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柳如是年谱合编
钱谦益生平简介介绍

钱谦益生平简介介绍钱谦益清朝诗人,文学家。
于1582年出生在常熟县,就是现在的鹿苑奚浦,隶属于张家港。
钱谦益死于1664年,字受之。
个人作品有很多,比如《有学集》,《明史稿》等均很有名。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钱谦益生平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钱谦益生平简介钱谦益是一个官场子弟。
1610年的钱谦益考中了进士,然后在翰林院进修。
1621年,钱谦益作为一个主考官担任浙江省的考官人物,这一年浙江发生了一起科举作弊案件,钱谦益被卷入了这场作弊案件受到了严重的处分。
1622年,钱谦益生病于是就请了病假,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常熟县。
1624年,钱谦益又回到了官场,在翰林院担任编辑的工作,主要的工作是编纂。
后来受到排挤,丢了工作,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1628年,钱谦益当上了礼部侍郎,在岗位上任职没多久又再次被革职。
1641年,钱谦益和柳如是喜结连理。
那时的钱谦益59岁已经步入花甲之年,柳如是是当时有名的妓女那时的她才23岁。
36岁的年龄差距并没有阻碍他们的婚姻,结婚以后两人还育有一个女儿。
钱谦益取了老婆后还给夫人造了一座大楼房,两个人读书写字论诗享受着正常夫妻的甜蜜小日子。
1644年,李自成起义,崇祯帝死了以后钱谦益又复出当官,当上了礼部尚书。
1645年,敌兵功臣,柳如是打算带着钱谦益殉国。
两人打算投湖自尽,但是紧要关头时钱谦益走到水池边试了下水温,然后对夫人说水不冷了,不能跳。
钱谦益的夫人一心殉国打算跳水的时候被钱谦益一把拉住了。
1646年,钱谦益生了病,然后就带着夫人一起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1647年,钱谦益无缘无故就入了大牢,不知发生了何事,柳如是到处上书,表示只要让钱谦益活着,自己愿意一命换一命。
1648年,钱谦益关在南京的一个监狱中,因为柳如是的原因钱谦益才免于一死。
1649年,钱谦益回到了常熟,但是却秘密的进行着反清的工作,暗中和反清的老大联络。
1650年,年事已高的钱谦益亲自去金华带领人马进行反清的活动。
【一代名妓:柳如是的最终结局】

【⼀代名妓:柳如是的最终结局】【⼀代名妓:柳如是的最终结局】常熟虞⼭钱谦益墓、柳如是墓郑祖安、蒋明宏主编的《徐霞客与⼭⽔⽂化》⼀书第⼆篇第六节介绍徐霞客⼀⽣结交的朋友,其中有钱谦益。
⽂中写到“钱谦益,号牧斋,江苏常熟⼈,与江阴相邻,是当时负有盛名的学者,徐霞客是经⼈介绍与之结识的。
徐霞客与之年龄相仿,与之结识,⼀是出于对他学识的钦佩,也是对他在与魏忠贤集团⽃争中的品节表⽰敬佩。
霞客在游恒⼭后曾顺路(北京)拜访过钱谦益。
在西南远游时曾将《溯江纪源》寄给钱,受其赞赏。
徐霞客去世后,钱谦益称《游记》为‘世间真⽂字、⼤⽂字、奇⽂字,不当令泯灭不传’,并将它推荐给当时全国最⼤的刻书家⽑晋刊印,另嘱徐仲昭(霞客族叔)‘刻游记书’以传后世。
”后来钱谦益还撰写了⼀篇《徐霞客传》。
这样⼀位⼈物,⾃然在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次重游常熟便将寻访钱谦益墓列⼊了计划,但只知其墓在虞⼭拂⽔岩下,拂⽔岩在哪⾥却并不知道。
但事有凑巧,就在我们参观过翁同和纪念馆前去寻找“翁⽒新阡”时,时云彬眼快,在⼭南路左边看到了钱谦益墓的指⽰牌,相隔50多⽶⼜看到了柳如是墓的指⽰牌。
⽤得着⼀句旧话“踏破铁鞋⽆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钱谦墓坐北朝南,建在公路边⼀⽚树林内。
