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物质的分离和纯化解析

合集下载

石榴花色素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石榴花色素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石榴花色素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及初步鉴定一、研究背景石榴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

其中,石榴花色素是一类重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在医药、保健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因此,对于石榴花色素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及初步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新鲜石榴花;甲醇、乙腈、正己烷等试剂。

2. 确定提取条件:将新鲜石榴花粉碎后加入甲醇中浸泡,并在不同时间(30min, 60min, 120min)下超声提取,比较各个时间点下提取效果并确定最佳提取时间。

3. 分离纯化: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TLC检测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4. 鉴定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等手段进行初步结构解析和确认。

三、实验结果1. 提取条件优选:经过比较发现,在60分钟超声处理下得到了最好的提取效果。

因此,在后续实验中均采用该条件进行样品处理。

2. 分离纯化:采用硅胶柱层析法成功地从甲醇提取液中得到了多个组分,并通过TLC检测证明其为黄酮类化合物。

其中主要组分Rf值为0.45左右,占总面积约50%以上。

3. 结构解析与确认:利用UV-vis和HPLC-ESI/MS技术进一步确定主要组分为山奈黄素(Kaempferol),其特征峰位于360nm处;同时还检测到少量异山奈黄素(Isorhamnetin)和杂多环苷(Quercetin glycoside)。

这些结果表明所制备出来的样品主要由山奈黄素及其衍生物组成,并且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功能性评价或药理学机制探索工作的基础材料之一。

四、结论与展望本次实验成功地从新鲜石榴花中提取出了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并以山奈黄素为代表进行了初步结构解析和确认。

未来可以考虑进一步深入挖掘这些天然产物在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可能存在的生理活性及机制,以期更好地发挥它们在医药保健领域内的应用价值。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2019-5-18
谢谢观赏
5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
槐米(槐树Sophora japonica L. 花蕾)加约6倍 量水,煮沸,在搅拌下缓缓加入石灰乳至 pH8~9,在此pH条件下微沸20~30分钟,趁热 抽滤,残渣同上再加4倍水煎1次,趁热抽滤。 合并滤液,在60~70℃下,用浓盐酸调至pH为5, 搅匀,静置24小时,抽滤。沉淀物水洗至中性, 60℃ 干 燥 得 芦 丁 粗 品 , 于 水 中 重 结 晶 , 70~80℃干燥得芦丁纯品。
2019-5-18
谢谢观赏
17
分离游离黄酮主要是吸附作用,极性小 大顺序洗脱。
分离黄酮苷类,主要是分子筛作用,分 子大小顺序洗脱。
总的洗脱顺序:糖多的苷糖少的苷 游离苷元(极性小大)
2019-5-18
谢谢观赏
18
葡聚糖凝胶柱层析中常用的洗脱剂有:
碱性水溶液(如0.1mol/L NH4OH), 含盐水溶液(0.5mol/L NaCl等)。
2019-5-18
谢谢观赏
3
有时溶剂萃取过程也可以用逆流分 配法连续进行。常用的溶剂系统有: 水-醋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等。
溶剂萃取过程在除去杂质的同时, 往往还可以收到分离苷和苷元或极 性苷元与非极性苷元的效果。
2019-5-18
谢谢观赏
4
(二)碱提取酸沉淀法
黄酮苷类虽有一定极性,可溶于水, 但却难溶于酸性水,易溶于碱性水, 故可用碱性水提取,再于碱水提取液 中加入酸,黄酮苷类即可沉淀析出。 此法简便易行,如芦丁、橙皮苷、黄 芩苷的提取都应用了这个方法。
2019-5-18
谢谢观赏
6
在用碱酸法进行提取纯化时,应当注意 所用碱液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在强碱性 下,尤其加热时会破坏黄酮母核。在加 酸酸化时,酸性也不宜过强,以免生成 (金羊)盐,致使析出的黄酮类化合物 又重新溶解,降低产品收率。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药用价值和产品开发应用前景任红丽2009090141摘要:对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用价值、提取工艺、分离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

在药用价值方面,讨论了其抗抑郁作用、抗氧化与自由基消除活性作用、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抗肿瘤作用、抗骨质疏松作用、抗心肌缺血作用;在提取工艺方面,讨论了溶剂提取法、超声提取法、酶法、微波法等;及其开发应用,为今后黄酮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药用价值黄酮类物质是一类低分子天然植物成分,是自然界中存在的酚类物质[14],又称生物黄酮或植物黄酮,属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花、叶,主要存在于芸香科、唇形科、豆科、伞形科、银杏科与菊科中。

