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宗教类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分类

人文旅游资源分类
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具有人文历史、文化、艺术、风俗习惯、民俗民风等特色的旅游资源。
根据其特点和表现形式,人文旅游资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历史文化遗产类:包括古迹、古建筑、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祭祀场所等。
2. 文化艺术类:包括文化节庆、传统工艺、民间艺术、音乐戏剧、书画艺术等。
3. 风俗民俗类:包括传统节日、民俗活动、民间习俗、民间故事、传说传统等。
4. 宗教文化类:包括寺庙、教堂、清真寺、道观、神庙等。
5. 文化旅游景区类:包括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村镇、文化旅游景区、文化旅游园区等。
6. 文化旅游活动类:包括文化旅游节庆、文化旅游赛事、文化旅游交流活动等。
这些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体验和探寻。
同时,这些旅游资源也对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1 -。
我国宗教景观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我国宗教景观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旅游关系极为密切,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不同区域不同种类的宗教有着不同特征的宗教文化景观,这些文化景观与宗教信仰以及宗教氛围具有同一性,成为大地上最具特色、最具魅力、最具影响的文化表径。
研究和开发这些宗教文化景观,对旅游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和意义。
我国深受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的影响。
在地表上创造和积淀了丰富的宗教景观,这些宗教景观大多又往往与旅游名胜地密切相关,因而研究和开发宗教景观,挖掘宗教文化,对我国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宗教景观旅游资源类型宗教是一种有确定信仰对象,有一定思想体系、以驱恶扬善来增进世界和谐的信念及其传播行为。
与此相应,凡是承载、蕴涵、体现以上精神信仰和传播行为的景观就是宗教景观。
我国宗教景观丰富多彩。
按不同的类型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1 按其存在的形式分宗教景观按其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寺观、石窟、塔、造像、经幢、经文石刻、陵墓及其附属建筑体等。
其中以石窟群、陵墓及其附属建筑体数量最大,而以佛寺、道观、塔在全国最多。
在已公布的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石窟”一项有34处,佛寺、道观约140处,造像、经幢、石刻也多作为独立的景观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 按不同的宗教派别分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四大宗教,依照不同宗教创造的宗教景观,可以把我国的宗教景观分为四大类: 即以名山、寺庙、洞窟、佛塔为主的佛教旅游资源; 以主要名山、宫观庙宇、洞窟石刻及遗迹为主的道教旅游资源; 以清真寺院、著名遗迹为主的伊斯兰教旅游资源; 以主要教堂、著名遗迹为主的基督教旅游资源。
2.我国宗教景观的旅游吸引力分析2.1 宗教景观的神异性使其具有不同于一般旅游地的神秘吸引力。
宗教景观以其不同于世俗的氛围吸引着各类游客。
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 概念

按宗教内涵与表现形式,可分为:宗教建 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 1.麦加---沙特阿拉伯(伊斯兰教克尔白圣殿) • 2.耶路撒冷(基督教耶稣圣墓教堂、伊斯兰教 阿克萨清真寺、犹太教所罗门圣殿) • 3.伯利恒(犹太教古以色列大卫王的故乡、传 说中耶稣降生之所) • 4.意大利罗马 • 5.梵蒂冈(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三)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 1.宗教景观是极其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现存的宗教景观中有的以建筑见长,或 是以塑像、壁画、名僧、名诗而享誉世界。 • 2.宗教名胜有极高的观赏性 • 3.宗教艺术魅力无穷