⼀条⼆三⽶宽、⽤⼩⽯⼦铺设的便道通向墓园前端。
墓园中轴线前端⽴有⼀块⽯碑,正⾯刻的是“江苏省⽂物保护单位:钱谦益墓”。
背⾯刻的是钱谦益⽣平简介:钱谦益(1582—1664)字受⽣,号牧斋,晚号东涧⽼⼈。
明万历进⼠,官⾄礼部侍郞,南明时任礼部尚书。
后降清,充《明史》副总裁。
为明末清初著名⽂学家、藏书家。
墓处虞⼭拂⽔岩下,原有地⾯建筑已毁。
2004年是墓与柳如是墓合并为江苏省⽂物保护单位“钱谦益墓、柳如是墓”。
⽯碑⾄坟墓中间偏右位置建有⼀座⽅形⽯祭亭,⽯亭前柱刻着⼀副对联“遗民⽼似孤花在;陈迹闲随旧燕寻”。
似乎说,钱谦益晚年似⼀⽀被世⼈遗弃的孤花,⽂才虽好,却是明朝旧官,清朝“贰⾂”。
名妓柳如是与钱谦益相差36岁的老少恋2

10多年来,钱谦益官场受挫,怀才不遇,常常以“山中宰相”谢安自比,做梦都想步他的后尘,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柳如是不愧为风月场上的高手,善于识人知人。
这样的诗句自然让主人觉得字字珠玑,句句熨帖。
钱谦益感到眼前的美人便是自己心仪已久的知音,思索片刻,也提笔酬唱一首《柳如是过访半野堂,枉诗见赠。
语特庄雅,辄次来韵奉答》。
诗云:“文君放诞想流风,脸际眉间讶许同。
枉自梦刀思燕婉,还将抟士问鸿蒙。
沾花丈室何曾染,折柳章台也自雄。
但似王昌消息好,履箱擎了便相从。
”诗歌借汉代卓文君、唐代薛涛比拟柳如是,赞美她的才华和美丽,明确回应你情我愿的心迹。
这次会面后,钱谦益急令家人另筑新楼,10天之内完工,以柳如是“我闻居士”之号,命名为“我闻室”,让她暂居。
以后,两人每日在我闻室诗酒酬唱,调情打趣。
又一起遍游常熟风景名胜,或虞山探幽,或尚湖泛舟。
赋闲半野堂的钱谦益感到,很久没有这样轻松愉悦了。
他生命的大部分时光都消磨在失败的官场角逐之中,深深浅浅的皱纹爬满了他的前额和眼角,晚年能够有一位既年轻貌美,又富有学识才情的女人陪伴左右,解脱荣辱忧患和精神苦闷,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他再也离不开柳如是了。
那时钱柳尚未成婚,他们在我闻室的同居生活不合礼教。
柳如是深知自己的狂放举动,必然会引起钱谦益原配陈夫人及妾朱氏、王氏等人的不满,一直未敢去钱府拜谒。
次年元旦,钱、柳相约离家出游,在苏州、嘉兴、松江等地尽情地游玩一个多月,定下在松江舟中成婚的计划后,才依依不舍地分别而去。
二这年六月初七,钱谦益柳如是终于迎来了大婚之日。
当时钱60岁,柳24岁。
明末社会风俗和道德标准,士大夫涉足青楼楚馆、狎妓纳妾,被看作是风流韵事,但要以大礼婚娶妓女,则是伤风败俗、悖礼乱伦之举,被视为洪水猛兽。
钱谦益爱柳心切,全然不顾世俗偏见和礼法名器,坚持用大礼聘娶。
合卺之礼被别出心裁地安排在一艘画船上举行。
松江士绅百姓纷纷赶到岸边看热闹,人声鼎沸,笙鼓喧天。
钱谦益峨冠博带,在鼓乐声中快步登上画船,牵出新娘柳如是。
掌故黄裳:柳如是

掌故黄裳:柳如是过去随便翻阅晚明野史,经常遇到有关柳如是的故事,逐渐引起兴趣,不过这和许多旧时代的诗人文士的出发点并不相同。
柳如是在她的同时济辈中间,无疑是声势最煊赫的一位。
无论是“秦淮四微”还是李香君、卞玉京,她的这些前辈或姊妹行,都远远比不上她的气派,不但在当时,就是在身后,三百年来,一切大小文士只要碰到与她有些牵连的事物,无不赋诗撰文,感慨一番。
一张小像,一颗印章,一面镜子,一只笔筒,都是发泄幽情的好题目。
这些雅人的动机说穿了无非是想吊死去了若干年的这个小女人的膀子,却完全不顾在辈分上说,她该是他们的祖母、曾祖母……实际上,她又是一位“女吊”(女性的吊死鬼),竟忽略了她会在半夜里跑来“讨替代”。
古今有些才干的有些设想,确是十分古怪的。
譬如一个人,死了以后变鬼,这自然没有问题。
