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快繁脱毒研究》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脱毒甘薯栽培技术(甘薯生产技术课件)

脱毒甘薯栽培技术(甘薯生产技术课件)

培养基趁热分注后进行高压灭菌,一般保持7.84×104~10.78×104pa压力,20分钟既
可达到灭菌效果,培养基也不受破坏。蒸馏水和器具消毒以30分钟为宜。
甘薯脱毒技术
(三)甘薯茎尖培养脱毒技术 ③外植体取材与消毒 甘薯外植体取自苗床、大田植株或人工控制条件下薯块产生的幼芽均可,以生长健壮为 宜,过弱不易剥取茎尖,茎尖接种后也不易成活。外植体进行消毒的原则是既要达到良 好的消毒效果,又要将对外植体的毒害限制在最低限度,保持较高的成活率。具体方法 如下: 剪取2~3厘米芽段,去除较大叶片后,对顶芽进行表面消毒。先将芽段置于烧杯中,加 入少量洗衣粉、洗涤剂振荡洗涤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置超净工作台备用。在 超净工作台上,选用70%酒精浸泡30秒(酒精有很强的穿透力,切记时间不可过长),然 后用2%次氯酸钠溶液浸10分钟或0.1%氯化汞浸6分钟,其间要不断振荡, 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4遍。次氯酸钠能分解产生具有杀菌作用的氯气而挥发掉,相对比 较安全,副作用小;氯化汞较难去除,且毒力很强,易对外植体产生毒害,处理时间不 宜过长。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茎尖分生组织有彼此重叠的叶原基严密保护,消毒方法可视外植体 的来源灵活掌握,如人工控制条件下薯块产生的幼芽比从大田所取外植体杂菌污染机会 要少,只要操作仔细,即可避免接种茎尖发生污染。
甘薯脱毒技术
(一)甘薯脱毒的重大意义
“脱毒甘薯”指的是通过组培技术得到的植株,并经过严格的病毒检测、确认不带有某 些病毒的甘薯及其在无蚜虫条件和无病源土壤繁育的后代。 甘薯脱毒技术是生物技术、病毒学技术和良种繁育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经过脱毒一般 可增产20%~30%,并对其外观、商品性还有所改善。因此,选用脱毒甘薯良种是取得 甘薯高产的前提。 由于甘薯本身无性繁殖的特点,甘薯品种一旦感染病毒后,病毒即在体内积累并通过薯 块代代相传。病毒病不同于真菌和细菌病害,无法用杀菌剂和抗生素予以防治。虽然有 些化学物质如人工合成的药剂以及某些提取的天然物质能抑制病毒增殖,但由于病毒不 具有细胞结构,它的核酸入侵寄主后,利用寄主的代谢功能复制自己,因此,它和寄主 的依存关系更为密切,虽然很多药剂能使病毒在体外失活,但施用于感染病毒的寄主以 防治病毒病,亦对寄主具有严重的毒害作用。 目前尚无有效的化学药剂防治病毒病,生产中也缺少高抗或免疫的甘薯品种。防治甘薯 病毒病最有效的途径是培养、推广脱毒甘薯,从根本上克服病毒病对甘薯生产造成的危 害,关键是要获得无病毒种苗。无病毒种苗是产生健康植株的前提和基础,而且由于无 病毒种苗投放生产后,又会逐渐感染病毒,因此,只有保证能源源不断地为生产提供无 病毒种苗,才能获得甘薯的持续高产稳产,充分发挥甘薯的生产潜力

