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公猪站管理规范
规模化养猪场公猪站的饲养管理规程

规模化养猪场公猪站的饲养管理规程一、工作目标1、保证为生产线提供优质、充足的精液。
2、协助配怀舍饲养管理好公猪。
二、日常工作要求(一)卫生要求。
1、任何时候必须保持实验室内部干净、干燥和阴凉,力求室内无菌态。
定期拖洗地板(每次下班前进行);定期擦试门窗(周四、周日进行);阴雨天气室内置放生石灰块吸潮;利用空调保持阴凉(18-25o C)o2、保证设备,器材的摆放整齐、整洁,检查、稀释、分装设备按流程固定摆放,设备定期擦试,器材用后立即清洗,确保无尘无染,包括采精杯、移液器、玻棒、稀释瓶,烧杯、吸嘴等。
3、保证室内工具及衣物的洁净。
避免室内外工具的交叉,避免衣物的交叉,室内专用工作鞋、衣物只可室内穿着使用,不允许穿出室外,减少污染源的导入。
4、间隔玻璃窗窗必须随时关上,门也不得打开。
5、禁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出。
6、所有使用过的器具必须清洗后消毒、放入干燥箱中烘干待用,桌面在下班前擦洗干净。
(二)工作安排1、打开电源,启动恒温板、水浴箱、电子秤、显微镜并调整到标准状态。
采精杯、载玻片、盖玻片预热。
2、将已准备好的稀释液放入水浴锅升温至37℃o3、检查恒温电冰箱的电源及温度是否正常,小心翻动冰箱内贮存的精液,避免精液沉积。
全部检查冰箱内存放的精液,不合格的作废弃处理。
4、检查新鲜精液的质量,不合格的舍弃不要,绝允许拿劣质精液与优质精液混合。
5、精液的稀释、分装。
6、分装后发放或保存。
7、配制下次需要使用的稀释液。
8、收集、浸泡和清洗稀释瓶、采精杯、玻棒、载玻片、吸嘴、分装瓶,清除台面杂物。
9、清洗器材后,放入干燥箱干燥和消毒柜中消毒。
10、贮存精液并翻动。
11、清倒垃圾,拖洗地面,盖好防尘布。
三、精液处理的具体操作方法(一)常用器材的准备1、采精杯、稀释杯、载玻片、稀释瓶、分装瓶、玻棒用自来水洗刷干净,晾干放入干燥箱干燥后,进行消毒柜消O2、吸嘴、载玻片用自来水反复冲洗,再经热蒸微水反复冲洗,干燥后放入消毒柜消毒。
规范化管理种公猪和采精室管理

• 7、生长性能差、综合指数排名靠后的公猪
• 8、体型评定为不合格的公猪
• 9、不符品种特征、外形偏离育种目标的公猪..\丰盛猪场\配怀
\IMG_1247.JPG
第10页/共39页
三、调教及采精
后备种公猪调教
• 1、后备公猪在7.5月龄开始采精调教。先调教性欲旺盛的公猪, 下一头隔栏观察、学习。
• 2、挤出包皮积尿,清洗公猪的后腹部及包皮部,按摩公猪的包皮 部
第8页/共39页
二、种公猪饲养管理
管理报表
第9页/共39页
二、种公猪饲养管理
淘汰与更新
• 1、因肢蹄病而影响采精的公猪
• 2、先天性生殖器官疾病的后备公猪
• 3、性情暴躁、攻击工作人员的公猪
• 4、超过10月龄以上不能使用的后备公猪
• 5、性欲低、多次不能调教成功的公猪
• 6、精液品质长期不合格的公猪
后备公猪的射精量一般为150~200毫升,成年公猪为 200~600毫升,称重量算体积,1克计为1毫升。
第18页/共39页
四、实验室操作
精液品质检查
• 3、颜色:正常精液的颜色为乳白色或灰白色。如果精液颜色有异 常,则说明精液不纯或公猪有生殖道病变,凡发现颜色有异常的 精液,均应弃去不用。同时,对公猪进行检查,然后对症处理、 治疗。
第22页/共39页
四、实验室操作
精液品质检查
B、 红细胞计数法:
第23页/共39页
四、实验室操作
精液品质检查
• 6、精子活力:
精子活力的高低与受配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有较大的关 系。因此,每次采精后及使用精液前,都要进行活力的检查,检 查精子活力前必须使用37℃左右的保温板预热:一般先将载玻片 放在38℃保温板上预热2至3分钟,再滴上1小滴精液,盖上盖玻片, 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精子活力一般采用10级制,即在显微 镜下观察一个视野内作直线运动的精子数,若有90%的精子呈直 线运动则其活力为0.9;有80%呈直线运动,则活力为0.8;依次类 推。新鲜精液的精子活力以高于0.7为正常;稀释后的精液,当活 力低于0.6时,则弃去不用。
公猪站公猪管理规范

公猪站公猪管理规范1.公猪站公猪饲养管理规范1.1公猪的饲料营养公猪精液的生成与公猪营养关系很大,要得到优质的精液(精子活率高、高精液密度),首先必须从公猪的营养着手。
NRC(1998)标准是公猪每天采食2Kg饲料,其中粗蛋白13%(赖氨酸0.6%,蛋氨酸和半胱氨酸0.42%),能量水平为13.66MJ/Kg。
提高日粮水平能够提高精液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公猪日粮水平都高于NRC标准。
(1)饲料中能量水平稍高于NRC标准公猪能量需要分为:维持需要、增重需要、交配需要、交配行为能量、精子产生能量需要及外界温度影响能量所需。