但变鬼之后,会不会也一年年老下去呢?一般的意见又并不以为如此,牛僧孺作《周秦行纪》(或云这是旁人托名所作,用以进行政治陷害的,是颇古的“阴谋文学”,这里姑不具论),说他夜宿汉薄太后庙,会见了戚夫人、王昭君、杨贵妃、潘淑妃、绿珠等一大串不同时代的古美人,一律朱颜绿鬓,宛如当年,饮宴唱酬,最后由昭君伴寝。
(在别人都推辞了以后,薄太后指定昭君伴寝,那理由也是非常有趣的。
说她嫁给了呼韩单于,后又改嫁,“巨苦寒地胡鬼何能为!”所以尽可自由行动,不要紧的,实在风雅极了,不过想想戚姬后来是成了“人彘”的,杨贵妃缢死,潘淑妃被杀头,绿珠跳楼自杀,都是血肉模糊的形象,但牛僧孺却一概不见。
自然,这是小说,是才子们的白日梦,但也确实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迄今有关柳如是的许多诗文,大半即属于此类。
展开剩余94%自然,在这中间,有些议论还是不无可取之处的。
找这里所指的是总的倾向。
为了“研究”(姑已这么说说吧),我搜集过一些资料。
托朋友从图书馆抄来了她的诗集,从清人文集、笔记中搜集了一大堆有关文献,几乎有编成一册“靡芜集”的本钱厂。
又搜集了她的一些逸诗,还买到过一张朱野云所抚的小像,正是如是初访半野堂的小影,画幅四周,题满了吴山尊、费妃怀、严几道等数十位作者的诗。
柳如是

柳氏自缢
1664
1646
幡然悔悟
参考&推荐书目
《明实录》; 《明史》张廷玉(清)等编撰; 《清史稿》赵尔巽(清)等编撰; 《柳如是别传》陈寅恪撰; 《治世馀闻》陈洪谟(明)撰;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美)撰; 《南明史》顾城撰;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黄仁宇(美)撰; 《剑桥中国明代史》崔瑞德(英),牟复礼(美)撰; 《明史讲义》孟森撰; 《明史讲稿》樊树志撰; 《晚明史》樊树志撰; 《烈皇小识》文秉(清)撰; 《松窗梦语》张瀚(明)撰; 《1368-1953年中国人口研究》何炳棣(美)撰。
谢谢观看
崇祯元年(1628年)钱谦益任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后被革 职。
崇帧五年(1632年),柳如是嫁与年逾花甲的故相周道登为侍 妾。周学士状元出身,常把她抱于膝上,教她读诗学文。其他 妻妾醋意大发。周大学士死后,柳如是被迫下堂而去,重操青 楼旧业。
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柳如是流落松江,改旧名,自号 “影怜”,表浊世自怜意。在松江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交 往,常着儒服男装,文与诸人纵谈时势、和诗唱歌。
明末奇女子———柳如是
晚明时局
晚明一般指的是公元1573年至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的时期。历经万历(15731620),泰昌(1620),天启(1620-1627),崇祯(1628-1644)。
晚明由于万历皇帝关于立储的问题上与文官集团产生分歧,史称“争国本”, 致使大明王朝产生了“宪法危机”。文官集团在万历末年普遍的不作为之下,逐渐 了王朝的行政管理职能的缺陷,朝廷的统治岌岌可危。
晚明政局一大变化就是兴起了“一支道德的十字军”——东林党。东林党是 晚明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
万历三十二年(1604),被革职还乡的顾宪成在常州知府欧阳东凤、无锡知县 林宰的资助下,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 麟、于孔兼及其弟顾允成等人,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 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