迄今,已有数百种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中被发现,人工合成的黄酮类化合物也不断问世。

最初这类物质仅用于染料方面,自20世纪20年代,槲皮素、芦丁等黄酮类物质用于临床后,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显著的生理及药理活性,例如抗氧化、抗病毒、抗炎、调节血管渗透性,改善记忆,抗抑郁、抗焦虑、中枢抑制、神经保护等功能[2,12]诸多生理和药理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

1.提取纯化方法1.1 传统提取方法1.1.1 热水提取法水是最廉价的提取溶剂,是地球最丰富的物质,无色无味无毒,对人体和环境无害,挥发性不大,具有真正的绿色环保意义。

但用水作为提取溶剂时,从中药材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中杂质含量较多,往往因泡沫或粘液很多,给进一步分离带来许多麻烦,而且浓缩也会很困难。

此外,水提取物容易发霉发酵[22]。

1.1.2 碱性水、碱性稀醇浸提法中草药中黄酮类成分多为多酚类化合物,因其结构中具有酚羟基[7],故可用碱性水或碱性稀醇液来提取中草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母核的多样性主要是由黄酮本身骨架、环系的变化、氧化程度和数量而定,当碱的浓度过高,加热时便破坏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

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结果

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结果

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实验报告结果
实验目的:对黄酮类物质进行分离和纯化,以获得高纯度的黄酮类化合物。

实验步骤:
1.将黄酮类植物材料加入适量的乙醇中,进行浸提。

2.过滤浸提液,得到植物材料的提取液。

3.将提取液转入蒸发器中,进行蒸发浓缩。

4.将浓缩液溶解于适量的无水乙醚中,进行萃取。

5.分取有色相的有机相液体。

6.用饱和盐酸溶液,使有机相与无水乙醚中的黄酮类物质发生转化反应。

7.经过酸化反应后,形成无色的无机酸盐。

8.用横向冷冻离心机进行冷冻离心,分离提取的黄酮类物质。

9.将离心沉淀物重新溶解于适量的去离子水中。

10.通过制备薄层层析法或者柱层析法对黄酮类物质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和纯化。

11.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黄酮类物质的纯度。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成功地得到了一种高纯度的黄酮类化合物。

该化合物的纯度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纯度较高。

讨论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纯化了黄酮类物质。

该实验证明了所使用的方法在分离黄酮类物质方面的有效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分离纯化方法,如色谱法或逆流法等,进一步提高黄酮类物质的纯度。

然而,尽管我们得到了高纯度的黄酮类化合物,但该实验结果仅表示特定工作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并不能保证在不同条件下得到相同的结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条件进行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

总之,本次实验成功地分离纯化了黄酮类物质,并得到了高纯度的黄酮类化合物。

该实验结果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应用黄酮类物质。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2. 碱水提酸沉淀法
适用于含酚羟基的化合物,如槐米中芦丁的提取。 注意事项: ①酸碱度不宜过大
②邻二酚羟基的保护:碱性条件下,邻二酚羟基易 被氧化,加硼砂保护
③石灰乳的加入可除去果胶、粘液等水溶性酸性杂 质
3. 炭粉吸附法
• 适用于苷类的精制工作。
• 植物的甲醇提取液加活性炭至吸附完全,过滤 得吸附苷的活性炭粉末。
2)硅胶层析
①对酚羟基多的黄酮类,如多羟基黄酮及 其苷类,硅胶减活性使用
②对酚羟基少的黄酮类,如甲基化、乙酰 化黄酮及二氢黄酮、异黄酮,则无须减 活性。
2. 利用分子大小不同,用葡聚糖凝 子筛分离
胶分
主要用两种型号的凝胶 Sephadex-G和Sephadex-LH20 分离游离黄酮主要是吸附作用,极性小大洗脱。 分离黄酮苷类,主要是分子筛作用,分子大小洗脱。 总的洗脱顺序:糖多的苷 糖少的苷 游离苷元(极性 小大) 常用洗脱剂:①碱性水溶液,含盐水溶液 ②醇及含水醇 ③含水丙酮,甲醇-氯仿
三、分离
1. 极性大小不同,利用吸附或分配原理进行分离
常用吸附剂有聚酰胺、硅胶、纤维素粉。 1)聚酰胺层析:主要有聚己内酰胺型 (Perlon)、六次甲基 二胺已二酸盐(Nylon)型、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clar)型三种。 其原理是酰胺羰基与黄酮酚羟基形成氢键缔合而吸附,吸 附能力与酚羟基多少、位置及氢键缔合力大小有关。
各种溶剂在聚酰胺柱上洗脱能力由弱至强依次为:
水,甲醇,丙酮,氢氧化钠水溶液,甲酰胺,二甲基甲酰 胺,脲素水溶液。
黄酮类化合物从聚酰胺柱洗脱时有下列规律:
①苷元相同,洗脱先后顺序一般为: 三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②母核上增加羟基,洗脱速度相应减慢 羟基位置的影响:具有邻位羟基黄酮 具有对 位(或间位)羟基黄酮 ③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先后流出顺序一般 是: 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黄酮醇 ④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吸附力强,故查 耳酮往往较相应的二氢黄酮难于洗脱。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综述.总结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综述.总结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方法的综述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具有比较强的生物活性和生理作用,按结构可分为黄酮类和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和二氢黄酮醇类、查尔酮类、双黄酮类、异黄酮类以及其它黄酮类等。