植物的快繁与脱毒培养PPT课件

植物的快繁与脱毒培养PPT课件
16
第2节 植物快速繁殖的应用
• 1.大量繁殖珍稀或名 贵植物
• 如:佛肚兰,卡特丽亚 兰等工厂化育苗
• 2.茎尖培养脱毒及脱 毒苗的培养
• 无菌苗 • 有毒苗 • 脱毒苗
17
二,(茎尖培养)脱毒及其应用
• 1.病毒病及其危害 • 2.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 • 3.茎尖培养脱毒的过程 • 4.脱毒苗的鉴定和保存
– ②坏死,在叶片上常呈现坏死斑、坏死环和脉坏 死,在茎、果实和根的表面常出现坏死条等。
– ③畸形,器官变形,如茎间缩短,植株矮化,生
长点异常分化形成丛枝或丛簇,叶片的局部细胞
变形出现疱斑、卷曲、蕨叶及带化等。201.来自毒病的危害及症状 正常的番茄果
番茄厥叶,卷叶病毒
21
番茄病毒病(植株)
俗称虾蕉、葱蕉或蕉公),病株一般 不抽花蕾,因近顶部叶片成束而得名。 是由病毒侵染植株而引起的, 是香蕉 致命病害,
蕉农称之为" 不治之症"。局部地区 蕉园发病率为2%~10%, 产量损失 30%~60%。
香蕉束顶病
22
1.病毒病及其危害(续)
• (1)症状:花而不实 • 花叶型马铃薯病毒:退化,叶片卷缩,产量逐年下降,
到PVS,PVA,PVM,PVX
• 卷叶型马铃薯病毒:PLRV • 香蕉束顶病:叶片越来越短小,植株矮缩,叶硬
18
1.病毒病及其危害
• 脱毒(virus elimination)培养: •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脱除植物细胞中的
病毒,生产健康的无毒繁殖材料的过程。
19
1.2.植物病毒病及其危害
• 定义: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
• 症状:
– ①变色,叶片的叶绿素形成受阻或积聚,从而产 生花叶、斑点、环斑、脉带和黄化等。花朵的花 青素也可因而改变,使花色变成绿色或杂色等,常 见的症状为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叶症如烟草花叶 病。

《植物脱毒快繁技术》课件

《植物脱毒快繁技术》课件

05
植物脱毒快繁技术的发展前景与挑 战
技术发展前景
高效快速
植物脱毒快繁技术能够快速繁殖出大量无病 毒的健康植株,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
无病毒的健康植株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降低 环境污染。
保护环境
通过大规模快速繁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农业现代化
植物脱毒快繁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能够推动农业技术的进步。
丰富园艺品种
通过该技术可以培育出更多具有优良性状和适应性的园艺品种。
在生态恢复上的应用
植被恢复
在荒山、荒地等生态脆弱地区,利用植物脱毒快繁技术可以快速恢 复植被,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治理水土流失
通过大量繁殖抗逆性强的无病毒植物,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保 护生态环境。
美化环境
脱毒植物的美观度高,可用于城市绿化、美化环境,提高生态质量 。
01
降低技术难度
通过研究和改进,降低植物脱 毒快繁技术的难度,便于更多 人掌握和应用。
02
应对病毒变异
加强病毒监测和预警,及时发 现和应对病毒变异,保持脱毒 技术的有效性。
03
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植物脱 毒快繁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 法律保障。
04
提高农民认知度
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 植物脱毒快繁技术的认知度和 接受度。
详细描述
微茎尖培养脱毒法是切取植物微茎尖组织进行组织培养,通过连续培养和筛选,获得无病毒植株。这 种方法具有更高的脱毒效率和成功率,适用于各种植物,特别是难以通过茎尖培养脱毒的植物。
03
植物快繁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定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植物的离体组织或 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甘薯的脱毒培养与快繁

甘薯的脱毒培养与快繁

2、原原种的繁育 :在防虫温室或网室得无病毒 土壤上种脱毒苗,让其结薯,即为原原种薯 。 3、原种的繁育 :以原原种为种植材料在防虫网 室的无病毒土壤中栽种,结薯即为原种。 4、种薯的繁育 :种薯可分为不同的等级,一级 种薯的生产要求:在隔离地块上栽培原种,地 块四周500 m以内的范围内不栽甘薯,种薯每种 一年降一级。 一般2-3年就应更换新的脱毒种苗、 种薯。
一个繁殖周期,可使用1/2或1/4MS(大量元 素)培养基进行增殖,尽可能用自然光照, 可用食用白糖代替蔗糖,可用经检验合格 的自来水代替蒸馏水或无离子水。
➢防虫(35-45 目)条件下于无菌基质中栽培、 繁殖:将经炼苗后的脱毒试管苗移至蛭石、 河沙等基质中,待成活后,连根拔出栽入已 消毒的土壤中。缓苗后薯苗迅速生长,之后 约10 d左右剪秧扦插,以苗繁苗。
6. 脱毒鉴定:
➢将同一株号的试管苗分成3部分,一部分 保存、一部分用于病毒鉴定、一部分移入 防虫网室内的无菌基质中培养。
➢病毒病症状学诊断法、指示植物检定法、 电子显微镜检定法、血清学检测法等。
脱毒的甘薯试管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甘薯的快繁
1、脱毒苗的快繁: ➢试管切段快繁:试管繁殖脱毒苗一般30-40 d为
脱毒的甘薯种苗
2. 材料消毒: ➢流水冲洗数分钟,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 于70%的酒精浸泡10 s,再用0.1%多菌灵 浸泡8 min,再用0.1%升汞消毒10 min,无 菌水冲洗5 次。 ➢或用10%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5 min,无菌 水冲洗3 次。
3. 茎尖剥离 ➢把消毒好的芽放在解剖镜下,无菌剥去 顶 芽 和 腋 芽 上 较 大 的 幼 叶 , 切 取 0.3-0.5 mm含1-2 个叶原基的茎尖组织,接种在培 养基上。