学者称虞山先生。
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
常熟人。
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
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
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
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目录1人物生平1.1 概述1.2 个人成就1.3 三起三落1.4 藏书名家1.5 降清2妻柳如是2.1 柳如是简介2.2 相识经过2.3 婚后2.4 去世3外甥金圣叹1人物生平概述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江苏常熟人,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
明末文坛领袖,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瞿式耜、顾炎武、郑成功都曾是他的学生。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授编修,参加过东林党的活动。
崇祯元年(1628年)任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后被革职。
南明弘光朝,为礼部尚书。
钱谦益像[1]仕清以后为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
钱谦益学问渊博、泛览史学、佛学,是为东林巨擘,一反明朝公安派与竟陵派文风,倡言“情真”、“情至”。
崇祯元年(1628年),任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遭温体仁、周延儒排挤,被革职。
崇祯十四年(1641年)59岁,迎娶23岁的名妓柳如是(1618年-1664年),致非议四起,婚礼中的船被扔进了许多瓦石。
后任南明朱由崧弘光朝廷礼部尚书,当兵临城下时,柳如是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说∶“水太冷,不能下”。
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拉住。
最后钱谦益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开城向多铎迎降,史敦《恸余杂记》记:“豫王(多铎)下江南,下令剃头,众皆汹汹。
钱牧斋忽曰:‘头皮痒甚。
’遽起。
人犹谓其篦头也。
须臾,刚髡(剃去头发)辫而入矣。
”时人有诗“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
才女柳如是

才女柳如是作者:杨基宁来源:《同舟共进》2021年第11期说起钱谦益和柳如是,流传最广的大概是“水太凉”的故事,虽然故事的真伪有待考证,但钱谦益投降苟活是事实,柳如是坚决反对、自杀报国也是事实。
大时代的巨变给这对身份本就悬殊的老夫少妻带来了思想的分歧和感情的破裂。
按一般人对柳如是的理解,她既然是如此性情刚烈和狂傲敢为之人,又如何能与钱谦益把夫妻关系糊弄下去呢?然而,事实却是,从1645年到1664年,鼎革易代后的20年,柳如是与钱谦益从貌合神离变成了生死相随,钱谦益撒手人寰后一个月,柳如是也香消玉陨。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两人之间的巨大离隙最终得到消弭?崇祯十四年(1641)六月,60岁的钱谦益顶着巨大的世俗压力,迎娶了24岁的江南名妓柳如是。