(四)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
按宗教信仰不同,可分为:①佛教文化旅 游资源、②道教文化旅游资源、③伊斯兰教 文化旅游资源、④基督教文化旅游资源
(二)宗教文化
• 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 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宗教文化 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 目前,世界上约有60%以上的人口是宗教信徒。 由此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 以宗教形式的旅游活动广受欢迎。
• 中国宗教种类齐全,如道教(土生土长)、还 有一些外来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等,更有受一些宗教影响产生的具有中国民族 特色的宗教:明教、白莲教等。
第四章 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
一、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一)宗教的概念
• 宗教是一种与特定的时代相联系,具有多 种表现形式和丰富内涵的社会文化现象。
• 宗教一般由共同信仰、道德规范、利益、 教团组织等要素构成。 • 宗教的观念和行动伴随一定社会历史条件 产生和发展并受其制约。 • 同时,它也对各自相应的历史时期民族或 国家的社会生活、政治结构、文化风尚、 道德伦理等产生影响。
我国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doc

我国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意义宗教旅游是指以宗教景观、宗教生态环境、宗教活动以及宗教习俗资源为主要吸引物,以观赏、考察、学习为主要目的,旨在了解宗教彼岸世界,体验宗教活动带来的神秘气氛的一种旅游活动。
宗教文化和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宗教文化为旅游提供了有深厚内涵的旅游资源,比如各种形式的宗教建筑、名胜古迹、节日习俗等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因此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宗教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扬。
宗教旅游文化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文化中的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和壁画艺术或庄严瑰丽、或髙低错落、或富丽堂皇、或朴素大方,给旅游者以完美的艺术享受。
而宗教雕刻和壁画,同样也历史悠久,灿烂辉煌。
因而,进一步开发宗教旅游资源,对发扬和继承宗教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可以满足旅游者探索宗教文化的心理需求。
旅游活动是一种精神满足和审美活动,而宗教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具有精神性、审美性与神秘性等特征。
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审美欲望和猎奇心理上有着特殊的功用,宗教场所的设施、氛围,宗教活动乃至宗教人士的生活习俗、节日庆典,在普通大众心里都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宗教建筑、宗教雕塑、宗教绘画与书法、宗教音乐、宗教仪式以及宗教武术、宗教养生等,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髙的审美价值,这些都能够激发和满足人们探索宗教的心理需求。
二、我国宗教旅游资源在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地方政府对宗教场所监管过度。
宗教场地作为法律允许的特殊的宗教信徒聚集地,国家法律规定应由宗教人员来管理,政府不能干涉宗教场所中正常的宗教活动。
但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往往不顾政策法规,把宗教活动场所当作普通景点来管理,这些“越位”行为引起宗教界人士强烈不满。
过度的行政千预会使宗教场所失去了原有的宗教特色和吸引力,也会导致宗教建筑在一定程度上的毁坏。
(二)宗教旅游活动场所商业化过度。
第7章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二)、宗教名山