(2)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稍高于NRC标准早期研究表明色氨酸的缺乏会导致睾丸萎缩,增加公猪日粮中赖氨酸或蛋氨酸的水平可提高精液的质量和数量。
(3)饲料日粮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水平饲料中钙、磷的需要水平分别0.85-0.9%、0.7-0.8%,同时锌和生物素在减少公猪蹄病中起重要作用,锌同时又参与精子的发生过程,锌的推荐浓度为100*10-6;公猪日粮中维生素水平远超过NRC标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公猪的免疫力和减轻公猪的应激反应。
(4)饲料日粮中其他添加物的添加饲料日粮中其他添加物要求根据需要适量添加。
1.2公猪的日常管理规范1.2.1饲养技术人员每天必须观察公猪健康状况,要求公猪健康状况良好,同时对公猪健康状况了如指掌,掌握猪舍内温度变化,要求猪舍内温度控制在16℃-25℃,猪舍内湿度一般控制65%左右,猪舍湿度不宜太大。
1.2.2公猪要求每天根据不同公猪大小公猪体况饲进行限量饲喂,一般2.5kg-3.0kg/天,保证公猪3分膘情,保证公猪体态健康,精力充沛,性欲旺盛。
1.2.3加强公猪运动:公猪站公猪每天选择适宜气温,一般夏季选择早上5:00-7:30,冬季选择在下午6:30-8:30进行自由运动约30-60分钟,确保公猪肢蹄结实有力,严禁公猪运动及刷拭过程中敷衍了事。
1.2.4公猪要求干净,身上无粪便,定期给公猪沐浴,实行公猪的星级管理。
种畜禽场各项规章制度

种畜禽场各项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规范种畜禽场的生产经营,保障生产安全、增加养殖效益,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各类种畜禽场的规范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养猪场、养鸡场、养鞭,实行现代化管理。
第三条【法律依据】种畜禽场应依法合规经营,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守畜牧业行业规范及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生产经营管理第四条【生产计划】种畜禽场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包括生产规模、品种、养殖方法等。
第五条【选种】种畜禽场应选择适宜的良种动物,严禁选用患病、有遗传性疾病的动物,确保种畜禽的品质和健康。
第六条【养殖环境】种畜禽场应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保障动物的生长,包括但不限于饲料、饮水、光照、通风等方面。
第七条【防疫保健】种畜禽场应严格执行防疫措施,定期对动物进行疫病检测、疫苗接种、消毒等工作,确保动物健康。
第八条【质量检测】种畜禽场应设立质量检测部门,对养殖产物进行检测和鉴定,保证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第九条【销售管理】种畜禽场应建立销售渠道,与经销商、超市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确保畜产品销售畅通。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第十条【安全防护】种畜禽场应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安全防护意识,确保生产过程安全无事故。
第十一条【消防安全】种畜禽场应加强消防设施建设和消防演练,提高防火能力,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第十二条【食品安全】种畜禽场应遵循食品安全法规,保障产品卫生安全,严格把关食品生产过程。
第四章管理制度第十三条【管理制度】种畜禽场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确保企业正常运转。
第十四条【责任追究】种畜禽场应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人员与业务管理人员的失职、渎职行为进行追责。
第十五条【信息公开】种畜禽场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的沟通,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和公信力。
第五章处罚措施第十六条【违规处罚】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种畜禽场,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进行处罚,严重者取消经营资格。
供精种公猪管理规范