柳如是的生命最终定格在47岁,因此24岁名副其实是她的人生中场。
这一年,她完成了身份上的重要转变。
在人生的上半场,作为“秦淮八艳”之一,她是名满天下的名妓,是恃才傲物的才女。
嫁人之后,她只剩下一个身份——名士夫人,而这个身份,正是她前半生梦寐以求的。
婚礼当天,有人甚至朝着迎亲的婚船扔石头以泄愤。
按说,晚明时名士狎妓成风,金屋藏娇的不在少数,为何偏偏文坛领袖钱谦益迎娶柳如是,会遭到如此大的非议?原因是钱谦益并不是以娶小妾的方式,而是以类似娶正房的“匹嫡”,迎娶了出身烟花柳巷的柳如是。
在多数读书人看来,此行为是“亵朝廷之名器,伤士人大夫之体统”。
所以,这桩婚姻从一开始便奠定了底色,钱谦益对柳如是当然是宠爱有加,而柳如是则在男女之情以外,多了一份“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激。
回望柳如是的前半生,“天下有一人知己,死且无憾”恐怕是她最为深切的感慨。
万历四十六年(1618),柳如是出生在浙江嘉兴,本名杨云娟。
幼年遭遇家门不幸,她先是被卖到名妓徐佛家做养女,后又被转卖到吴江退休高官周道登家中,成为家养的歌舞之婢。
聪慧的她很得老爷的宠爱,老爷常将她抱在膝上,传授艺文。
但她的专宠很快惹来其他姬妾的嫉妒,有人诬陷她和男仆私通,她因此被逐出周府。
鸳湖鸳翼若为开——钱谦益柳如是与嘉兴勺园

鸳湖鸳翼若为开——钱谦益柳如是与嘉兴勺园南湖烟⾬柳如是像 乾隆御碑亭 钱谦益、柳如是是明末政坛、⽂坛上的风云⼈物,钱柳姻缘更是轰动⼀时,⽽他们的⼀⽣尤其是这⼀段传奇感情,与嘉兴南湖旁的勺园有着不解之缘。
晚明时期,嘉兴是东林党、复社活动的重要“据点”之⼀,南湖边也时常徘徊着⽂⼈墨客、风流名⼠的⾝影,这中间就有当时的⼠林领袖、⽂坛祭酒钱谦益。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学者称 虞⼭先⽣。江苏常熟⼈。明万历三⼗⼋年(1610)⼀甲三名进⼠。在明时任翰林院编修、礼部右侍郎、弘光朝礼部尚书等,仕清后任礼部侍郎、《明史》馆副总裁。钱谦益是东林党的领袖之⼀,明末清初的诗坛领袖,开创了有清⼀代诗风,被誉为“江左三⼤家”之⼀,有“⽂宗”之称。同晚明许多⽂⼈名⼠⼀样,钱谦益虽⼈在⼠林,却⼼系政局,不满⾜于做⼀个⽂坛领袖,复社的张溥、吴昌时、吴伟业等曾多次策划,欲将钱谦益作为复社的利益代表推上政坛,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在此期间,他们频繁往来于苏州、嘉兴、太仓、松江、常熟等地,吟诗作赋、策划谋事,在嘉兴的聚会地点,就是南湖旁吴昌时的私家园林——勺园。
勺园的主⼈吴昌时,虽不如钱谦益、柳如是有名,却委实是晚明政坛⼀个举⾜轻重的⼈物。吴昌时(?-1643),字来之,崇祯七年(1634年)进⼠,官⾄礼部主事、吏部⽂选郎中。吴昌时在周延儒当政时,长袖善舞,⼲扰朝政,最后为崇祯所杀。
这吴昌时按《明史》及其他⼀些史籍的记载是嘉兴⼈,其实并不确切。吴⽒为吴江的名门望族,吴昌时的⾼祖是南京刑部尚书吴洪、曾祖是严州知府吴昆,其⽗是修武知县吴翼,吴昌时中举⼈、进⼠也是以吴江籍的⾝份。吴昌时本⼈也认定⾃⼰是吴江⼈,吴昌时的同时代⼈如吴伟业,在其《复社纪事》中也说“吴江吴来之昌时”。即使嘉兴的⽅志如《[崇祯]嘉兴县志》也说他是“吴江籍”。吴昌时有个哥哥叫吴昌期,其母是嘉兴黄⽒,因⽣吴昌期时,“蟠肠⽣,惧⽽抱⼦归母家,不与夫同处”。吴昌期后来任⾄贵州按察司副使,晚年死于嘉兴。由于吴昌期⽆⼦,因⽽,中进⼠后的吴昌时从吴江来到嘉兴继承兄长的产业。此后吴昌时在嘉兴起家发迹,声名显赫,故⽽论者很⾃然地把他当作了嘉兴⼈。吴昌时是应社成⽴时最早⼊社的⼗⼀⼈之⼀,后来张溥、张采等合并江南⼏⼗个社团,成⽴复社,吴昌时也是社中⾻⼲,并与张溥、钱谦益、吴伟业等⽂坛巨⼦来往密切,由此开始了他⾮同寻常的政坛之路。