高山名岳,如武当山、青城山等,历史上还是 现在一直为道教所占。 敦煌发现过一首《山僧歌》,虽很难肯定是禅 宗的作品,但与禅僧的生活态度是极相似的: “问曰居山何似好?起时日高睡时早,山中软 草以为衣,斋食松伯随时饱,卧崖龛,石枕脑, 一抱乱草为衣袄,面前若有狼藉生,一阵风来 自扫了,独隐山,实畅道,更无诸事乱相挠。”
其实,悬空寺是科学地利用了力学原理,整个 楼阁是借助了巧插进悬崖里的悬挑梁的托力而 建造的。梁柱一体,虚实相应,曲折出奇,引 人入胜。历经风雨侵袭、地震震动的考验,依 然保持至今,实为建筑史上的奇迹。河南登寺 的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始建 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塔高3 9.8米,为密檐式砖塔,外形为十二边形, 呈抛物线状,秀丽而又流畅。它带有一定的异 国情调,又具有中国特色,是中国塔发展过程 中的里程碑式的杰作。
(六)宗教活动(行为)
(七)宗教礼仪
(八)宗教神迹 第四,宗教传说中的神奇性事迹,宗教 仪式与宗教音乐等,是对旅游者很有吸 引力的文化资源。在意识形态中,宗教 是以非理性的信仰为其支柱的,这不同 于以理性思维为主的其它意识形态。宗 教所追求的是彼岸的世界,缥缈的天国; 宗教徒希求的是奇迹的出现。历史上遗 留下来的种种传说,尽管有许多荒诞不 经的地方,但在宗教徒看来,却是朝拜 的对象。
第七章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第一:宗教旅游资源的现状分类
一、现有的 如:各地的著名寺院和道观 二、潜在的 如:有一定的观赏性、开发不够的
第二:根据旅游动机的分类
一、宗教朝圣地 麦加、梵蒂冈、耶路撒冷
二、宗教考察地
第三 按文化结构的分类
宗教旅游资源

泰国人出家当和尚是一件大喜事。当一决 定为僧时,他的亲朋好友互相传告,齐来表示 喜庆祝贺。大家争捐净资,购置香花及珍贵物 品敬佛献僧。送行之日,男女老幼结队相随, 人人身着盛装,手执香花和旗伞,有鼓乐吹 打,人们边走边唱,送至庙中。举行出家仪式 时向众僧奉献礼物,载兴而归,出家者留在庙 中念经拜佛。
第一节 宗教文化的吸引力
➢ 一、宗教的文化属性 ➢ 二、宗教文化的吸引力
一、宗教的文化属性
(一)宗教的产生 ➢ 人类解释周围发生的一切和存在的一切(产生“灵”的
观念) ➢ 建立某种社会秩序和抚慰人类心理的需要(产生宗教活
动如祭祀等)
(二)宗教的本质
➢ 原始人类的实践和认识
宗教 ➢ 宗教的历史:人类的历史(社会生产实践史、文化发展
史、意识发展史)
(三)宗教的包容性
➢ 活动:祭祀、朝拜 ➢ 艺术形式:岩画、神像、绘画、陵墓、宗教建筑、
雕塑、音乐 ➢ 宗教和法:宗教包含着法的观念和制度,从最原
始的宗教律法到后来颇具典章形式的宗教法典、 宗教审判及各种酷刑,都是宗教法的体现。 ➢ 宗教道德和观念:教义、训诫
➢ 宗教哲学:以神的观念解释世界、自然与人、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把释迦牟尼佛视为教主,重 视自度,祗求自我解脱,把“灰身灭智” 作为最高目标。大乘佛教则重视度他,以 求众生皆得解脱。故大乘佛教中便有诸佛 菩萨“乘愿再来”的思想,宣传大慈大悲, 普渡众生,把成佛渡世建立佛国净土作为 最高目标。
华人的大乘佛教僧人都是素食者,他们从 不出去化缘,只是在庙中准备食物。而越南僧 人尽管和华人僧人一样,属于大乘佛教,也穿 长袍,但他们出去化缘,而且吃人们所给的任 何食物,不仅是素;小乘佛教的僧人荤素均食, 一早出外化缘,自己不在寺庙中举炊做食。
旅游资源的分类

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分类为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把它们加以科学、合理的分类,对从事不同性质工作的旅游业管理者、决策者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旅游资源的分类,可以遵循不同的原则和分类标准。
(一)按景观属性分,大致可将旅游资源归为三大类:即自然风景型、人文风景型、综合风景型。
1.自然风景型:自然地理环境能使旅游者产生美感的因素和条件很多,如银光闪闪的河川,千姿百态的地貌,晶莹潋滟的湖泉,波涛万顷的海洋,光怪陆离的洞穴,幽雅静谧的森林,珍奇逗人的动物,温暖宜人的气候等。
构成这些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如山、水、石、洞、气、光、生物等,经过巧妙的组合,造成千变万化的旅游环境和景象。
旅游者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生理过程,便可产生种种想象、理念和美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所以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指自然界中地理环境和生物所构成的、吸引人们前往游览的天然景观。
自然风景资源依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又可分为五个亚类:(1)风景地质;(2)风景地貌;(3)风景水;(4)风景气象与气候;(5)风景动植物。
各亚类之内,还可分为许多细类。