目前,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酶解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双水相萃取分离法、半仿生提取法等,各种提取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

本文对上述几种提取方法近年来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做了简单综述,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应用提借鉴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性质;提取;分离;前景黄酮类化合物又称黄碱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属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一类具有种生物活性的多酷类化合物,其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苷元的形式存在[1]。

许多研究己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安全、无毒,具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镇静、利尿等作用外,它是大多数氧自由基的清除剂,对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特别是由基和抗癌、防癌的作用,使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与消费观念的改变,天然活性成分的保健食品成为现代人追逐的目标,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以纯天然、高活性、见效快、作用广泛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1.黄酮类化合物的概述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指的是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联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等特点,可将重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为黄酮类(flavone)、黄酮醇类(flavonol)、二氢黄酮类(dihy-droflavone)、二氢黄酮醇类(dihydroflavonol)、异黄酮类(isoflavone)等15种。

大部分学者认为黄酮的基本骨架是由三个丙二酰辅酶A和一个桂皮酰辅酶A生物合成而产生的,经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了A环来自于三个丙二酰辅酶A,而B环则来自于桂皮酰辅酶A。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姓名常姣专业微生物学摘要文章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提取、分离纯化技术介绍了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并对其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旨在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以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酮;提取;分离纯化;生物活性民以黄酮类化合物也称黄碱素, 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 在植物体内大多与糖结合成甙的形式存在, 也有部分以游离状态的甙元存在。

由于最先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都具有一个酮式羰基结构, 又呈黄色或淡黄色, 故称黄酮[ 1]。

目前对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较多,如溶剂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酶解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双水相萃取分离法及半仿生提取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它各自的优点和点。

用上述方法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仍然是一个混合物, 不仅是含有其它杂质的粗品, 而且是几种黄酮类成分的混合物, 需进一步分离纯化, 常用的方法有柱层析法、重结晶法、铅盐沉淀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的通透性、降血脂、降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抗肝脏病毒、抗炎、抗菌、解栓、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癌、防癌、降血糖、镇痛和免疫等生理活性[ 2-5]。

这些生理活性已被关注,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成为医药界的热门课题。

人体自身不能合成黄酮类化合物而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因此多年来科学家都在积极研究探讨从植物体中分离纯度高、活性强的黄酮类化合物[6]。

1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黄酮类化合物是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而衍生的一类通过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大多具有基本碳架的一系列化合物,且母核上常有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助色取代基团。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晶体固体,多数具有颜色,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除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有旋光性外,其余则无旋光性) 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因结构及存在状态(苷或苷元、单糖苷、双糖苷或三糖苷)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一般游离态苷元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 其中,黄酮、黄酮醇、查儿酮等平面型分子,因堆砌较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大,故更难溶于水;而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因系非平面型分子,故排列不紧密,分子间引力降低,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水中溶解度稍大。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溶剂残留问题。华燕青8[]采用超临界co2萃
法对
黄提工
了 化, 化工
条件为:夹带剂乙醇浓度为77%,用量6 mL/g,萃取
25MPa 萃
55C ,萃
90mnd,
获得6.52%的黄酮得率。总的来说超临界104萃
取法有机溶剂用量少,节约了成本,黄酮得率相对较
高,且CO4无毒且廉价,达到超临界态的温度较低,
s oenbed 2Theou /h oompaeainie a gaa,sns, ihe adia gia /es a gd d nsadia gia /es ol epiea oino ga gd sepaeaino g
meihodsweeesummaenhed2Aiaasi, ihedeieaopmegidneeoinogolepieaoinogagdpuenlnoainogieohgoao/,ol
, v& ,
汽 + n U 中,
然后通过瞬间降低气压,使热能转化成机械能,至细
@, 提
,提
J 分 9, 8
工处理[20]。 ,