但嘉兴似乎对这位风云⼈物并不“感冒”。嘉兴⼈王逋的《蚓庵琐语》记载了⼀个故事。说吴昌时发达后,在嘉兴⼤营甲第,建造住宅时,竟把围墙打到了邻居曾⽣的地上。曾⽣前去争论,吴昌时漫不经⼼地说,围墙打在你地上,你就当是你的围墙好了,争什么啊?没有退还给曾⽣。后来吴昌时伏法,房⼦被烧毁,地仍归曾⽣,这围墙还真的成了曾⽣的围墙。⾔下颇有点幸灾乐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谦益柳如是年谱合编万历十年(1582)壬午,一岁。
钱牧斋先生以明神宗万历十年壬午九月二十六日生于常熟城中坊桥东故第。
曾祖体仁,字长卿,吴越武肃王二十二世孙也。
规言矩行,步武先民。
勤学博闻,撰《名臣巨儒言行录》若干卷。
祖顺时,字道隆,嘉靖己未进士。
博通典故,储峙有用之学。
举凡古今物、,天人经纪、世务便宜、部州条次,勒成一书,名曰《资世文钥》百余卷,盖《通典》《通考》之流亚也。
父世扬,字士兴,又号景行,常熟县增广生员,万历辛卯乙榜。
与无锡顾宪成、松江张尚友、同里瞿汝稷等友善,读书尚志,师友千古。
著《春秋说》十卷(见《明史稿艺文志》)。
宪成之文,奇伟绝俗,而景行能追风蹑影,与之驰骋上下,其博洽雄健,王元美、邢子愿咸称为良史才。
晚读《二十一史》,钩摘其奇闻异事,撰《古史谈苑》三十四卷。
母顾氏,山东按察司副史顾玉柱女。
先生讳谦益,字受之,一字牧斋,后自称牧斋老人、牧翁、虞山老民,或称籛后人、聚沙居士,又自号蒙叟,偶称绛云老人,或敬他老人、聋騃道人、没口居士,最后号东涧遗老。
天下知与不知,皆称虞山先生(采钱文集、《苏州府志》、《钱公别传》、葛氏《牧斋年谱》等书)。
七弦按:先生别号,据《中国历代年谱考录》,另有娥眉老衲(据《有学集》1581页当作“峨眉”)、石渠旧史。
万历十一年(1583)癸未,二岁。
万历十二年(1584)甲申,三岁。
万历十三年(1585)乙酉,四岁。
万历十四年(1586)丙戌,五岁。
万历十五年(1587)丁亥,六岁。
就傅。
景行公请族兄继科为之师。
先生云:五六岁看演《鸣凤记》,见孙立庭袍笏登场,遂终身不忘。
(《消寒诗》自注)是年,海瑞、戚继光卒。
万历十六年(1588)戊子,七岁。
万历十七年(1589)己丑,八岁。
密藏开法师驻锡虞山东塔,从祖祖父顺化携先生前往礼足。
(《有学集》1620页)万历十八年(1590)庚寅,九岁。
八月初八,瞿式耜生于常熟。
(瞿果行《瞿式耜年谱》)九月二十五日,路振飞生。
(《有学集》1223页)万历十九年(1591)辛卯,十岁。
同邑李胤熙常至先生家,先生呼为兄。
景行公曰:“安得若能文如李家兄乎?”胤熙长先生三岁。
(七弦按:见《初学集》1379页《李缉夫墓志铭》)万历二十年(1592)壬辰,十一岁。
王时敏生。
万历二十一年(1593)癸巳,十二岁。
病痘疹,危急。
举家啼哭,竟获愈。
(《族谱》)约是年前后,始读《史记》、《汉书》,欣然自喜。
(《有学集》卷三十八《答杜苍略论文书》:“少读班马二史,欣然自喜。
戊寅岁(七弦按:崇祯十一年,1638),讼系西曹,取而读之,然后少知二史之史法与其文章之蹊径阡陌。
始自叹四十六年以前,虽读《史》《汉》,犹无与也。
向后再读之,辄有所得。
”)万历二十二年(1594)甲午,十三岁。
吏部郎中顾宪成削籍归,讲学东林。
万历二十四年(1596)丙申,十五岁。
先生喜读《吴越春秋》,作《伍子胥论》。
又作《留侯论》,盛谈其神奇灵怪。
文词倜傥,见者吐舌击賞。
(七弦按:见《有学集》1517页、1547页)三月十五日,赵用贤卒,年六十有二。
(《初学集》1470页)万历二十五年(1597)丁酉,十六岁。
先生叔祖顺德,性恭谨,饮不过三爵。
尝把酒读先生文,喜而沾醉,凭侍二肩起舞,家人传以为奇。
顺德,隆庆戊辰进士也。
(《族谱》)万历二十六年(1598)戊戌,十七岁。
补苏州府学生员。
耀州王文肃公图得先生行卷,遍告南中诸公,以为半千复出。