此处以风景地质、地貌、水为例(见下表)。
2.人文风景型:人文风景资源指古代人类社会活动的遗迹和现代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
是古今人类政治经济活动的记录和文化艺术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风貌和特色的集中反映。
它给人以知识、教育、启迪和乐趣。
人文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受社会性质、意识形态和文化素养的支配。
随着时代的演递,国体性质的嬗变以及社会风气的变化,可使同一个人文景观资源,产生不同的使用价值。
过去的矿源、历史上的牢狱、集中营、刑场,都可转化为今日的旅游场所,为了加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国家可以兴建各种展览馆、博物馆。
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许多文化、游乐性的公园、设施象雨后春笋建立起来。
可见,人文旅游资源是非常广泛的、丰富的,旅游类型是复杂的、多样的,而且是可以转化的、改造的。
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

一、依据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
也有的将旅游资源按科学属性划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3个景系(大类)。
根据教学需要,本书采用两分法的分类系统,划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个大类,以下分为12个基本类型,72个类型。
⑴自然旅游资源:①地文景观(典型地质构造遗迹、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岩石与矿物、自然灾变遗迹、山岳景观、峡谷景观、火山熔岩、岩溶景观、风沙地貌、丹霞地貌、海岸与岛礁、其它地貌、)②水域风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体)③大气与太空景观(气象、气候、天象奇观、太空景观、)④生物景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古树名木、奇花异卉、观赏动物、表演动物、珍奇动物、自然保护区)⑵人文旅游资源:①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军事遗址、古建筑、石窟碑碣、古代工程、陵墓、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它古迹)②古典园林(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③文学艺术(游记、诗词、楹联、题刻、神话传说、书法、绘画、影视、戏曲、音乐、舞蹈)④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⑤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乡村景观)⑥现代设施(现代建筑与大型工程、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娱乐休闲设施)⑦民俗风情(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婚恋、节日庆典、礼仪)⑧饮食与购物(名菜佳肴、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特色市场、著名店铺)二、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1、世界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世界级地质公园和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的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
2、国家级旅游资源主要包括由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见附录)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佛教三宝 1、佛宝(浮图) 佛陀是佛宝,是因他能令大众止恶行善、离苦得乐,是 极可尊贵之意。 2、法宝 法,佛的言教的简称。教义:四諦(苦、集灭、道) 3、僧宝 僧,即佛的出家弟子的团体。
(五)中国佛教哲学的主要理念 佛教的理论原点是对人生提供解脱之道。中国主要是 大乘佛教,提倡普度众生,其主要哲学理念包括: 缘起 因果 平等 慈悲 解脱 四大皆空 (六)佛教供奉的主要对象