甘薯脱毒苗室内试管快繁(共10张PPT)

甘薯脱毒苗室内试管快繁(共10张PPT)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薯类种子种苗生产技术CONTENTS
一 室内试管快繁特点
二 室内试管快繁方法 三 室内试管快繁流程 四 室内试管快繁操作步骤
一、室内试管快繁特点
1. 繁殖速度快,避免病毒再侵染。 2. 继代繁殖成活率高。 3. 不受季节、气候及空间限制,可以进行工厂化生产。
二、脱毒苗室内试管快繁方法
1. 液体振荡培养。 优点:繁殖速度快,15~20天可得到20个左右的薯苗。 缺点:需配备摇床,成本较高。 2. 固体培养。 一般多用固体培养。
三、脱毒苗室内试管快繁流程
四、脱毒苗室内试管快繁操作步骤
繁缺四四 封甘三种三将《封四 《四四封封四三四不三二繁不四殖点、、口薯、子、甘薯口、薯、、口口、、、受、、殖受、速 : 脱 脱、 脱 脱 生 脱 薯 类 、 脱类 脱 脱 、 、 脱 脱 脱 季 脱 脱 速 季 脱度需毒毒 标毒毒产毒试种标毒 种毒毒标标毒毒毒节毒毒度节毒快配苗苗 记苗苗与苗管子记苗 子苗苗记记苗苗苗、苗苗快、苗,备室室 室室经室苗种室 种室室室室室气室室,气室,,,,避摇内内 内内营内剪苗内 苗内内内内内候内内避候内将将将将免床试试 试试专试为生试 生试试试试试及试试免及试培培培培开病,管管 管管业管单产管 产管管管管管空管管病空管养养养养口毒成快快 快快教快节技快 技快快快快快间快快毒间快瓶瓶瓶瓶消再本繁繁繁繁学繁茎术繁术繁繁繁繁繁限繁繁再限繁置置置置毒侵较操操 流资流段操 操操操流操制流方侵制操》》于于于于染高作作 程源程后作 作作作程作,程法染,作培培培培。。步步 库接步 步步步步可。可步养养养养骤骤 种骤 骤骤骤骤以以骤架架架架到进进上上上上培行行,,,,养工工在在在在基厂厂温温温温中化化度度度度,生生22220000在产产~~~~2222植。。5555入℃℃℃℃材,,,,试料光光光光管的照照照照前强强强强苗后度度度度切,22220000段培00000000养~~~~3333瓶0000的00000000瓶llllxxxx,,,,口光光光光须照照照照在时时时时酒间间间间精1111灯2222~~~~火1111焰4444小小小小上时时时时烧////天天天天烤的的的的灭条条条条菌件件件件。茎下下下下段培培培培养养养养接。。。。种

甘薯茎尖脱毒和离体快繁研究

甘薯茎尖脱毒和离体快繁研究

甘薯茎尖脱毒和离体快繁研究杜宏辉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E-mail:duh@摘要:试验表明:采用高温(33-35℃)预处理甘薯茎尖组织作为外植体并以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可提高成苗率。