其时已好陵猎为古文,《空同》、《弇山》二集,澜翻背诵,摇笔自喜,欲与驱驾,以为莫己若也。
(《族谱》、文集)同里友人陆孟凫,长先生一岁,并游郡学,出同车,入同席。
(《有学集》1131)万历二十七年(1599)己亥,十八岁。
景行公命阅《首楞严经》。
中秋之夕,读《众生业果》一章,忽发深省,即夜梦见世尊。
先生尝自谓“远公后身”也。
(文集及昆山葛氏《杂录》)(七弦按:见《佛顶蒙钞目录后记》)正月五日,毛晋生。
(《有学集》1142页)万历二十八年(1600)庚子,十九岁。
是年,娶妻陈氏。
十二月初六,叔父顺德卒,年六十六。
(《初学集》1650页)是年尝与龚渊孟、何季穆携游铜井,题名绝壁。
(《初学集》166页自注)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二十岁。
偕表兄何君实读书虞山之兴福寺。
先生熟烂空同、弇州之文集,至能暗数行墨。
(《文集》)(七弦按:兴福寺读书事见《有学集》1146页。
但能暗数行墨实为十六七岁事,见《有学集》1347页)约是时,邵茂齐折辈行与交,以文章事业相期许,先生因有声于诸生间。
(《初学集》1371页)又与瞿元初(名纯仁)游。
(《初学集》1373页)裴世俊曰:开始组织文社。
(《四海宗盟》23页。
但似在先生本集中无直接依据)万历三十年(1602)壬寅,二十一岁。
先生校《春秋繁露》,增改数百字,深以为快。
谓《深察名号》篇析理精妙,可以会通孟、荀二家之说,非有宋诸儒可几及矣(《文集》)(七弦按:见《有学集》1516页)万历三十一年(1603)癸卯,二十二岁。
万历三十二年(1604)甲辰,二十三岁。
万历三十三年(1605)乙巳,二十四岁。
瞿式耜从先生读书拂水山庄。
式耜时年十六。
(《文集》,又见诗注)(七弦按:《有学集》1091页:万历乙巳,稼轩年十六,从余读书拂水。
余录柳柳州文,至《襄阳丞赵君墓志》,余为言此文叙徒行求葬事,详委曲折。
稼轩喜之,每雒诵,辄十数过。
稼轩就义后,灯明月白,思其少年诵读声音,琅琅然如在吾耳,不自知涕之无从也。
又,《瞿式耜年谱》据《行实》,谓是年受业于先生,与执友顾云鸿、邵濂及族叔祖瞿纯仁互相镞砺,学业大进)万历三十四年(1606)丙午,二十五岁。
先生举于乡。
(县志)(七弦按:又见《初学集》1687页。
又《有学集》1125页:万历中,余应乡会科举,取友二人焉,曰嘉定李流芳长蘅、江阴尹嘉宾孔昭。
又《初学集》1640页:谦益举于乡,请于先公,鬻故第以偿债。
后邻人转鬻故第,先公家贫不能赎)北上回试,不第。
闻临川汤若士盛称宋潜溪之文,先生归后,覃精研思,刻意学唐宋古文,因以及元裕之、虞伯生及潜溪、震川诸家,得知古学所由来与为文之阡陌次第。
盖嘉靖末年,王、李盛行。
先生独能建立“通经汲古”之说,以排击俗学。
黄太冲谓先生一生(上此下言)毁太仓,诵法昆山,盖始于此时。
(七弦按:《有学集》1347页可补,并参见1359、1306、1588页。
1588页尤重要)顾云鸿卒。
(《初学集》1558页)万历三十六年(1608)戊申,二十七岁。
陈子龙生。
华山雪浪大师圆寂。
(《初学集》1573页)万历三十七年(1609)己酉,二十八岁。
作《华山雪浪大师塔铭》(《文集》)五月二十日,吴伟业生。
万历三十八年(1610)庚戌,二十九岁。
北上会试。
高阳孙公得先生五策,示雷何思。
首策讼言江陵之功,而诋諆绍述者。
何思曰:“楚人不敢言,非楚人不能知。
吴士有钱受之者,通博好持大议,得无是乎?”后高阳以语先生,叹何思能知人也(《列朝诗集》)。
廷试,以第三人授翰林院编修。
先是,先生以文望为中外属目。
宰相叶向高以先生置第一。
小珰宫报,谓先生状元,司礼监飞帖致意。
胪传前夕,贺者盈门。
及榜发,状元乃归安韩敬(《明史稿孙振基传》云:拔韩敬第一,而以钱谦益置第三,舆论颇不惬)。
盖敬受业宣城汤宾尹,廷对,宾尹为敬夤缘以得之(见《明史》李三才、孙振基、麻僖等传)。
明年,敬以京察见黜,乃疑先生不置。
五月十六日,先生丁父忧归里,杜门不出。
