践中将课文内容进行整合,凸现重难点,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组织,按照“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科学依据→探求问题解决方法→得出科学结论→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程

序进行安排。下面以中国古代史“明朝的政治和经济”(高中选修课)为例加以阐述。一、在平淡无奇处置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热情。一切探究、发现和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本课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教师:“生于沛,学于泗,长于濠,凤阳昔钟天子气;始为僧,继为王,终为帝,龙兴今仰圣人容。”该联描述的是哪位帝王怎样的经历?学生思考回答:上联说朱元璋生于江苏沛县,后移居泗州,再逃荒到濠州(即凤阳)定居。下联说朱元璋年幼入寺为僧,后弃僧从军,成了起义军的一名首领(称吴王),后做了明朝开国皇帝。通过对联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兴趣后,将课文内容整理成需探究的问题:⑴刚刚统一的明朝可能会面临怎样的问题,请你给它提供些解决问题的方案。⑵假若你是朱元璋身边的幕僚,请给他出点儿主意以加强封建统治。⑶假若你是明朝一名普通百姓(角色自定可是商人,文人或贫民等等),你对明朝将寄以何种期望。要求学生以所掌握的知识为背景,就以上问题提出设想,分组讨论其可行性,最后进行综合,形成小组建议并公布成果。通过这样的整合,学生不但基本上掌握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使久远的历史事件与丰富的现实生活产生了联系,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了自己对历史的理解。二、纵横联系解决重难点,加强指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纵横联系即纵向穿线,横向结网,纵横交织,构成立体的知识综合体,这是提高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是本课的重

难点。教师:比较汉、唐、元、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简要说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学生经探究归纳

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势力削弱。教师:明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最突

出的特点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设厂卫特务机构。该机

构的统领是宦官,而宦官是封建政权中最腐朽势力的代表,给最腐朽的势力以种种特权,以非正常的机构严重干扰常设机构的正常秩序,正足以说明封建制度已无可奈何,说明封建社会已逐渐衰落。教师

对学生的思考回答给予鼓励,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全面的认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以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巩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体现出它的进步性,而明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日趋走向的反动。资本主义萌芽的稀疏出现是本课的又

一重难点。教师:概述战国时期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

表现,并分析说明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初期和晚期对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学生讨论探究历史发展的趋势,得出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

萌芽的产生,正从经济角度说明了封建制度已日趋衰落的科学结论。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联系同一时期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

速发展,最终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究其原因。教师:16世纪至18世纪中叶,曾辉煌一时的东方古国如印度、中国等逐步沦为西方

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试分析西方国家领先世界而东方大国落后世界的原因?学生可从政治环境、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比较讨论分

析出东西方差距的原因。殖民掠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良好的政治环境使西方国家领先于世界,而封建专制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和思想专制使东方古国日趋落后,并预测这种差距带来的忧患意识。以上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即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使学生学到探究知识的科学方法,为其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三、学以致用,张扬个性,促使探究气

氛溢满课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活学活用,让学生感受所学知

识和方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形

成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研究课题的强烈愿望和积极心态。教师:明朝后期广州一名学子,欲由内河北上进京赶考,请为他设计一条最佳的路线,他在沿途可了解到哪些社会情况?并请你在京城当导游为他展示北京的风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展开思维的翅膀,自己设计,并开展自评、互评,找出最佳方案。教师适当给予点拨。凡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都蕴涵着激发研究行为的契机。这种开放性的话题,增强了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贯通理解,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同时,学生在设计路线过程中,产生问题意识,提高了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造力。布置练习:①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明代)②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③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三段花鼓词描述了不同时期安徽凤阳的变化,请收集资料,写一篇有关凤阳社会发展的小论文。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渗透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形成的能力是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学生所形成的能力也会迁移到课题研究中,课题研究中的直接经验也反作用于课堂教学,两者相得益彰,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早日形成。

优品课件,意犹未尽,知识共享,共创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