供精种公猪管理规范(试行稿)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云南省境内各级猪场、生猪良种补贴县区猪人工授精站点和养猪专业户。
适用的公猪为大白、长白、杜洛克、培育品种和优良地方品种。
2、引种供精种公猪必须从生物安全体系健全,且取得省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公司),或参加全国种猪育种协会组织的种猪场引入,符合各县猪种改良技术路线,并按照省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完备有关审批手续。
3、饲养管理饲养技术人员应根据公猪品种、年龄、体况、休闲期、采精期或使用情况制定和调整日粮标准(参考附录A),每天必须观察公猪健康状况,并将猪舍内温度控制在16℃~25℃,湿度控制在65%左右;每天选择适宜气温,驱赶公猪进行自由运动30~60分钟;定期打扫猪舍和给公猪沐浴或刷拭,消毒并确保消毒效果。
4、采精调教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公猪性成熟年龄,适龄开始采精调教,要求每天至少1次,最多2次,每次调教不要超过15分钟,不得打骂并伤害公猪,每次调教后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5、评定由省家畜改良工作站牵头,省种猪性能测定站配合县以上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种猪评定工作,经评定合格的种猪必须符合品种特征和种用性能,有完整的系谱资料,有完整的性能指标测定资料,性欲旺盛,交配时间长,滤精量在100毫升以上,精子活率在70%以上,精子密度2亿/ml以上,且使用年限在10月龄至4 岁之间。
6、标识管理对评定合格的种公猪加施畜禽标识,标识编码方法按农业部令第67号执行。
建档立卡,摄标准像且在相关媒体上公布。
7、疫病防治由地方动物疫病控制机构至少进行一次免疫检测,主要检测猪瘟、口蹄疫、乙型脑炎、伪狂犬病、蓝耳病(包括普通蓝耳病和高致病型蓝耳病)、细小病毒病、弓形体、布氏杆菌等传染性疾病,淘汰复检为阳性的种公猪。
对于有疾患的公猪用药必须符合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0-2001)。
8、免疫规范根据当地传染病流行状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参考附录B)。
认真搞好免疫注射,疫苗必须取得国家批准文号并按照说明进行保存和使用。
高效猪场饲养管理(5-种公猪饲养管理)

高效工厂化猪场作业指导书第二部分猪场饲养管理操作规范第五章种公猪饲养管理1目的规范种公猪饲养管理,确保精液质量合格。
2范围适用于所有公猪站以及各种猪场配种舍。
3职责3.1公猪站站长或负责人3.1.1负责本组饲料、药品、疫苗、物资、工具的使用计划与领取,并监控使用情况。
3.1.2定期组织召开班组会议,研讨并解决本组突出的生产、经营和育种问题。
3.1.3负责落实好公司制定的免疫程序和用药方案,并组织实施公司阶段性和季节性操作方案,包括防暑降温、防寒保暖、保健方案等。
3.1.4配合育种技术人员做好公猪的选配计划,负责本站公猪的饲养管理和免疫操作,重点做好优秀公猪的护理工作,提高精液合格率,按照育种要求和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做好后备公猪的调教及采精工作,监控精液的制作流程,保证精液品质。
3.2饲养员3.2.1在组长的指导下,做好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3.2.2协助组长做好种公猪的疫苗免疫或药物保健工作。
3.3人员定编8-10万规模猪场,公猪站人员配置不得少于2个人。
4工作程序4.1每日工作流程工作时间为:上午6:00-10:00,下午14:00-17:006:00洗澡进入6:05清理卫生6:30采精、调教后备9:00喂猪、清理卫生、消毒采精栏午餐14:00洗澡进入14:05清理卫生14:30采精、调教后备16:00喂猪、清洗设备、检查设备4.2“人畜亲善”,在驱赶过程中或配种过程中不允许粗暴地对待公猪。
4.3饲喂方法:每天喂2次,7.5月龄以前选用中猪饲料,饲喂采取自由采食方式。
7.5月龄开始选用种公猪饲料饲喂,注意要分5天逐步从中猪饲料过渡到种公猪饲料,在6.5~8月龄期间每头每天饲喂2.5~3.0kg。
8月龄开始严格限料饲喂,饲喂2.6~2.8kg/头/天(冬天不超过3.0kg为宜)。
成年公猪按标准饲喂。
每餐不要喂得过饱,以免猪饱食贪睡,影响性欲和精液品质。
4.4猪舍内外消毒,执行《猪场生物安全标准和操作规范》的有关规定。
养猪场的管理制度范本(2篇)

养猪场的管理制度范本1. 猪群管理1.1 猪群分类根据生长发育阶段及用途,将猪群划分为种公猪、种母猪、保育猪、育肥猪等不同分类。
1.2 种公猪管理1) 种公猪的选择和引进种公猪的选种应以外貌标准、遗传品质、生产性能等因素为依据,引进后需经过隔离观察和适应环境后方可进行繁殖。