先生父世扬卒于(见《初学集》1635页)。
《有学集》1596页:“神庙庚戌之后,余居忧礼忏云栖。
”云栖当即今小石洞小云栖寺。
又《初学集》9页:“余初登第,旋奉先人讳,里居奉母,垂十有一年,乃诣阙补官。
”)杜濬生。
万历三十九年(1611)辛亥,三十岁。
李渔、冒襄、陆世仪生。
邵茂齐卒。
(《初学集》1372页)万历四十年(1612)壬子,三十一岁。
五月,顾宪成卒。
周亮工、钱澄之生。
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三十二岁。
陈瑚、曹溶、归庄生。
万历四十二年(1614)甲寅,三十三岁。
有《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
先生之诗,于是年始。
(文集)陆圻、姜垓、宋琬生。
万历四十三年(1615)乙卯,三十四岁。
约是年,黄子羽负笈来相从。
(《有学集》923页)六月,瞿式耜至南京应试,中一百十九名举人。
(《瞿谱》)龚鼎孳生。
万历四十四年、天命元年(1616)丙辰,三十五岁。
有《跋善继上人血书华严经后》(经在虎丘龙寿山房,此文已佚)及《宋文宪公护法录序》等文。
春,瞿式耜赴京应礼部试,中式。
(《瞿谱》)余怀、魏裔介生。
万历四十五年、天命二年(1617)丁巳,三十六岁。
夏,憨山大师东游,莅虞山三峰寺,(……见《有学集》1255页)先生颇受记莂,大师曰:“我东游得钱某,刹竿不忧倒却矣!”程孟阳自嘉定来居拂水山庄,留连旬月,相与讲论诗法,先生之诗遂大就。
(《有学集》815页:万历丁巳,余邀程孟阳结夏拂水。
又参见《初学集》1137页《耦耕堂记》)先生未第时,已骎骎为东林党魁矣。
丁艰后。
丌诗教、赵兴邦、官应震辈用事,东林人纷纷去国,以故先生久不补官。
而是岁内计,刘廷元等复修前嗛,思陷先生与缪当时。
赖掌院学士刘一璟力持,俱得免。
(文集及《妖乱志》、缪公笔记等书)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1618)戊午,三十七岁,柳如是一岁。
柳如是生。
据陈寅恪《柳如是别传》考证,柳如是本姓杨,一度称杨朝,字朝云。
最初名云娟。
浙江嘉兴人(一说江苏吴江人)。
有关柳如是幼年生涯,诸书多阙载或语焉不详,难以稽考。
周采泉《柳如是杂论柳如是童年之推测》,根据明末社会环境与生活习尚考察,推测柳如是出身于书香门第,四五岁时,因家遭变故,被人口贩子从嘉兴拐卖到吴江,鬻于娼家。
柳如是本姓柳而非假姓,证见钱谦益《有美一百韵晦日鸳湖舟中作》:“有美生南园,清芬翰墨传。
河东论氏族,天上问星躔。
”说明河东是其郡望,为柳姓。
柳如是被卖入吴江盛泽镇杨姓妓院,即以假母之姓为姓,此其姓杨之由。
尤侗、宋征舆、侯方域、施闰章生。
三月,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攻略抚顺,又破广宁援兵。
约是时,先生思纂有宋元祐、绍圣朋党之论,以及靖康北狩之事,考其祸始,详其流毒,年经月纬,作为论断,名曰《殷鉴录》,上之于朝,以备乙夜之览。
后迁延未果。
(《初学集》1762页)万历四十七年、天命四年(1619)已未,三十八岁。
柳如是二岁。
夏四月,作《重辑桑海遗录序》。
(《初学集》847页)十二月,瞿纯仁卒,年五十三。
(《初学集》1374页)万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天命五年(1620)庚申,三十九岁。
柳如是三岁。
改秋八月丙午朔为泰昌元年。
八月,还朝,补翰林院编修原官。
有《还朝诗集》(《初学集》卷一)。
(《明史》及文集)天启元年、天命六年(1621)辛酉,先生四十岁。
柳如是四岁。
八月,为浙江乡试正考官。
还朝,补右春坊右中允,知制诰,分撰《神庙实录》(程孟阳《初学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