同时对添加不同生长调节剂培养基的3个品种甘薯茎段进行分生组织培养和脱毒苗快速繁殖研究。

结果表明:IAA和NAA对甘薯脱毒苗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但在含有6-BA2.18µmol/L +GA328.31µmol/L的MS培养基中,2.61µmol/L的NAA 对甘薯脱毒苗的快繁更有利。

关键词:甘薯,茎尖,脱毒,快速繁殖中图分类号:S531甘薯系旋花科,属于一年生植物,原产南美洲。

现在世界各地已广泛栽培,目前,我国甘薯脱毒技术已趋成熟,基本建立相应的脱毒苗生产,繁育体系,并在部分省市大面积推广应用[1]。

但是甘薯病毒造成了甘薯的大量减产。

我国每年因甘薯病毒造成损失高达40亿元[2-3]。

因此利用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培育脱毒甘薯苗是目前国际上防治甘薯病毒病唯一有效的方法,有关培养条件报道各异[4-7]。

为此,本实验通过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甘薯脱毒苗快繁做了以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材料为南薯88、北京553、秦薯4.1.2方法1.2.1茎尖组织的预处理以南薯88、北京553、秦薯4甘薯品种的茎尖组织为外植体材料,分别设有两个处理:A处理的茎尖组织不经过高温处理,B处理的茎尖组织经过高温(34℃)处理。

两处理个培养30瓶,每瓶接种1个茎尖。

1.2.2 脱毒苗快速繁殖将上述材料脱毒,然后在超净台上去叶,切割成1-2cm,带1-2个腋芽的小段,最后接种在配好的培养基上,其培养基配方为(1):6-BA2.18µmol/L +GA3 28.31µmol/L的MS 培养基。

(2):分别在培养基(1)的基础上添加0.48µmol/L,2.61µmol/L NAA的MS培养基。

脱毒甘薯的检测-完整版PPT课件

脱毒甘薯的检测-完整版PPT课件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甘薯生产技术
脱毒甘薯的检测
(三)原种田的检测 脱毒原种的繁殖要在有一定隔离区的地方进行,即周围500米内不能种植非脱毒薯
。原种田的病毒检测以目测法和田问种植巴西牵牛为主,必要时田间取样用血清学方 法检测病毒的感染率。
(四)良种田的检测 良种田的病毒检测以目测法为主,就是要定期对良种田的发病率进行调查,必要 时也可抽样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当发病率超过一定标准时就不能再作为种薯使用。 (五)不同级别脱毒苗的质量标准 根据不同级别脱毒苗对病毒感染率的不同要求,初步制定以下判断标准(表8-3),病 毒感染率超过一定标准的应降级使用。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甘薯生产技术
脱毒甘薯的检测
由于甘薯脱毒苗在繁育过程中极易受到病毒的再侵染,因此,在繁种过程中,除根据不 同级别种薯的繁种要求采取防治蚜虫等必要措施外,还应加强病毒的检测,及时淘汰感 病种薯以保证脱毒种薯的质量。根据不同级别种薯对病毒感染率的要求,可采取不同的 病毒检测方法。
种苗 级别
试管苗 (R0代苗)
表8-3甘薯脱毒苗病毒检测方法及标准(试行)
检测 方法
取样 方法
检样 数量
重复 次数
判断依据
检测标准
a.血清
法 b.指示
试管苗 。
3株/株系
2
植物法
a.血清学检 测阴性
b.嫁接所有 重复均不显 症
显症率为O
备注各级脱毒种带病 毒率最大限量