2) 种公猪的繁殖管理种公猪的配种时间、配种次数、交配方法等应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管理,为确保繁殖效果,需要定期检查种公猪的生殖器官健康状况。
1.3 种母猪管理1) 种母猪的选配和繁殖种母猪的选配应根据生产性能、外貌标准、遗传品质等因素进行,繁殖过程需参照配种管理规定进行操作,确保种猪繁殖高效。
2) 种母猪胎次和产仔齐次种母猪的胎次和产仔齐次应记录清楚,定期进行体检,有问题及时治疗。
1.4 保育猪管理1)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包括环境管理、饲喂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猪只健康成长。
2) 保育猪的生长监测对保育猪的生长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记录,根据生长情况进行合理的饲喂和管理。
1.5 育肥猪管理1)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育肥猪的饲养管理包括饲料配方、疫病防控、饲喂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育肥猪的快速生长和肉质品质。
2) 育肥猪的疾病防治对育肥猪的疾病防治进行定期监测和防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 生产管理2.1 猪舍管理1) 猪舍的设计和建设猪舍的设计和建设需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确保猪只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
2) 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对猪舍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猪只的健康和生长。
2.2 饲料管理1) 饲料的配方和采购饲料的配方应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比,采购时应选择正规渠道、质量有保证的饲料。
2) 饲料的储存和使用饲料的储存要求干燥通风,避免湿度过高和发霉变质,饲喂时应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和饲喂量进行操作。
2.3 疫病防控1) 疫苗接种按照疫苗接种计划,及时对猪只进行规定的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防止疫病的发生。
种公猪站管理规范

种公猪站管理规范(试行)为提高我省种公猪站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运营效益,促进种公猪站的连续健康发展,加快生猪产业良种化进程,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推荐性文献。
1.经营体制。
在县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和技术支撑机构的指导下,实行法人治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2.网络建设。
2.1网络布局。
县域面积较大、交通不便的县区,设立三级供精网络,以县为单位建种公猪,下设供精站,供精站下设输精点。
县域面积较小、交通相对方便的县区。
以县为单位建种公猪,下面直接设立输精点。
2.2种公猪站建设。
种公猪站以县为单位建设,以《陕西省种公猪站建设技术规范》为依据,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卫生条件许可证》,品种为杜、长、大、PIC、斯格等优良品种,存栏在50头以上,具有匹配的标准化圈舍、采精室、检查室等,配备有精液生产、检查、稀释、分装、保存、运送等设施设备。
负责精液的生产和配送。
2.3 供精站建设。
供精站以乡镇畜牧兽医站或养猪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一般一个乡镇设一个供精站,有固定场合,配备17℃恒温冰箱和100—600倍相差显微镜各一台。
由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或合作社社员负责管理。
重要负责本区域内所需精液的计划汇总和报送,以及精液的接受、保存和发放。
2.4输精点建设。
输精点设立以母猪存栏和交通状况为依据,每个输精点配一名或多名配种员;以乡镇站职工、村级防疫员、已有配种员为主体;每个配种员配备一台保温箱。
负责本区域内配种工作和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
网络密度要合理,要保证配种员的收入可以使其稳定工作。
2.5 精液配送。