(三)佛教的传播 1、第一条路线:北传佛教 汉代从古印度向北传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以 大乘佛教为主,也包括密乘佛教。 2、第二条路线:南传佛教 由古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 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和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小 乘佛教为主。 3、第三条路线:藏传佛教 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西藏地区,密乘佛教与西藏本教 融合而成,流传于藏族、蒙古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以及 不丹、锡金、尼泊尔和蒙古等国家和地区。
1、佛 :
(1)三身佛
应身佛
法身佛
报身佛
三身佛
(2)三方佛:
释迦三尊(华严三尊) 中:婆娑世界教主释迦牟尼 左:文殊菩萨 右:菩贤菩萨
东方三圣(药师三尊) (东边) 中:东方琉璃净世界教主药师佛 左:日光菩萨 右:月光菩萨
西方三圣(弥陀三尊) 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左:观世音菩萨;右:大势至菩萨
“秀骨清相”
云冈露天大佛(北魏)
3、造像仪规和题材 1)形象和服饰 头光 白毫 背光 手印 腕钏 宝冠 缨珞 天衣
肉髻
莲台
2)体姿:坐、立、卧
3)手印 释迦五印
说法印
以拇指与中指(或食指、无 名指)相捻,其余各指自然 舒散。这一手印象征佛说法 之意,表现佛陀于鹿野苑初 转法轮时的状态,所以称为 说法印,也称转法轮印。
4、艺术特征 民族化 男相女性化倾向 世俗化
第四节 宗教活动旅游资源
1、主要佛事
水陆法会 焰口施食 打七 放生
2、 固定礼节
南无 合掌 五体投地 绕佛
3、 主要节日
佛诞日 (四月初八) 自恣日(四月十六至七月十五 ) 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
水陆法会
焰口施食
传戒是设立法坛,为出家的僧尼或在家的教徒传授戒法的一种宗教仪式,亦称
• 罗马式 特点 长方形大厅, 东西向东端有一半圆形拱顶
• 哥特式 特点:尖塔高耸
科隆大教堂 巴黎圣母院 夏尔特尔主教堂
•拜占庭式 特点: 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 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 在四根独立的支柱上
索菲亚大教堂 东正教大教堂
平壤新教教堂
伊斯兰教——清真寺 特点 :壮观的穹顶和拱、塔
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
施无畏印
屈臂上举于胸前,手指自 然舒展,手掌向外。这一 手印表示佛为救济众生的 大慈心愿,能使众生心安 ,无所畏怖,所以称无畏 印。
与愿印
以手自然下伸,指端下垂,手掌 向外,表示佛菩萨能给与众生愿 望满足,使众生所祈求之愿都能 实现之意。此印相具有慈悲之意 ,所以往往和施无畏印配合。
降魔印 以右手覆于右膝,指头触地 ,以示降伏魔众。相传释迦 在修行成道时,有魔王不断 前来扰乱,以期阻止释迦的 清修。后来释迦即以右手指 触地,令大地为证,于是地 神出来证明释迦已经修成佛 道,终使魔王惧伏,因此称 为降魔印。又因以手指触地 ,所以又称触地印。
伊斯兰教
(一)创立和发展 7世纪初 阿拉伯半岛 穆罕默德
经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传入中国
(二)标记:新月
第二节 宗教建筑景观旅游资源
佛教
1、佛寺
1)布局:
廊院式布局 纵轴式布局 自由式布局 2)主要建筑物: 山门 佛殿:鼓楼、钟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法 堂、罗汉堂、方丈室、藏经楼
山 门 ( 哼 哈 二 将 )
元始天尊
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灵宝天尊(左) 手捧如意
道德天尊 (右)
手执羽扇
手持混元珠
玉皇大帝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后土皇地祇
天 官 赐 福
地官赦罪
水官解厄
真武大帝
文昌帝君
魁星
天 妃 ( 神 仙 )
关圣帝君
王灵官
青龙神
白虎神
朱雀神
玄武神
基督教
(一)创立与发展 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 耶稣 三大派系:天主教(或称罗马公教)、东正教和新教( 或称基督新教、耶稣教) (二)基本教义 1、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 2、上帝创造 3、“以马内利” 4、原罪 5、天堂和地狱 (三)标记 :十字架
禅定印 以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 于左手上,两拇指的指端相 接。这一手印表示禅思,使 内心安定之意。据说释迦佛 在菩提树下禅思入定修习成 道时就是采用这种姿势。在 密教中,这种手印是胎藏界 大日如来所用,称为“法界 定印”
4)持物
药师佛有时托药钵,阿弥陀佛有时托莲台 菩萨、护法天神、罗汉等持物较多:莲花、杨 柳枝;刀、剑、杵等;宝瓶、法轮和如意等。