原原种苗
a目测法 b血清法 c指示植 物法
5点样 取样
a目测普查
b.50株/
667平米米
嫁接不显症 或血清反应 阴性
目测显症率 为0血清及

甘薯茎尖培养脱毒与快繁—甘薯茎尖培养脱毒概述

甘薯茎尖培养脱毒与快繁—甘薯茎尖培养脱毒概述

二、什么是甘薯茎尖培养脱毒技术
1. 甘薯茎尖培养脱毒技术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甘薯苗茎尖 长约0.1-0.3mm,不带或很少带病毒的分生组织在合适的 培养基上经过离体培养诱导再生苗。 2. 茎尖苗经病毒检测确认不带有某种或某些病毒后在防虫 网棚或空间隔离条件下进行扩繁,得到无病毒薯块或薯苗 进行种植。
甘薯脱毒苗
二、什么是甘薯茎尖培养脱毒技术
3. 脱毒试管苗培养程序 培养初级脱毒试管苗、培养中级脱毒试管苗、培养高级脱 毒试管苗。
初级苗病毒检测
高级脱毒苗
二、什么是甘薯茎尖培养脱毒技术
茎尖组织培养甘薯脱毒苗
二、什么是甘薯茎尖培养脱毒技术
甘薯脱毒苗扩繁
二、什么是甘薯茎尖培养脱毒技术
4. 脱毒种薯生产程序 原原种繁育、原种繁育、良种繁育。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课件
《薯类种子种苗生产技术》
甘薯茎尖培养脱毒概述
主要内容
一 为什么要对甘薯进行脱毒
二 什么是甘薯茎尖培养脱毒技术
三三 脱毒甘薯的优越性
四三
甘薯脱毒技术是我国甘薯栽培史上的一次 重大技术革命,是生物组织培养技术、病 毒检测技术和良种快繁技术的结晶。
一、为什么要对甘薯进行脱毒
1. 甘薯采用营养繁殖导致甘薯病毒蔓延,致使产量、质量 降低。全世界已经分离鉴别出20余种甘薯病毒。病毒侵染 可造成15%~90%的减产损失。平均减产率达29.4%, 病毒病成为我国甘薯生产的最大障碍之一。
苗床发病
大田发病
一、为什么要对甘薯进行脱毒
2. 甘薯病毒往往呈复合侵染,症状为:地上部长势弱,叶 皱卷、花叶、黄化、羽状斑驳或环斑;结薯少,薯块小, 皮色淡,表皮粗糙、龟裂;种性退化,品质、产量降低。 3. 甘薯病毒尚无药可治,潜在威胁大,茎尖培养是目前防 治甘薯病毒病的最有效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的粒子及其微小,直径小于0.lum,只有在 电子显微镜下才可识别,病毒一旦感染植物,就可 以通过植物的维管束和细胞壁上的胞间连丝扩散到 所有的组织和器官。但是植物的茎尖分生组织是由 分生细胞构成,分生区域内无维管束,细胞壁的胞 间连丝也不发达,病毒很难进入,所以生长点往往 不含病毒或含有极少量的病毒,因而采取茎尖分生 组织培养技术就能实现无病毒或去病毒植株的快速 繁殖。
甘薯是一种保健美容食品。甘薯是一种生
理的碱性食品,吃入人体后育邑中和肉、米、 面所产生的酸性物质,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甘薯的抗癌保健 成分和功能被国内外科学家逐渐揭示。最近 食品专家开发出一种紫色的甘薯新品种,含 有大量能够保护眼睛健康和提高视力的色素 花青素苷。美国费城大学生物学家从甘薯中 提取一种叫DHBA物质,这是一种类固醇, 具有防止癌和延长寿命作用。
甘薯的经济价值 甘薯是我国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是一种重要
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具有产量高、营养 丰富、稳产性好等优点。中国的甘薯种植面积达660 万hm2,总产量达1亿t,面积和产量占世界的80%, 居世界首位。
甘薯作为主食除可直接食用鲜薯和薯干外,也 可以与大米、玉米、面等掺在一起,做成煎饼、馒 头、面条等食品。作为副食主要是经过简单加工可 以制成各种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甘薯制成果脯,软 甜可口、物美价廉。甘薯渣可制成酱色、醋等产品。 甘薯罐头在有些国家也很畅销,甘薯还可以制成薯 干、菜肴、味精等。甘薯简单加工、投资小、技术 很容易掌握,很适合农村个体及乡镇企业经营。
甘薯是介于蔬菜和粮食之间的食品,不仅
味道好,而且营养也很丰富。甘薯块根生长 于地下,鲜甘薯中含60-80%水分、10-30%淀 粉、5%左右的糖分及少量蛋白质、油脂、纤 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灰分等。若以2. 5kg 鲜甘薯折成0. 5kg粮食计算,其应有成分除脂 肪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比大米、 面粉高,特别是粮食类食品中比较缺乏的赖 氨酸在甘薯中含量较高,此外甘薯中含有丰 富的维生素A、B1、B2、 C、E。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甘薯的综合开发 利用工作将进一步深入,充分显示了“甘薯 全身都是宝”作用,甘薯已逐步发展成为用 途广泛,高产高效的经济作物。