精液配送一般选择专用交通工具,也可依托公共交通网络,配备车载恒温冰箱。
种公猪站1—2天配送一次精液。
三级网络:由农户将母猪发情信息报输精点(配种员),经供精站汇总报种公猪站,种公猪站根据需求生产,并将精液配送到供精站,再由输精点(配种员)领取后配种。
二级网络:由农户将母猪发情信息报输精点,输精点直接报种公猪站,种公猪站根据需求生产,再由输精点直接领取后配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公猪站管理规范
(试行)
为提高我省种公猪站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运营效益,促进种公猪站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快生猪产业良种化进程,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推荐性文件。
1.经营体制。
在县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和技术支撑机构的指导下,实行法人治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2.网络建设。
2.1网络布局。
县域面积较大、交通不便的县区,设立三级供精网络,以县为单位建种公猪,下设供精站,供精站下设输精点。
县域面积较小、交通相对方便的县区。
以县为单位建种公猪,下面直接设置输精点。
2.2种公猪站建设。
种公猪站以县为单位建设,以《陕西省种公猪站建设技术规范》为依据,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卫生条件许可证》,品种为杜、长、大、PIC、斯格等优良品种,存栏在50头以上,具有匹配的标准化圈舍、采精室、检验室等,配备有精液生产、检验、稀释、分装、保存、运输等设施设备。
负责精液的生产和配送。
2.3 供精站建设。
供精站以乡镇畜牧兽医站或养猪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一般一个乡镇设一个供精站,有固定场所,配备17℃恒温冰箱和100—600倍相
差显微镜各一台。
由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或合作社社员负责管理。
主要负责本区域内所需精液的计划汇总和报送,以及精液的接收、保存和发放。
2.4输精点建设。
输精点设置以母猪存栏和交通状况为依据,每个输精点配一名或多名配种员;以乡镇站职工、村级防疫员、已有配种员为主体;每个配种员配备一台保温箱。
负责本区域内配种工作和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
网络密度要合理,要保证配种员的收入可以使其稳定工作。
2.5 精液配送。
精液配送一般选择专用交通工具,也可依托公共交通网络,配备车载恒温冰箱。
种公猪站1—2天配送一次精液。
三级网络:由农户将母猪发情信息报输精点(配种员),经供精站汇总报种公猪站,种公猪站根据需求生产,并将精液配送到供精站,再由输精点(配种员)领取后配种。
二级网络:由农户将母猪发情信息报输精点,输精点直接报种公猪站,种公猪站根据需求生产,再由输精点直接领取后配种。
2.6网络审批。
人工授精网络的建设和设置方案应经县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需要依托畜牧兽医体系的,县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应进行积极协调;网络建成经验收后方可正式运行。
3.内部管理
3.1执行规范化操作标准。
精液生产与保存执行GB/T25172——《猪常温精液生产与保存技术规范》;精液质量执行GB 23238——《猪常温精液》;人工授精操作执行NY/T 636——《猪人工授精技术规程》。
3.2实行产品标识制度。
所有精液产品须标明产品名称、剂量、生产单位、生产日期、批号、品种或类型、耳号、有效期和贮存温度。
3.3实行种源公开制度。
种公猪站应将引种证明、种公猪的系谱档案、历史产品质量、历史配种成绩等资料对外公开,使养殖户能够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3.4实行档案管理制度。
种公猪站档案包括种公猪基本资料登记表、免疫记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记录、兽药使用记录、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记录、精液生产记录、精液销售记录。
供精站档案包括入库检验记录、出库检验记录。
输精点做好母猪输精记录。
(祥见附件)种公猪站和供精站应有专门的档案柜。
3.5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种公猪站技术人员应具取得繁育员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熟练掌握种公猪饲养管理和猪人工授精技术。