雕塑与绘画
1、造像源泉
第三节 宗教文化艺术旅游资源
古希腊文明(犍陀罗风格)、印度文明(笈多风格)、中国文明 2、风格演化 1) 两晋南北朝时期:”秀骨清相” (北魏时又有犍陀罗风格) 大同 云冈 洛阳龙门的北魏石窟 2)隋唐时期:“曹衣出水”风格 龙门的唐代石窟 “吴带当风”风格 唐代佛画 3)五代和宋以后 : 更贴近生活,完全融入中国文化 4)明清:造像配饰繁缛,大多缺乏艺术生命力,精品很少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1、北传佛教:西汉(公元前2世纪) 1)传译阶段(东汉-南北朝时期) 2)创造阶段(隋唐时期)八宗 三论宗(法性宗)、瑜伽宗(法相宗)、天台 宗、贤首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真言宗) 、净土宗、禅宗(南山宗)。 3)融合阶段(宋、元、明、清) 禅宗、净土宗流行
2、南传佛教(云南): 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临沧和保山等地,傣 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部分瓦族信仰, 70多万人。 3、藏传佛教 四特色: 咒术性、对喇嘛异常的崇拜、活佛转世思想和 宗教与政治结合。 四教派: 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 白教)、格鲁派(黄教)
(3)三世佛 )
未来佛(弥勒佛) 、现世佛、过去世佛(燃灯佛或迦叶佛
燃灯佛
大肚弥勒佛
2、菩萨
文殊菩萨(五台山) 普贤菩萨(峨眉山)
观 音 菩 萨 ( 普 陀 山 )
地 藏 菩 萨 ( 九 华 山 )
大势至菩萨
(南通狼山)
3、罗汉
4、护法天神 四大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 (主乐神) 南方增长天王(持剑护法) 西方广目天王(使众皈依佛教) 北方多闻天王(伏魔护财)
(四)供奉的主要对象
1 、尊神 (1) “三清”天尊: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 上清境禹尧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 (2)“四御” 、“三元”等诸神 四御:玉皇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后土 皇地祇 三元(三官):天官、地官、水官 2、神仙(天仙、地仙、水仙、神仙、人仙、鬼仙等) 真武大帝 文昌帝君、魁星、八仙、天妃 3、护法神将 :关圣帝君 王灵官
四、宗教旅游景观的鉴赏原则 熟悉宗教的历史和文化 了解宗教景观的艺术手法 融入宗教景观的自然环境 感悟宗教景观场
■ 本章作业
汉中十大宗教旅游资源调查,并写报告。
钟 楼 ( 地 藏 菩 萨 )
鼓楼 (伽蓝神)
天王殿
大雄宝殿
2、佛塔 1)种类
楼阁式塔
应县木塔
大雁塔
虎丘云岩寺塔
灵谷塔
密檐式塔
西安小雁塔
栖霞寺舍利塔
覆钵式塔(喇嘛塔)
北京妙应寺白塔
金刚宝座塔
北京真觉寺金刚 宝座塔
单层塔
2)佛塔结构 地宫 塔基 塔身 塔刹
基督教——教堂 1)共性: 宽敞 2)风格 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
旅游资源学
第七章 宗教类旅游资源
第一节 宗教与宗教旅游资源
第二节 宗教建筑景观旅游资源
第三节 宗教文化艺术旅游资源 第四节 宗教活动旅游资源
第一节 宗教与宗教旅游资源
一、 宗教旅游景观
含义: 是以宗教活动或宗教场所为主景构成的环 境综合体。 宗教景观的特征: 1、景观场的宗教氛围 2、较高的美学价值
二、宗教文化
佛教文化
(一)佛教创立 时间、地点: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 创始人:乔达摩. 悉达多 (释迦牟尼) (二)在发祥地的发展 1、 原始佛教时期(前6世纪中叶-前4世纪中叶) 2、部派佛教时期(上座部佛教和大众部佛教)(前4世纪中 叶-1世纪) 3、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时期(1世纪中叶-7世纪) 4、密乘佛教时期(7世纪-12世纪)
南方增长天王(持剑护法)
东方持国天王 (主乐神)
北方多闻天王(伏魔护财)
西方广目天王(使众皈依佛教)
韦驮
哼哈二将
伽蓝神关羽
道教
(一)道教的创立和发展 古代巫教信仰——五斗米道(张陵) 奉老子为教主 (二)主要宗派:北方全真道 王重阳 南方正一道 合流而成的 (三)基本信仰和教义 1、“道”是最高信仰及教理枢纽 2、天道承负,因果报应 3、追求长生不老 4、伦理思想
开戒或放戒。就求戒的人说是受戒、纳戒或进戒。
传戒--求菩萨戒(烫戒)
加持 是现在社会上很流行的一个术语,学佛同修都希望能得到佛菩萨的 加持。加持有我们世俗里面所讲的保佑的意思,护念的意思。
大乘佛教的正确合掌方式
五体投地
三、解读宗教景观的语言
环境语言 佛教处于远离尘世山水绝佳的环境之中 “四大皆空” 不恋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