甘薯病毒病的研究简史
植物病毒为害是农业生产上损失最大的病害之一, 有“植物癌症”之称。1919年恩幸(Ensign)首次报 道了甘薯病毒的发现,70年代,世界各产区相继报道 了甘薯病毒病造成甘薯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目前已 报道的侵染甘薯的病毒和类病毒有10余种,主要是:甘 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 薯脉花叶病(SPVMV)、甘薯轻斑驳病毒(SP-MMV)、 甘薯黄矮病毒(SPyDV)、甘薯无病症病毒(SPSV)、甘 薯凹脉病毒(SPSVV)、甘薯病毒病中的白粉虱传播因 子(SPVD)、甘薯类花椰菜花叶病毒(SPCLV)、烟草花 叶病毒(TMV)、烟草条纹病毒(TSV)、黄瓜花叶病毒 (CMV)及尚未定名的C- 2和C- 4,1。
SPLV在被感染植物细胞中产生特异性的内 含体,可随种薯、种苗营养体繁殖传播,但蚜 虫、白粉虱和种子均不传毒。
甘薯病毒病症状图:
甘薯的脱毒方法
热处理法 热处理是利用病毒和寄主植物对高温的忍耐性
的差异,使植物的生长速度超过病毒的扩散速度, 得到一小部分不含病毒的植物分生组织,进行无毒 个体培育到植株。Bake(1972)研究表明在热水处理 中,由于植物组织经过淋洗,在水中浸泡常常会窒 息死亡,并且这种处理也会打破或延长植物的体眠 期。所以现在更常用的方法是将病毒感染的植物用 35℃-38℃处理2-4周或更长时间进行脱毒。
茎尖培养时切取过大则效果及提高 成活率,一般是取带1-2个叶缘基的顶端分生组织进 行培养。研究表明,脱除病毒的效果与茎尖大小成 反比,但是茎尖太小不易成活,所以茎尖大小必须 适度。
热处理脱毒法已应用多年,被世界多个国家利 用,该项技术要求的设备比较简单,脱毒操作技术 也比较容易,主要缺点是脱毒时间长,脱毒不完全。
茎尖培养脱毒法 早在20世纪40年代研究者们就发现在感染病毒
的植物体中,根尖和茎尖分生组织中并没有病毒, 因为分生细胞的细胞壁没有形成胞间连丝,病毒颗 粒无法从周围的组织进入到分生细胞的内部。
其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是最主要的一
种甘薯病毒,几乎分布于世界各甘薯产区, 它经蚜虫以非持久方式传播,是目前研究得 最彻底的甘薯病毒。侵染我国甘薯的主要病 毒除SPFMV外,还有SPLV和SPCLV,此外 还发现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和C-2两种病 毒,但未发现SPMMV。
SPFMV属马铃薯Y属(Potyvirus)病毒,对 甘薯危害最重,分布最广,几乎在所有甘薯 品种上都可发现。目前已鉴定出该病毒的多 个株系,如SPFMV-0(普通株系)、SPFMVRC(褐裂株系)、SPFMV-IC(内木栓株系)等。
甘薯的快繁脱毒研究
甘薯的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 甘薯病毒病的研究简史 甘薯的脱毒方法 甘薯茎尖培养脱毒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结语
甘薯的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
甘薯的生物学特性
甘薯(Ipomoea batatczs m ),又名甜薯、番 薯、红薯、白薯、山芋、地瓜、红茗等。属旋花科,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块根植物。甘薯喜高温、短日 照,易栽易种,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省水耐贫瘩, 病虫害少,同时具有稳产、高产的特点,在我国农 村栽培地区很多。
SPFMV病毒粒体失活温度为60-65℃,稀 释终点为10-3-10-4,体外存活期12h。
SPLV侵染的许多甘薯品种不产生明显的叶 部症状,仅产生轻度的斑驳,可经汁液摩擦接 种传播,能侵染旋花科的多种、黎科3种、茄 科9种植物。该病毒的稀释限点为10-2-10-3 ,失 活温度为60-65℃ ,于25℃下体外存活期不超 过24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