配种员应具取得繁育员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熟练掌握发情鉴定和输精技术。
3.6实行制度规范上墙。
包括每个人的责任分工、每个职位的工作制度、每个环节的操作技术规范、产品质量标准、企业营业执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等。
4.价格机制
4.1实行产品价格与配种价格分离机制。
4.2产品价格由种公猪站根据运营成本和预期效益进行分摊,结合同类产品市场价格,确定一个相对固定的价格。
享受生猪良种补贴政策的县区,精液价格应减去国家补贴部分。
4.3配种价格由县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供精站与配种地点的距离和交通状况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实行以服务成本为依据的浮动价格。
4.4从精液生产、运输、保管到输精,整个过程都应该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各种公猪站在定价时应充分考虑各个环节的投入成本,真正把精液作为商品进行定价和出售。
5.激励机制
5.1推广种公猪健康与采精量承包机制。
根据种公猪平均使用寿命、日常医药费用、平均采精量、原精液质量等,设置技术指标,与饲养员签订承包合同。
成本节约超支均归饲养员承担;原精液质量、采精量、使用寿命超额提成,达不到目标扣发工资;最大限度激发饲养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责任心。
5.2 推广精液质量承包机制。
在原精液质量正常情况下,鲜精质量与检验员工资挂钩、与运输人员工资挂钩、与供精站管理员收入挂钩。
设置每个环节技术控制指标,精液质量在哪个环节出问题,在哪个环节销毁,哪个环节承担损
失。
5.3推广配种质量承保机制。
在母猪体况健康的前提下,配种员收费实行承包制,一次性收费,保证在2个情期内配种成功;因技术不规范造成两个情期配不上的,由配种员退还配种费用,养殖户有权利重新选择配种员。
5.4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推广提成机制。
根据当地基础母猪存栏和历史人工授精技术使用记录,制定一个基数,人工授精技术覆盖率每提高一定百分点,增加相应的提成;每减少一定百分点,扣除相应提成。
5.5建立广告宣传机制。
每个种公猪应该注册自己的产品品牌;通过大众媒体、配送网络、输精网络等进行广告宣传,充分展示品种优势、产品质量优势、使用效果优势和服务水平优势等。
6.监管制度
6.1产品质量监管。
省、市、县应成立猪精液质量检测实验室,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定期组织抽检,县级每月抽检1次、市级每季度抽检1次、省级每半年抽检1次。
抽检对象为种公猪站、供精站、输精点猪常温精液产品。
产品不合格按《产品质量法》处理。
6.2 工作责任监管。
对精液配送不及时、计划报送不及时、档案弄虚作假、配种偷工减料、防疫不按程序、收费不按规定等现象,县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制
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强化管理力度,确保人工授精体系的服务质量。
6.3从业人员管理。
凡事从事采精、精液加工、输精的人员,须定期核查其资格证书,对过期或不具有资格证书的人员限期考核,严格持证上岗。
6.4配种站点管理。
县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畜牧法》和《种畜禽管理条例》,对非法经营的猪配种站点进行清理整顿。
7.技术支撑
畜牧技术支撑机构负责种公猪站建设技术培训与指导,协助行政主管部门开展项目检查、验收;负责人工授精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表1 种公猪基本资料登记表
表1.1 基本信息种公猪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2 系谱
表1.3 生长性能
表2 免疫记录
表3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记录
8
表4 兽药使用记录
表5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记录
9
表6 精液生产记录
表7精液销售记录
10
表8供精站精液出(入)库记录
表9母猪输精记录
11
抄报:省畜牧兽医局
陕西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办公室2012年10月22日印发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