" =X
比,蒸汽爆破技术可显著提高效率、缩短提取时间,
更适用于工业规模的开发。与一些黄酮提取技术的
替代工艺如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和超声波辅助萃
取等相比,蒸汽爆破技术的主要优点是不需要使用
色谱法和膜分离法等,见表2o
提 的 74 ,
声提 法在植 黄 分离
提取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12酶提法
酶法提取植物黄酮是一种新兴提取技术,其原
理是利用酶解作用,对植物基质进行酶解,以完成对
目标物质的提取。一般来说,酶法提取黄酮类化合
物主要采用细胞壁降解酶如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termination of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100 mL feeding solution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raw leaves (0.01, 0.02, 0.04, 0.06, 0.08 and 0.1 g /mL) were placed in contact with 3 g hydrated resin LSA-21, respectively. The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for 3 h at temperatures of 25, 35, 45 and 55 ◦C.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flavonoids and oleuropein at equilibrium were determined by UV and HPLC, respectively.

Adsorption kinetics on selected resin
Eleven feeding solutions of 0.1 g /mL of raw leaves were added to eleven 250 mL conical flasks containing 3 g hydrated resin. All 11 flasks were continually shaken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but the adsorption time was different for each within a 350 min range.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flavonoids and oleuropein were monitored at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until equilibrium was reached.
Simultaneou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flavonoids and oleuropein from Olea europaea L. (olive) leaves using macroporous resin
Contents
INTRODUCTION
2018/10/21
EXPERIMENT

Chemicals and reagents Chromatographic grade acetonitrile, analytical grade ethyl acetate and ethanol,deionized water,distilled water. Rutin and oleuropein standards . Preparation of the sample solution The air-dried powder of olive leaves (0.3 kg) was soaked with 3.6 L 80% ethanol for 1 h, and then heated and refluxed at 80℃ for 2 h. The extraction was then repeated. The two extracts were filtered and combined, and then the ethanol in the filtrate was collected under reduced pressure.The hydrated residue was diluted to 3 L with distilled water. After filtering, the transparent solution provided the sample solution, with a concentration of raw leaves of 0.1 g /mL.
Extraction Methods
Silica-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solidphase extraction,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and dynamic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
Other Methods
Biopolymers and polymeric absorbents have been used in separating and purifying target compounds from natural plant resources. Besides biopolymers, macroporous resin (MAR) is an important polymeric absorbent.

Analysis of target polyphenols 1. UV analysis of total flavonoids 2. HPLC analysis of oleuropein Agilent 1200 HPLC system,G1315B diode-array detector,G1312A binary pump and a G1328B manual injector. C18 column (Sinochrom ODS-BP,250 ×4.6 mm, 5 μm).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25 ℃.The mobile phase was composed of acetic acid–water (0.2 : 99.8, v/v, A) and acetonitrile (B). The gradient elution of the mobile phase was as follows: 18–31% (B) in 0–29 min, 31–50% (B) in 29–30 min and 50% (B) in 30–34 min. The flow rate was set at 1.0 mL /min.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set at 270 nm. The sampling size was 10 μL. The standard solution and different sample solution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HPLC system. The content of oleuropein was calculated by comparing the peak areas of standard and sample solu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working calibration curve based on oleuropein standard solutions showed good linearity over the range of 95.31–9150 μg/mL.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for oleuropein is y = 3.0625 x + 515.07(R = 0.9984), where y is the peak area of oleuropein and x is oleuropein concentration (μg/m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materials and pretreatment eight resins : D101, DM130, HPD450, LSA-21, LSA-40, 07C, LSD001 and HPD600. These resins were pretreated by soaking in ethanol for 24 h, and then washed with ethanol until there was no turbidity when a threefold volume of water was added into the eluent. The MAR was subsequently washed with distilled water until the ethanol was thoroughly replaced by the distilled water before use.

Dynamic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tests First dynamic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Glass column ( 400 mm × 20 mm), which was wet-packed with about 40 g hydrated resin LSA-21. The packing length was 190 mm. 700 mL of sample solution (0.1 g /mL raw leaves) flowed through the glass column at a flow rate of 200 mL/ h, and concentrations of the measured compounds in the elution solutions were monitored at 10 mL intervals by UV and HPLC at ambient temperature. After reaching adsorptive equilibration, the resin column was first washed with 100 mL distilled water and then desorbed with 200 mL of 70% ethanol solution. The contents of total flavonoids and oleuropein in the desorption solutions were monitored by UV and HPLC .Finally, the crude extract was obtained by drying at 105 ℃ to achieve constant weight. The extract was made into powder for the second dynamic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cyc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